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古詩兩首——絕句
一、教學目標
1、會認讀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教學時間: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小朋友,在我國古代唐朝時期,有兩位著名的詩人,一位享有“詩仙”的美稱,是“李白”。另一位被稱為“詩圣”,是“杜甫”。一起來念一下他的名字。杜甫的詩在唐朝時期享有很高的聲譽。今天我們是第一次學習這位大詩人寫的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的是——讀課題:絕句。
(二)指導學法,初讀古詩。
學習古詩分為三步,第一步是什么?(板書:朗讀)對,我們首先要會讀,把一個字一個字讀正確。下面請小朋友們打開書本,翻到78頁,自己認真地讀一讀吧,并認識一下這首詩里的5個生字。等一會兒老師來進行檢查。
老師先來檢查一下5個生字:認讀帶有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認讀;認讀詞語:白鷺:見過白鷺嗎?陸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白鷺的圖片。看圖。
西嶺:什么意思?(西面的山。)
東吳:古時候一個國家的名稱。
現在老師想聽一聽小朋友讀這四行詩。指多人讀,每人讀一行,讀錯正音,直到讀順暢。
(三)范讀。
小朋友讀得很順暢,但讀詩要有感情,有韻味。老師準備了這首詩的配樂情境朗誦,想不想來聽一聽,看一看? ——播放兩遍,第一遍睜大眼睛看圖。第二遍閉上眼睛聽朗誦。
學著讀一讀吧!
指名讀,評價學得像不像。
學習古詩的第一步我們已經做到了,第二步干什么呢?(理解古詩)
(四)創設情境,朗讀理解。
1、讀著這首詩,我們一起跟著大詩人杜甫去他的家鄉看看吧。此時正是陽春三月,天氣晴好,微風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讀詩文,忽然聽見窗外鳥叫的聲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見了什么?
黃鸝:看黃鸝鳥的圖片。杜甫看到了幾只黃鸝?這兩個黃鸝在干什么?詩句中哪個字是叫的意思?(鳴)黃鸝在什么地方叫?詩人杜甫是用哪個字來形容柳樹的?(翠)“翠”是什么顏色?可見此時正是什么季節?
誰來說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飛來飛去,跳來跳去,嘴里不停地鳴叫著,好像在說——學生想像說話。(這是兩只快樂的黃鸝鳥。這是兩只可愛的黃鸝鳥。這是兩只幸福的黃鸝鳥。)讓我們一起美美地讀一讀第一行詩。
2、我們再隨著杜甫的眼睛往高遠的藍天看看,又看見了什么?多少白鷺?(一行)這一行白鷺排著整齊的隊伍正飛向哪里?“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藍的天空)誰來讀讀第二行詩句?
誰能說說這行詩的意思?
這兩行詩句寫了兩種美麗的鳥,我們一起來讀讀。——齊讀一二行。
僅僅這兩行詩就已經讓我們的眼前出現了一幅美麗的畫面了,畫面里的色彩,詩中都體現出來了,你找到了這兩行詩中描寫色彩的字嗎?在書上用圓圈圈出來。(黃、翠、白、青)
黃和翠相間,白和青相輝映,多美啊!讓我們再一起來美美地讀讀這兩行詩吧,感受一下春天的美麗。
3、讀了這兩行詩,我們仿佛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處生機勃勃,春意融融。這時詩人杜甫往遠處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指名讀第三行。讀了這行詩,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秋”就是年的意思。“千秋”呢?“千秋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