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恩情 說課(通用2篇)
母親的恩情 說課 篇1
今天我要說的是蘇教版第四冊語文教材中第9篇課文《母親的恩情》(板書),課文采用"文包詩"的形式,巧妙地把古詩《游子吟》包含在一個故事中,故事生動地介紹了與古詩相關的背景知識,創(chuàng)設了情景,為學生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之情提供了有益的幫助.為此,根據(jù)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和方法,學會"恩,報"等十個生字,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游子吟》.
2,過程和方法目標:以學定教,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討論,想象,交流等方式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朗讀能力.
3,情感態(tài)度目標: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激發(fā)學生從小尊重,孝敬父母的感情.
其中,根據(jù)第一學段的要求,1,2兩個目標是教學重點,而通過課文所設情境,理解古詩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母親,不忘母恩的感情,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是教學難點.
我準備安排三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第一課時:引導學生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通過圖文對照,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在語境中認識生字,指導學生端正,勻稱地書寫"恩,針"等六個生字.
第二課時: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反復有感情朗讀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詩文對照,理解古詩意思,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激發(fā)情感.能繼續(xù)端正勻稱寫好"補,永"等四個生字.
第三課時: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課文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尊重,孝敬父母的感情,指導學生閱讀新補充閱讀,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
下面,我著重講第二課時的教學: (第二課時)
第一環(huán)節(jié):復習導入,整體感知
我先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恩情,撫摸,銘記"等由生字組成的新詞,并相機地進行正音,再啟發(fā)交流初讀課文后所了解的知識,然后我將結合學生回答,引導他們再次走進文本,深入感悟母親的恩情.
第二環(huán)節(jié):精讀感悟,悟中生情
從一件事中感悟母親的恩情.在自讀第一段的基礎上,請學生朗讀最能感動自己的話,估計學生都能找到"夜深了"一句,請學生說說感動的原因,聯(lián)系生活經歷和民間傳說,扣住"夜深,一針針,一線線"感悟母親的辛苦,借助圖片進一步加深體會,在此基礎上引導有感情朗讀.
從一句話中感悟母親的恩情.在學生小組學習自讀品悟第二段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設"母親送別孟郊"的情景,讓學生分角色演一演,通過換位思考和學生評價,從母親的話中感悟母親的關懷.接著請學生換位思考"假如你是孟郊,聽了母親的話,看著母親多了幾根白發(fā),你會想些什么 "通過想象說話,發(fā)展了創(chuàng)新思維,激發(fā)情感.然后引導學生朗讀,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觸景生情,從聯(lián)想中感悟母親的關懷.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重在自悟.我打算先請學生讀讀第三段,然后讓學生質疑,估計學生對"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一句不很理解,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一開放性問題進行四人小組討論學習,抓住"沐浴著陽光"體會:離開了陽光,小草就會死去.小草的生命是太陽給予的,而有了生命的小草還需要陽光的照耀,才能長得好.在理解的基礎上,借助小草生長圖畫理解"生機勃勃"一詞.在此基礎上,引導到"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里的太陽的光輝嗎 "一句的學習,通過對比喻句的討論學習,使學生知道,孟郊把母親的慈愛比作太陽的光輝,把自己比作小草.然后請學生結合平時生活體驗說說自己感受到媽媽的愛的事例,在具體的事例中進一步感受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接著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在音樂渲染中,通過創(chuàng)設:"你想對媽媽說什么 或做什么 "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從小尊敬父母,孝順父母的感情.最后通過朗讀來表達要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情.
詩文對照,深化情感.請學生讀讀古詩,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故事交流你讀懂了哪個詞 哪句詩 交流時引導學生借助課文語言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意思,體會古詩的用詞精確,在體會語感的基礎上朗讀詩句,背誦古詩,積累情感.
用行動來回報母親的恩情,請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抓住"永遠","銘記","50歲"等詞語體會詩人對母親的敬愛和懷念之情,通過有感情朗讀,激發(fā)學生情感.
第三環(huán)節(jié):個性作業(yè),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因此,我還設計了自主作業(yè),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選定作業(yè),如讀課文,背古詩,寫對媽媽的感謝的話,搜集孟郊其他的詩或有關媽媽的歌曲等.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讓學生個性作業(yè),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第四環(huán)節(jié):識寫生字,探究入微
出示"補,永"兩字,請學生自學筆順表,在學生交流字形時,我從旁點撥和指導,邊示范板書,補:注意左邊是視字旁,而不是衣字旁,永第三比是橫撇,不要寫成點提,注意字要寫得美觀勻稱.在學生書寫時,我巡視指導,糾正寫字姿勢,教育學生"提筆既是練字時",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
板書設計:
母親的恩情
母親 縫衣送兒
孟郊 銘記在心
以上說課僅僅是我對本課的一種教學預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將隨時注意課堂的生成, 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境界.
母親的恩情 說課 篇2
說教材: 本課是以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的引出古詩《游子吟》。并提供相關背景知識,展現(xiàn)創(chuàng)作本詩的具體情境。表現(xiàn)詩人熱愛母親、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全文共五自然段,一到三自然段具體描述了詩歌的背景和內容。第四自然段即《游子吟》。第五自然段交代了《游子吟》的寫成。
說教法:新課標指出,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本課語言樸實,意境純美,感情真摯適合學生閱讀。我采用情境教學法,多種形式的朗讀來引導學生形象感知,品讀,悟讀,并合理處用圖片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時進行討論,讓學生自主去體會詩人和母親的心理活動。
說學法:本課語言樸實,意境純美,感情真摯適合學生閱讀。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由情而動,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情境的創(chuàng)設、多種形式的朗讀、圖片觀察等方式來引導學生形象的感知,品讀,悟讀,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充分調動了想象力、觀察力,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從而增強對詩句的感受。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通過初讀課文,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部分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借助歌曲、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學生欣賞。
2.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世界上任何一種愛都比不上母愛,我們時刻都在感受母親的關愛,跟大家說一說,你的母親是怎樣關心你的?(生說)。
3.不管是古人還是現(xiàn)代人,都受到母親的愛護,今天要學的課文就是講古代人感受母愛而寫詩的故事。
二、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出示生字“恩”認讀。
3.從課文題目可看出母親對子女的情意。
4.齊讀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讀指導
1.課文有5個自然段,請同學們寫上序號。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準句子。
3.再讀課文。
4.課件出示:
針、注視、遲、著名、寸草、言、孟郊
(1)指名試讀生字卡。
說說生字在哪里要提醒大家的?
(2)帶讀,開火車讀、齊讀。
5.把生字帶入課文中,再讀課文。
6.指名讀課文各小節(jié)。師生共同糾正。
7.比賽讀書。
8對剛才的問題你讀懂了什么?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恩、補、針、撫、摸
2.指名讀
3.分析字形
4.師范寫,生書空
5.生臨寫,師巡視
五、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孟郊和他的母親,母親對孟郊有怎樣的恩情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母親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