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說課材料(精選13篇)
《我是什么》說課材料 篇1
一、說教材
我所執教的《我是什么》是“注、提”教材第二冊第四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課是一篇科普短文。課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態,不同變化,水的性情及水與人類的關系。本文共五段,分兩課時完成,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特設定本課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①學會本課10個生字和新詞
、谡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劾斫庹n文內容:知道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汽、云、雹子和雪;了解水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利弊,從而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點、難點;
、俳虒W重點,引導學生懂得“我”指的是水,了解水是怎樣變化的。
②教學難點:讓學生理解水與人類的關系。
二、說教法
低年級兒童活潑,好跳,善于表現自我,極富有想象力,根據這些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
1、自主學習法:發揮學生在自學、探索、發展中的主體作用,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
2、快樂教學法:一是表演課文內容,讓學生帶上喜愛的頭飾,扮演水、汽、雹子、雪,理解“飄、落、打“三個動詞,體會水的變化。二是通過“找朋友”的游戲,讓學生理解“落、打、飄”三個動詞為什么回這樣搭配,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三是師生互動讀表第三段,使學生理解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狀態。
3、以讀代講法:一是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而是教師指導朗讀、三是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四是表演朗讀課文,掌握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五是朗讀全文,鞏固課文內容,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悟義,讀中悟理,讀中悟情。
4、合作學習法:分四人小組討論水給人類帶來的利弊及聯系生活實際,想想有什么辦法讓水光做好事,不做壞事,此法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發散思維,勇于創新的精神。
三、說學法:
為了充分體現學生是課堂主人,是學習的主體,做到真正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盡量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造性學習的平臺。在學生初讀課文時,找出不理解的詞、句,不明白的問題,讀后質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指導學生學會質疑解難,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在精讀課文時,讓學生在讀中悟義,讀中悟理,讀中悟情,鼓勵學生敢于說出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在熟讀課文時,讓學生演一演,既鞏固所學知識,又培養了他們的膽識和表演能力,在解決難點時,讓學生們交流研討,合作學習,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后進行拓展,延伸的訓練,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怎樣讓水光做好事,不做壞事。
四、說教學過程
<一>揭題激趣,用詞說話。
老師在黑板上板書“我”,并用“我”說話,之后學生同樣用“我”說句完整話,我這樣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又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思考問題,感知課文內容,老師提出自讀要求:
、僮x準字音,不添字,不掉字,句子讀通順。
②在朗讀的過程中,用筆劃出不懂的詞、句,不明白的問題。
、鬯伎肌拔摇笔鞘裁矗课疫@樣的設計,主要是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三>精讀課文,加強朗讀指導,理解課文內容。
①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句子讀一讀,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谧寣W生找出課文中描寫水的不同變化、不同形態的有關句段讀一讀,并說出自己的感悟
、垡龑W生結合對課文重點句的體會、感情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 充分發揮兒童的想象能力、利用兒童善于表現自我的特點,邊讀文邊表演。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方法,極力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悟義、讀中捂理、讀中悟情。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段,最感興趣的問題讀讀、說說、議議,不但喚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而且還改變了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變傳統的教師講“懂”為學生自己讀“懂”。
<四>在學習的過程中,為了突破本文的重點,我是這樣設計的:①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體會水的變化
②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直觀性原則”讓學生在觀察動畫中理解“氣體、液體、固體”的變化
、 為了讓學生理解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形態,設計了選詞填空,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體會“睡覺、散步、奔跑、唱歌、跳舞”的意思。水與人類的關系是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①師生讀課文第四段②動畫顯示畫面揭示水的利與弊和人類的關系③帶著問題分組討論“你有什么妙計”讓水光做好事,不做壞事,此環節師生互動,生生交流,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及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五>感情朗讀全文,鞏固所學知識,進行拓展練習
、俑星槔首x課文②交流學習本課的收獲③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填空”進一步了解水的變化。
五、課后拓展訓練
以“讓水光做好事,不做壞事”上一節主題班會。
六、本節課的創意與特色。
1、營造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把課堂還給學生,根據本課內容和小學生好動、好跳、好表現的特點,采用“快樂教學法”“表演法”“討論法”,努力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進行小組協作學習,在朗讀、交流、討論中自我體驗,享受成功的喜悅,并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想象能力,表演能力均得到提高。
2、合理取舍教材,把生活實際說話這一環節,先分組討論,想想你用什么辦法讓水只做好事,不做壞事,然后分別匯報討論情況,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精神。
3、利用課件,制作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復雜深奧的自然常識變得淺顯易懂,使學生一邊學課文,又能一邊觀察到平時生活中不能看見或不能理解的事物。
《我是什么》說課材料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字。會寫9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畫水,交流圖畫
師:親愛的小朋友們,課前老師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小朋友們畫一畫自己心中的水,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大家畫的水是什么樣子的。學生展示自己的畫,說說自己的想法。
【說明】課前畫水,不管畫的畫簡單還是復雜,那都是學生心目中的。在交流的過程中,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果某些孩子思維沒有拓寬,學完課文之后,他可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如果某些孩子畫的水比較復雜,思維很獨特,學習課文時他就會更加自信,學完之后再去畫水,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更多的想象。
二、猜謎,認識水1、范讀,猜謎。
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范讀動畫,學生猜“我”是什么。2、利用媒體資源課件中的“讀一讀”部分,教學生字詞。
會認字
曬、極、傍、管、越、滴、溪、奔、壞、淹、沒、毀、屋、猜會寫字
變、極、片、傍、海、洋、作、帶、給3、自由讀課文,認識水。
。1)師:請小朋友自己讀一讀課文,然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板書:云雨雹子雪
池子里小溪里江河里海洋里
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溫和暴躁(2)動動腦
師:小朋友,我們給每一項起個題目,好嗎?例:“我會變”“我的家”“我的活動”“我的脾氣”
【說明】這是對整篇文章的通體認識,整體了解文章,簡單了解水的多種表現形式!皠觿幽X”這一環節,主要鍛煉孩子們的語言概括能力。到此為止,學生對課文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三、朗讀,贊美水1、自選題目
師:同學們,接下來,我們要對水進行進一步的了解。你最想了解水的哪一部分?
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第二項和第三項合并為一項來學。2、自主合作學習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自學要求:(1)認真讀一遍自選部分。
(2)畫出自己不會的字或詞,借助拼音或請教他人去認讀。(3)用心讀每一句話,想一想,怎樣才能把句子讀好?(4)讀給你的朋友聽,互相提一提建議。
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巡視,給予學生幫助和指導。3、匯報交流,指導朗讀
提示:以下是預設內容,這三部分內容是根據學生匯報的順序進行的,以下的順序可以改變!拔視儭
(1)“我學會了字詞”“漂浮”、“碰到”、“雹子”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填空:
云在天空中。
一只小船在水上著。
師:請小朋友想象云彩在空中飄浮和小船在水面上漂浮的情景,想一想,“漂浮”和“飄浮“有什么區別?指名回答。
師出示雹子的圖片,讓學生對雹子有直觀的認識。
。2)“我是小小朗誦家“
指導讀第1~2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要讀出自豪的語氣,很活潑。第二自然段,“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來“、”小硬球打下來:、“小雪花飄下來”這三句話的感覺是不同的,應讀出“落”、“打”、“飄”的不同意思。指名讀,評價,練讀,再指名讀。(3)師:想一想,我還會變成什么?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冰霜“我的家”、“我的活動”重點指導朗讀
師:現在小朋友都很累了,請趴在桌子上睡一會兒吧。
師:好,該“起床”了!剛才,小朋友們睡覺的時候沒有一個人亂動,也沒有一個人講話,這就叫做──生:安靜。
師:對!叫安靜。那咱們去看看池子里的水安靜不安靜,好嗎?生:好!
師:(出示池水的圖片)大家看看,這里的水好像正在睡覺,安靜嗎?生:安靜。
師:那誰能把這句話讀得讓大家覺得很安靜?(出示“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覺”)生:讀課文。
師:大家再想一想,它在小溪里散步時的樣子。誰能說說它是怎樣散步的?生:慢慢地散步。
師:對呀!看誰能讀出水在慢慢散步的語氣。(出示“在小溪里散步”)指名讀課文、齊讀課文。
師:請小朋友再想想,水在江河里是怎么奔跑的,在大海里是怎么跳舞、唱歌的。現在,我想請一位小朋友讀課文,要讀得讓大家感覺到水在奔跑,在跳舞,在唱歌。誰能?
指名讀課文、齊讀課文。
師:課文第三段有個詞語寫大海里的水很多很多,看誰能找到這個詞語,而且要說說為什么。
生:這個詞語是“開大會”。因為開大會時人很多。
師:你真會動腦筋!請你把這句話讀讀,看看能不能讀出水在大海里開大會的樣子。生讀課文。
師:讀得真好!老師也得向你學習!好,大家學著他的樣子,把第三段齊讀一遍。
生齊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我的家還在哪里?我還有哪些活動?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稻田里水杯里水管里天上飛舞慢跑
【說明】低年級語文教學應重點放在朗讀上,用較短的時間把自然科學知識解決之后,剩下的大部分時間用于朗讀指導和識記字詞。第1、2自然段比較活潑,也比較容易讀。難點是第三自然段,水在不同狀態下的聲音不同、氣勢不同,所以讀的感覺也不同。通過出示圖片和練習生活實際來引領孩子們感悟,慢慢提高朗讀能力,形成語感。讓學生在不同的朗讀體會和比較中,慢慢感受到朗讀的技巧,學會閱讀。
第二課時
一、回顧所學內容
1、師:親愛的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我是什么》,文中的一些新朋友大家還記得它們的名字嗎?
出示生字詞卡片,指名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2、指名讀課文第1~3自然段,評價。二、了解“我的脾氣”1、“我學會了字詞”(1)出示詞語:
溫和暴躁灌溉機器幫助淹沒莊稼沖毀災害師: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水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壞事?
引導學生聯系水做過的好事和壞事理解“溫和”“暴躁”兩個詞語。(2)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灌溉”“淹沒”“沖毀”。
。3)填空:有時候,我很,有時候,我很。我既給人們帶來,又給人們帶來了。引導學生從以上詞語中選擇填空,理解“幫助”與“災害”。2、“我是小小朗誦家”
由以上對詞語和圖片的感受,直接過渡到讀。
師:請小朋友們自己讀一讀第4自然段,注意讀出水的溫和和暴躁。學生自由讀,指名讀,評價,齊讀。3、“展開想象的翅膀”
師:同學們,想一想,“我”的脾氣還會怎樣?學生回答。
【說明】這一自然段中,生字生詞特別多,所以,運用聯系前后文,看圖片來直觀感受,理解記憶字詞。當對詞語理解到位了,對水的“溫和”和“暴躁”直接感受到了,讀好這一段也就輕而易舉了。三、我自信,我能背
1、師:同學們,課文我們學完了,誰來評一評這篇文章寫得怎樣?指名回答,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2、選擇自己認為寫得的、最喜歡的部分進行背誦,教師和學生一起背誦,融入到學習的氛圍中去。3、“展示我自己”(1)自由背誦。
。2)對背誦情況進行評價。
。3)教師選擇背誦的部分,邀請學生幫忙一起背。
【說明】由讀通課文,到讀好課文,再到朗誦課文,這是閱讀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優美的文字應該靠背誦積累下來,日積月累,才能提高語文素養。四、我要寫好字
利用媒體資源課件中的“學一學”部分,指導書寫。五、小小作家
師:請同學們模仿“我是什么”,用幾句話寫一樣東西。寫好以后同桌互相讀一讀,讓別人猜猜你寫的是什么。
學生練寫,師巡視指導。
【說明】文中的語言很美,句式很整齊,如:“有時候有時候”“我會變,變成變成”“我在在在”這樣的句子,應該引導學生學會應用。仿寫在低年級是訓練寫話能力的很好方式。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就會對寫話產生興趣,慢慢養成寫的習慣。板書設計:
2我是什么
我會變:云雨雹子冰霜
我的家:池子里小溪里江河里海洋里稻田里水杯里水管里天上
我的活動: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飛舞慢跑我的脾氣:溫和暴躁
《我是什么》說課材料 篇3
《我是什么》是今年新入選教材的課文(六年制九年義務教材第三冊第七單元)。文中采用擬人手法,生動有趣地介紹了水三態變化的知識。全文圍繞“我會變”這一特點來展開的。根據本課內容淺顯的特點和小學生好動好跳的年齡特點,本課宜采用“快樂教學法”。讓學生在快樂的情感中求知,讓兒童在形象、聲音、想象、圖畫、思考和創造的世界中自我體驗,享受成功的喜悅。
一、謎語導入,初步理解課文
教學伊始,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課文編成謎語,如“好吃沒滋味,臟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薄疤栆粫裎揖妥,火上一燒我也變。向上繚繞像青煙,遇冷結成小水點!薄扒l線,萬條線,落到水中看不見”等等。讓學生去猜,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同時初步感用課文內容。
二、動畫激趣,吸引學生讀文
根據課文內容,把“水的變化(汽、云、雨、雹子、雪)→水的動態→水的性情”動畫顯示,讓學生直觀理解水的變化形態,教師指著畫面說:我會變,“我”是什么?你怎么知道的?不用教師發令,學生都爭先恐后去讀課文。學生初讀課文后,知道了“我”指的就是水,但卻汪明白水是怎樣變的,它的變化與人類有什么關系。這也是此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便引導學生繼續讀文,以讀代講。教師并相機告訴學生,課文中講的水的三態變化,實際上就是“氣態、液態、固態”的變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水三態變化的知識。
1.再現動畫畫面,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水的變化形態的有關句段來讀。讀的時候要體會意思,讀出感情。第一、第二段著重強調水的變化形態:汽、云、雨、雹子、雪,以及動詞“落、打、飄”等,這些要重讀!鞍滓路薄ⅰ凹t袍”、“黑衣服”,前兩者要用愉快、輕柔的語氣讀出白云與紅霞的“美麗、可愛”后者要用沉悶的語氣讀出云的“沉甸甸”。第三段寫水在不同環境中的不同狀態!霸诔刈永锼X,在小溪里散步”,要用輕而慢的語調讀出水的“平靜、溫和”,“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舞蹈,唱歌,開大會”。要讀出水“洶涌澎湃”的氣勢,語調稍強。最后一個問句要讀得親切,表現出水“天真活潑”的情態。
2.讀思結合,理解文意。朗讀水平的提高過程。同時也是思維能力的發展過程。讀第四段“有時候我很溫和,有時候我很暴躁”,讓學生思考:是寫水的什么?“人們想出種種辦法管住我,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币龑W生思考:(1)水的脾氣溫和時做了哪些好事?水的脾氣暴躁時又做了哪些壞事?(2)什么叫“種種”?人們想出了哪些辦法要“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讀思結合使學生的思維進一步發展,從而感悟到人的本領最大,能叫水聽從人指揮,為人類造福。
3.讀練結合,切實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首先,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詞語的推敲和品味,設計形式靈活多樣的練習,本課有關詞語的練習設計如下:
。1)選詞填空:飄動 飄浮 飄揚
、脔r艷的五星紅旗在空中。
、谖倚厍暗募t領巾隨風。
、鬯兂蓸O小極小的點兒,連成一片,在空中。
。2)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動詞。
①有時候我著白衣服,有時候我著黑衣服,有時候我又紅袍。
、谖易兂伤橄聛,變成小硬球下來,變成小花朵下來。
。3)按原文填空。
平常我在池子里,在小溪里,在江河里在海洋里。
啟發提問:所填的詞語能否交換過來?通過練習第(1)題使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品味出用詞的準確性。練習第(2)(3)題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水變化后從空中下降的不同動態和水在不同環境里的狀態。
三、以說代解,融口語訓練和思想教育為一體。
低年級是口頭表達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因此,要結合課文進行說話訓練。本課設計四種形式練習說話:
1.看動畫說。即根據電腦動畫顯示,把水的變化形態說一說。
2.用詞說。用“溫和”一詞具體說說水的脾氣和你喜歡的一個人或一種動物的脾氣;用“幫助”一詞說說水對人類作出的貢獻和你做過后好事;等等。讓學生根據教師出示的口語訓練范圍,自訂內容,先同桌說,后選說得好上講臺說。
3.想象說。
。1)第三段對水的動態描寫,啟發學生想象說:水在池子里是怎樣睡覺的?(池子里靜悄悄的,水面上沒有一絲兒波紋,明晃晃的池子就像一面大鏡子,水好像睡得又香又甜)。以此方法,再讓學生想象說水的散步、奔跑等動態。
。2)動畫顯示畫面:荒山崩塌壓倒了房子、洪水泛濫沖垮了房屋和淹沒莊稼等。教師提問:看著這些自然災害,你有什么好辦法管住它們嗎?
4.聯系實際生活說。針對“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一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和班上同學的行為舉止說一說:
(1)你平時做了哪些好事?又做過哪些不對的事?怎么改正?打算做怎樣的孩子?
。2)我們班里有哪些同學做了哪些好事?請你公開表揚他們。又有誰做了哪些不對的事,請你勸勸他(她)。
四、趣味表演,激發情題,寓教于樂
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應充分發揮兒童的想象力和充分利用兒童善于表現自我的特點,進行趣味表演,課文結束時,教師讓學生分別開戴上水、汽、云、雨、雹子、雪的頭飾,表演課文內容。孩子們在充滿情趣的表演中,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他們的膽識向表演藝術。
《我是什么》說課材料 篇4
設計理念:
低年級要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教學中應把朗讀作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情感、感受語言文字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課設計,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積極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獲得創新活動的感性經驗和簡單方法,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使外在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得到升華,促進學生的發展。
教學目的:
(第二課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知道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指導朗讀,知道云、雨、雪、冰雹等自然現象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
教學準備:動畫課件
教學流程設計:
一、動畫激趣,導入新課。
1、課件激趣:
孩子們,你們看過西游記嗎?里面的孫悟空會七十二變,本領真是高強!今天我也為大家請來了一位魔術師,他也會變,瞧:(課件出示)……
2、引出并板書課題 “14我是什么”,學生齊讀課題。
孩子們,這能難倒我們嗎!請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看看這位魔術師到底是誰?
設計理念:此環節設計從學生喜愛看的《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形象入手,動畫情境導入,把課文中的“水”比喻成魔術師調動了學生探究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思考:我是什么?
2、指名匯報:我是什么,并說說自己的理由。(我是水)
設計理念:通過泛讀,學生交流,讓孩子對課文有個初步的認識,簡單了解水的多種表現形式,同時鍛煉了孩子們的語言概括能力,更為下面的文本感悟,朗讀指導埋下伏筆。
三、朗讀理解,感悟難點。
過渡: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美美的品讀,盡情欣賞“魔術師”精彩的表演!
1、"我會變"
(1)同桌齊讀,想想:我都變成了什么?
(2)反饋交流,指導朗讀。
(預設如下:)
A、理解"飄浮冰雹",用"有時候……有時候……"說話
B、抓動作"落打飄"體會用詞精當。
C、課件展示:("水變成汽又變成云、雨、冰雹、雪的過程"的動畫)
D、結合課件指導朗讀。
你最喜歡它變成什么呢?讀給大家聽(個人讀、評價、練讀、個人讀。)
E、生活想像:我還會變成什么?
2、"我的家我的活動"(師范讀第三自然段,生閉眼想象。)
(1)你看到了什么?
(2)激趣,(課件出示圖:A、平靜的池水;B、緩緩流淌的小溪;C、奔騰的江河;D、波濤洶涌的大海;廣闊無垠的大海。)指導朗讀、指名讀。
(3)教師范讀,學生練讀。讀出"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時的不同語氣
3、"我的脾氣"(預設內容,順序不固定。)
(1)聯系"水"做過的好事和壞事,理解"溫和"和"暴躁"兩個詞語。
(2)課件出示灌溉田地的圖片,理解"灌溉"。
(3)(課件)此時發起了大水,把莊稼淹沒了,理解"淹沒";大水又來到了一座座房屋前,沖毀了它們,理解"沖毀"。
(4)指導朗讀。(注意讀出水的"溫和"和"暴躁"。)
設計意圖:低年級語文教學應重點放在朗讀上。因此該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根據低段課標“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這一要求,我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品析,多種形式的朗讀,把學生的朗讀訓練落到實處,并輔以多媒體的配合,讓學生在不同的朗讀體會和比較中,慢慢感受到朗讀的技巧,學會朗讀,以此提高朗讀能力,。
四、拓展延伸,進一步了解水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系。
1、談話:你還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呢?
2、小組討論:水給人們帶來災害與人類破壞環境有關系嗎?舉例說說人們破壞環境的行為,想想有什么辦法能讓它光做好事,不做壞事嗎?
(比如:,建水電站,建水庫、大堤,防止水災和旱災,多植樹、保護水土,防止泥石流等,這都是我們人類想的辦法。)
3、現身說法,自我介紹
同學們,孫悟空看你們那么聰明,他也來湊熱鬧了,他拔出一根毫毛,吹了一口氣,把你們全變成了水,要你們再向聽課的教師和同學介紹自己,看誰最了解自己?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主要聯系生活實際來引領孩子們感悟水的作用,水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增強環保意識。通過現身說法,讓孩子把優美的文字背誦積累下來,日積月累,以此提高語文素養。
五、談話小結,布置作業 。
今天,我們結識了"水"這位好朋友,在生活中,我們天天離不開水,它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美麗、可愛的世界。如果你們還想更多地了解它,課后可以繼續找一些關于水的資料,找一找你在生活中看到水在變的例子,并寫下來。
板書設計:(略)
《我是什么》說課材料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識字認識11個字,會寫4個字.
2、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認識11個字,會寫4個字。
教學難點:
借助語言環境理解詞語意思。
教學策略:
1、識字:運用卡片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識字:隨文識字、引導學生猜謎、串燒拓展識字,結合圖片理解詞語和運用詞語。
2、寫字:指導學生掌握寫好左右結構字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課件出示?
1、老師為同學們帶來一位神秘的老朋友,它是誰呢?(點擊課件?)見到他我們就會出現滿腦子的問題,你也能用問號提個問題嗎?(4人)
2、有個小朋友問了這樣一個奇怪的問題,(點擊課件課題)。怎么沒有問號了,原來他是在心里問的,你來替他問一問吧。
3、讓我們讀讀課文,找找我是什么(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1、同學們自由讀文,邊讀邊圈畫生字詞,不熟的字多讀幾遍。并想一想:我是什么。
2、同桌用卡片打撲克讀準字音,先讀完的同桌間互相擊掌祝賀,然后坐正。
三、檢查字詞進行學法指導
(一)、匯報
1、你知道“我”是什么嗎?
過渡:同學們說得真好!看,生字朋友迫不及待的來了。
2、出示課件帶拼音的詞語,帶拼音有點簡單,你行嗎?指名讀
飄浮 雹子 暴躁 灌溉 機器 淹沒 莊稼 沖毀 災害
3、去拼音讀,你還行嗎?開火車讀
4、放大詞語:
第一遍:齊讀
第二遍:女生讀(與男生比賽讀)
第三遍:男生讀
。ǘ┌言~語放在句子里你還會讀嗎?
1、課件出示句子,理解“飄浮”
(1)指名讀“升到空中…….漂浮”
(2)、課件出示句子2:指導停頓讀
。3)、還有一個詞語朋友也叫漂浮,你們看,這兩個詞有什么不同呢?
。4)、還有什么會在天空飄。渴裁磿谒掀?
2、在空中飄浮時,我是一朵朵美麗的白云,來到地面我的脾氣就不一樣了。他坦白地告訴我們說(出示課件)
。1)有時候我很溫和,有時候我很暴躁。(齊讀)
。2)你能從這句話中找到一組反義詞嗎?(溫和——暴躁)
。3)你們家里誰脾氣溫和,誰脾氣暴躁?
。4)你知道文中的“我”溫和是什么樣嗎?看看圖片你就知道了。(出示課件)
。5)(出示圖片)啊!它暴躁起來掀起巨浪,簡直是太可怕了!
(6)你看“躁”的多難看呀,手拿一個木棒子,大口一張一張又一張的,還直跺腳,我們快給他換換偏旁和他告別吧。(生自由說)
。7)、老師把你們找到的字編成順口溜,讀讀吧!
伸手會做操,有水能洗澡,火烤很干燥,嘴多噪音吵,著急暴躁就跺腳。
3、水的脾氣時好時壞,好的時候是什么樣呢?
(1)出示句子:我做過許多好事,灌溉田地,發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指名讀句子)你知道什么是灌溉?
(2)出示“灌溉”課件,莊稼缺水了,要澆水。
(3)把詞語放回句子中,你一定能讀得順,讀得準!課件出示“器”我的長相多有趣,你有什么辦法記住“器”?
預設:(1)、(加一加):“哭”下加兩個口
。2)、(編一編):一只大狗看著四口缸。
。3)、(順口溜):上面兩個口,中間一只犬,下面還有兩個口,喜歡電來愛喝油。
。4)巧計口訣:一條犬四張“口”,各行各業顯身手。
過渡:可他發起脾氣來是什么樣?
4、出示句子----(女生讀)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打下來,人們就管我叫“雹子”。
你見過雹子嗎?(課件中出現雹子),你看雨字頭的字還有它們呢。(課件出示)
過渡:他暴躁起來還是什么樣?
5、出示句子-----(男生讀)我也做過許多壞事,淹沒莊稼,沖毀房屋,給人們帶來災害。
強調多音字“沒”,“沒”還有什么讀音?“沒有、淹沒”做個動作來表示。理解“淹沒”。
6(課件)此時發起了大水,莊稼被------(引讀)淹沒了。(理解:“淹沒”)
7、(課件)哎呀,大水又來到了一座座房屋前,房屋被----(引讀)沖毀了,理解“沖毀”。
8、(課件)唉!無情的洪水給人們生活帶來是------災害。
9、這個詞中有一個字老師說一個謎語你猜猜!
課件出示:房子著火了。(災)
再說一個字謎猜一猜:(出示)雨天下包子(雹)
三、律動:讀寫字歌配樂《天地之間》
四、寫字
1、出示課件:讀一讀(指名領讀)將生字按結構歸類(課件演示),
2、觀察
(1)出示課件:四個左右結構的字,看到左右結構的.字,你會想到什么?(一品二比三定位,四看穿插筆)
。2)品頭論足比較兩邊筆畫定位筆畫串門
3、示范指導:(齊背寫字占格口訣)
。ㄉ狭籼煜铝舻,左右能夠神雙臂。)
(1)、指導寫:池
觀察三點水的寫法:
、倌惆l現了三點水是怎樣寫的?(學生說)
、谥笇懀嚎凑n件
第一點寫在左上格正中間,第二點寫在橫中線向左一些,第三筆提從左下格中間向下起筆,回鋒向上,提尾與第一點成一條線。
出示口訣:三點水成弧形,上點定位,中點左行,提尾上點一條線。(師板書三點水寫法)
③試臨一個三點水。
、軐憽耙病蹦阋嵝汛蠹易⒁馐裁矗浚▽W生說)
⑤兩部分要注意什么?(結構緊湊)
、迬煱鍟ǔ兀
、夼R寫:臨:看一筆寫一筆,寫第一個字做到看一部分,寫一部分,寫第二個字,做到默寫
⑦、自評、(第一點寫得位置對嗎?在下面畫一個小圓,第二點的位置向左嗎?在小圓畫上笑臉的左眼睛、提得位置對嗎?在小圓畫上笑臉的右眼睛,“也”的占位合適嗎?在笑臉上畫一張嘴。)同桌互相欣賞一下。(互評)
。2)、自主觀察、寫“浮”
(3)、指導寫“沖”
兩點水的點和提在橫中線兩邊對望。
。4)、自主觀察、寫“曬”
《我是什么》說課材料 篇6
實錄之一:
一、魔術激趣,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魔術嗎?老師給大家表演個小魔術,瞧!好玩嗎?想學嗎?誰是今天最出色的孩子,下課了老師一定教給他。
2、師:今天,老師還請來一位小魔術師,它就藏在我們要學的課文里,(師指課題問:瞧!我是什么呢?),相信會讀書的孩子一定能找到答案。
3、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p144,開始讀吧!(生自由讀課文)
4、師:誰來說,是什么?(水)你是怎么知道的?還有其他嗎?
生1:是“水”,因為水能變成汽,升到空中就能變成云。
生2:水才能在變成雨、雹子、雪。
生3:水能淹沒莊稼,灌溉田地.
師:原來小魔術師就是“水”!瞧!多可愛的小水珠呀。ò鍟核,它還會變呢!你們愿意做小水珠嗎?(愿意)那好,今天咱們都是可愛調皮的小水珠了。
二、精讀課文,指導朗讀
學習第一自然段(8)
1、師:現在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的第一段,看看我們能變什么呢?自己讀一讀這一段。(自由讀)
2、師:變成什么了?誰來說?那,是怎么變的?
生:我們變成了“云”,太陽一曬,我就變成了汽,升到天空,我又變成了無數極小極小的點兒,連成一片,在空中漂浮。
3、師:誰還變成了“云”?(指名說)
4、師:我也喜歡變“云”(師讀)
5、師:還有誰喜歡變“云”?(指名讀)
6、師:現在我們都變成了“云”,我們穿什么樣的衣服來打扮自己?
生1:我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穿“白衣服”。
生2:我在下雨前和晚上時穿“黑衣服”。
生3:我穿上“紅袍”,因為我是在出現朝霞和晚霞時,才穿上。
7、師:請大家一起來看看,我們的漂亮衣服吧。ǔ鍪菊n件)喜歡嗎?
8、師:誰能讀出這種喜歡呢?
9、指名讀。(喜歡嗎?一般:誰能讀這種喜歡?好:看你穿上漂亮衣服得意的樣子,誰來挑戰他?瞧!你讀得樂滋滋的樣子一定很喜歡吧。
學習第二自然段(7)
1、師:我們可真能干,一會兒就變成了“云”,還能變什么?(指名讀)
2、指名說。(雨、雹子、雪)
3、師:我們現在變成了“雨”,是怎樣從天上下來的?
生:我在空中漂浮著,碰到冷風,就變成水珠落下來。
師:原來我們變成了“雨”是落下來的(板書:落)
4、師:我們變成了“雹子”是怎樣從天上下來的?
生:我是變成小硬球打下來的。
師:那你是打下來的,你可真有力氣,為什么會“打下來”?
生:因為小硬球非常重,所以打下來。
師:那你打下來一定很有勁,你覺得你應該這樣讀?
生:應該很有力,很重的讀出來。
師:那你試一試?(生讀)
師:還有誰變成了“雹子”打下來?(指生讀)
師:我們一起讀一讀(邊做動作邊讀)
師:瞧!大家多有勁,打在人們頭上一定很疼。
5、師:能不能給它們調換一下位置呢?
生1:可以。
師:好的,保留你的意見。有不同的看法嗎?
生2:我覺得不能,因為“雪”很輕,慢慢的,所以“飄”應該讀:輕而慢;“雹子”是小硬球,很重,所以“打”應該讀得重,很有力;“雨”比起來不輕不重,所以“落”。
師:是!我們為了能用詞更形象更準確,所以用雨是落下來,雹子是打下來,雪是飄下來。
6、大家有信心讀好這一段嗎?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也可以邊讀邊做動作)指名讀—評價---齊讀。
學習第三自然段(10)
1、師:我們多會變。≌埓蠹议]上眼睛,聽老師讀第三段,想想我們是怎樣生活的?
2、師讀第三段。
3、師:誰來說?(指名說)
生1:我看到自己在池子里安安靜靜的睡覺。
師:那你一定睡的很香吧!
生2:我看到我在小溪里散步。
師:那你是怎樣在小溪里散步的?
生2:我在小溪里慢慢走,因為小溪里的水流的很慢。
師:我也看到你正悠閑自得的樣子了。還有嗎?
生3:我看到我在江河里和其他的水在比賽跑步呢!
師:那你一定是個跑步能手,你怎么會在江河里奔跑呢?
生3:因為江河里的水流的非常的急,非常的快。
師:誰在海洋里,你在干什么的呢?
生4: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呢!因為海洋里的水翻起的浪花,就好象我們在跳舞一樣,拍打起的浪花發出的聲音就好象我們在唱歌,還打在礁石上也發出了碰撞的聲音。開大會是我們水都流到了大海里,水都聚集在一起,非常的熱鬧。
師:我們的生活真豐富。。ò鍟贺S富)你能讀出這種感受嗎?試一試。
4、指名讀---評價---小組比讀。
學習第四自然段(10)
1、師:我們有著多樣的變化和豐富的生活,那我們的性格又是怎樣的?
2、師: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第四段。
3、師: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
生:有時候我很溫和,有時候我很暴躁。(板書:溫和暴躁)
4、師:誰知道什么是“溫和”,什么是“暴躁”。
生:溫和就是很和氣,很溫柔。暴躁就是在發脾氣,很厲害。
5、師:那么“溫和”我們會做什么?“暴躁”時呢?
6、師:看,人們還把我們做的事給記錄下來。(出示課件)
7、師:剛才大家看到我們溫和和暴躁時的樣子,能讀出不同的表現嗎?
8、自由讀—指名讀---評---女生讀“溫和”的部分,男生讀“暴躁”的部分。
9、師:人們為了讓我們多做好事,少做壞事,想出了種種辦法管住我們,你們知道有些什么好辦法嗎?(小組討論)
生1:我們可以植樹造林。
生2:建三峽大壩來發電、防洪。
師:是!三峽大壩不僅可以發電,防洪,還可以航運。
生3:我們北方特別缺水,可以把南方的運往北方。
師:你可真聰明,這其實就是我們的“南水北調”工程。
10、總結:課文學到這,我們知道了水不僅會變,而且還可以幫助人們做事,勤勞智慧的人們也想出了各種辦法來治理水,讓我們很好的利用水,保護水。讓我們一起和水交上好朋友吧!
11、師:下面,就請大家再把課文讀一讀,然后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一背吧。ㄩ_始行動吧。
板書設計: 30 我是什么
水
云 雨 雹子 雪 溫和
落 打 飄 暴躁
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語第三冊第七單元《我是什么》是一篇新編科普短文,它與《四季的腳步》、《清清的溪水》、《植物媽媽有辦法》一同向學生介紹動植物知識、自然常識,進行環境教育。其中,本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系。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進行設計。
一、魔術激趣,整體感知
根據課文特點第一人稱描寫手法和抓住“水”是會變化的一個過程。為了突出這個“變”,我采用學生很感興趣的一個小魔術來吸引大家。然后,我給大家介紹一個魔術師,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這個小魔術師是誰?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從而,讓學生明白小魔術師就是“水”。本節課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課文,讓學生和我一起進入這個角色,用師生互動的方式來讓學生盡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當成“水”,跟著大家一起“變”魔法。這樣設計導容易激發學生探求的欲望,按課文特點進行教學,僅能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而且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二、緊扣主線,理解朗讀
文章的主線是作者的寫作思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細讀課文,不難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個“變”字上,全文路,理清思路,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圍繞“變”字進行說明介紹,先寫水的形狀變化,接著寫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狀態變化,最后寫了水的性格變化及給人類帶來的貢獻和災害。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們從變“云”,讓學生理解云的變化過程,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老師參與到我會變“云”,激發學生的參與面,調動學生的興趣。接著,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由不同的方式從天上下來,通過理解朗讀,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雪”是從天上飄下來。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讀“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讓學生明白,用詞的準確性。
接著繼續引導“我還有什么變化?”自然過渡到下兩部分,使學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狀態有什么不同?”第三段雖然短小,但是文字優美,為了能讓學生讀好,讀懂這一段,我抓住了幾個關鍵詞語進行理解,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通過擬人化的比喻,讓學生自己通過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靜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緩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濤澎湃。教師指導朗讀,學生能體會不同狀態的水是有不同的變化的。
最后,是水的性格變化。通過對“溫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知道水溫和時會做很多好事,讀出溫柔,和氣的感受;水暴躁時做過許多壞事,讀出厲害,發脾氣的感受。比較朗讀是最能讓學生讀出不同的表現,我采用女生讀溫和的部分,男生讀暴躁的部分,這樣一比較起來很容易讀好這一段。根據這樣的思路理解課文,不僅教給了學生從揭示重點、句子之間的聯系方面質疑問難的方法,而且培養了學生勇敢的個性和探求知識的好奇心。
三、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益
1.投映畫面,突出重點。學習第一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會變”引導學生看課件“云”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云的變化過程。從而使學生知道它們分別指的是“白云”、“烏云”和“霞”。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讀、想,給學生營造發揮自主性、能動性的環境和條件,進行了從語言到思維到圖像再到語言的創造性思維訓練,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對比畫面,加深理解。利用課件播放水“溫和”時,為人們做好事,灌溉田地,飼養小金魚,發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三峽大壩發電站;“暴躁”時,為人們做壞事,淹沒莊稼,給人們交通帶了不便,沖毀房屋,危害人們生活,給人們帶了災害。通過這些畫面,讓學生進一步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引起學生共鳴,引導學生討論:“人類想出哪些辦法管住我,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從而使課堂更加豐滿,同時,完成了使學生了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的教學目標。
四、收集信息,延伸課外。
講解課文第四段,從整體把握,引導人們想出了種種辦法管住水,讓水給人們多做好事,不做壞事,人們想出了什么好辦法?讓學生在四人小組中交流討論,課前收集的有關水對人類所做的貢獻的資料。學生通過交流,知道了人們植樹造林,建三峽大壩來防洪、發電、航運,特別有個學生提到了“南水北調”工程。既得到了口語交際訓練,也培養了其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下課觀察水在生活中的變化,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節約用水,并組織學生開展“節水小衛士”的活動,幫助、監督身邊的人也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使更多的人增強環保意識。
實錄之二: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孫悟空嗎?
生:喜歡。
師:為什么?
生:因為孫悟空會七十二變。
師:對,它會變,我也會變,你想知道我是什么嗎?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14課(師指課題)。
生:(齊讀)我是什么。
(點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一下子就調動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究竟“我”是什么,請同學們打開課文,帶著自己的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
師:“我”是什么?有誰知道?
生l:我知道“我”是天空。
生2:我知道“我”是彩虹。
生3:我知道“我”是水。
師:你真會讀書,我們就應該這樣讀書。下面我們再自由讀課文,把生字詞劃出來,多讀幾遍。(利用個別讀、齊讀、開火車讀、拍手讀等形式讓學生認讀生字)
師:這些生字同學們都會讀,下節課我們再來記生字寫生字。
(點評:讓學生圈劃生字,以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用多種形式讀識字,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掃清閱讀的障礙。)
三、學習課文。
1、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誰想讀第一段?
指名讀,其它同學邊聽邊想:我會變成什么?
生:我會變成汽和云。(師板書)
師:誰能找出寫變成汽的句子?
生:我找出“太陽一曬,我就變成汽”這一句。
師:還有哪些句子是描寫變成云的?
生l:還有“升到天空,我又變成無數極小極小的顆粒,連成一片,在空中飄浮”這一句。
生2:還有“有時候我穿白衣服,有時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常常把紅紗披在身上!
師:說得真好,掌聲表揚。
(課件出示幾種不同色彩的云,配上“有時候……披在身上”)
師:你們看,這些云美嗎?你想讀嗎?(想)那就自由讀讀吧!學生自由練讀。指名一人讀
師:讀了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
生l:我讀懂了穿白衣服的云叫白云,穿黑衣服的云叫烏云,穿紅紗的云叫紅霞。
生2:我讀懂了云有不同的色彩,多美呀!
師:說得真好,請同學們美美地讀一遍。
全班齊讀。
師:誰能用“有時候……有時候……”說一句話。
學生踴躍發言。
師:水變成汽,汽變成云,云又變成什么呢?請同學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生l:我知道云會變成雨。
生2:我知道云會變成雪。
生3:我知道云會變成冰雹。
(師板書,并投影第一句話。)
師:變成雨的這一句誰來讀?
生:我想試試。(大聲地讀,讀完,其他孩子舉手)
師:你們想對他說什么?
生1:他的聲音很洪亮,不過有些地方沒有停頓。
生2:他的聲音很響亮,可是沒有讀出感情。
師:誰愿意再試試?
生3:我來試試。(大聲、有感情讀好)
師:聽到掌聲了嗎?老師也想提意見,行嗎?
生:行。
師:我覺得這位同學讀得很好,特別“飄浮、落”很形象,大家能不能像他那樣練習讀好第2、3句?
生:有!(充滿信心)
師:那開始吧!
(同學們練習讀給同桌聽)
師:誰想讀第2、第3句。
生1、生2分別讀第2、第3句。
師:誰想挑戰他們?
(同學們積極舉手)
師:你們真是勇敢的孩子!
(指名1人讀全段)
師:你們這么愛讀書,老師也想讀了,行不行?
生:行。
(師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
師:同學們也想讀嗎?老師相信你們通過練習,一定會超過老師的,對不對?
生:對!
師:水會變成雨、冰雹、雪,那么落下的雨、冰雹、雪又跑到哪里去了呢?自由讀第三段。
(一名學生大聲讀)
師:同學們想一想,池子里的水靜靜的,好像人在睡覺一樣,那我們應該怎樣讀?
生:我認為應該輕輕地讀。
師:你能試一試嗎?(生試讀)
師:我們明白睡覺這個詞怎樣讀了,那么其它的4個詞,你又知道哪個應該怎樣讀?
生l:我覺得散步是自由自在的,應該比睡覺高聲一點。
生2:我覺得奔跑是快快的跑,應該更大聲。
生3:我認為唱歌、跳舞是很高興的,應該讀出高興一點。
生4:我認為朗讀的聲音應該逐漸升高。
師:聽你們一說,老師也想讀了。
(師在音樂聲中朗讀第三段,全班同學閉上眼睛想象: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l:我好像看到了水在池子里睡覺。
生2:我好像聽到了水在唱歌。
師:你想讀了嗎?開始吧!
(學生自由練習讀)
師:誰想試試?
生1:我來試試。(朗讀)
生2:我也試試。(有感情朗讀)
師:讀得真好,我們看著圖,一起像他那樣讀好。
(點評:以讀代講,沒有煩瑣的提問,讓學生充分地讀,讀中思,讀中悟。尤其是抓住重點的詞句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的內化。朗讀的指導和朗讀的評價融為一體,使教學的預設和生成相得益彰。)
師:你們想知道水的脾氣嗎?那就自由讀第四自然段吧。
(學生響亮、自由朗讀)
師:你讀懂了什么?有誰想說。
生l:我讀懂水有時候做好事,有時候做壞事。
生2:我讀懂了水有時候溫和,有時候暴躁。
師:那水在什么時候溫和,什么時候暴躁?
生3:我讀懂了水溫和時做好事,暴躁時會做壞事。
師:同學們讀懂的真多,看來同學們真會讀書。那誰還有不明白的問題?
生:我不明白水會做什么好事,什么壞事?
師:你提的問題真好,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交流。(學生在小組內發言,互相交流。)
師:誰想說?
生1:我知道水能給人們飲用。
生2:我知道水可以洗衣服,可以洗菜。
生3:我知道水能灌溉農田。
師:同學們討論得真好,那水還會做什么壞事?
生4:我知道水會淹死人。
生5:我知道水可以沖毀房屋。
師:既然水會做好事,也會做壞事,你能想出什么辦法讓它只做好事,不做壞事呢?
生6:我們可以筑堤壩。
生7:我們還可以利用水來發電。
師:對,水是寶貴的資源,我們要節約用水。
(點評:讓學生交流讀懂的和提出不懂的,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也是培養創新精神的途徑。)
四、總結課文,交流收獲。
師:同學們,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水會變。
生2:我知道了水可以變成雨。
生3:我知道了水可以做許多的好事。
生4:我知道我們要用水來發電,為人民做好事。
(點評:課結束,讓學生交流學文的收獲,有利于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改進教法。)
五、作業布置。
搜集有關水的資料,多看《十萬個為什么》等課外書。
(點評:課后讓學生搜集資料,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素養。)
說課設計
[說明:梁思琴老師(建橋小學)主講的《我是什么》一課獲漢陽區小學語文二至五年級“四優”(優質課、優秀教案、優秀說課稿、優秀課件)競賽一等獎。]
【說教材】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課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并結合謎語的形式,圖文并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呈現出的不同狀態以及水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利弊。文中始終不點明“我”就是水,而是通過水的形態變化和與人類關系的描寫,讓讀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點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水的變化;水的形態;水給人類帶來的利弊。
【說理念】
本課設計遵循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生興趣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體,讓每個人有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學習方式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相互啟發,拓展思路,分享學習之樂。讓學生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中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變“被動地學”為“主動地學”。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設計理念,再結合教材重點及學生的年齡特點,第一課時可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說目標】
1. 學會10個生字,會認6個生字。
2. 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會用“溫和”說句子。
3. 知道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教育學生愛護水資源,保護水資源。
4.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了解水的三態變化。
【說教法】
低年級閱讀教學應把詞句訓練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合作的精神。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種教法:
1. 直觀演示法。
通過生生互動演示、師生互動演示,發揮學生各種感官功能,讓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中參與訓練,激活思維,讀懂課文的詞句。
2.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這節課,我制作了優秀的課件,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去誘發學生的情感。是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
3. 鼓勵欣賞法。
在小組中、班集體中的點評,主要是鼓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贊許、羨慕,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增強學習的信心。
【說學法】
1. 自主學習法。
2. 合作學習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了以上兩種學法的指導。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說、讀、問、評、議等去實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根據閱讀教學的特點,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說教學】
在此基礎上,第一課時充分利用互動的形式,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研讀全文。
一、巧設懸念,初步感知。
由師生互相介紹自己,引出“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是誰,可是有個小朋友卻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們幫他猜猜好嗎”?此時,學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迫切地想知道謎底。緊接著,教師范讀課文,學生積極地開動腦筋,猜出謎底就是“水”。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 自由讀課文,說說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2. 你喜歡這篇課文嗎?將你最感興趣的自然段多讀幾遍。
3. 全班交流,教師隨機指導認讀生字、新詞。
此環節是讓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自主選擇喜歡的段落進行交流,整體感知課文,達到生生互動。
三、師生合作,小組研讀全文。
1. 請你根據課文內容向別的小組同學提問。但是,你必須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而且,這個答案必須在書上。
2. 學生自由讀課文,準備問題。
3. 小組交流問題。
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仔細地讀每一句話,精心地設計問題。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交流,集思廣益,完善問題,進一步達到生生互動。
4. 學生一問一答,教師根據學生問題隨機重點指導。
教師通過本課的三種教法,對學生進行詞句訓練。如:利用直觀演示法理解關聯詞“一……就……”;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區別“落下來、打下來、飄下來”,理解“暴躁”等詞語;通過想象和聯系生活實際,學會用“溫和”說話。并將鼓勵欣賞法貫穿始終,如:你聽得真仔細;如果你的聲音再大一點就更好了。
在這一環節中,從始至終教師在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學會知識,充分體現了小組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師為主導,生為主體。
5. 梳理全文,完善板書。
6. 學到這里,你還想了解哪些課文里沒有的有關水的知識呢?學生自由提問。
此環節,教師并不急于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是將問題延伸到課外,并教給學生尋找答案的方法,達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四、擴展練習。
出示三項作業,學生任選其一。
1. 你在生活中看到過水在變嗎?舉例子說說,再寫下來。
2. 收集有關水對人類所做的貢獻和帶來災害的資料。
3. 說說人類想出了哪些辦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壞事。你還有別的辦法嗎?
學生在學習上是有所差異的,此選擇性作業涉及到“說”、“寫”、“收集”三方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
【說效果】
按照上述教學方法施教,應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一些簡單的問題,學生通過生生互動自己就可以解決,對于學生的難點則需通過小組互動和師生互動來解決。
綜合資料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6個生字。
2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知道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
二、教材說明
本課是一篇科普短文。課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態和與人的利弊關系。文中始終不點明“我”就是水,而是通過水的形態變化和與人類關系的描寫,讓讀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全文共五段,第一段和第二段講了水變成汽、云、雨、雹子、雪的不同形態;第三段講了水在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的情況;第四段講水給人們帶來的利弊;第五段用問句的方式與課題照應,并激勵讀者找到答案。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帶。
2水的不同形態的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3讓學生收集有關水的謎語和水對人類的貢獻及破壞的資料。
。ǘ┳R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注意指導以下生字的讀音和字形。
硬:韻母是后鼻音,不要讀成yìn。
散:多音字,在本課讀sàn,不讀sǎn。“散”的右邊是反文兒,不是折文兒。
助:翹舌音,不要讀成zù。第五筆是“提”,不是“橫”。
沖:翹舌音,不要讀成cōnɡ。
災:平舌音,不要讀成zhāi。
2寫字教學。
重點指導下面幾個字。
幫:三個部件要寫緊湊。
硬:左窄右寬,石字旁要寫小一些。
害:第七筆“豎”,上下要出頭。
。ㄈ┰~句教學
本課需要掌握的詞語比較多,“溫和、硬”兩個詞,可用找反義詞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飄浮”,可用圖或課件幫助理解;“災害、散步”可以結合生活實際理解。
本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是一個長句。教學時,讓學生明白“我”在池子里、在小溪里、在江河里、在海洋里是同時存在的,而不是一會兒在這里,一會兒又跑到那里。
。ㄋ模├首x指導
“有時候我很溫和,有時候我很暴躁。”可以用對比的語調表達出“我”的“溫和”與“暴躁”。
“小朋友,你們猜猜,我是什么?”要讀出疑問的語氣。
。ㄎ澹┚毩曁崾
第三題的目的是鞏固、積累和運用詞語。先讀,把每個字音讀準;再寫,要求寫得正確、工整、整潔;兩個帶點的詞語是生活中常用的,讓學生口頭造句,要使每個學生都有說的機會。
第四題,老師可以聯系煮飯、燒水、吃雪糕等日常生活啟發學生打開思路,進行說寫練習。
(六)擴展活動
開主題班會。題目“讓水只做好事,不做壞事”。
。ㄆ撸┱n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ㄒ唬┏踝x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要求學生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同時想一想:“我”是什么?
。ǘ┚x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自然段,提問:“我”變成了什么?引導學生知道太陽一曬,水就變成汽,汽升到天空又變成云。重點指導學生理解“白衣服”“黑衣服”“紅袍”,知道它們分別指的是“白云”“烏云”和“晚霞”。
2學習第二自然段,提問:“我”在什么情況下又變成了什么?讓學生知道云因受冷變成雨,有時也變成“雹子”,到了冬天,變成“雪”。
3學習第三自然段,抓住“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會”這些擬人化的詞,使學生了解這是講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狀態。
4學習第四自然段,提問:“我”對人類做了些什么?使學生知道水對人類既做出了貢獻,有時也給人類帶來災害。
(三)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ㄋ模┩瓿烧n后第二題。
(五)練習說話。
1練習用“溫和”、“幫助”說句子。
2聯系日常生活,說說水在變的例子。
《我是什么》說課材料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冰、冷、江、壞、極、常、冬”7個生字和1個新偏旁。
2.了解水的不同形態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3.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4.激發學生觀察和研究自然現象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課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條件下會變化成各種不同形態。
教學準備:課件、詞語卡片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出認讀字.
2.了解水的不同形態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3.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試背課文。
4.激發學生觀察和研究自然現象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能流利地,有語氣地朗讀課文。試背課文。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課文,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條件下會變化成各種不同形態。
教學過程:
一、激qing導入.板書課題。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許多有趣的圖片,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呢?(播放課件1)
二、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1.先自由地讀課文,借助拼音識字。
2.把詞語從課文中抽出來,讓學生認讀。
3、開火車讀,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4、齊讀沒有拼音的詞語,鞏固識字。
三、自主合作,讀懂課文。
1.和小組的伙伴相互幫助把課文進一步讀通順,讀流利,并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身邊的伙伴聽。
2.猜一猜我到底是什么?
四、美讀課文,讀中理解。
看到同學們胸有成竹的樣子,老師就知道大家一定才出來了,一起說,是什么?(水)哦,原來是水啊,我們天天和水打交道,還不知道水會變了,那么,我提議,今天,咱們也來當一回水娃娃,也來變一變,好嗎?
1、那我們水娃娃到底會變成一些什么了,請大家趕快到課文中去找找。
。1)、我們變成什么了?(云、雨、雹子、雪,教師相機板書圖)
(2)、那是怎樣變成云的了?(齊讀1――3句)
。3)、觀看課件欣賞云的色彩變化,指導朗讀。(指名讀――分男女讀)
。4)、學會用有“時候……有時候……”說話。
2,我們變成云在空中飄呀飄,可神氣了,又怎么會變成雨、雹子和雪了呢?理解“落,打,飄”讓學生注意學習語言文字用詞的準確性。
(碰到冷風)教師相機板書圖
(1)、那我們是怎么從天上下來的了?(聽老師范讀)
生略
。2)、那現在把這幾個詞交換一下,聽聽看行不行。
生略
。3)讀這一段課文(互相讀——指名讀——表演讀——試背)
3、瞧,我們多會變啊,那我們從天上下來了有跑哪里去了呢?
(1)、欣賞課件,邊看邊說都看見自己在干什么?
。2)、說說書上為什么這么寫?
(3)、指導朗讀。(指名讀——師生比讀)
4、其實我們不僅有豐富多彩的生活,還有自己的性格,有時候我們很溫和,有時候我們很暴躁。
(1)、看課件了解水的利弊。
(2)、自由讀課文相關的句子。
(3)、指導朗讀。(女生讀“溫和”部分,男生讀“暴躁”部分)
五、拓展延伸。
是啊,要是能想出辦法管住他們,讓他們多做好事,不做壞事該多好啊,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
生略
你們的課外知識真豐富,能知道這么多管理水的好辦法。老師希望同學們走出課堂以后,能收集更多的資料,多觀察生活中水的變化,想出更多的辦法讓人們保護水,節約用水。
六,小結全文。
今天,我們不僅知道了水能變,而且還能幫助我們人類做很多事情。可是要管住他們,讓他們多做好事不做壞事,也還需要我們人類共同努力。老師希望我們也努力學習知識,長大爭取當一名水利專家,更好的利用水,保護水,和水交朋友吧。
《我是什么》說課材料 篇8
課前透視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識性課文。本課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系。課文內容生動有趣,語言樸素而生動,是一篇寓科學知識于趣味故事的優秀教材。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資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水對于學生來講并不陌生,所以教學過程 中,應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積極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獲得創新活動的感性經驗和簡單方法,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使外在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得到升華,促進學生的發展。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態的變化以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課文,了解水的變化及與人類的關系。
信息資料
1、生字詞語卡片、故事錄音、反映水的變化的錄像片或課件。
2、師生收集水與人類關系的相關資料。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故事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想把一個調皮可愛的小朋友介紹給你們,大家想不想認識他們呀?(播放錄音故事)
。ㄟ@樣設計可以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內容,了解了課文大意。)
2、謎語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條謎語,看看你能猜到謎底嗎?"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中看不見。"(板題)
對話平臺
自讀
1、給學生充分地時間自由讀課文。同時用筆標出生字、詞語和不懂的地方。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師生評議讀書情況。強調標出的生字、詞語,注意難點的字音。如:"躁、災"是平舌音;"稼"是第四聲,在"莊稼"一詞中,讀輕聲等。
3、讀書交流,鼓勵質疑。說說讀完課文你了解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對問題進行梳理、歸納、解答。
。ㄗ鹬貙W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讀書質疑的良好習慣。教師有效地收集學生讀文后的反饋信息,以便及時調整教學進程與走向。)
識字
1、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我會認"中的11個字。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互相指認,交流識字的方法。
2、請同學來當小老師,帶領同學讀生字和詞語。(參見"我會讀")。
3、分組開火車讀字詞比賽,評出優秀小組,讀得不準的,請組內的同學幫助糾正。
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沖、曬、池、浮"四個左右結構的字。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字的特點,以及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認為難寫的字。
2、教師范寫。邊寫邊強調重點。如:"曬"的第九筆是豎彎,不是豎彎鉤;以及"兩點水"和"三點水"在寫法上的異同。
3、學生描紅,臨寫,自由練寫。教師巡視,師生共同評議。
談話
師:同學們,學到這里你已經學到了什么或會干什么,接下來你們想做些什么呀?(學生自己說想干什么,學生可能說出以下的活動意向。)
1、用學會的詞語說說話,給生字找朋友。
2、和伙伴一起合作讀課文,讀最喜歡的段落。
3、一邊表演動作,一邊朗讀。小組合作。等等其他方法也可以。
。ㄒ獙W生讀文識字以后,充分尊重學生意愿,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培養學生自主意識。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選擇進行扎實有效地學習。)
匯報
學生根據自主的學習活動,匯報學習成果,交流學習感受。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導入
1、用自己喜歡的記生字詞。聽寫生字詞,然后說出自己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鞏固識字。同桌檢查寫字情況。
2、指讀課文,師生評議。
啟思
1、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水是會不斷變化的。那么水是怎樣變化的?水除了變化以外,還有什么特點呀?你能不能想個好辦法,把這些問題弄懂呢?
2、學生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交流方法。(學生可能會提出"小組讀書,邊讀邊記"、"畫表格填寫"、"故事表演"、"繪畫表現"等方法。)
。ㄟ@樣的設計應該建立在學生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以問啟思,討論探究閱讀理解的方法,充分發揮了閱讀主體的作用,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學生的特點可能會找出一些方法,但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注意方法的可行性,以幫助學生進行科學有效地學習。)
探究
組織學生根據自己提出的學習方法,進行合作學習。教師要及時關注各組學習情況,因材指導,幫助學生選擇正確地運用自主選擇的閱讀方法,以確保學習質量。
展示
1、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小組學習),匯報學習情況。注意引導學生弄清以下的問題。
(1)水的不同狀態及變化過程。
。2)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樣子。(第3自然節)
(3)水在人類生活中的利弊。
2、教師可利用課件或錄像等方式,幫助學生鞏固認識和理解。組織評價各組的學習情況,特別注重對學生合作情況,創新方法及學習態度的評價。
。ǔ浞窒嘈艑W習,引導學生發現、探究、自主學習。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組織者、合作者、促進者的作用。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合作學習及主動探究的意識。)
談話
你還知道哪些水的作用與危害?
演讀
1、引導學生結合對文中重點語句的體會和理解,練習感情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讀出"落、打、飄";用愉快、輕柔的語氣讀出白云與紅霞的美麗、可愛;用沉悶的語氣讀出云的"沉甸甸";用輕而慢的語調讀出水的"平靜、溫和";用稍強的語氣讀出水"洶涌澎湃"等。
2、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水的變化"及"水的不同性格"。
3、組織學生分別戴上"水、汽、云、雨、雹子、雪"的頭飾,表演課文內容。適當加上運用和表情。
。◤淖x到說最后到演,科學地遵循了兒童思維發展規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利用了兒童善于表現自我的特點。使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活動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培養了創新的膽識和表演能力。)
伴教錦囊:
相關鏈接
謎語兩則
1、好吃沒滋味,臟了不能洗,掉在地面上,再也拿不起。(水)
2、太陽一曬我就變,火上一燒我也變。向上繚繞像青煙,遇冷結成小水點。(水)
《我是什么》說課材料 篇9
【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第三冊30課《我是什么》,這是一篇科普短文,全文共五段,重點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水的變化;水的形態;水給人類帶來的利弊。整篇課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并結合謎語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呈現出的不同狀態以及水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利與弊。文中始終不點明“我”就是水,而是通過水的形態變化和與人類關系的`描寫,讓讀者去猜,這樣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說教法】
我考慮到低年級閱讀教學要把詞句訓練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合作的精神。所以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種教法:
1、直觀演示法。
是為了發揮學生各種感官功能,讓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中參與訓練,激活思維,讀懂課文的詞句。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3、鼓勵欣賞法。
主要是鼓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贊許、羨慕,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增強學習的信心。
【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
2、合作學習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了以上兩種學法的指導。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說、讀、問、評、議等去實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根據閱讀教學的特點,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說教學】
下面我說說這節課的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蓪W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一下子就調動起了他們的興趣。所以一開始我就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孫悟空嗎?”然后從孫悟空會七十二變這個話題引出“有個朋友也會變,想知道他是誰嗎?謎底就在30課《我是什么》這篇課文里。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猜猜“我是什么”,并說說是怎么猜出來的。
2、然后將最感興趣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再全班交流,之后我又隨機指導認讀生字、新詞,指導書寫三個生字。
這個環節是讓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自主選擇喜歡的段落進行交流,整體感知課文,達到生生互動。
三、師生合作,小組研讀全文。
1、我初步設計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向小組的別的同學提問。但是,提問的學生必須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而且,這個答案必須在書上。
2、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自由讀課文,準備問題。然后進行小組交流活動。
這時,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仔細地讀每一句話,精心地設計問題。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交流,集思廣益,完善問題,進一步達到生生互動。
4、當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問答時,我根據學生問題隨機重點指導。
我在教學中始終貫穿三種教法,對學生進行詞句訓練。如:利用直觀演示法理解關聯詞“一……就……”;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區別“落下來、打下來、飄下來”,理解“暴躁”等詞語;通過想象和聯系生活實際,學會用“溫和”說一句話。并將鼓勵欣賞法貫穿始終,如:你聽得真仔細;如果你的聲音再大一點就更好了。
在這一環節中,從始至終我在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學會知識,充分體現了小組互動,生生互動以及師生互動。
5、梳理全文,完善板書。
6、學到這里,你還想了解哪些課文里沒有的有關水的知識呢?學生自由提問。
此環節,教師并不急于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是將問題延伸到課外,并教給學生尋找答案的方法,達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四、擴展練習。
出示三項作業,學生任選其一。
1、你在生活中看到過水在變嗎?舉例子說說,再寫下來。
2、收集有關水對人類所做的貢獻和帶來災害的資料。
3、說說人類想出了哪些辦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壞事。你還有別的辦法嗎?
學生在學習上是有所差異的,此選擇性作業涉及到“說”、“寫”、“收集”三方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
《我是什么》說課材料 篇10
課文《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教科書中一篇有趣的科學童話,文章脈絡清晰,第一人稱的寫法令人倍感親切,在課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在空中漂浮著,碰到冷風,就變成小水珠落下來。人們就管我叫“雨”。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打下來,人們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變成小花朵飄下來,人們又管我叫“雪”。在執教這一段課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境:
。ㄒ唬┬〗M合作,讀詞組句。
在引導學生充分朗讀這段話之后,我安排學生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出示事先準備好的6個詞語卡片(“小水珠”、“小硬球”、“小花朵”、“落”、“打”、“飄”),先指名孩子們讀一讀這些詞語,然后試著把這6個詞語拼組成3個句子。并安排一位同學上臺在黑板上拼組。由于學生熟讀了課文,對詞句已有初步感知,孩子們大都能準確地按上下排列的順序排列出“小水珠落下來”、“小硬球打下來”、“小花朵飄下來”。
。ǘ└兄湟,調整句序。
學生組好句子之后,我把握契機地問道:“這里面有三個動詞,分別是什么?”孩子們不由地脫口而出:“落、打、飄。”我又接著問到:“那它們的位置可以調換嗎?”問題一出孩子們有的眉頭緊鎖,有的竊竊私語,還有的交頭接耳地討論起來。但不一會便有人躍躍欲試地嚷嚷道:“不能,不能!辈⒂欣碛袚卣f出了自己的理由:小硬球最重,肯定是打下來;花朵很輕,當然是飄下來;而水珠自然是落下來了。
而這時我又故做疑惑狀說道:“聽大家這一說,仔細地想一想,這三個句子的位置好像有點不妥,能不能重新調整一下順序呢?講出你的理由來!焙⒆觽円幌伦佑直浑y住了,但馬上有又一個個喜形于色:“我知道了!”“我也看出來了!”接著開始動手調整三個句子的順序。最后又一個個爭著向我和同學們講自己的發現,說調整的理由。一個小組匯報:“小水珠、小硬球落下來時有的輕有的重,我們組是按照由輕到重的順序排列的:第一句是‘花朵飄下來’,第二句是‘小水珠落下來’,第三句是‘小硬球打下來’!绷硪粋小組匯報:“我們組是按照小水珠、小硬球落下來的先后順序排列的,小硬球最重,肯定是最先落下來,小花朵最輕,當然是最后飄下來。”但大家都能通過對“落”、“打”、“飄”這三個動詞不同意義的感知而作出判斷的。
。ǘ├首x感悟,想象情境。
學生讀詞組句,又按自己地理解重新修改了課文,可這時我又出一招:“同學們已經重新排列了這些句子,且理由都非常充分,很好!那么,你們能不能通過自己出色的朗讀讀出不同的語氣,來感受它們下落時的輕重快慢呢?”學生的興趣又一次被激發,思維又再次被激活,一個個又搖頭晃腦、有滋有味地讀了起來,并都在“飄”、“落”、“打”這三個字的讀音處理上做文章,反復嘗試,相互提示,如有的學生將“飄”讀得輕而長,將“打”讀得重而促,我檢查上也進一步提醒學生:“小花朵飄得還不夠輕不夠慢。”“小硬球還應該打得再重些。”最后,我又讓學生把這些句子放回原文中去讀整段話。同學們在交流朗讀時的感受和互相評議時,有的說:“我讀這句話的時候,眼前像是真的有千千萬萬朵雪花在空中飄舞。”有的說:“我聽ххх同學朗讀這一句時,眼前也像在放電影:無數的雹子像子彈一樣打在地面上和我們的臉上,硬硬的,涼涼的,蹦蹦跳跳的,真好玩!”……
教學反思: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我盡可能的將“喚醒、點撥、啟發、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理解、體會、體味、感悟”教給學生,整個學習的過程就是扎扎實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
但同時也激活了學生的再造想象,對三種自然現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過極具個性化地朗讀向別人表達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激發想象和自主朗讀欲望,從而達到理解、領悟、深化的教學目的。這應該
就是語文基礎的滲透性教學,就是關注學生語感的能力培養,就是“讀”與“練”的有機整合吧。
《我是什么》說課材料 篇11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識性課文。本課以謎語的形式圖文并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呈現出不同狀態以及水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利弊。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本課時能積極地思維,并通過學習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獲得創新活動的感性經驗和簡單方法,使外在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得到升華。
一、充分朗讀學生質疑
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讀課文,然后,想一想: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么?在朗讀過程當中要求學生用筆勾勒出不懂的詞、句,記不明白的問題。
2.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對難點字音及輕聲音節進行指導。
3.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充分朗讀課文后,學生會提出各種問題,如“極小極小”是什么意思?“水汽”為什么會變成“云”?為什么雪是在冬天下,不在夏天下呢?雹子是什么?等等。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質疑,及時地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歸類、解答,這樣既讓學生熟悉了課文的內容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利用電教媒體導思釋疑
1.利用課件激發興趣。課件展現由“汽”變成“云”的過程。然后請學生回答:水汽是怎樣變成云的?你們所看見的“云”有幾種顏色?它們分別叫什么名字?這些云在空中飄來飄去.如果碰到冷風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2.利用課件揭示謎底。
。1)學生討論云變成雨、雹子的過程后。通過電腦課件演示雨、雹子形成過程,給學生直觀感性的認識。(重點向學生解釋“雹子”是空中降下來的冰塊,多數出現在晚春和夏季的午后伴隨雷陣雨出現。冰雹給農作物帶來很大的危害,大冰雹對人、畜、建筑物也會造成危害。)
。2)討論什么是雪?雪在什么時候才會出現?是怎樣形成的?利用課件演示、比較云在形成雨、雹子與雪的時間不同之處,來理解雪的形成過程。
(3)揭示謎底: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水汽在空中會變成云,云在空中遇到冷空氣又會變成雨、雹子、雪。由此可見,云、雨、雹子、雪都是由什么變成的?(水汽)
。4)那么你們知道水汽又是什么變成的?怎樣變的?課文哪一小結告訴了我們?(第一小節告訴了我們)你知道謎底是什么嗎?你是怎樣知道的?(做小試驗來證明)
小節:其實,我們剛才所認識的云、雨、雹子、雪都是水在不同的條件下呈現出的不同狀態。
3.利用插圖認識水的樣子。
。1)出示插圖,請學生觀察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樣子,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2)找出描寫水的樣子的小節并讀出聲來。理解小節中睡覺、散步、舞蹈、唱歌、開大會的意思。
4.播放錄像和自由討論,揭示水的利與弊。
。1)播放體現水在人類生活中的利弊的錄像,再現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把畫面內容和課文內容聯系起來。
。2)聯系實際討論:你還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
。3)課文中是怎樣說水的利和弊的?
在教學中用電腦課件制作出生動形象的畫面,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復雜深奧的自然常識變得淺顯易懂,提高了教學質量,豐富了感性知識,使學生既能一邊學課文,又能一邊觀察到平時生活中不能看見,或不能理解的事物運動變化的全過程,從而獲得新知識,豐富形象思維。
《我是什么》說課材料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用詞準確性。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解水的不同形態的變化以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4.借助圖片,能學習課文仿說擬人句,能用“有時候……有時候”說話。
教學重點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積累喜歡的語句。
教學難點
能學習課文仿說擬人句,能用“有時候……有時候”說話。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認讀本課生字新詞,會寫“浮、沖、池”。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變化形成的。
2.能有感情朗讀一、二、三自然段,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知道水在不同的地方呈現不同的狀態。能背誦第三自然段。能觀察圖片運用擬人句說話。
【預設流程】
一、直接揭題,導入課文。
二、檢查預習,巧學生字。
。ㄈ鐚W生預習不充分,則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1、根據課文大意填空。隨機認讀填入的生字。知道汽、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變化形成的。
2、認讀生字詞。書空“浮”。
3、集中識跟水有關的字,滲透構字規律。
三、 朗讀全文,讀準字音,讀順課文。
要求:認認真真讀課文,讀準字音,標上小節號。
四、精讀一、二自然段,感知變化,品味語言。
學習第一自然段,在豐富的視覺想象中領略“云”的變化,品味語言的生動性。
1、檢查朗讀情況。
2、觀看云圖,指名說出云的名字。
3、出示句子:有時候我穿著白衣服,有時候我穿著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五、品讀第三自然段,積累語言,進行語言訓練。
1、水娃娃都把家安在哪里?
2、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理解品味“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的含義。
3、指導背誦。
4、借助圖畫進行說話訓練。
師:課文把水娃娃在哪里干什么寫得多有趣呀!現在,水娃娃變成了雨點兒考考你們,你們能不能把她在哪里干什么也說得那么有趣嗎?
雨點兒:雨點兒在哪里干什么,在哪里干什么,在哪里干什么?
小雪花:小雪花給什么怎么樣,給什么怎么樣,給什么怎么樣?
請學生當當小作家,把雨點兒和小雪花寫下來,上傳到學生成長日志中,跟更多的人一起分享。
六、指導寫字。
教師范寫,學生書寫。師生點評。
《我是什么》說課材料 篇13
我根據課文的特點、課標的理念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本課時展示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和效果。我認為本節課在以下幾方面是比較成功的:
1.重視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
通過反復讀書,從課文語言深入到內容。初讀課文課文,要求借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正確,不丟字,不加字。再讀課文,要求做到語句通順、讀流利,并說說“你認為他是什么”,這時學生對課文還只是直覺的印象、淺層的了解。然后,自己再邊讀課文邊思考:從什么地方看出是“水”,這就需要學生抓住詞句去理解,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他們深入理解語言,并在理解基礎上再有語氣地朗讀。這樣由讀正確到流利再到有語氣,逐步提高要求。隨之對課文的理解也就由膚淺逐步深入。
而且教師根據需要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如個人讀、指名讀、齊讀、師生配合讀等,以保持學生讀的興趣。
2.教學設計新穎有創意。
教師根據本文特點,導入以通過看動畫、猜謎語的'形式猜猜“我是什么”激發學生好奇心,主動學習的愿望;接著安排了不同層次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和理解,并在讀中找到答案,積累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起到了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
3.重視引導學生理解和積累課文中精彩的詞句。
起到了語文課豐富學生語言,感受漢語語言美的作用。如:理解課文通過“有時候”連接云在空中的三種變化,讓學生在生活實際和分角色朗讀中體會作者用詞的巧妙;對“打、落、飄"三個動詞讓學生在黑板上搭配詞語,聯系生活經驗體會用詞之準確。鼓勵學生當堂背一背自己喜歡的詞句。
4.重視識字寫字的教學。
課堂教學中給足學生學習的時間,尤其是對書寫的指導,保持了一貫細致認真的風格。指導到位讓學生在自己分析生字結構的基礎上,按照范字描一描,寫一寫,評一評。所以絕大多數學生達到了課標寫字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