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課文 鎖定目標 挖掘資源
二年級組常規調研,借著這一活動,到二年級去學習了多節課,巧的是老師們紛紛選擇了第四單元的課文。學習之后,喜歡上了這些故事,喜歡上故事中蘊藏的味兒。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那么第一要挖掘的就是文本資源。蘇教版的單元意識比較強,整個第四單元都是與動物有關的小故事。小學生讀起來特別有勁。
把課文和練習勾聯,就會發現《小鷹學飛》和《青蛙看!菲鋵嵤窍敫嬖V我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學無止境”要“一往無前”;《狼和小羊》是想告訴我們“存心要干兇惡殘酷的壞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狐貍和烏鴉》是想告訴我們“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把練習4的“讀讀背背”看一看,那么文章中的韻味就出來了。
那么我們老師應該怎樣從孩子的角度來讀懂課文呢?
《小鷹學飛》
“小鷹跟著老鷹學飛行”,可以看出小鷹不會飛,能到大樹上面時,它就“高興”了,激動了,得意了,“喊”:“我已經會飛啦!”“已經”是一份滿足,一份得意,一個感嘆號更將這種感情宣泄到了極點。
聽了老鷹的話,小鷹“又”跟著老鷹向上飛,一個“又”字可以看到小鷹的付出,飛到大山的上空,飛得比原來高了,小鷹很“高興”,又“喊”:“我真的會飛啦!”循著上一自然段的學習,這一自然段,孩子通過挖掘關鍵的詞句應該很容易就感受到小鷹的知足與興奮。
可是老鷹的話讓小鷹“只好”“鼓起勁”“拼命”向上飛。因為不斷努力,不斷付出,才能向上,向上,再向上!帮w呀,飛呀”也不知道小鷹吃了多少苦,費了多少心,它“急促地喘著氣”說“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一個“總算”顯示著小鷹的謙虛,它已經隱約感覺到了飛翔是沒有盡頭的;一個問號則充分顯示了小鷹的疑惑,它想知道真正的飛翔是不是像他這樣的。
而老鷹而小鷹“往上看”,讓小鷹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學無止境”要“一往無前”。
《青蛙看!
青蛙想看!心繕,可是前面有座山——困難如山,小青蛙認為:沒有有力的翅膀,沒有善跑的長腿,怎么上得去呢?一個反問句強烈地表達了青蛙的無奈。蒼鷹告訴青蛙——不登上頂,怎么能看到大海呢?這也是一個反問句,蒼鷹的話很鮮明地告訴小青蛙:不克服眼前的困難,是看不到美麗的大海的?粗罢钩帷备唢w的蒼鷹,青蛙的“失望”可想而知。光看到自己的弱點和別人的優點,怎能不失望呢?
幸好,沒有善跑的腿、沒有翅膀的松鼠來了!澳阆肟春幔俊边@一個問句,堅定了小青蛙的信念!耙患壱患墶庇帧耙患墶,青蛙經受了“累”與“渴”的折磨,“不知不覺”到達了山頂。
讀懂了課文,我們再來認真看看課程目標,結合課文,低段的閱讀目標有: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
7、認識課本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8、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
條文雖然是理性的、抽象的,是針對整個年級段的要求,但它仍對本課的教學具有極強的導向,它是我們評價和衡量這課教學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因此必須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