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獅子愛爾莎說課稿(通用2篇)
小獅子愛爾莎說課稿 篇1
《 小獅子愛爾莎》第一教說課稿
劉寶麗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本文選自《野生的愛爾莎》一書,這是奧地利女作家,喬伊 . 亞當遜一次喂養獅子的真實生活記錄。本文不僅生動地記敘了獅子愛爾莎的生活習性,而且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與愛爾莎之間似母女般的真摯的、深厚的感情。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是了解“我”對小獅子愛爾莎的關愛,感受“我”和小獅子之間的親密感情,使學生增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我擬以三個主問題貫穿我的整個教學,即:作者描繪了一只什么樣的獅子?作者與她有著怎樣的感情?她們為何要分別?當然,在具體的教學環境中教師對以上三個問題的措辭上做了較精心的設計,兩節課呈現的方式都是不同的。在教學形式上我采取了“以讀促悟”的方式,讓學生根據文本內容反復讀,在讀中悟情,總之是在一個“情”字上下工夫。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 、正確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 、懂得課文記述順序是按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安排的。
3 、了解小獅子愛爾莎的生活習性和小獅子和“我”的親密關系。
4 、懂得“我”把小獅子放回大自然的原因。
目標( 2 )的指定為的是落實《新課程標準》中對第二學段的閱讀提出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目標( 3 )的制定要完成的是培養學生“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目標( 4 )的制定著眼于培養學生初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過程與方法:
1 、能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圈點,勾畫,自己閱讀,互相協作。
2 、大膽交流、發表獨自的見解。
這兩條目標,一方面從協作學習技巧、方式、態度提出了要求,一方面從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創新性學習做出了規定。這兩條目標都包含著這樣一個信息:“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老師將“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三)、情感與態度
理解“我”和小獅子之間的深厚感情,培養學生愛護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的情感。
這一條目標比較忠實的反映了教材編撰者要求從小培養人們愛護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的意圖。
三) 教學任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了解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體會“我”和小獅子的親密關系。
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
4 教學重點 了解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
5教學難點 體會“我”和小獅子的親密關系。
6 .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說教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我擬以三個主問題貫穿我的整個教學,即:作者描繪了一只什么樣的獅子?作者與她有著怎樣的感情?她們為何要分別?當然,在具體的教學環境中教師對以上三個問題的措辭上做了較精心的設計,在教學形式上我采取了“以讀促悟”的方式,讓學生根據文本內容反復讀,在讀中悟情,總之是在一個 “情”字上下工夫。課上注意通過引導學生讀課文,談感受,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再通過互助學習討論小獅子的生長過程,了解它的生活習性,重點了解“我”怎樣愛小獅子以及把它送回大自然的原因。最后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是否應該將愛爾莎放歸大自然,找出依據,講出道理,展開辯論。使學生懂得保護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
三、說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課前預習
1、讀課文,自學生字,了解課文大意。
2、收集、整理獅子的有關資料,并樂意與同學交流;有條件的學生可以閱讀奧地利作家喬伊·亞當遜寫的《野生的愛爾莎》這本書,并樂意把自己所喜歡的情節講給同學聽。
3、收集、整理自己所喜歡猛獸的資料,并樂意與同學交流
四、說教學程序
? 復習、導入
本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獅子愛爾莎》。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大致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誰能回憶一下文章描寫了小獅子的哪幾件事?(可愛、勇敢、聽話、遠足、送回森林)
下面我們就來細讀課文,首先來探討一個問題: 在這位奧地利女作家,喬伊 . 亞當遜細致的描繪中,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究竟是一只怎樣的獅子呢?
(設計意圖及教學策略:通過復習上節課內容,使學生較為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敘述順序。另外,通過教師的小結語言給學生介紹文章的作者,提出問題激起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探究的興趣。)
? 自讀自悟
1 、自讀提示
要研究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去讀書呢?( 一找二讀三悟。)
2 、自讀批注
下面就請同學們帶著問題,用心地去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句子反復讀,去領悟小獅子的特性。
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及教學策略:設計學生自學這一環節,為的是滲透閱讀方法,讓學生學會獨立閱讀、批注自己獨特的感受。)
? 全班討論、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1 、說說這只小獅子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小獅子的可愛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象洗澡時與作者嬉戲的場面。
小獅子的勇敢
用自己的話說說愛爾莎勇斗犀牛的場面
小獅子的聽話
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部分內容,并說一說此情此景你覺得她們的關系像一對什么?
小獅子的遠足
引導學生想象“我”是怎樣教訓獅子的?
2 、師小結提問,升華感情
是的,這是一只多么可愛、勇敢、聽話、懂事的獅子呀! 原本野性十足、兇猛的獅子為何在作者的面前卻是如此的可愛、溫柔、孩子氣十足呢?
(設計意圖及教學策略: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學習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朗讀、感悟、口頭表達的能力,從而在思維的碰撞之中去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總結全文、感悟文章中心
同學們真會讀書,通過大家的探討、交流,一只鮮活的、可愛的小獅子躍然紙上,呈現在我們面前,不得不讓人憐愛倍生。難怪它的主人——與它朝夕相處了三年的作者在即將分別時是那樣的難以割舍,送走了一次又一次,那情景真是令人感動。
三年的耳鬢廝磨,它們確實已情同母子,那么既然分別時,一個是莫大的痛苦,一個是戀戀不舍,那又何以要面臨這樣的局面,使雙方都痛苦呢?
是的,大自然才是它最適合生存的地方。回歸自然,讓它發揮野獸的本性這本身就是一種博愛,反之,把愛爾莎留在身邊就是一種狹義的。
(設計意圖及教學策略:通過教師飽含深情的語言渲染,引導學生通過讀文了解作者把愛爾莎放回大自然的真正原因,從而達到情感的共鳴。)
《 小獅子愛爾莎》第二教說課稿
劉寶麗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本文選自《野生的愛爾莎》一書,這是奧地利女作家,喬伊 . 亞當遜一次喂養獅子的真實生活記錄。本文不僅生動地記敘了獅子愛爾莎的生活習性,而且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與愛爾莎之間似母女般的真摯的、深厚的感情。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是了解“我”對小獅子愛爾莎的關愛,感受“我”和小獅子之間的親密感情,使學生增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 、正確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 、懂得課文記述順序是按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安排的。
3 、了解小獅子愛爾莎的生活習性和小獅子和“我”的親密關系。
4 、懂得“我”把小獅子放回大自然的原因。
目標( 2 )的指定為的是落實《新課程標準》中對第二學段的閱讀提出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目標( 3 )的制定要完成的是培養學生“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目標( 4 )的制定著眼于培養學生初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過程與方法:
1 、能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圈點,勾畫,自己閱讀,互相協作。
2 、大膽交流、發表獨自的見解。
這兩條目標,一方面從協作學習技巧、方式、態度提出了要求,一方面從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創新性學習做出了規定。這兩條目標都包含著這樣一個信息:“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老師將“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三)、情感與態度
理解“我”和小獅子之間的深厚感情,培養學生愛護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的情感。
這一條目標比較忠實的反映了教材編撰者要求從小培養人們愛護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的意圖。
三) 教學任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體會“我”和小獅子的親密關系。
3、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
四)教學重點 了解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
五)教學難點 體會“我”和小獅子的親密關系。
六) 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說教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我擬以三個主問題貫穿我的整個教學,即:作者描繪了一只什么樣的獅子?作者與她有著怎樣的感情?她們為何要分別?當然,在具體的教學環境中教師對以上三個問題的措辭上做了較精心的設計,在教學形式上我采取了“以讀促悟”的方式,讓學生根據文本內容反復讀,在讀中悟情,總之是在一個 “情”字上下工夫。課上注意通過引導學生讀課文,談感受,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再通過互助學習討論小獅子的生長過程,了解它的生活習性,重點了解“我”怎樣愛小獅子以及把它送回大自然的原因。最后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是否應該將愛爾莎放歸大自然,找出依據,講出道理,展開辯論。使學生懂得保護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
三、說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課前預習
1、讀課文,自學生字,了解課文大意。
2、收集、整理獅子的有關資料,并樂意與同學交流;有條件的學生可以閱讀奧地利作家喬伊·亞當遜寫的《野生的愛爾莎》這本書,并樂意把自己所喜歡的情節講給同學聽。
3、收集、整理自己所喜歡猛獸的資料,并樂意與同學交流。
四、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新課
你們喂養過小獅子嗎?你給它起過名字嗎?
同學們曾經喂養過小鴨、小狗,你見過有人在家里喂養過小獅子嗎?
是呀,森林之王——勇猛的獅子誰敢喂養呀,可 奧地利女作家,喬伊 . 亞當遜就勇敢地嘗試了這件事,并且以她最好朋友的名字愛爾莎為它命名。
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生親切地讀):小獅子——愛爾莎!
(設計意圖及教學策略:與上一教不同的是,本教的開課力求自然、親切。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入新課。并用叫一叫它的名字的方式來拉進與文本的距離。)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 、提出閱讀要求。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通課文并思考:這是一只怎樣的獅子?
2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
3 、交流讀后感受
( 1)看到你們讀書投入地樣子,我想你們一定被這只獅子所吸引, 你們喜歡這只獅子嗎 ?
( 2 )你最喜歡獅子的什么?能否讀出具體的詞句?
(引導學生抓住小獅子的特性去說,從而概括出獅子的特點:可愛、勇敢、溫柔、野性十足)
(設計意圖及教學策略:教師用“你喜歡這只獅子嗎?”的提問方式來統領全文,一方面是遵從學生的個性化體驗、一方面是讓學生在交流中理出文章的敘述順序,了解小獅子的生活習性。)
三)抓住文章重點段落,體會小獅子 與作者之間的深厚感情。
1 、 作者喜歡這只獅子嗎?從課文的哪些段落最能體現作者對它的感情?
2、 你怎樣理解“我又高興又難過地接待了它”,作者高興的是什么?難過的是什么?
3、 作者把它當作了自己的什么?
4、 三年的朝夕相處,它們已情同母子,可為何要面臨這種分別呢?
5、 你看過或親身經歷過與親人、朋友分別的場景嗎?
6、小結:是呀,任何一種分別總是讓人痛苦。愛爾莎走了,滿載著作者對它的情誼走了。回到真正屬于它的大自然中去了。讓我們與作者一道為愛爾莎送別,祝它一路平安!
(設計意圖及教學策略:與上節課不同的是,這一教轉移了教學重點,主要是體會作者與小獅子之間的深厚感情,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并使學生受到真摯情感的熏陶。)
四)學生質疑,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學完了這課,你還想了解些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設計意圖及教學策略:給予學生提問的空間, 引導學生關心動物的今后命運,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板書設計
15 小獅子愛爾莎
小獅子愛爾莎說課稿 篇2
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陽光般的愛一起走進《小獅子愛爾莎》,共同探索“生命的課堂”。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聯系實際,說教材
二、依據學情,說目標
三、緊扣文本,說過程
四、突出重點,說板書
一、聯系實際,說教材
首先,讓我們走進充滿愛的課文。《小獅子愛爾莎》是語文版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它講述的是奧地利女生物學家亞當遜(森)馴養一只野生小母獅愛爾莎,和它建立了真正母女般難以割舍的感情,最后卻又把它放生的真實故事。作者用樸實平和的語言,再現了愛爾莎的出生——成長——回到大自然的過程。讀起來生動、有趣、故事性強,非常吸引孩子。
這一單元的主題是:從生活出發學習課文,學會更有意義地生活。我思考著,這篇文章的教學,應賦予學生什么呢?在一次又一次地閱讀原著《生而自由 野生母獅愛爾莎》后,我不由感嘆、震撼于這種人與動物的相依相守!我期待著以我的閱讀感受引領學生進入文本,了解這濃濃的愛,感動這深深的情,從而珍視大自然中每個生命的存在。
二、依據學情,說目標
那么怎樣具體設置本課時教學目標呢?三年級的孩子學習依賴心理較強,聽、說、讀、寫訓練,還剛剛起步,各種能力的形成正處于過渡時期,因此,根據語文新課程理念,從對象出發,我設置了以下教學目標:(出示文字課件——)
1、認識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抓“關鍵詞句”反復揣摩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是怎樣表情達意的。
3、體驗“我”與愛爾莎之間深厚的情感,初步感悟人類對野生動物的關愛。
教學重點 :感受“我”和小獅子之間的親密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
三、緊扣文本,說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激qing導入,引發期待。
(出示文字課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為此,我這樣導入:首先,我出示了原著《生而自由 野生母獅愛爾莎傳奇》這本書,然后聲情并茂地朗讀了封面上的一行字:“這是一本無與倫比的國際暢銷書;這是一個感動、震撼了數千萬人心靈的人與動物的真實故事”)。就這樣通過圖片,通過聲音、文字設置情境導入,直抵學生心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個故事會怎樣感動、震撼我們的心靈呢?在強烈的閱讀期待下,師生共同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初讀課文時,我提出一個貫穿全文的問題;在你的眼中,小愛爾莎和我的關系最像什么?這既是訓練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也是對學生進行概括性的言語表達訓練,同時也是本課教學設計的切入點。
(三)個性閱讀,精讀品悟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抓住在你的眼中,小愛爾莎和我的關系最像什么?這個中心問題,統領全篇,精心預設以下三個教學板塊。(出示課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于中段學生要做到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我采取了引導學生抓 “關鍵詞句”反復揣摩的方法: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讀一讀,在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表情達意的。
例如在教學本課“母女關系”這一板塊時,我是這樣預設的:
(1)母女關系
①想一想。 盡管節選的這篇課文并沒有出現“母親”、“女兒”這樣的詞匯。文中對“我”和愛爾莎相處的生動描寫卻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她們像一對母女,當學生談到小獅子愛爾莎和我的關系最像母女后,我會提問:哪件事兒、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的呢?
。我認為,文中“愛爾莎犯錯”這件事是需要重點指導品讀的。因為課文對“愛爾莎犯錯誤”這件事的描寫有一個空白點:愛爾莎與“我”之間沒有直接的語言描寫。(出示課件)這些關鍵詞句“求寬恕”“安慰”“發出哼哼聲”無疑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是是給學生練語的極好擴點。為此,我聯系本單元的學習主題“從生活出發學習課文”,引導孩子們通過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愛爾莎和我之間的對話,說一說。
②說一說 。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指導他們說完整的話,鼓勵他們說自己的生活。
③寫一寫。在學生充分的說之后,我還指導學生把說的寫下來,怎么說就怎樣寫,特別提醒冒號和引號的使用。
以上過程,使語文技能在思維訓練中發展,童心在言語訓練中滋長。這就體現了語文學科 “人文性”與“工具性”的高度統一。
當然, 文中還有其他表現我和小獅子之間母女情深句子,我會讓學生畫一畫、說一說、讀一讀。例如這些話——(課件出示):“它一刻也不離開我,晚上也跟我一起睡。半夜里它常常用粗糙的舌頭舔我的臉,把我舔醒”、“換牙的時候,像孩子一樣張開嘴給我看。我輕輕地搖動它快要脫落的乳牙。它閉著眼睛,一動也不動”指導學生的朗讀時,采取指名讀、評價讀、表演讀等方式,鼓勵他們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讀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學生還有可能談到作者送愛爾莎會大自然這時讓人感到母女情深的詞句:“它走后,我又十分想念它 ,特別是在暴風雨的夜晚,我整夜想著它,不知它怎么樣了。”
“我一步也不離開它,它總是用兩只爪子輕輕地抱著我的脖子入睡。我給它驗血、吃藥,和它睡在一起。我自己也忘記了自己是個人,愛爾莎是只獅子了。”體驗他們的難分難舍之情是本課的難點 ,我是這樣突破難點的:看影片 激發情感;聽范讀 感染情感;想畫面 體驗情感。在充分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后,再反復朗讀,在不同形式、多角度、有創意的讀中習得和積淀語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朋友關系。
以我的教學經驗,三年級學生的求異思維是相當活躍的,他們極有可能談到小獅子愛爾莎和我的關系最像朋友,為此,在教學本課“朋友關系”這一板塊時,同樣采取了抓“關鍵詞句”揣摩、朗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是怎樣表情達意的。小學教 學 設計 網
①刪一刪。大家都知道,“言語形式”是語文教學的立足點,教師的教學藝術不僅反映在引導學生通過語感實踐反復誦讀,而且更表現在引導學生從煉字、煉詞的角度品味語言。出示文字課件 ——“它看見我蹲在河邊,就故意撲騰起浪花,還用前爪輕輕地把我撲倒在地上,十分高興地和我開玩笑。”我刪掉了句中的“故意”“輕輕地”“十分高興地”, 對比著讀“它看見我蹲在河邊,就撲騰起浪花,還用前爪把我撲倒在地上。”,思考作者為什么用這樣的語言文字,不用那樣的語言文字來表達,從而了解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同時,這對剛剛初學寫作的三年級孩子來說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訓練。
②讀一讀。以上句子的朗讀,要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讀出愛爾莎的頑皮與可愛,進一步體會人與獅子的親密友好。
(四)升華感情,拓展延伸
當學生體會了獅子與“我”之間親密無間的感情后,設計了一個“穿透力”較強、具有探究性的話題:“換成你,你會讓長期相伴的愛爾莎離開自己嗎?” 由此引發的探討,我以尊重的態度不加評論,而是出示愛爾莎和它姐姐在不同環境中生活的兩組圖片,讓學生的情感在對比中思辨、體驗、升華。并寫讀一句讀后感表達自己的心聲:愛它,就要!
課末,我會引導學生去找原著《生而自由》以及更多關于野生動物 的書去閱讀,關心野生動物命運,珍視大自然中每個生命的存在。從而達成對自己完美人格的建構——精神的提升與視野的拓展。
四、突出重點,說板書
板書的目的在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本課時的重難點,我采用了簡筆板畫的形式以增加板書的直觀性、簡潔性和新穎性。
縱觀以上教學設想,我認為本設計的亮點是:
1、以板塊的形式預設教學主線,盡量實現順學而導的可能,第一、二個板塊的預設有相當的靈動性,。學生先體驗到哪兒就學哪兒,以保障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
2、教法簡潔,強調讀寫,重視語言的熏陶,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地落實到了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促使教學不斷接近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全面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