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和羊》教學實錄
2、 “猜”得有目的性,有方向性。若是讓學生盡情猜,容易偏離學習主題,還有可能出現亂猜的現象。教師讓學生猜她心里的想法,目的不在于讓學生去揣摩老師的答案,而是引導學生認真聽他人朗讀,細細揣摩課文本身。通過他們自主體驗與學習,激勵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評價,有效地“猜”。實際上,學生“猜”的過程,是學生體驗理解課文的過程,是學生認真傾聽與思考的過程,不是束縛學生的思維與想象,而是激勵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去想,在反復引導與實踐中逐漸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3、 學生處于思維活躍,表達欲望強烈的學習狀態,在思考與交流合作中容易擦出智慧的火花,在達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課堂有生成。
4、 學生為了同一個目的而活躍著,課堂上有一種無形的合力將學生牢牢吸引住。
同樣的方法我也在自己班用過,只要教師自己心中有著明確的目的性,學生不會拋開課文去純粹地猜老師的答案,同時感覺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樂于參與這樣的課堂活動。我們常強調,學習興趣是最重要的,這只是這堂課中小小的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