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個“美”字了得——《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強烈地呼喚著學生情感的回歸。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因此,教師更應該善于用形象、直觀的表現方式,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體驗形象的鮮明性,進而來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在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陶冶情操,達到發展學生語言的最終目的。《美麗的丹頂鶴》是一篇充滿著美的課文,文章的語言很美,文中所描述的丹頂鶴很美,就連課文中一幅幅插圖也很美。所以我的教學設計也緊緊圍繞著一個“美”字來展開,鼓勵學生發現美、品味美、體驗美、升華美。
一、鋪設美麗的畫面,激起情感的漣漪
“教育不是簡單的告訴。”因此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教學中,讓學生自主閱讀,在學文品句過程中,陶冶高雅的審美情操。我在熟讀課文的前提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丹頂鶴的美,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美的句子。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后,說說為什么覺得這兒美。精讀第二自然段時重點讓學生通過讀發現丹頂鶴的顏色之美,著重品味“鮮紅鮮紅”,并借助紅寶石圖片比較體會比喻的精當。在這個自然段的教學中還設計了一個讓學生給丹頂鶴涂顏色的環節。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調動孩子們動手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想讓孩子自主走進文本探究文本。要想畫出一只美麗的丹頂鶴就必須熟悉課文,才能體會到丹頂鶴的顏色的和諧美。而當學生給丹頂鶴涂上顏色時,一只栩栩如生的丹頂鶴不僅躍然紙上,更滲透進孩子們的內心。通過畫后對畫畫的介紹,把文本的語言變為自己的言語。遺憾的是課堂上部分學生沒有能完全涂好顏色,一方面學生自己還未真正讀懂文本,另一方面我提供的丹頂鶴的圖片稍微大了一些。理想與現實之間還存在著一些差距。
二、放飛自由的心靈,在美的情境中徜徉
教學中采用了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讀書環節,意在讓學生自由充分地讀懂文本,從而感悟語言文學的魅力,受到高雅情操的熏陶。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讓學生自主閱讀尋找自己覺得最美的句子反復朗讀體會。重點抓住理解“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用做動作的方法理解“引吭高歌”,用想象畫面的方法理解“展翅飛翔”,接著利用多媒體播放丹頂鶴的動作和姿態感知丹頂鶴的高雅;然后出示一組丹頂鶴活動的畫面拓展說話“丹頂鶴有的 ,有的 ,還有的 ,真 !”。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從而理解、感悟語言文字。對于“丹頂鶴的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的理解學生借助丹頂鶴靜立圖,把它想象成身材修長的美少女,朗讀時突出“長”。閱讀中放飛學生的思緒,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產生出丹頂鶴的形象美、姿態美。
三、播放感人的音樂,升華美德情感
音樂,本身就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靈魂,豐富人的想象力,激發人的情感。它有時甚至比老師空洞的說教更有感召力。播放音樂,創設情境,能讓學生在音樂中產生情感的共鳴。為了激起孩子對丹頂鶴的保護意識,我以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結束,讓學生在委婉動聽的旋律中升華情感,伴隨著歌曲所訴說的這個凄美的故事,學生的心靈一下子就被震撼了,紛紛表示要給丹頂鶴一個溫暖的家,保護好丹頂鶴的小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