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教學設(shè)計12
⑴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畫菜花,師畫一朵,問:你滿意嗎?
黃蝶,什么顏色?為什么?
急走,你能表演一下嗎?走,在古代就是跑的意思。
師:面對著這樣一望無垠的油菜花,面對著急切追蝶的孩子,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⑵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過渡:一心只忙著追趕蝴蝶的孩子,并沒有留心周圍的迷人春景,你看到了嗎?你會留下什么景物?
籬落疏疏:(籬笆,什么樣的籬笆?你從哪里看出來?)
一徑深:組詞理解:徑,路徑(在籬笆的旁邊還有什么呢?),你看到了什么樣的小路?
樹頭花落,樹上的花會形成濃密的樹陰?
未成陰?(引導:夏天枝繁葉茂,綠樹成陰,未成陰就是還沒有樹陰的新葉已長出來了……)
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想說什么?
4、想把美麗的春天和活潑的孩子放在一幅畫中嗎?
5、齊聲配樂朗讀。
6、說詩意:這樣的詩,這樣的畫,如果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就更精彩了!
7、春天是一幅畫,春天是一首詩,春天更是一首歌。你仿佛還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8、我把同學們描繪的春天即興創(chuàng)作了一首詩歌,愿意聽一聽嗎?
三月,是美妙的
一剪剪嫩芽的葉子
一叢叢微笑的迎春
一只只跳躍的飛雀
都是
美麗的音符
三月
是柔軟的風
是細膩的雨
是含羞的花
是新綠的草
……
四、拓展延伸,創(chuàng)作詩文
1、學生嘗試創(chuàng)作詩文:
其實,春天就像我們同學,相信你們的筆描繪出來的春天會更美,可以學著老師的樣子來試一試?也可以像楊萬里那樣寫一首四言絕句。
2、全班交流,讀詩。
【板書設(shè)計】
枯 野火燒不盡 景 美麗
草 宿新市徐公店
榮 春風吹又生 人 可愛
【課后反思】
古詩教學重在入情入境賞讀,不在解釋詞句的意思。第一首古詩首先以問題帶學生入境,通過看課件讓學生初步感受小草生命力的頑強,再在學生的自讀自悟、組內(nèi)討論、全班交流中入情。朗讀從讀通──讀懂──讀美──背誦體現(xiàn)層次的遞進性,特別是背誦這一環(huán)節(jié),用口語交際情景表演的方式來進行,學生興趣濃,課堂氣氛活躍,效果顯然是一舉多得。
繪畫是低段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第二則古詩意境優(yōu)美,畫面生動,讓學生給詩配畫,把古詩教學形象化生動化了。在賞讀環(huán)節(jié)上設(shè)計了讓學生給課件配樂朗誦,讓學生對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快慢、語調(diào)、情趣等有了充分的練習,學生喜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