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救母》教后談(通用16篇)
《沉香救母》教后談 篇1
今天的語文課上的內容是《沉香救母(一)》在讀過第一小節后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沉香一直跟著爸爸過日子,卻從來沒有見過媽媽?”,于是引出第二小節的學習。
師:是啊,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自己讀一讀第二小節找找有關句子把它劃下來。
生:(自讀后找句子,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師:把找到的句子再讀一讀,讀出你的理解。
生:(朗讀句子。)
師:誰來說說,為什么沉香沒有見過他的媽媽?
生:他的媽媽是一位善良美麗的女神,因為向往人間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壓在了華山底下。(朗讀沒有感情)
師:誰能通過你的朗讀讓大家體會到他媽媽的善良與美麗?
生:(僅前半句讀出了感情。)
師:沒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嘛?誰再來?
師:你喜歡二郎神嗎?為什么?那該怎么讀?
師:讀得真棒,把你對課文的理解都讀出來了,真了不起!
師:聽了爸爸的話,沉香心情怎樣?他難過什么?他又氣憤什么?
……
師:說得真好。所以,他——
生:(接讀)狠不得馬上就去解救媽媽。
師:怎么一點都不著急。∷运
生:(再次接讀。)
師:有點著急了。所以他——
師:沉香是怎么問他爸爸的呢?誰愿意和我演一演?
表演前,告訴學生他們是導演,要給我們提意見,給建議,幫助我們把它演好。表演時,教師不時地設置一些障礙請學生自己來解決,比如說,在表演的學生開口問:“爸爸,我怎么沒有媽媽呢?”教師便故作迷茫:“我該怎么回答?”學生馬上給出建議:“你不用回答,只要嘆口氣就好了,因為書上說‘爸爸嘆了口氣沒有回答!痹凇靶〕料恪庇忠淮伟l問的時候,設問:“我要回答他嗎?”學生反映很快:“不要,因為書上說‘沉香再三追問’,意思就是說反復問了好多遍,問到爸爸沒辦法了才回答的!痹谛〕料惴磸妥穯柫撕脦状魏,有學生給我建議“顧老師,你可以回答了!薄芭叮x謝你的提醒,但我該怎么回答呢?”
在學生明確自己的角色是一位導演的時候,他們很樂意去深入了解課文,解讀文本,把自己讀懂的,用于指導表演者的表演,而此時的老師也起到了一個引領的作用。通過表演學生對文本是理解了,內容是明白了,興趣是高漲的,但文本中所蘊涵的父愛子,子念母的人間真情,卻因為這一熱熱鬧鬧的表演而遺失迨盡。由此,不由得我們不反思:我們所提倡的表演,到底適合怎樣的課文?怎樣的表演才能讓學生在理解與感悟兩方面“雙贏”?
《沉香救母》教后談 篇2
作者:佚名 轉貼自:江蘇儀征市大巷中心小學論壇 點擊數:502
《沉香救母》的疑惑
自從迪斯尼動畫《花木蘭》給中國動畫帶來強烈沖擊之后,中國推出了經典神話故事《寶蓮燈》,動畫片《寶蓮燈》同樣受無數孩子們的喜愛。雖然,對我們七十年代末出生的人來說,動畫片《寶蓮燈》是永遠也無法超越十幾年前(或者可能是二十年前)就出現的那部《西岳奇童》的,相信我的同齡人應該都有在電視機前面無窮無盡地等待《西岳奇童》下集的經歷,這部永遠也沒有下集的神話木偶劇,就我個人感覺而言,無論主觀或者客觀角度,它的藝術價值也遠遠地超過了《寶蓮燈》!看著日本動畫長大的現在的孩子們,可能真的無法欣賞中國的水墨動畫,紙偶,布偶,木偶動畫,甚至皮影戲,《大鬧天宮》《三個和尚》《牧笛》《小蝌蚪找媽媽》《神筆馬良》《哪咤鬧!贰短鞎孀T》《雪孩子》《漁童》……這些永遠也無法讓人忘懷的經典!這些融合了中國傳統藝術,也包括戲曲,剪紙等民間傳統藝術的經典!遺憾!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jcsycorp.com】
雖然《花木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我看來,它的表現手法特別是其中美國式幽默的運用,并不適合中國孩子,可以說,它只是借中國茅臺酒的瓶,裝了洋酒而已,它的欣賞群似乎也應該定位為成人,而《寶蓮燈》,雖然在我看來有那么多的遺憾,當然在美術技術上與《花木蘭》也相差甚多,但它卻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是一部給孩子看的作品,至少,它給中國動畫的死水掀起了微漪。
而在我手中的這本蘇教版小學第四冊語文書上,一篇是由中國經典神話《寶蓮燈》改寫而成的《沉香救母》,一篇是中國詩歌史上“樂府雙璧”之一的《木蘭辭》改寫成的《木蘭從軍》,哪篇是孩子更喜歡的課文?動畫片對孩子閱讀的影響到底有多少?影視是否造成了孩子們品讀課文的無形桎梏?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是否就停留在動畫片中華美的視覺效果,流行的音樂元素,甚至武打效果,甚至滲透了諸多時代特性的的語言…… 等等方面呢?如此種種,是一直以來伴隨我的對《沉香救母》的疑惑。
記得小時候,學期伊始,拿到新書,迫不及待翻開的總是語文課本,那種滿懷希望的喜悅和小心翼翼的心情,是永遠也無法忘記的;氐郊遥偸菚贸鲈缇瓦x好的彩紙,整整齊齊地將書包好,不會讓書角有一點褶皺,也總是會把我認為最美的一頁白紙留給我心愛的語文書,從此,這本書就像一片白色的風帆一般,引領我在神秘而神圣的語文世界中探尋和停留。
我相信現在的孩子也是愛書的,而且拿到新書后最迫不及待打開的,也是語文書!開學后第一天的回家作業,我布置的便是:請小朋友們把這冊語文書通讀一遍,自己打個閱讀等第,并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三篇課文。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對本冊教材全貌概況有一個整體了解,對本冊將要進行的“語文學習旅程”進行宏觀上的梳理,也為我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資源的開發充實打好學生一頭的基礎,當然,也有我很久以來一直縈繞心頭的對于《沉香救母》的疑惑。
果然,不到放學,中午管理班的時候,孩子們就津津有味地看起來了,在孩子們閱讀之前,為激起他們的興趣,我給每篇都作了一些“小提示”:
比如《古詩兩首》:想找到春天嗎?告訴你們,春天就在這兩首詩里!
《蠶姑娘》:小朋友們都養過蠶,也一定會喜歡讀這篇課文。
《快樂的節日》:是一首歡快的歌,沈老師小時候每逢六一節都會唱的歌。
《蝸牛的獎杯》:這個故事會告訴你一個小秘密,也會帶給你很多思考。
《狐假虎威》: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有名的一個成語故事,今天我們終于可以讀到它了。
《母親的恩情》:會背《游子吟》這首小詩嗎?(孩子們都興奮地背起來)。這首詩是中國的詩歌中在世界上流傳最廣,也最多人讀過的一首小詩。到底是怎樣的一首詩呢?
《沉香救母》:不用說,《寶蓮燈》一定看過。ê⒆觽兏d奮了)。《木蘭從軍》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孩子們有點摸不著頭腦)
《歌唱二小放牛郞》:誰會唱?學生們紛紛唱起來。
等提示完,我才發現,犯了一個錯誤:我的提示太多了!讓孩子們自己來提示,讓他們自己來發現問題,豈不更好!不過既已問過,只好作罷,好在大多數“提示”都是學生爭著在提問,或者爭著在說自己已知的經驗,萬幸。
第二天,等著看結果,有一點激動地翻開孩子們的回家作業本,作了如下統計:
《古詩兩首》2
《蠶姑娘》5
《月亮灣》1
《快樂的節日》7
《雨后》34
《誰的本領大》7
《蝸牛的獎杯》11
《狐假虎威》15
《母親的恩情》2
《沉香救母》29
《木蘭從軍》8
《學棋》1
《“黑板”跑了》4
《晚上的“太陽”》2
《“閃光的金子”》2
《歌唱二小放牛郞》13
《鳥島》3
《臺灣的蝴蝶谷》4
《歡樂的潑水節》7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0
《猴子種果樹》6
《會走路的樹》4
《問銀河》2
果然不出所料,《沉香救母》名列榜首!或許在這個統計中,還存在著很多偶然因素,但是,作為孩子的第一遍通讀,這個結果又是必然的,既是意料之中的,當然也預想到原因,看來白紙黑字終究難敵這個世界的五彩繽紛啊…… 我不禁有一些悲哀?吹竭@樣的結果,我想,不必問孩子為什么這樣選,答案無非就是:“因為我喜歡看動畫片,因為看了《寶蓮燈》,很好看,所以我才選它!闭娴,無非是這句了吧。
又是中午管理班,又讓學生讀書,看著他們時而眉頭緊鎖,時而搖頭晃腦,時而專心致志,時而又開懷大笑,忍不住把這個問題又悄悄地問了問,而結果,卻出人意料!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jcsycorp.com】
第一個孩子說:“我喜歡《沉香救母》,因為沉香救母心切。”
我問:“什么叫救母心切?”(我奇怪孩子難道已經懂了什么叫“救母心切”)
第一個孩子:“救母心切就是救母心切,就是因為他救母心切我才喜歡這篇課文!保ú还芩欢饶感那,我想,對救母心切是否理解,并不在于他是否會解釋這個四個字的詞語)
第二個孩子說:“因為沉香吃了很多很多的苦,書上說‘歷經艱險’,為了救媽媽,他能吃這么多的苦,所以我喜歡這篇課文呀!”
第三個孩子舉手很久了,而且早就忍不住要說了:“因為,我告訴你老師為什么喜歡,因為沉香這樣做,如果是我的媽媽也這樣了,你說,我會不會這樣做?那我告訴你,我當然會的!”雖然很羅嗦的幾句零碎的話,但當時就讓我深深感動。
我沒有問第四個孩子,已經沒有必要了,并不意外的得票,但絕對意外的原因!原來,不是華美的視覺效果,也不是流行的音樂元素,更不是什么美奐美倫的武打效果,課文吸引孩子的,也是打動孩子的,還是文中的濃濃的情,那個去除了一切包裝的,最質樸,最簡單的心,那一顆寫著愛字的心。這不由得讓我深深地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真正,是以什么來打動孩子的,孩子,又是以什么作為閱讀的原動力的?我們應該給孩子讀什么樣的書,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理念來指導孩子讀書。
關于《沉香救母》的疑惑還在,關于孩子喜歡的篇目的調查也不會永遠固定不變,剛剛才是開始,希望這本書翻到最后一頁的時候,也是我們班的孩子打開更多書的第一頁、第二頁、第三頁的時候。
《沉香救母》教后談 篇3
“演”出“救母心切”
“他救母心切,便拜別師傅,向著遙遠的華山奔去。”
師:你們覺得“救母心切”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心里想著要去救母親。
生:就是馬上就要去救母親。
生:就是心里很著急,有點等不及了。
生:就是什么都不顧了,誰也攔不住……
師:小朋友說得真好。我們來表演一下好嗎?
。ɡ蠋煱缪輲煾,學生扮演沉香。)
生:師傅呀!徒兒要去華山救母親,特來向您告別。(學生單膝跪倒,雙手作抱拳狀。)
師:(扶起學生)徒兒呀,此去華山路途遙遠,你一個人不怕嗎?
生:徒兒不怕!
師:路上很可能遇上猛獸、山賊……為師不放心呀!
生:(面露難色,答不上來。)
師:誰來幫幫他?(馬上有學生站了起來)
生:師傅,徒兒跟您練了一身本領,我不怕猛獸、山賊。
生:師傅,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都要去救我的母親。
師:徒兒呀,你年紀還小,而那二郎神本領高強,為師怕你不但救不了你母親,甚至連你自己也落入他的手中。你還是再等幾年吧!
生:不!師傅,想到母親還壓在華山底下,我不能等。
師:一刻也不能等?
生:對,一刻也不能等!
[評析]
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在模擬的近似真實的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體會沉香的語言、神態、心情,從而,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救母心切”。
“讀”出“孝心”
沉香的孝心感動了仙人,仙人送給他一把神斧。
師:“孝心”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對父母好。
生:就是很孝順。
師:沉香是個有孝心的孩子,你是怎么發現的?
生:(讀)“沉香不知翻過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過了多少道深澗。”
生:(讀)“餓了就才幾只野果充饑,渴了就捧幾口山泉水喝喝。”
生:(讀)“腳上磨出了一個個血泡,身上劃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點兒也不在乎!
師:聽你們讀這些句子,我好象看到了沉香吃了很多苦。同時想到了一個詞語——千辛萬苦,我感覺到沉香吃盡了千辛萬苦。你們又想到了什么了呢?
生:老師,我想到了“萬水千山”,沉香為救母親走過了萬水千山。
生:我想到了“跋山涉水”。
生:我想到了“翻山越嶺”……
生:老師,我從沉香救母心切中也讀出沉香有孝心。
[評析]
讀中發現,讀中感悟,得到了凸現。老師適時引導,“千辛萬苦”“萬水千山” “跋山涉水” “翻山越嶺”
等詞語和句子的激活,與“孝心”進行了碰撞、整合,使詞語的理解、積累、運用得到了落實。
“畫”出“高聳入云”
“望著高聳入云的華山…”
師:這句話你讀出什么來了?
生:華山很高。
師:哪個詞能說明華山很高呢?
生:高聳入云。
師:高聳入云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華山很高,都超過白云了。
生:就是華山高到白云里去了。
師:能畫一畫,畫一座高聳入云的山嗎?
。ㄉ嫞
師:我們曾經學過一首描寫華山的詩,還記得嗎?
生:《詠華山》
師:誰能背下來?
生:(齊)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評析]
畫一畫,這是絕大多數孩子喜愛的活動。從孩子們的畫中,我們可以真實地體會到孩子們理解這個詞,再引導學生背誦《詠華山》,將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激活,“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與“高聳入云”相似模塊的整合,學生在畫一畫、背一背中學得有滋有味。
沉香救母》詞語教學三法“演”出“救母心切”(教學反思)
“他救母心切,便拜別師傅,向著遙遠的華山奔去!
師:你們覺得“救母心切”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心里想著要去救母親。
生:就是馬上就要去救母親。
生:就是心里很著急,有點等不及
生:就是什么都不顧了,誰也攔不住……
師:小朋友說得真好。我們來表演一下好嗎?
。ɡ蠋煱缪輲煾,學生扮演沉香。)
生:師傅呀!徒兒要去華山救母親,特來向您告別。(學生單膝跪倒,雙手作抱拳狀。)
師:(扶起學生)徒兒呀,此去華山路途遙遠,你一個人不怕
生:徒兒不怕!
師:路上很可能遇上猛獸、山賊……為師不放心呀!
生:(面露難色,答不上來。)
師:誰來幫幫他?(馬上有學生站了起來)
生:師傅,徒兒跟您練了一身本領,我不怕猛獸、山賊。
生:師傅,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都要去救我的母親。
師:徒兒呀,你年紀還小,而那二郎神本領高強,為師怕你不但救不了你母親,甚至連你自己也落入他的手中。你還是再等幾年吧!
生:不!師傅,想到母親還壓在華山底下,我不能等。
師:一刻也不能等?
生:對,一刻也不能等!
[反思]
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在模擬的近似真實的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體會沉香的語言、神態、心情,從而,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救母心切”。
《沉香救母》教后談 篇4
一 導入
1這節課我們再次請出勇敢的沉香(出示沉香練功圖)誰來和勇敢的沉香打個招呼?(結合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二 新授
。ㄒ唬⿴煟菏前,沉香現在一心想的就是救出壓在山底的媽媽。請小朋友默讀第一小節,思考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沉香“救母心切”(提醒默讀要求)
1 出示:他救母心切,便拜別了師傅,向著遙遠的華山奔去。
重點讀好:心切(急切,迫切,迫不及待、焦急萬分)
奔 (速度快,健步如飛)
。1)指名讀,評議(評價語如:仿佛看到了沉香 的身影,感受到了 的心情)
(2)齊讀
(二)過渡:沉香拜別了師傅,向著遙遠的華山奔去,讓我們和沉香一起踏上救母之路吧。
1 默讀第2小節,思考:沉香吃了哪些苦
2 出示
一路上,沉香不知翻過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過了多少道深澗。
(1)比較 :沉香翻過高山,跨過深澗。
。ㄒ馑纪煌?你能否用朗讀表現出來)
(2)聽了你的朗讀,老師不由地想起了以前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
。ù笥碇嗡┠銈冎朗悄膫句子嗎?
。3)老師還想到了前個單元學到的成語(跋山涉水)
。4)我們可以把讀書時想到的詞句,寫在句子旁邊,這就叫批注
(5)指名朗讀,評議
過渡:沉香為了去華山救母,也可以說走遍了千山萬水,吃盡了千辛萬苦。他還吃了哪些苦?(指名回答)
出示
餓了就采幾只野果充饑,渴了就捧幾口泉水喝喝。腳上磨出一個個血泡,身上劃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點兒也不在乎。
。1)一個個,一道道,你還能說這樣的量詞嗎?指名讀,評議
(評價語:沉香承受的苦真是太多太多了)
。2)讀到這里,老師又想了我們曾經學過的課文(青蛙看海)回憶
(累了就在草叢中歇一會兒,渴了就喝幾口山泉水)
。3)青蛙在松鼠的引導下堅持不懈、頑強地登上了山頂,而這句話是寫沉香什么呢?
(4)想象一下,還會遇到哪些困難?(猛獸、天氣,摔倒了。。)
師:是啊,這么多的困難,沉香怕不怕?(一點兒也不在乎)為什么會一點兒也不在乎?
。ǹ陕撓瞪掀 一。。。。就。。。。。。句型回答)
(5)指名讀
。6)讀到這,你想對沉香說什么?(一往無前、勇往直前、敬佩,學習)
。7)齊讀
過渡:沉香的這番孝心不僅感動了我們,而且還感動了仙人。我們一起來看這個“孝”字,小朋友發現沒有孝下面是個“子”字,子女對父母的愛就是孝。讓我們舉起右手,一起寫這個“孝”字(書空練習,師板書)
是孝心讓沉香苦練武藝,是孝心讓沉香不怕千辛萬苦,是孝心讓沉香勇往直前,沉香的孝心不僅感動了我們,還感動了仙人。于是(引讀)
(三)過渡:沉香究竟有沒有救出媽媽呢,請小朋友默讀第四小節
。1)出示:日思夜想 思考:沉香想些什么呢
(2)填空:媽媽壓在了華山腳下,不知受了( )苦,也不知流了( )淚,她在那兒不知度過了( )個白天,也不知度過了( )個黑夜,心中( )呼喊著兒子。(最后 一個空,自由發揮)
。3)365天,沉香是日思夜想,今天他就要見到媽媽了,心情無比激動。
出示
他舉起神斧,奮力向大山劈去,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大山被劈成了兩半,受苦多年的媽媽重見了天日。沉香一頭撲進了媽媽的懷抱。
、僦该x
、诩觿幼髯x,讓我們一起學學沉香,做劈的動作
、勰缸咏K于團圓,此時此刻,該有多少話兒要說,想象一下,他們會說些什么呢?(表演)
、 師:多么動人的畫面,多么溫馨的團聚啊。母子情深,沉香不畏千難萬險、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誠之心深深地打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讓我們再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讀一讀。(音樂《想你的365天》
師:是沉香的孝心寫下了這動人的故事。我相信不僅是沉香,我們每個小朋友都在用孝心書寫著同樣的故事。(周記、檔案卡等等)
《沉香救母》教后談 篇5
細節
今天教《沉香救母》一課,我剛說出課題,還沒來得及繼續談話、讓孩子們打開書,就聽見下面“嘰嘰喳喳”,有的孩子已經自己將書打開,有的孩子在興奮地議論。在平時,這是不守紀律的表現,我可能會覺得孩子們太隨便,可能會批評他們,甚至要求他們合上書、待他們安靜后再繼續上課。相信很多老師也都追求肅靜的課堂氣氛。但今天,我想,孩子們這樣興奮,一定是有原因的,還是先不要輕舉妄動。對了,一定是他們很喜歡這篇課文、很喜歡這個故事所以才這樣激動。
我決定因勢利導。于是,我放棄原先的新課導入詞,笑著說道:“好像你們很喜歡這篇課文嘛!”果然,孩子們大聲說道:“喜歡!”我接著問:“那么,能說說這個故事么?”果然,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講起了故事情節、人物關系、矛盾沖突等等,講得那樣津津有味,氣氛熱烈,很快,課文的故事背景、主要線索就從孩子的口中說出來了。
在得知了很多學生是從課外書上知道這個故事之后,我又趁機說道:“看,讀課外書多好呀,不用老師介紹,不用家長講,你們就已經知道這個故事了,讀書真好!”接下來,我們愉快地上完了這節課。
評價(心得)
平時上課,我們往往會很注重課堂紀律性,講究課堂上學生動作要整齊劃一,我們都會要求學生在老師口令下翻書、舉手發言,對于隨便講話以及坐姿不端正等現象,通常會加以批評。
而這節課,我認為興奮恰恰是學生高學習積極性的表現。因勢利導,順著學生的情緒、思路問他們是否喜歡這個故事,請他們談談關于這個故事的所有話題,這就順乎了學生的心意、引起了學生的共鳴,他們正有想說、說不完的話,而我給他們表達、表現的機會,這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新課的導入也顯得更自然。事實上,我不但沒有費事反而省事了,課文的故事大意、故事沖突的前因后果、人物關系等等,全部是學生自己說出來的,這還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伊索寓言《北風和太陽》告訴我們,凡事壓服不如說服。我想,課堂上同樣如此。對突發情況,應盡量順著學生的情緒加以引導,而不能單純地從紀律上壓制學生服從,充分信任學生,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潛能。
另外,在進行了一番談話后,我又引導學生說說是從什么地方、什么方式獲取的關于《寶蓮燈》的信息,果然,學生提到了課外書,于是,我又趁機進行了養成讀課外書習慣的教育。
這樣,一次課堂“意外”就被我成功地“化險為夷”了!
《沉香救母》教后談 篇6
一 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學生齊讀課題——《沉香救母》)
出示,你能讀準確嗎?
不在乎 遙遠 仙人
打敗 兇惡 救
指名兩學生讀,齊讀
出示預習題1你能說說故事的大概內容嗎?
2沉香這一路是怎么走來的?
3沉香是怎樣救出媽媽的?
先看第一題,如果能用上剛才這些詞就更好了
過渡引說:學了故事的前半段我們知道沉香下定決心要救母親,所以他起早貪黑,習武練功,幾年過去了,終于練就了一身高強的武藝,他現在要干什么?
二 講讀第一小節
自由讀第一節,看看你能發現什么?(引說 讀書姿勢兒歌)。
指名說
相機出示 救母心切
解詞:救母心切
你從哪個詞最能看出沉香救母心切啊?
抓住“奔”字體會,讓學生齊讀
三 講讀第二小節
出示預習第二題 沉香一路上是怎么走來的?
默讀第二節
強調:我們剛剛學會默讀,還記得怎么做嗎?
(用眼睛看,嘴巴不動,在心里讀)
誰來說說沉香一路上是怎么走來的?
相機出示句子
出示:“一路上,沉香不知道翻過了多少座山,也不知道跨過了多少道深澗。”
沉香翻過的是怎樣的山? 跨過的是怎樣的澗 ?
那他翻過的高山多嗎 ?跨過的深澗多嗎?你是從哪些詞看出來的?
指名讀,齊讀
出示:“腳上磨出了一個個血泡,身上劃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點兒也不在乎。”
師讀:少了一個“個”字和一個“道”字
你們聽出什么了嗎?
意思有什么不一樣?
我明白了,原來同學們讀得仔細,聽得也仔細,你們能讀好嗎?我想拜一個人為師。
指名讀,齊讀
出示:“餓了就采幾只野果充饑,渴了就捧幾口泉水喝。”
你知道什么?(跑了很多路,可吃的很少,為了早點救母親)
你是從哪些詞看出來的 ?
出示整個第二節的內容:這段話表示沉香跑得很辛苦加點字中的有的表示很少,如“幾只,幾口”,有的表示很多,如:“一個個”,“一道道”,“不知……多少,也不知……多少……”,讀書時要好好體會,你能學著老師的樣子在書上劃一劃嗎?
學生動筆在書上劃。
沉香這一路上還吃了哪些苦 ?
指名說
看動畫
沉香這一路上吃盡了:(學生回答:千辛萬苦)教師板書
齊讀課文第二小節
沉香對這一路的千辛萬苦在乎嗎?(學生回答:不在乎)教師板書
此時你想對沉香說些什么?
他都是為了誰啊?
出示圖片:這是誰壓在華山下,從她的動作、表情中你可以 看出什么?
學生七嘴八舌
出示:
1、沉香的媽媽在華山腳下,不知受了( )苦,也不知流了( )淚。
2、沉香的媽媽被壓在華山腳下,她在那兒不知度過了( )個白天,也不知 度過了( )個夜晚,心中( )呼喊著兒子。
你能學著老師的樣子填一些差不多的詞嗎?
學生練習,邊讀邊填
指名回答
媽媽呼喊兒子的次數多嗎?
還能填什么詞?
齊讀(答案不同,按自己喜歡的讀)
引說 :正是為了救媽媽,沉香才不在乎這一路上的千辛萬苦,這是沉香對媽媽 的愛, 這種愛就是孝心,拿起右手和老師一起來寫“孝”字(教師板書,一筆一畫寫“孝”,學生書空練習) 子女奉養老人、父母,晚輩侍奉長輩就是孝心。是孝心讓沉香下定決心要救母親,是孝心讓沉香起早貪黑,習武練功,是孝心讓沉香不 在乎這一路的千辛萬苦。他的孝心感動了你、也感動了我 ,還感動了誰?仙人
四 講讀三四小節
齊讀第三節
此時展現在眼前的是怎樣一座華山?
出示詞卡:高聳入云
指名讀,你能用一首學過的詩來描述一下這高聳入云的華山嗎?背《詠華山》
望著高聳入云的華山,沉香想到就要跟誰見面了 ?
出示詞卡:日思夜想
指名讀,分男女生讀,齊讀,解詞
白天習武練功的時候,沉香在想著他的媽媽,還有什么時候會想呢?
指名說。
你能連起來說一說嗎?
指名說
是啊,沉香時時刻刻都在想著他的媽媽,他就要救出媽媽了,
出示預習題 :他是怎么救出媽媽的?
指名說 ,指名讀
多么神勇的沉香啊,誰能加上動作讀一讀?
是啊,受苦多日的母親重見了天日,沉香一頭撲進了媽媽的懷抱。
出示圖片,配樂,讓我們靜靜地聽一聽,想一想。,他們會說些什么?
學生做沉香,老師做母親應答
五 小結
多么動人的畫面!多溫馨的團聚! 是沉香的孝心寫下了這動人的故事!齊讀課題! 過去的人們在傳說著,現在的我們仍在傳說著。我相信每個善良的孩子都在用孝心書寫著同樣的故事。
《沉香救母》教后談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
學會10個認讀字。
能力 能借助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簡要講述“沉香救母”的故事。
思品
能比較準確地理解課文贊揚了沉香愛母親、救母親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簡要講述故事。理解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簡要講述故事。理解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查閱資料:
查閱有關資料。 看電視劇《寶蓮燈》。
教、學具準備:
布置學生預習。
一、啟發閱讀興趣。
1.誰知道《沉香救母》的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今天我們要讀讀《沉香救母》故事的原文,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讀原文比看電視、聽人說的收獲大多了,F在請你們打開書40頁,自己讀一遍課文。
二、自學課文,注釋理解詞句的意思,了解課文內容。
1.我們讀課文前,老師給你們一點提示
、僮詫W認讀字表中的字。
、谀x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自學帶注音的字。邊讀邊看注釋,理解詞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準備與同學交流。
、巯胍幌胝n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集體交流。
、僬l能把下面的字音讀準。
英俊倜儻 文采斐然 悵然離去 思忖再三 蟠桃會
萱花開山神斧 怒不可遏 伉儷
、诹私庹n文內容,給課文劃分段落。
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是怎樣的?
第一段(1——3)書生劉向與仙女華岳三娘結為伉儷。劉向進京趕考,一舉中榜,三娘被二郎神壓在了華山之下。三娘生下了沉香并懇求夜叉將他偷偷送到劉向身邊。
第二段(4——6)沉香救母的艱難歷程。_
第三段(7—8)沉香斧劈華山,救出母親一家團圓。
三、抓住要點,簡要復述
簡要復述不能像課文那樣詳細,也不能講成一兩句話概括的課文主要內容,可以用上書中的一些詞語,主要要把句子說通順、連貫。
自己先練習講——然后倆人一組講評出一人——組內比賽——最后展示
四、再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
讀了課文后,你有什么收獲?你最敬佩誰?
五、推薦《中國神話故事》
板書設計
《沉香救母》教后談 篇8
教材分析:
本文是民間神話故事《沉香救母》的第二部分。記敘的是沉香不畏艱險,一心救母的孝心感動了仙人,在仙人的幫助下,打敗了兇惡的二郎神,力劈華山,救出母親。全文共分4個自然段。按照救母的經過展開故事情節:奔向華山;歷經艱險;仙人幫助;劈山救母。故事銜接緊湊,情節生動,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品格頑強、不畏艱險、戰勝邪惡的少年形象,表現了真摯動人的人間真情。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 體會沉香不畏千難萬險,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誠之心。
2、學習默讀課文,練習講述故事。
3、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設想:
1、重難點 :通過對重點詞句的朗讀理解,體會沉香對母親的摯愛之情。
2、課型:新授
3、基本理念:《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北教學設計重視讀的訓練,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4、基本教學思路:在教學中,通過圖片展示、多媒體動畫、語言描繪、播放錄音等方法來幫助學生學習,幻畫出對課文的情感體驗。另外,在教學過程 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想象空間,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對比、聯想,使課文描寫的情境在學生的頭腦中再現、擴展,使人物的形象更加豐滿。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文錄音。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
欣賞動畫歌曲《燭光里的媽媽》,談話導入 。
板書課題,說說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建議:字字讀準、句句讀通;用序號標出自然段;畫出不懂的詞句。
請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師生評議、糾正。
提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三、精讀感悟,體會情感。
默讀課文1、2自然段,并用記號標出表現沉香“有孝心”的詞語或句子。
2、 集體交流:
。1)師相機出示句子:他救母心切,便拜別了師傅,向著遙遠的華山奔去。
a 從“救母心切”、“奔去”可以看出沉香急切的心情。(板書:奔向華山)
b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讀,指名讀,評議,齊讀。
( 2)相機出示句子:一路上,沉香不知翻過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過了多少道深澗。
a看圖理解:深澗
b(看圖回答)“多少座高山”、“多少道深澗”可以用哪個詞語來概括?(千山萬水.)
c練習朗讀這句話。
。3)沉香走遍了千山萬水,一定也吃盡了千辛萬苦,他都吃了哪些苦?再次讀文后,指名回答。
。4)一路上,沉香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學生想象)
3、吃了這么多的苦,受了這么多的累,他為什么一點也不在乎呢?此時此刻,你想對沉香說些什么?(板書:不畏艱險)
4、指導朗讀第二段,指名讀,評議,齊讀。
5、聯系上下文,說說對文中“孝心”的理解。引讀第三段。(板書:仙人送斧)
示圖片)看圖回答。(板書:劈山救母)
(1)邊讀邊表演:他舉起神斧,奮力向大山劈去。
(2)沉香終于見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媽媽,此時,他們一定會有許多話要說,你認為他們會說些什么?(看圖練習說話)
。3)看到這對母子的團聚,你的心情怎樣?帶著這種心情齊讀這一段。
四、積累語言,內化吸收。
1、小結課文的主要內容。
2、對照圖:說說自己是不是一個有孝心的孩子呢?
3、播放全文的配樂朗讀及有關畫面,學生一邊靜聽默看,一邊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境。
4、(出示詞語)同桌合作,練習講故事。
五、拓展練習,課外延伸。
(1)做一件讓父母高興的事。
。2)與上文聯系起來,把“沉香救母”的故事完整的講給父母聽。
板書設計 :
沉香救母(二)
奔向華山 不畏艱險
孝心感動仙人
仙人送斧 劈山救母
《沉香救母》教后談 篇9
《沉香救母》是一個廣為流傳的美麗神話故事。因為看過動畫片《寶蓮燈》,孩子們對課文的故事情節很熟悉。所以,學習這篇課文,我認為不是簡單地要讓學生明白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而是應該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沉香內心的情感,走進人物的心靈。
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中永恒的話題。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苯滩陌选冻料憔饶浮贩譃椋ㄒ唬ǘ﹥蓚故事。第一篇主要講沉香立志救母,拜師學藝。第二篇主要講沉香不畏艱險,劈山救母。兩篇課文聯系密切,前后貫通!熬饶感那小笔秦灤┰谶@兩篇課文之間的情感線索。不管是沉香在救母之前“習武練功”所受的勞苦還是在尋母途中嘗遍的“千辛萬苦”,“ 救母心切”這一情感始終是他前進的最大動力。在教學(一)時,我們可以抓住沉香刻苦練功的句子,讓學生體會到沉香為了解救媽媽,是如何刻苦練功的。比如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寒冬臘月”、“盛夏酷暑”、“起早貪黑”、“腰酸背疼”、“很想……但……一……就……”、“幾年”、“終于”、“高強的武藝”等詞句,從而感悟沉香堅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對母親的一片孝心。在課文(一)中,還有一個重要的角色——爸爸。爸爸與沉香的對話以及兩人的神情也是值得細細體味的。教學時,我們也可以抓住關鍵的詞語,如“再三追問”、“含著眼淚”、“又難過又氣憤”、“恨不得”、“馬上”、“默默地攥緊了拳頭”等體會父親內心十分痛苦卻又無可奈何,小沉香“又難過又氣憤”的心情。父親和沉香的對話,還可以創設一個情境,進行表演朗讀,加深學生對人物的情感體驗,以便帶領學生更好地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冻料憔饶浮罚ǘ┲校寣W生體會到沉香為了解救母親,一路上吃盡了千辛萬苦以及他和母親相見時無比激動的心情。從兩篇課文內容聯系上看,“習武練功”是“救母”的準備過程,“劈山”是故事的延續和結果。教學一、二自然段,抓住“救母心切”、“奔去”、“不知翻過了多少座高山”、“不知跨過了多少道深澗”、“餓了采幾只野果充饑”、“渴了捧幾口泉水喝喝”、“一個個血泡”、“一道道血痕”、“一點也不在乎”等詞句,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沉香不畏艱險、一往無前的精神。教學三、四自然段,在聯系前文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沉香的“孝心”以及和“日思夜想”的媽媽見面時“無比激動”的心情。這里可創設沉香和媽媽相見時的情境,想想他們會說些什么?在“說”的基礎上,可讓學生演一演,想象母子團聚時的感人情景,體會母子團聚的欣喜和不易。
感情是教學藝術生命中流動的血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握課文的重點詞句,抓住情感線,努力將學生引入課文中的情感范圍,從而讓他們輕松體驗文中人物的情感。
“望、聞、問、切”指導朗讀——我教《沉香救母》
作者:柳州市銀山小學 楊隆燦
《沉香救母》是蘇教版第四冊第4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借助一個感人的神話故事,贊揚了沉香不畏千難萬險,刻苦練功,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誠之心。課文情節生動,字里行間充滿沉香對母親的摯愛之情,同時,圖文對照,生動形象,如何通過朗讀指導,使學生深切體會父愛子、子念母的人間真情呢?我想到了中醫常用的“四診”法——望、聞、問、切。
一、望
望即觀察。在指導學生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我指導學生按順序仔細觀察課文插圖,從沉香緊鎖的眉頭,憤怒的雙眼和握緊的拳頭,想象沉香不怕“寒冬臘月”、“盛夏酷暑”,“起早貪黑”苦學武功,立志救母的艱辛。從母子倆擁抱在一起,喜逐顏開的畫面,想象母子團聚時百感交集的感人語言,然后依圖品讀,讀出急切和欣喜。這樣,一個不怕困難,刻苦習武,一心救母的孝子形象便矗立在孩子們心中。
二、聞
聞即聽。文章本身的神話色彩能激發學生讀書的欲望。但課文中的不少長句也影響了學生的品讀。如“原來,沉香的媽媽是個美麗善良的女神,因為向往人間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壓在了華山腳下!薄巴呗柸朐频娜A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媽媽見面了,沉香心里無比激動。”這時,教師需要范讀,范讀不僅能幫助學生斷句,而且也能渲染一種堅定不移、勇往直前的感人氛圍,為學生的感情朗讀拋磚引玉。當然,聽的方式也可多種多樣,可聽老師范讀,也可同桌互聽互讀,或欣賞優秀生的朗讀,學生邊聽邊賞,自然如身臨其境。
三、問
課改提倡生生、師生間的雙向互動,給學生“思”與“評”的空間,在品讀賞析中,讓他們說說為什么這樣讀,其他同學評評這樣讀好不好,為什么?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使學生養成讀課文進行有意識地思考和處理的好習慣,同時也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質疑為主線,以自主發展為靈魂的教學思想。學生在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中,在積極的參與和協作中學會讀書,自主發展。
四、切
學生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被激發起來了。他們會情不自禁地想說,想做,借以抒發感情。這就是切。精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當學生品讀到“望著高聳入云的華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媽媽見面了,沉香心里無比激動。他舉起神斧,奮力向大山劈去!睍r,個個都不由自主地做起舉斧劈山的動作,我于是順勢引導,讓學生想沉香所想(扮演沉香),做沉香所做(劈山動作),說沉香所說(沉香心里的話),借說,悟文中的情,借做,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最后通過感情朗讀,把學生的情推至高潮。
皮亞杰說過:在教學過程中,兒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實活動,教育就不會成功。在課堂上一定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各種讀書的機會和表現機會,教師力求精講。這樣才真正體現了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讓學生主動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沉香救母》教后談 篇10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2
《沉香救母》是一個民間神話傳說,本文是故事的第一部分,記述的是沉香從父親口中得知母親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壓在華山腳下,他立志救出母親,于是上山拜師學藝,刻苦練功,終于練就了一身高強的武藝。第二部分記敘的是沉香武藝學成后歷盡千辛萬苦趕去華山解救媽媽。教學中我采用了如下一些方法。
一、激發興趣,重視訓練
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是比較多的,對字詞的鞏固、積累是相當重要的,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有效地進行字詞訓練,這就能減少課外機械地識記,抄寫,提高識字的效率。而這篇課文相對來說又是比較長的,怎么讓學生感興趣地來學習了。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決定把《沉香救母》之一、二作為一個整體和學生一起學習。想到孫雙金老師的話,孩子是喜歡聽故事的。于是一上課,我就把這2
篇課文當成一個故事講給了學生聽。顯然,不管是看過、聽過還是事先不了解的學生都被這個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因此,在第一課時中當我提出這個學習要求的時候,學生興致高漲。于是我出示了課文中的一些難讀的字詞,先指導學生讀正確,再讀好,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好課文中的長句。一節課時間,大部分學生就能把《沉香救母》之一、二讀通讀準了。
二、創設情境、以演助讀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彼员菊n教學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學,演中悟。
學生通過細細品讀文本的第二自然段,感受到他一心救母的急切心情,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沉香都毫不在乎。那該是一種多么偉大而神奇的力量在支撐著他呀!接下來,創設情境,想象說話:
“沉香一頭撲進了媽懷抱,他會對媽媽說些什么呢”。
先引導學生想象當時沉香見到媽動作與神情,借助當時的動作神情想象可能說出的話。其次教師善于對學生的發言中進行提煉,引導學生再在原有的基礎加以提升。這樣做,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我覺得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內化語言文字。這對學生自己獨立讀書是有益的,也是現在的語文教學所追求的。
吳秀君 發表
《沉香救母》教后談 篇11
課題
蘇教版二年級 下冊 第 10 課 課題《沉香救母(一)》
設計
----小學 作者
理論支持
1、識字要音形義相結合,要與聽說讀寫相結合,要與寫字相結合。2、先識字,后讀書,識字和閱讀交替進行;利用學習和遷移規律,簡化學生識字的心理過程。
3、集中識字體現漢字本身的規律,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10個二類字只識不寫,初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讀通課文,弄清文章結構。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并能正確地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詞,并能正確地書寫!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課型
新授
教 學 設 計
教學步驟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激發興趣,
觀圖導入
二、初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
1、小朋友們,你們看過動畫片《寶蓮燈》嗎?
2、(出示沉香彩圖)他叫——。
。◣煱鍟撼料悖
3、看到這樣的沉香,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課《沉香救母》。這個故事比較長,我們今天學習的是《沉香救母》(一)。
1、下面就請同學們先讀一讀課文。朗讀時要注意這樣幾個要求。ǘ嗝襟w出示朗讀要求。)
2、檢查詞語。
。1) 自讀生字詞
。2)在讀音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3)指名讀。正音。
。3)再讀一讀這些詞語,哪些詞語的意思你已經理解了?
a、自由讀詞。
b、說說詞語的意思。
c、有感情地朗讀。
3、檢查課文。
(1)小朋友課前已經讀過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呢?
。2)我們分自然段請人來讀一讀,其余的小朋友認真聽他讀得怎么樣?
。3)評價朗讀。
(一)觀察這一課的生字,你能想到哪些方法記住他們呢?
1、學生思考討論。
2、學生交流發言,師小結:(1)用部件法幫助記憶
又( ) 嘆( )
寸( ) 付( )
今( ) 含( )
目( ) 淚( )
(2)猜謎記字。
一口咬掉牛尾巴 (告)
。3)換一換、減一減記字。
“恨”是“根”去掉木字旁換上豎心旁。
“糧”字去掉“米”就是“良”。
3、范寫重點字。
武:半包圍結構。注意:千萬不能加上一撇。
(二)擴詞練習:比一比,誰給生字找的朋友最多。
。ㄈ┟杓t,教師巡視指導,提醒注意寫字姿勢。
四、小結
今天我們初步學習了《沉香救母》(一),我們已經能夠讀通這篇課文,并且理解了部分詞語的意思,那沉香是怎樣知道這個實情,又是怎樣習武練功的呢?我們下一節課繼續學習。
學生觀圖回答。
學生觀圖思考。
看到沉香,學生發出提問。
學生齊讀課題。
學生齊讀朗讀要求。
指名學生說出自己理解的詞語的意思。
學生自由發言說說注意點,練習有感情地自由讀詞。
分自然段請人讀課文,其余學生認真聽。
請生評價朗讀。
學生想辦法記住生字。
學生歸類后,比較組詞。
學生思考猜謎。
學生換一換、減一減記字。
學生認真觀察并記憶。
學生比賽擴詞。
學生描紅。
借圖導入,引導學生認識沉香,很好地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激起了學生心中的疑問。
詞語的朗讀,不是只要求讀正確,在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之后,再要求讀出詞語的味道來,這既加深了孩子對詞語的理解,同時也促進了孩子朗讀能力的培養。
有朗讀就要有評價,評價也促進了朗讀能力的提高。
形式多樣的識字方法,增強了識字的趣味性。
范寫重點生字,強化指導,加深學生印象。
板書設計:
10 沉香救母
得知真情 決心救母
拜師學藝 練成武藝
《沉香救母》教后談 篇12
授課:語文 年級:二年 設計人:王德卿
章節名稱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四單元《沉香救母》(一)
計劃學時
2
學習內容分析
這是一篇民間神話故事。課文續寫了沉香不畏艱險,奔向華山,它一心救母的誠意感動了仙人,獲得了贈斧之助,打敗了二郎神,劈開大山,救出母親。
學習者分析
《沉香救母》的故事學生并不陌生,但課文的描寫比較簡單,如果只是停留在語言文字的描述上,學生的體會就不會很深刻。所以,徐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好的創設了情境,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小沉香,再三追問父親“我怎么沒有媽媽呢?”從而體會出父親久藏心中的苦痛和小沉香又難過又氣憤懂得心情,然后再來指導學生重點讀好這部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10個字知識不寫,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認識“一…….就……”的句式。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的朗讀,能揣摩不同角色的動作、語言、神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沉香為了了解救母親而不怕困難,刻苦習武的精神。
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重點:揣摩不同角色的動作、語言、神情。
解決措施: 預習與課堂引導相結合,自主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難點:了解救母親而不怕困難,刻苦習武的精神。
解決措施: 創設情境
媒體內容與形式
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
設計意圖
一、師生交流,揭示課題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朋友。你們看,他來了。ǔ鍪境料銏D片)認識他嗎?(板書:沉香)跟他打個招呼吧!
2.關于沉香,你知道些什么?
沉香是怎樣救出自己的母親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故事。(補充課題。)
3.指導讀準課題。師解說:這個故事比較長,要分兩課來學。先學第一部分。
學生交流沉香的故事。
學生讀題
6
對于學生來說,“沉香”并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介紹熟知的人物,在揭示課題的同時,借機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初讀課文,檢查字詞
二、初讀課文,檢查字詞
1.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自讀情況。
①朗讀讀課文。
、.評議,相機檢查、鞏固生詞的讀音:
美麗善良 心狠手辣 腰酸背疼 盛夏酷暑
嘆了口氣 含著眼淚 增添力量 習武練功
對付得了 恨不得 寒冬臘月 起早貪黑
(提醒學生讀準平翹舌音和前后鼻音,注意多音字“了”的讀音。)
1.自由朗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完后把生字畫出來。
2、讀題
.3、以小組為單位用自定的方式(分段讀,分角色讀等。)
.4、師生評議
20
讓學生充分的時間閱讀,在朗讀中初步理解課文,讀準字音,為下文的學習作鋪墊。
三、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卡片:嘆、含、淚
2、描紅。教師巡視指導,提醒注意寫字姿勢。
3、交流:教師及時肯定學生合理的記憶方法:偏旁加熟字;熟字換偏旁等。
4、課堂作業:描紅、臨寫生字。
1、擴詞練習:比一比,誰給生字找的朋友最多。
2、嘗試在書上描紅。
3、交流:說說你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三個字?
9
在識字教學中,不但要重視字形的教學,還要盡可能地幫助學生豐富詞匯,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生字,并正確地使用生字。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1.(出示小黑板。)比一比,再組詞。
又( 。〗瘢ā 。∧浚ā 。
嘆( 。『ā 。I( 。
通過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2.出示填空: 嘆了一口氣,含著眼淚說:“ 。”
1、組詞
2、根據課文內容說一說
6
二、讀演結合,體驗情感
學習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知道媽媽被三郎神壓在華山腳下,心里十分難過和氣憤。
2.以演促讀。
⑴.學生分別扮演爸爸和沉香,把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演一演,教師巡視指導。
、.請學生上臺表演。評一評:你覺得他們演得怎么樣?
相機出示句子。
。3)沉香為什么又難過又氣憤?“難過又氣憤”時會是怎樣的神情?他表演得好嗎?你會如何表演?
。4).“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廣大,你才是個8歲的孩子,怎么能對付得了他呢?”
。5)還有哪位同學也想來試試?
3.教師小結:8歲的沉香那么急切地想去救自己的母親,可是怎么斗得過心狠手辣而又神通廣大的二郎神呢?他會怎么做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1.小朋友,你們知道沉香為什么要去解救媽媽嗎?
討論理解: .沉香從來沒有見過媽媽,便再三追問爸爸。
2、.同桌兩位同學分別扮演爸爸和沉香,把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演一演。
3、請學生上臺表演,針對某些環節展開討論。
讀爸爸的話,這里爸爸的心情怎么樣?(嘗試練讀,個別讀。)
師生評議:看了他們倆的表演你想說什么?
17
. 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采用“以演助讀”的方法,可以依靠形象化的形體動作來組織兒童的思維,這樣,不但能保持他們對學習的濃厚興趣,還能激發兒童的具體形象思維,促使他們深入體驗角色的情趣變化。
三、精讀課文。
1.輕讀第四自然段。
2.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句子:
①.不管是寒冬臘月,還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貪黑地跟著師傅習武練功。
在你印象中,“寒冬臘月”和“盛夏酷暑”分別是怎么樣的?你是如何度過這兩個季節的?
沉香是如何度過的呢?
指導朗讀這句話。
、.有時累得腰酸背疼,很想松一口氣,但一想到要去解救媽媽,渾身就充滿了力量。
讀詞“渾身”。換詞理解,就是“全身”。
沉香累得腰酸背疼了,又怎么會全身增添了力量呢?(點出“一……就……”。)
師提供句例:爸爸一看到電視上有足球賽,就來了勁。
出示填空,練習說話:
我一看到動畫片,
(出示投影)你們看,沉香只要一想到媽媽,渾身就增添了力量,再大的困難也嚇不倒他,瞧,他練得多認真!此時,你想對沉香說什么? 4.小結: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幾年的努力,沉香終于練就了一身高強的武藝。
1、邊讀邊想:沉香是如何刻苦練功的?哪些詞句特別讓你感動?請做上記號。
2、討論交流:說說哪些詞句特別讓你感動,并說說你的想法。
3、想象練說
4、結合生活實際想一想,你們遇到了自己喜歡或憎恨的事物,會怎么做呢?
5、練習說話。
6、齊讀第四自然段。
12
在閱讀教學中,結合文中的句子,幫助學生認識“一……就……”的句式,通過情景提示,降低了學習的難度,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句式。
在教師的啟發、誘導和激勵下,學生自己用心去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板書設計
10 沉 香 救 母(一)
拜師 學藝
清晰 明了
《沉香救母》教后談 篇13
《沉香救母》課本劇
場景:深藍的星空下,小小的沉香依偎在母親的懷里,聽媽媽講天上的故事。
。ㄒ魳贰堵爧寢尩牡脑挕罚
旁白:這是一對幸福的母子,媽媽是天上的仙女,懷里的孩子叫沉香,是她和一位凡人偉大愛情的
結晶,故事從這里開始。
沉香:媽媽,那最亮的兩顆星星叫什么名字啊?
沉香媽:在哪兒?
沉香:靠在一起的那兩顆。
沉香媽:那是牛郎星和織女星。
沉香:什么是牛郎星和織女星呢?
(換音樂)
沉香媽: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名叫織女的仙女,愛上了人間的一個放牛郎,他們不顧仙庭的反
對,生活在了一起。后來,王母娘娘大怒,就把他們抓到了天上,一顆就成了牛郎星,另一顆….
沉香:我知道,另一顆就是織女星。可是,媽媽,王母娘娘為什么要抓他們呢?
沉香媽:我也不明白!可能…唉,沉香,如果有一天媽媽不見了,你一定要堅強的生活。
沉香:不,我要和媽媽永遠在一起,永遠都幸福。就算你不見了,我也要找你回來。
。ㄒ魳忿D)
二郎神:哈哈哈!找不回來了。三圣母,你違反天條,私自下凡,帶走神器寶蓮燈,并與凡人結合
,放著好好的神不做,偏要做人。王母娘娘特命我捉你回去受罰。(黑社會斧頭幫舞)
沉香媽(被帶走):沉香,記住媽媽的話,如果媽媽有一天媽媽不見了,你一定要堅強的活下去,
堅強的活下去,沉香……
沉香(被攔住):不準帶走我媽媽,不,媽媽,我要媽媽…
沉香孤獨坐在地上(音樂):他們為什么要帶走媽媽,媽媽,我要媽媽…(昏然欲睡)
寶蓮上:沉香。
沉香:你是誰?
寶蓮:我叫寶蓮,是寶蓮燈的燈芯。有一次,王母娘娘要點寶蓮燈,是你媽媽救了我。你媽媽是一
位好人。
沉香:你知道我媽媽被關到哪兒了嗎?
寶蓮:二郎神說你媽媽犯了天條,定被關在了華山。
沉香:那我就去華山救她。
寶蓮:怎么救?你懂文理嗎?(沉香搖頭)你會武功嗎?(沉香低頭)在短短的時間內,學習文理
武功,可能會很辛苦,你堅持嗎?
沉香:為了媽媽,無論什么苦我都受得了。
音樂(李汶)沉香學習
旁白:為了救被關押在華山的母親,沉香不分晝夜的學習文理、武功,盡管有神燈寶蓮的幫助,但
這對一個孩子而言,又是多么沉重的壓力和責任,但每當遇到挫折,沉香的眼前都會浮現媽媽的音形容
貌,每次想到媽媽失去自由,失去自己的痛苦,沉香都會淚流滿面,從而更加的懂得了堅持和堅強。(
插音樂發如雪)寒暑易節,冬去春來,一晃之間,數年過去了,曾經的小男孩如今已長成了堅強的男子
漢,現在他再也無法等待,決定上華山救母親。
沉香:這幾日我夜夜思念母親,我想現在該是救她的時刻了。
寶蓮:是的,我現在已經沒什么可以教你的,一切要靠你自己了。
加油,沉香。
地點:華山。
沉香母被綁在木樁上,有兩人看守。
沉香:媽媽!
沉香媽:沉香,我的孩子。
看守:何人在此喧嘩?速速離去。
沉香:離去可以,但必須帶走我的母親!
與看守比武。歌曲霍元甲
二郎神:沉香,你違抗天庭,罪孽深重,我決不能饒了你。
沉香:二郎神,你害了我媽媽,我今天來就是和你決一死戰的。
二郎神:哈哈,來吧。讓我見識你的本事。
與二郎神比武,不敵躺在地上。
二郎神:你本事再大,也打不過一個神。
沉香:二郎神,人和神都是平等的,你就放了我媽媽,今后不要傷害任何人,大家一起和平的生活
不好嗎?
二郎神:少羅嗦,你和你媽媽一樣觸犯了天規,是難逃上天的懲罰的。
沉香:天規,什么是天規,破壞別人的幸福,讓人母子分離,這便是天規嗎?
二郎神:上天定下的規矩,肯定有它的道理。
沉香:道理,這天規不就是維護你們,所謂神的“地位”而已。
沉香母:沉香,別說了。他們都是沒有心腸,沒有人性的冷血動物,人世間的真情他們是不會懂的
。
二郎神:你錯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也是有母親的。只不過我…算了,沉香,你去劈斷三圣
母身上的鐵鏈,就當我沒見過你。
沉香:可是王母娘娘哪里?
二郎神:大不了,我也去做人。
沉香(劈山):媽媽。音樂愛就一個字
沉香母:沉香。擁抱。
謝幕
《沉香救母》教后談 篇14
《沉香救母》是一個生動的神話故事。在課前,組織學生觀看了由這一故事改編的動畫片《寶蓮燈》。學生心中已經對人小志大,不畏艱險的沉香充滿了敬佩,已經熟悉了故事內容。如何讓學生將外在的形象內化為情感,感受語言文字的情呢?
在學習到課文《沉香救母》第二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深切地體會沉香不畏艱難險阻,救母心切的頑強意志,我緊扣“不在乎”作為文眼,讓學生細細地品讀,沉香為了救出媽媽,他“一點都不在乎”什么?以這個為切入口,引領學生走入文本,重點抓住“不知------也不知------,充饑、捧、磨出一個個血泡、劃下一道道血痕”這些字詞加大學生與文本對話的力度,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細細品味,再通過交流進一步全面提升對文本的感悟!俺料悴辉诤蹰L途地爬山涉水。”“沉香不在乎一路上忍饑挨餓,餐風飲露!薄俺料悴辉诤跄_上那么多的血泡,身上那么多的血痕。”“他也不在乎路上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危險!------學生以心靈詮釋著文本,再造著文本,并且從文本中獲得了充分的情感體驗,此時讓積蓄情感得以升華,提煉深刻的內涵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于是,我把學生的這些情感凝聚成一個噴涌點:“小朋友,沉香當時還只不過15歲,面對這么多的困難,這么多的危險,老師想都不敢想,可是沉香不但一一克服了,而且還“一點都不在乎”,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的回答又一次掀起了課堂的高潮,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心中悟出始知深!
在教學最后,設計了一個延續,問:“沉香和媽媽見面了,他會說些什么?心情如何?”學生回答:“沉香心情很激動,他說:‘媽媽,我終于見到您了。’”學生又從文本中脫離出來了。于是這時,我把自己設計成“媽媽”,拉著學生的手說:“我的孩子,媽媽可見到你了!”學生十分激動,望著我的眼睛動情地說道:“媽媽,我日夜都在想您,您受了那么多苦,今后,我們再也不分開了!”可見,在設計時不但要把自己溶入角色,也要把學生設計入角色,以情感情情更濃,課堂上學生才會說出動情的話語,才會出現感人的場面。
《沉香救母》教后談 篇15
感受形象 感悟文本
感悟真情
樹立形象 傳達真情
一、復習詞語 遙遠 孝心 高聳入云 重見天日 感動 激動
導入課文 轉眼間 不在乎 日思夜想 救母心切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捉迷藏嗎?老師說詞語的位置,看誰能又快又準地讀出這 個詞語。第一行第一個,第二行第一個,眼睛睜大,現在老師要加大難度、加快速度了, 第二行第三個…… 生:搶讀詞語 師:真厲害,個個眼明嘴快。大家一起整齊地讀。 生:齊讀 師:救母心切,誰救母心切? 生:沉香救母心切。 師:沉香救母心切,便拜別了師傅,奔向了遙遠的華山(板書:奔 華山)在這曲折不平坦的途中(板畫波浪線),他走得怎樣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沉香救母(生齊讀課 題) (評:學與樂密不可分。課伊始,以“捉迷藏”導入新課:老師說詞語的位置,學生 搶讀詞語。這一設計可以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迫不及待的心態下復習詞語,為 學生創造一個主動學習的環境。) 二、精讀課文 感悟“孝心”
1、學習第二自然段 (1)品“艱難” 師:現在讓我們伴隨著沉香一起踏上這救母之路吧!
播放課件,生觀看課件 師:你們的眼神告訴老師你們有許多話要說,來說說沉香這一路走得怎樣? 生:走得艱難。 師:走得艱難就是走得怎樣? 生:走得艱苦。 師:板書艱難 師:現在讓我們透過文字感受這份艱難,打開課本 60 頁,默讀第二自然段,老師有 個小要求,認真聽:默讀,做到不出聲,不動唇,并畫出沉香走得艱難的句子。 生:默讀,畫句子。 師:誰來讀讀你畫的句子 生:餓了就采幾只野果充饑,渴了就捧幾口泉水喝喝。 師:句子畫得真完整,還有嗎? 生:一路上,沉香不知翻過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過了多少道深澗。 生:腳上磨出了一個個血泡,身上劃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點兒也不在乎。 師:這三句話都能讓我們感受到沉香走得艱難,我們先來讀讀第一句。 課件出示第一句:一路上,沉香不知翻過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過了多少道深澗。 師:輕聲讀一讀,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讀 師:來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沉香不知翻過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過了多少道深澗。 師:你知道深澗的意思嗎? 生:兩座山之間的溪流。 師:這是澗,深澗就是兩座山之間很深的溪流,有多少座高山,就有多少道深澗。 是一座高山嗎? 生:不是 師:是兩座高山? 生:搖頭 師:是幾座?你從哪個詞知道? 生:多少座。
師:多少多少是多還是少? 生:多。 師:多得數也(引) 生:數也數不清。 師:是啊!這救母之路是多么艱難,用你的朗讀把這遙遠艱辛的路程展現出來 生:練讀 生:指名讀(沒讀好) 師:努力地看,你看到了多少座,多少道 生:再讀 生:指名讀 師:這遙遠的路程已展現在我們眼前了 生:指名讀 師:多少座,多少道,讀得多好呀!一個詞就是一幅畫面,一句話就是一幅畫卷,我 們讀好一個詞,一句話,就能展現出沉香跋山涉水這幅艱難的畫卷。 生:齊讀 師:走得這么艱難,餓了(課件出示第二句,引讀) 生:就采幾只野果充饑, 師:渴了 生:就捧幾口泉水喝喝 師:為什么不多采幾只,多喝幾口呢? 生:因為他想早點去救媽媽。 師:是的,因為沉香救母心切,請讀出這份急切(再引讀) 生:讀 師:再急切些。 生:讀 師:一路的艱辛,一路的磨難,沉香的腳上(指名讀) 生:沉香的腳上磨出了一個個血泡,身上劃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點兒也不在乎。 師:誰也想讀讀這個句子。 生:指名讀
師:好孩子,你為什么要緊鎖眉頭呢? 生:因為沉香的腳上磨出了一個個血泡很痛很痛。 師:痛在沉香身上,已經疼在你心里了。 生:指名讀 師:你是在用心朗讀。同學們他還要帶著這一個個血泡一道道血痕在高山上在深澗 中不停地跋涉啊 生:齊讀 師:走得這么艱難,沉香為什么不歇一歇呢? 生:因為沉香想早點救出媽媽。 師:一個詞,因為沉香 生:救母心切。 師:救母心切的沉香面對這重重困難,他不但挺住了,而且一點兒也 生:不在乎 師:請大家拿起課本,坐端正,注意眼睛和書本的距離,我們一起朗讀第二自然段, 再次感受沉香的這份艱難。 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評:以形象直觀的動畫片導入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先直觀感受艱難,再層層深入地 品味艱難。默讀,畫走得艱難的句子;品讀,理解艱難;有感情地朗讀,展現艱難。一 條曲折艱難的救母之路溢于紙上,也鋪設在學生的心上。引領學生在曲折艱難的道路上 走一遭,可以為下文的學習做鋪墊。) (2)悟“孝心” 師:現在,你能用自已的話說說沉香不在乎什么嗎? 生:沉香不在乎翻過多少座高山,跨過了多少道深澗。 師:跋山涉水,他不在乎。他也不在乎什么? 生:他也不在乎吃野果,喝泉水 師:忍饑挨餓,他也不在乎。他一點兒也不在乎什么? 生:他一點兒也不在乎腳上磨出了一個個血泡,身上劃下了一道道血痕。 師:傷痕累累,他一點兒也不在乎。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書寫這堅定的不在乎。 板書:不在乎
師:讓我們一同把這堅定的不在乎送回課文,讀出這份艱難,讀出這一聲聲堅定的 不在乎。 生:齊讀。一路上,沉香不知翻過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過了多少道深澗,他一 點兒也不在乎;餓了就采幾只野果充饑,渴了就捧幾口泉水喝喝,他一點兒也不在乎; 腳上磨出了一個個血泡,身上劃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點兒也不在乎。 師:沉香所面對的困難,遠不止止如此,他還遇到什么困難,什么危險,他一點兒 也不在乎呢?張開你想象的翅膀,和你的同桌試著說一說。 課件出示:_____________,他一點兒也不在乎。 生:同桌互相交流。 師:思維敏捷的孩子小手已經舉起來了,沒想好的同學認真聽,傾聽就是收獲。 生:不管是寒冬臘月,還是盛夏酷暑,他一點兒也不在乎。 生:沉香一不小心從高山上滾下來,他一點兒也不在乎。 生:巨大的波浪把沉香沖回岸邊,他一點兒也不在乎。 …… 師:沉香面對的困難,危險真是數不勝數,面對重重困難,他為什么一點兒也不在 乎呢? 生:因為沉香救母心切。 師:救母心切的沉香沖破了重重困難,你感受的沉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生:他是一個勇敢的孩子 生:他是一個堅強的孩子 生:他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師:我們還可以說沉香有一顆感人至深的孝心,正是這份孝心,沉香救母心切,正 是這份孝心,他堅強勇敢地克服了所有的困難。我們一起學習書寫這個孝字。 師在田字格范寫,生書空。 (評:在品味“艱難”的基礎上,抓住第二自然段的靈魂“不在乎”展開訓練。明確 沉香不在乎什么內化語言,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突顯“不在乎”,最后,讓學生展開想 象,自主交流,創造表達,在一聲聲“他一點兒也不在乎”中,學生真正走進沉香的內 心世界,感受到沉香面對艱難的這份“不在乎”,理解感天動地的這顆孝心。課堂充滿 濃濃的語文味,工具性與從文性水乳交融。)
2、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沉香的孝心感動了你們,感動了老師,沉香的孝心終于感動了 生:仙人 師:仙人送他一把 生:神斧 師:神斧神在哪兒呢? 生:是神仙送的。 師:有了神斧能讓沉香變得 生:讓沉香變得力大無窮。 生:讓沉香變得英勇無比 生:讓沉香變得神通廣大。 師:憑借神斧,他打敗了 生:兇惡的二郞神, 師:來到了 生:華山腳下 3、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導朗讀 師:此時此刻,緊握神斧的沉香心情怎樣?想要做什么?請大家放聲朗讀第四自然 段。 生: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師:沉香的心情怎樣? 生:無比激動 師:無比激動的沉香要做什么? 生:劈山救母 師:他要劈開的是一座 生:高聳入云的華山 師:還記得詠華山嗎? 生: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師: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從詩中我們足以體會到華山的高聳入云。
生:高聳入云 師:再讀 生:高聳入云 師:要劈開這樣一座華山談何容易,沉香是怎么做的? 生:奮力地劈 師:奮力地劈就是怎么劈? 生:使勁地劈。 生:使出全身的力氣去劈。 師:明白了奮力的意思一定能讀好這個詞。 生:奮力 師:再使勁 生:奮力 生:奮力 師:沉香為什么這么奮力? 生:因為沉香很想救媽媽。 生:因為沉香有孝心。 師:請把沉香這急切,這激動,這奮力讀出來,自已先練一練,注意老師做上記號 的地方。 課件出示:他舉起神斧,奮力向大山劈去 . .. . 生:練讀 生:指名讀 師:你這點力氣不夠,大家給他加加油,鼓鼓勁, 生:再讀 師:誰能讀得更急切些。 生:指名讀 師:正是沉香的孝心化成了這股愛的力量,這股神奇的力量。 生:齊讀。 師:把這個句子放回這段話中,誰來有感情地朗讀。 生:指名讀
生:指名讀 師:你讀出了華山的高聳入云,讀出了沉香對媽媽無限的思念。 (評:抓住關鍵詞“高聳入云”和“奮力”適當講解,點撥引導,并抓住重點詞句引 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學生用飽含激情的朗讀告訴我們,他們已經完全走進人物內心。) (2)創設情境 訓練說話
師:只聽“轟隆”一聲巨響……沉香一頭撲進了媽媽的懷抱。15 年的分別,15 年的 等待,15 年的日思夜想,分別多年的母子終于團聚了,他們會說些什么呢?
生:媽媽,我終于見到你了。 師:沉香,媽媽終于見到你了。15 年前,因為二郎神,我們天各一方,15 年后,你 踏上了艱難的救母路,那兇惡的二郎神你是怎么打敗的? 生:我的孝心感動了仙人,仙人送我一把神斧,我用神斧打敗了二郎神。 師:是你用生命解救了媽媽,你的孝心真是感天動地。
生:媽媽,我好想你呀! 師:孩子,媽媽也想你!15 年,多少個日思夜想,15 年,你經歷了多少磨難,才練就 了這身本領,跟媽媽說說吧! 生:我知道媽媽被壓在華下后,8 歲上山拜師學藝,起早貪黑地習武練功,終于練就 了一身高強的本領。 師:我堅強懂事的孩子,媽媽愛你!
生:媽媽,您受苦了! 師:不,媽媽不苦!是你受苦了!孩子,看你滿身傷痕累累,血跡斑斑,媽媽難過, 心疼!這一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飛沙走石,你是怎么走來的呀? 生:一路上,我跋山涉水,忍饑挨餓,是吃了很多苦。但是為了救媽媽,我什么都 不在乎。 師:你這份孝心讓媽媽感動呀!孩子,我們永遠不分離!
師:多么動人的畫面,多么溫馨的團聚,是沉香的孝心抒寫了這個感人的故事。
生:齊讀課題。 (評:教師用煽情的語言將學生帶入母子相見的感人情境。此時,教
師既是媽媽的扮 演者,更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者,引導學生聯系全文展開對話,引導學生用上文中的 詞語、句子練習說話,讓學生將內心的情感外化為語言表達。) 三、總結全文 升華情感
師:老師將這個動人的故事濃縮于一個簡短的詞串。請跟隨老師所編寫的詞串,一 起回顧這個感人的故事。 生:齊讀詞串 拜別 孝心 打敗 奔向 感動 兇惡 千辛萬苦 獲得神斧 劈山救母
師:你們的眼神告訴老師你們已經被沉香的孝心深深感動并溫暖著,現在讓我們一 起書寫這個“孝”字,把沉香的孝心種在我們的心上。 生:描紅,書寫 師:大家寫得很用心,很專注,沉香對母親的這顆孝心,對母親的這份愛已經浸潤 著每個人的心,愛是有溫度的,愛是可以傳遞的。老師希望在座的每個小朋友都能夠愛 自已的媽媽,愛自己的親人,愛身邊關心、幫助你的每個人。 (評:將課文內容濃縮成一個詞串,以詞串再次復習詞語,以詞串來總結全文,加深 學生對孝心的感悟,升華情感。) 總評 1、在朗讀中樹立形象 閱讀教學要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在學生內心樹立起人物形象,就要在文本與學生 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梁。本課以“救母心切”為切入點,在學生心中鋪設一條艱難的救母 之路,學生在這艱難的道路上走一遭,就能身臨其境地感受沉香所受的苦。從“艱難、 不在乎到奮力”引導學生一層層地體會意思,一次一次地把體會到的意思“送進去”讀 出來,一次一次地讀,一波一波地把情感催過來,由感性到理性,有效地內化了文本語 言,在心中樹立起沉香不畏艱難、孝心感人的形象。 2、在訓練中加以豐滿語文教學的問題不在于要不要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而在于如何進行這種訓練。本課 抓住“ 他一點兒也不在乎”這一細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想象是發展創造性的契機,但是如果沒有足夠感知的材料,要想進行很好的想象就 有困難。在充分品讀“艱難”的基礎上,經教師創造性的處理教材,在“一路上,沉香 不知翻過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過了多少道深澗,他一點兒也不在乎”等句子的朗讀 訓練后,抓住這一細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既體現了教者對文本 先期對話的深度與廣度,從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的高度研讀課文,又讓學生在訓練中學 會運用語言文字,讓學生在認知上得到發展、情感上得到升華,沉香的形象在學生的心 中立起來,豐滿起來。 3、在對話中傳遞真情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 悟,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維度的思維和情感都在對話中碰撞、交流,最后達到交 融的境界。在充分感悟文本,在學生心中樹立起沉香的高大形象后,以母子相見為對話 點展開想象,練習說話。想象必須依賴過去感知得來的表象,進行加工和改造。教師給 學生提供了想象的問題情境:“那兇惡的二郎神你是怎么打敗的?你經歷了多少磨難, 才練就了這身本領,跟媽媽說說吧! 這一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飛沙走石,你是怎么 走來的呀?”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讓學生自覺地把所學的知識經驗納入新的學習活動, 通過文本對話與師生對話,豐富學生的語言,發展思維能力,激勵學生主動、積極創造 性地學習,使課堂達到高潮。
《沉香救母》教后談 篇16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
師:我們學習了《沉香救母》(一),能用上幾個詞語概括一下你了解到的沉香嗎?
生:孝順
生:武藝高強
生:勇敢
師:現在來讀一讀沉香救母(二),想一想還可以補充上哪些詞語來概括沉香。
生:堅強
生:不怕艱險
生:救母心切
師: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再來讀一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
生:讀書勾畫。
師:能來匯報一下嗎?
生:我覺得課文第二段都是寫沉香堅強、不怕艱險的。
師:投影第二段。如果讀出沉香的不畏艱險,我們應該注意強調哪些詞語呢?
生:多少座、多少道、一個個、一道道……
師:同學們找的是表示數量多的詞,有沒有具體寫動作的詞呢?
生:翻、跨、采、捧、磨、劃
師:這些表示動作的詞和表示數量的詞之間有關系嗎?我們讀讀看,現在我們師生合作,你們讀前兩句,老師讀第三句。
師:(讀時做了改動)腳上磨出了一個血泡,身上劃下了一道血痕,他一點兒也不在乎。
生:老師,你讀錯了,應該是一個個、一道道,你讀成了一個、一道了。
師:這樣改動一下,不是更簡煉了嗎?你們自己讀讀看。
生:這樣改動不行,一道血痕,太少了。我們有時玩的時候,也劃破過一道血痕,我們都沒有哭,沉香只劃了一道血痕,不能看出堅強。
生:從我們剛才找到的表示動作的詞語,也說明那不是一道血痕。
生:第一句話說沉香不知翻過了多少座高山,跨過了多少道深澗。“多少座、多少道”說明沉香經過的高山和深澗特別多,那自然不是一個血泡和一道血痕。
師:從一個個、一道道你們到底知道了什么?
生:沉香救母時經歷的苦難多。
師:這樣一說,這些詞真的不能改動了,那么我們讀的時候,該怎么辦呢?現在我們再來試一試。
教后反思:
這是第二課時開始的教學片斷,打破了原來了預設,因為孩子們從課文的內容入手,對沉香表現出來的不畏艱險感興趣,所以因勢利導,利用教師誤讀調動了學生對重點詞語內涵的挖掘,體會到了重點詞語表達的效果和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并在交流匯報的過程中領會了詞語的理解要上下文聯系,要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