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四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四組第一課《識字四》。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說教材,二說學情,三說教學目標,四說教學流程。
首先我來說教材,明確地位
本組課文圍繞 “怎么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專題,選取了能給人以啟迪的成語和故事,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蹲R字四》是開篇的第一課,這課精選了三組成語,既是從《識字一》開始的成語系統積累的進一步延續,又對本組課文起提綱挈領的作用,本課按“取長補短”“看事物不能以偏概全”“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有聯系的排列,給學生提供科學地認識事物的方法,從涉及的思想內容看,《識字四》在全組課文中具有統領的作用,從呈現形式看,是幫助學生集中識字,激發學生識字樂趣的好范本。
其次,說學情,預設難點
二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識字的能力,同時也具有了積累成語,閱讀成語故事的興趣和愿望,但也存在著個體差異,所以我采用多種方法識字,比如在具體的語境中識字,把本課的9個生字分散認識,以多種形式再現生字,使學生既認識了生字,也感受到了識字的樂趣;既在文本中認識了生字,又讓學生明白:識字不一定在課堂。本課的成語有的耳熟能詳,像“拔苗助長,坐井觀天”但有的又聞所未聞,像“管中窺豹,一葉障目”為了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結合低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心里特征。所以我避免了枯燥的成語說教,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設計的時候,采用故事引出---比較發現----直觀試說的形式,以點帶面,使學生對這些成語有初步的認識。課中又以學生誦讀為主,讓學生感受成語的韻律美,感受祖國語言的豐富。根據教材和學情特點,確定如下目標:
1、引導學生采用多種識字方法識字并以多種形式再現生字,使學生靈活掌握詞語中的9個字。
2、初步感知成語的特點,初步理解成語的意思讀中體會成語的韻律感。
3、通過學習,使學生有收集和積累成語的興趣有閱讀成語故事的愿望。
現在我說一下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先讓學生交流最近讀過的故事,再聽老師講故事,坐井觀天,交流聽懂了什么,引出成語坐井觀天。也許有的孩子聽過,也許有的孩子讀過,但是無論怎樣孩子都喜歡故事,這樣勢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隨文識字,感知成語
9個生字如果集中在一起學習,勢必增加識字難度,也會讓學生對識字不感興趣,所以我在設計課時,把生字分散在每組成語中,一組成語認識三兩個,學生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所以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以坐井觀天帶出成語管中窺豹,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因為學生有預習讀出成語不難,在把生字挑出來,放到詞語里再置于句子中,這幾個句子,既考察了學生的識字情況又讓學生初步感知了成語的意思。
接著以比較講棍和粉筆的長短,討論誰的用處大,引出成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再讓學生看書,找出生字,交流識字方法,寸益兩個字,學生在讀書時經常遇到,引導學生交流在哪見過并及時鼓勵表揚,激發自主識字的愿望。彰和障很難區分,拿出來比較,引導學生編兒歌,“章家兩兄弟,三撇章,耳刀彰”這樣不但再現了生字,又分散識字,降低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