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推敲(精選14篇)
9推敲 篇1
教材簡析:
這個故事講的是賈島為了斟酌詩句中的一個詞,不知不覺地撞進韓愈的依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敲定,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故事情節動人,再現了賈島苦苦吟詠、頗費推敲的詩人形象。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并能講出這個故事。
2、學會14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3、會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教學難點 :
指導用“即使……也……”造句。
媒體設計:投影片、錄音
教學時間:三課時
板書設計 : 11 推 敲
發生 夜深訪友 留詩相贈
發展 一字斟酌 反復推敲
高潮 沖撞儀仗 請求寬恕
結局 韓愈表態 賈島贊同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2、能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1、讀好句子,讀通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出示詩句,導入 新課。
1、映示圖畫。師述: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一個和尚的敲門聲打破了夜的靜謐,驚醒了棲息在池邊樹上的小鳥。這便是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所描繪的情景。
2、映示: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1)指名讀詩句,注意讀準字音。
。2)說說詩句的意思。
3、同學們通過預習,一定知道這句詩是誰寫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賈島
指導讀準字音。
4、映示全詩,師范讀,學生齊讀:
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5、簡介賈島: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讀輕聲。
(2)師述:賈島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早年曾因家境貧寒,出家做過和尚,后因韓愈欣賞他的詩才而還俗。他作詩的態度非常嚴肅認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稱為“苦吟詩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帶點詞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故事,題目是“推敲”。
板書課題,齊讀。
7、學生做一做“推”和“敲”兩個動作,體會一下不同點。
師述:為了斟酌這兩個字,至今還流傳著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聽課文的朗讀錄音,邊聽邊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輕聲自讀課文兩至三遍,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借助字(詞)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布置預習):
皎潔 幽居 即興 妥帖 吟哦 簇擁 斟酌 寬恕 莽撞 推敲 猶豫不決
四、檢查自讀效果。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區分平舌音、翹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和尚 恰當 差人 李凝
3、認讀生字詞或新詞(映示):
皎潔 妥帖 朝愈 簇擁 寬恕 門閂 莽撞
避讓 響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貧寒 夜深人靜
4、指導讀好下列長句:
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覺得“島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
月夜訪友,即使友人家門沒有閂,也不能莽撞推門,敲門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結合上下文說說有關詞語的意思。
五、指導書寫生字。
皎、騎、僧:左窄右寬;
斟、酌:左右基本等寬,“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賈:上寬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筆要有足夠的伸展。
六、作業 :
1、見習字冊。
2、抄寫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做學問的認真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1、聽寫下列詞語:皎潔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個詩人叫( ),早年因( ),出家當了和尚。
二、導讀課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圖畫,說說圖意:
寧靜的夜晚,一輪明月掛在空中。賈島來到友人家門前,輕輕叩響了朋友家的門。敲門聲驚醒了正在池邊樹上沉睡的小鳥。
2、這景色多美啊!讀讀課文,看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用“ ”畫出來。
映示并指導朗讀這句話。
3、自由朗讀,說說讀懂了什么?(賈島和李凝是好朋友)
4、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賈島和朋友李凝的友誼非同一般?
5、理解重點句:
映示: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讀句子,說說這句話什么意思。
。2)結合句子選擇“摸”的義項:A、用手接觸一下(物體)或接觸后輕輕移動(動作演示);B、用手探。▌幼餮菔驹谡n桌內摸東西);C、試著了解,試著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細);D、在黑暗中行動,在認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導讀好這句話。
6、出卡片出示重點詞語:夜深人靜 月光皎潔
。1)學生展開想象,再看投影,體會當時環境之幽靜、迷人。
。2)指導朗讀。
7、指導朗讀這一自然段:自由練讀,指名朗讀,齊讀。
8、小結:賈島深夜訪友,以詩相贈。這是故事的發生。
板書:發生 深夜訪友 以詩相贈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圖畫,說說圖意:圖上畫了誰?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讀課文,思考:賈島騎著毛驢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別用“--”和“ ”畫出有關的句子)
3、學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從這段中找出它的近義詞嗎?(恰當)還有哪些詞意思跟它相近?(合適 適宜 適當等)給“或許”找個近義詞。
5、比較分析:
賈島騎著毛驢進了長安城。
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覺進了長安城。
。1)指名朗讀。說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學生試做動作。
(2)指導朗讀,讀出賈島此時那種如癡如醉的樣子。
6、自由練讀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讀,齊讀。
7、小結:賈島反復斟酌“推敲”二字,這是故事的發展。
板書:發展 一字斟酌 反復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讀思考:賈島是怎樣闖進韓愈的儀仗隊的?畫出賈島和行人在韓愈的儀仗隊“迎面而來”時的不同表現,想想這說明了什么?
2、學生交流。
3、指導朗讀韓愈和賈島的對話。
(1)練讀:韓愈的話要讀出責問的語氣,賈島的話要讀出誠懇、請求原諒的語氣。
(2)分角色朗讀。
4、小結:賈島不知學覺間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請求寬恕。故事進入了高潮。
板書:高潮 沖闖儀仗 請求寬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讀,思考:這主要寫了什么?
2、學生交流。
3、“猶豫不決”什么意思?聯系上文,說說哪些句子具體地寫出了賈島“猶豫不決”?
4、韓愈是怎樣幫賈島改詩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5、映示:韓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便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
。1)指名讀。
(2)給“思索”找近義詞。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換成“思考”?為什么?
6、映示韓愈說的話。
。1)指名朗讀。
(2)說說“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賈島是怎么知道“鳥宿池邊樹”的?(引導學生體會“敲”字是真實地寫出了他當時的做法)
7、指導表情朗讀這一段。
8、小結:韓愈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表示贊同。這是故事的結局。
板書:結局 韓愈表態 賈島贊同
第八自然段
1、過渡:同學們,讀了這個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這個詞語的由來。什么叫“推敲”呢?
2、齊讀第八自然段。
三、作業 :
1、熟讀課文,準備復述。
2、朗讀、背誦《題李凝幽居》這首詩。
3、寫出近義詞。
妥帖( )推敲( )或許( )吟哦( )
4、寫出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幽居( )島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1、朗讀課文,復述故事。
2、指導用“即使……也……”造句。
教學重點:
復述故事。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激發興趣。
同學們,“推敲”這個故事非常感人,每個同學都應該會講這個故事。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來開個故事會,看誰講得最精彩。
二、指導講故事。
1、熟讀課文。
師:要想講好這個,先得反課文讀熟了。下面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像放電影那樣故事中的賈島和韓愈在你的腦子里活起來。
學生練讀課文。
2、提示講述順序。出示板書:
發生 夜深訪友 留詩相贈
發展 一字斟酌 反復推敲
高潮 沖撞儀仗 請求寬恕
結局 韓愈表態 賈島贊同
3、學生練講:
。1)各自練講。
(2)分小小組練講。
。3)各組推派代表講。
。4)評選“故事大王”。
三、指導造句。
1、映示原句。
2、學生練讀,說說上半句講了什么,下半句又講了什么。
3、練習:
。1)把句子補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學們也能自覺遵守紀律。
這次考試,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應該驕傲。
4、學生交流口頭造句,師生評點。
四、作業 。
1、造句。
2、練習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9推敲 篇2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并能講出這個故事。
2.學會14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3.會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教學難點:
指導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學具:
投影片、課文朗讀錄音
課時分配: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2.能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出示詩句,導入新課。
1、映示圖畫。師述: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一個和尚的敲門聲打破了夜的靜謐,驚醒了棲息在池邊樹上的小鳥。這便是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所描繪的情景。
2、映示: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1)指名讀詩句,注意讀準字音。
。2)說說詩句的意思。
3、同學們通過預習,一定知道這句詩是誰寫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賈島
指導讀準字音。
4、映示全詩,師范讀,學生齊讀:
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5、簡介賈島: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讀輕聲。
。2)師述:賈島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早年曾因家境貧寒,出家做過和尚,后因韓愈欣賞他的詩才而還俗。他作詩的態度非常嚴肅認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稱為“苦吟詩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帶點詞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故事,題目是“推敲”。
板書課題,齊讀。
7、學生做一做“推”和“敲”兩個動作,體會一下不同點。
師述:為了斟酌這兩個字,至今還流傳著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聽課文的朗讀錄音,邊聽邊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輕聲自讀課文兩至三遍,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借助字(詞)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布置預習):
皎潔 幽居 即興 妥帖 吟哦 簇擁 斟酌 寬恕 莽撞 推敲 猶豫不決
四、檢查自讀效果。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區分平舌音、翹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和尚 恰當 差人 李凝
3、認讀生字詞或新詞(映示):
皎潔 妥帖 朝愈 簇擁 寬恕 門閂 莽撞
避讓 響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貧寒 夜深人靜
4、指導讀好下列長句:
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覺得“島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
月夜訪友,即使友人家門沒有閂,也不能莽撞推門,敲門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結合上下文說說有關詞語的意思。
五、指導書寫生字。
皎、騎、僧:左窄右寬;
斟、酌:左右基本等寬,“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賈:上寬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筆要有足夠的伸展。
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推敲
皎 斟 尚 愈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做學問的認真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下列詞語:皎潔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ā 。┯袀詩人叫( ),早年因( 。,出家當了和尚。
二、導讀課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圖畫,說說圖意:
寧靜的夜晚,一輪明月掛在空中。賈島來到友人家門前,輕輕叩響了朋友家的門。敲門聲驚醒了正在池邊樹上沉睡的小鳥。
2、這景色多美。∽x讀課文,看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用畫出來。
映示并指導朗讀這句話。
3、自由朗讀,說說讀懂了什么?(賈島和李凝是好朋友)
4、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賈島和朋友李凝的友誼非同一般?
5、理解重點句:
映示: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讀句子,說說這句話什么意思。
。2)結合句子選擇“摸”的義項:a、用手接觸一下(物體)或接觸后輕輕移動(動作演示);b、用手探。▌幼餮菔驹谡n桌內摸東西);c、試著了解,試著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細);d、在黑暗中行動,在認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導讀好這句話。
6、出卡片出示重點詞語:夜深人靜 月光皎潔
(1)學生展開想象,再看投影,體會當時環境之幽靜、迷人。
。2)指導朗讀。
7、指導朗讀這一自然段:自由練讀,指名朗讀,齊讀。
8、小結:賈島深夜訪友,以詩相贈。這是故事的發生。
板書:發生 深夜訪友 以詩相贈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圖畫,說說圖意:圖上畫了誰?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讀課文,思考:賈島騎著毛驢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別用“--”和“ ”畫出有關的句子)
3、學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從這段中找出它的近義詞嗎?(恰當)還有哪些詞意思跟它相近?(合適 適宜 適當等)給“或許”找個近義詞。
5、比較分析:
賈島騎著毛驢進了長安城。
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覺進了長安城。
。1)指名朗讀。說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學生試做動作。
。2)指導朗讀,讀出賈島此時那種如癡如醉的樣子。
6、自由練讀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讀,齊讀。
7、小結:賈島反復斟酌“推敲”二字,這是故事的發展。
板書:發展 一字斟酌 反復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讀思考:賈島是怎樣闖進韓愈的儀仗隊的?畫出賈島和行人在韓愈的儀仗隊“迎面而來”時的不同表現,想想這說明了什么?
2、學生交流。
3、指導朗讀韓愈和賈島的對話。
。1)練讀:韓愈的話要讀出責問的語氣,賈島的話要讀出誠懇、請求原諒的語氣。
(2)分角色朗讀。
4、小結:賈島不知學覺間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請求寬恕。故事進入了高潮。
板書:高潮 沖闖儀仗 請求寬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讀,思考:這主要寫了什么?
2、學生交流。
3、“猶豫不決”什么意思?聯系上文,說說哪些句子具體地寫出了賈島“猶豫不決”?
4、韓愈是怎樣幫賈島改詩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5、映示:韓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便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
(1)指名讀。
(2)給“思索”找近義詞。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換成“思考”?為什么?
6、映示韓愈說的話。
。1)指名朗讀。
。2)說說“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賈島是怎么知道“鳥宿池邊樹”的?(引導學生體會“敲”字是真實地寫出了他當時的做法)
7、指導表情朗讀這一段。
8、小結:韓愈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表示贊同。這是故事的結局。
板書:結局 韓愈表態 賈島贊同
第八自然段
1、過渡:同學們,讀了這個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這個詞語的由來。什么叫“推敲”呢?
2、齊讀第八自然段。
三、指導講故事。
1、師:要想講好這個,先得反課文讀熟了。下面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像放電影那樣故事中的賈島和韓愈在你的腦子里活起來。
學生練讀課文。
2、結合板書提示講述順序。
3、學生練講:
(1)各自練講。
。2)分小小組練講。
。3)各組推派代表講。
(4)評選“故事大王”。
四、指導造句。
1、映示原句。
2、學生練讀,說說上半句講了什么,下半句又講了什么。
3、練習:
把句子補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學們也能自覺遵守紀律。
這次考試,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應該驕傲。
4、學生交流口頭造句,師生評點。
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復述課文。
2、朗讀、背誦《題李凝幽居》這首詩。
3、寫出近義詞。
妥帖( )推敲( 。┗蛟S( 。┮髋叮ā 。
4、用“即使……也……”造句。
板書設計: 11 推 敲
發生 夜深訪友 留詩相贈
發展 一字斟酌 反復推敲
高潮 沖撞儀仗 請求寬恕
結局 韓愈表態 賈島贊同
[1] [2] [3] [4] [5] [6] 下一頁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講出這個故事。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3、會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三、教學時間:二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推”學生做做推的動作;板書“敲”做做敲的動作。這兩個字都是表示動作的字。
2、合在一起成為一個詞以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3、今天我們學習(板書11)11推敲。
4、指名。
5、朗讀課題。齊讀課題。初讀課文。
6、自讀課文一遍。
7、各小組各請一名同。
8、學讀一遍課文。
9、其他同。
10、學注意聽他有沒有讀錯的地方。
11、有的話等他讀完后讓他糾正。
12、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講讀課文第一段。
13、讀第一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14、齊讀第一段。
二、講讀第二段。
1、講讀第二自然段。
a、讀第二自然段。
b、說說知道了什么。體會“摸”的意思。
c、看p57圖理解“皎潔”。
d、指名。
e、指導朗讀。
f、小結板書:深夜訪友。
留詩相贈。
2、講讀第三自然段。
a、理解“吟哦”、“妥帖”。
b、自讀第三自然段。
c、結合看p55圖。
d、自己做做賈島的樣子。
e、指名。
f、指導朗讀。
g、小結板書:反復吟哦。
推敲進城。
3、講讀第四~六自然段。
a、指讀第四自然段。
b、說說課文中為什么用了竟然?
c、思考賈島為什么不像其他的人一樣避讓?練習用“因為……所以……”說說。
d、分角色朗讀第五、六自然段。
e、小結板書:沖撞儀仗,請求寬恕。
4、講讀第七自然段。
a、你認為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為什么?
b、指讀第七自然段。聽聽韓愈的意見。
c、小結板書:韓愈決定 敲字更妙。
三、齊讀第三段。
四、小結板書。板書:發生、發展、結局、高潮。
五、作業:復述課文,任選一題。
1、第七自然段中“賈島就把自己寫詩的事告訴了韓愈”現在請你代賈島說一說。
2、過了一段時間賈島遇到了他的朋友李凝,18、現在請你代賈島把這次的奇遇告訴李凝。
附板書: 11 推敲
訪友未遇,留詩相贈(發生)
反復吟哦,推敲進城(發展)
沖撞儀仗,請求寬。ǜ叱保
韓愈決定,敲字更妙(結局)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1課《推敲》。“推”和“敲”是兩個動作,誰來做一下?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師: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讓我們跟隨著他來到那個夜晚。(音樂起)請大家慢慢地、輕輕地讀第二自然段,在腦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嗎?
2、交流
3、朗讀:(出示句子:“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保┠銈兡茏x好這句話嗎?
4、師:賈島月夜訪好友,可是沒有見著。美好的情境卻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他即興寫了一首詩《題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來。(板書:即興寫詩)
。ǚ蹲x)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賈島把詩留了下來。第二天他騎著毛驢返回長安。半路上,又發生了什么事情呢?(板書:)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二自然段,想想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什么?
2、討論:
。1)、這一自然段主要講賈島在路上斟酌詩中的字眼兒。
。2)、板書:斟酌文字)那句話寫他在斟酌文字呢?
(學生回答,教師出示句子“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
3、表演:
賈島騎在毛驢上,怎么斟酌文字的呢?請大家讀讀這句話,做做賈島的行為。
。ㄉ宰x自演)(指名上臺表演)評議后再演
4、說話:
你們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
四、學習四至七自然段
1、過渡: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斟酌得很投入,已經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竟然連——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也不知道。接著,兩個差人把賈島帶到韓愈面前。韓愈怎么問,賈島怎么答?請同桌配合讀好對話,并且互相評議。
2、讀、評
3、根據課文中的轉述改成直述:賈島只對韓愈說了這些話嗎?
4、表演剛才的經過
(當“韓愈”說到“讓我來想想”時)同學們,韓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們來討論一下,到底用哪個字好?
5、聽了韓愈的解釋,大家有沒有想起前文哪句話?
。R讀:“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
6、賈島聽了韓愈的話,心中的疑問解答了。(板書:韓愈解疑)
(出示詩文)后來,這首詩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師點擊“推”,改成“敲”。)
五、學習第八自然段
1、剛才,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樣,都覺得賈島很好笑。現在,你有什么要說嗎?
2、是啊,賈島的創作態度極為嚴肅認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為這樣,人們稱他為“苦吟詩人”。后來,人們就把在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板書)
六,延伸拓展
1、同學們,古人寫詩、作文時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你能講講嗎?
。ㄒ浴按猴L又綠江南岸”為例)(出示句子)
2、討論“綠”字的妙處
3、有一位同學他正在推敲自己文中的字眼兒,讓我們給他提些意見好嗎?
(出示:一陣風吹來,湖面(蕩、漾)起了綠色的波紋)
4、今天,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想法嗎?
七、布置作業
希望大家課后把這個千古流傳的故事講給家長或者朋友聽,并在以后的作文中注意細細推敲詞句。
附板書設計:
11推敲
即興寫詩→→斟酌文字→→韓愈解疑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做學問的認真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推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推敲”一詞還有一段來歷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好好讀讀、演演這個故事。
2、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講“推敲”這個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細讀第2-7自然段
1、快速閱讀課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討論以下填空題。
(1)賈島去( 。,不巧( ),結果留下。
(2)返回長安途中,他對詩中這個字猶豫不決,不知不覺( )。
(3)結果他沖撞了( ),和( 。┥塘苛似饋。
。4)韓愈認為還是用( 。┖茫碛捎腥阂唬憾喝
2、回答題(1)
(1)指名回答。
。2)出示插圖,說說圖意。文中哪句話描寫了圖上的內容。(用“——”畫出來)指名讀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全詩,讀一讀。
。4)小結:深夜訪友不曾遇,以詩贈友情誼深。這是故事的發生。
3、回答題(2)
(1)指名回答。猶豫什么?
。2)出示插圖,用自己的話形容一下賈島。
(3)看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用“——”畫出來)指名讀句子。
(4)演一演。
指導:賈島會說些什么話?做些什么動作?
指名當導演,當賈島,當群眾。
演后評議。
。5)小結板書:賈島反復斟酌“推敲“二字。這是故事的發展。
4、回答題(3)
。1)指名回答。
。2)介紹韓愈:唐朝著名的大詩人。
。3)出示課文,小組分角色朗讀。
。4)小結:韓愈“迎面而來”,路上行人紛紛避讓,而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完全沉浸在創作之中,對韓愈的到來渾然不知,不知不覺間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請求寬恕。故事進入了高潮。
(5)演一演
指導:韓愈說什么?怎么說?
賈島說什么?怎么說?
演后評議。
。6)同學們,韓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們來討論一下,到底用哪個字好?
5、回答題(4)
。1)指名回答。(表明有禮貌;襯托出寧靜;響亮)
(2)出示課文,齊讀。
。3)小結:韓愈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表示贊同。這是故事的結局。
三、學習第八小節
1、說說對賈島的印象。
2、什么是推敲?
3、總結推敲的含義。
四、拓展提高
1、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風又綠江南岸
2、練一練
。1)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懊睋Q成“找”行嗎?為什么?
。2)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依仗隊中!瓣J”換成“走”行嗎?為什么?
五、課外探究
1、將故事完整地演一演,師提供劇本。
2、探究一下《題李凝幽居》的詩意。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唐朝有個詩人叫賈島。一天,他騎在驢背上,又琢磨起自己新寫的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彼X得“推”字用得不夠妥當,但一時又想不出更好的字來。
賈島一邊想,一邊做著推門、敲門的動作,不知不覺擋住了大官韓愈的轎子。韓愈問:“你為什么攔我的轎子?”賈島回答說:“我正在琢磨詩里用哪個字好,無意中沖撞了大人!苯又,賈島就把詩說給韓愈聽,并說拿不準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韓愈是大文學家,聽了以后很有興趣地思考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對賈島說:“還是用“敲”好。你想想,在月光明亮的夜里,四周靜悄悄的,一個僧人‘得得’地敲著廟門,這情景不是很生動嗎?”
于是,賈島將“推”改成了“敲”。后來,人們把寫詩、作文斟酌字句叫做“推敲”。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賈志敏教學實錄——《推敲》
第一課時
。◣煟喝~圣陶:語:口頭語言,文,書面語言。讓學生學會說話,學會書寫。
一本:以學生為主。二主:以訓練為主。以鼓勵為主。環環相套,絲絲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你聽了累不累?如果累了,語言不精煉,如果不累,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教材僅是教學的材料,教無定法,因為文無定法。現在目標有了,關鍵是我們對教材的處理。)
師:我們的祖先真聰明,發明了火藥,指明針等,對社會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還發明了許多有趣的文字,比如上節課我們說的那個“木”字。(師板書,畫“木”),(寫“休”,)一個人在樹邊上休息。再比如說,“步”,上面指鞋子,下面也是鞋子,兩腳跨出去,不是一步嗎?詞也很有意思,“左右”,(讓生舉左右手)“左右”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說“東西”。表示方向,兩個字擺一起,就變成了物件。(生讀)
師:這是什么?
生:書。
師:這是什么、
生:粉筆。
師:我是東西嗎?
生:你不是東西。
師:變成罵人的話了。
師:中國的漢字很有意思。來看看這個詞:板書斟酌。這斟酌分別指倒酒的意思,擺在一起變成考慮了。
師:再看這個詞、板書上:推敲。假如這是門,誰來推?你來敲。(敲桌子)
師:誰把課題讀一讀。(生讀題。齊讀課題)
師:這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把書念一念。
(師范讀)
師:黑板上有幾個生字,借著拼音誰來讀一讀?
(生讀生字)
師:不錯,四個字都念對了。誰來讀下面五個字。
。ㄉx)
師:哪個小朋友能把九個字都念對了。
。ㄖ该x,再指名讀,齊讀)
師:大家看這個字“皎”,左邊什么?右邊什么?合在一起什么意思?不知道?和哪個字連在一起“
生:皎潔。
師;什么意思?
生:很白的意思?
師:一般表示什么?
生:表示月亮。
師:換個偏旁,變成其他字。(生說:校,郊等)
師:
生:駛,馳,螞,驢。
師:這些字會讀了,自己把課文念念。
(生自讀課文)
師:第一個同學讀書流利,還帶有一點感情,第二位同學嗓音好聽,第三位同學讀書姿勢最好,待會兒請你們來展示。
。ㄉ杓t)
師:看一看練習的第三題,有八個詞語,哪個小朋友來讀一讀。
。ㄉx,再指名讀)
師:避讓什么意思?
生:避讓是讓開的意思。、
(表演避讓)
師:躲開,讓出路來,給別人走。)
師:沉睡是什么意思?
生:睡得很沉。
師:家境貧寒。
生:家里很窮。
師:貧是什么意思,寒是什么意思。
生說。
師:家庭狀況很差。
師:給每個小節加個節號。幾個小段,每個小朋友來讀一小節,隨便你讀哪個小節。先告訴大家你讀第幾節。
生:我讀第二節。
生:我想讀第七自然段。
。◣煷驍,幫助學生強調“也”是一位詩人,“過了一會”。
生:我也喜歡讀第七自然段。
師:(師打斷)你能不能讀得快一些。(示范,并給予表揚,再示范)
師:孩子們,聽著,他很會讀書,前后語調有變化,這就叫有感情地朗讀。繼續。(生繼續讀第七自然段)
生:我想讀第三自然段。
師:這一段中這句.話讀得最好,“大街上人的看到他這個樣子,”這個樣子,這個樣子,你給大家示范一下。(生示范)
生:讀第八自然段。
師:剛才六個小朋友中讀得是第六個。但你讀得很認真,再給你一次機會。(生讀)
生:我想讀第五自然段。
生:我想讀第四自然段。
。R讀第一自然段)
師:這個故事發生在距今天好幾百年前了了。說到賈島,他生于,死于,活了68歲。如果把唐朝放在前面怎么說?
生:唐朝的賈島是一名詩人。
師:如果把詩人放在前面怎么說?,
生:詩人賈島是唐朝的。
師:唐朝盛,詩歌旺。出了好多詩人,你還知道哪些唐朝的詩人。
生:李白,杜甫,賀之章。
師:誰能背李白的詩。
生:背《望廬山瀑布》
師:賈島雖然沒有李白有名,但也寫了一些詩。這首詩的全詩是這樣的。(師讀,并解釋。)
生:他明明是敲的,為什么詩里是推呢?
師: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嗎?
生:這為什么叫《題李凝幽居》。
師:題是寫,李凝是他的朋友,幽是幽靜,居是房子。
(生連起來解釋)。
生:鳥已經沉睡了,怎么還被驚醒?
生:比比劃劃是什么意思。?
師:我也不知道,你一邊走,一邊比比劃劃。
(生來表演,教鞭當馬)
生:“簇擁“是什么意思。
師:“簇“是什么意思,許多,許多東西或許多人擁擠在一起,什么意思。
生:“猶豫不決”是什么意思?
師:拿不定主意。
生:吟哦是什么意思?
師:朗讀,唱。
第二課時
師:黑板上有四個填空?春诎。
。1)賈島在( 。┑剑ā 。,去( 。
生:賈島在去看朋友,沒有遇到李凝,留下了一首詩。
師:看第二個。
(2)他對詩中哪個字猶豫不決,甚至( )。
生:他對詩中用“推”還是用“敲”猶豫不決,甚至一路走,一邊比比劃劃。
師:誰能把兩個問題連在一起說。
(生把一二兩個問題連起來說。)
師:(3)結果他沖撞了( ),和( 。┥塘苛似饋恚,認為還是用( 。┖谩
師:介紹韓愈。
師:把一二三個問題連在一起說。
師:(4)用敲的理由有哪三個。
生:(1)有禮貌。(2)這樣更能襯托出夜色寧靜。(3)讀起來也比較響亮。
師:自己把黑板上四個問題連起來說,待會看看誰說的好。
師:我請三個同學。(指名)
生:賈島在一個夜深人靜時去拜訪李凝,沒有遇到朋友,留下了一首詩。他對詩中的推字猶豫不決,甚至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沖撞了韓愈的依仗隊,和韓愈商量起來,決定用“敲”,理由有三:一是表現自己有禮貌,二是更能襯托出夜色寧靜,三是讀起來也響亮好聽。后人便用“推敲”來表現斟酌文字。
師:真好,表揚。第二位要后來居上。
。ǖ诙徽f)
師:第三位不能看黑板,我把它擦了,你說。
。ㄉf)
師:也不錯,難度大了些。(師復述)
師:把書翻開,59頁有一句話,“月夜訪友”這一句自己讀一讀。
。ㄖ该x,再指名讀,齊讀)
師:我說上半句,你說下半句。不好,下雨了,教室的窗子沒關,即使我摔倒了,我也要
媽媽是個守時的人,即使再忙。
生:即使再忙,也要按時到崗。
師:我是個愛勞動的人,即使我功課再多。
生:我也會媽媽分擔家務。
師:我說下半句,你說下半句。風很猛,雨很大,我也要到車站去接媽媽。
生:即使我淋濕了,我也要到車站接媽媽。
。ㄕ垉擅麑W生在黑板造句,其他小朋友在下面造)
師:請四位同學來交流。
生:四人交流
師:你們這些句子是對的,但是沒有好的。下面看黑板上。
生:媽媽生病了,我即使功課再多,也要
師:我很著急,沒有人送她上醫院怎么辦了?即使風再大,我也要把她送到醫院里去。
出示詩《泊船瓜洲》“京口~~
你聽的出里面的毛病嗎?我問媽媽你在干什么?媽媽回答我:我在冰箱里找東西呢!
生:我在廚房里找東西呢!
師:是要從冰箱里拿東西呀!
生:我要從冰箱里拿東西。
師:《大宅門》我從小看著你長大呢!
生:我看著你從小長大呢!
生:我看著你長大!
師:我的家住在白玉蘭小區。
生:家怎么住在白玉蘭小區呢?應該是我住在白玉蘭小區。
師:如果一定要把家放進去呢?
生:我家住在白玉蘭小區。
師:這里,環境幽雅,道路兩旁種著許多高大的樹木。
生:~~,道路兩旁種著許多高大的樹。
師:你真了不起,跟他們不是一個檔次的。樹木是砍倒的,死了樹去種它干嗎呢?什么樣的樹?
生:道路兩旁種著高大的參天大樹。
師:既然是高大了,就不要參天大樹了。什么樣的樹呢?
生:道路兩旁種著高大的梧桐樹。
師:好文章是推敲出來的,修改出來的,細細推敲。
上一頁 [1] [2] [3] [4] [5] [6]
9推敲 篇3
推 敲 作者:胡仔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劉公嘉話》一書記載著:賈島初次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一天騎在驢背上吟得詩句道:“深夜萬簌寂靜,鳥兒棲息在池塘邊的樹枝上,僧人晚歸在月光下敲響寺院的門。”開始想要用“推”字,后來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詞句,一直未能確定用哪個字更精美傳神,于是在驢背上吟詠誦讀,還不停地伸手比劃“推”、“敲”的姿勢。這時,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韓愈正路過此地,賈島不知不覺沖撞到儀衛隊的第三部分。隨從人員將賈島推擁著帶到京兆尹韓愈面前,賈島一一解釋說出自己吟得的詩句。韓愈停馬佇立很久,對賈島說道:“還是用‘敲’字更好啊!庇谑桥c賈島并排騎馬而行回到官府。很長時間二人不舍離開,討論詩歌寫作,雖為大官,韓愈卻與賈島這個平民詩人結為好友。
《劉公嘉話》云:島初赴舉京師,一日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笔加巴啤弊郑钟扒谩弊,練之未定,遂于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之勢。時韓愈吏部權京兆,島不覺沖至第三節。左右擁至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云云。韓立馬良久,謂島曰:“作敲字佳矣。”遂與并轡而歸。留連論詩,與為布衣之交。
9推敲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并能講出這個故事。2、學會14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新詞語的意思。3、會用“即使……也……”造句。4、了解事情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窘虒W重難點】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指導用“即使……也……”造句!窘虒W課時】兩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的意思。2、理解《題李凝幽居》的大體意思。3、練習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溫故預習】一、讀準文中生字詞的發音,看清字形,再根據拼音寫寫詞語: 賈島為用詞tuǒtiē( ),仔細斟酌(zhēnzhuó),用心tuīqiāo( ),不小心chuǎng( )進儀仗隊,他lǐmào( )地向韓愈解釋,請求寬恕(kuānshù)他的莽撞(mǎngzhuàng)。二、查詞典解釋詞語:1、拜訪:2、即興:3、推敲三、聯系語境,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斟酌(zhēnzhuó)( ) 寬恕(kuānshù)( )妥貼( )拜訪( )思索( )四、朗讀:“眼過三遍,不如嘴過一遍。”大聲朗讀三遍,讀正確讀流利。五、認真讀課文后填空:1、人們把寫詩和作文時斟酌(zhēnzhuó)文字叫作“ ”。這一典故出自我們 朝詩人 的詩句:“ , 。”2、從重點詞可以感悟深刻的內容。賈島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詩里的一個字眼兒……”“斟酌”的意思是 ;“斟酌”的內容是 ;“斟酌”的結果是 。 3、學古詩要注意聯系。本學期我們還學了賈島的一首詩是 ,全文如下: , 。 , 。【課堂講練】
訓練助學 教師導學 個性修改 一、導入新課: 學生齊讀課題 學生各自做“推”“敲”的動作。 二、 學習課文新詞語: 1、指名輪流讀下列詞語: 推敲 和尚 醒悟 驢子 妥帖 車輛 闖禍 外貌 2、學生解釋課文中的生字詞的意思。 集體交流,糾正錯誤。 三、 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指名輪流朗讀課文,互相評價朗讀情況,在老師指導下更正自己的錯誤。 指名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老師相機指導。 2、學生一邊聽,一邊用心記。 學生學說一遍。 四、 學習古詩,增加學習背景 1、齊讀古詩,教師相機糾正讀音 題李凝幽居 (唐) 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2、 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3、學生讀背古詩。 五、學生再讀課文,思考課文如何分段。 1、小組討論。 2、集體交流,統計正確的人數。表揚有進步的同學。 六、 布置課堂作業。 學生做課堂作業。 一、 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齊讀課題。 推和敲是兩個表示動作的詞語,推~~做動作,敲~~做動作,連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對,可這就是奇怪了,怎么聯系在了一起就變成了反復思考,反復捉摸呢? 不知道,不要緊,我們推敲課文以后就知道的。 二、 學習課文新詞語: 1、大家生字詞都掌握了嗎?老師來考考大家。 2、昨天要求大家查詞典的,你們都查了沒?誰來說說? 三、 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檢查課文朗讀情況。一會兒老師還要問你們課文的主要內容。 2、教師總結: 課文主要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在思考詩歌中的用“敲”還是用“推”好時,不慎與韓愈的儀仗隊撞在一起,韓愈得知原因后很感興趣,并提出用“敲”字更好。后人就把寫詩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四、 學習古詩,增加學習背景 1、出示古詩: 題李凝幽居 (唐) 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2、 教師指名學生進行說說詩句的意思。 3、你能背下來嗎? 五、 學生再讀課文,思考課文如何分段。 請大家討論一下。 我們看哪些人能獨立分對。能介紹你分對的原因嗎? 六、 布置課堂作業。
【課堂作業】人們把寫詩和作文時斟酌(zhēnzhuó)文字叫作“ ”。這一典故出自我們 朝詩人 的詩句:“ , 。”【課外作業】完成抄詞本和第二教時的預習作業。第二課時【課時目標】教學目標:學習目標:1、能夠說出課后習題四的詞語的區別。2、在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夠講出這個故事。3、能夠說出故事的要素。4、理解推敲的含義。 【溫故預習】自主學習:朗讀課文,完成下面表格:
主要人物 時間 地點 事情的起因 事情經過 事情的結果
【課堂講練】
訓練助學 教師導學 個性修改 一、寫出故事要素 討論預習中所填的表格。 小組內交流討論 小組長匯報 同學評價,自我完善。 二、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根據預習題自主學習。 2、小組內討論交流。 小組長指定一人進行匯報。 三、再現推敲場景,感受賈島的投入 1、學生各自輕聲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想象當時的情景 。 2、對照老師的出示: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 各人做相應的動作。 3、在老師指導下朗讀。 4、選擇學生表演,學生上臺表演。 5、評價表演(重點感受賈島的全神貫注) 根據賈島這樣子,說說自己想到的詞語? 6、再指名表演,引導下面的學生進入角色。 7、小結,齊讀第三自然段 8、在老師引導下集體讀: (1) 人們紛紛議論、嘲笑、譏諷……而賈島絲毫沒有覺察。他——(騎著毛驢,一邊……) (2)就在這時,一支儀仗隊浩浩蕩蕩,迎面而來,行人、車輛紛紛避讓,而賈島沉浸其中。他—— 四、體會“推敲”意境,學會推敲 1、根據出示的“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儀仗隊中。”重點體會“竟然”和“闖”。 2、學生補充賈島吟詩曾闖進儀仗隊的故事。 3、學生簡單介紹韓愈; 4、讀課文,聯系上下文想想賈島與韓愈的對話。 5、學生擔當角色,向韓愈(師擔任)講述自己寫詩經過。 6、學生根據老師創設的情景,再現賈島創作詩歌的意境,學生就使用“推”好還是“敲”好,發表自己的看法。 7、找到韓愈的觀點讀一讀。 說說自己的看法。 8、引導學生談學習故事的感想。 9、齊讀4-7自然段 五、補充詩句,嘗試推敲 1、 看老師出示的一組詩句,學生誦讀,加強感受。 2、根據老師出示的畫面和文字:輕風( )細柳 淡月( )梅花,學生討論填寫,說明理由。 集體討論交流。 3、聽老師總結。 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博大精深,如今,我們也許不需要“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也不必“語不驚人死不休”。但是,在寫作時,多一些思考,多一點推敲,學會準確地表達仍是很有必要的。 六、開拓視野 學生說說自己或者所讀到推敲文字的故事 一、寫出故事要素 討論預習中所填的表格。 主要人物、 時間、 地點、 事情的起因、 事情經過、 事情的結果 教師評價總結 二、理解課文內容: (一)出示自主學習題: 1、哪些情境激發了賈島的詩興? 2、你認為在賈島的詩中,哪些地方突出了深夜的寧靜? 3、推敲的結果怎么樣呢?你同意韓愈的選擇嗎? (二)教師相機指導,評價總結。 三、再現推敲場景,感受賈島的投入 我們仿佛穿越了歷史,來到了1300多年前的唐朝,熱鬧的長安大街上。 1、輕聲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想象當時的情景 。 2、交流,出示: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 3、理解并指導朗讀。 4、指名表演。 5、評價表演(重點感受賈島的全神貫注) 看到賈島這樣子,你想到了哪些詞語? 6、再指名表演,引導下面的學生進入角色。 7、小結,齊讀第三自然段 8、引讀 (1) 人們紛紛議論、嘲笑、譏諷……而賈島絲毫沒有覺察。他——(騎著毛驢,一邊……) (2)就在這時,一支儀仗隊浩浩蕩蕩,迎面而來,行人、車輛紛紛避讓,而賈島沉浸其中。他—— 四、體會“推敲”意境,學會推敲 1、出示“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儀仗隊中。”重點體會“竟然”和“闖”。 2、補充賈島吟詩曾闖進儀仗隊的故事。 3、你知道韓愈嗎?誰來做個簡單介紹。 4、讀課文,聯系上下文想想賈島與韓愈的對話。 5、現在你就是賈島,你如何向韓愈(師擔任)講述自己寫詩經過呢? 6、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賈島好容易才來到李凝家。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而賈島也留下了一首詩。那到底使用“推”好還是“敲”好呢,請大家發表自己的看法。 7、學習了解韓愈的觀點。 你同意嗎? 8、引導學生談學習故事的感想。 9、小結,讓學生齊讀4-7自然段 五、補充詩句,嘗試推敲 1、 出示一組詩句,學生誦讀,加強感受。 2、出示畫面和文字:輕風( )細柳 淡月( )梅花,學生討論填寫,說明理由。 3、總結。 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博大精深,如今,我們也許不需要“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也不必“語不驚人死不休”。但是,在寫作時,多一些思考,多一點推敲,學會準確地表達仍是很有必要的。 六、開拓視野 你還知道哪些推敲文字的故事呢?
【板書設計】9 推 敲發生 夜深訪友留詩相贈發展 一字斟酌反復推敲高潮 沖撞儀仗請求寬恕結局 韓愈表態 賈島贊同【課堂作業】書后練習4【課外作業】《補充習題》第9課【課后反思】 附參考【典故】相傳,蘇東坡,一次與他的妹妹蘇小妹及詩友黃山谷一起論詩,互相題試。小妹說出:“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從中各加一字,說出詩眼。蘇東坡當即道:前者加“搖”,后句加“映”,即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蘇小妹卻評之為“下品”。蘇東坡認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說:“有了,‘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屬上品。”一旁的黃山谷忍不住了,問道:“依小妹的高見呢?”蘇小妹便念了起來:“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東坡、黃山谷吟誦著,玩味著,不禁托掌稱妙。
【解釋】因為“扶”字和蘇軾的“搖”和“舞”比起來使無形的風仿佛有了知覺,使其人格化了,而且與細的搭配別出心裁。用“失”比“映”和“隱”又好在何處呢?因為“失”字表現出了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隱的朦朧美。
9推敲 篇5
教材簡析:
本課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與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故事,表現了賈島認真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文中有兩幅插圖,一幅是賈島拜訪朋友,月夜敲門驚醒了小鳥。另一幅是描繪了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一邊吟詩,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憨態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充分利用好這些圖,可以形象地展現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讀通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2、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正確、流利讀通課文。
難點:聯系課文理解詞語。
對策:聽、讀、說。
教學準備: 課文朗讀錄音
教學過程:
一、出示詩句,導入新課。
1、映示圖畫。師述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所描繪的情景。
2、映示:讀詩句,注意讀準字音。說說詩句的意思。
3、同學們通過預習,一定知道這句詩是誰寫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賈島
4、映示全詩,師范讀,學生齊讀:《題李凝幽居》
5、簡介賈島: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他作詩的態度非常嚴肅認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稱為“苦吟詩人”。
。3)出示并理解: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故事,題目是“推敲”。
7、學生做“推”和“敲”兩個動作,體會一下不同點。
師述:為了斟酌這兩個字,至今還流傳著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聽課文的朗讀錄音,邊聽邊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輕聲自讀課文兩至三遍,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借助字(詞)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四、檢查自讀效果。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區分平舌音、翹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和尚 恰當 差人 李凝
3、認讀生字詞或新詞(映示):
4、指導讀好下列長句: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覺得/“島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
5、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結合上下文說說有關詞語的意思。
五、指導書寫生字。
六、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用詞的精當。
2、了解事情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3、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體會用詞的精當。
難點: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對策:讀和品。
教學準備: 重點句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填空:( )有個詩人叫( ),早年因( ),出家當了和尚。
二、導讀課文。
(一)第二自然段
1、映示圖畫,說說圖意:寧靜的……沉睡的小鳥。
2、這景色多美!讀讀課文,看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用“——”畫出來。映示并指導朗讀這句話。
3、自由朗讀,說說讀懂了什么?
4、從什么地方可看出賈島和李凝的友誼非同一般?
5、理解重點句:
映示: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讀句子,說說這句話什么意思。
。2)結合句子選擇“摸”的義項:a、用手接觸一下(物體)或接觸后輕輕移動(動作演示);b、用手探取(動作演示在課桌內摸東西);c、試著了解,試著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細);d、在黑暗中行動,在認不清的道路上行走。(3)指導讀好這句話。
6、出卡片出示重點詞語:夜深人靜 月光皎潔
。1)學生展開想象,再看投影,體會當時環境之幽靜、迷人。(2)指導朗讀。
7、朗讀這一自然段:自由練讀,指名朗讀,齊讀。
8、小結:賈島深夜訪友,以詩相贈。這是故事的發生。(二)、第三自然段
1、映示圖畫,說說圖意:圖上畫了誰?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讀課文,思考:賈島騎著毛驢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別用“-”和“∽”畫出有關的句子)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從這段中找出它的近義詞嗎?給“或許”找個近義詞。
5、比較分析:
賈島騎著毛驢進了長安城。
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覺進了長安城。
(1)指名朗讀。說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學生試做動作。
。2)指導朗讀,讀出賈島此時那種如癡如醉的樣子。
6、自由練讀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讀,齊讀。
7、小結:賈島反復斟酌“推敲”二字,這是故事的發展。
。ㄈ、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讀思考:賈島是怎樣闖進韓愈的儀仗隊的?畫出賈島和行人在韓愈的儀仗隊“迎面而來”時的不同表現,想想這說明了什么?
2、學生交流。
3、指導朗讀韓愈和賈島的對話。
。1)練讀:韓愈的話要讀出責問的語氣,賈島的話要讀出誠懇、請求原諒的語氣。
。2)分角色朗讀。
4、小結:賈島不知學覺間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請求寬恕。故事進入了高潮。
(四)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讀,思考:這主要寫了什么?
2、學生交流。
3、“猶豫不決”什么意思?聯系上文,說說哪些句子具體地寫出了賈島“猶豫不決”?
4、韓愈是怎樣幫賈島改詩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5、映示:韓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便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
(1)指名讀。
。2)給“思索”找近義詞。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換成“思考”?為什么?
6、映示韓愈說的話。
(1)朗讀。說說“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2)映示“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賈島是怎么知道“鳥宿池邊樹”的?
7、指導表情朗讀這一段。
8、小結:韓愈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表示贊同。這是故事的結局。
。ㄎ澹、第八自然段
1、過渡:同學們,讀了這個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這個詞語的由來。什么叫“推敲”呢?
2、從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示?
三、指導造句。
四、作業:
以填空形式復習第一小節。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故事的形式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賈島的那種反復吟誦、認真琢磨的可貴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學生能抓住文中精當的詞語連貫的、條理清晰的講故事。
難點:能有聲有色的、響亮的講故事。
對策:注意抓住契機,引到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
教學過程:
一、指導講故事。
師:要想講好故事,先得讀熟課文。
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像放電影那樣,展現故事的情節。故事中的賈島和韓愈在你的腦子里活起來。
學生練讀課文。
學生說課文順序,老師板書。
學生練講:
。1)各自結合板書提示練講。
。2)分小小組練講。
各組推派代表講。
評選班級“故事大王”。
二、布置練習
1、抄寫詞語
2、體會課后練習4中帶點的詞語含義及用法。
板書設計
9 推 敲
發生 夜深訪友 留詩相贈
發展 一字斟酌 反復推敲
高潮 沖撞儀仗 請求寬恕
結局 韓愈表態 賈島贊同
課前思考:
《推敲》一課,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和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故事,來表現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是“推敲”,再現了賈島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顯示了賈島極為嚴肅的創作態度,是詩人贏得了“苦吟詩人”的雅號;是“推敲”。讓賈島結識了韓愈,讓“推敲的故事”成為文壇上的一段佳話;也是“推敲”,啟示人們在寫詩和作文時,要反復比較,多加斟酌,使所用詞語更加準確、傳神。因為如此,所以我在教學時,結合文本內容及學生實際,多渠道引導學生感悟“推敲”的好處。
學習本課應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去感悟課文內容,及時點撥,提供了理解的坡度,第一次讀書,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什么”,初步感受賈島思考問題的認真專注;第二次則讓學生帶著“從哪里體會到賈島思考問題很投入的”這一問題去讀書。
教師不要以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沒有繁瑣的分析和抽象的說教,而是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有的放矢的自讀中感悟。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適時點撥啟發,引導學生認真斟酌推敲文中的詞句,從語言文字中感悟賈島創作態度的認真專注,懂得“推敲”的真正含義。
教師不要以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沒有繁瑣的分析和抽象的說教,而是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有的放矢的自讀中感悟。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適時點撥啟發,引導學生認真斟酌推敲文中的詞句,從語言文字中感悟賈島創作態度的認真專注,懂得“推敲”的真正含義。
[課前思考16]
通過認真地學習了蔡老師的教學設計后,我想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著重引導學生把握如下幾點:
一、走近詩人賈島
課前兩分鐘誦讀古詩《題李凝幽居》,由此引入詩人賈島,讓學生根據搜集到的資料來介紹賈島,并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來對詩人有個了解,利于學習課文。
二、整體感知課文
“聽課文的朗讀錄音,邊聽邊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备鶕景鄬W生喜歡聽老師朗讀課文的心理需求,教師進行范讀,讓學生邊讀邊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然后進行交流,從而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三、指導朗讀課文
本課時重點是讓學生讀通讀順課文,因此讓學生通過自讀、同桌互讀互聽、指名個別讀等多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教師注意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適時指導讀準字音,讀好長句子等等,扎扎實實地讀好課文,提高朗讀水平。
我還認真地學習了韋老師的課前思考,如下內容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學習本課應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去感悟課文內容,及時點撥,提供了理解的坡度,第一次讀書,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這一部分主要寫了什么”,初步感受賈島思考問題的認真專注;第二次則讓學生帶著“從哪里體會到賈島思考問題很投入的”這一問題去讀書。
我想,在第二課時學習時,復習字詞導入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回顧課文主要內容,說說讀了課文感受到了什么,特別是引導學生帶著“從哪里體會到賈島思考問題很投入的”這一問題去讀書,去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真正體現以讀為主,自主閱讀,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但是要適時點撥,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認真朗讀、體會和感悟。(課前思考時間:07/10/8)
課前思考:
《推敲》這個故事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中的一個字眼,不知不覺闖入韓愈的儀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敲定,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課文表現了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表演,在具體的語言環境里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如:通過“他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推門、敲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體會賈島為了斟酌一個字眼是多么的認真!感受賈島嚴謹的創作態度和鉆研精神。
在學生練說故事時,讓學生再次回顧課文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力求培養語感,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吟哦(é)的讀音
今天早讀課上聽學生在讀吟哦(é),我以為學生讀錯了,忙叫學生聽,學生說是讀é呀,!我懵了,是嗎?我連忙查字典,一看有3個讀音,ó、ò這我還知道,讀é確實不知道。忙著對學生說:“你們真棒,預習做得很到位?蠢蠋煻疾粫x,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呀。”
但這個多音字,書上為什么不注明一下呢?
教學反思:
這一則故事敘寫了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句中的一個字,不知不覺闖進了韓愈的儀仗隊,又在韓愈的幫助下確定了這個字的經過,表現了賈島反復吟詠、認真琢磨的可貴精神,也為文壇留下一段佳話,使學生從中獲得深刻啟迪。
學習本文,讓學生很好地感悟了“推敲”的好處,并教育學生要養成“推敲”的好習慣。賈島斟酌詩里的一個字眼兒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頭腦中,他那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真是值得大家學習啊!“推敲”的好習慣從現在開始應逐步養成。
[教學反思14]
第一次讀書,學生初步感受賈島思考問題的認真專注;第二次則讓學生帶著“從哪里體會到賈島思考問題很投入的”這一問題去讀書,學生能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賈島思考問題的認真專注,并能揣摩作者的寫作方法。課上到這里,還要拓展延伸,讓學生課外閱讀《題李凝幽居》,班上進行誦讀,去閱讀體會王安石推敲“過”、“綠”、“入”的故事,并在閱讀興趣活動時間讓學生來編排課本劇,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教學反思:
教完了本課,我覺得我收益不少,學生也是。在課上,我給他們講到王安石改<泊船瓜州>的故事:
“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
王安石覺得“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風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詩意,想了一會,就提筆把“到”字圈去,改為“過”字。后來細想一下,又覺得“過”字不妥。“過”字雖比“到”字生動一些,寫出了春風的一掠而過的動態,但要用來表達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過”字,改為“入’字、“滿”字。這樣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滿意的字。他覺得有些頭疼,就走出船艙,觀賞風景,讓腦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頭上,眺望江南,春風拂過,青草搖舞,麥浪起伏,更顯得生機勃勃,景色如畫。他覺得精神一爽,忽見春草碧綠,這個“綠”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個字嗎?一個“綠”字把整個江南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動人景象表達出來了。想到這里,王安石好不高興,連忙奔進船艙,另外取出一張紙,把原詩中“春風又到江南岸”一句,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
為了突出他反復推敲來之不易的那個“綠”字,王安石特地把“綠”寫得稍大一些,顯得十分醒目。
一個“綠”字使全詩大為生色,全詩都活了。這個“綠”字就成了后人所說的“詩眼”。后來許多談煉字的文章,都以他為例。
學生聽了后感想較多,都覺得自己平時的作文在修改方面比較馬虎。我真的希望學生在學了本課后,獲得更多。
這一課,不但要讓學生知道推敲的故事,還要讓他們知道它現在的意思和用法!拔虻览、明用法”應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作為一則故事,它具有精彩的故事情節,遵循一定的事情發展的順序。有起因,有經過,有高潮,有結果,這個順序是非常清晰的。以“推敲”為抓手,提領而頓,“知故事,悟道理、明用法”百毛皆順。故事大概如下:賈島拜訪友人未遇,留詩一首。由于有一個字眼無法確定是用“推”還是“敲”,而反復斟酌推敲。無意中竟然沖撞了韓愈的儀仗。誰知道因禍得福,在韓愈的幫助下二人共同推敲完成了詩作。這種嚴謹認真的創作態度令人欽佩,推敲的故事也成為了千古美談。
教學時,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了解到這個典故的來龍去脈,明白故事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不算難事。難點在于,如何才能讓學生學會推敲。
答案其實書上也有。首先一點,要能發現問題。這一點看似簡單,其實很難。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發現一個問題,有時候比解決一個問題的價值還要大。假如,賈島沒有向自己的作品發難,也就不會發現“推和敲”的問題。也就不會有后面發生的故事了。其次,要專心致志地去思考。你看,賈島一邊走,一邊口中吟哦,一邊指手畫腳,旁若無人的憨態。把賈島忘我鉆研的精神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另外,在這個故事中,韓愈的作用不可小覷。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告訴了我們,“推敲”很適宜和同志者共同完成。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啊。有時候,一個不經意的點撥可能就會點燃一座“沉寂的思想火山”。尤其是這位朋友比你更高明的時候,那種點撥帶給你的享受無法言表。文中韓愈就是這樣一位大家。他的建議是用“敲”。原因說得也很明白:1、要講禮貌;2、寫靜偏寫鬧,鬧中去取靜,這是一種反襯的寫作手法。就比如,我們形容教室極其安靜,與其用萬籟俱寂,不如用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更加的形象。
知道了這些還不夠,因為推敲是一種習慣,是一種技能。知道還要做到。本文里面就有幾個非常好的“推敲”訓練點。課后的習題就不多說了!鞍菰L”和“訪問”,“寧靜”和“安靜”,“即興”和“即時”雖然意相近,但是還是有不小的區別的。例如,拜訪和訪問相比,有尊敬的意味,不是一般的走走,而是滿懷敬意,多少有些像劉備的三顧茅廬;即興不僅有當即的意思,還包含了有興致。就是所謂的靈感吧。這個可是一個大本事,可遇不可求。另外,只要學生讀書仔細,一定可以發現還有一處值得推敲的地方。就是“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的“摸”字,為什么不能用“找”呢?讓同學們一起推敲推敲;蛟S就能發現,這個摸字可不簡單。不僅能看出夜色的深沉,還能知道賈島遲到的根本原因,他不熟悉這條山路。除此之外,賈島對友人的尊重以及執著的精神也能得窺一斑。 “找摸”值得推敲。
教學反思:
由于課前讓學生進行了資料的搜集,因此,學生對于“賈島”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他是一位“苦吟詩人”。基于這樣的認識,我讓學生在理清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從文中尋找“苦吟詩人”的形象。很快學生找到了文章的三四兩節。這兩節的學習要點很多,既要斟酌一些詞語的含義,例如:“吟哦”、“簇擁”、“比比劃劃”等,又要通過這些中的一些詞語來領會賈島作詩時的專心致志、刻苦嚴謹的品質,這樣教學的一個重點得以化解了。接下來,對于教學內容的另一個重點——知道“敲”字好的原因,文章表達的很清楚,因此,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品味韓愈的話,發表自己的感受,說說韓愈的分析有無道理。在一番自我思考之后,孩子既消化了韓愈的言語,也深深地引起共鳴,真切地感悟到推敲文字的魅力。在此基礎上,適時地引入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中推敲文字的故事,體會“綠”字的妙處。這樣課內外的結合與補充,讓學生在感悟到何謂推敲,并且感受推敲文字的重要,相信,這對他們今后的作文會有幫助。
9推敲 篇6
教學目標:
1、 在閱讀過程中自學生字,聯系相關內容用合適的方法理解“吟哦、斟酌、饒有興致”等詞語的意思。
2、 了解“推敲”一詞的由來,并領悟“推敲”的含義。
3、 聯系上下文理解品味重點詞句,體會到詩人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系課文內容,用合適的方法理解“吟哦、斟酌、饒有興致”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理解品味描寫人物的詞句,感受詩人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 了解賈島、韓愈在文學上的成就
教學過程:
一、出示詩句,導入新課。
1、映示圖畫。師述: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一個和尚的敲門聲打破了夜的靜謐,驚醒了棲息在池邊樹上的小鳥。這便是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所描繪的情景。
2、出示: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1)指名讀詩句,注意讀準字音。
。2)說說詩句的意思。
3、同學們通過預習,一定知道這句詩是誰寫的吧?
板書:唐朝 賈島
4、簡介賈島: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讀輕聲。
。2)師述:賈島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早年曾因家境貧寒,出家做過和尚,后因韓愈欣賞他的詩才而還俗。他作詩的態度非常嚴肅認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稱為“苦吟詩人”。
5、揭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故事,題目是“推敲”。
板書課題,齊讀。
6、學生做一做“推”和“敲”兩個動作,體會一下不同點。
師述:為了斟酌這兩個字,至今還流傳著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學習課文
1、輕輕地讀第二自然段,在腦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嗎?a、我看到賈島正在沿著山路尋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b、我看到那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那夜晚寧靜又美好。
c、我看到賈島正在敲門,但是沒有人來開。d、我聽到賈島清脆的敲門聲。
e、我看到小鳥被驚醒后,撲棱著翅膀叫著飛走了。
f、我看到賈島正在寫詩,寫完后他把詩留了下來。
2、出示句子:“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蹦隳茏x好這句話嗎?(指名讀,評議,齊讀)
4、賈島月夜訪好友,可是沒有見著。美好的情境卻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他即興寫了一首詩《題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來。
。ò鍟杭磁d寫詩)
5、賈島把詩留了下來。第二天他騎著毛驢返回長安。半路上,又發生了什么事情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二自然段,想想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什么?(板書:斟酌文字)
哪句話寫他在斟酌文字呢?
6、出示句子“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
。1)讀讀這句話,做做賈島的動作。
。2)賈島吟哦什么呢?(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保
。3)誰來臺前做做賈島呢?
7、你們這些大街上的行人啊,都笑些什么呀?(a、大家快瞧那個和尚,他在比比劃劃的,干什么呀?b、這個人是不是傻子呀,還是中了什么邪?c、喂,我們在笑你呢,你看見了嗎?當心從毛驢上摔下來啊!d、他好滑稽呀,我們都在笑他他怎么還沒有感覺到呢?)
8、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斟酌得很投入,已經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竟然連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也不知道。接著,兩個差人把賈島帶到韓愈面前。韓愈怎么問,賈島怎么答?
同桌分角色讀,評議(韓愈的話要讀出責問的語氣,賈島的話要讀出誠懇、請求原諒的語氣。)
9、韓愈是怎樣幫賈島改詩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1)師述:韓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便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
指名讀,給“思索”找近義詞。
。2)指名讀韓愈說的話,說說“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10、韓愈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表示贊同。有感情朗讀這一小節。
五、課堂小結
1、剛才,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樣,都覺得賈島很好笑。現在,你有什么要說嗎?(賈島啊,我剛才是說你是傻子,實不應該。我不知道你其實是在斟酌文字啊!賈島啊,你對待寫作的態度是那么嚴肅,只是小小一個字眼兒就那么認真地斟酌,真可敬呀!)
2、是啊,賈島的創作態度極為嚴肅認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為這樣,人們稱他為“苦吟詩人”。后來,人們就把在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六、延伸拓展
1、同學們,古人寫詩、作文時推敲文字的故事很多。以“春風又綠江南岸”為例,(出示句子)大家看,這句詩句中哪個字用的最好?
師:王安石在用“綠”這個字之前,曾用過“到、過、入、滿”這些字,經他再三推敲,他決定用“綠”,你們認為它好在哪里呢?
。ù禾焓蔷G色的!熬G”字寫出了春天的特點,使人聯想到碧綠美好、生機勃勃的景象。“綠”字把春風寫活了,說它能吹綠長江兩岸。)
2、抄寫《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板書設計:
32、推敲
即興寫詩 斟酌 文字 韓愈解疑
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
教學效果反饋:
通過學習本文,要讓學生學習斟酌文字,養成推敲的習慣。在學習了“推敲”這則故事之后,我又補充介紹了王安石推敲“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的故事,讓學生再次感受到推敲文字會有畫龍點睛的效果。然后帶領學生推敲他們自己的習作,授之以漁。這樣層層遞進,使學生推敲的意識不斷加強,為今后寫作時養成認真態度和斟酌文字習慣奠定基礎。
教學中也存在缺憾。如在讓學生“以賈島的口吻具體講述作詩原因”這一環節時,要求學生聯系第二、三小節,但顯然沒有給足學生閱讀和思考的時間,老師有些操之過急了,所以學生表達的意思不夠到位。
9推敲 篇7
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并能將這個故事。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會用“即使……也……”造句。
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的含義。學習賈島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第一課時
出示詩句,導入 新課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指名讀詩句,注意讀準僧。
說說詩句的意思。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句話是誰寫的嗎?
出示 唐朝 賈島
指名認讀。
簡介賈島。
認讀詞語 和尚 斟酌
理解 斟酌:考慮實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適當。
揭示課題。
聽讀課文
邊讀邊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自讀課文,提出要求
輕聲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正確。
默讀,理解下列詞語。
幽居 皎潔 吟哦 妥帖 沖撞 寬恕 莽撞 儀仗隊
猶豫不決 簇擁
檢查自學效果
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抽讀生字詞。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講這個故事的?
細讀課文
出示圖畫,說說圖意。
讀課文,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
指導朗讀。
讀了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練讀這句。
細讀第3自然段。
圖上畫了誰,正在干什么?
賈島騎著毛驢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指導朗讀。
細讀第4至6自然段。
當韓愈的儀仗隊迎面而來的時候,行人怎么樣?賈島又怎么樣?他怎么會這樣?
讀后討論。
自由讀第7節。
為什么說敲更好呢?
賈島聽了,有什么反應?
什么叫呢?
齊讀課文。
第三課時
表演這個故事。
板書設計 :
以詩贈友(發生)
11 反復斟酌(發展)
沖撞儀仗(高潮)
確定用敲(結局)
9推敲 篇8
9、推敲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2.能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出示詩句,導入新課。
1、映示圖畫。師述: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一個和尚的敲門聲打破了夜的靜謐,驚醒了棲息在池邊樹上的小鳥。這便是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所描繪的情景。
2、映示: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1)指名讀詩句,注意讀準字音。
(2)說說詩句的意思。
3、同學們通過預習,一定知道這句詩是誰寫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賈島
指導讀準字音。
4、映示全詩,師范讀,學生齊讀:
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5、簡介賈島: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讀輕聲。
。2)師述:賈島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早年曾因家境貧寒,出家做過和尚,后因韓愈欣賞他的詩才而還俗。他作詩的態度非常嚴肅認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稱為“苦吟詩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帶點詞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故事,題目是“推敲”。
板書課題,齊讀。
7、學生做一做“推”和“敲”兩個動作,體會一下不同點。
師述:為了斟酌這兩個字,至今還流傳著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聽課文的朗讀錄音,邊聽邊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輕聲自讀課文兩至三遍,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借助字(詞)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布置預習):
皎潔幽居即興妥帖吟哦簇擁斟酌寬恕莽撞推敲猶豫不決
四、檢查自讀效果。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區分平舌音、翹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和尚恰當差人李凝
3、認讀生字詞或新詞(映示):
皎潔妥帖朝愈簇擁寬恕門閂莽撞
避讓響亮沉睡推敲家境貧寒夜深人靜
4、指導讀好下列長句:
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覺得“島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
月夜訪友,即使友人家門沒有閂,也不能莽撞推門,敲門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結合上下文說說有關詞語的意思。
五、指導書寫生字。
皎、騎、僧:左窄右寬;
斟、酌:左右基本等寬,“斟”左高右低。尚、妥:上小下大。
賈:上寬下窄。愈:上大下小。唐:第三筆要有足夠的伸展。
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做學問的認真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推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推敲”一詞還有一段來歷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好好讀讀這個故事。
2、誰來告訴大家,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講“推敲”這個故事的經過的?(第2-7自然段)
二、細讀第2-7自然段
1、快速閱讀課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討論以下填空題。
(1)賈島去,不巧,賈島寫下了這首詩。
。2)返回長安途中,他對詩中這個字猶豫不決,不知不覺。
(3)結果他沖撞了,和商量了起來。
。4)韓愈認為還是用好,理由有三:一:二:三:
2、回答題(1)
。1)指名回答。
。2)板書:即興。提問:為什么說賈島是即興寫下了這首詩?(觸景生情;事先沒有準備寫,臨時寫下的。看到眼前的景色,卻拜訪朋友但沒有遇到,讓他思緒萬千。)
。3)是什么樣的景色讓他產生了作詩的欲望呢?引導學生看圖,表達。
出示: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
。4)是啊,賈島觸景生情,留下了一首詩送給他的朋友。
。ò鍟毫粼娰浻眩
。5)出示《題李凝幽居》。齊讀。
題李凝幽居
唐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3、回答題(2)
過渡:在我們的眼中,這已經是一首非常完美的詩了。可是賈島卻不這么認為。
。1)指名回答問題2。
返回長安途中,他對詩中這個字猶豫不決,不知不覺。
(2)賈島為什么會猶豫不決?找課文中的話來回答。
[他覺得“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
引導比較“不夠妥帖”與“更恰當些”,體會賈島做學誤碼的認真態度和一絲不茍的作風。
。3)為了這一個小小的字眼,賈島費盡了心思。想象一下,賈島騎在毛驢上,會是什么樣子?
[學生自由表述,相機理解“吟哦”一詞。]
。4)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出示,指導朗讀。
“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走進了長安城。”
(5)小結:為了詩句中的一個字,賈島反復“推敲“。這是故事的發展。
(板書:反復推敲)
4、小組學習活動。
過渡:剛才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表現得非常精彩。下面,我們來換一種學習方式——自學。
(1)三人小組自學4~7自然段,出示自學要求。
○交流3、4題填空。
○根據課文內容,設計賈島與韓愈的對話,并想象人物的動作、表情及心理,試著兩兩配合表演出來。
。2)自學。
(3)集體交流。
、俳涣魈羁铡
、诮涣魅宋飳υ。
△ 指名一學生與老師配合表演(或學生表演,教師相機指導)。
△ 兩學生獨立表演。
(指導學生板書:共同斟酌確定用“敲”)
5、小結:賈島聽了韓愈的解釋,連連點頭,將詩中的“推”字改成了“敲”字。
再次齊讀《題李凝幽居》。
題李凝幽居
唐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三、學習第八小節。
過渡:這首《題李凝幽居》一直流傳至今,關于“推敲”的故事也傳為佳句。
1、同學們,推敲原來是指兩個不同的動作。學了課文,你們知道現在人們用“推敲”指什么嗎?(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
2、學了課文,你覺得賈島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提高
過渡:是的,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都像賈島那樣,做學問態度認真,文學作品追求完美。王安石就是典型的一例。
1、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風又綠江南岸
2、我們也來學推敲:課后練習4。
五、課后作業。
1、再現故事情景。
2、用課堂上所學的方法,修改自己最近寫的一篇習作。
板書設計:
9 推敲
即興寫詩→反復斟酌→韓愈解疑
教后反思:
9推敲 篇9
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因此,本課采取“以學生為主,以訓練為主,以鼓勵為主”的學習方式。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講講這個故事(以填空的方式歸納,然后復述)。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綠線內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文時重點講解“避讓”“妥帖”“莽撞”“簇擁”。
3、學會使用關聯詞“即使……也……”。
4、以大量的語句練習讓學生領悟“推敲”的好處,然后加以總結,讓學生初步具有“推敲”的能力。
教學重點: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教學難點:抓住關鍵詞語,指導學生體會、感悟賈島認真嚴謹的創作態度;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也能夠初步學會琢磨。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先學:了解賈島與韓愈的生平事跡及其作品。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2、能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能夠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此過程,我打算從中國的優美而又神奇的文字導入,舉幾個文字與字詞的例子,讓學生對文字產生興趣,從而養成推敲的好習慣。
過程:
1、我們的祖先真聰明,發明了火藥,指明針等,對社會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還發明了許多有趣的文字,比如:
(1)木( )先是樹干,上面是樹枝,下面是樹根。
(2)休( )一個人在樹的下面休息。
(3)步( )上面是鞋子下面鞋子,兩腳邁出去就成一步。
2、漢字所組成的詞語也很意思!比如:
(1)左(舉左手)與右(舉右手)面明其左右之意,再組成詞語“左右”,舉例:
a、我不能左右你。你不受我左右。這里左右表控制的意思。
b、第6課中學到的變色龍的身體長30厘米左右。這里左右表示接近的意思。
(2)東與西,日東升西落,表方位,組成詞語“東西”。舉例:
以實物為例作問答。
粉筆、書、教具
問:老師是東西嗎?
生:老師不是東西,呵呵!成罵人的話了。
(3)斟酌(此文中的字)兩字均為倒酒的意思。組成詞語“斟酌”為研究的意思。
3、在上面的基礎上導入課題:推敲。
(1)分別讓學生做推與敲的動作。組成詞為研究的意思。
師:關于這個詞的來源,還有個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
二、初讀課文:
1、范讀,強調良好的習慣。(同時巡視,伺機尋找一些有良好習慣的同學加以表揚)。
2、生字的認讀與講解
(1)認讀。
(2)強調“貌”字,不要在左邊加兩點。
(3)“皎”:左邊是什么?右邊是什么?一般和哪個字組成詞?皎潔表何意?來形容什么?還有哪些以“交”為偏旁的字。
(4)在書上描紅。
3、齊讀生詞。
4、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書姿勢的養成,以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畫生詞,標段號)
5、生選擇喜歡的自然段讀。師:選擇你喜歡讀的自然段朗讀。在別人讀完這個自然段的同時提出不明白詞語。(在此環節讓學生提出詞語)
可能出現的詞語:
一自然段:家境貧寒。
二自然段:即興,妥貼,吟哦。
四自然段:簇擁,儀仗隊,避讓,比比劃劃。
六自然段:大駕,寬恕。
七自然段:猶豫不決,莽撞,閂,襯托。
三、綜合訓練:
訓練1:小組討論完成課后練習4,學習推敲詞語:
1、“訪問”與“拜訪”
“訪問”是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談話。
“拜訪”也是訪問,但對被訪問者包含了敬意,是禮節性的訪問。文中用“拜訪”,說明賈島對朋友充滿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訪問”。
2、“即時”與“即興”。“即時”就是立即的意思。“即興”是指對眼前情景有所感觸,臨時發生興致而創作。文中用“即興”是說賈島的《題李凝幽居》一詩是即景生情,有感而發的。
3、“安靜”與“寧靜”。“安靜”指沒有聲音,沒有吵鬧和喧嘩。“寧靜”指(環境、心境)很安靜,表示靜的程度較深。文中用“寧靜”準確地描寫出月夜特定環境的特點。
訓練2:按故事發生的過程擬寫提綱,根據提綱復述故事。
四、拓展延伸:
1、讀一讀:
《題李凝幽居》 作者: 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2、韓愈主張用“敲”字有兩條理由,第二條理由是“用‘敲’字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為什么這么說?可讓學生課后討論一下。
(“推”和“敲”都讀第一聲,為什么讀“敲”要響亮些?古人很講究字韻,“推“的韻母是ui,“敲”的韻母是“ao”,當然后者讀起來要響亮些了。月夜的“寧靜”是無聲的,而“敲”字讀得響亮,用有聲襯托無聲,這叫反襯,更顯環境的安靜。)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9、推敲
皎 斟 尚 愈
第二課時
課前先學:預習課文內容,了解課文主要寫一件什么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9課《推敲》。“推”和“敲”是兩個動作,誰來做一下?(學生上臺做動作)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二、精讀課文。
設計意圖:
本課是一個精彩的小故事,學生容易懂。所以在設計課的主體的時候,我嘗試不再帶著學生逐段分析,學生在早讀上曾多次讀過此篇課文,回到家中也已經預習,所以我決定以練習為主,特別是以練習他們的口語為主。
將詞帶入句子,學會把詞放入句子的不同的地方。在最開始,齊讀第一部分時(第一自然段),我簡單的介紹賈島,然后歸納出能表示賈島簡介的簡單詞語,讓學生按照不同的順序組成句子。
在學習這篇故事的主題時,我不想再帶著學生研究這中間的環節,而是讓學生自己通過多次的閱讀自己能把這篇故事復述出來。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是高年級,但我們班的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遠遠達不到高年級的口語水平,這與以前忽略學生的口語練習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我出了四道填空題,讓學生通過讀去完成填空,簡單的幫助他們一些,逐淅培養他們歸納概括的能力。并完成課后練習的第1題。
這篇文章的寫作特色是以動作來刻畫人物形象,表現人物的性格。所以我在這點下了一些功夫,重點放在賈島的身上。五年級的《新課標》上提到了要加強對學生默讀的培養,所以在學生已完成歸納概括的基礎上,我讓他們通過默讀來畫一畫表動作的詞語,再來完成:“通過( 。┻@些詞,我認為賈島是一個( )的人。”從而升華學生的感情,體會賈島是一個對學問著迷的人,是一個謙虛的人。然后通過這個例子讓學生了解方法,并在無形中初步了解作者的寫法手法,體會韓愈的人物性格。
1、齊讀第1自然段。
(1)賈島,同學們陌生嗎?(第3課剛剛學過其詩)誰來背背。
。2)賈島,唐朝,詩人,范陽(今北京)人,早年因家境貧寒當了和尚。(出示賈島,唐朝,詩人三詞)。
。3)誰能把這三個詞按照先賈島,再唐朝,再詩人的順序組成一句話。(先詩人再賈島再唐朝;先唐朝再賈島再詩人)
2、現在請把2到8自然段輕聲地讀給你的同位聽,互相讀完之后,互相交流,完成黑板上的四道填空題。
。1)賈島在( )到( 。,去( 。I嘿Z島在去看朋友,沒有遇到李凝,留下了一首詩。
(2)他對詩中( )猶豫不決,甚至一邊( 。┮贿叄ā 。。
。3)結果他沖撞了( ),和( 。┥塘苛似饋恚,認為還是用( )好。
插入介紹韓愈:韓文公名愈字退之,性格秉直,居官仍不改其性,故屢被貶。累官至吏部侍郎(相當于今天的市長)
。4)用“敲”的理由有三:其一(。 其二( 。∑淙ā 。
。ㄓ卸Y貌;這樣更能襯托出夜色寧靜;讀起來也比較響亮。)
(5)請同學在下面試著連起來說一說。(找兩學生上前指黑板說)
(6)看課后的第1題(去掉提示)誰試著來說一說。
3、現在請同學關注這則故事的主人公賈島,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描寫賈島動作或別人因為他而做出的動作的詞語,比如:比比劃劃。然后完成這個填空。
出示:通過(。┻@個(些)詞語,我覺得賈島是個( 。┑娜。
(1)“吟哦,不知不覺,好笑,比比劃劃,闖進”這幾詞反映了其對學問著迷。
(2)“連連點頭”表現了他的謙虛,能聽取別的人意見。
(3)那么你覺得賈島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現實生活中你有什么地方是和賈島一樣的?(有什么地方不一樣要向他學習?)
(4)請同學們加回到家中用同樣的方法琢磨琢磨韓愈是個什么樣的人?
三、綜合訓練
設計意圖:
學習完了這則故事后,學生了解了“推敲”一詞的來歷,為了讓他們養成反復研究文字的好習慣,我設計了些簡單的練習。
首先,“以春風又綠江南岸”這一千古名句讓學生知道一個字能夠讓一篇文章“活”起來。然后做一些語文的基礎練習,用關聯詞“即使……也……”造句。最后通過幾個病句讓學生知道一個道理:文章是寫出來的,但好文章是通過反復推敲改出來的。
過程:
1、這個故事我們都了解了,現在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知道推敲的來歷了吧。
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些練習:
我們一起來看這則古詩。這里能填滿,能填過,能填吹。你知道原文填的是什么嗎?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习, 明月何時照我還?
小結:一個綠字就把我們江南春色寫活了,可見文字如果用得好,文章就活了。
2、有一位同學他正在推敲自己文中的字眼兒,讓我們給他提些意見好嗎?
出示:一陣風吹來,湖面(蕩、漾)起了綠色的波紋。
。╝、我覺得“蕩”好,因為它讀起來響亮些。b、我覺得用“漾”好,因為它能把春風輕柔的特點表現出來。c、我也覺得用“漾”好,因為“蕩”給人“動蕩”的感覺,和春風的特點不相稱。)
3、大家推敲后覺得用“漾”好,下課后老師會把我們的理由說給他聽,他一定會采納我們的意見的。
四、拓展延伸
1、出示:
月夜訪友,即使友人家門沒有閂,也不能莽撞推門,敲門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
(1)即使……也……,現在老師用這個關聯詞造句,不過要同學們幫幫我。我說上半句你說下半句。
a、不好,下雨了,教室的窗戶還沒關,即使我在回教室的路上摔倒了,我也( )。
b、媽媽是個守時的人,即使再忙,也( 。。
c、我是個愛勞動的人,即使我的功課再多,也( 。。
我說下半句你填上半句。
a、風很多,雨很猛,即使( 。乙惨杰囌救ソ計寢尅
(2)請一位同學上前面造句,其它同學在自己本子上造句。
2、下面同學給老師的句子找找毛病。
(1)我問媽媽:“你在干什么呢?”媽媽回答說:“我在冰箱里找東西呢!”
生:我在廚房里找東西呢!
師:是要從冰箱里拿東西呀!
生:我要從冰箱里拿東西。
(2)同學們都看過《大宅門》吧,里面有一個演員扮演一位老奶奶,她對她的孫子說了這樣一句臺詞:我從小看你長大。
生:我看著你從小長大呢!
生:我看著你長大!
(3)我的家住在白玉蘭小區。
師:我的家住在白玉蘭小區。
生:家怎么住在白玉蘭小區呢?應該是我住在白玉蘭小區。
師:如果一定要把家放進去呢?
生:我家住在白玉蘭小區。
(4)這里,環境幽雅,道路的兩旁種著很多高大的樹木。
師:樹木是砍倒的,死了樹去種它干嗎呢?什么樣的樹?
生:道路兩旁種著高大的參天大樹。
師:既然是高大了,就不要參天大樹了。什么樣的樹呢?
生:道路兩旁種著高大的梧桐樹。
小結:上面的這些句子,我們經常出現錯誤,特別是在我們平時說話的時候,如果把他們搬到書面上,你就糗大了。老師聽同學們改完的句子,我想到了一個句子,可又不知道應該怎么填兩個字,誰來幫我填一填?
文章是( 寫 )出來的,但好文章是通過反復推敲(改 )出來的。
齊讀上句。
課后作業:閱讀:《梨花》(許地山)
教學反思:
9推敲 篇10
教學目標: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可以講出這個故事。
3、會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嚴肅的創作精
神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重點:使學生讀懂兩幅插圖的含義,理解“推敲”的含義及引申義。
教學難點:認識到賈島嚴肅認真的創作精神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準備:課文錄音磁帶、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目標。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九課,起。ㄉR讀課題)
2、文中的這些詞語能讀好嗎?
(出示詞語:夜深人靜 月光皎潔 妥貼 吟哦
不知不覺 簇擁 比比劃劃 儀仗隊
斟酌 寬恕 猶豫不決 思索)
3、能不能選擇其中幾個詞語對課文進行一下描述?(賈島去拜訪李凝,作了一首《題李凝幽居》的詩。賈島為了斟酌詩句中的一個字眼兒,誤闖了韓愈的儀仗隊,后來韓愈幫助賈島一起思考,確定“敲”比“推”好。)
教師評價:你把課文概括得很全面,不錯,請坐。
二、細讀課文,自主探究。
1、“推敲”這個故事因何而起呢,打開課本,誰愿意給我們讀一讀第2自然段?(指名讀)
教師評價:在你的朗讀下,我們仿佛也同賈島一起走進了那個月光皎潔的夜晚。誰來說?
指名回答:(一個月光皎潔夜晚,賈島去拜訪朋友李凝,沒有遇到,便作了一首《題李凝幽居》的詩。)
2、是啊,讓我們來看看這兩句詩。
出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1)誰來讀。
教師評價:你讀出了那份寧靜。
。2)我們一起來讀讀看。
(3)那么文中這兩句詩描繪的是怎樣一個情景呢?請你細細品讀第2自然段,還可以聯系圖畫進行思考。
。4)誰來描述一下詩中的情景?
。▽庫o的夜晚,一輪皎潔的明月掛在空中。夜深了,四周是這么寂靜,連樹上的小島都睡著了。這時賈島來到友人家門前,輕輕叩響了朋友的家的門。這清脆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
3、啊,皎潔明亮的月光,寧靜的山村夜晚,此情此景,讓賈島突然迸發了創作的靈感,便寫下了《題李凝幽居》一詩,讓我們一起來讀第2自然段吧。(生齊讀第2自然段)
三、反饋矯正,讀議拓寬。
1、同學們,正是這首詩還引出了一段千古佳話呢,不信讀讀3——7自然段,劃出跟“推”、“敲”有關的詞句,透過這些句子和詞語給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呢?可以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悟。
2、生可能會交流:
(1)“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
師:誰也找到這句的?(指名讀)
什么是“吟哦”?你能想象一下賈島當時可能會吟哦些什么呢?
賈島就這樣“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什么是“不知不覺”那?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那時你怎么會這樣的?
也就是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才可能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不知不覺,可見賈島當時肯定是一心在想詩句里到底是“推”好,還是“敲”好,都忘了周圍的一切了。你從這句話里能不能體會到些什么?(生:我從賈島的動作和“不知不覺”這個詞可以感受到他創作的嚴肅認真和做事的專注。)
師點評:你的感悟非常到位。你很會讀書,找的詞相當準確地反映了人物的形象。
師:能把你的感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個別讀,齊讀)(感覺得到你感悟得非常深刻。)
(2)“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儀仗隊中。”(從這句話里我覺得賈島可真有點莽撞,不過同時我也看出了當時賈島專心致志,已經沉迷在詩中,忘記了周圍的一切了,那個“竟然”很好地體現了這點。)
指導感情朗讀。
。3)“賈島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詩里的一個字眼兒,無意間沖撞了大駕,求您寬恕!保ㄎ覐摹澳弊挚闯隽速Z島為人謙虛。)
指導感情朗讀。
(4)“接著,賈島就把自己寫詩的事告訴了韓愈,并說自己正在猶豫不決,不知道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保ㄎ覐倪@兒覺得賈島非常善于向別人虛心請教。)
。5)“韓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便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
。6)“過了一會兒,他對賈島說:‘還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訪友,即使友人家門沒有閂,也不能莽撞推門,敲門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再說,用“敲”字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保n愈的這番話讓我明白了詩句最終選擇“敲”的原因。)
同學們,你們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通過這個故事,你看賈島是個怎樣的人呢?(生:我覺得他是個創作嚴謹的人,并且做事專心致志,還有虛心好學的品質。)(教師評價:老師看得出你回答問題也相當嚴謹啊。)
四、總結評價,整體回歸。
1、同學們,這兒有個句子你來看看這里的“推敲”是原來的“推敲”嗎?
出示:施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小鈴在寫到月夜時,對用“寧靜”還是“安靜”兩個詞推敲了半天。(不一樣。)
師:那這兒的“推敲”是什么意思呢,能用書中的話來解釋一下嗎?
2、是的,“推敲”經過千年的演變已經不再是簡簡單單的“推”和“敲”的原意了,而是指人們在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的意思了,然而,賈島當年作詩的那種專注、嚴肅的精神正是我們“推敲”時所需要的。
五、鞏固提高,課堂作業。
同學們,我們也來推敲推敲吧,看課后第四題,任意選擇一小題去試著做做看。
。1)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訪問)一個叫李凝的朋友。(“拜訪”多了一層尊敬對方的含義。)
。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即時)寫成的那首小詩……(“即時”表示立即的意思。“即興”是指臨時發生興致而創作。)
。3)再說,用“敲”字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安靜),讀起來也響亮些。(“寧靜”多指環境、心境安靜和平靜,首先指環境。課文中寫的是月夜,故宜用“寧靜”。安靜多用于人的行為。)
六、附板書。
刻苦鉆研 9、推敲 賈島 鍥而不舍
嚴肅認真
9推敲 篇11
作者:仲怡新
師:(學習第三自然段)
第二天,賈島獨自騎著毛驢返回長安,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三自然段,了解發生了什么事。
師:書上有一幅插圖,請你把圖和課文對照著讀,體會課文是如何描寫圖意的。
生: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
生:賈島太專心了,全然不顧長安街上的行人。
師:請你說說賈島吟哦的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是什么意思?
生:鳥兒在池塘邊的樹上棲宿,和尚(詩人)夜訪好友,在月下推開友人家的大門。
師:你是如何理解詩句的?
生:課文第二自然段已經展現了這樣的畫面。
師:你能聯系上文來理解,真是一個好方法。
師:根據圖文,各自練習演一演賈島斟酌詩句的情景,要求用動作、語言等表現賈島的內心。
生:(各自練習)
。ㄒ晃粚W生上臺演):他低著頭,來回走動,口中低聲地念著詩句,但語速很快,而且只念了一遍。反復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動作也較快。
。ㄅ_下的小導演們紛紛提出意見)
生:他口中念念有詞做得不對,課文中說賈島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節奏地朗讀詩文。而且賈島在認真地思考,應該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復念念“推”和“敲”。
生:他的動作也需要改進,因為賈島在思考,所以做“推”和“敲”的動作時應慢慢地,反復做。
生:我也提一個意見,賈島思考時肯定聚精會神,不會東張西望。
師:小導演的意見都很中肯,再請一個同學來演一演。
(第二位學生上臺演)他的表演很到位,演得很成功,看著他那有趣的模樣,臺下的同學不禁竊笑起來。
師:你們就是長安街上的行人,你們為什么笑呢?
生:我看到他在大街上自言自語,感到很好笑。
生:他一邊騎著毛驢,一邊還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看起來非常好笑。
生:他只顧想著自己的事兒,渾然不覺是在熱鬧的長安街上。
師問表演的學生:賈島,你沒有覺察到大街上的人們在笑你嗎?
生:沒有,我正在思考到底用“推”好還是用“敲”好。
師:你們看,賈島為了斟酌一個字,是多么認真啊!
……
[評析]
《推敲》這個故事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中的一個字,不知不覺闖進韓愈的儀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敲定,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課文表現了賈島認真嚴肅的創造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在教學中,教師運用了表演這一教學方式,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
1.通過表演,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比如“吟哦”這個詞語,在表演中,有的學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詩,“小觀眾”就提出了意見,“他口中念念有詞做得不對,課文中說賈島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節奏地朗讀詩文。而且賈島在認真地思考,應該念得慢一些,也可以反復念念‘推’和‘敲’!痹诰唧w的語境中理解詞意才是真正的理解。
2.在表演中感受到賈島嚴謹的創造態度和鉆研精神。通過“他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體會賈島為了斟酌一個字眼,是多么認真。
3.學生在邊學邊演中興趣濃厚,演得開心,學得靈活,記得牢固,相信這樣的教學情景也會深深地印在他們的腦海中。
9推敲 篇12
一、背景分析
“推敲”,再現了賈島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體現了賈島極為嚴謹的創作態度,使他贏得了“苦吟詩人”的雅號;“推敲”,讓賈島結識了韓愈,從而演繹了一段千古傳誦的文壇佳話;也是“推敲”,啟示人們在寫詩和作文時,要反復比較,多加斟酌,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因此,本課采取“以學生為主,以訓練為主,以合作為主”的學習方式!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細讀感悟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推敲是一段千古傳誦的文壇佳話,也是一個打動人心的故事,下面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2-7自然段,邊讀邊圈畫,并在空白處寫出自己的感悟!
給學生五分鐘時間自讀自悟,然后請學生交流)
生:通過讀我知道了賈島非常有才能。
師:你從哪兒感悟到的?
生:《題李凝幽居》這首詩是他即興寫成的。
師: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生:我是從即興這個詞看出來的!
師:你是如何理解這個詞的?
生: 即興就是指臨時來了興致所寫的!
師:賈島即興就能寫成一首詩,他真是——
生:才高八斗、滿腹經綸、學富五車……
生:我認為賈島是一個能夠虛心接受別人意見的人。
師:何以見得?
生:他本身就很有才,當韓愈說出自己的看法后,他還能虛心接受,這是多么難能可貴。
師:說的很好,說明你在用心讀書了!
生:我感受到賈島為了寫詩已經到了忘我的地步了。他騎在毛驢上還在想這件事,別人笑他,他也一點沒感受到。
出示賈島一邊吟哦……都感到十分好笑這段話,并請人讀這段話。)
師:還有人補充對這段話的感受嗎?
生:賈島真是一絲不茍,難怪他能寫出那么多精品。
生:他為了創作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了。
生:他真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一個字也要這樣斟酌!
生:我還從他竟然闖進儀仗隊看出他的這種對詩的癡迷,尤其是這個“竟”字。
師:你們在電視上見過京城大官走在大街上的陣勢嗎?
生:那陣勢可大了,銅鑼開道,前簇后擁的,街上的人都紛紛地避讓!
生:我要補充,如果行人躲讓不及,輕則挨罵,重則受刑!
師:賈島就是這樣一個為詩忘我,為詩狂的人,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3、4自然段!
。ㄕ垖W生讀,并加以評價,再請學生讀,直到大家滿意為止)
師:還有誰再來說說你讀到了什么?
生:通過讀書,我知道了賈島是重情義的人。
師:請說說你的理由!
生:我從書中“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看出來的!
師:同學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每個詞、每個句都有豐富的內涵,這就需要我們用心去感悟、去領會。
反思: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不能以教師的思維而取代學生思維,教師要以朗讀感悟為課堂教學的主線,引導學生通過多形式、多層次的朗讀,讓學生切身感受語句深刻的含義,體會作者要表達的目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唱主角、自由展示,互相評議,展開激烈論爭。教師充當導演的角色;蛘咧v在學生在閱讀交流中出現障礙時,教師要啟發誘導,適時點拔,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感受,去品味語言的魅力。這樣的教學過程,能夠讓每一個參與的小學生深入文本,直接充分地接觸文中具體的內容,進行反復的朗讀,反復的探究,最后,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課堂中,我讓學生抓住關鍵句、關鍵詞品讀感悟,讓學生進入故事的情境中。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寫了賈島為了詩中的一個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點段落。我讓學生根據“不知不覺、一邊……一邊……、竟”等詞語來體會賈島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通過自讀、評讀來感受賈島斟酌文字時如癡如醉的樣子。如此閱讀課堂教學的效果不言而喻。
9推敲 篇13
教材簡析:
這個故事講的是賈島為了斟酌詩句中的一個詞,不知不覺地撞進韓愈的依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敲定,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表現了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設計理念:
是“推敲”,再現了賈島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顯示了賈島極為嚴肅的創作態度,使他贏得了“苦吟詩人”的雅號;是“推敲”,讓賈島結識了韓愈,讓“推敲的故事”成為文壇上的一段佳話;也是“推敲”,啟示人們在寫詩和作文時,要反復比較,多加斟酌,使所用詞語更加準確、傳神。因此,我在教學時,結合文本內容及學生實際,多渠道引導學生揣摩“推敲”。
教學目標:
1、能簡述這個故事。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本課新詞的意思。
3、了解事情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一、感知文本,了解“推敲”的故事
導入:
古人煉字不遺力,留得佳話傳古今。斟酌字詞、錘煉語言是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優良傳統,許多詩人深諳此道,樂此不疲,幾至忘我的境界。這則詩話講述的推敲典故,將帶你進入唐代詩人賈島的煉字境界。
。ㄒ唬、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講“推敲”這個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細讀第2-7自然段
1、快速閱讀課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討論以下填空題。
。1)賈島去( ),不巧( ),結果留下( )。
【這是故事的發生】
。2)返回長安途中,他對詩中( )這個字猶豫不決,不知不覺( )。
【這是故事的發展】
。3)結果他沖撞了( 。停ā )商量了起來。
【這是故事的高潮】
(4)韓愈最終認為還是用( )好。
【這是故事的結局】
【閱讀教學要關注并經歷“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這一個環節主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這里是經歷第一個整體】
二、走進文本,理解“推敲”的內涵
。ㄒ唬┳呓Z島:
1、文中哪句話讓我們初步了解了賈島?
“唐朝”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朝代,“詩人”說明人物的身份。“早年因家境貧寒”說明賈島早年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當了和尚”是因為家境貧寒,“和尚”還可以說成“僧”,也就是第三自然段詩句中“僧推月下門”的“僧”。
2、讓學生補充資料:賈島詩學韓愈,因詩出名,還俗后,多次參加進士考試,由于出身卑微,都沒有被錄取。賈島作詩,以苦思苦吟著稱,善于反復推敲,常為詩中字而茶飯不思,被稱為“苦吟詩人”。
3、這次賈島又是怎樣斟酌《題李凝幽居》一詩中的字詞的?
、俦容^分析:
a、賈島騎著毛驢進了長安城。
b、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
指名朗讀。說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一邊……一邊……”體會到賈島思考時非常投入的,他不但在想,而且還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動作;“不知不覺”說明賈島思考問題很專心,他連進城也沒有發覺。)
、诖蠼稚系娜藗儗λ呐e動有怎樣的反應?(“大街上的人看到他這個樣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說明賈島只顧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經在大街上失態了。)
、壑笇Ю首x,讀出賈島此時那種如癡如醉的樣子。
4、畫出賈島和行人在韓愈的儀仗隊“迎面而來”時的不同表現,想想這說明了什么?
“行人車輛紛紛避讓”,而賈島卻在比比劃劃。“竟然”是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這樣聲勢浩大的儀仗隊,賈島居然闖了進去,可以感受到賈島認真的鉆研精神,在遣詞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用杜甫的一句詩來評價賈島的這一做法,就是:“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ǘ┳呓n愈
1、讀讀課文,說說韓愈對賈島沖撞儀仗隊的態度。從中你又能看出韓愈是個什么樣的人?
當時韓愈貴為京兆尹(相當于現在首都的市長)這樣的高官,但沒有怪罪賈島,反而能平心靜氣地與賈島商量討論并給予指點,韓愈這樣尊重人才,愛惜人才的襟懷有必要讓學生了解一下。
2、韓愈是怎樣幫賈島改詩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3、映示:韓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便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
(1)指名讀。
。2)給“思索”找近義詞。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換成“思考”?為什么?
3、韓愈為什么說用“敲”字更好些?。
。1)映示韓愈說的話
。2)指名朗讀。
文中寫了用“敲”的三點好處。一是敲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二是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寧靜”指很安靜,表示靜的程度比較深,此處用“寧靜”準確地寫出月夜特定環境的特點?梢宰寣W生和“安靜”做比較。此處是用有聲襯托無聲,反襯出月夜的寧靜。三是讀起來也響亮些。為什么呢?古人很講究字韻,推的韻母是ui,敲的韻母是ao,當然讀起來要響亮些。在教學這部分時,可以讓學生想象當時賈島和韓愈的神態,語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說話的神態和語氣。
。3)賈島聽了,有什么反應?(連連點頭)
(三)走近“推敲”
1、過渡:同學們,讀了這個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這個詞語的由來。什么叫“推敲”呢?
2、師總結:是啊,賈島的創作態度極為嚴肅認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為這樣,人們稱他為“苦吟詩人”。后來,人們就把在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這是從部分又回歸整體。這是一種“超越”之后的“回歸”,是“螺旋上升式”的回歸。至此,從不同的途徑感悟“推敲”,人物形象就逐漸地豐滿、鮮活起來,人物的品格在學生頭腦里就完全建立起來了!
三、超越文本,實踐“推敲”的方法
1、推敲的精神在許多詩人身上都可看到,許多詩歌名句都是古代詩人苦吟得出。請默寫出你所知道的其他古代詩人錘煉出的名句,并分析所煉的字的妙處。
以“春風又綠江南岸”為例:
王安石在用“綠”這個字之前,曾用過“到、過、入、滿”這些字,經他再三推敲,他決定用“綠”,你們認為它好在哪里呢?
【學習《推敲》一文,目的之一就是要讓學生學習賈島的創作態度,而從課外找例子,能延伸拓展教學內容,這個設計可見教者的精心和細心!
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煉字的道理,我們不妨立即行動起來,到煉字間品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用恰當的動詞填空,注意精心煉字。
春風吹綠了樹梢,吹(。┝诵〔荩担ā。┝撕铀,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醒、皺)
引導學生在以后作文時,細琢磨,多推敲,盡量做到“語不達意誓不休”。
【在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感知了故事內容,了解了什么是“推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親身體驗一下“推敲”的過程,讓學生真正明白:這就是推敲!學生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欣賞、認同、向往、追求“推敲”了。】
9推敲 篇14
《賈島推敲》講的是唐代詩人賈島潛心推敲詩句的故事,表現出詩人反復吟詠,苦心推敲,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賈島“推敲”》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小學六年級語文《賈島“推敲”》優秀教案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文言文的朗讀基本技巧,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交流、討論、表演、質疑等學習方法,借助課后注釋讀懂課文的意思,了解故事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古人一絲不茍的創作態度,感受我們中華民族推敲煉字的優秀文化傳統。
教學方法
★討論交流法、示范理解法、朗讀法,啟發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將學習《賈島推敲》,師板書課題,“推”和“敲”二字,我們單看啊,其實就是就是兩個不同的動作,然而合起來,卻有著深層的含義,下面,我們就再次走進這個故事,深入的理解這個詞。
二、走人文本,初探大意
1、請同學們把書輕輕地翻到102頁。
2、誰來讀一讀?(針對個別地方進行點撥)好,能正確的掌握停頓。
3、我們讀古文啊,除了要正確的讀出停頓外,還要讀出文章的韻律和節奏,讀出文章的情感來。
三、細讀文本,入情入境
1、你想采用什么方法來學習文言文呢?誰能說說。
2、歸納一下,(出示大屏幕): ①參照書中的注釋、借助工具書; ②查找相關資料; ③向老師、家長請教; ④同學間的交流。
3、下面就請大家利用這些方法,再來默讀這篇課文,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一寫批注。
4、你都讀懂了哪些?文章的哪些內容引起了你的關注?學生匯報,相機出示:于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你體會出了什么? “于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這該是怎樣的狀態呢?你能來表演一下嗎?作為旁觀者的你們,怎樣想呢?那么賈島感受到周圍的這么多議論了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帶著你的感受來讀讀這句話。
5、我們就順勢往下看課文的下一句話,看看對于這句話,誰想發表自己的見解? 出示:俄為左右擁至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推”字與“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6、就請大家反復的讀一讀,想一想,再來評議一下你覺得是用“敲”好,還是用“推”好?并說說你的看法。(屏幕出示)
四、練習推敲
屏 幕 顯 示
五、總結
小學六年級語文《賈島“推敲”》優秀教案二
一、教材解析:
《賈島推敲》這是一篇文言文。講的是唐代詩人賈島潛心推敲詩句的故事,表現出詩人反復吟詠,苦心推敲,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這篇文章的條理清楚,內容具體。開篇先講詩人在驢子上得一詩句,然而“推”“敲”二字難確定;接著寫詩人因在街上比劃著推門和敲門的動作而擋了韓愈的路;然后寫韓愈認為用“敲”字好,并邀請賈島一路同行論詩。
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2、掌握文言文的朗讀基本技巧,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借助課后注釋讀懂課文的意思,了解故事內容。
4、學習古人一絲不茍的創作態度,感受我們中華民族推敲煉字的優秀文化傳統。
三、教學重點讀好句子,讀通課文。
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誦讀古詩《題李凝幽居》引入新課,同學們這首詩之所以千古流傳,不僅在于詩本身意蘊深遠,真摯感人,而更重要的是古詩的創作者那種讓人敬畏的治學態度。這首詩創作過程中那個亙古流傳的故事更讓人為止震撼。今天我們就去讀一讀詩歌背后的故事。
(二)、解題
1.賈島簡介:課件
2.“推敲”的理解為什么要“推敲”?是如何“推敲”的?“推敲”的結果如何?讓我們帶著這三個問題走入課文。
(三)、讀文
1.教師范讀課文 ,學生注意傾聽讀音與斷句。
2.課件出示會認會寫生字,學生認讀。
3.學生自由讀文,注意斷句。
4.找生逐句讀文,教師指導斷句、重音、聲調等文言文朗讀的方法。
5.默讀,思考剛剛提出的三個問題,(課件出示)結合課下注釋來理解。拿筆畫一畫,做上批注。
6.學生匯報,相機出示相應的語句進行解析。只要學生理解就可以。教師注重分析賈島做學問心無旁騖、精益求精,韓愈做學問治學嚴謹、對學問嚴肅認真。
7.帶著你的體會和感受再讀文。
8、本文中“僧敲月下門”一句,韓愈說“‘敲’字佳”。這樣說有什么根據?你同意韓愈的說法嗎?那下面我們就再來看看原詩中的那兩句話,就請大家反復的讀一讀,想一想,再來評議一下你覺得是用“敲”好,還是用“推”好?并說說你的看法。(屏幕出示)
9、其實,我們剛才的這一番討論不也正是對于用詞的細心品味,潛心推敲的過程嗎?賈島就是這樣以他對詩的執著追求,以他對詩那嚴謹的創作精神,以他苦思苦吟的實踐,錘煉出許多精品,從而在詩人輩出的唐代詩壇有了一席之地。然而,談到他的創作體會,我們就不能不讀一讀他寫的一首五言絕句: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課件出示)生讀。這就是他曾經為了追求詩句,而苦吟了三年后的感言?梢娝麑τ趯W問真知追求的執著啊!也正是因為這樣,人們稱他為“苦吟詩人”。后來,人們就把在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10.運用煉字的方法,說一說下面詩句里的紅體字能不能用括號里的字代替。 春風又綠江南岸(到)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忽、竟)
11、回讀全文。
(四)、作業從你的日記中,選出一篇文章,運用煉字的方法修改,并說一說修改的理由。
小學六年級語文《賈島“推敲”》教學反思
《賈島推敲》是一篇文言文,故事的內容比較淺顯,并且學生已經接觸過文言文,不會感到陌生,但是逐字逐句理解卻會有困難。那么如何理解語言結構與現代文不同的文言文,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品味文章語言,從中受到教育呢?為此對本課的教學設計著實進行了一番“推敲”。 一節課結束了,卻不能停止我對教學的“推敲”。
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學習 反復朗讀課文之后,問:文言文的語言結構和我們現代文不一樣,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來學習文言文,讓那些豐富的內容再現出來?學生說出幾種學習方法,然后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開始自主學習。 課堂上,學生能夠專心的讀書,有的邊讀邊做批注,有的選擇和同學一起交流?梢姡@種學習方式符合學生的需要,不同的學生能在相同的課文中獲得不同的體會,真的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2、入情入境,品味語言,體會人物 學習文言文,專門理解字面含義是不夠的。于是在理解“于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這句話時,抓住句子中的“吟哦、引”等詞語,先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然后問:“當時的賈島是怎樣的狀態呢?誰愿意表演?”在學生到前面表演之前,再問大家:她是賈島了,那么你們是誰?此時,學生已經都進入情境了。表演后,都能說出作為街上的行人自己的感受。這時,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賈島對學問認真,專心的態度。 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指出:“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照個性發展。”在這節課中,我覺得我聆聽到了一個個有個性的聲音,珍視了學生獨特的感受。更難得可貴的是學生在對人物形象認識的同時,也受到了教育。比如,在品味韓愈的時候,學生不僅能夠體會到韓愈也對學問的認真態度,還體會到他為人隨和,作為“京兆尹”不但沒有重打賈島,反而,“立馬久之”,與其“共論詩道”。
3、知識拓展,讓學生對詩人有了深刻的認識 理解課文之后,我出示了賈島的一首五言絕句《題詩后》,讓學生結合注釋自由朗讀古詩,從而體會到賈島專研詩句的苦心。進一步對賈島有了深刻的認識。
4、積累運用,激發了學生積極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此環節設計了三個訓練,逐層深入。首先讓學生品味詩中重點字的好處,然后補充句子,這樣讓學生也經歷了“推敲”的過程。而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平時課堂上從來不專心聽講的一個小男生,居然也悄悄地舉起了手,我慶幸當時沒有忽略了他。雖然他表達的那個不夠完整,語意不是很明確,但我知道,在這節課中,他真的全身心的投入進去了,并且思考了。 所以,在反思這節課的同時,讓我認識到,在今后的教學中,精心設計每一節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是要關注所有的學生,真正的讓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有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收獲。讓自己成為一名“推敲”型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