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獅子》教學反思
《小獅子》教學反思
《小獅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故事通過懶獅子和小樹的對話,刻畫了一頭怕吃苦、想依賴的小獅子,并借獅媽媽意味深長的話語告訴孩子們只有勤學苦練,擁有真正的本領,才能過上美好的生活。在教學這一課時,我真是沒有想到!課堂中,學生能把這樣長的一篇課文讀得津津有味。想一想,是有原因的。這節課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給原文添加提示語。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對課文的理解,給“人物”設計了不同的動作,給對話加上了不同的語氣詞,課文在他們的感悟中變成了童話劇,學生讀得有趣、讀得有味。面對自己的再創造的成果,學生讀起來怎么會沒有興趣呢?這也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添加提示語有利于指導朗讀。低年級的語文教學,總是苦于朗讀知道不得法。但通過這一課的實踐,我發現,學生見到一些提示語后,會自然而然地去感悟這些語氣。比如,我在“獅子媽媽說”這一句中填寫了“親切地”一詞,學生自己就開始體會媽媽說話時和藹可親的態度,并且在讀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這種情感。另外,我意外地發現,添加提示語可以幫助學生積累一些詞匯。真可謂“一箭三雕”!如此看來,在教學中以讀為主,讀中感悟,還真的能悟出好多東西呢!
《小獅子》教學反思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這段話充分說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但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在教學中,如果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就能點燃學生的創造性火花,促其展開豐富的想象。我在教學《小獅子》一課時,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重要片斷及故事的結尾讓學生展開想象,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挖掘重點詞語,發展想象能力
詞語教學是低年級語文課的重點。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進行重點講解,讓學生在充分理解重點詞語含義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聯想,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如在講到小樹問小獅子為什么不練功,小獅子說不去吃那苦頭時,我就引導學生抓住“苦頭”一詞想象:要成為一只勇猛的獅子,要吃那些苦頭會遇到什么困難。這樣學生的思維很快就被調動起來,有的說他可能會蹭破皮,有的說他可能會讓沙子迷著眼,有的說他可能會扭傷胳膊和腿,還有的說他會累得趴在地上起不來等等。這樣,通過一個詞語的教學即可大大開闊學生的想象空間。
二、抓住重要片斷,發展想象能力
抓好學生對課文的重要片段的理解,就能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理解整篇課文內容,而且非常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如當講到小獅子想依靠爸爸媽媽生活而不練功時,我就啟發學生想象小獅子不練功會有什么樣的后果。有的學生說爸爸媽媽不在時,他捕捉不到獵物會餓死,有的說他會被老虎吃掉,還有的說他被別的動物咬傷才后悔當初不好好練功……學生在豐富的想象中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又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發展了想象力。
三、延伸課文結尾,發展想象能力
童話故事生動有趣,結尾處常常留下余味,教師如能處理好課文的結尾,適時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對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如在引導學生對小獅子不練功會有什么后果進行想象的基礎上,我又進一步引導對故事的結尾展開想象:小獅子不練功,后果非常嚴重,他聽了媽媽的話后會怎樣做呢?在問題的帶動下,學生的興趣一下就被激發起來。有的學生說聽了媽媽的話后,小獅子就讓媽媽教他練功,他不怕苦,不怕累,終于也和媽媽一樣成為一只勤勞勇猛的獅子。有的學生說聽了媽媽的話后,小獅子就主動請爸爸媽媽教自己練習滾、撲、撕、咬的本領,并和他們一樣從早到晚刻苦練習,最后有了很高的本領。爸爸媽媽老了后,他成了森林之王……這樣,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