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歌》評課稿
正是這幾個“新”,才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愉快,教師教得快樂,聽課者聽得動情。
水鄉歌的評課記錄
耿婷婷:縱觀整節課,我的總體感受是 《水鄉歌》教學設計新穎獨特,以繪畫的形式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讓學生能通過繪畫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老師又適時地讓學生通過朗讀去表達內心的感悟,效果不錯。她在整體設計上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致力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把課堂還給學生,以生為本,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感受江南水鄉的秀美風光和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
李艷:“學語文,要重在感悟。怎樣悟,一個字:讀。讀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了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寫技能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抓住了什么語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都盡在其中.《水鄉歌》一課的設計就較符合這個要求.在教學課文第一二小節.感悟水鄉水美船多時, 老師通過引導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全班讀,加上動作表演讀。。。。這個反復讀,不是簡單的遍數的增加,而是賦予讀書目的,要求不斷提高,不斷明朗化,朗讀層次分明,看班上的小朋友個個讀得唾液飛濺,樂在其中,讀書聲伴宿儀整個課堂.
雷振輝:我認為在指導朗讀過程中不應該過多注重技巧的指導,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這樣才能體現個性化朗讀。老師的課堂教學沒有局限于書本,而是適時向課外延伸.在課末為學生設計了實踐的平臺,要求學生仿照課文也來夸夸自己的家鄉.學生以讀引說,從課內到課外,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既鍛練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為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積累創作和精煉語言的機會,更讓學生與本詩情感達到共鳴.這些都是值得我學習借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