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影子》教學反思
5.朗讀形式多樣化,如讀喜歡的段落,小組讀,帶著感情自讀等。
在充分朗讀后,學生的理解和感悟都得到了提高,還為造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生能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學習重點詞句“也”“越來越”“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體驗影子的變化,并把他拓展到其他語言表達中,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三、適當擴展,鼓勵實踐觀察。
語言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生活是語文實踐的大舞臺。本文中影子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到處有,我鼓勵學生讓爸爸有空帶自己出去實際觀察影子在路燈下的變化。這樣,讓學生體驗,讓學生用充滿活力的特征伴隨他們的認識過程,對影子現象產生興趣,勤于思考,勤于觀察。為滿足學生更大的好奇心,我結合“語文天地”中的讀一讀《我想知道》一題,讓學生說一說想知道什么,并且布置觀察風吹紅旗的現象,試著寫寫。這就激發了學生的想像,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讓“好奇”迸發創新的火花。
一節課結束了,學生的好奇心還沒冷卻下來,而是帶著更濃的探索“新事物”進入課外的書籍海洋,特別是《十萬個為什么》。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理解影子和光線的關系時,我本意讓學生用模擬實物來自主探索。
(實驗方法:四人一組,左右兩位同學手執手電筒不動當作路燈,其他兩位同學用短的鉛筆在光線下移動,可當作人在走,共同觀察影子的變化情況。)可是,由于外面陽光強烈,影響了實驗的進行,不容易觀察到影子的變化。這是我疏忽的地方,在備課前欠考慮,我想若上課之前自己先動手試驗一下,就會預料到這個不足的地方。針對如此,課堂上我進行了二度設計,讓學生實際去觀察。(最后環節)再有就是一個欠細致的指導造句“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這個詞句,學生說的句子大多表示連續性的一些事情,不夠確切。如“我一會兒寫字,一會兒讀書,一會兒玩。”于是,我直接引導他們“這樣做對嗎?說說天上的云的變化,象什么,你能用這三個“一會兒”來說說嗎?下課時,你都做了什么事情,誰也能用這三個“一會兒”來說說?”經過仔細的反復思考。我覺得指導方法不夠細,應先讓學生說說大概時間內做了什么事情,再來用這個詞匯說說,可能會更好。
讓學生做學習的主 ——《我的影子》教學反思
這一學期來,我發現我們班學生變了,課堂上的表現不再像一年級的時候那樣活躍,那樣積極、主動了,取而代之的經常是死氣沉沉,師生彼此都覺得無趣。,我也覺得很累,常有一種“老牛拖破車”的感覺。為此,我非常苦惱,一有空就在思考這個問題:“原因在哪里?他們對那些星星月亮之類的小獎品已不那么感興趣,對開火車、找朋友等常見的形式也已習以為常了,我該怎么辦才能把他們的熱情再調動起來呢?”
我決定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大幅度的改革。今天,學習《我的影子》一課的生字時,我先請學習小組討論幾分鐘,看大家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然后請一個小組的同學上臺當小老師,教會同學們記住生字。你聽聽他們的講解:公主的“主”:頭上的點就像公主頭上戴的頭飾,下面的“王”字表示她是皇帝的女兒,很大;“揮”:將軍經常這樣跟人揮手(做揮手的動作),所以“揮”是“扌”加“軍”;“蹦”:一群小朋友要去爬山,大家高興得蹦起來;“矮”:我知道一個小女生長得像禾苗一樣高,就是矮;(另一個學生指著旁邊同組的同學說):李瑞長得高,培欽長得矮;(另一個學生半蹲著腳把自己扮成一個小矮人說):我知道像這樣個子很小很小的人就是矮。……教室里不時發出陣陣熱烈的掌聲,我也不由自主地發出贊許的微笑,并及時作出鼓勵性評價:“你的想像力真豐富。”“這辦法妙極了。”之后,我又稍作下總結:“剛才,我們從這些同學身上學到哪些記住生字的好辦法?”大家通過交流,總結出如發揮想像猜字義、加動作表演、爬文字長城等方法。一節課下來,我做的事不多,孩子們卻學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