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第四環節播放一段視頻《一個真實的故事》,在音樂故事中激發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這節課我預想了很多,但是由于準備不足等,教學過程中遺漏一環節,這節課出現很多遺憾:
1.第二環節是感受丹頂鶴的姿態美,在一組圖片的直觀感覺后,為指導學生感悟文字美,我設計了一按課文句式“無論……都……”看圖表達的練習。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卻遺漏了該環節,直接跳到了傳說美。在后來的補充,學生的反應冷淡,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這一環節的教學僅有十多分鐘,利用短短的十幾分鐘就要學生達到這么多、這么高的要求,確實有一定難度。教學設計上要多從學生的角度設計問題。做到教學有效性。
2.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是讀,讀中感悟。我設計了在讀中感悟,但在實際教學中我的語言過于干癟,引導的作用起不到,導致學生朗讀興致不高,朗讀形式單一,沒有讓學生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我一心關心自己下一教學環節,對學生的朗讀也沒有給予適時的評價。
3.這是二年級的課文,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另一重點,低年級教學中要安排足夠的寫字時間。在實際操作中我沒有安排寫字。課文理解的內容多了,但沒有考慮到低年級學生學習特點,對學生的學習研究不夠。
4.結尾我安排了小練筆,但時間已到,小練筆的布置顯得很匆忙,學生有些浮動,多數沒聽清,小練筆成了花哨邊,成了無效的教學。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堂課后面需要的是鉆研,需要的是認真。在職業成長的道路上,我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美”無處不在——《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朝陽二小 張迪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這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
丹頂鶴是天地的精靈,它的美無與倫比,它所生活的地方也是景色怡人的,教學伊始我就利用黑板創設一幅美麗的圖景:青青的草地,美麗的蘆葦塘,再加上藍天白云的映襯,就成了丹頂鶴生活的家園。當學生看到如此美麗的景色時都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們急切地盼望著丹頂鶴快快從遙遠的北方飛到這里,好細細欣賞這美麗的精靈。教學的過程中我讓學生把自己畫的丹頂鶴貼到了黑板上,有的飛到了清清的湖水邊,有的在藍藍的天空中,多么悠閑自在呀!“丹頂鶴來到我們身邊啦!”孩子們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神情。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更利于學生理解、感悟語言文字。
二、合作學習感悟美
(一)欣賞感悟美
丹頂鶴的美首先美在它高雅的色彩,“潔白”、“黑”、“鮮紅鮮紅”這些色彩和諧組合,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享受。
我讓學生拿起手中的畫筆,為丹頂鶴涂上顏色,再學生的精心打扮下,一只只美麗的丹頂鶴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通過畫圖,學生不僅對文字中這些表示色彩的詞語有了感性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受到了美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