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教學反思
《青松》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青松》一詩描寫了大雪重壓之下青松毫不畏懼、蒼翠挺拔的形象,贊頌了青松堅強高潔的品格。
《青松》一課教學的時候,學生讀詩后提出的問題和預想的相差無幾。一是“挺且直”不理解,二是“松高潔”不明白。教學前做了充分估計,也設想了引導的辦法。我在教學時,注重了讓學生角色的進入。
當學生提出“挺且直”不理解時,我問學生誰知道這個詞語的意思,學生結合插圖,做了最大努力,有的說出了雪雖然大,但是松樹能挺住,有的說出了松樹站得很直。我知道孩子們意會了,但不能言傳。我告訴學生“且”是而且的意思,然后問誰能做個挺且直的動作,結果,多數孩子都站了起來。他們挺著胸,抬著頭,一幅雄糾糾的樣子。我讓學生說說此時的感覺,學生說,雪太大了,落在我頭上,壓在我的胳膊上,但是我能挺得住。那你們就讀一讀,老師聽一聽,是這樣嗎?本來“大雪”讀得虛一些效果才會有,可是孩子們不管這些,喊破了嗓子在讀大雪,我也沒“指正”,我知道這時候講朗讀技藝是多余的,孩子們已經是小松樹了。
“松高潔”理解起來確實有難度,引導學生看圖,想想雪化之后松樹葉子的變化,學生說出葉子是鮮亮鮮亮的,曾看過一位老師設計的讓雪和松樹對話的環節。還是讓孩子們做松樹吧!“大雪就是想壓折你們,可是你們卻堅強地與他較量,你們會說些什么?”孩子們的想象力就是豐富:“雪,你來吧!我正好用你洗澡呢?你被太陽曬化就會變成水,讓我喝了,我會更漂亮、更堅強!”
“你可以加上動作讀一讀啦!”孩子們再一次成為小松樹了。
葉圣陶老先生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
《青松》教學反思
《青松》一課教學的時候,學生讀詩后提出的問題和預想的相差無幾。一是“挺且直”不理解,二是“松高潔”不明白。教學前做了充分估計,也設想了引導的辦法。于是,我先出示了一組青松的圖片,讓學生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說說:在你的印象中,青松是怎樣的?
在理解第一句:“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雪的厚重,我結合學生學過的“莊”來和“壓”比較記憶,并讓學生做一做“壓”的動作,體會使勁用力的感覺,并結合動畫演示告訴他們:正是由于你們一使勁,把“莊”上的一點給“壓”到下面來了,這樣,運用熟字區別記憶,既幫助學生牢記了字形,又理解了字義,一舉兩得。當學生提出“挺且直”不理解時,我出示了一組視頻,通過欣賞狂風暴雪中的青松,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松樹的堅強不屈。然后采用“讀演結合”的方式,引導孩子進入青松的角色,配合風雪的聲音進行朗誦、表演,在讀和演中體悟青松的“挺且直”。
在充分理解了第一句詩的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說說: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怎樣的呢?學生都能說出:它還是碧綠的,站得直直的。我抓住學生的回答接著問:詩中哪個詞告訴我們松樹還像原來一樣碧綠、高大、蒼翠?這樣自然過渡到了第二個難點“松高潔”的突破。“松高潔”理解起來確實有難度,我引導學生看圖,想想雪化之后松樹葉子的變化,學生說出葉子是鮮亮鮮亮的,“鮮亮”這個詞我也沒想到,看來,學生有這方面的生活經歷。曾看過一位老師設計的讓雪和松樹對話的環節。還是讓孩子們做松樹吧!“大雪就是想壓折你們,可是你們卻堅強地與他較量,你們會說些什么?”孩子們的想象力就是豐富:“雪,你來吧!我正好用你洗澡呢?你被太陽曬化就會變成水,讓我喝了,我會更漂亮、更堅強!”多么精彩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