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識字3》第一課時
⑴課件出示樹和禾苗。 ⑵出示相應的古文字,引導學生探求古文字的演變規律。 ⑶學生根據圖或古文字,猜猜相應的偏旁。 2.認識“木”、“禾”這兩個形近偏旁。 學生觀察課件。 小組交流。 猜偏旁。 識記偏旁。 這一環節的設計,通過課件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初步感知古今文字的演變過程,了解其規律。 三、借助拼音,自讀詞語。 1.自己看圖,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不認識的可以請教小組同伴。 2.檢查自讀情況,校正生字、詞語的讀音。 ⑴組長組織組員輪流讀,互相正音。 ⑵小組匯報朗讀,教師正音。 3.自由誦讀詞串,把容易讀錯的地方多讀讀。 自由看圖說話。 借助拼音自讀詞語,看清音節,讀準字音。 輪流讀,正音。 匯報朗讀。 自由讀。 自主看圖認讀詞語與同伴互助交流相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習效果。 四、再讀詞語,發現規律。 1.給予學生自讀的時間,并說說自讀過程中的發現。 2.小組討論交流。 3.大組交流反饋。總結得出: ⑴每組詞語中生字的偏旁相同。 ⑵詞語與詞語之間有著相互的聯系。 自讀。 交流發現。 總結。 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讓學生體驗發現和成功的樂趣。 五、讀詞練句,理解記憶。 1.讓學生圖文對照,再次誦讀詞串,說說這些詞語的意思及相互聯系。 ①出示掛圖“松柏”、“楊柳”。 ②說說樹木的名稱,觀察圖畫,具體說說松柏和楊柳是什么樣的。 ③松柏蒼翠挺拔,楊柳婀娜多姿,它們成為木材還能制出很多東西呢! ④讀“秧苗、稻谷、莊稼”,說說它們的聯系。 春天農民伯伯把秧苗插在地里,秋天,秧苗長大成熟,結出果實。遠遠望去,金燦燦的一大片稻谷。經過農民辛勤的耕耘,莊稼終于豐收了。 2.說說你還知道哪些樹木或莊稼。 2.選擇其中的詞語練習說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