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唱歌的大葉楊》教學后記(A版)
詞語學習也在指導朗讀的過程解決了。“從早到晚”就是對“成天”的說明;“展示歡快的樣子”,學生自然理解了“歡快”;“悄悄地唱”的意境也在朗讀中領略到了。
第二節容易懂,不準備花太多時間。在理解方面,“勤勞”讓學生練習說話,“享受”結合課文插圖讓學生體會,讓學生做一做“享受”的樣子學生也很樂意。設計了三個問題:大葉楊會給“小寶寶”“老奶奶”“老爺爺”唱什么?大葉楊為什么唱得很快樂?大葉楊還會唱給誰聽?第一個問題意在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第二個問題是為了突出大葉楊為帶給別人快樂而快樂,第三個問題既是想象訓練,又是為進入第三節學習而鋪墊――還唱給秋天里金色的太陽聽。
第一個問題學生有點茫然。很少的幾個學生舉手,但有一個學生說的我很喜歡。他說,大葉楊會唱打仗的歌。我問為什么,他說,我的爺爺奶奶都只會唱打仗的歌,大葉楊會唱那些爺爺奶奶也會唱的歌。可愛的孩子,他把大葉楊想得真可愛。
這首詩最難懂的就是第三節的最后一句:“感謝秋天里金色的太陽,它使我們的歌聲,染上了幾分金黃”。為什么要感謝太陽?為什么說太陽使歌聲染上了幾分金黃?課前我反復思考要怎樣才能使學生讀懂這句。后來,我想到了學生前幾天學的第一課《開學第一天》,寫了進入二年級的學生年級增高的喜悅。不是嗎,秋天意味著收獲成長,就像學生在秋天從一年級進入了二年級,他們知識增多了,同樣大葉楊到秋天也成長了,太陽是幫助它成長的,所以要感謝太陽。至于說到“染”,也可以聯系第一冊學習的《太陽,你是粉刷匠嗎》:你把沙灘粉刷得金黃金黃,就像是一條用黃金鋪設的海岸……從“粉刷”到“染”,學生也就好理解了。
發散開去,還可讓學生說說:大葉楊的成長感謝太陽,你的成長感謝誰呢?既是對“感謝”一詞的運用練習,也是一種感恩教育呀。
很遺憾,還在學習第三節的時候,下課鈴響了。這節課,如果要學完課文,背誦課文,學完會寫字(總共6個字,課堂上只講了1個),至少還要8分鐘時間。
下午,胡老師說,學生大部分能把課文背下來了。
反思:
概括每節詩的意思對剛進入二年級的學生還有難度,勉強行之價值也不大,這項訓練可以不要。第二節還可以少花一些時間。“勤勞”看起來學生掌握得比較好,不需要再在課堂上來造句。
另外,大班額也是影響教學進度的一個因素。因為要關注更多的學生。是不是要調整心態:不能苛求每一個孩子都達到所有預設的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課堂的后段,學生的精神狀態有點疲憊。是課堂趣味性不夠,是對學生發言的鼓勵不夠,還是中途沒有休息的原因?可能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