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 《古詩兩首》教案 望廬山瀑布 絕句(通用17篇)

《古詩兩首》教案 望廬山瀑布 絕句

發布時間:2023-08-08

《古詩兩首》教案 望廬山瀑布 絕句(通用17篇)

《古詩兩首》教案 望廬山瀑布 絕句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背誦古詩。

  2、難點:體會古詩蘊含的情感;“柳”識記與書寫。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

  1、在假期里,爸爸媽媽帶你們去過哪些名勝古跡?風景如何?

  2、今天跟老師去領略一下廬山瀑布的美,好嗎?

  二、初讀古詩

  1、自由朗讀本課的古詩。要求:

  把字音讀準,廬、紫、川。

  2、指名學生分行讀詩句,注意正音。

  3、學習生字“廬、瀑、爐、疑”,重點正音“瀑”。(學生很容易讀成“破”)

  說說在讀這4個字時,你發現了什么?

  如:“廬、爐”讀音相同、偏旁不同,“廬、瀑、爐”的韻母相同,“疑”是整體認讀音節。

  給生字擴詞。

  4、齊讀古詩。

  三、朗讀感悟

  1、生自讀,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什么地方有疑問?小組內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隨學生回答相機點撥和引導)

  如:日照香爐生紫煙:

  理解“香爐”。可以讓學生說說見過香爐沒有,在這里指什么?“紫煙”在這里其實是什么?為什么云霧會是紫色的?抓住“生”字進行朗讀指導。

  遙看瀑布掛前川:

  理解“遙”“掛”,為什么瀑布會掛在山川的前面?抓住“遙”字讓學生明白這句話寫的是遠景,抓住“掛”字進行朗讀指導。

  飛流直下三千尺 :

  理解“飛”,說明什么?“三千尺”又說明什么?(課件演示:瀑布的壯觀)如果是你,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會說什么?(學生想象說話)朗讀指導。

  疑是銀河落九天:

  理解“疑”,“落九天”說明什么?朗讀指導。

  3、簡介作者:

  你還知道什么?

  簡介詩人“李白”。

  四、美讀成誦

  1、自由讀,讀出自己的感悟。

  2、教師配樂范讀。

  3、個人展示讀。

  4、挑戰讀:

  學生站起來說自己要挑戰誰?跟他賽讀。

  5、跟同桌互讀。

  6、齊背古詩。

  五、書寫生字

  書寫生字“爐、銀、煙、流”,重點指導“流”字。

  〖課后反思〗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惫旁娊虒W尤其如此,在這堂課中,我把更多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雖然有老師隨堂聽課,但學生的積極性絲毫不減。如:生字教學,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詩句的含義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見解,在學生之間的互動互補中,感悟詩句,走進詩人,最后用有滋有味的聲音展示自己對詩的感悟。課后,聽課老師深有感觸地對我說:“你上課怎么能有這樣的激qing?你們班學生的思維真活躍,朗讀那么投入、那么有感情。有什么訣竅嗎?” 有訣竅嗎?──有。有人把教師當作一種職業。而我不是,我把它看成是我的生命,在課堂上我展現給學生的是我的生命──激qing而又飽滿!我用我的生命去解讀、去喚醒、去激勵、去鼓舞我的孩子們!我希望我的學生能在我生命的綻放中讀懂人生!老師──在你的心里真的裝著孩子們了嗎?老師──當你聽到學生極其崇拜地叫你一聲“老師”,你讀懂這一聲呼喚了嗎?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背誦《望廬山瀑布》。

  二、初讀《絕句》

  1、按自學四步驟讀一讀古詩。

  2、交流自學所得:

  卡片認讀生字──說說自己用什么辦法記住生字(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擴詞──展示讀,正音。

  三、朗讀感悟

  1、默讀古詩,如果用詩配畫的方式學習古詩,你覺得該畫哪些畫?

  2、交流理解,說理由,教師相機簡筆畫: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引導學生在賞畫、評畫的過程中了解詩句的大意。

  3、感悟語言之美:

  再讀古詩,說說詩中的語言又什么特色?

  如: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學生發現后再讓學生拓展。

  在語言的比較中,讓學生明白這首詩對仗工整、樸實自然、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為我們展現了杜甫草堂周圍多姿多彩、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觀。

  四、美讀成誦

  1、自讀、小組合作推薦讀。

  2、配樂讀。

  3、背誦。

  五、書寫指導

  書寫剩下的字,強調“含”與“嶺”,一個不要多點,一個不要漏點,重點指導“窗、柳”。

  【板書設計】

  古詩的簡筆畫。(略)

  【課后反思】

  詩,是語言的藝術;畫,是線條色彩的藝術。詩畫歷來不分家,一首好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杜甫的這首《絕句》不僅是描寫春色的好詩,更是一幅生機勃勃、情味雋永的春色圖。教學時,我讓學生給詩配畫,詩中找理由,構建課堂。在課堂上,我故意讓學生教我畫畫,幫我選顏色。學生的情緒非常高漲,無意之中就感悟了這首詩的很多語言特色(如“黃鸝、翠柳、白鷺、青天”),以及景色的層次感(如:首句寫的是屋外近景,次句是遠景,第三句是遠眺,第四句是近景)。在析畫、繪畫、賞畫中,使詩意、畫意相得益彰。讓自己感受最深的是當我畫好“一行白鷺上青天”時,我班的畫畫能手程子月說出了自己的感悟:“老師,你畫錯了,你這樣平的畫沒有畫出白鷺上青天的樣子,應該由下而上畫,這樣才是飛上青天!笔前。褪沁@個“上”字寫出了景色的動態美!在我們的課堂上多讓孩子主動多讓孩子感悟多讓孩子發現,受益匪淺的僅僅是他們嗎?

《古詩兩首》教案 望廬山瀑布 絕句 篇2

  飛將軍李廣

  教學要求:

  1、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結合閱讀“譯文”弄清詩句的意思,感受詩歌的意境。

  2、引導學生多誦讀,體味詩的意蘊,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

  3、收集一些自己能讀懂的古詩,增加語文積累。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簡介《涼州詞》。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并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后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云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云中流出來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后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在這種環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备柚刑岬搅诵腥伺R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在唐代極為流行。于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系,F在當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于是,詩人用豁達的語調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呢?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并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三、四兩句,明代的楊慎認為含有諷剌之意:“此詩言恩澤不及于邊塞,所謂君門遠于萬里也。”(《升庵詩話》)中國古代詩歌向來有“興寄”的傳統,更何況“詩無達詁”,我們認為讀者未嘗不可這樣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確有此意。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ㄒ唬┙處熁顒釉O計

  1.從故事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于學生理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3.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體會詩的意境。

 。ǘ⿲W生活動設計

  1.自己查找資料,自學古詩,并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2.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第二課時

  學習《出塞》

  1.讀課文,解題。

  塞:關塞,邊塞。你怎么理解題目?

  簡介作者王昌齡,唐代著名的詩人。字少伯,很有才華,曾中進士,擅長“七絕”,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今天學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詩。

  2.教師范讀課文。

  3.交流自學體會。

  4.提出問題,教師歸納,集體解決。

 。╨)秦時明月漢時關:(學生理解不了。教師提示講解)這一句應用了一種古修辭方法(“互文”),應當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也就是說,明月照在關塞上的景象,自秦漢一來,一直如此。

  (2)萬里長征人未還;表面意思是,萬里遠征的人還沒有回來。實際上是說,戰亂終年不止,遠征的戰士還沒有返回家園。

 。3)教師簡介“龍城”“飛將”“胡馬”“陰山”等詞語。以利于學生理解這兩句詩。

  5.體會詩的意境。

  (l)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戰亂不斷發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飛將軍重出,救百姓于水火;這首詩意境深遠,言少意多。)

  (2)你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體會作者渴望出現英勇善戰,體恤士卒的將帥,鞏固邊防的心情。

  7、布置作業

  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出塞》。

  板書設計: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以景抒情)

  但使……不叫 (聯想言志)

  《涼州詞》綜合資料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砼P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詩文解釋】   葡萄美酒倒滿了夜光杯,正要暢飲的時候,馬上的琵琶也同時在催促著。即使醉臥在沙場上你也不要笑我啊!自古征戰在外的又有幾人能回來呢?

  【詞語解釋】   夜光杯:白玉制成的酒杯!  〈撸哼@里指催人出發的意思。

  【詩文賞析】   琵琶彈奏著歡快而急促的旋律,夜光杯中盛滿了西域的葡萄美酒,長年征戰疆場的將士難得有這歡聚痛飲的時刻,于是舉杯相邀:痛飲個一醉方休吧,「古來征戰幾人回」?詩人滿懷激情寫下這沙場之宴的勸酒詞,筆端洋溢著豪放、悲壯與將士們視死如歸的豪情!  庥舻倪呌蛏,跳躍跌宕的結構,奔放的情緒使這首詩成為了邊塞詩中的精品。

 。ㄒ唬鲋菰~

  [課文助讀]

  1、 作者介紹

  王之渙(688-742),字季凌,絳郡(jùn)(現在的山西省新絳縣)人,曾經做過縣主簿、縣尉一類小官。他的詩感情強烈,氣象闊大。在唐玄宗天寶(公元742—755)初年,常常和王昌齡、高適等一起做詩,是當時著名詩人。可惜他的作品散失很多,被保存下來的只有六首。

  2、字詞注解

  涼州:州治在現在的甘肅省武威縣!稕鲋菰~》是按照涼州地方樂詞制成的歌詞。

  仞:古代長度單位名,七尺或八尺為一仞。萬仞,極力形容山的高。

  羌:我國古代西北地域的一種民族。

  羌笛:羌人吹的笛子。

  楊柳:古代一種歌曲的名稱,叫《折楊柳》。這里一語雙關,一方面說羌笛哀怨地吹出《折楊柳》曲,另一方面借楊柳來象征春天富有生意的景色,“怨楊柳”包含著怨恨西北地區常年荒涼,沒有春光來臨。

  玉門關:在現在的甘肅省敦煌縣西。

  [獨家視點]

  王之渙的《涼州詞》

  王之渙是唐代著名詩人。一日,他漫游至甘肅武威縣(即古涼州)。登臨黃土高原,放眼遠眺,只見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像一條長龍從天邊的白云間蜿蜒而來。巍峨雄壯的群山四面環繞,古城玉門關,孤獨地立在萬仞群山的環抱之中(八尺為仞,“萬仞”約兩萬多米,當然是極度的夸張),而將士們就在這里戍邊守土,浴血御敵。

  耳畔羌笛聲起,婉轉哀怨,勾起人們的離愁鄉思。想必此時家鄉渭水河邊或是大江兩岸,早已花草盈野、萬紫千紅、蝶舞蜂喧,而這里草不見青,樹不見綠,只見大漠風沙,一片荒涼。人們想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在這萬物蕭條、朔風凜冽的塞外,連春風都不來,誰還能關心征戰將士的疾苦呢?但是,戍邊將士即使孤苦凄涼、鄉愁難禁,依然不忘自己戍邊責任的重大,發出了“何須怨楊柳”的蒼涼悲壯之嘆。詩人由此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1] [2] [3] [4]  下一頁actly; 2.0? 20pt; mso-line-height-rule:>春風不度玉門關。

  詩人這首詩,描寫了祖國西北的壯麗山河,表現了對守邊將士極大的關愛和同情。在當時,即已受到人們的喜愛,廣為傳唱。

 。ㄉ蛉魡蹋

  [同題詩歌]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

  欲飲琵琶馬上催 。

  醉臥沙場君莫笑 ,

  古來征戰幾人回?

  1、字詞解釋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夜間能發亮。

  催:催人出發。

  沙場:指戰場。

  2、詩詞今譯

  閃亮的玉杯里斟滿了葡萄美酒,

  正要舉杯時,從馬上傳來催人出征的琵琶聲。

  即使喝醉了倒在戰場上你也不要笑,

  自古以來征戰的人有幾具能活著回去呢?

  3、誦讀點撥

  這也是一首為“涼州詞”新填的歌詞,作者王翰以邊塞詩著名。這首詩描寫的是邊塞軍中的生活,詩中表現了一位守邊戰士的豪情壯志。

  前兩句寫軍中的情景。戰士出征,飲酒助興,“葡萄”、“夜光杯”、“琵琶”等物品具有典型的西域特色。后兩句生動地表現出戰士為國戰斗、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慨。全詩悲壯而又昂揚,熱烈而又緊張。

 。ǘ┏鋈

  [課文助讀]

  1、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俺鋈笔枪糯鷺犯械囊环N軍歌。這首詩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對漢代名將李廣的懷念,批評了當時守邊將領的無能。

  2、字詞注解

  但使:只要。

  龍城飛將:指漢代名將李廣。李廣駐守龍城(今蒙古境內),勇猛善戰,被北方少數民族官兵稱為“飛將軍”。

  胡馬:指敵人的軍隊。胡,古代漢族人對北方民族的通稱。

  [詩人佳作]

  (1)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1、字詞解釋

  穿:突破。

  金甲:鎧甲。

  [2] [3] [4]  下一頁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樓蘭:漢代西域國名,這里借指侵擾的敵軍。

  2、詩詞今譯

  青海湖上空的連綿不斷的烏云把雪山都遮暗了,

  在湖邊遙望玉門關那座孤城。

  在沙漠里身經百戰的將士們,鎧甲早已磨破,

  他們決心不打敗敵人不回家。

  3、誦讀點拔

  這首詩描寫了守邊將士的英勇頑強,表現了他們不畏艱險,誓死消滅敵人的堅強決心。起首兩句用“長云”、“雪山”、“孤城”等景色,描繪了邊塞艱苦、悲涼的環境,并借以反襯將士的意志堅定。接著寫戰爭的持久、激烈。這里注意體會“穿”這個字,是磨穿的意思。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充分表達了他們誓死保衛國家的決心和英雄氣概。

  全詩氣勢雄偉、境界開闊,感情悲壯,誦讀時須用心體味。

 。2)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1、字詞解釋

  “吳”和“楚”都指鎮江一帶地方。

  平明:清晨,天剛亮的時候。

  冰心:像冰一樣瑩潔的心,這里表示不改志節,不為宦情所污。

  2、詩詞今譯

  連綿的寒雨在夜晚灑落吳地,

  清晨送別辛漸時,心中感到像楚山一樣孤獨。

  洛陽的親友如果問到我的情況,

  就說我的心像玉壺中的冰那樣明凈無瑕。

  3、誦讀點撥

  這是一首送別友人的詩。詩的頭兩句,作者不僅交代了送別友人的時間、地點,而且表達了詩人當時強烈的離愁別緒。為什么詩用“孤”字點明自己的心境?這不僅是寫知已遠行后自己的境況,同時也寫出了自己一生的孤傲獨行,心中的憤慨。后兩句表白了自己品格行為的清白。用“冰心”比喻自己內心思想的高尚、純潔。

  全詩語言流暢自然,格調開朗,感情真摯。誦讀時把握“吳、孤、壺”等韻腳強化記憶。

  教學反思

  用知識點燃知

  課文只是一個例子,甜甜的語文的“冰山原則”很好地詮釋了這一論述,而將這一理論,(或許還不是什么理論)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我們就能更好地挖掘出蘊藏在教材中那7/8,更好地激發起孩子內心深處的那7/8。在教學《古詩兩首》的時候,我讓孩子內心深處的那7/8完完全全地浮了上來,激起了不小的浪花。 課始,直接入題: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兩首詩歌,這是邊塞詩。音域孩子對“邊塞詩”這一概念的認識還處于比較模糊的階段,于是我將之作為概念范疇直接向孩子介紹了什么詩被稱為“邊塞詩”。我并不是要讓孩子理解什么,而是要讓孩子了解些東西。介紹結束,我就讓孩子自己讀古詩,要求孩子根據譯文讀懂詩歌的意思,并找出詩歌中所描繪的景物。

  孩子讀詩的熱情是很高漲的,我看著孩子用心地讀著,神情那么專注,他們讀得又是那么的用情,看他們的感情是那么的投入。

  學生讀完之后,組織孩子一起討論,一是說說詩歌寫了什么;二是說說詩歌描寫了哪些景物,關鍵是要讓孩子說說寫了哪些景物,孩子很快找出了“黃河”“白云”“孤城”“山”“羌笛”“玉門關”“明月”“關”“胡馬”“陰山”。找出這些詞語之后,我讓孩子想想通過星星點點的詞語燃燒孩子思維的大草原,因為詩歌本就是蒙太奇般的語言,跳躍的思維閃現出來的火花,也只有用這樣的思維才能再現詩歌的意境。于是我問孩子你看到這些詞語,眼前浮現的是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詩句。我讓孩子將想到的詩歌寫在黑板上,林立的小手,撲閃的眼睛,靈動的小嘴,活躍的思維把整個課堂推向了高潮,此時的課堂像是漲潮了,沸騰了,一個個孩子爭先恐后地上臺寫詩歌,(我提醒先看看黑板上有沒有你想到詩,有就不要再上來了)。不一會兒工夫,黑板上寫滿了詩。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薄度虑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涼州詞》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回!薄稄能娦小

  [3] [4]  下一頁:>“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障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爽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漁家傲》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作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看著黑板上的古詩詞,大家早就按捺不住心里的情緒,在下面讀了起來,于是我讓孩子一起來讀讀這些古詩詞,再讓孩子說說什么樣的詩歌是“邊塞詩”,學生已經沒有了問題。

  

《古詩兩首》教案 望廬山瀑布 絕句 篇3

  21《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能夠根據詩意想象出初夏荷池的美景和小孩學釣時專心致志的可愛形象;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和熱愛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3、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小池》。

  重點難點

  1、理解詩中生字新詞的含義和詩意。

  2、想象詩中所描繪的荷池美景和稚子學犯錯誤的形態

  3、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第一課時

  一、調動積累,導入新課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初讀情況。

  3、學生再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小組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1)結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的含義。

  (2)小組逐句內容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意思。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ㄒ唬 前兩行——小娃采蓮

  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詩句,邊讀邊想畫面。

  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

  3、配樂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ǘ┖髢尚小懊劳募

  1、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現嗎?

  2、學生默讀談理解。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學生帶著理解,再次練習有情趣地朗讀。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誦讀古詩。

  五、作業

  1、背誦、默寫課文。

  2、依據《池上》這首詩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為這首詩配畫。

  第二課時

  一、回顧總結學法

  二、學習《小兒垂釣》

  1、指導解題。“垂釣”指釣魚,“小兒垂釣”即小子學釣魚。

  2、簡介作者——胡令能。

  3、自學古詩。

  4、檢查自學情況,指導理解

 。1)指名讀全詩,讀準字音。

 。2)齊讀詩句。

 。3)理解下列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蓬頭:頭發散亂。

  稚子:稚,幼小。指小孩子。

  垂綸:綸,詩中指釣魚用的線。指釣魚。

  (4)指導看圖,討論。

  哪個詞寫出了小兒的外貌特征?哪個詞寫小兒垂釣的姿勢?路人向小兒問路,小兒為什么“遙招手”、“不應人”?從這里可以看出小兒垂釣得怎樣?

  (5)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5、指導朗讀。

  6、小結。

 。1)詩中描寫了怎樣的一個小孩?

  (2)引導學生學習這兩首古詩的方法,課外自學其它古詩。

  三、作業

  默寫古詩《小兒垂釣》,再寫出后兩句詩的意思。

《古詩兩首》教案 望廬山瀑布 絕句 篇4

  一、素質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兩位偉大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ㄋ模┟烙凉B透點

  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談話法,朗讀法。

 。ǘ⿲W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ㄒ唬┲攸c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

  2.體會這兩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ǘ╇y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歡快的原因。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復吟誦來體會。

  2.理順詩句,教師在指導學生理順句子時要增補詩句中省略的內容,適當調換詞語的順序。

  3.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ㄈ┙鉀Q辦法

  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從題目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于學生的理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解詩的意境。

 。ǘ⿲W生活動設計

  1.按預習提示初讀這兩首詩。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自學古詩,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3.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ㄒ唬┌鍟n題,導入  新課

  1.同學們,看到詩的題目《示兒》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兒”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可以說是告訴兒子,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于遺囑。)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宋代大詩人陸游寫的。陸游一生創作了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示兒》這首詩是他在86歲高齡,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他兒子的臨終囑咐。

 。ǘ┳杂勺x這首詩

  想一想,陸游逝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事?

 。ㄈ⿲W習這首古詩

  1.結合課后的注釋,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的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教師適時點撥。

  2.師生交流

 、佟八廊ピf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元知”是本來就知道的意思。

  “萬事空”什么事都沒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國!巴苯y一。“九州同”是指全國統一。

 、谥该f說詩句的意思。

  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國統一而感到悲傷。

  ③“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師”這里指南宋軍隊。

  “北定”“定”是平定,這里是收復的意思!氨倍ā敝甘諒捅狈。

  “中原”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

  “家祭”祭祀祖先。

  “無”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們的。翁,指父親。

 、苓@兩句詩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的時候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這句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思想感情。)

  3.現在你了解陸游逝世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了嗎?

 。ㄗ鎳螘r能夠統一這一件大事)

  其實這也是陸游畢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這首詩的意思說一說。

 。ㄋ模┛偨Y全詩

  1.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ㄎ澹┍痴b默寫這首詩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

 。ǘ┙處熀喗楸尘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詩,也就是在他最高興的時候寫下的。此詩寫于763年,安史之亂的頭目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他的部下紛紛投降;河南河北相繼收復,“安史之亂”從此結束。杜甫在四川聽到這一消息后寫下了這首充滿歡樂之情的七言律詩。

  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聞:聽說。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意思是聽說唐王朝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

 。ㄈz查朗讀詩句的情況

 。ㄋ模├斫庠娨

  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詞語,再看看還有哪些詞語不懂,最后集中時間討論。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劍外:通常作為四川的簡稱。

  忽傳:忽然間到處傳揚。

  收薊北:收復薊北。

  意思是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在劍外到處傳揚。

  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因喜極而淚下。

  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說一說。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愁?

  漫卷:胡亂卷起。

  欲:將要,簡直要。

  狂:放懷,無拘無束,熱情不加節制。

  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放歌:放聲歌唱。

  須:須要。

  縱:放任,這里盡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聲歌唱,暢飲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

  把這兩句話的意思說一說。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即:就。

  放舟從巴峽東下,穿過那巫峽的疊蟑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五)讀全詩,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找幾名同學說一說。

 。┛偨Y全詩

  1.說一說杜甫興奮的原因是什么?

  (杜甫興奮的原因決不僅僅是因為詩人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一,人民可以免受戰亂之苦。)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因多年戰亂被平息,祖國重新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洋溢著詩人的愛國情感。

 。ㄆ撸┍痴b這首詩

 。ò耍R讀這兩首詩

  思考:《示兒》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聯系詩的內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這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這一點是相同的。

  但《示兒》是通過“悲”來表達盼望祖國統一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通過“喜”(聽到祖國重歸統一,“喜欲狂”)表達的.

《古詩兩首》教案 望廬山瀑布 絕句 篇5

  【設計理理念】

  李吉林老師說“物”激“情”,“情”發“辭”,“辭”促“思”,“思”又加深了對“物”的認識,本課通過創設生動形象的詩歌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披情入境,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意思,并在反復的誦讀的過程中,感受詩歌的語言美,節奏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認識“乞霄燭曉”4個生字,會寫“乞、巧、霄“等8個生字。

  初步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詩人在詩中所抒發的感情。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感受詩歌語言高度的概括能力和豐富的內蘊。

  理解文章的主題,體會愛心的力量;

  學習借鑒想象在童話中的表達作用,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

  2、過程和方法:

  情至而辭發,創設真切的詩歌情境,以情”發“辭”,“辭”促“思”理解

  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作用,主動積極的探討對詩意的獨特見解。

  在朗讀時能自主揣摩,讀出詩歌的節奏美,韻律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這兩首詩以民間故事為依托,以豐富的想象,抒發了詩人一時的心情感受,學習時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體會詩歌高度凝縮,耐人品味的語言美,感愛祖國優秀的語言文化,從中受到陶冶。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花好月圓,二泉映月平沙落雁的音樂帶。

  2、收集關于《牛郎織女》,《嫦娥奔月》,了解資料袋關于“乞巧節”的介紹。

  3、收集關于李商隱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乞巧》

  一、創設情境,渲染氣氛

  1、學生上臺講關于《牛郎織女》的故事和“乞巧節”的傳統習俗:

  導言:美麗的民間故事讓我們遐想翩翩,如果我們也能得到織女的智慧和靈巧那該有多好啊,下面請同學們一起來當一回“詩人”,讓我們回到七夕乞巧節這一天去向神仙娘子“乞巧”出示課題,讀題。

  2、播放花好月圓曲,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過節的熱烈氣氛。并說說自己打算怎樣過這個”乞巧節”。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詩歌,并嘗試給詩歌劃出節奏。

  2、邊讀邊想象過節這個晚上周圍的情景怎么樣?詩人在這個晚上的感受和心情怎么樣?

  場面(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有說有笑……)

  心情:興奮,喜悅,緊張……

  3、”詩人”交流感受,用相關的詩句抒發內心的感情。

  4、師配以優美的語言描述,引導吟詠詩句:

  一年一度的七夕乞巧節又到到了,詩人你和人們一樣來到外面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你禁不住說,(七夕今宵看碧宵)聽說牛郎織女就要在這一天度過河橋來相會,(牽?棆D女渡河橋)家家戶戶在這個美好的晚上望著圓圓的秋月,乞取織女的心靈手巧(家家乞巧望秋月),她們穿啊穿啊,在這熱鬧的夜里不知有幾萬條絲線從月光下的針孔穿過(穿盡紅絲風萬條)

  三、再讀詩歌,深悟詩情

  1、同桌互讀再悟。

  2、(配樂)學生可隨樂離位,如臨其境,尋找“節日的伙伴”對月朗誦。

  3、檢查背誦詩歌。

  四、指導學習生字

  1、自主分析記憶字形:

  注意區別“氣──乞”強調“曉”不要多寫一畫。

  2、指導認真寫字,范寫“霄”“屏”。

  3、學生選字組詞,說句。

  第二課時

  《嫦娥》

  一、談話導入,簡介詩人

  1、教師板書“悲傷”這個詞語,請學生分別說出與這種心情有關的詞語或場面,

  2、學生交流收集到的關于李商隱的資料,師相機概括簡介李商隱及其悲情詩:

  唐代詩人,一生寫下了許多有名的詩歌如《錦瑟》《無題》《夜雨寄北》,而這些詩歌很多都是反映一種悲傷的感情今天 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嫦娥》,生讀題。

 。▽W生靜息,醞釀情感。)

  二、情境激qing,初讀詩歌,意會詩意

  1、播放《二泉映月》《平沙落雁》,生根據師的描述展開聯想,產生相應的體驗,并模擬嫦娥做出嘆息狀,悲傷狀:

  廣寒宮里,燈寒壁冷,窗外落葉蕭蕭、我望穿秋月,一夜無眠,后羿,后羿你在哪里啊?

  2、學生小組交流談談在情境描述中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ū瘋,寂寞,后悔)

 。ǔ鍪驹姼瑁,我們來看看詩人是怎么樣把嫦娥的這種心情描繪出來: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學生講關于嫦娥奔月與中秋拜月的習俗由來的民間故事。

  3、解決疑難問題,理解關健詞語。

  4、“燭影深”“曉星沉” 分別說明了什么?

  5、嫦娥此時的心情怎么樣?從詩歌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6、學生試著說說詩歌的大意。

  三、指導朗讀,背誦詩歌

  1、(配樂)自主練讀詩歌,邊讀邊想象。

  2、小組讀,互相指點。

  3、指點名讀,師生評議,相機指導讀出節奏。

  4、背誦詩歌。

  四、課外拓展

  了解李商隱的其它詩歌。

《古詩兩首》教案 望廬山瀑布 絕句 篇6

  孟浩然(689--740),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出身于襄陽城中一個薄有恒產的書香之家,自幼苦學。年輕時隱居讀書于鹿門山。25到35歲間,辭親遠行,漫游長江流域,廣交朋友,干謁公卿名流,以求進身之機。開元十二年(724),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陽求仕,滯洛三年,一無所獲。開元十四年(726)夏秋之際,他懷著失意的苦悶漫游吳越。

  開元十六年(728)冬,不惑之年的孟赴長安應進士舉,不第,遂逗留京師,謀求仕進據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說他:"間游秘省,秋月新霽,諸英華賦詩作會。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舉座嗟其清絕。"他在這期間結識了王維、王昌齡,成為好友。又《新唐書》本傳載:"維私邀入內署,俄爾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維實以對,帝喜曰:'朕聞其人,而未見也,何懼而匿床下?'詔浩然出,帝問其詩,浩然再拜,自誦所為。至'不才明主棄'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此事或屬傳聞,事實未必如此。但孟浩然求仕不果確為事實。此后他漫游吳越,寫了許多山水詩。

  開元二十五年(737)四月張九齡貶荊州長史,遂征浩然(49歲)為從事,浩然平素仰慕張九齡,就欣然而往。在那里,與張九齡、裴迪等游山水,唱和詩歌,約一年左右。開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齡從嶺南返,過襄陽與孟聚首,痛飲之際,孟不幸"食鮮疾動"(王士源《序》),遽然辭世,年52。

  今存《孟浩然集》,存詩260余首。今人李景白《孟浩然詩集校注》(巴蜀書社1988年)、徐鵬《孟浩然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附傳記、歷代評論資料、著錄考及作品系年等,較為完備。

  杜甫(712-770)字子美。

  杜甫生于河南鞏縣。他出身于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立功立言是這個家族的傳統。杜甫的十三世祖是西晉大將、著名學者杜預,祖父杜審言是初唐著名詩人,官修文館學士;父親杜閑,做過朝議大夫、奉天令。杜甫一生可分為四個時期:

  讀書、壯游(35歲以前);

  長安求職(35-44歲):天寶十四載(755)十月,44歲的杜甫才被任命為河西尉,后改右衛率府曹參軍;

  陷賊與為官(44-48歲):公元755年11月發生安史之亂,次年六月長安陷落,杜甫流亡,被判軍俘獲,次年四月,逃歸鳳翔肅宗行在,被任命為左拾遺,不久就因上疏營救房琯而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次年(759)七月,杜甫棄官,先往秦州(甘肅天水),十二月又往成都。

  漂泊西南(48-59歲逝世):48歲-50歲在成都草堂,后又漂泊,53歲又回草堂,友人嚴武保舉他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人因稱杜工部),次年嚴武突然去世,他到夔州住了近兩年,寫了很多詩。57歲乘船出峽,想回家鄉。59歲冬天,死在由潭州到岳陽的一條船上。

  今存詩1400余首,文21篇。歷代杜詩校注批點本約550多種,現存170余種,F存最早的杜集是宋王洙本、九家注本等。清人仇兆鰲《杜少陵集詳注》最為詳盡。

  杜詩最顯著的特點是社會現實與個人生活的密切結合,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統一。杜甫的詩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后20多年的社會全貌,生動地記載了他一生所走過的路程,在藝術方面也達到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他的詩能使讀者“知其人”、“論其世”,起著“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的作用。

  杜集里也有一些詩,時代氣氛不濃,個人的感情也較為淡泊,比較突出的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寫的一部分詩。杜甫在長年的轉徙流離之后,到了成都,建立草堂,開辟田畝,得到暫時的休息,因此對于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的動態進行了細膩的觀察,感到無限的熱愛,具有深刻的體會。如《屏跡》、《為農》、《田舍》、《徐步》、《水檻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詩,從詩題上就可以想象出杜甫當時的心境。這類詩當然不能和前邊論述的詩篇相比,但也代表了杜甫為人的另一方面,他不只有憂國憂民的深厚感情,也有對于微小生物的愛好。他“幽居近物情”(《屏跡》),喜看“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感到“花柳更無私”(《后游》)。

  總的說來,杜甫是以饑寒之身永懷濟世之志,處窮困之境而無厭世思想;在詩歌藝術方面,集古典詩歌之大成,并加以創新和發展,給后代詩人以廣泛的影響! 

  杜甫在世時,他的詩歌并不為時人所重視,逝世40年以后,始見重于韓愈、白居易、元稹等人。白居易、元稹的新樂府運動,在文藝思想方面顯然受到杜詩的影響。李商隱近體詩中諷喻時事的名篇,在內容和藝術上都深得杜詩的精髓。宋代著名詩人如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對杜甫都推崇備至,他們的詩歌各自從不同方面繼承了杜甫的傳統。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人俘虜,囚居獄中,用杜甫五言詩句集詩200首,在《集杜詩·自序》里說:“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為代言之。”杜詩的影響所及,不局限于文藝范圍,更重要的是詩中愛國愛人民的精神感召著千百年來的廣大讀者,直到今天還有教育意義。

《古詩兩首》教案 望廬山瀑布 絕句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識10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有感情地背誦兩首古詩,理解詩中所表現的秋天的煥然生機,再反復誦讀中,感悟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的美好。

  3、培養孩子樂于背誦古詩,積淀經典文化底蘊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識字寫字

  1、自主認讀生字條里的所有生字,不認識的借助拼音解決。

  2、小老師領讀。

  3、同桌互相聽讀。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

  5、同桌互相交流識字方法。

  6、擴詞練習。

  7、寫字:

 、欧治鲎中,掌握規律。

 、茙煼秾憽爸Α薄皠ⅰ,提醒此二字的第四筆均是“丶”。

 、敲杓t、臨寫,評出優秀。

  二、朗讀感悟

  1、《贈劉景文》。

  2、整體感知:

  ⑴自讀兩首古詩,讀準字音。

 、仆乐g聽讀。

  ⑶小組合作交流,通過讀詩,你知道了些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之處?

  三、啟發想象,感情朗讀

  1、師配樂范讀兩首古詩,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2、生說說自己“聽詩”的感受。

  3、生自由練讀──邊讀邊想象詩的意境美,感受詩的韻律美。

  4、配樂賽讀、評讀。

  5、指導背誦。

  四、實踐活動

  1、從兩首詩中選取自己最喜歡的一首進行“詩配畫”活動。

  2、開古詩朗誦會,每組出兩個節目,一個集體朗誦,一個個人朗誦。

《古詩兩首》教案 望廬山瀑布 絕句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了解詞語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熟讀背誦兩首古詩。

  【學習難點】

  領悟春天自然景物的美,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課老師布置的一樣特殊的作業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W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為什么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

  (板書詠柳)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叫做……

  (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贊美鵝的意思,那么詠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課件中的圖,你們右圖中看到了什么?

  7、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賀知章。

 。ê喗樵娙松剑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詩人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讀一讀,邊讀古詩邊把課后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4、從讀“詠、碧、妝、裁、剪“要求學生會讀,讀準。

  5、指名讀,請其它學生正音,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⑴。ǚ胚h處看到柳樹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⑵ 詩人從遠處看到了柳樹,發生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麗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的多好,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2、自讀第三、四句:

 、拧〗酉聛恚娙擞质窃鯓淤澝懒鴺涞哪?請同學樣和同桌去讀第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⑵ 學生自讀,指名讀,讀到第三句時,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⑶ 讀到第四句時,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造力”。

  四、指導說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去和小伙伴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和同桌說。

  3、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

  4、講評學生的小綠筆。

  五、指導生字

  1、出示要寫的生字,學生提出難寫的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筆順要多次書空,記準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要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別開來,一捺改成一點。

  “剪”字下面是刀。

  2、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六、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檢查作業

  1、背誦《詠柳》。

  2、讀春,積累詞句。

 。ㄩ_火車,每人說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說一個含有“春”的詞語,看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

  3、課前搜集的有關“春”的佳句名詩,你們都搜集了多少?

  4、學生把自己搜集的材料講出來。

  5、老師出示課件(收集的詞語、成語、名詩佳句)請學生來讀。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他們對春天是那樣欣賞,那樣癡情,真可謂是把春天描摹的絢麗多彩,古人贊美春天的詩很多,我們今天學的是南宋詩人朱熹《春日》。

  2、今天咱們學的這首詩,誰知道它們題目是什么意思。

  3、簡介詩人朱熹。

  4、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朱熹的《春日》。

  5、讀了這首詩后,你能猜一猜詩人在寫《春日》時的心情嗎?

  (高興、喜悅、歡快、舒暢……)

 。▽W生板書在黑板兩側)

  6、猜測終歸猜測,大家能從詩文中找出明確的詞句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

 。ㄕf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老師點拔如下: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設得、東風面、總是春

  萬紫千紅

  7、指導學生誦讀古詩,師范讀一次。

  8、說一說古詩的大意。

  三、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詩人朱熹在泗水濱春游,心情為何如此快樂?

  原因之一是因為朱熹欣賞到了萬紫千紅的春色;原因之二,請聽我細細說來(出示)《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板書“勸學”)勸告大家多讀書,因為“泗水”在山東地區是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鄉和他講學的地方,“尋芳泗水”就是說孔子在書籍中尋找知識,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像是原野上美麗的春色使詩從耳目一新,深感快樂。

  試想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能有春日尋芳與書海求知的聯系嗎?我們大家要在書海中求知識,因為書的海洋里也有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古詩兩首》教案 望廬山瀑布 絕句 篇9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教學策略】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交流討論,學習和掌握作者的寫作方法,理解文章內容。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挖掘積累

  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圖片導入

  出示課文插圖:

  圖上畫的是什么?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

 。ò鍟n題)

  先來學習《草》。

  三、自學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四、感悟

  1、自由讀古詩,思考:

  自己哪里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

 。ㄈ纾弘x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⑴ “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么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啤 皻q”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恰〕鍪拘〔菰诖、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

  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并讓學生說說草什么時候是“枯”?什么時候是“榮”?

 、取 氨M”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五、朗讀

  1、自由讀:

  你喜歡小草嗎?為什么?

  (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

  指名讀;

  配樂讀;

  競賽讀。

  六、背誦

  七、練習

  1、填空:

  離離______________,

  一歲一____________。

  野火______________,

  春風______________。

  籬落疏疏一徑深,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飛入菜花無處尋。

  2、按要求分類。

  未 追 店 枯 徐 燒 榮 菜 宿

  獨體字:

  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

  半包圍結構:

  八、書寫

  1、學習書寫“枯 、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一、背誦古詩《草》

  二、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 

  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里還不懂?

  3、說:

  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

  三、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四、朗讀

  1、自由讀:

  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色有什么新的發現?

  2、指導讀:

  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么心情?(高興、喜悅)。

  找不到時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3、競賽讀:

  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

  誰讀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五、背誦

  同桌互背;

  指名背;

  挑戰背;

  齊背。

  六、拓展

  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七、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

  【教后反思】

  孩子們比較喜歡第一首詩,第一首為五言詩,字面上就通俗易懂。而第二首字多,又難,內容羞澀難懂,只有抓住孩子感興趣的“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種有趣的心里變化才能吸引住孩子,低段所學的古詩應該通俗易懂或帶有趣味性才行。

《古詩兩首》教案 望廬山瀑布 絕句 篇10

  下甸廟小學 甘莉靜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第一課時

  談話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么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

  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區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1) 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2) 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范讀。(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讀)

 。ㄗ⒁庾x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1) 自由記生字。

  2) 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指導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并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復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我從中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4、交流匯報自讀情況,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背誦古詩

  1、指導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1) 師范讀。

  2) 自愿讀。

  3) 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指導書寫

  1、口頭擴詞:

  古聲

  多處

  知忙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并逐一指導。

  處:半包圍結構,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構,“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構,“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擴展活動

  班里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古詩兩首》教案 望廬山瀑布 絕句 篇11

  之一

  佚名

  教學目的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

  2. 理解詩意,想象詩中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重難點、關鍵

  理解詩意:想象詩中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并解題。

  1. 讀題解題。柴(zhài:地名,“早”:早晨。白帝城:地名。)

  2. 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自學古詩。

  1. 讀古詩,對照譯文理解意思。

  2. 有感情朗讀,體會詩的意境美及作者的感情。

  3. 試背誦。

  三、檢查自學。

  1. 讀古詩及譯文,正音苔!俺眤hāo。

  2. 體會詩的意境美及作者的感情。《鹿柴》描繪了傍晚時分鹿柴附近的山林美景,前兩句描寫了鹿柴附近山谷的寂靜。后兩句描繪山林中的幽美景色。如果說前兩句以聲反襯空寂,那么三四兩句便是以光反襯幽暗,使全詩充滿詩情畫意!对绨l白帝城》前兩句寫路途遙遠擋不住游子的歸心,后兩句寫三峽險峻仍擋不住輕舟的前進。詩中流露詩人歡快跳躍奔放驚喜之情。朗讀時語速稍快,聲音可高些,讀出歡快喜悅之情。

  3. 范讀——練讀——指讀——評議

  4. 背誦四、古詩朗誦會。

  五、作業 

 。ㄒ唬、解釋帶點的詞語,再說詩句的意思。

  l.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空( ) 但( ) 聞( )

  2.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朝( ) 辭( ) 還( )

 。ǘ、搜集王維\李白的古詩寫在積累本上。

 。ㄈ、小練筆。

  展開想象,將《鹿柴》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寫出來。

《古詩兩首》教案 望廬山瀑布 絕句 篇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

  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誦讀,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2、結合古詩簡潔的語言想象豐富的畫面,先說再寫。

  教學難點:

  1、誦讀古詩,體會作者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

  法。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

  法。

  2、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寫下

  來。

  教學準備:

  1、師生查找有關詩人、詩作的相關資料。

  2、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調動積累,揭示課題

  1、啟發學生回憶背誦過的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

  2、引出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 全詩描寫了江南

  春天的綺麗景色。

  3、介紹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陜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歲中進土曾做過幕僚,很不得志。他關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間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

  二、自學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

  要求:(1)讀準字音,注意節奏。

 。2)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意。

  3、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4、檢查學習效果

 。1)指名朗讀,集體正音。然后齊讀全詩,注意停頓。

 。2)解釋詞語:

  “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樓臺”、

  “四百八十寺”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復誦讀,體會意境

 。ㄒ唬┣皟尚小獙懡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邊讀邊思考:《江南春》寫出了江南春天的

  哪些特點?(到處是黃鶯宛轉啼鳴,到處是綠葉紅花相互映襯。依山

  臨水的城鄉,迎風招展的酒旗。)

  2、詩的前兩句抓住了黃鶯、紅花、綠葉、水鄉、山城、酒旗、春風

  等七種景物來描寫,共同構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畫面。

  3、看圖、配樂輔助,指導學生讀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話描

  述感受到的內容。

 。ǘ┖髢尚小獞压

  1、提問:詩歌的后兩句還是描寫江南春天的嗎?

  2、學生默讀后兩句詩,體會一下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集體討論(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之情)

  4、教師小結: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企圖依*神靈的庇護,永保江山穩固。可是時移世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樓臺

  意境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之中了呢?

  5、帶著理解,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6、練習背誦古詩。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默寫《江南春》。

  3、依據《江南春》這首詩歌的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

  配一幅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詩題導入

  1、背誦《江南春》。

  2、師: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詩歌。

 。ò鍟婎}:春日偶成)教師簡介作者程顥。[程顥(1032-1085),北宋

  著名儒家學者。字伯淳,號明道。河南洛陽人。少年時曾與胞弟程頤同學于當

  時名儒周敦頤。嘉祐二年(1057年)登進士第。歷官鄠縣主簿、上元縣主簿、

  澤州晉城令、太子中允、監察御史、監汝州酒稅、鎮寧軍節度判官、宗寧寺丞

  等職。在政治下,他雖然堅決反對王安石新政,但并不成司馬光等舊黨官僚東

  山再起后對王安石集團貶逐無遺的政策。程顥與其弟程頤同為宋代理學的主要

  奠基者,世稱“二程”。因二程兄弟長期講學于洛陽,故世稱其學為“洛學”]

  二、自讀古詩,疏通文字

  1、學生自由讀《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

  2、集體交流對詩歌的理解。

  (1) 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互相啟發。

  (2) 邊讀邊引導想象,逐句談理解。

  (3) 師生小結:一、二句寫景——云淡、風清、花紅、柳綠,加上

  近午的陽光,長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

  四句抒情——生處這宜人的春色中,詩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誰

  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為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閑貪玩呢!

  三、反復品味,精讀古詩

  1、學生自由讀古詩,思考:從字里行間感受到詩人程顥怎樣的心情?

  2、集體交流,通過誦讀、言說表達自己對詩歌內涵的理解。

  3、反復練讀,熟讀成誦。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學生再讀兩首古詩,思考:讀了這兩首寫春景的古詩,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交流。(提倡引用詩中原句,學以致用。)

  2、回憶自己看到的春景,開展“春游歸來”賽詩會(既可背誦其它寫春天的古詩,又可以自己創作。)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春日偶成》。

  2、改寫《春日偶成》。(將古詩變為白話文)

  3、辦手抄報:“詩歌里的春天”。(★選做)

《古詩兩首》教案 望廬山瀑布 絕句 篇1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解釋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

  教學難點:正確感知詩的大意。

  一、回憶引入

  1、同學們回憶一下,以前學過哪些古詩?(讓學生能有感情地背誦)你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今天我們學習兩首古詩。

  2、簡介作者

  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號節庵。明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與抗清英雄張蒼水、抗金英雄岳飛并稱西湖三杰。明成祖永樂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肅,元代詩人、畫家。

  王冕經常以梅花自比,早年曾經借梅花自喻不接受官職,晚年還以梅花顯示自己的清白本色,說:"野梅開花尚古色。"(《歸來》)

  他的別號很多,有煮石山農、會稽山農、梅花屋主、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陰野人、竹冠草人、梅叟、梅翁等。又因他的書齋叫"竹齋",時人又稱他為王竹齋或竹齋先生。他既是詩壇名家,又是丹青高手。他所畫的《墨梅圖》,神韻秀逸,令后人嘆賞不已。

  二、初讀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2、借助拼音,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

  三、精讀感知《石灰吟》

  1、指導學生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2、逐字逐句理解?陕撓瞪舷挛睦斫。

 、僖鳎汗诺湓姼璧囊环N名稱。吟誦。

  ②錘:敲打。擊:撞擊。

  ③若:好像。等閑:平常事。

  3、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大意是:石頭是經過多次的敲打撞擊,才從大山上采下來。烈火焚燒自己,卻也只把它當作平常事。即使身體粉碎變成了石灰,也不畏懼,還是要把潔白干凈的石灰留在人世間。

  4、看圖想像意境,體會感情。

  這里詩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寧為玉碎,不斷瓦全的志氣。

  5、指導朗讀。

  詩人借石頭表明自己堅貞、高潔的志向,應用贊美、高亢的語調朗讀。

  四、總結學法,自學《墨梅》

  1、總結《石灰吟》的學習方法。

  ①理解字詞。②說說詩意。③看圖想像。④朗讀體會。

  2、學生四人為一個小組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注意先讓學生獨立學習,然后遇到不懂的再互相幫助,老師可以以合作比較好的一組為模范,滲透地進行全班指導。

  3、師生討論。

  ①理解字詞:

  吾:我。 洗硯池:書畫家洗毛筆硯臺的水池。

  池頭:池邊。 樹:這里指梅樹。

  夸:夸贊。 清氣:清香之氣。 乾坤:天地。

 、谥该f說詩意。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讓人來夸贊梅花的顏色好看,只要讓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劭磮D想像:作者畫的梅花有什么特點?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樣的情操?

  ④朗讀體會。

  有自豪、高亢的語調反映出詩人的堅貞、純潔。

  教師范讀,自由練讀,集體朗讀。

  五、作業超市:

  1、指導學生寫字

  錘 焚 這兩個字要結合偏傍進行指導。

  乾 坤 這兩個字較為難寫,注意左右的配合。

  2、試著選一首詩有感情地背給同桌聽。

  3、完成字詞練習。

《古詩兩首》教案 望廬山瀑布 絕句 篇14

  教學目標:

  1、有朗讀古詩的興趣,能從詩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認識"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能初步感悟詩歌的韻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很多同學學過很多的古詩,也會背很多的古詩,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

  --展示學生平時的古詩積累

  2、揭題,釋題。

  齊讀課題。"所見"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指名說說)

  小結:所見--所看見的事物(東西)

  3、出示課文插圖投影:

  《所見》這首詩,寫的就是詩人所看到的圖上的景物。讓我們也來看看圖,你能用幾句話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嗎?

  二、初讀課文。

  1、出示小黑板:預習"三讀"法:

  一讀:讀準讀通課文。(大聲朗讀)

  二讀:劃出生字,記住字形(不出聲音默讀)

  三讀:讀懂句子,學會提問。(輕聲讀)

  2、請同學們用我們學古詩的"預習三讀法"來預習一下課文。

  把不懂的字、詞、句子用橫線加上"?"劃下來。

  3、學習生字。

  (1)、預習好了,你能把古詩中的生字讀出來嗎?(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老師相信你們不用看拼音也能讀出來。(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自己練讀、指名讀、齊讀。

  (3)同桌對讀,檢查。

  三、精讀課文。

  1、你能把這首詩流利地讀出來嗎?指名讀(兩名)

  2、播放音樂,教師范讀。

  學生閉上眼睛聽,初次感悟、體會詩句的意思。

  3、學生練讀全詩。(4人組內合作朗讀)指名1號做朗讀匯報。

  4、在4人組內交流:古詩寫了畫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師相機解決問題)

  問題:什么叫"振林樾"?(傳遍了樹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詩意。

 。1)出示課文插圖。

  A師指"牛與牧童"圖問:這是怎樣的一個情景?(牧童騎黃牛)

  B放錄音(牧童歌唱的聲音)聽!牧童高興地唱起了歌,他的歌聲怎么樣?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出示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C齊讀詩句。

  (2)、演示"牧童捕蟬"的動作及"蟬叫聲"。說說第二句話的意思。

  心想捕捉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出示詩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齊讀詩句。

  (3)、你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嗎?(小組合作完成)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心想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馬上站在樹下一聲不響。

 。4)挑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讀一讀。(指名讀)

 。5)多美的一首詩!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齊讀--指名讀--男女生讀

  四、讀詩想畫面。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畫面背誦。(引背同桌對背齊背)

  3、從"林樾"、"蟬鳴"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季節?

  五、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字形。(指名說說)

  2、說說你認為最好記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呢?

  3、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林:左邊的木的捺改成點。

  黃、童:中間一橫要寫長,其他的橫要寫短。

  范寫"黃"、"童"

  六、課后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用自己的話寫下來,或者畫下來。

  第二課時

  一、看圖揭題,導入。

  1、出示課文插圖問:這是什么?

  2、小池美嗎?美在哪里?(指導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同桌合作,試讀課文。檢查字音,糾正讀錯了字音。

  3、指名兩人組朗讀匯報。

  三、圖文對照,理解感悟。

  1、看課文插圖,說說你覺得池塘怎樣?詩中是怎么寫的?

  引出詩句: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2.交流自學。課堂討論疑難詞句,通過投影重點講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個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細觀察圖畫,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詩中是怎么寫的?

  引出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3.學生提問自學不能解決的字詞,教師作簡要解答。

  4、簡單講述詩意。

  5、全班齊讀全詩

  四、啟發想象,感情朗讀。

  1. 教師范讀。

  2. 學生練讀。(4人組內,一人朗讀古詩,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畫面。組內交流)

  3. 教師語言描述,激發學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陽光燦爛。我們來到一個幽靜的小池邊,只見水池中已經長出了一些嫩綠的荷葉,有的荷葉還沒有完全展開,只是露出一個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動,池水非常清澈,倒映著濃密的樹陰。這時候,飛來幾只蜻蜓,有一只飛累了,落在尖尖的荷葉上休息。這樣的景象,給你一種什么感覺呢?

  4. 引導學生帶著這種感覺朗讀。

  5. 朗讀反饋。

  6 .練習背誦。

  五、學習生字。鞏固詞語。

  1. 出示帶音節生字認讀。

  2. 去掉音節認讀。

  3. 小組合作,創造性認記字形。

  4、認讀課后我會讀的詞語。

  六、.總結全文。

  七、課后拓展:

  和伙伴們交流自己會背的古詩。

《古詩兩首》教案 望廬山瀑布 絕句 篇15

  【學習目標】

  1、會認“古、詩”等13個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培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初步情感。

  【課前準備】

  1、每個學生自做一份本課生字小卡片。

  2、學生預習:讀讀課文,同學間相互幫助,看能讀懂多少。

  第一課時

  學習《春曉》

  一、導入新課,學習“古、詩、首”三個字

  1、指名背誦兒歌。

  2、指名背誦古詩(隨意)。

  3、小朋友們已經會背這么多古詩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師寫兩個字看看大家認識嗎?

 。ò鍟汗旁姡

  4、學生自學、互學、擴詞游戲。

  5、你會背誦5首,他會背誦8首,哪位小朋友認識這個幾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書出來讓學生認讀,也可以根據班級情況讓學生板書“首”字。

  二、學習古詩《春曉》

  1、初讀古詩,正確流利:

 、拧〕鍪竟旁姡ㄕn件或小黑板)。

 、啤≡儐柊嗉墐扔袥]有會背誦的。如有,就請會背誦的小朋友領著大家讀。

 、恰≈笇W生讀準字音。

  眠:讀(mián),不讀(mín)。

  聞:前鼻音(wén)。

  ⑷ 自由練讀。力求會背。

  2、再讀古詩,了解大意:

  ⑴ 請小朋友們再讀讀這首古詩,看看你哪兒讀懂了,還有哪兒不懂。

  ⑵ 質疑: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① 曉:可以先告訴學生“春曉”是春天的一個早晨,再讓學生聯系曉的日字旁理解。

 、凇∶撸嚎勺寣W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訴學生是睡覺的意思。

 、邸÷劊合茸寣W生看門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問耳朵是用來干什么的(聽)。順便進行擴詞練習(新聞、聞名、耳聞、見聞) 。

  ④ 啼鳥:可以倒過來讓學生理解(鳥啼)。

 、恰【渥颖容^,初步感受古典詩歌的韻律美:“處處聞啼鳥”和“處處聞鳥啼”兩個句子,在這首中用哪個好?為什么?

 、取〈致灾v講詩意。先讓學生自己說,老師再予以點撥指導。

  3、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拧「形蝽嵚桑

 、佟↓R讀古詩。

 、凇∫龑W生發現“曉、鳥、少”三個字的韻母都是ao,適當滲透一點押韻的知識。

  ③ 自由練習朗讀:

  邊讀邊體會“曉、鳥、少”三個字在詩歌中很順口(押韻)。

 、啤「形蚬澴啵

 、佟±蠋煼蹲x,學生體會老師哪兒的停頓長一些或者拖聲較長。

 、凇∵m當斷句,引導朗讀: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邸W生自讀,體會感悟。

 、恰∠胂笠饩常

  ① 課件或掛圖:

  雨后春天的早晨美麗的景象。

 、凇〗處熋枋鲆x:

  在春天里睡覺真好,不知不絕就天亮了──春眠不覺曉;剛一醒來,就聽到四處傳來鳥兒的啼叫,那聲音真動聽──處處聞啼鳥;昨天夜里刮風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麗的花兒被風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取”痴b古詩。

  三、指導寫字

  1、范寫、講解:

  古:橫一定要長,寫在橫中線上方;豎寫在豎中線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結構,不能寫成左右結構。關鍵是注意第四筆──撇的起筆處,應該在田字格中心交*點稍微偏右一點。

  處:⑴ 引導書寫“夂”。

 、啤∞嘁獙懗鲂 澳_丫”。

  (寫捺畫,起筆輕,要出腳,先停停。)

  2、學生練習。

《古詩兩首》教案 望廬山瀑布 絕句 篇16

  兩首古詩從不同的側面表現了秋天的盎然生機。學習古詩,重在朗讀、背誦,在反復誦讀中,感悟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的美好。

  一、識字寫字

  要求認的字可集中學習,為朗讀感悟打好基礎?刹扇《喾N方式認字,如,小老師教認字:認識某個字的學生當小老師,教同學認字。比如,姓劉的同學,就可以教大家認識“劉”字,并把自己的名字寫給大家看。再如,小組合作識字:小組討論怎樣記這些生字。比如,利用偏旁的表意功能識記,做動作識記等。還可以把生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認讀,把認字與朗讀感悟結合起來,把認字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

  另外,可用分析字形或用編順口溜的方式識記要求寫的字,如“風吹樹枝搖,折斷小枝條──楓”;“自言自語──記”。還可用生字卡片開火車檢查鞏固!爸Α薄皸鳌眱蓚字都是木字旁,要重點指導寫好木字旁,注意“木”字的捺在木字旁里變成了點。

  二、朗讀感悟

  1、在朗讀感悟之前,可通過學生查找資料或教師介紹,了解詩人的情況,再聽教師范讀,感受古詩的韻律節奏美。

  2、學生先自己模仿讀,讀準字音,讀出韻律節奏,再小組合作: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句。全班交流:課堂討論疑難詞句,教師可以通過投影或多媒體課件重點講解“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幫助學生讀懂詩句。

  3、師生交換讀,雙向反饋。學生可不斷模仿教師讀,教師可針對學生不足指導讀,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初步感知這兩首古詩的大意。

  4、啟發想象,感情朗讀;反復朗讀,感受意境;感情朗讀,引導背誦;美讀品味,體會詩情。

  5、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體會,完成“我會填”的練習。

  三、實踐活動

  課文后的小朋友說:“我還會背別的古詩,現在就背給大家聽。”學著這位小朋友的樣子,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的同學聽,還可以教同組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四、資料袋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放,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上獨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杜牧的詩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寫秋天的古詩】 秋夕

  杜牧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恰

  子夜吳歌

  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灞上秋居

  馬戴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古詩兩首》教案 望廬山瀑布 絕句 篇17

  《冬夜讀書示子聿》是蘇教版第十一冊古詩兩首中的其中一首,是寫由讀書而生發的感想,寫的是詩人陸游用冬夜讀書生發的感想來教育兒子子聿: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觀書有感》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詩中不僅寫了池塘的美麗景色,還通過看到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池塘,池塘中的水才會如此清澈這一現象,聯想到了“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才能更加開豁,更加敏銳”這一深刻的道理。

  這兩首都是哲理詩。我決定教這兩首詩都采用“三讀”的方法。三讀,即“會讀”、“讀懂”、“讀通”。1、會讀。 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詩文,通過查字典讀準字音,并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2、讀懂。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感知詩意,然后小組交流,提出不懂的問題,統一在班級里 交流。3、讀通。細細品味古詩,能讀懂沒一個詞,每一句話。然后深刻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為讀通全文做好一切準備。

  “三讀”的方法,由自由到統一,再到自由,最后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這種學習方式,即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我們尊重學生,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使學生由原來被動地學會變為主動地會學,效果不錯。

  下面,我摘錄課堂精彩片段。

  一、《觀書有感》

  師:我們理解了這首古詩的意思,你能說出詩中描寫了怎樣的景象呢?

  生:詩中描寫了一方有源源不斷活水注入的清澈見底的池塘的景象。

  師:詩中描寫了一方有源源不斷活水注入的清澈見底的池塘的景象,而詩的題目是《觀書有感》。課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是朱熹讀書的感受是什么?這樣看來古詩 寫的內容與題目不相符呀!其實不然,朱熹這樣的描寫就是他的讀書感受,只是借這樣的景象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道理是什么呢?

  生:人的心智正是由于不斷地讀書,不斷的汲取新的知識而更加的開豁,敏銳。(機械地搬借了學輔書上的內容。教師請這位同學說慢些,板書寫下這句話。)

  師:你是否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呢?(學生一臉的茫然。)

  師:聽清老師的問題,用古詩中語句回答。人的心智更加開豁,敏銳,就是詩中的哪句話呢?

  生:(片刻才有學生舉手,但是不多。教師激勵學生,以數人數的方法。既而請一名中等的學生回答。)就是詩中的“問渠那得清如許?”

  師:人的心智更加開豁,敏銳就是清澈的池塘。這個暗喻他找的很好。那么“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就是詩中的哪句話?

  生:(一下子就有了許多的學生)為有源頭活水來。

  師:這個暗喻也找到了。你能仿造書上古詩這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闭f說古詩告訴我們的道理嗎?

  生:人的心智怎樣才能更加的開豁,敏銳呢?就需要不斷地讀書,不斷地汲取新的知識呀!

  師:朱熹不愧是理學家、教育家!讀書后產生的感受,通過這樣的形象描述寫出來了。懂了這個道理你興奮嗎?我們來讀這個道理:人的心智正是由于不斷地讀書,不斷的汲取新的知識而更加的開豁,敏銳。

  師:詩中的哪句話點明這個道理的?

  生讀: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點評:《觀書有感》通篇的暗喻,學生能夠從詩中描寫的景象理解到深刻的道理,的確很難。學生的機械的回答不是教學活動的終點,而是學生思維的新起點。教者抓住這個起點引導學生進入詩文中尋找表象的依據,讓學生的理解有理有據,這樣就更有助于學生領悟古詩所傳達的道理。

  附:閱讀材料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南宋山陰人。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述豐富,有《劍南詩稿》、 《渭南文集》等數十種存世。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 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 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

  朱熹,字元晦(1130~1200),是我國歷史上繼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宋高宗建 炎四年(1130年)朱熹生于尤溪縣。14歲時父病逝,寄居崇安五夫。19歲時,以建陽籍參加鄉試、貢試。榮登進士榜。他一生為官九年,先后擔任同安縣主 簿、知江西南康軍、湖南潭州知州、兩浙東路常平茶鹽公事、煥章閣待制、侍講(皇帝的老師和顧問)、知福建漳州等職。慶元六年(1200年)十一月初九,逝 世于考亭,歸葬于建陽唐石里(今黃坑鎮)大林谷。他一生剛正不阿,無意仕途。平生致力于著書立說、創辦書院、講學傳道,是我國繼孔孟之后的一代宗師。如果 說孔子是中國早期儒學的權威代表者的話,那么朱熹則是中國后期儒學的集大成者。他著的書被元、明、清三朝代定為開科取士的必讀之收;他的哲學觀點影響我國 封建社會末期長達600多年時間;迄今仍對中國傳統優良文化的發展起到承先啟后和無可替代的作用。

《古詩兩首》教案 望廬山瀑布 絕句(通用17篇) 相關內容:
  • 《古詩兩首》快樂練習:試題((《望廬山瀑布》、《絕句》)(通用13篇)

    【知識塔】寫字接力賽開始了,咱們快參加吧!我和同桌比,_________先奪到紅旗!韭斆魑荨恳、看看我是誰二、填上表現顏色的詞,并涂上相應的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精選14篇)

    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情景。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 霍懋征《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評析(精選16篇)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霍懋征十分注意古詩教學,她教得活,教得巧,例如《望廬山瀑布》,她只花了十分鐘就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讓我們來看實錄作評析,從中獲取教益。...

  • 《望廬山瀑布》教學實錄及評析(精選13篇)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霍懋征十分注意古詩教學,她教得活,教得巧,例如《望廬山瀑布》,她只花了十分鐘就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讓我們來看實錄作評析,從中獲取教益。...

  • 《 望廬山瀑布》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材簡介:人教版第四冊第五組第一篇課文《望廬山瀑布》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寫了紅日照射下的香爐峰紫煙繚繞,襯托出了瀑布背景的雄偉壯觀。...

  • 《望廬山瀑布》與《瀑布》對比欣賞(精選14篇)

    作者:王福林轉貼自:中教育星多媒體教育資源庫&平臺點擊數:69《望廬山瀑布》與《瀑布》對比欣賞作者:王福林文章出處:中教育星多媒體教育資源庫平臺一幅風景優美的畫圖,不能沒有背景,沒有背景就難以把畫面的景物襯托得更為鮮艷奪目。...

  • 《望廬山瀑布》的疑問(精選16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本站原創點擊數:1不久前剛上完《古詩兩首》,做作業的時候有一道題目把學生難住了,也把我給難住了。題目是“疑似議和落九天”中的“疑”是什么意思?我記得我小時候讀書,老師教過,這句詩的意思是“真讓人懷疑是...

  • 《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絕句》教案設計(精選17篇)

    教材分析:本文有兩首古詩。一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動態,用夸張的比喻的手法寫出了磅礴的氣勢,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

  • 望廬山瀑布大班語言教案(精選2篇)

    【教材分析】古詩在中華文明燦爛的歷史長卷中是絕妙的華章,也是人類文化瑰寶。(望廬山瀑布) 是一首七言絕句詩,詩人李白運用夸張的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

  • 李白《望廬山瀑布》賞析(精選12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本站原創點擊數:1田南池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詩是一首家喻戶曉、雅俗共賞、人人口熟能詳卻又摹仿不得的神來之作。廬山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風景與文化勝地之一,有“無限風光”的仙人洞穴,有“天下奇觀”的飛流瀑布,有...

  • 《望廬山瀑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會(通用16篇)

    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會勝男 《望廬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學第七冊選編的一首李白的詩。本詩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 眼里“聞”聲 耳中“見”色——談“通感”在《望廬山瀑布》閱讀中的運用(精選13篇)

    眼里“聞”聲耳中“見”色——談“通感”在《望廬山瀑布》閱讀中的運用作者:佚名轉貼自:本站原創點擊數:1贛榆縣石橋鎮大莊小學 韋有成“通感”是一種奇特的藝術表現手法。...

  • 《瀑布》與《望廬山瀑布》對比欣賞教案設計(精選14篇)

    王福林 一幅風景優美的畫圖,不能沒有背景,沒有背景就難以把畫面的景物襯托得更為鮮艷奪目。風景畫如此,寫景詩亦然。即便同一景物,如果置于不同的背景之下,給人美的享受、藝術感染也不一樣。...

  • 案例《望廬山瀑布》(精選13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本站原創點擊數:1詩的第二句“遙看瀑布掛前川”中的“川”為生字,為配合理解句意,化抽象為具體,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筆畫,既幫助了學生識字,又幫助學生理解句意。...

  • 望廬山瀑布(精選13篇)

    二、讀《望廬山瀑布》把下面的字音讀準:廬lú 瀑pù 爐lú 紫zǐ 川chuān三、出示古詩《望廬山瀑布》,理解詩意(一)提問:這首唐詩是誰寫的?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知詩人。...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9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年轻的朋友4韩剧在线观看 在线不卡日本V二区到六区 | 国产农村一级国产农村 | 伊人网综合视频 | 国产一级特黄a高潮片 | 国产00粉嫩馒头一线天萌白酱 | 97国产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 | 国产黄色精品视频 | 久久久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 少妇精品| 亚洲VS成人无码人在线观看堂 | 欧洲黄色级黄色99片 | 亚洲免费视频免在线观看 | 性一交一伦一视一频 | 国产精品v?尤物在观看2021久久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 | 青青草成人影院 | 在线观看免费av的网址 | 91麻豆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欧美精品国产 | 日本簧片在线观看 | 四虎影院新地址 | 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九里奈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国产A | 国产妇女馒头高清泬20P多毛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女 | 在线免费精品视频 | 午夜一级视频 |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 亚洲乱码无人区卡1卡2卡3 | 亚洲蜜臀av | 亚洲综合人成网免费视频 | www.亚洲一区 | 亚洲免费高清视频 |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国产女女做受ⅹxx高潮 | 国产亚洲a∨片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黄 | 精品资源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