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兒子說課稿
一 、教材分析及設計理念
《三個兒子》是一篇十分淺顯的課文,但是淺顯的文字中卻包含著樸素而深刻的道理, 那就是"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我認為在本課教學中,我們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們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含,只要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在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這一問題,通過角色互換師生當媽媽,在教學中設置情境,換位思考,移情體驗,讓學生融入角色,體會情感,從而產生心靈的共鳴。理解老爺爺的話中包含的深刻含義,升華主題,讓學生對孝順父母的道理有更進一步的感悟。
二 、學習目標:
知識:1、會認6個生字,用多音字“晃”說詞語,“甸”單獨讀第四聲,在“沉甸甸”中讀第一聲,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讀準人物對話。
方法:讀中感悟方法,體會人物情感。
情感: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并且把孝敬父母落實到行動上來。
三、學習重、難點:讀準人物對話,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理解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四、過程與方法:
堅持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想象,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過品詞析句,讀準人物說話時的語氣,理解老爺爺為什么說只看見一個兒子,體會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的孝敬父母。
1、抓住三位媽媽對話,朗讀感悟。采取多種形式的讀,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思考,調動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聯系實際,指導重點句的朗讀。
2、體會水重語句悟情悟理。讀第8段時引導學生找出這段文字中寫水重的詞語,體會水重,讓孩子閉上眼睛想象畫面,體會母親累的情景,為深化文章內容作鋪墊。)
3、比較三位兒子不同,悟情悟理。通過對比引讀,激發學生比較,從而更準確的理解文本,體會到第三個兒子是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4、品讀幫媽媽提水語句,悟理悟情
在學生讀第十一自然段課文中引導學生找出這段文字中的動詞,順勢強調“跑、接、提、走”這幾個動詞。然后品詞析句,通過對比法即把動詞“跑”換成“走”是否合適?讓學生品味動詞“跑”的含義,由此揣摩第三個兒子的心理。體會到文中用詞的準確,體會出第三個兒子急切地想幫助媽媽的心情,教給學生品詞析句的方法,并培養學生潛詞造句的習慣。)
5、在學習生字時,不是全部指導,而是找到孩子的弱點有針對性的指導。寫字也是抓住了孩子易寫錯的字進行重復指導,孩子不易于忘記。
這節課的遺憾就是,沒有進行完,在學完課文后我還設計了一次配樂朗讀,回歸課文主題,從整體上感受,要要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