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白帝城》說課稿
一、依據課標說教材
唐詩《早發白帝城》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北師大教材的編排特點為單元主題式,本詩是單元主題為“遠行”的一篇主體課文。全詩運用夸張手法,以輕快的筆調抓住極具特色的回蕩在耳畔的猿聲和早已越過萬重高山的輕舟,竭力描述了長江水流之急,輕舟之快,景色之奇,充分表達了詩人無比喜悅的心情。該詩氣勢豪放,畫面明麗,語言形象,情感歡悅,意韻暢達。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更是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的極好教材。
《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中指出:要引導兒童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及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本課圖文并茂的教學資源,充分發揮教材在單元主題中的拐杖作用,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審美情趣。
二、以學定教說目標
二年級兒童在學前班就已接觸古詩和兒歌,加上前幾個學期的學習,對古詩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也表現出極大的學習興趣。
基于教材的特點和學情,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學會“朝、辭、彩……”等7個生字,滲透性識字9個,掌握多音字“還”,辨認多音字 “朝、重”,有感情地背誦全詩。在過程與方法上,利用工具書理解重點詞義,教給學生邊讀邊想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同時注重從課內學習到課外延伸,整合學習《望廬山瀑布》、《夜宿山寺》等詩。在情感價值觀上,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為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文,根據兒童認知水平來理解詩意;難點是通過詩文的學習,體會作者喜悅歡快的心情。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采用以下教學策略。
三、整合資源說策略
一是情境再現策略。主要通過cai課件,圖文對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領學生進入詩的意境。
二是以讀促悟策略。在教學中,實行多向互動,通過多種形式導讀,使學生讀中感悟,把文本中“輕舟疾飛”的意境內化為學生腦中的圖視,從而體會作者歡快愉悅的情感。
三是激勵評價策略。由于年齡較小,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可能是膚淺的、幼稚的、困難的,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怕困難,努力探究,力爭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的體驗。
四是嘗試成功策略。在教學中,實行半扶半放,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自學相關詩歌,這樣把教與學,學與行緊密聯系,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快樂。
本課的教學分二課時進行,第一課時是學習、理解欣賞本詩。第二課時是運用學習經驗,自學《望廬山瀑布》、《夜宿山寺》。我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四、多向互動說流程
依據課堂教學靈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為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解詩題知詩人;2、自主合作讀詩句明詩意;3、品讀揣摩入詩境悟詩情;4、實踐拓展促內化求遷移。
(一)、創設情境解詩題知詩人
課始,談話激趣:同學們,你們喜歡唐詩嗎?你們都讀過哪些唐詩?(讓學生試著背一背)這些詩你們是從哪學的呢?[意在了解學生課內外古詩學習情況],是啊,咱們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奇異的光芒。今天老師和你們去采摘一顆古詩明珠,就是大詩人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大家愿意嗎?接著出示課件:朝霞、薄霧、江水、青山、白帝城,最后定格“白帝城”。老師相機板書課題——早發白帝城。板書時讓學生看老師在田字格中寫“帝”字。然后提出問題:小朋友,你們知道白帝城在哪兒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相機介紹白帝城的傳說及地理位置:白帝城——在現在的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山上,東漢時公孫述隱居在此。相傳他曾見過家門前的那口井內有白龍躍出,因此把自己稱為白帝,把山稱為白帝山,把城稱為白帝城。你們知道李白為什么到白帝城去嗎?[讓學生談一談,如果學生不知道,教師相機點撥。]唐朝年間,安史之亂爆發后,李白被發配流放,去貴州夜郎縣。那兒可是個窮山惡水的地方,李白去了,說不定會客死他鄉,再也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所以,這一路上李白都沮喪苦悶,茶飯不思。走著走著,來到白帝城,一騎飛馬來報,皇上赦免李白無罪釋放。聽到這樣的好消息,李白就像出籠的小鳥,無比喜悅,早晨乘著船從白帝城出發,一天就回到了我們湖北的江陵。這首詩就是他在返回的途中寫的。(老師介紹完后,和學生一起讀詩題)。讀準“帝”、“城”的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