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片斷賞析
《雷雨》片斷賞析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拱辰中心小學 林志怡
1、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雨”的資料:
師:同學們,你們在課前收集到哪些有關“雨”的資料呢?誰愿意來說一說。
生:我找到了寫雨的古詩《春曉》。
生:我一年級時學了《春雨的色彩》。 ……
生:我還會唱春雨的歌呢!
師:那好,你把它唱出來吧!
生:我來給你伴舞。
生唱《春雨沙沙》,二名學生伴舞,在他們的帶領下,全班同學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唱起來了。
《課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學要注意學科的整合。每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美,語文學科包含的美更加豐富,學生通過音樂、舞蹈、語言等,向人們展示了自己收集的資料,展示了雨的形、聲、色,既使人感知學科的知識美,感受學科的文化美,體驗學科的個性美,又表達了學科的內在美,這樣的設計打破了傳統分科教學的局限,體現了現代語文走向綜合的改革趨勢,展望了課程改革的未來。
2、課的收尾:
師播放多媒件課件,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再次感受課文的美。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課文寫得美嗎?
生:美。
師:你們想用什么辦法把這美麗的景色留住呢?
生:我用畫畫的辦法。
生:我用收集優美詞句的辦法。
生:我用朗讀課文的方法,美美地讀讀課文。
生:我想把課文背下來。
師:那好,用你們喜歡的方式把這美麗的景色留住吧!
課堂上,同學們選擇各種不同方式再次感受課文的美。有幾位同學合作,在黑板上畫出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畫得相當不錯。
在過去的時間里,我們將教科書視作固定的、不容變更惟一的課程資源,教學成了忠實地執行教材的過程,課文內容教完了,課也就結束了。新課程的重要變革,就是強調教師必須積極參與課程的開發。在課的結束部分,老師說“用你們喜歡的方式把這美麗的景色留住吧!”這種對教材的二度開發,是對課文的延伸和拓展,豐滿了課文的主題。此時教師的喚醒,點撥,使學生的心里都充盈著創作的激qing,蓄積著表現的欲望,課堂成為學生彼此交流合作、抒發詩意,享受成功的樂園!
《雷雨》片斷賞析
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水泥小學 李木森
師:大家借助拼音已自學了課文,能把課文讀下來嗎?
生:能。
師:現在大家拿好書,試著讀一遍,有不認識的字聽聽其他同學是怎么讀的。
生:(齊讀課文)電閃雷鳴烏云翻,狂風猛刮樹枝斷,雞鴨貓狗豬牛跑,雨點連串像條線。
師:在自學中你認識了那些字?比一比,誰認的多?
生:我認識了“云”“風”“雷”字。
生:我認識了“枝”“雨”“牛”。
生:我認識了“鳥”……
師:同學們真聰明,自己能認這些字,都不用老師教了。這么多字你們是怎么記住的?有什么好辦法快告訴老師。
生:我記“鳥”時想,“鳥”和“烏”差不多,“鳥”字有一點,“鳥”字沒有一點。
師:你想的真好,鳥是動物(指鳥字中的一點)這一點多像鳥的眼睛啊,烏是黑色的意思,所以沒有那一點。(面對發言的同學)你真偉大,能有新發現。大家給點掌聲吧!這樣記很好,你們還有什么好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