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溝》教學反思
我從以下幾步實施了課堂教學:
1、賞美景:
在這節課上,先讓學生通過錄像去葡萄溝游覽一番,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到葡萄溝水果多、景色美、人熱情,葡萄干有名。
2、品美句:
在游覽一番后,再讓學生自學課文,從課文描寫的語句中了解葡萄溝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在四人小組中進行研討。由各小組長帶領組員共同研究(一起讀讀,一起交流自學成果),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做到了全員參與,又做到了視學生為學習發展的主體,為每個不同個性、不同學習需要的孩子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是全班的集體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在試著抓住重點的詞句,來深入思考、理解課文內容。如“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一句,學生能結合圖片,充分體會“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真是又多又好。
3、畫美色:
在學生從美句中了解到葡萄溝的葡萄多,而且是五光十色的,在想象出還有哪些顏色后用自己的畫筆畫一畫葡萄的顏色。
4、嘗美味:
在學生講到葡萄溝的葡萄干特別有名時,讓學生品嘗我事先準備好的葡萄干,這樣做,學生不僅品嘗到了葡萄干的美味,更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5、悟美情:
前面的每一個步驟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葡萄溝的美,激發學生對葡萄溝的熱愛之情。
最后,在本節課結束的時候,我布置了課后延伸的內容,請學生為維吾爾族老鄉推銷葡萄干,請學生在課后把自己學完《葡萄溝》一課的感受和體會,用自己擅長的方式來表現,或朗讀課文,或背誦段落,或畫一畫,等等,使課內知識進一步拓展,體現出作業的層次性、開放性、實踐性、創新性。
不足之處:
在上每一節課前,都覺得自己設計了一幅最美麗的宏圖,這一次也不例外。可上好了課,卻總是發現考慮欠妥當的地方很多,以使課堂教學中出現可好多遺憾之處。例如:在小組交流之后,本應該讓多個小組派同學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學生對于“為什么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有一個整體的了解之后,再按順序逐個進一步了解具體好在哪里。可我卻在一個同學匯報急急沖沖的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這樣,不但使小組交流流于形式,更影響了我下面環節的教學。如:學生一下子從第一個內容跳到了最后一個內容。在加上所教班級的學生發言不是那么好,我一著急使整個教學程序出現了混亂。本來,想的好好的讓學生多朗讀,并做到多種形式的朗讀,通過朗讀理解重點詞語,再從讀中悟情。結果是詞語沒有理解好,當然更沒有讀好。
《葡萄溝》教學反思
語文課應該給學生情感美的滋養和藝術美的熏陶,重視語文教學的審美因素,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每個學生在語文課有限時空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凈化,領略美的,從而全面提升他們的素質。語文課如何使學生得到情感美的滋養和藝術美的熏陶。我的感悟是從 “讀”入手。
一、從讀入手,認真品味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
朱光潛:“美感起于形象直覺。”要品味文章的語言美,要從朗讀開始,因為朗讀是感知的主要方式,朗讀可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如可讓學生讀讀全文進行整體感受,數遍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對葡萄溝的印象,學生在此過程中自然感受到葡萄溝是個好地方,緊接著讓學生說說好在什么樣地方?再讀自己喜歡的部分,結合理解“涼棚、五光十色”等詞讓學生展開想象,學生感受到葡萄成熟前和成熟時都是那么美;當有的學生提出他喜歡的句子“……準會讓你吃個夠。”時,全體學生讀讀此句后,提問:那你們體會到了什么?學生從“準”一字就會快體會到葡萄的多,也很自然體會到了葡萄溝人的人情美。(若學生體會不到,讓學生反復讀讀此句話再理解)通過反復的讀品味到作品語言的準確與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