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自學”型課堂結構《學棋》教學設計
本課相關情況說明:學情分析:本班從2007年9月進行“引導自學型”的課堂結構改革實驗。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培養,孩子具備初步的自學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對這種課型也有濃厚的興趣。但良好的自學習慣還有待進一步培養,自學能力還有待提高。 教材分析:《學棋》這篇課文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教科書第四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通過描述古時候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以致所學結果截然不同(一為出色棋手,一無多大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名師不一定出高徒,關鍵在于學習者自身的學習態度,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全文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紹文中的老師“秋”;第二自然段是全文重點,描寫了兩個學生不同的學習表現,對比鮮明;第三自然段點出這兩個學生不同的學習結果。全文首尾簡略,重點突出,學生不難體會文中所蘊涵的道理。同時文中插圖也為學生拓展想象,理解和感悟課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教學目標:1、 正確、流利、自然地朗讀課文。2、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專心致志。3、 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教學重點:重點:通過朗讀對比兩個學生不同學習態度,從中悟理。難點:讀思結合,悟出道理。教學準備:課件 貼圖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略)達成目標1、 正確、流利、自然地朗讀課文。2、 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第二課時環 節學生自學事宜教師引導事宜明確自學重點(三分鐘)明確自學重點:讀懂課文,懂得有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的道理。自學任務:1、讀課文,劃出“跟誰學棋?怎樣學的?學的結果怎樣?”2、想:為什么同樣的老師不同的學習的結果呢?由題目導入(板書課題,讀題,對題目質疑)質疑后明確自學重點 圍繞重點自學(二十四分鐘)1、 個人自學2、 小組匯報 教師巡視引導找重點詞句關注學困生相機指導朗讀 討論自學未解(五分鐘)你還有什么問題沒有解決?教師適時引導解決點撥自學得失(兩分鐘)結合板書點撥:兩個學生跟同一個優秀的老師學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以致所學結果截然不同(一為出色棋手,一無多大長進),這就告訴我們:名師不一定出高徒,關鍵在于學習者自身的學習態度,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鞏固自學成果(六分鐘)1、 在我們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你要向誰學習?為什么?2、 練習用“一邊……一邊”造句。參與交流,指導 板書設計: 13、 學 棋專心致志 走了神兒出色 沒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