我是什么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態的變化以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樹立環保意識。過程與方法:1、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優勢,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2、用“挑戰朗讀”,提高朗讀水平。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與探究,激發學生了解氣象科學的興趣。二、教學重點:正確、朗讀課文,了解水的變化及與人類的關系。三、教學方法:指導、觀察、討論、交流四、教學手段:利用有用資源輔助教學五、教學準備:課文錄音 生字卡片 教學掛圖 自制教具六、教學課時:兩課時第二課時教學過程教學流程
師生活動設計意圖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教師出示謎語,通過謎語導入新課,學生猜謎,教師板書課題。用猜謎語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檢查復習 教師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學生認讀生字,詞語。把識字做為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自讀感知 學習課文 組織學生聽課文錄音,然后鼓勵學生自由讀課文,并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為學生理解課外內容做好鋪墊。 分段學習 品讀賞析, 讀讀說說,學習第三小節1、請同學們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的第三小節,想一想:“我”在池子里怎么樣?在小溪、江河、海洋又怎么樣?2、指名讀本節。指導朗讀。如睡覺時請其讀得輕一點,散步時可讀得輕快一點等等。3、再指名讀,集體讀。4、說話練習池子里的水, 就好像人在睡覺。小溪里的水, ,就好像人在散步。 江河里的水, ,就好像人在奔跑。海洋里的水, ,就好像人在跳舞、唱歌、開大會。5、齊讀。 低年級的字詞句的訓練本著少而精的原則,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讓學生品味語言,欣賞語言,以達到發展語言的目的。 加深了解 感悟內容 讀讀做做,學習第一小節1、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一小節。想一想:我是怎樣變成云的?2.說說看,你們平時看見的云有哪幾種顏色?理解:“白衣服”,“黑衣服”,“紅袍”。3、指導朗讀第四、五句。 培養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理解課文的能力。 精讀回味 加深理解 讀讀演演,學習第二小節1、“我”還會變成什么?指名回答。相機在黑板上貼相關圖片。2、“落、打、飄”這幾個動詞能不能掉換一下?3、指導朗讀。(重點是針對“落、打、飄三個動詞)4、表演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