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船和風箏》教學設計
評析:
以上實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實錄。成功地顯現出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1、用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和推進課堂教學。充分利用教材中“我會認”“我會讀”“我會寫”“我能讀好”的圖標,適時出示,組織與推進教學。
2、重視識字寫字教學,扎實地落實新課標。新課標明確指出“識字教學應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在教學中教者采用多種形式,有效地突出了教學重點。如:借助拼音讀-----結合句子讀------合作的形式認記生字,交流識字方法------用“摘果子”游戲,鞏固認字-----揭示(提手旁字)的特點,引導學生理解字義-----引導書寫,互相評價等,這些活動環環相扣,整個教學活動充滿了生動活潑,扎實有效。
3、以讀為本,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讀是理解文字、體會情感的紐帶。“語文教學要回歸到讀上,所有的創新都應建立在讀好的基礎上!北竟澱n堂教學充分地體現了由讀通到讀出感情的訓練過程,并把讀通課文與讀好長句子和重點部分有機結合起來,指導到位,重點突出。教學中抓住“樂壞了”“他們再也看不到紙船和風箏了……”等語句,抓住矛盾,體驗情境,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時結全具體的語境,體會了“飄與漂”的不同含義。同時教者采用了自讀、范讀、跟讀、配樂讀等方法,在如何讀出感情方面進行了有效地組織和嘗試。
四、評價建議
行為表現觀察
對學生行為表現進行觀察記錄是有效發現學生真實學習心理狀態的有效形式和手段。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結合教學目標中“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感受。”的要求,仔細觀察學生讀文理解中的真實表現。如投入程度,思維狀態等。通過學生對課文內容朗讀,理解等展現活動,激活學生思維,進行相機評價和引導。
成長記錄袋
把成長記錄袋運用于教學是為了反映學生在特定領域內的學習與發展過程。所以教師在運用中不能“為了收集而收集”,應該從促進學生發展為目的,進行合理的組織。
教學中可以設計如下問題(也可設計成讀書卡的形式),引導學生在學文后填寫如:
學完課文之后你有什么體會?
在學習的過程中你認識了幾個生字,能把你寫得最好的生字和感覺寫得困難的生字寫下來嗎?
課文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刻地優美句子是什么?抄寫下來吧!
五、課程資源采擷
文本資源
1、友誼格言
我們要能多得到深摯的友誼,也許還要多多注意自己怎樣做人,不辜負好友們的知人之明。友誼是天地間最可寶貴的東西,深摯的友誼是人生最大的一種安慰。
----鄒韜奮
友誼是永恒的,并沒有結束的時候。
----巴金
真正的友誼是一種生長緩慢的植物,它們必須在經歷了一次次嚴峻的考驗之后才能名副其實。
——華盛頓
人生最美好的東西,就是它同別人的友誼。
——林肯
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錢或一切物質上的接濟,而是那些親切的態度,歡悅的談話,同情的流露和純真的贊美。
——富蘭克林
與人交往,待人以至誠,才能換取真摯的友誼
——卡耐基
2、課外閱讀篇目推薦《偉大的友誼》(人教版第九冊16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