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的獎杯 課后練習4的詞語推敲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蝸牛的獎杯》一課的課后練習4:讓學生讀課文中的一段話,想想,“唯恐”和“生怕”能調換位置嗎?這種用詞是否合適的比較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還是第一次。教學過程中,我們走了一些彎路,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與探索。
教學一:同桌討論——流于形式,價值不大
師:老師也想來介紹一下,請你聽仔細,這樣是不是合適?(教師特意把“唯恐”和“生怕”的位置交換)
生:合適的。
生:好像不合適。
師:“唯恐”和“生怕”是近義詞,在句中能不能調換位置呢?請按照老師的提示,與同桌一起來討論。討論話題:(1)“唯恐”和“生怕”分別是什么意思?(2)小蝸牛害怕的分別是哪兩件事?更害怕哪一件?(3)“唯恐”和“生怕”能調換位置嗎?
學生各抒己見,相互討論,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選用這種方法,看似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語言表達的能力,且話題的設計也層層遞進、具有坡度。但實際上,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個別指導了幾個優等生,讓他們在討論過后的發言中成為老師的“代言人”。聽課時,明眼人發現了,學生在第一個問題中就遇到了障礙——“唯恐”和“生怕”都有“怕”的意思,但具體有什么區別呢?學生說不上來,致使于后面話題討論不起來。可以說,教師直接把難題拋給了學生,雖然看似自主的討論其實流于形式,價值不大。
教學二:區別對待,字義、文意融會貫通
(出示)它成天把獎杯背在身上,唯恐別人不知道它是飛行冠軍。
師:(出示文字配插圖,播放輕快的音樂)清晨,蝸牛來到大樹下,看到蜜蜂在練習飛行,就得意地對它說:“ 。”
生:小蜜蜂,我才是飛行冠軍呢!你再練也沒有用的。ū砬楹艿靡猓
師:中午,蝸牛來到草地上,看到蝴蝶在練習飛行,就驕傲地對它說:“ 。”
生:小蝴蝶,瞧我有個大大的獎杯,我可是飛行冠軍呢!(對自己翹起了大拇指)
師:傍晚,蝸牛來到池塘邊,看到蜻蜓在練習飛行,就自豪地對它說:“ 。”
生:小蜻蜓,你飛得那么慢,就別練了!看我的獎杯多漂亮,金光燦燦的。▽蠋煍[擺手)
師:蝸牛就這樣從早到晚,天天背著獎杯到處炫耀。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聽說又要舉行第二屆飛行比賽,小蝸牛,我們一起來練習飛行吧。
生:不高興,我已經是飛行冠軍,不需要練習了。(眼睛看著天花板)
師:你可真是一只得意忘形的蝸牛!可小蝸牛,你現在還飛得起來嗎?
生:飛不動了。(略有難過)
師:為什么?你從課文的哪句話中讀懂的?
生:課文中說“可是,這獎杯很大很重,蝸牛背上它,再也飛不動了。”
師:很好,會聯系前后的句子來理解課文了!
師:那你把這又大又重的獎杯放下來,好嗎?
生:(想了一想)不行,放下獎杯別人怎么知道我就是飛行冠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