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鷹學飛》說課稿
(二)、通過活動演繹精彩
如何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內心深處體驗“小鷹學飛真刻苦”以及更進一步體會“學無止境”的寓意。我在教學中通過讀悟、指點、表演等多種教學方法的巧妙運用,使學生通過活動再現出作品的情景,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由此提高學生的朗讀感悟能力。
1、在學習下文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帶著三個問題學習小鷹第二次試飛(第三、第四自然段)。1)、小鷹怎么說?2)、老鷹怎么回答?3)、老鷹為什么這么說?
孩子是最喜歡動起來的,在交流時播放插圖使學生體會飛到大山上空,小鷹更加高興了。指導學生自己編動作朗讀老鷹和小鷹的對話,指名學生上臺表演,鼓動其他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讓教學“活”起來。讓學生在邊讀邊演中學習朗讀,理解詞語。
2、在半扶半放中學會了小鷹的第二次試飛后,我放手讓學生同樣帶著上面的三個問題自學小鷹第三次試飛(第五、第六自然段)。學生在小組內自由讀課文,自己解決問題,然后再交流朗讀。
教師注意重點詞的理解,“鼓起勁”、“拼命向上飛”,不但描述了小鷹用出全身力氣刻苦練習飛行的樣子,而且說明越往高處越難飛。“飛呀,飛呀”是說小鷹反復地練飛,“急促地喘著氣”是說快而短促地喘著氣,這些都讓學生來表演,體會小鷹由于刻苦練習而練得很累,連呼吸也變得快而短促了。這時,小鷹用探問的語氣說:“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小鷹用探問的語氣說明它經過老鷹的幾次教育,不僅提高了飛行本領,而且變得虛心了。學生在小組內表演朗讀并體會小鷹當時急促地喘著氣說話的神態和不敢肯定的語氣。
(三)、通過想象拓展感悟寓意
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這里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老鷹對小鷹的話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讓小鷹再往高處看。這時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說說小鷹看到更高處“還有幾只鷹在盤旋”,會想些什么?它又會怎么去做?從而悟出鷹還可以飛得更高,也就是說,飛行的本領是沒有盡頭的。
說反思:
“教學就其本質而言,是交往的過程,是對話的活動,是師生通過對話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 閱讀能力從何而來?應腳踏實地地立足于文本,重在品詞析句領會文字的神韻,體會揣摩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圖和情感,結合本文特點和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緊緊圍繞以讀為主線,將情境教學法貫穿始終,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語句,在創造性想象表達中積淀語感。因此,我致力于建構民主、平等的氛圍,尊重、信任學生,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有了自己獨特的閱讀感悟中,激活學生的個性,觸發學生在與文本、與教師和同學對話過程中積極情感的反應,使之愛閱讀,愛語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態是開放而寬松的,師生之間是和諧的,課堂充滿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