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貍和烏鴉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狐貍和烏鴉》是一篇傳統的寓言故事,它講了狐貍故意奉承烏鴉,從烏鴉嘴里騙取了肉.告訴人們要正確認識自己,不要聽了別人的奉承就得意忘形,使讀者知道愛聽好話容易上當的道理.全文共有五小節,第三小結重點寫了狐貍騙烏鴉的經過.內容包括狐貍三次奉承烏鴉,開始是親熱的大招呼,然后問候它的孩子,最后夸獎烏鴉的羽毛漂亮,嗓音動聽;還包括烏鴉聽了狐貍的話后的反應,開始是"不作聲",接著"還是不作聲"但到最后忍不住"得意極了"張嘴想唱歌,結果上了狐貍的當.全文以狐貍的三次話為學生朗讀和理解的重點和關鍵.
二,學情簡介
學生在經過第二學期將近半學期的學習,已基本適應了新的學習難度和要求,也掌握了一些識字,記字的方法.朗讀方面能在預習時讀通課文,課堂上對分角色,評價讀,比賽讀等多種朗讀形式有濃厚的興趣,特別對寫小動物的故事十分喜歡.基本能讀懂課文的內容,但在較深含義(如本課的寓意)可能在表達方面難以準確表述.
三,教學目標
目標一: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認識漢字10個,正確描摹,書寫4個生字.
10個生字的學習要求是不一樣的,老師要有所側重地進行教學.如:狐貍兩字,讓學生鞏固"反犬旁"的應用,洞,碌,嗓,溜等字引導學生用形聲字的特點來識記,指導學生按正確的筆順寫好"骨"字.
目標二:能正確朗讀課文,懂得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的道理.知道要正確認識自己.
狐貍三次說的話,是理解的關鍵,但深入的理解是建立在正確的,準確的朗讀基礎上的.指導學生讀好這三次話,先要讀準音,讀通句子,明白說了寫什么,研究為什么這么說,再結合狐貍說話時的表情,體會它的心理,從而正確理解故事的寓意.
目標三:能展開想象,續編《狐貍和烏鴉》的故事..
續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文本開發和挖掘的一個方法,它的順利進行決定于學生對課文學習的程度.要做好續編,先要保證課文本身學習的效果.
四,教法
1,分散識字,突出難,重點.
本課是屬于第二單元中(讀課文識字),通過一篇寓言故事來鋪路,讓學生進行識字和了解故事的道理.因此識字教學依然是課堂教學的重頭戲,但必須以培養學生識字的能力為本.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語言.故如何預習和自主學習,都是幫助學生識記部分生字的方法.其余字音,字形較特殊的生字,教師有意識地分層次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有的突出的是讀音,有的突出字形.
2,朗讀為本,注重實效性.
教師在朗讀的設計上,要以讀為本,體現其實效性.讀要有目的,要有層次,要有收獲.每一次的朗讀都應循序漸進,螺旋似的上升.
如在朗讀狐貍的三次奉承話時,教師利用媒體進行醒目顯示:先由學生自讀,讀通句子,掃清閱讀的障礙;再讓學生知道狐貍是先裝成很有禮貌的樣子,向烏鴉問候,"眼珠骨碌一轉","笑著說";繼而親熱的問候它的孩子,最后吹捧它的羽毛漂亮,嗓子動聽;并竭力慫恿它"唱幾句".找到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最后讓學生感悟狐貍的狡猾和烏鴉的弱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指名讀,小組比賽讀,全班齊讀)去感悟文中的含義所在.再讓學生跟著媒體畫面試著復述課文,最后進行演一演.通過朗讀,想象,體會,感悟,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體會到寓意.
五,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