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獅子愛爾莎說課稿
《 小獅子愛爾莎》第一教說課稿
劉寶麗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本文選自《野生的愛爾莎》一書,這是奧地利女作家,喬伊 . 亞當遜一次喂養獅子的真實生活記錄。本文不僅生動地記敘了獅子愛爾莎的生活習性,而且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與愛爾莎之間似母女般的真摯的、深厚的感情。本篇課文的教學目的是了解“我”對小獅子愛爾莎的關愛,感受“我”和小獅子之間的親密感情,使學生增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我擬以三個主問題貫穿我的整個教學,即:作者描繪了一只什么樣的獅子?作者與她有著怎樣的感情?她們為何要分別?當然,在具體的教學環境中教師對以上三個問題的措辭上做了較精心的設計,兩節課呈現的方式都是不同的。在教學形式上我采取了“以讀促悟”的方式,讓學生根據文本內容反復讀,在讀中悟情,總之是在一個“情”字上下工夫。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 、正確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 、懂得課文記述順序是按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安排的。
3 、了解小獅子愛爾莎的生活習性和小獅子和“我”的親密關系。
4 、懂得“我”把小獅子放回大自然的原因。
目標( 2 )的指定為的是落實《新課程標準》中對第二學段的閱讀提出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目標( 3 )的制定要完成的是培養學生“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目標( 4 )的制定著眼于培養學生初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過程與方法:
1 、能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圈點,勾畫,自己閱讀,互相協作。
2 、大膽交流、發表獨自的見解。
這兩條目標,一方面從協作學習技巧、方式、態度提出了要求,一方面從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創新性學習做出了規定。這兩條目標都包含著這樣一個信息:“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老師將“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三)、情感與態度
理解“我”和小獅子之間的深厚感情,培養學生愛護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的情感。
這一條目標比較忠實的反映了教材編撰者要求從小培養人們愛護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的意圖。
三) 教學任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了解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體會“我”和小獅子的親密關系。
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
4 教學重點 了解小獅子愛爾莎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習性
5教學難點 體會“我”和小獅子的親密關系。
6 .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說教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我擬以三個主問題貫穿我的整個教學,即:作者描繪了一只什么樣的獅子?作者與她有著怎樣的感情?她們為何要分別?當然,在具體的教學環境中教師對以上三個問題的措辭上做了較精心的設計,在教學形式上我采取了“以讀促悟”的方式,讓學生根據文本內容反復讀,在讀中悟情,總之是在一個 “情”字上下工夫。課上注意通過引導學生讀課文,談感受,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再通過互助學習討論小獅子的生長過程,了解它的生活習性,重點了解“我”怎樣愛小獅子以及把它送回大自然的原因。最后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是否應該將愛爾莎放歸大自然,找出依據,講出道理,展開辯論。使學生懂得保護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