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5——做做寫寫》教學反思
本課所選用的教材是蘇教版小語國標本第三冊練習5中的一個練習。其教學目標為溝通課內外,使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學習語言;學會說、寫幾句語句通順、意思完整的話。“做做寫寫”這個內容其實包括了兩個部分,一是做做,即“實踐”,二是寫寫,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像這樣的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融合、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而實踐始終是第一位。教者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才決定把“菜場”搬入課堂,創設了“曉曉菜市場”這樣一個模擬卻又十分逼真的情境。教師在課前準備了二十多種品種豐富、形態各異、色澤鮮艷、新鮮可口的常見的蔬菜,這些菜學生都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掂一掂等方式從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蔬菜的特點。并通過自己去選購喜歡的熟悉的蔬菜,并說說菜的特點,在這個環節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去與別人打交道,知道與人交往要講究文明和公德,使學生了解到父母每天買菜的樂趣與辛苦,使學生獲得了鍛煉的機會,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由于學生在課堂上接觸到的是實物,直觀性十分強,因此,絕大多數學生在描述喜歡的蔬菜時都能抓住其特征,較為正確形象地來描述。本課充分體現了學生自己動手的實踐活動。從課堂反應來看,學生在自己去選購蔬菜時興致很高,觀察得也較為仔細、到位。語文來自于生活,又回歸到生活中去。這樣的教學既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又溝通了課內外,體現了語文的實踐性和生活性。當然,有得必有失。在教學中,教者也有許多沒有注意或考慮不周之處。有待今后教學中逐步改進。
其一,導得較多,學生的自主性發揮得不夠。其實點撥更重要,不要將學生的思維牽制住,應引導學生用自己生活的語言去表達,運用多種方式的詞語去描述。必要時,教師可以送一些相關的詞語給學生。句式還不夠廣泛,應采用多種句式進行語言訓練。
其二,在選擇和介紹蔬菜時,學生都集中在幾種蔬菜上,有幾種蔬菜無人問津,教師也忽略未講。若花較少的時間引導學生也來介紹一下就更好了。
其三,習作評價不到位。由于時間關系,教師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去寫一段話,但最后的評價只是“蜻蜓點水”,匆匆了結。應該讓學生也來參與評講,這樣對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提高才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