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獻藝——《推敲》第八冊(精選16篇)
名師獻藝——《推敲》第八冊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自儀征漫網站 點擊數:80
名師獻藝——《推敲》(賈志敏)第八冊
第一課時
。◣煟喝~圣陶:語:口頭語言,文,書面語言。讓學生學會說話,學會書寫。
一本:以學生為主。二主:以訓練為主。以鼓勵為主。環環相套,絲絲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你聽了累不累?如果累了,語言不精煉,如果不累,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教材僅是教學的材料,教無定法,因為文無定法,F在目標有了,關鍵是我們對教材的處理。)
師:我們的祖先真聰明,發明了火藥,指明針等,對社會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還發明了許多有趣的文字,比如上節課我們說的那個“木”字。(師板書,畫“木”),(寫“休”,)一個人在樹邊上休息。再比如說,“步”,上面指鞋子,下面也是鞋子,兩腳跨出去,不是一步嗎?詞也很有意思,“左右”,(讓生舉左右手)“左右”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說“東西”。表示方向,兩個字擺一起,就變成了物件。(生讀)
師:這是什么?
生:書。
師:這是什么、
生:粉筆。
師:我是東西嗎?
生:你不是東西。
師:變成罵人的話了。
師:中國的漢字很有意思。來看看這個詞:板書斟酌。這斟酌分別指倒酒的意思,擺在一起變成考慮了。
師:再看這個詞、板書上:推敲。假如這是門,誰來推?你來敲。(敲桌子)
師:誰把課題讀一讀。(生讀題。齊讀課題)
師:這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把書念一念。
(師范讀)
師:黑板上有幾個生字,借著拼音誰來讀一讀?
。ㄉx生字)
師:不錯,四個字都念對了。誰來讀下面五個字。
(生讀)
師:哪個小朋友能把九個字都念對了。
。ㄖ该x,再指名讀,齊讀)
師:大家看這個字“皎”,左邊什么?右邊什么?合在一起什么意思?不知道?和哪個字連在一起“
生:皎潔。
師;什么意思?
生:很白的意思?
師:一般表示什么?
生:表示月亮。
師:換個偏旁,變成其他字。(生說:校,郊等)
師:
生:駛,馳,螞,驢。
師:這些字會讀了,自己把課文念念。
。ㄉ宰x課文)
師:第一個同學讀書流利,還帶有一點感情,第二位同學嗓音好聽,第三位同學讀書姿勢最好,待會兒請你們來展示。
。ㄉ杓t)
師:看一看練習的第三題,有八個詞語,哪個小朋友來讀一讀。
。ㄉx,再指名讀)
師:避讓什么意思?
生:避讓是讓開的意思。、
(表演避讓)
師:躲開,讓出路來,給別人走。)
師:沉睡是什么意思?
生:睡得很沉。
師:家境貧寒。
生:家里很窮。
師:貧是什么意思,寒是什么意思。
生說。
師:家庭狀況很差。
師:給每個小節加個節號。幾個小段,每個小朋友來讀一小節,隨便你讀哪個小節。先告訴大家你讀第幾節。
生:我讀第二節。
生:我想讀第七自然段。
。◣煷驍,幫助學生強調“也”是一位詩人,“過了一會”。
生:我也喜歡讀第七自然段。
師:(師打斷)你能不能讀得快一些。(示范,并給予表揚,再示范)
師:孩子們,聽著,他很會讀書,前后語調有變化,這就叫有感情地朗讀。繼續。(生繼續讀第七自然段)
生:我想讀第三自然段。
師:這一段中這句.話讀得最好,“大街上人的看到他這個樣子,”這個樣子,這個樣子,你給大家示范一下。(生示范)
生:讀第八自然段。
師:剛才六個小朋友中讀得是第六個。但你讀得很認真,再給你一次機會。(生讀)
生:我想讀第五自然段。
生:我想讀第四自然段。
(齊讀第一自然段)
師:這個故事發生在距今天好幾百年前了了。說到賈島,他生于,死于,活了68歲。如果把唐朝放在前面怎么說?
生:唐朝的賈島是一名詩人。
師:如果把詩人放在前面怎么說?,
生:詩人賈島是唐朝的。
師:唐朝盛,詩歌旺。出了好多詩人,你還知道哪些唐朝的詩人。
生:李白,杜甫,賀之章。
師:誰能背李白的詩。
生:背《望廬山瀑布》
師:賈島雖然沒有李白有名,但也寫了一些詩。這首詩的全詩是這樣的。(師讀,并解釋。)
生:他明明是敲的,為什么詩里是推呢?
師: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嗎?
生:這為什么叫《題李凝幽居》。
師:題是寫,李凝是他的朋友,幽是幽靜,居是房子。
。ㄉB起來解釋)。
生:鳥已經沉睡了,怎么還被驚醒?
生:比比劃劃是什么意思。?
師:我也不知道,你一邊走,一邊比比劃劃。
。ㄉ鷣肀硌,教鞭當馬)
生:“簇擁“是什么意思。
師:“簇“是什么意思,許多,許多東西或許多人擁擠在一起,什么意思。
生:“猶豫不決”是什么意思?
師:拿不定主意。
生:吟哦是什么意思?
師:朗讀,唱。
第二課時師:黑板上有四個填空?春诎濉
。1)賈島在( 。┑剑ā 。,去( 。。
生:賈島在去看朋友,沒有遇到李凝,留下了一首詩。
師:看第二個。
(2)他對詩中哪個字猶豫不決,甚至( 。
生:他對詩中用“推”還是用“敲”猶豫不決,甚至一路走,一邊比比劃劃。
師:誰能把兩個問題連在一起說。
。ㄉ岩欢䞍蓚問題連起來說。)
師:(3)結果他沖撞了( ),和( )商量了起來,,認為還是用( 。┖谩
師:介紹韓愈。
師:把一二三個問題連在一起說。
師:(4)用敲的理由有哪三個。
生:(1)有禮貌。(2)這樣更能襯托出夜色寧靜。(3)讀起來也比較響亮。
師:自己把黑板上四個問題連起來說,待會看看誰說的好。
師:我請三個同學。(指名)
生:賈島在一個夜深人靜時去拜訪李凝,沒有遇到朋友,留下了一首詩。他對詩中的推字猶豫不決,甚至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沖撞了韓愈的依仗隊,和韓愈商量起來,決定用“敲”,理由有三:一是表現自己有禮貌,二是更能襯托出夜色寧靜,三是讀起來也響亮好聽。后人便用“推敲”來表現斟酌文字。
師:真好,表揚。第二位要后來居上。
(第二位說)
師:第三位不能看黑板,我把它擦了,你說。
(生說)
師:也不錯,難度大了些。(師復述)
師:把書翻開,59頁有一句話,“月夜訪友”這一句自己讀一讀。
(指名讀,再指名讀,齊讀)
師:我說上半句,你說下半句。不好,下雨了,教室的窗子沒關,即使我摔倒了,我也要
媽媽是個守時的人,即使再忙。
生:即使再忙,也要按時到崗。
師:我是個愛勞動的人,即使我功課再多。
生:我也會媽媽分擔家務。
師:我說下半句,你說下半句。風很猛,雨很大,我也要到車站去接媽媽。
生:即使我淋濕了,我也要到車站接媽媽。
。ㄕ垉擅麑W生在黑板造句,其他小朋友在下面造)
師:請四位同學來交流。
生:四人交流
師:你們這些句子是對的,但是沒有好的。下面看黑板上。
生:媽媽生病了,我即使功課再多,也要
師:我很著急,沒有人送她上醫院怎么辦了?即使風再大,我也要把她送到醫院里去。
出示詩《泊船瓜洲》“京口~~
你聽的出里面的毛病嗎?我問媽媽你在干什么?媽媽回答我:我在冰箱里找東西呢!
生:我在廚房里找東西呢!
師:是要從冰箱里拿東西呀!
生:我要從冰箱里拿東西。
師:《大宅門》我從小看著你長大呢!
生:我看著你從小長大呢!
生:我看著你長大!
師:我的家住在白玉蘭小區。
生:家怎么住在白玉蘭小區呢?應該是我住在白玉蘭小區。
師:如果一定要把家放進去呢?
生:我家住在白玉蘭小區。
師:這里,環境幽雅,道路兩旁種著許多高大的樹木。
生:~~,道路兩旁種著許多高大的樹。
師:你真了不起,跟他們不是一個檔次的。樹木是砍倒的,死了樹去種它干嗎呢?什么樣的樹?
生:道路兩旁種著高大的參天大樹。
師:既然是高大了,就不要參天大樹了。什么樣的樹呢?
生:道路兩旁種著高大的梧桐樹。
師:好文章是推敲出來的,修改出來的,細細推敲。
名師獻藝——《推敲》第八冊 篇2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并能講出這個故事。
2.學會14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3.會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教學難點:
指導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學具:
投影片、課文朗讀錄音
課時分配: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結合課文理解詞義。
2.能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出示詩句,導入新課。
1、映示圖畫。師述: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一個和尚的敲門聲打破了夜的靜謐,驚醒了棲息在池邊樹上的小鳥。這便是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所描繪的情景。
2、映示: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1)指名讀詩句,注意讀準字音。
。2)說說詩句的意思。
3、同學們通過預習,一定知道這句詩是誰寫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賈島
指導讀準字音。
4、映示全詩,師范讀,同學們齊讀:
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5、簡介賈島:
(1)指名朗讀第一段。注意“和尚”的“尚”讀輕聲。
(2)師述:賈島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早年曾因家境貧寒,出家做過和尚,后因韓愈欣賞他的詩才而還俗。他作詩的態度非常嚴肅認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稱為“苦吟詩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帶點詞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故事,題目是“推敲”。
板書課題,齊讀。
7、同學們做一做“推”和“敲”兩個動作,體會一下不同點。
師述:為了斟酌這兩個字,至今還流傳著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聽課文的朗讀錄音,邊聽邊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輕聲自讀課文兩至三遍,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借助字(詞)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布置預習):
皎潔 幽居 即興 妥帖 吟哦 簇擁 斟酌 寬恕 莽撞 推敲 猶豫不決
四、檢查自讀效果。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區分平舌音、翹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和尚 恰當 差人 李凝
3、認讀生字詞或者新詞(映示):
皎潔 妥帖 朝愈 簇擁 寬恕 門閂 莽撞
避讓 響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貧寒 夜深人靜
4、指導讀好下列長句:
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覺得“島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
月夜訪友,即使友人家門沒有閂,也不能莽撞推門,敲門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
5、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結合上下文說說有關詞語的意思。
五、指導書寫生字。
皎、騎、僧:左窄右寬;
斟、酌:左右基本等寬,“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賈:上寬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筆要有足夠的伸展。
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推敲
皎 斟 尚 愈
第二課時
教學的內容:
理解課文。
教學的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做學問的'認真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下列詞語:皎潔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個詩人叫( ),早年因( ),出家當了和尚。
二、導讀課文。
第二段
1、映示圖畫,說說圖意:
寧靜的夜晚,一輪明月掛在空中。賈島來到友人家門前,輕輕叩響了朋友家的門。敲門聲驚醒了正在池邊樹上沉睡的小鳥。
2、這景色多美!讀讀課文,看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用畫出來。
映示并指導朗讀這句話。
3、自由朗讀,說說讀懂了什么?(賈島和李凝是好朋友)
4、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賈島和朋友李凝的友誼非同一般?
5、理解重點句:
映示: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讀句子,說說這句話什么意思。
(2)結合句子選擇“摸”的義項:A、用手接觸一下(物體)或接觸后輕輕移動(動作演示);B、用手探。▌幼餮菔驹谡n桌內摸東西);C、試著了解,試著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細);D、在黑暗中行動,在認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導讀好這句話。
6、出卡片出示重點詞語:夜深人靜 月光皎潔
。1)同學們展開想象,再看投影,體會當時環境之幽靜、迷人。
。2)指導朗讀。
7、指導朗讀這一段:自由練讀,指名朗讀,齊讀。
8、小結:賈島深夜訪友,以詩相贈。這是故事的發生。
板書:發生 深夜訪友 以詩相贈
第三段
1、映示圖畫,說說圖意:圖上畫了誰?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讀課文,思考:賈島騎著毛驢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別用“--”和“ ”畫出有關的句子)
3、同學們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從這段中找出它的近義詞嗎?(恰當)還有哪些詞意思跟它相近?(合適 適宜 適當等)給“或許”找個近義詞。
5、比較分析:
賈島騎著毛驢進了長安城。
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覺進了長安城。
。1)指名朗讀。說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同學們試做動作。
(2)指導朗讀,讀出賈島此時那種如癡如醉的樣子。
6、自由練讀第三段,同桌互讀,齊讀。
7、小結:賈島反復斟酌“推敲”二字,這是故事的發展。
板書:發展 一字斟酌 反復推敲
第四至六段
1、默讀思考:賈島是怎樣闖進韓愈的儀仗隊的?畫出賈島和行人在韓愈的儀仗隊“迎面而來”時的不同表現,想想這說明了什么?
2、同學們交流。
3、指導朗讀韓愈和賈島的對話。
。1)練讀:韓愈的話要讀出責問的語氣,賈島的話要讀出誠懇、請求原諒的語氣。
。2)分角色朗讀。
4、小結:賈島不知學覺間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請求寬恕。故事進入了高潮。
板書:高潮 沖闖儀仗 請求寬恕
第七段
1、自由朗讀,思考:這主要寫了什么?
2、同學們交流。
3、“猶豫不決”什么意思?聯系上文,說說哪些句子具體地寫出了賈島“猶豫不決”?
4、韓愈是怎樣幫賈島改詩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5、映示:韓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便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
(1)指名讀。
。2)給“思索”找近義詞。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換成“思考”?為什么?
6、映示韓愈說的話。
。1)指名朗讀。
。2)說說“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賈島是怎么知道“鳥宿池邊樹”的?(引導同學們體會“敲”字是真實地寫出了他當時的做法)
7、指導表情朗讀這一段。
8、小結:韓愈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表示贊同。這是故事的結局。
板書:結局 韓愈表態 賈島贊同
第八段
1、過渡:同學們,讀了這個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這個詞語的由來。什么叫“推敲”呢?
2、齊讀第八段。
三、指導講故事。
1、師:要想講好這個,先得反課文讀熟了。下面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像放電影那樣故事中的賈島和韓愈在你的腦子里活起來。
同學們練讀課文。
2、結合板書提示講述順序。
3、同學們練講:
(1)各自練講。
(2)分小小組練講。
。3)各組推派代表講。
(4)評選“故事大王”。
四、指導造句。
1、映示原句。
2、同學們練讀,說說上半句講了什么,下半句又講了什么。
3、練習:
把句子補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學們也能自覺遵守紀律。
這次考試,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應該驕傲。
4、同學們交流口頭造句,師生評點。
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復述課文。
2、朗讀、背誦《題李凝幽居》這首詩。
3、寫出近義詞。
妥帖( )推敲( )或許( )吟哦( )
4、用“即使……也……”造句。
板書設計: 11 推 敲
發生 夜深訪友 留詩相贈
發展 一字斟酌 反復推敲
高潮 沖撞儀仗 請求寬恕
結局 韓愈表態 賈島贊同
名師獻藝——《推敲》第八冊 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在閱讀中聯系上下文理解“即興、吟哦、闖進、斟酌、推敲”等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3.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用精煉的詞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梳理文章脈絡,了解順敘的敘事方法,提升概括文本的能力。
4.緊扣關鍵詞句,領悟作者運用正、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并把這種推敲精神用到實踐中去。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并把這種推敲精神用到實踐中去。
難點:緊扣關鍵詞句,領悟作者運用正、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三、教學評價設計:
1.在檢查學生預習環節,通過查看預習單、輪讀、指名讀、交流、匯報等多種方式了解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識、寫生字詞的情況。
2. 在初讀感知環節,通過填空、用精煉的詞語概括段意,提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表達順序,進一步提升學生概括文本的能力。
3.在精讀感悟環節,采取默讀、寫批注、討論、交流、分角色讀、感情朗讀等方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感受人物形象,領悟文章寫法。
4.借助復述課文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借助拓展小練筆,訓練學生學會正、側面描寫相結合刻畫人物的方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四、教與學的準備:
學生:完成預習單。(見后附件1)
教師:
1.教學課件
2.根據學生預習單查看預習情況,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實效性。
五、教學課時:2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環節一、整體感知——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老師做動作,學生猜動詞。(托、扔、抬、推、敲)
2.說起“推敲”一詞的由來,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呢。
3.師板書課題,并提醒 “敲”字右半部分的寫法,學生書空,齊讀課題。
。◣熥鰟幼鲗W生猜,并用準確的詞表述,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又為力求用詞準確的推敲精神作了鋪墊。)
(二)借助預習單,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識、寫。
(1)出示學生預習單,組織學生看看寫得是否正確、規范。師重點指導生字 “睡”“貌”“街”的寫法。
。2)學生練寫自己寫錯的.和寫得不滿意的生字。
2.檢查詞語的識讀和理解。
(1)出示生字詞
第一組:和尚 即興 大街 毛驢 吟哦 斟酌 妥帖 闖進
第二組:簇擁 儀仗隊 思索 寬恕 禮貌 莽撞
(2)學生分組認讀生字詞,重點指導“和尚”的“尚”讀輕聲,“吟哦”“ 斟酌”的讀音。
(3)說說對 “妥帖”、“儀仗隊”的理解。
3.了解課文主要人物
。1)了解賈島:
、僮x了第一行詞語你想到了誰?(賈島)
②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介紹賈島的句子,說說對賈島有了哪些了解。
、蹖W生補充課前搜集的賈島的資料。
。2)了解韓愈
①同學們再看第二組詞語,這次你又想到了誰?(韓愈)
、谡业轿闹杏嘘P韓愈的句子,用一句話介紹,學生借助課外搜集資料增加對韓愈的了解。
4.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唐朝著名詩人賈島與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講了“推敲”的故事?(2-7自然段)快速瀏覽這些段落,同桌討論后完成以下填空題。
賈島去( ),不巧( ),結果留下( )。
返回長安途中,他對詩中( )這個字猶豫不決,結果他沖撞了( )。韓愈最終認為還是用( )好。
。2)找出對應的段落,并用幾個精煉的詞語概括段意,師根據學生的概括相機板書。
。3)師小結作者的寫作順序。
這篇課文,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講述了唐朝著名詩人賈島與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事。(板書:起因、經過、結果)這是一種順敘的寫法,我們在寫作時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使文章的層次同事情發展的過程相一致,脈絡清晰,有頭有尾。
。ㄩ喿x教學要關注并經歷“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這一個環節主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這里是經歷第一個整體。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時,先讓學生聽故事,再引導學生填空并用精煉的詞語概括段意,由易到難,層層推進。)
環節二、部分理解——精讀感悟,重點突破
。ㄈ┚x課文第二自然段——了解“推敲”的緣由
過渡:賈島為什么要斟酌“推敲”呢?現在讓我們穿越時空,來到了1300多年前的唐朝,賈島訪友的那個夜晚。
1.師范讀,學生想象畫面,說說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出示圖,學生對照圖讀讀第二段,用“—”畫出描寫這幅圖的句子,引導學生體會環境的寧靜、美好,指導有感情朗讀。
3.賈島訪友不遇,面對此景激發了賈島的創作靈感,寫下了《題李凝幽居》,賈島創作的過程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說就是——“即興”。出示整首詩,學生朗讀,感悟環境的“幽”。
(出示畫面,再現情境,目的不僅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入情入境,體會環境的“幽”,為下文斟酌推敲提供場景。)
第二課時
環節二、部分理解——精讀感悟,重點突破
。ㄋ模┚x3—7段,了解推敲經過,感悟推敲精神
1.學習賈島推敲部分
(1)自由讀課文3、4自然段,畫出描寫賈島斟酌“推敲”的句子,抓住關鍵詞語寫寫自己的感受。
。2)出示相關句子,學生交流,匯報。引導學生通過“吟哦”“推”“敲”“不知不覺”“闖進”(板書:一邊…一邊…不知不覺 比比劃劃 闖)體會賈島思考時的投入,感受到賈島認真斟酌字眼的鉆研精神。
(3)此時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賈島?學生結合圖感受賈島的專心、認真、入迷。加動作讀,邊讀邊體會。
。4)再讀3、4段,引導學生找出其它可以體會到賈島的專心、認真、入迷句子。從大街上的表現,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境,從中感受賈島嚴肅認真、鍥而不舍的創作態度。(板書:十分好笑 紛紛避讓)
(5)總結作者通過正側面描寫相結合刻畫人物的方法,并相機板書。
。6)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賈島的字斟句酌,如癡如醉。
。ㄙZ島推敲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重點,在引導緊扣關鍵詞句,感受賈島嚴肅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的同時,領悟作者運用正、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把情感目標與能力目標有機的結合起來。)
2.學習韓愈推敲部分
過渡: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沉迷于推敲詩句,竟然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按照常理,他應該被抓起來,輕則關幾天,重則打板子。路人都不禁為賈島擔心,可是結果呢?
。1)想象人物的身份和當時的情境,三人一小組分角色朗讀5、6自然段,再現當時的場景。
。2)學生練習朗讀。
。3)指名一組分角色朗讀,學生評讀。引導學生韓愈的話讀出責問的語氣,賈島的話讀出請求原諒的語氣。
。4)默讀第7段,畫出韓愈主張用“敲”的理由,同位交流。
。5)引導學生思考用“推”的好處,學生針對“推”“敲”發表不同見解。
、倮碛梢唬憾Y貌,學生想象情境,表演感受。
、诶碛啥簩庫o。聯系上文“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斌w會以響襯靜,使靜更靜,“敲”字的妙處。
、劾碛扇喉懥。師補充說明原因:古人很講究字韻,推的韻母是ui,敲的韻母是ao,所以說“敲”讀起來更響亮些。
。6)后來,這首詩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出示詩句,讀詩)
。撓瞪矸荩撓嫡Z境,聯系自己的內心真實感受來考慮,不迷信,不照搬,這才是真正的推敲。用字用詞不是因為對錯,而是為了妥帖,為了恰當,學生針對“推”“敲”發表不同的見解,這本身就是一個推敲的過程。正如古語說: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
3.走近推敲
。1)故事最終有了一個結局,但是,推敲沒有結束,引讀最后一段。
。2)聯系上文理解“斟酌”“推敲”。
。3)學了《推敲》這篇課文,你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賈島認真嚴謹的創作態度、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并讓學生聯系實踐,明確今后寫詩和作文時,也要反復比較,多加斟酌,使所用字詞更加準確、傳神。
環節三、回歸整體——積累拓展,讀寫訓練
。ㄎ澹┲笇еv故事。
1.喜歡這個故事嗎?我們也來試著講講這個故事吧。
2.講故事不能像讀課文那樣死板,但也不能信馬由韁,要有一定的條理,回顧課文看看課文是如何寫這個故事的。出示故事脈絡表(附表2),學生分組討論,整理每一環節的關鍵詞語。
3.哪些地方的語氣需要特別變化一下?為什么?根據學生回答作出總結和提示:故事情節要完整、清楚,還要關注故事轉折點,講好人物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4.學生在小組練講,指名上臺講,師生根據要求共同評價反饋。
。ㄕZ文學習應呼喚積累,對于課內而言,講故事是積累的一種有效方式。故事脈絡表的運用使學生在把握整體的基礎上,自己提出關鍵點,以達到故事情節的清晰、生動,這也是一個學習運用,再創作的過程。)
。┏轿谋,實踐“推敲”的方法
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推敲的道理,我們不妨立即行動起來,學學賈島推敲課后第4題的詞語。
2.出示課后題,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明確:“拜訪”表現了賈島對朋友充滿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訪問”;“即興”說明賈島的《題李凝幽居》是即景生情,有感而發;“寧靜”表示靜的程度較深。
。ㄔ趯W生通過學習課文,感知了故事內容,了解了什么是“推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親身體驗一下“推敲”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學生也會欣賞、認同、向往、追求“推敲”了,學以致用得到了初步的落實。)
作業設置: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都像賈島那樣,做學問態度認真,力求完美。你還知道有關推敲的故事嗎?課下搜集有關推敲的故事。
2.你有沒有見過像賈島這樣嚴謹認真的人?出示圖(一個學生在認真學習,旁邊的學生在玩耍打鬧)要求:試著運用正側畫描寫相結合刻畫人物的方法,寫一段話,并推敲自己的習作片段。
。ㄍ魄檬且环N文化現象,讓學生搜集推敲故事,也是一種對推敲文化的熏陶與傳承。給學生提供場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仿寫片段,并自己推敲既是對“領悟作者運用正、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這一能力目標的落實也是對實踐推敲精神的深化,可謂一石二鳥。)
名師獻藝——《推敲》第八冊 篇4
教材簡析:
《推敲》是蘇教版第九冊中的一課。課文的標題“推敲”揭示了故事的中心,內容講述了關于“推敲”一詞由來的故事,故事情節動人,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充分體現了賈島極為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方法的設計力爭體現“以情境為動力,以對話為靈魂,以感悟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品味字詞、學習推敲,實現教師、文本、學生三者的有效對話,讓彼此的情感在交流中碰撞,產生共鳴,從而達到三維目標的整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做學問的認真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推敲”的含義,品悟推敲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導入推敲
1、廣告語導入
板書課題
2、
師:預習時已經讀過課文了,你讀了幾遍,還想讀嗎?誰想站起來讀?請舉手。時間是寶貴的,課堂上舉手發言的機會是自己爭取,一定要把握住每一次鍛煉自己的機會。
請所有舉手的同學站起來讀第一段。沒舉手的同學什么時候想讀了就隨時站起來。
都站起來了,都想讀了,都敢讀了,老師還想挑戰大家,誰特別想在今天這個場合鍛煉一下自己的勇氣,請舉手。
誰敢自信地說我是班里讀書最好的。
讀得確實不錯。他現在是咱們班的朗讀冠軍,誰敢向他發起挑戰。
誰敢說我是我們班讀書聲音最洪亮的?
你認為誰讀書比你還好?怎么好
二、鉆研文本、走進推敲
1、人們常說,情從景引、文由情生,那么,是什么樣的美景激發了賈島的創作靈感,為我們留下了《題李凝幽居》這一膾炙人口的名篇,你能從文中找出這句話嗎?
出示
(1)、這景色多美!讀讀課文,看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用雙引號畫出來。
。2)、指導朗讀這句話
誰能讀出這份寧靜,生讀:寧靜美妙的夜晚你也喜歡我也陶醉,老師也想抒發自己的情感,給老師這個機會嗎?師范讀。
詩歌創作靈感來自于生活
2、過渡:訪友而未遇,但賈島并未感到太多的遺憾,歸途中他仍然沉浸在昨晚的詩中,特別是“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讓他頗費思量,用“推”好還是用“敲”好呢?于是出現了這樣一幕:
。1)、他在做什么?找出課本中的句子。
。2)、出示:我仿佛聽到他在吟誦,仿佛看到他在做著的動作,仿佛看到他的神情。
。3)、我作小演員:一生演賈島(演出如癡如醉),其余演大街上的人,感到好笑的人會說些什么?
小結:全詩共40個字,為了一個字,他這樣癡迷,甚至被長安街上的人當作笑料,你認為值得嗎?
調查誰有寫完作文主動修改的習慣。
生交流
過渡:對,優秀的文學作品,每一個字都是反復斟酌、仔細推敲來的。一字千斤,范仲淹追改《岳陽樓》世代流傳,一個個故事都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經典之所以會成為經典,不都是這樣推敲來的嗎?
小結:讀一句話能感受到一顆心,讀一件事能感受到一片情,每次讀到這里,老師都被一種精神感動著,相信你也一樣。你讀出了一種什么精神呢?
生交流。
小結:哦,我明白了,這就是一種可貴的鉆研精神,是一種追求完美的精神,是一種鐵杵磨成針的精神,是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孩子們,有了這樣的精神,就沒有我們做不到的事,沒有我們讀不好的書,沒有我們寫不好的作文!
3、
。1)過渡:沉醉在詩歌的意境里,賈島渾然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就在這時——引讀第4自然段。
。2)同桌分角色讀對話
指導朗讀:韓愈的話要讀出責問的語氣,賈島的話要讀出誠懇、請求原諒的語氣。
。3)如果你是賈島,沖撞了韓愈大人,你會想些什么?
。4)小結:老師被他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震撼了,明知道自己闖禍了,他除了誠心道歉沒有絲毫后悔,一定要讓詩句最妥帖、最恰當,這是他執著的追求!
4、走近韓愈
過渡:認真創作反復推敲的只有賈島一人嗎?還有誰?哪里看出他也在推敲?
。1)、出示: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n愈
(2)、韓愈也一定給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有什么話想對韓愈說呢?
5、誦詩感知,細品“敲”字。
三、升華主題、感悟推敲
1、課前同學們已經搜集了資料,人們送給賈島一個雅號,你知道嗎?——“苦吟詩人”。
2、過渡:賈島一生為詩藝灑盡心血,在眾星璀璨的唐代詩壇為自己贏得了一席之地,并留下許多佳作。談到他的創作體會,不能不讀一讀他寫的這句詩——
“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3、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四、學以致用、實踐推敲
(1)、有一種態度叫推敲,有一種修養叫尊重,有一種境界叫挑戰,究竟“推”好還是“敲”好,賈島和韓愈各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認為“推”好,你認為呢?
。2)、句子練習
教師節,我去老師家訪問。
我要求媽媽給我買一雙名牌運動鞋。
今天在課堂上,XX同學即時表演了詩人賈島推敲的情景。
春風吹綠了樹梢,吹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五、課堂總結、堅定推敲
下課的鈴聲阻止了我們課堂上的推敲,更堅定了我們以后的推敲之路,寫詩作文是這樣,做人做事亦是如此,鍥而不舍、認真嚴謹將與我們終生相伴!
名師獻藝——《推敲》第八冊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文言文朗讀的方法,體會斷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推敲”一詞的來歷,能理解課文的意思。
3.品讀體會課文,學習古人對知識的嚴謹態度。
4.能夠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
1.讀通并能借助注釋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話復述。
2.品讀體會課文,學習古人對知識的嚴謹態度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設下懸念
賈島騎驢,闖入韓愈的的儀仗隊,是要治罪的,結果卻出人意料,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自己讀一讀課文。
二、練習朗讀課文
1.組間巡視,隨機指導。
2.組織學生進行朗讀匯報(指名讀、同桌間合作讀、齊讀)
3.指導斷句。
三、指導學生理解古文的大概意思
1.組織學生通過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來了解古文的意思。
2.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3.指導學生抓住主要人物和情節來復述。
四、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口頭組詞。
2.指導書寫“避”字。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2.抄寫注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復述課文。
2.課文講了幾個主要人物?
二、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深入理解課文
1.讀課文。
2.分別把描寫他們動作和神態的語句畫出來,讀一讀,體會一下,你感受到了什么?
重點語句:
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
島不覺,尚為手勢未已。
退之立馬久之。
并轡而歸。
留連累日。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嚴謹認真的態度。
三、拓展
思考韓愈的見解有什么道理?
四、課文譯文
《賈島推敲》
賈島當初參加科舉考試,住在京里。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庇窒胗谩巴啤弊,煉字定不下來,便在驢背上吟詠,伸出手來做推敲的姿勢,看到他這樣的人都很驚訝。當時韓愈作代理京城地方的長官,正帶著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地走到韓愈儀仗的第三節,還在不停地作著手勢。這樣一下不被左右的侍從推到韓愈面前。賈島如實地回答說出所得的詩句,不知用了“誰”還是用“敲”字無法確定,所以思想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韓愈停下馬思考了好一會兒,對賈島說:“用‘敲’字好!庇谑莾扇瞬⑴膨T著驢回家,一同議論作詩的方法,互相舍不得離開,呆了好幾天,韓愈因此與賈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五、布置作業
背誦并默寫《題李凝幽居》。
名師獻藝——《推敲》第八冊 篇6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做學問的認真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推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推敲”一詞還有一段來歷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好好讀讀、演演這個故事。
2、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講“推敲”這個故事的?(第2-7自然段)
二、細讀第2-7自然段
1、快速閱讀課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討論以下填空題。
(1)賈島去( 。,不巧( ),結果留下( )。
。2)返回長安途中,他對詩中( )這個字猶豫不決,不知不覺( 。。
(3)結果他沖撞了( ),和( 。┥塘苛似饋。
(4)韓愈認為還是用( 。┖茫碛捎腥阂唬海 )二:( )三:[來源:中.考.資.源.網]
( )
2、回答題(1)
。1)指名回答。
(2)出示插圖,說說圖意。文中哪句話描寫了圖上的內容。(用“——”畫出來)指名讀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全詩,讀一讀。
(4)小結:深夜訪友不曾遇,以詩贈友情誼深。這是故事的發生。
3、回答題(2)
。1)指名回答。猶豫什么?
。2)出示插圖,用自己的話形容一下賈島。
。3)看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用“——”畫出來)指名讀句子。
。4)演一演。
指導:賈島會說些什么話?做些什么動作?
指名當導演,當賈島,當群眾。
演后評議。
。5)小結板書:賈島反復斟酌“推敲“二字。這是故事的發展。
4、回答題(3)
。1)指名回答。
。2)介紹韓愈:唐朝著名的大詩人。
。3)出示課文,小組分角色朗讀。
。4)小結:韓愈“迎面而來”,路上行人紛紛避讓,而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完全沉浸在創作之中,對韓愈的到來渾然不知,不知不覺間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請求寬恕。故事進入了高潮。
。5)演一演
指導:韓愈說什么?怎么說?
賈島說什么?怎么說?
演后評議。
。6)同學們,韓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們來討論一下,到底用哪個字好?
5、回答題(4)
(1)指名回答。(表明有禮貌;襯托出寧靜;響亮)
。2)出示課文,齊讀。
。3)小結:韓愈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表示贊同。這是故事的結局。
三、學習第八小節
1、說說對賈島的印象。
2、什么是推敲?
3、總結推敲的含義。
四、拓展提高
1、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風又綠江南岸
2、練一練
。1)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懊睋Q成“找”行嗎?為什么?
(2)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依仗隊中!瓣J”換成“走”行嗎?為什么?
五、課外探究
1、將故事完整地演一演,師提供劇本。
2、探究一下《題李凝幽居》的詩意。
名師獻藝——《推敲》第八冊 篇7
《推敲》教學反思
《推敲》這篇課文,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和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故事,是“推敲”,再現了賈島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顯示了賈島極為嚴肅的創作態度,是詩人贏得了“苦吟詩人”的雅號;也是“推敲”,啟示人們在寫詩和作文時,要反復比較,多加斟酌,使所用詞語更加準確、傳神。
本課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所以我在教學時,結合文本內容及學生實際,多渠道引導學生感悟“推敲”的好處。
首先,在揭示課題后,我嘗試著做了做“推門”和“敲門”的動作,引導學生憑借生活經驗,感知“推”和“敲”的不同含義。雖然是很簡單的兩個動作,卻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也學著我的樣子,伸出手比劃著,思索著……然后我問:你們覺得“推”和“敲”這兩個字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大家紛紛舉手發言。在學習課文時,我充分地運用了文中 “賈島敲門”的插圖,讓他們仔細觀察,看看畫面上有些什么景物,這些景物給你傳達了怎樣的信息,同時出示句子:“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邊讀邊想像,進入文中所描繪的情境,來體會月夜的寧靜,使學生對賈島能即興寫詩的背景有了深入的理解。再看看圖上賈島的動作、表情,想像他此時的心情怎樣,心里會想寫什么,以此來體會他的斯文、禮貌,從而感悟出和環境、人物、事實相符的是“敲”字。然后,在學習課文第七自然段的時候,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韓愈說的話,在熟讀的基礎上請學生思考,韓愈的話講了幾層意思,說明了用“敲”字的幾點理由。引領學生走進現場,置身其中,想人物所想,說人物所說。并與前文聯系,呼應開頭,讓學生深切感悟“敲”字的妙用。
這樣,從不同的途徑感悟“推敲”, 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以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賈島這一人物形象就逐漸地豐滿、鮮活起來,人物的品格就容易充分地顯露出來,學生真真切切地感悟到了賈島嚴謹的創作態度,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欣賞、認同、向往、追求“推敲”了。
《推敲》教學反思
尊重學生個性體驗
在《推敲》一課的教學中,有這么一段:“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這個樣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教學中我與學生進行了這樣的對話:
師:大街上的人看到賈島這個樣子,都感到十分好笑。你覺得可笑嗎?
生1:我覺得不可笑,反而覺得很佩服他,因為他騎在毛驢上還在思考用哪個字更準確。
生2:我也覺得不好笑,我從不知不覺這個詞中感受到賈島思考非常地投入。
生3:我覺得賈島字斟句酌的精神值得我們好好學習,我們平常寫作文也應該像他這樣去修改。
生4:老師,我覺得賈島他對自己安危太不負責了,他在大街上這樣思考問題,要被撞了怎么辦?
師:這位同學真細心,賈島這樣確實太危險了,我們欽佩他的這種字斟句酌的精神,但對我們每個人來說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更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安全。
……
反思: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以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個環節中學生4的回答是我課前所沒有預料到的,他的感受是獨特的,在這里他的體驗得到了尊重,智慧得到了閃光,個性得到了張揚。
利用空白,合理延伸
在教學“留詩會友”一部分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師: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讓我們跟隨著他來到那個夜晚。(音樂起)請大家慢慢地、輕輕地讀第二自然段,在腦海中想像那情景,你能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嗎?(學生聽著音樂,很投入地讀著想著)
生:我看到賈島正在沿著山路尋找李凝的家,他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生:我看到了山路很難走。
生:我看到那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那夜晚寧靜又美好。
生:我聽到賈島清脆的敲門聲。
生:我看到小鳥被驚醒后,撲棱著翅膀叫著飛走了。
……
在此基礎上,我投影《題李凝幽居》讓學生圖文結合,自讀自悟。
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
反思: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這里學生通過聽音樂、自讀品味,已經對賈島即興寫詩時的情景有所感悟,在此基礎上我拓展《題李凝幽居》讓學生圖文結合,理解詩文,既豐富了學生的積累,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推敲》教學反思
課文是關于“推敲”一詞來歷的典故。故事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句中的一個字,不知不覺地沖撞進韓愈的儀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敲定,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以問促讀,自主誦讀。
在簡單的復習導入課題之后,我便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討論以下填空題:
。1)賈島去( 。磺桑ā 。,賈島( )寫下了( )這首詩。
(2)返回長安途中,他對詩中( )這個字猶豫不決,不知不覺( )。
。3)結果他沖撞了( 。停ā 。┥塘苛似饋。
。4)韓愈認為還是用(。┖,理由是:一、( );二、( )。
這樣讓學生自主誦讀故事,在整體感知故事的基礎上,仔細研讀故事內容。
二、抓住關鍵語句,品讀感悟
學習第2自然段時,我緊緊抓住“拜訪”一詞。讓學生通過朗讀下面的兩句話,抓住“找了好久”、“才摸到”、“沉睡”等詞,感悟賈島對李凝的尊重之情以及誠意,同時感悟出兩人的友誼非同一般。再請學生聯系《尋隱者不遇》這首詩,學生能感受到它們是相通的。
課文第三自然段寫了賈島為了詩中的一個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點段落。我讓學生根據“想起、覺得、不夠妥帖、或許、更恰當些”等詞語來體會賈島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通過比較句子、看圖想詞語來感受賈島斟酌文字時如癡如醉的樣子。
三、創設情境,以演促悟,注重口語訓練。
學習賈島專心推敲詩句一段時,我先讓學生默讀,圈出表現賈島認真推敲的句子,認真讀一讀,想象當時的情景。接著指名一大膽的男生進行即興表演,讓其他學生擔任長安街百姓的角色。同時組織學生評議表演,指出優缺點,力求讓表演入情入境。表演中,學生大笑,心情充分放松。時機成熟,我做起了采訪者:“各位父老鄉親,你們在笑什么呀?”學生馬上心領神會,說出了笑的原因。當學完下一個自然段時,再問:“各位,現在,你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還覺得賈島可笑么?為什么?”課堂上,通過營造寬松的交際氛圍,就能使學生進入逼真的教學情境,他們的心靈就能得到解放,表達也就靈動起來。
四、深入淺出,滲透知識點
文章有一個知識點是關于“反襯”手法的運用。韓愈認為用“敲”好的第二個理由是“用‘敲’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我問學生為什么用“敲”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生心中有數,但說不出來。我便問學生:“文中還有這樣的用法嗎?”學生立即饒有興趣地思索起來,然后集體討論出:1.“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而“大街上的人看到他這個樣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2.韓愈出場,“行人、車輛紛紛避讓”而“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斟酌得很投入,已經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3.韓愈見賈島沖撞自己的儀仗隊質問他,后來知道原因后,也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
我見學生已經理解“反襯”的用法,時機也成熟,便相機點撥:“古人很講究字韻,“推”(tuī)的韻母是“ui”,“敲”的韻母是“ɑo”,當然后者讀起來要響亮些。月夜的“寧靜”是無聲的,而“敲”字讀得響亮,用有聲襯托無聲,這叫反襯,更顯環境的安靜。
五、拓展延伸,學會推敲
我把課后第4題的練習適時地穿插到課堂中,從推敲文中的詞語入手,教給學生推敲的方法,從而使學生學以致用。學完課文,我還嘗試讓學生推敲王安石的“綠”字之妙。讓學生比較“綠”與“到”、“過”、“入”等詞,從而感覺到“綠”字寫出了春風吹后江南水鄉那生機勃勃的景象。
這節課中,學生在邊學邊演中興趣濃厚,演的開心,學的靈活,相信這樣的教學情景也會深深地印在他們的腦海中。
名師獻藝——《推敲》第八冊 篇8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詞語典故,課文通過敘述唐代僧人賈島(見參考資料⑤)與著名文學家韓愈“推敲”詩句的故事(見參考資料⑥),告訴我們千古名句均是“推敲”而來。閱讀時,要注意體會語言的韻味;使用語言時,要注意“推敲”語言。通過對本文的閱讀,不僅讓學生知道詞語典故“推敲”的來歷,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懂得語言要“推敲”的道理。
課文側重描寫賈島推敲詩句時的動作、神態、語言以及他與韓愈共同推敲詩句的對話。
描寫賈島推敲詩句時的動作有:“伸著左手,食指和中指張開,右手食指一會兒點向左手食指,一會兒點向中指”,“兩手掌立做‘推’狀”“彎起一只手指做‘敲’狀”。
描寫賈島推敲詩句時的神態有:“低頭沉思默想”,側頭蹙眉,眨眼凝神”。
描寫賈島推敲詩句時的語言有:“是‘推’好呢還是‘敲’好呢?”
此處抓住賈島推敲詩句的“點睛”之處,寥寥數筆,栩栩如生地再現了當時“推敲”的情境,惟妙惟肖。讓讀者與賈島一起經歷了“推敲”如醉如癡的過程,體驗了“思慮得疾苦”的心理歷程。
而描寫賈島與韓愈共同“推敲”時,作者對賈島沒做更多描寫,只是說韓愈“沉思良久”,旨在告訴人們:即使是像韓愈這樣的大文學家,也須經“推敲”之過程,方可作出有“韻味”的判斷。
總之,此短文,通俗易懂,詳略得當,雖系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但其中留給后人的啟迪卻是語言非“錘煉”不精當,文字非“推敲”不成“名”。
要點提示
1.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推敲典故的出處,體會推敲的作用。
2.學習作者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的寫作方法。
3.通過對故事的了解,從情感上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喜愛,激發學生更好地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教法建議
1.本文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學生自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交流閱讀體會: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以此把握短文內容與中心,體會“推敲”的作用。
2.學生讀文后,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演一演,再現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增強閱讀興趣,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還可以課前布置學生自愿組合,排練課本劇,課堂上演一演,評一評。通過表演,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通過互評,提高學生對“推敲”作用的認識,更好地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4.課后搜集名人名家“推敲”的故事,同學間傳閱交流。
5.師生以自己“推敲”語言文字的案例,現身說法,交流分享“推敲”之體會。
名師獻藝——《推敲》第八冊 篇9
一.自主探究一二三
1.重點字詞大集中
吟哦(è) 苕(sháo) 撰zhuān 裨(bì)益
具對:詳細回答。
推敲: 用以形容寫文章反復地研究,斟酌字句。也有用來作對問題多方面考察、研究
裨益:好處。 遂:于是;就。
2.背景資料全搜索
《苕溪漁隱叢話》詩話集。南宋胡仔編。胡仔,字元任,徽州績溪(今屬安徽)人。北宋末以父蔭補迪功郎,后赴官閩中,任滿后歸隱苕溪,以漁釣自適,故自號"苕溪漁隱"。此書分前、后兩集。前集60卷,成書于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后集40卷,成書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編輯體例以人為綱,按年代先后為序,上起國風漢魏六朝,下至南宋初,共列作者100多人。編輯的目的是為了續阮閱的《詩話總龜》。所采大都是史傳詩話中比較有價值的資料,并進行了大量的考證工作,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韓愈介紹
韓愈(七六八-八二四),字退之,南陽(今河南省孟縣)人。貞元八年(七九二)進士。唐憲宗時,曾隨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鎮之亂。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諫迎佛骨,觸怒了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時,召為國子監祭酒,歷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詩人。他和柳宗元政見不和,但并未影響他們共同攜手倡導古文運動。他們反對過分追求形式的駢文,提倡散文,強調文章內容的重要性。
韓愈時代的詩壇,已開始突破了大歷詩人的狹小天地。韓愈更是別開生面,也創建了一個新的詩歌流派。他善于用強健而有力的筆觸,驅使縱橫磅礴的氣勢,夾雜著恢奇詭譎的情趣,給詩思渲染上一層濃郁瑰麗的色彩,造成奔雷摯電的壯觀。
另外韓詩在藝術上有「以文為詩」的特點,對后世亦有不小的影響。當然韓詩中也有追求怪誕詭譎的游戲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推敲故事的來歷
推敲為唐代著名詩人賈島吟詩煉句的故事。賈島,字浪仙,苑陽(今河北涿縣)人。作詩非常注意鍛字煉句。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十九引《劉公嘉話》本文略有刪節。
3.文章結構巧圖解 略
二.課文全發散
1.整體感知
。壑黝}]
本文記述了古代詩歌創作中煉字情況的詩話,我們從中可以學到古人作詩煉字的嚴謹認真,生動地說明了“:著”一字而境界全出的道理.
2.問題探究
、盼闹小笆加啤帧钡摹爸痹趺粗v?
明確:是用的意思。
、莆闹小八煊隗H上吟哦”的“于”是什么意思?
明確:是“到”的意思。
、恰皪u具對所得詩句云云”中的“具對” 是什么意思?
明確:是“詳細回答’之意。
、. “韓立馬良久,謂島曰:‘作敲字佳矣’!币痪鋺鯓臃g?
明確:韓愈停住馬,有很長時間,對賈島說:“用敲字好了。”
⑸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一句應怎樣翻譯?
明確:(賈島)不停的伸手做“推”和“敲”的姿勢。
、省傍B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運用的修辭格是什么?
明確:對偶。
、 短文意在表現賈島怎樣的精神和態度?
明確:短文表現了賈島寫詩時在遣詞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對運用語言一絲不茍的認真態度。
三.合作學習a與b
a.課內知識總結
賈島的:推敲“詩”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課文譯文
賈島初次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一天騎在驢背上吟得詩句道:“深夜萬簌寂靜,鳥兒棲息在池塘邊的樹枝上,僧人晚歸在月光下敲響寺院的門!遍_始想要用“推”字,后來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詞句,一直未能確定用哪個字更精美傳神,于是在驢背上吟詠誦讀,還不停地伸手比劃“推”、“敲”的姿勢。這時,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韓愈正路過此地,賈島不知不覺沖撞到儀衛隊的第三部分。隨從人員將賈島推擁著帶到京兆尹韓愈面前,賈島詳細解釋說出自己吟得的詩句。韓愈停馬佇立很久,對賈島說道:“還是用‘敲’字更好啊。
b.課外知識拓展
1.有關《推敲》的賞析文章
。ㄒ唬┮舱f“推敲”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這首詩你可能沒有讀過,但“推敲”的故事卻是家喻戶曉。韓愈在長安任京兆尹時,一天外出巡視,路遇一僧人,在驢背上引手作推敲之狀,神情專注,竟沖撞了儀仗隊。經詢問得知這位僧人名叫賈島,因”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不知是用“推”還用“敲”好,神情過于專注,才不知回避。后世人們把咬文嚼字、譴詞造句、揣摩等叫做“推敲”。
韓愈是個大文學家,當然這個文字題是難不住他的。自從韓愈“敲”定之后,《題李凝幽居》一詩也因“推敲”而著名了。從此,古今大多數文人學者都稱頌“敲”比“推”好。但現代美學家朱光潛卻懷疑“敲”的妥貼。他認為: “敲”字顯示寺中不止一人,那里不是熱鬧的場所,至少也有些溫暖的人情與“幽居”不符;若用“推”則不然,它表示孤僧踏月,興盡而返,門須自掩,還須自推,如此孤零、冷寂,仍有心覽閱月下野色,自有一副常人不及的胸襟和氣度。
“推”的孤冷與“敲”的攪擾,哪一種更切合作者當時的身份、心情與情志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的身世吧:賈島, 唐代詩人,字閬仙,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初落拓為僧,因“推”“敲”之緣,與韓愈結為至交,后在韓愈的勸說下,蓄發還俗?梢,詩中的“僧”應指作者本人,詩所記敘的是訪隱士李凝未遇的一事:僧人的好友隱居在遠離人境的地方,這里不僅沒有鄰居,而且平日也極少有人造訪,以至門前小徑長滿了荒草,在這里或歌或舞,或吟詩作賦 、或品茗撫琴、或閱經推枰,自在無礙,清靜悠然,在這月色皎潔的夜晚,鳥兒棲息,夏蟲唧唧,老僧前來拜訪,一陣“篤篤”的敲門聲,聲響雖不大,但由于萬簌俱寂,竟驚動了從未聞過如此喧囂的宿鳥,有的“咕咕”不安,有的“撲愣愣”飛出偵察一番又折回巢中,一切又歸為寧靜。這響中寓靜,以響襯靜,使靜更靜的效果,用“推”字是表現不出來的。這樣看來,確如韓愈所說的“以'敲'字佳矣”。
那么,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該選擇“推”門還是“敲”門呢?
我們知道, “敲”應是物體間的急速作用,具有時間短、作用力大的特點,能產生較強的振動而發出聲音。而“推”則為物體間的較輕緩的作用,通常具有作用時間長,作用力小等特點,既不能產生較強的振動,也不能產生聲音。
力的作用效果有兩種:使物體產生形狀變化和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由胡克定律可知,作用力越大,物體形狀改變越顯著,甚至使發生形變的物體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力的作用效果除了與力的大小有關外,還與力和力的作用時間乘積有關(物理學中將力和力的作用時間乘積稱為力的沖量),有時一個力雖然小,但由于作用時間長,也會產生較明顯的運動效果,如火箭升空時對衛星產生的推力并不很大, 衛星還是能夠達到很大的速度而升空。如美國在發射阿波羅12號宇宙飛船登月時,用了三級火箭,第一級火箭產生的推力大約為3.5×107n,工作2.5分鐘,使飛船速度增加到2.7km/s,第一級火箭脫落,第二級火箭立即點火, 產生的推力大約為5×106n,工作約6分鐘,使飛船速度增加到6.8 km/s時,第二級火箭脫落,第三級火箭開始工作,產生的推力大約為9.4×105n, 工作約2分鐘,飛船速度可達到7.9km/s。
開門的目的不是使門發生形狀變化,而是讓門運動,即門的運動狀態必須發生改變且轉動一定角度。故從把門打開的角度來看,物理學告訴你:應該用“推”門而不用“敲”門。
這個故事給我們有哪些啟示呢?①打開自己家的門一定要“推”。哪怕父母親在家,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能養成依賴思想。②進別人家的門則一定要“敲”,而且還要注意輕重和節奏。非請莫入,尊重別人的隱私,這是現代社會最基本的禮貌。不能“推”,更不能“踢”,前者是小偷,后者則是強盜了。③我們在學習工作中一定要細觀察、勤思考、多“推”“敲”。物理學中就有不少的偶然發現來源于觀察。如1820年丹麥的奧斯特在一次課間休息時發現:通有電流的導線周圍的磁針,并不指南,從而說明電流能產生磁場。沒有細致觀察與慎密思考,人類的電氣化可能會推遲若干年。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克服智力平庸最正確的途徑就是思考”。沒有細致的觀察,沒有深入的思考,就不可能有所發現,自然就不會有所創新。
早期的門僅為防風御寒、防野獸闖入家中以及防止家中禽畜逃走的作用。稱為柴門、柴扉。通常僅有半截,與現在農村院落外的柵欄門相似,有閂無鎖,故有推敲之說。隨著社會發展,科學進步,門的種類也就越來越多了,如防盜門、電動門、卷簾門、智能電子門等,可以想象,到了21世紀,如果仍有僧人去造訪某位幽居者,將會是“僧按月下鈴”了。
。ǘ捵峙c煉意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是詩圣杜甫著名的兩句詩,一千多年來的中國詩壇盡管新舊代嬗,但是,"語不驚人死不體",卻是不同時代的詩人都望鳳來儀的一面藝術旗幟。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含意是豐富的,"煉字"與"煉意"即其中之一。我國的六典詩歌,在漢魏以前講究完整的全篇,雖然也有佳句可摘,有如陶淵明的"悠然見南山"的"見"字,但"煉字"、"煉句"畢竟是詩歌創作到了高度繁榮的唐代的自覺的產物。我國古代詩論中所說的"詩眼","句眼"、"一字眼"等等,就是對詩歌創作中的煉字所作的理論概括,而"吟安一個字,燃斷數莖須"(盧延讓)、"詩賦以一字見工拙"(蘇東坡)等等,則是詩人們自道創作辛苦之辭,而熟悉"推敲"這一煉字的經典式佳話的讀者,也不妨去讀讀元代劉秉忠《藏春集》中的《讀遺山詩四首》,其中之一寫道:"青云高興入冥收,一字非工未肯休。直到雪消冰泮后,百川春水自東流。"作者以形象的詩句描繪詩創作中煉字的過程,以及詩人煉得至當至雋的字以后的美好心情。吟誦之余,我們固然可以對煉字之妙得到感性的認識,不也可以分享到詩人的藝術的喜悅嗎?
。ㄈ捵帧⒃娧叟c古詩鑒賞
傳說中,蘇東坡有個聰明的妹妹蘇小妹,其詩才在東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題考哥哥,要大哥在“輕風細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說出詩眼。蘇東坡不假思索,張口就來:前句加“搖”,后句加“映”,即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辈涣咸K小妹不屑,譏之曰“下品”。蘇東坡認真地思索后,再來兩句:“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微笑道:“雖好,但仍不屬上品。”東坡啞然。蘇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睎|坡吟誦玩味之后,不禁叫絕。 “輕風”徐徐,若有若無,“細柳”動態不顯,唯有“扶”字才恰到好處地形象地描繪出輕風徐來,柳枝拂然的柔態,與“輕”、“細”相宜,和諧自然!胺觥弊钟职扬L人格化了,給人以一種柔美之感。東坡的“搖”、“舞”當與“狂風”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無朦朧之美,“隱”也欠貼切。既然恬靜的月亮已經輝滿大地,梅花自然就沒有白天那么顯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這樣,一個“失”字,就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著此字,滿句生輝。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這種手段叫煉字。煉字是古代詩人提升詩歌品位的重要手段。我國古代詩人對煉字感慨良多。老杜自稱“新詩改罷自長吟”,孟郊感慨“夜學曉不休,苦吟鬼神愁”,杜荀鶴自詡“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窮人”,盧延讓感嘆“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賈島更是激動得“二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煉得好的,便成了詩眼,甚至句以字名、詩以句名,千古流傳!跋s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以“噪”襯“靜”,以“鳴”襯“幽”,使“靜”的特點更為突出,更為鮮明!凹t杏枝頭春意鬧”,一“鬧”字以動態寫靜態,表現出春天的勃勃生機,給人以美好享受!拔L燕子斜”,一“斜”字,化動為靜,刻畫出一種悠然的情態。 這都是從寫作的角度說的。我們今天要從鑒賞評價這個側面,來探討一下如何抓住詩歌的詩眼,借一般以窺全豹,牽一發而動全身,更便捷的鑒賞古代詩歌。
古代詩人煉字,總是把準確性放在首位的。他們反復推敲,反復咀嚼的目的就是為了準確地傳達自己的情意。從煉字的角度鑒賞古詩,首先得看這個字用得是否準確,從準確性的角度入手很容易一下子抓住全詩內容的牛鼻子。我們以李白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為例來剖析一下。寫作該詩的時候詩人還不到20歲。在這首詩中,詩人通過括述訪友末遇的一天中的所見所聞所感到抒發了對山水的熱愛和對友人的真摯的感情。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午時已過,詩人猜道士只是暫時外出,不久就要回來,決定等候下去。空暇間,便察看起道士的住處。只見房前舍后,野竹遍生,茂密修長的野竹與云霧相接,遠處青翠的山峰上,一縷清泉從封頂倒掛下來。詩歌的頸聯,對仗工整,意境優美,其“煉字”功力更另人叫絕。且看一個“分”字和“掛”字的妙用:野竹與云氣相接,這本是一幅靜景,但詩人用了一個“分”字,就有了動的意味,它使人聯想到隨山岡徐徐移動的云霧,不斷從野竹梢頭飄過的情景。一線泉水,凌空飛瀉,這本來是一幅動景,然而詩人用一個“掛”字,就由動化靜了,它使人想見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圖景。
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分析一定要結合詩句或者全詩的內容,不能就字論字,就句論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或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四.課后練習全解(課后題答案可以另作改動)
1.“詩話”是古代隨筆的一種,是評論詩作,詩人,詩派并紀錄詩人議論和行事的著述。這則詩話情節生動,故事性強。請復述故事梗概,并再班內表演.
答案 略。
2.“煉字”就是在寫作時斟酌字詞,是語言簡潔優美。本文中“僧敲月下門”一句,韓愈說“作敲字佳”。這樣說有什么根據?你同意韓愈的說法嗎?
同意。在月色皎潔的夜晚,鳥兒棲息,夏蟲唧唧,老僧前來拜訪,一陣“篤篤”的敲門聲,聲響雖不大,但由于萬簌俱寂,竟驚動了從未聞過如此喧囂的宿在池邊的鳥,這樣響中寓靜,以響襯靜,達到了靜中更靜的效果,用“推”字是表現不出來的。這樣看來,確如韓愈所說的“以'敲'字佳矣”。
3。運用煉字的方法,說說下面的詩句能不能用括號里的詩句代替。
。ㄔO題意圖:古人兩個煉字的例子,生動地說明了“著一字而境界全出”的道理。)
⑴春風又綠江南岸 (春風又到江南岸 )
代替不好。王安石在寫《泊船瓜洲》一詩時,“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最初先寫“春風又到江南岸”, “到”字不會讓人感到新奇、感到陌生,給人的感覺來說,認知的成分多一些,視覺的成分少一些,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而唯有"綠"字是完全視覺的。"綠"字讓人感到新奇、感到陌生;正是這個“綠”字,在人眼前推出"江南水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滿目春色,給人以美好的視覺享受,將江南春天的勃勃的生機形象地刻畫出來。
、齐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隨風潛入夜,潤物竟無聲)
代替不好。“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坍嬃舜河甑奶卣。春雨伴隨著和煦的春風,趁著夜色悄悄地飄灑大地,綿綿密密,無聲無息地滋潤著萬物,一個“細”字把春雨“細、“密”的特點寫出來了。而“竟”字卻不能表現出來。
五.新中考指向標:
。ㄒ唬
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湃嗽疲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則,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1)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注釋:①漫浪:隨隨便便。②急.:要緊。
1.解釋加點的詞。
①可以有得:
②其義自見:
、圩詴云湮模
2.讀書要分哪兩步進行?怎樣才算達到了要求呢?(請用文章原句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強調了_________的重要,這是因為
。ㄓ迷亩叹湔婊卮穑。
4、作者在這段話中要表達的意思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答: 。
答案1.考查解釋詞義能力。三個同均表明讀書效果.答案:①收獲②同“現”③明白 2.考查理解層意能力。解析第1、2句,從“先須”“繼以”可看出句序;再從句中兩個“使其言”……“使其言’,把握層意要點,最后提取相關語句,整合要點回答。答案:第一步要“熟讀”,要能“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第二步要“精思”,要能“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3.考查篩選提要能力。答案:心到 心既到矣 眼口豈不到乎。 4.考查概括文段主旨能力。答案:讀書要熟讀精思,要做到“三到”。
野菊花 陳創
①野菊花!野菊花開在山野里。
②有誰見過這般豪放壯烈的花云?有誰聞過這么濃郁凝重的藥香?那樣潑潑辣辣地開。 一簇一簇,一灘一灘,一坡一坡,燦爛輝煌!
、刍ǘ洳贿^一分鎳幣大小,密密匝匝,重重疊疊,織造出淮河堤畔、大別山麓夢幻般神 奇的織錦,分明是太陽和月亮灼目滾燙的合金,讓造物主倒潑灑在這里,電叫人心靈久久震撼?
④幾番秋風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斂去遼闊的綠氅(chāng),只把灰褐的脊背裸露世間 :曾經被悠悠的白云襯托得如此高遠的天空,也被鉛灰壓縮了胸臆;紫燕和鴻雁歸飛的呼喚,杳然寂滅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與山羊的哞咩,在枯草敗葉間低回……縱然是松柏也已減色,縱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獨野菊花,卻以她野性的勇敢和進取,在這片天空下,這片山野上,舉起開放的拓展的金旗,“欲與西風戰一場,遍向穿就黃金甲”,
、荻嗌倌万}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徹歷朝歷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園、花盆里 名菊。比起野菊花來,這些被馴化、供玩賞的同類,不免沾染著脂粉氣,奶油味,顯得矯飾和做作。寧愿入湯入藥、成渣成泥,決不任人擺布、供人褻玩__這就是野菊花。
、抟熬栈ㄗ杂幸熬栈ú换鬅o悔的性格和氣質。
⑦她不禁錮自己。有花就盡情開,有香就盡情地放。這一朵遲遲不肯謝去,那一朵掙出 半個臉就開了,從莖頂,從脅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的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間被風雨喚醒,就 一齊把眼睜開,睜得又圓又亮。再也不想閉去。白天盯住太陽,晚上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連日月星辰也只能輪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飾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 藥香毫無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霧。這時,假若你靜下心來,你會裊裊升騰忽取忽散的濃香里諦聽到廣東音樂這《音樂狂舞》的活躍,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壯烈……
、嗨还淌噩F狀。匍匐的枝條看似軟弱,卻從不攀緣依附。這枝被折去,更多的牙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領周圍的地面,把墨玉般羽毛狀分裂的葉子擴散開來,鋪展如蒼鷹翼翮(hé ),擁護著黃花,風來想凌空而去,云過含不盡向往,活脫是一幅潘開壽飽含金石意味的《鷹瞵圖》,從大別山巔垂掛到淮河水沿。當霜雪卷藏這軸宏篇巨構,她的宿根卻在這片沉重面冷靜的土下醞釀謀劃,將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凍結在心,待時以躥發。今年崖頭嶺上的幾株,明年一定要發展成簇;今年籬前坎下的數叢,明年一定繁衍成龍,星散的,要匯集;成塊的 ,要連片。然后,在荒灘野坡,在貧瘠卻是自由的土地上,左沖右突,向著四面八方擴張,挺 進,步步為營,為營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還是她的野性誘發了山野的野味野?
、崤叮熬栈,這野性的精靈!這野性的勇敢和進!想怎么開就怎么開,想在哪兒開就在哪兒開。你根本轄制不住她,她也從不約束自己。西風里,嚴霜下,萬工會組織紛謝的境遇中,孤軍奮戰,舉一面嫩金、黃金、赤金鑄造的大纛(dào),鮮明如火,嘹亮如歌,濃烈如酒,狂放如戰勝者的開懷肆笑。
、膺@是一種怎樣野性的美!而這野性美又以其燭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開放的態勢 和拓展的行動之中,于生命的運行里發現自我,表現自我,實現自我,叫人體味出一種人生境 界,才有久久的震顫回蕩在心……
1、①②③段是從哪些角度描繪野菊花的?請概括回答。
2、從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3、④⑤段運用了襯托的手法,請具體分析說明其作用。
4、⑦⑧⑨三段集中描寫了野菊花的性格和氣質,請從中找出一個你最喜愛的句子,并分 析其表達效果。
5、讀完本文,結合你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理解,你從野菊花身上得到了哪些啟示。
【答案】1、(考察對前三段主要內容的理解。)這三段從五個角度來描繪野菊花:生長環境,開放態勢,花的氣味,花的形狀,花的顏色。2、(考察對全文主要內容的理解與把握。)野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不任人擺布(從④⑤ 段可以看出),不禁錮自己(從⑦段內容可以看出),不固守現狀(從⑧⑨段可以看出)。3、(對寫作手法運用的考察。)第④段描寫了秋后山野的灰褐、天空的鉛灰、紫燕和鴻雁的歸去、松柏的褪色、檀竹的落魄等,反襯出野菊花的勇敢和進取;第⑤段描寫庭院、公園、花盆里被人馴化、供人玩賞的名菊,反襯出野菊花的桀驁不馴的野性美。 4、(考察的是對文章語言的鑒賞與品味)句子:西風里,嚴霜下,萬花紛謝的境遇中,孤軍奮戰,舉一面嫩金、黃金、赤金鑄造的大纛,鮮明如火,嘹亮如歌,濃烈如酒,狂放如戰勝者的開懷肆笑。理由:本句運用了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刻畫出野菊花鮮明的戰勝者形象,語言節奏感強,富有感染力。 5、考察對全文內容的鑒賞與評價。如: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樣有開放的態勢和拓展的行動;要在生命的運行里發現自我,表現自我,實現自我。
名師獻藝——《推敲》第八冊 篇10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并能講講這個故事
2、 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了解故事內容,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內容,理解“推敲”的含義。
教學難點:
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法學法朗讀感悟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詩句,導入新課。
1、映示圖畫。師述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所描繪的情景。
2、映示:讀詩句,注意讀準字音。說說詩句的意思。
3、同學們通過預習,一定知道這句詩是誰寫的吧?
4、映示全詩,師范讀,學生齊讀:《題李凝幽居》
5、簡介賈島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他作詩的態度非常嚴肅認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稱為“苦吟詩人”。
6、揭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個故事,題目是“推敲”。
7、學生做“推”和“敲”兩個動作,體會一下不同點。
師述:為了斟酌這兩個字,至今還流傳著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輕聲自讀課文兩至三遍,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借助字(詞)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檢查自讀效果。
四、指導書寫生字。
五、安排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填空:( )有個詩人叫( ),早年因( ),出家當了和尚。
二、導讀課文。
(一)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說說圖意:寧靜的……沉睡的小鳥。
2、這景色多美!讀讀課文,看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用“——”畫出來。并指導朗讀這句話。
3、自由朗讀,說說讀懂了什么?
4、從什么地方可看出賈島和李凝的友誼非同一般?
5、理解重點句
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讀句子,說說這句話什么意思。
。2)指導讀好這句話。
6、卡片出示重點詞語:夜深人靜 月光皎潔
。1)學生展開想象,體會當時環境之幽靜、迷人。
(2)指導朗讀。
7、朗讀這一自然段:自由練讀,指名朗讀,齊讀。
8、小結:賈島深夜訪友,以詩相贈。這是故事的發生。
(二)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說說圖意:圖上畫了誰?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讀課文,考慮:賈島騎著毛驢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從這段中找出它的近義詞嗎?給“或許”找個近義詞。
5、比較分析
賈島騎著毛驢進了長安城。
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覺進了長安城。
。1)指名朗讀。說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2)指導朗讀,讀出賈島此時那種如癡如醉的樣子。
6、自由練讀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讀,齊讀。
7、小結:賈島反復斟酌“推敲”二字,這是故事的發展。
。ㄈ┑谒闹亮匀欢
1、默讀考慮:賈島是怎樣闖進韓愈的儀仗隊的?畫出賈島和行人在韓愈的儀仗隊“迎面而來”時的不同表示,想想這說明了什么?
2、學生交流。
3、指導朗讀韓愈和賈島的對話。
4、小結:賈島不知不覺間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請求寬恕。故事進入了。
。ㄋ模┑谄咦匀欢
1、自由朗讀,考慮:這主要寫了什么?
2、學生交流。
3、“猶豫不決”什么意思?聯系上文,說說哪些句子具體地寫出了賈島“猶豫不決”?
4、韓愈是怎樣幫賈島改詩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5、韓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便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
。1)指名讀。
。2)給“思索”找近義詞。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換成“考慮”?為什么?
6、看看韓愈說的話。
(1)朗讀。說說“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2)映示“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賈島是怎么知道“鳥宿池邊樹”的?
7、指導表情朗讀這一段。
8、小結:韓愈認為用“敲”字好,賈島表示贊同。這是故事的結局。
(五)第八自然段
1、過渡:同學們,讀了這個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這個詞語的由來。什么叫“推敲”呢?
2、從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示?
三、指導造句。
四、作業
以填空形式復習第一小節。
名師獻藝——《推敲》第八冊 篇11
教學要求: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并能將這個故事。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會用“即使……也……”造句。
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第一課時
出示詩句,導入新課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指名讀詩句,注意讀準僧。
說說詩句的意思。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句話是誰寫的嗎?
出示 唐朝 賈島
指名認讀。
簡介賈島。
認讀詞語 和尚 斟酌
理解 斟酌:考慮實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適當。
揭示課題。
聽讀課文
邊讀邊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自讀課文,提出要求
輕聲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正確。
默讀,理解下列詞語。
幽居 皎潔 吟哦 妥帖 沖撞 寬恕 莽撞 儀仗隊
猶豫不決 簇擁
檢查自學效果
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抽讀生字詞。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講推敲這個故事的?
細讀課文
出示圖畫,說說圖意。
讀課文,看哪句話是描寫這幅圖的。
指導朗讀。
讀了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練讀這句。
細讀第3自然段。
圖上畫了誰,正在干什么?
賈島騎著毛驢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指導朗讀。
細讀第4至6自然段。
當韓愈的儀仗隊迎面而來的時候,行人怎么樣?賈島又怎么樣?他怎么會這樣?
讀后討論。
自由讀第7節。
為什么說敲更好呢?
賈島聽了,有什么反應?
什么叫推敲呢?
齊讀課文。
第三課時
表演這個故事。
板書設計:
以詩贈友(發生)
11 推敲 反復斟酌(發展)
沖撞儀仗(高潮)
確定用敲(結局)
名師獻藝——《推敲》第八冊 篇12
推敲 (實錄)
賈志敏《推敲》(上)
賈志敏《推敲》(下)(這兩個是錄像)
蘇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第四期培訓會暨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課堂教學觀摩展示活動在江蘇揚州舉行。培訓會上,我們有幸聽到著名特級教師賈志敏執教的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推敲》一課!锻魄谩芬晃闹v述的是唐朝詩人賈島用詞推敲的那段膾炙人口的故事,告訴我們推敲一詞的由來,從而讓學生懂得遣詞造句要善于推敲這個道理。
本課教學過程中,盡管我們看不到時髦、前衛的教學方法,但是學生卻學得積極主動,聽課老師感覺到親切輕松。整堂課給人一種清新質樸的感覺,感覺這是一堂實實在在的語文課!本文試圖透過本課教學的過程來分析賈志敏老師的一些最基本的教學理念。
一、注重雙基,著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推敲》一課的教學,教師一直把雙基訓練貫穿于80分鐘的教學過程之中。具體表現在:
1、生字教學。老師專門花時間讓學生讀字、組詞,并引導學生聯系熟字記住生字,比較形近字的區別。教學方法簡單、實用,教學風格清新質樸。
2、對于練習中的詞語,老師在學生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通過問答、比較、表演等形式讓學生感悟、理解詞語的意思,為學生學好課文掃清了障礙。
3、努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達技巧。如教師讓學生試著用“賈島”、“唐朝”、“詩人”這三個詞語按照不同的順序練習說一句話等。
4、注意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教師采用4個填空題訓練學生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
5、注重朗讀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感。
由此不難看出,教師對于語文知識和能力十分關注。《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對于課標的這種講述我們無疑是認同的,因為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像事物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沒有離開人文性的工具性,也不可能有離開工具性的人文性。然而就這兩個方面而言,我認為工具性更能夠體現語文課程的特質,人文性則應該滲透在各門課程之中,只不過在這一點上,語文課程與其它課程相比較而言則更多的體現出它的優勢?梢赃@樣講,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至關重要,它對于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注重雙基就是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應該毫不動搖地堅持把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訓練擺在語文教學的首位!
二、注重訓練,著眼于每個學生的進步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很少聽到“訓練”這個字眼。似乎一談到“訓練”,學生就失去了主體性,就沒有了“自主學習”!筆者認為,訓練和自主學習之間并不矛盾。所謂的“自主學習”是就學習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于“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而言的。我國學者龐維國將“自主學習”概括為: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基礎上的“堅持學”。可以這樣說,只要是學生內在需要的,并且以積極的態度、高昂的情緒所面對的,這樣的學習都可以認為是自主學習。只有那些違背學生意愿、無視學生需要、背離教育規律的教學行為才為我們所丟棄。賈老師在上課之前,就提出了“一本二主”的思想,即以學生為本,以訓練為主、以鼓勵為主,大張旗鼓的提出課堂還是需要“訓練”的。
其實,訓練并不可怕,關鍵是看訓練什么?怎么訓練?《推敲》一課的教學中,從生字的識記到語言的實踐,從內容的概括到朗讀的指導,都非常好的體現了“以訓練為主線”的思想。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表現出一種躍躍欲試的情緒。在訓練的方法上,賈老師十分注重訓練的層次和坡度,面向全體學生,盡可能的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實踐和展現自己的機會。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引導之下,學會的是怎樣感悟語言、推敲語言、運用語言。我想,當這一班學生下課之后,他們的內心一定會對語文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文字在他們心中,將不再是一個個呆板的符號,而是充滿情感、充滿睿智、充滿活力的生命體。
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們無須避談訓練!只要激發了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學生想學了,而且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回避甚至丟棄這種多年來通過實踐檢驗并認為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呢?
三、注重實踐,著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推敲》一課,非常突出地體現了課標的這一理念。主要表現在:
(一)、對課文內容的概括訓練
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老師通過四個填空題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請看下面的一段教學過程。
師:黑板上有四個填空?春诎。
(1)賈島在( 。┤ィā 。,結果( 。。
生:賈島在深夜去看朋友,沒有遇到李凝,留下了一首詩。
師:看第二個。
。2)他對詩中的( )字究竟是用還是猶豫不決,甚至于( )。
生:他對詩中用“推”還是用“敲”猶豫不決,甚至一路走,一邊比比劃劃。
師:誰能把兩個問題連在一起說。
。ㄉ岩欢䞍蓚問題連起來說。)
師:(3)結果沖撞了( 。ā 。┖唾Z島一起商量,認為還是用( )好。理由有三:1、2、3、
生:填寫。
師:介紹韓愈。
師:把一、二、三個問題連在一起說。
生:練說。
師:(4)后人把斟酌字詞便叫
自己把黑板上四個問題連起來說,待會看看誰說的好。(學生練習)
師:我請四個同學。(指名)
生:賈島在一個夜深人靜時去拜訪李凝,沒有遇到朋友,留下了一首詩。他對詩中的“推”字猶豫不決,甚至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韓愈和他商量起來,決定用“敲”,理由有三:一是表現自己有禮貌,二是更能襯托出夜色寧靜,三是讀起來也響亮好聽。后人便把斟酌字詞叫做“推敲”。
師:真好,表揚。第二位要后來居上。
。ǖ诙徽f)
師:第三位不能看黑板,我把它擦了,你說。
對于這篇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教者在課堂上花了很多時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反復練說,最后終于能比較流利地說出一段話。閱讀是依托教材學習語言,而這一段的教學正是通過課文來讓學生實踐、運用語言,在教學方法上注意循序漸進,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為學生掌握并熟記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ǘ、對推敲一詞的感悟理解
在這一堂課的教學目標中,其中有一條就是要理解“推敲”的內涵,讓學生學會推敲。我們注意到賈老師在落實這一目標的過程中采用了這樣的步驟:
1、借助文本,讓學生了解“推敲”的故事;
2、依托文本,讓學生理解“推敲”的內涵;
3、超越文本,讓學生實踐“推敲”的方法。
教師教學的著眼點在于讓學生真正學會推敲。推敲不是感性的揣摩,而是對客觀現象本質認識基礎之上的條清縷晰。因此,在讓學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通過“‘推’與‘敲’的比較,理由有三”讓學生理解什么是推敲;而讓學生掌握推敲的方法則是通過大量的語言實例如“我是從小看著你長大的”、“我在冰箱里找東西”、“我的家住在白玉蘭小區”這些病句的修改來完成的。這一過程,學生從理解到實踐,不但“懂了”,而且“會了”。學生的思維、語言、能力、方法得到了發展,他們的語文素養在課堂上得以提升。
從《推敲》一課的教學中,我們看到的是教師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深刻領悟,對語文教學規律的正確把握,對教材教學價值的敏銳捕捉,對學生發展方向的積極引導。與時俱進,又不盲從時尚;依托教材,又能超越教材。教學中所表現出的對規律的尊重,對傳統的繼承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典范。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過程中,真希望我們的語文課多一點天然,少一點雕琢。如果我們的課堂僅僅靠后期工藝的修飾和裝點,那將是我們語文教育的莫大悲哀!
名師獻藝——《推敲》第八冊 篇13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并能講出這個故事。
2.學會14個生字。綠線中的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3.會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 教學難點: 指導用“即使……也……”造句。
教學準備:
1.安排學生課前預習,并對學生自學情況進行課前檢測。
2.指導學生課前查閱有關賈島的資料。
3.關于課文重點句段和配樂朗讀的音樂等方面的課件。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8個生字。綠線中的7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斟酌、妥帖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 了解事情的經過,理解“推敲”的含義。初步感受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過程:
出示圖畫。
談話:請同學們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猜猜圖上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練習表達。
師述:從同學們剛才對圖畫的描述中,老師想到一句古詩(學生一起讀一讀):“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大家一定知道這句詩是誰寫的吧?(唐朝詩人賈島)詩句中的“敲”字,頗費了賈島的一番功夫,還因此成就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推敲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講了件什么事?
2.我們先來看看本課生字詞,你都掌握了嗎?指名讀
第一組:賈島、韓愈、(他們的身份是?)
第二組:簇擁、避讓、莽撞、寬恕(最容易寫錯的字)
第三組:即興 妥帖(近義詞) 吟哦 斟酌(借助字(詞)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齊讀詞語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回答預設:賈島寫了一首詩,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詩里一個字眼,不巧撞上了韓愈的儀仗隊,韓愈幫他解決了難題。)
4、你能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一下事情的發展過程嗎? 板書:即興寫詩——斟酌文字——韓愈解疑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推敲”的來歷的呢?(第2-7自然段)(整篇課文都在說推敲的來歷,這樣分段似乎不合適。)
2、作者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賈島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而是通過平淡的語言文字、通過賈島的一言一行來反映的。需要我們帶著一雙慧眼去感悟、去發現——
3、現在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邊想:這是怎樣的一個賈島呢?請你在前面加一個詞語?思考加詞的理由是什么?邊默讀邊用筆圈畫出相關詞句。小組交流
4、交流
A有情有義的賈島
。1)你說他有情有義,何以見得呢? 學生回答預設:書中說“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北M管山路崎嶇,月色朦朧,李凝家難找,但他仍然堅持。 小結:好一個有情有義的賈島。還有不一樣的嗎?
B才華橫溢的賈島
(1)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回答預設:故事中的賈島根據他的親身經歷,即興寫了一首《題李凝幽居》。
C嚴謹認真、鍥而不舍的賈島
。1)這是你的發現——(板書:嚴謹認真、鍥而不舍)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回答:(讀課文中的段落)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覺得“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
。2)(相機出示投影)你能從具體的詞句談談你的理解嗎?
a什么是吟哦?那賈島吟哦什么呢?(僧推……,僧敲……)
b讓我們學著賈島的樣子一起來做一做。(師生共同邊吟詩,邊做動作)
c看到賈島這個樣子,大街上的人們會說些什么? 學生回答預設:賈島為了一個字不斷做著動作,反復思考吟哦,斟酌用哪個字更恰當,說明他是一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人。
。3)你體會得很深刻。用一個詞形容此時的賈島你會用什么詞。 (學生回答預設:專心致志 全神貫注旁若無人……渾然忘我、如癡如醉)
D專心致志、追求完美的賈島
學生回答預設:你看,一首小詩只有一個字不夠妥帖,他就這樣反復推敲,不知不覺,連進了長安城都不知道。
。1)是啊,他就是這樣一位創作嚴謹認真、鍥而不舍的詩人。課文中還有什么地方寫出他的這種癡迷的呢? 學生回答: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儀仗隊中。
(2)你能說說你的感悟嗎?
學生回答:我在電視上看到,京城大官的儀仗隊是何等的威風,鳴鑼開道,這么大的聲勢賈島竟然都不知道,還闖進了儀仗隊中。
(3)你能結合你的生活談得很深入。這么大的聲音他竟然聽不到,說明他是何等的沉迷,已經到了忘我的境界。真是一個心無旁騖、全神貫注的人啊。誰能通過你的表演,再現當時真實的情景—— 學生上臺表演
(4)對賈島是一個怎樣的人,還有沒有其他的見解? E善于聽取別人意見的賈島 學生談理解
F、有禮貌的賈島
。1)何以見得? 學生回答:從文中的插圖上可以看出賈島彬彬有禮,做著敲門的動作。從文中賈島“連連點頭”也可以看出他虛心好學,有禮貌。
師:故事就應該這樣來體會:它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當中都有著豐富的內涵,都能夠讀出人物的形象、讀出人物的性格來。
(2)指名朗讀,看看誰能通過朗讀再現當時的情景。
5、故事講得惟妙惟肖,還有一個人物也很重要,他就是—— 學生回答預設:韓愈。
6、故事中的韓愈,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學生回答:他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 他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 他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 他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7、是的,韓愈的學識的確很淵博。我們來讀一讀韓愈說的話,仔細體會一下“敲”字好在哪里?(指名讀) 學生回答預設:用“敲”字有三點好處:一是敲門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二是更能襯托月夜的寧靜;三是讀起來也響亮些。
8、誰來當一當韓愈,說給賈島聽一聽。指名回讀韓愈的話
9、小結:家境貧寒的詩人賈島和博學多才的韓愈在長安城見面了,盡管家境不同,地位懸殊,但共同的愛好使他們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演繹了一段文壇千古佳話。正是因為這一段佳話,后來,人們把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10、古往今來,人們念念不忘,賈島、韓愈的人格魅力影響一代又一代人;茶前飯后,人們津津樂道,推敲的故事千古傳誦,從而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我們要感謝“推敲”——是“推敲”,再現了文壇的一段千古佳話;是“推敲”,讓我們走進了“苦吟詩人”賈島;是“推敲”,讓我們感受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奇妙和無窮魅力。 四、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其實在寫文章時,善于推敲的何止賈島,宋代的王安石在寫《泊船瓜洲》時也留下了千古佳話……出示《泊船瓜洲》,王安石在用“綠”這個字之前,曾用過“到、過、入、滿”這些字,經他再三推敲,他決定用“綠”,你們認為它好在哪里呢? 這是今天的作業,大家回去“推敲”。
板書設計:
推敲 即興寫詩——斟酌文字——韓愈解疑 認真嚴肅、鍥而不舍
名師獻藝——《推敲》第八冊 篇14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在閱讀中聯系上下文理解“即興、吟哦、闖進、斟酌、推敲”等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3.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用精煉的詞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梳理文章脈絡,了解順敘的敘事方法,提升概括文本的能力。
4.緊扣關鍵詞句,領悟作者運用正、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并把這種推敲精神用到實踐中去。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并把這種推敲精神用到實踐中去。
難點:緊扣關鍵詞句,領悟作者運用正、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三、教學評價設計:
1.在檢查學生預習環節,通過查看預習單、輪讀、指名讀、交流、匯報等多種方式了解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識、寫生字詞的情況。
2.在初讀感知環節,通過填空、用精煉的詞語概括段意,提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表達順序,進一步提升學生概括文本的能力。
3.在精讀感悟環節,采取默讀、寫批注、討論、交流、分角色讀、感情朗讀等方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感受人物形象,領悟文章寫法。
4.借助復述課文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借助拓展小練筆,訓練學生學會正、側面描寫相結合刻畫人物的方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四、教與學的準備:
學生:完成預習單。
教師:
1.教學課件
2.根據學生預習單查看預習情況,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實效性。
五、教學課時:2課時
六、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環節一、整體感知——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老師做動作,學生猜動詞。(托、扔、抬、推、敲)
2.說起“推敲”一詞的由來,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呢。
3.師板書課題,并提醒“敲”字右半部分的寫法,學生書空,齊讀課題。
(師做動作學生猜,并用準確的詞表述,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又為力求用詞準確的推敲精神作了鋪墊。)
(二)借助預習單,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識、寫。
。1)出示學生預習單,組織學生看看寫得是否正確、規范。師重點指導生字“睡”“貌”“街”的寫法。
。2)學生練寫自己寫錯的和寫得不滿意的生字。
2.檢查詞語的識讀和理解。
。1)出示生字詞
第一組:和尚即興大街毛驢吟哦斟酌妥帖闖進
第二組:簇擁儀仗隊思索寬恕禮貌莽撞
(2)學生分組認讀生字詞,重點指導“和尚”的“尚”讀輕聲,“吟哦”“斟酌”的讀音。
。3)說說對“妥帖”、“儀仗隊”的理解。
3.了解課文主要人物
。1)了解賈島:
、僮x了第一行詞語你想到了誰?(賈島)
、诳焖贋g覽課文,找出介紹賈島的句子,說說對賈島有了哪些了解。
、蹖W生補充課前搜集的賈島的資料。
。2)了解韓愈
、偻瑢W們再看第二組詞語,這次你又想到了誰?(韓愈)
、谡业轿闹杏嘘P韓愈的句子,用一句話介紹,學生借助課外搜集資料增加對韓愈的了解。
4.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唐朝著名詩人賈島與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講了“推敲”的故事?(2-7自然段)快速瀏覽這些段落,同桌討論后完成以下填空題。
賈島去,不巧,結果留下。
返回長安途中,他對詩中這個字猶豫不決,結果他沖撞了( )。韓愈最終認為還是用( )好。
。2)找出對應的段落,并用幾個精煉的詞語概括段意,師根據學生的概括相機板書。
。3)師小結作者的寫作順序。
這篇課文,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講述了唐朝著名詩人賈島與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事。(板書:起因、經過、結果)這是一種順敘的寫法,我們在寫作時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使文章的層次同事情發展的過程相一致,脈絡清晰,有頭有尾。
(閱讀教學要關注并經歷“整體——部分——整體”的過程。這一個環節主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這里是經歷第一個整體。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時,先讓學生聽故事,再引導學生填空并用精煉的詞語概括段意,由易到難,層層推進。)
環節二、部分理解——精讀感悟,重點突破
。ㄈ┚x課文第二自然段——了解“推敲”的緣由
過渡:賈島為什么要斟酌“推敲”呢?現在讓我們穿越時空,來到了1300多年前的唐朝,賈島訪友的那個夜晚。
1.師范讀,學生想象畫面,說說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出示圖,學生對照圖讀讀第二段,用“—”畫出描寫這幅圖的句子,引導學生體會環境的寧靜、美好,指導有感情朗讀。
3.賈島訪友不遇,面對此景激發了賈島的創作靈感,寫下了《題李凝幽居》,賈島創作的過程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說就是——“即興”。出示整首詩,學生朗讀,感悟環境的“幽”。
。ǔ鍪井嬅,再現情境,目的不僅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入情入境,體會環境的“幽”,為下文斟酌推敲提供場景。)
第二課時
環節二、部分理解——精讀感悟,重點突破
(四)精讀3—7段,了解推敲經過,感悟推敲精神
1.學習賈島推敲部分
。1)自由讀課文3、4自然段,畫出描寫賈島斟酌“推敲”的句子,抓住關鍵詞語寫寫自己的感受。
。2)出示相關句子,學生交流,匯報。引導學生通過“吟哦”“推”“敲”“不知不覺”“闖進”(板書:一邊…一邊…不知不覺比比劃劃闖)體會賈島思考時的投入,感受到賈島認真斟酌字眼的鉆研精神。
。3)此時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賈島?學生結合圖感受賈島的專心、認真、入迷。加動作讀,邊讀邊體會。
(4)再讀3、4段,引導學生找出其它可以體會到賈島的專心、認真、入迷句子。從大街上的表現,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境,從中感受賈島嚴肅認真、鍥而不舍的創作態度。(板書:十分好笑紛紛避讓)
。5)總結作者通過正側面描寫相結合刻畫人物的方法,并相機板書。
。6)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賈島的字斟句酌,如癡如醉。
。ㄙZ島推敲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重點,在引導緊扣關鍵詞句,感受賈島嚴肅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的同時,領悟作者運用正、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把情感目標與能力目標有機的結合起來。)
2.學習韓愈推敲部分
過渡: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沉迷于推敲詩句,竟然沖撞了韓愈的儀仗隊,按照常理,他應該被抓起來,輕則關幾天,重則打板子。路人都不禁為賈島擔心,可是結果呢?
(1)想象人物的身份和當時的情境,三人一小組分角色朗讀5、6自然段,再現當時的場景。
。2)學生練習朗讀。
(3)指名一組分角色朗讀,學生評讀。引導學生韓愈的話讀出責問的語氣,賈島的話讀出請求原諒的語氣。
。4)默讀第7段,畫出韓愈主張用“敲”的理由,同位交流。
(5)引導學生思考用“推”的好處,學生針對“推”“敲”發表不同見解。
、倮碛梢唬憾Y貌,學生想象情境,表演感受。
、诶碛啥簩庫o。聯系上文“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體會以響襯靜,使靜更靜,“敲”字的妙處。
、劾碛扇喉懥。師補充說明原因:古人很講究字韻,推的韻母是ui,敲的韻母是ao,所以說“敲”讀起來更響亮些。
。6)后來,這首詩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出示詩句,讀詩)
。撓瞪矸荩撓嫡Z境,聯系自己的內心真實感受來考慮,不迷信,不照搬,這才是真正的推敲。用字用詞不是因為對錯,而是為了妥帖,為了恰當,學生針對“推”“敲”發表不同的見解,這本身就是一個推敲的過程。正如古語說: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
3.走近推敲
。1)故事最終有了一個結局,但是,推敲沒有結束,引讀最后一段。
。2)聯系上文理解“斟酌”“推敲”。
(3)學了《推敲》這篇課文,你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賈島認真嚴謹的創作態度、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并讓學生聯系實踐,明確今后寫詩和作文時,也要反復比較,多加斟酌,使所用字詞更加準確、傳神。
環節三、回歸整體——積累拓展,讀寫訓練
。ㄎ澹┲笇еv故事。
1.喜歡這個故事嗎?我們也來試著講講這個故事吧。
2.講故事不能像讀課文那樣死板,但也不能信馬由韁,要有一定的條理,回顧課文看看課文是如何寫這個故事的。出示故事脈絡表(附表2),學生分組討論,整理每一環節的關鍵詞語。
3.哪些地方的語氣需要特別變化一下?為什么?根據學生回答作出總結和提示:故事情節要完整、清楚,還要關注故事轉折點,講好人物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4.學生在小組練講,指名上臺講,師生根據要求共同評價反饋。
。ㄕZ文學習應呼喚積累,對于課內而言,講故事是積累的一種有效方式。故事脈絡表的運用使學生在把握整體的基礎上,自己提出關鍵點,以達到故事情節的清晰、生動,這也是一個學習運用,再創作的過程。)
(六)超越文本,實踐“推敲”的方法
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倍昧送魄玫牡览,我們不妨立即行動起來,學學賈島推敲課后第4題的詞語。
2.出示課后題,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明確:“拜訪”表現了賈島對朋友充滿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訪問”;“即興”說明賈島的《題李凝幽居》是即景生情,有感而發;“寧靜”表示靜的程度較深。
。ㄔ趯W生通過學習課文,感知了故事內容,了解了什么是“推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親身體驗一下“推敲”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學生也會欣賞、認同、向往、追求“推敲”了,學以致用得到了初步的落實。)
作業設置: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都像賈島那樣,做學問態度認真,力求完美。你還知道有關推敲的故事嗎?課下搜集有關推敲的故事。
2.你有沒有見過像賈島這樣嚴謹認真的人?出示圖(一個學生在認真學習,旁邊的學生在玩耍打鬧)要求:試著運用正側畫描寫相結合刻畫人物的方法,寫一段話,并推敲自己的習作片段。
。ㄍ魄檬且环N文化現象,讓學生搜集推敲故事,也是一種對推敲文化的熏陶與傳承。給學生提供場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仿寫片段,并自己推敲既是對“領悟作者運用正、側面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這一能力目標的落實也是對實踐推敲精神的深化,可謂一石二鳥。)
板書設計:
起因題詩贈友
9.推敲
經過賈島改詩一邊…一邊…不知不覺比比劃劃闖(正)嚴謹
十分好笑紛紛避讓(側)認真
結果韓愈定稿禮貌寧靜響亮
附:表1《推敲》預習單
班級:姓名:
認真完成預習任務,并自我評價。完成以后,可以在相應的評價欄里打“√”。
一、我會識
認讀生字并描紅仿寫。在教材上描紅,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寫一個,看誰能做到正確、規范。
糾正寫錯的字:把不滿意的字再寫一個:
二、我會讀
1.正確、流利地讀一讀下面的`詞語。
第一組:和尚即興大街毛驢吟哦斟酌妥帖闖進
第二組:簇擁思索寬恕禮貌莽撞
2.通過查工具書,我理解了以下詞語。
3.自由朗讀課文,爭取讀正確,讀流利。讀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讀幾遍喲。
1.通過查閱資料,我對賈島有了如下了解
三、我會超鏈接。
2.通過查閱資料,我對韓愈有了如下了解
四、我會思考
一邊讀課文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這個故事中的
賈島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想一想,還可以和同學交流。
名師獻藝——《推敲》第八冊 篇15
范水鎮范光湖小學 作者:馬俊肖 高學勤
片斷一:在情節梳理中推敲
師:同學們,《推敲》是流行于文壇的歷史典故,如果把它拍成一部電視劇,拍幾集?
生:(自讀課文2——7自然段)
生:拍三集為宜,第一集訪友留詩、第二集騎驢斟酌、第三集路遇知音。
生:拍四集也可,第一集訪友、第二集斟酌、第三集誤闖、第四集“敲“好。
生:拍五集也行,第一集留詩會友、第二集吟哦推敲、第三集癡迷誤闖、第四集韓愈指點、第五集換“推”為“敲”。
……
師:在短暫的時間內,就起了這些好聽的名字,了不起!現在請你們說說在起名時是怎么想的?
生:起名字要依據課文情節。
生:情節之間的銜接要自然、連貫。
生:每個標題的字數要力求相等。
生:名字中的文字要精煉、優美。
師:說得好!有什么創作體會或見解請繼續說。
生:字數越少,越難把意思表述清楚。
生:拍攝的集數多,起名字的難度就大。
生:集數少了,不成連續劇。我認為拍攝3到4集,每集的名字4—7字較好。
生:經我們小組討論,想把它拍成四集,每集7個字。即:(1)訪友不遇留詩句;(2)癡迷推敲難取舍;(3)誤闖朝廷儀仗隊;(3)韓愈指點成佳話。
生:我建議將“留詩句”中的“留”改為“贈”,這樣能表達詩人對朋友的敬意。
生:我建議將“成佳話”改為“佳話傳”,這樣更說明意義深遠。
……
【賞析:教者借拍電視劇,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引導學生找重點段落,劃分層次,編寫小標題。注重引導學生談創作體會,變教師的友情提示為學生的個性見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善于推敲的習慣和技能。】
片斷二:在人物感悟中推敲
師:塑造電視劇中的主人翁形象尤為重要,那么故事中的主角賈島是什么樣的人呢?請帶著這一問題讀讀課文。(板書:
的賈島)
生:(邊讀、邊畫、邊議、邊注)
生:重情重義的賈島。(生讀文中相關的句子)
生:專心致志的賈島。(生讀句子說明)
生:(①有耐心的賈島;②一絲不茍的賈島;③懂禮貌的賈島;④精益求精的賈島;⑤追求完美的賈島;⑥善于聽取別人意見的賈島……)(第一范文網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推敲)
師:(出示并引讀賈島的詩句)“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生:(跟讀、感悟)
師:讀了賈島的這首詩,也許大家對賈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請同學們推敲一下剛才的見解,用一兩句話將賈島作詩的態度和精神概括出來。好嗎?
。ㄉ献魈骄亢蠼涣鳎
生:具有嚴肅認真態度和精益求精的賈島。
生:具有專心致志態度和鍥而不舍精神的賈島。
……
【賞析:著力引導學生精讀課文,圍繞“什么樣的賈島?”這一關鍵性問題,借助讀、畫、注、說等學法,猜摩人物特點,感悟人物品格,變瑣碎的講解為學生自主探究,自我感悟,培養學生認真推敲,精心提煉,高度概括的學習態度!
片斷三:在角色表演中推敲
師:知道了賈島的為人,現在請大家來演一演這個角色好嗎?
(生分組討論,準備道具,思考動作……)
生:(表演騎驢、吟哦、斟酌、敲門……)
師:各位導演,對這位同學的表演,有意見發表嗎?請指教。
生:這位“賈島”的癡迷狀態不夠到位,應該……
生:吟哦的聲音不宜太響亮,應該……
生:斟酌時的表現力不強,應該……
【賞析: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扮演好導演、主角、評委等多重角色,既使學生自娛自樂,又活化了人物形象,生動形象的表演,認真嚴謹的編導,足以證明學生已從推敲中獲得真切的內心體驗,自信心、成就感得以滿足!
片斷四:在拓展訓練中推敲
師:類似“推敲”這樣的典故,還有許多,也許大家聽說過。
出示:(1)春風又( )江南岸。
(2)紅杏枝頭春意( )。
生:(讀詩句,猜摩括號里的字)
生:這是王安石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紅杏枝頭春意鬧”。
生:據說第一句中的“綠”字,在初稿中曾用過“吹、到、滿”等字.
生:第二句中的“鬧”字,也曾和最初的“濃”字推敲而定。
師:說得對,現在老師也給你們提供一次推敲的機會,請大家試一試。
出示:春風吹綠了樹梢,吹( )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生:樹梢在上,小草在下。按這樣的順序,我的填空是“吹醒了小草,吹樂了小魚”。
生:“綠”是一種色彩,從這個思路去想,我補充的句子是“吹青了小草,吹紅了小花”。
……
【賞析:借助自能拓展,知識遷移,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思維,鞏固和檢測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從課堂信息反饋不難看出,學生的思維方式,推敲態度,答題的質量均已達到或超出教者預設的目標!
【總評:教者以編導電視連續劇為線索,以感悟課文為載體,以挖掘學生的探究潛能為根本,將“推敲”貫穿于各個教學環節之中,千方百計地為所有的學生傾心感悟,真情體驗,開拓空間,搭建平臺,可謂開放型、研究性課堂教學之精品!
名師獻藝——《推敲》第八冊 篇16
于德明前幾天觀摩低年級識字教學公開課,看到詞語教學被教得冷冰冰、硬生生的,我便不由自主地想起兩位大師教授詞語教學時的情形來。
案例一:賈志敏老師在執教《推敲》一課時教學“斟酌”一詞師:我們的祖先真聰明,發明了火藥、指明針等,對社會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還發明了許多有趣的文字,比如上節課我們說的那個“木”字。(師板書,畫“木”、寫“休”)一個人在樹邊休息。再比如說,“步”,上面指鞋子,下面也是鞋子,兩腳跨出去,不是一步嗎?詞也很有意思,“左右”,(讓生舉左右手)“左右”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說“東西”,表示方向,兩個字擺一起,就變成了物件。
(生讀)師:這是什么?
生:書。
師:這是什么、生:粉筆。
師:我是東西嗎?
生:你不是東西。
師:變成罵人的話了。
師:中國的漢字很有意思。大家來看看這個詞:(板書)斟酌。這斟酌分開指倒酒的意思,擺在一起又變成考慮了。
案例二:于永正老師在執教《愛如茉莉》一課時教學“眸子”一詞師:我們的漢語漢字太有意思了,每一個漢字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詞語都有一個故事。我為什么要求你們查字典?道理就在這。那么我提一個問題,誰能用“眸”這個字來組一個詞?
(全班沒人舉手)師:我聽過一個詞,“明眸皓齒”,說一個人長得很精神,眼睛又亮,牙齒又白。清楚了嗎?
接下來,我請一個同學過來一下,我做個動作,看誰能組個詞。(這位同學站在于老師的身后,于老師演示回眸一笑的動作)“回眸一笑”大家聽過這個詞嗎?你喜歡于老師嗎?
生:喜歡。
師:我在你身后,你喜歡我,請你對我回眸一笑。
師:真是很漂亮哈,還有點羞澀,我也很喜歡你,我對你回眸一笑。(說完,于老師就給學生演示了這個動作)可惜這個“回眸一笑”不能用在男人的身上,它是專門形容女的,形容女的很漂亮,很恬靜,但有點害羞。那么,你知道“回眸一笑”這個詞出自哪首詩嗎?
(生搖頭)師:“回眸一笑”出自白居易寫的《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兩位大師,雖然教學的方法不同,但是異曲同工,都教出了詞語的情趣和韻味。賈老師采用類比的方法,把“左右”“東西”“斟酌”之類并列結構詞語的趣味充分地表達出來了——兩個相反或者相近的字,組合在一起卻表示與原來的兩個字完全不相干的意思。由點到面,顯示了漢語漢字的張力和魅力。而于老師則采用表演的方式教學詞語“回眸一笑”,尤其是他表演時的那種嬌羞,那種可愛的情形,堪稱絕技。他由“眸”到成語“回眸一笑”,再到詩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循循善誘,步步深入,如同引導孩子們步入別有洞天的勝景一樣。雖然是坐在課堂上,可是我想學生必定有“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深切感受。因為那就是景,那就是情,那就是趣,那就是深深吸引我們的中華文化!
常言道,“字詞知冷暖,句子有溫度”。其實,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幅美麗的畫;每一個詞語,都蘊涵著一段美妙的傳說。在進行詞語教學的時候,我們不能只是為了識字記詞而教,應該盡力挖掘詞語的內涵,教出詞語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