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教案——青松
一,教材簡析《青松》描寫了大雪重壓之下的青松堅挺勁直的形象,贊頌了堅強高潔的品格.
全詩共兩行,前兩行描繪了一幅"青松斗雪"的圖畫.漫天飛雪,氣勢洶洶,不但沒有使青松屈服淫威,反而愈挫愈奮,挺而且直.插圖中有一小株頑強生長在峭壁石縫中的橫生松,厚雪戲謔,毫不畏懼.寧折不彎的氣勢怎不叫人素然起敬.三四行則言志抒情,艷陽高照之日,大雪勢必消融于無形,青松則更加蒼翠欲滴.
二,時代背景:
《青松》這首詩是陳毅元帥1960年冬天吟成的.當時,我國經濟發生嚴重困難,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很快渡過了難關.陳毅元帥通過寫青松傲霜斗雪的品格,歌頌了在困難面前不屈服的中國人民.
三,學情分析:
學生對雪壓青松這種自然現象不陌生,有背誦古詩和學習《登顴雀樓》的基礎,通過誦讀,能夠完成對詩的初步感知.但是,對詩中的重點詞語如:"挺且直,高潔"可能理解起來有難度.對詩人的志與情的領悟更需要教師進一步的引導.
四,設計思考:
這首詩包含兩層意義,一是贊頌自然意義的青松,二是贊頌精神意義上的青松.本課的教學如果能達到疏通詩意,結合生活實際與插圖,通過誦讀體會到青松的純潔高尚這一層次,可以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考慮到教學是一種課程開發,高林生老師曾經在《水鄉歌》的研討貼中提到:在他們的已知上起步,盡可能引導他們最大限度地走向未知;所以在設計時,做了適度的整合,充分利用練習冊中提供的時代背景,讀讀背背中的情境圖及教師的導語,激發,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力求達到與作者共鳴的效果,從而深入挖掘詩意,使學生的誦讀積累變得更加有意義.
五,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青松,紅梅,秋菊不畏嚴寒,純潔高尚的品格;在誦讀中領悟詩人情感.
談話導入
1,同學們,從一年級到現在,我們學了好些詩,有些古詩的題目中常常帶有這樣一個字——【板書:詠】(齊讀)
你知道詠是什么意思嗎 (吟誦,贊美,歌頌,贊頌)
3,是呀,詩人多感,看到眼前的景或物時,就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感受,思如泉涌,一首首詩便創作出來了.你們還記得哪些詩的題目中包含了這個字 (詠華山,詠鵝,詠柳)
4,如果,老師在詠字前加上一個字【板書:冬】(齊讀:冬詠)
在冰天雪地的冬天,你最想贊頌的是哪一種景物 (大雪,青松,梅花,翠竹,水仙……)
5,識字五學到的三種植物,松竹梅,大家都說到了,怪不得人們稱它們為"歲寒三友".
6,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組新詩,【板書:冬夜雜詠】這是陳毅元帥1960年寫的,其中就包含了青松,紅梅,秋菊,我們先來學習《青松》.
二,學習古詩
(一)出示古詩
1,自由練讀,注意幾個生字的讀音.
2,指名讀.
3,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字音,有無感情,有沒有節奏,有沒讀出詩的韻味)
老師也想來讀一讀.
(二)
師:1,壓是什么意思 (重壓,重重地壓)
2,你能用動作來表示嗎 (重重地按下去)
很好,你做這個動作費了很大的勁往下按,為什么
(這場雪下得很大,是場鵝毛大雪
大雪覆蓋在松樹上,很重很沉很厚(指名讀第一句)
這么沉這么厚的雪壓在青松肩膀上,它承受的了嗎
一起來感受下在大雪重壓下的青松.
看圖
此時的青松怎樣 (挺拔,挺立,筆挺,昂首挺胸,把腰挺得直直的)[堅強,勇敢,不屈不撓,寧折不彎,錚錚鐵漢]
出示文字
3,剛才同學們說到的挺拔,挺直,直立,就是挺和直的意思,它們意思相同,連用兩個,強調了青松十分高聳,挺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