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教學案例——借鑒來的驚喜
畫風這篇課文已經是第二次教學了,本想按照第一次教學那樣,在教學過程穿插讓他們試著自己來畫畫風。但是后來想想,似乎有些單調,或者說思路過于狹窄吧,所以我打開了瀏覽器。在看了其他老師的教學過程后,我選擇了其中一位老師中間一小段的教學過程,因為在我看來還是比較適合我們班孩子,后來課堂就這樣地進行著了……師:宋濤、陳丹、趙小藝多會動腦筋呀!通過畫雨絲、風車等事物,畫出了風!你還知道可以畫哪些事物來表現風嗎?(生仔細想了想后,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師:真會思考!咱們班的同學一點兒也不比他們差!是的,我們還有許多辦法能表現風。(出示虞世南《詠風》:“逐舞飄輕袖,傳歌共繞梁。動枝生亂影,吹花送遠香。”)讀讀這首詩,你發現了什么?(學生自由朗讀,反復讀)
生1:他寫的是風!
生2:詩里面沒寫出“風”字,但是,我們讀了可以感覺到有“風”,不是嗎?
師:瞧,風可以畫,還可以寫。你們還有別的辦法能表現風嗎?
學生反饋:可以表演,可以朗誦……
師:那好,讓我們自由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方式來表現風吧!
學生起身到自選區域活動:
畫風組—靜靜地揮筆作畫,有的畫飛揚的長發,有的畫高飛的風箏……
詠風組—搖頭晃腦誦讀有關風的詩歌,不時相互傾聽、評議。
演風組—在“導演”指揮下,煞有介事地表演……
師: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吧!
詠風組選派代表上臺朗誦;演風組全體上場,有的學風吼,有的扮瑟瑟發抖的路人,有的演搖撼的樹、草;畫風組亦由代表上臺展示作品并作說明。
這次的課堂活動對于孩子們來說還是比較新穎獨特的,學生不僅可以畫,還可以詠,甚至演風。鼓勵學生的個性化的發展,給學生以選擇的權力、選擇的自由,打破封閉,擴大自主選擇的空間,課堂變得更廣闊。學生們則盡興地將自己的獨特感受、體驗以富于個性化的方式進行展示與分享。在這樣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學生的創造性和表現欲得到了極大的鼓舞與滿足。個性得以張揚和發展。我想下次同學們一定會表現得更出色,課堂會變得更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