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棋》教學實錄與隨想(通用13篇)
《學棋》教學實錄與隨想 篇1
筆者在近日參加一次優質課評選活動中,借班執教了蘇教版小語第四冊《學棋》一課,教后頗有感受,現以實錄形式整理如下,以供商榷。
一、打聽——激趣細讀
師:知道老師今天來干什么嗎?猜猜看!
生:老師今天來給我們班上課的。
生:老師今天來和我們一起學習《學棋》這篇課文的。
……
師:[板書:學棋(qí)]小朋友說對了一半,告訴你們吧,老師今天來打聽一個人,不知道你們認識不認識?
(眾生議論,感到奇怪,納悶。)
師:(出示秋及兩個學生的肖像圖)這不,老師還帶來了他們的照片呢!看看認識他們嗎?
生:(爭先恐后)老師,我認識他們,這位年齡大的名叫秋,是圍棋能手,那兩位是他的學生。
師:看來小朋友課前在吳老師(本班的原任老師)的帶領下已經認真讀了課文,可是老師聽了你們介紹后對這三位仍不太熟悉,你們能把他們介紹得更具體,更清楚嗎?為了更好的介紹和好稱呼他們,我們來為這兩個學生分別起個名吧。(學生起初有些為難而后興奮起來。師生商訂給一個學生起名叫“冬”,給另一個學生起名叫“春”。)
師:老師現在給小朋友們們推薦一種方法,那就是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弄清我要打聽的這個人是怎樣的人,如果能用書上的語言來介紹的話,那一定很生動!也可以同位同學在一起合作,模擬介紹,同學們看這樣可以嗎?(學生表示贊同且積極投入閱讀,同位合作,教師交流其間)。
隨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的開始我扮演“打聽者”的身份,煞有介事地向學生“打聽”一個人,學生在奇怪與納悶中與閱讀興趣接軌,產生了對文本的親合與關注,激發孩子走進文本并急切想與文本對話的欲望。
二、送詞——感悟語言
師:小朋友認真地讀了課文,為了你能介紹得更精彩,我們先分別為這三個人送幾個合適的詞好嗎?(小朋友們很興奮)
生:我送秋“獨一無二”、“舉世無雙”兩個詞。
生:我送秋“圍棋老大”。(眾生大笑)
師:(在圖旁邊板書:獨一無二、舉世無雙、圍棋老大等詞)為什么送“圍棋老大”這個詞呢?你能說給大家聽嗎?
生:(很自信)因為書上說秋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圍棋能手,就是圍棋老大。
師:讀書就應該這樣,邊讀邊思考,你好樣的。(同時向學生豎起大拇指)
生:我送冬專心致志,這是從課文中知道的。
生:我送冬聚精會神、勤學好問兩個詞,因為我從課文中知道他學棋時專心致志,不懂的地方還要問上幾句。
生:我想送春一詞是三心二意。
生:我也想送春一個詞叫馬馬虎虎。因為他在學棋時老走神兒,這樣是學不好棋的。
……
師:(小結)小朋友真了不起,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還送給了他們那么多恰當的詞。讓老師長了見識,還學到了那么多的詞語。
隨想:學生閱讀本文是遵循從感知到感悟的規律。學生與文本充分接觸后,產生了對課文內容“原生態”的認知,在大腦中形成印象。筆者在學生充分閱讀課文后,開展對課文中人物進行“送詞”游戲式活動,意在讓孩子在興趣盎然中反饋自己對文本的認知感悟、人物形象的把握、詞語積累與交流。
三、介紹——積累語感
師:剛才小朋友們準備得很投入,看得出很認真。誰能來選擇你喜歡的方式向老師介紹一下這三個人呢。(生紛紛舉手)
生:我介紹秋,古時候有一位……(背誦第一小節)
生:我介紹冬,這位學生(手指著圖)學棋時專心致志、勤學好問。看,他聽得多認真呀!有不懂的地方還要問上幾句,后來他成了一名出色的棋手。
生:春這個學生(手指春的肖像圖),學習一點也不專心,你看他學棋時老是走神兒,后來他的棋藝沒有多大長進。
生:我想一邊表演一邊介紹(做出“走神兒”狀,拉弓射箭動作)……
……
師:(高興得)小朋友們的介紹很精彩,讓我認識了秋、冬、春這么三個人,還增長了不少見識,謝謝大家。
隨想:閱讀是吸收和傾吐的統一過程,他不單純是吸收、內化,而且要傾吐、外化,在培養語感上下功夫。本環節,筆者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師徒三人“介紹”給老師,其實質為“背誦課文、吸收內化”的化身。把積累課文語言、內化人文情感、張揚閱讀個性、喚起兒童靈性、語言的外化和語感的積累、激起長效性閱讀興趣來作為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
四、采訪——取向價值
師:認識這三個人后,老師想采訪小朋友們兩個問題,一是秋、冬、春師徒三人,你們想學習誰?為什么?二是你們想批評誰?怎樣批評?(生饒有興致)
生:我想學習秋,當一名全國獨一無二的科學家。
生:(毫不猶豫)我當然想學習冬了,我想在以后的課堂上專心致志(聽講),成為一名成績出色的學生。
生:我想學習冬,因為秋去世后,他就是全國的圍棋老大了。(眾生笑)
生:老師,我雖然不想學習春,但是我想他現在如果能改掉走神兒的毛病還來得及(學好棋的)。
師:是啊,有錯就改繼續努力,棋藝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的。小朋友們說得很精彩,那你想批評誰呢?
生:我想批評春,(用手指著春的圖像)你學棋太馬虎了,不專心,這樣怎么能學好棋呢?
生:我想給春一點忠告,春這位同學,請你快點兒改掉你的壞毛病,不然的話,你會后悔的。
師:批評地對,忠告地好,學習就應該認真,來不得半點馬虎。
生:我想批評冬,你的棋藝雖然很高,但是你不助人為樂,你應該在課間多幫幫春才對呀。
師:批評得好,同學之間在學習上就應該互相幫助、互相合作呀!我們為這位同學的精彩的批評而鼓掌。(掌聲響起)
生:我想批評秋,你不會當老師,上課沒有趣,要不春怎么老走神呢!
生:(頓悟似的)秋,你(教學)太不負責任了,你的學生聽課時老走神兒,你為什么不嚴格要求他呢?只是提醒是沒有用的。
師:是呀!“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作為老師也應該負一定的責任。
(師帶頭給這兩位學生鼓掌)
師:(總結)這堂課經過同學們生動具體的介紹,老師認識了這位古代圍棋能手以及他的兩位學生;在大家的精彩的表揚與批評中老師也懂得了學習要專心致志、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老師上課要嚴而有趣。老師真的感謝同學們。
隨想:本篇課文故事性強,有一定的人文教育價值。教學中應給孩子留出反思的空間,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取向。筆者把這一環節“專嫁”到“采訪”活動中,讓孩子在“答記者問“中津津樂道。孩子們從文本中走出來,勇敢的去評價故事中的任務,對他們或提出表揚與批評,或給以建議和忠告。言真而意切,大膽而細膩。
《學棋》教學實錄與隨想 篇2
初讀《學棋》,覺得這是一篇不錯的文章,語言淺顯易懂,條理清晰明了,道理易得實用。課文通過一個學棋的故事,告訴人們學習要專心致志。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介紹了秋是古時候的一位下棋能手。主要通過“能手”“遠近聞名”這兩個詞語突出秋的棋藝高超。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談談對這兩個詞語的理解,從而讓學生感受秋的棋藝高超,讓學生心生贊嘆,感情朗讀。
第二自然段寫了秋的兩個學生在學棋時的不同表現。這是本課的重點段落,課文中的插圖也與此段內容相對應,形象地展示了兩個學生學習時的不同表現,對比鮮明。教學時可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再讀讀課文,找找課文中哪些句子寫了圖畫上的情景。按照學生的觀察順序分別出示文中的句子。一處:一個學生專心致志,一邊聽一邊看老師在棋盤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還要問上幾句。讓學生讀讀找找這個學生的動作,強調“一邊……一邊……”這個關聯詞,讓學生體會看和聽是同時發生的,學生看的時候在聽,聽的時候在看,再用“一邊……一邊……”說說話。然后帶領學生朗讀,體會他的認真專心。而另一個學生是怎樣學習的呢?學生不難找出相關的句子。同樣讓學生讀,抓住“走了神兒”“不由得”體會這位學生的學習態度。找找另一位學生在做什么,想什么,讓學生知道這位學生在學習時是心不在焉。聽著聽著就想到別的地方去了,也不再注意老師的講課了。再讓學生對比朗讀兩段話,讓學生進一步明白兩位學生的學習態度是截然不同的。這樣不同的態度會導致什么樣的結果呢?自然地過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學習。
第三自然段用簡潔的話語介紹了這兩個學生后來的情況,一個成了出色的`棋手,另一個棋藝一直沒有多大長進。簡潔的敘述學生一讀就懂,這時就讓學生進行討論,都是秋的學生,都是秋在教,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結果?讓學生用上“因為……所以……”說一說。懂得學習要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的道理。告訴學生這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小培養,將來受益無窮。
學完課文,并不意味著結束。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的強音就是學習。我國有許多著名的圍棋能手,聶衛平、馬曉春、俞斌、常昊等,可以讓學生去收集一些他們的小故事和同學交流一下,有條件的還可以學習一下圍棋。
《學棋》教學實錄與隨想 篇3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書寫生字:棋藝盤鵝弓箭。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喜歡下棋,嗎?你知道棋的種類有哪些?
2、介紹圍棋(圖片出示圍棋)
圍棋是我國傳統的棋種。隋朝、唐朝時,傳入日本、韓國。至今中日韓三國每年都要舉行圍棋大賽。
想知道圍棋是怎么下的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板書:學棋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大聲讀課文
2、小組學生自查,并反饋自查情況。
3、指名分段讀
難讀的句子:
一個學生專心致志,一邊聽/一邊看老師在棋盤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還要問上幾句。
他想,要是用弓箭把他射下來/該有多好哇!
后來,那個專心聽講的學生/成了出色的棋手,而那個老是走神兒的學生,棋藝一直沒有多大的長進。
4、小組讀課文,讀后評議
5、齊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書寫:棋藝盤鵝弓箭
1、學生齊讀生字
2、記憶生字、書空默寫
3、教師范寫:
箭、盤、鵝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一段
1、指讀第一段,你們知道了什么?
他們跟誰學棋?(秋)
(1)誰來介紹一下秋?(句式訓練,如:求是古時候下圍棋的能手,他的棋藝遠近聞名)
(2)一提起秋,人們會說什么?(秋下棋可厲害拉,沒人能比得過!)
(3)誰來夸夸他?(指導朗讀)
2過渡:秋的名聲太大了,來跟他學棋的人很多。有這樣兩個學生也來拜秋師為師了,跟他學下棋。(投影圖片)他們是怎么學習的呢?看看圖,讀讀課文,想想你喜歡哪個學生?
二、學習第二三段
1、自由朗讀第二段。用喜歡的符號劃出他們的不同表現。
2、一個學生是怎么學的?指名讀。
①出示:一個學生專心致志,一邊聽一邊看老師在棋盤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還要問上幾句。
②哪個詞最能概括出這位學生的學習態度?
(板書:專心致志)
你們從這句中哪些地方能看出這位學生學得專心致志?
(從“聽、看、問”這三個動作中看出這位學生學得專心致志)[送詞語:全神貫注聚精會神]
③講解:“一邊聽……一邊看……”這個句式表示“看”和“聽”這兩個動作是同時發生的,這位同學學得多認真呀!
說話練習。
④指導朗讀。(范讀、自由讀、指名讀。)
3、另一個學生又是怎么學習的呢?(看圖:用一邊……一邊……說話)
(1)你們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學生?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他的學習態度嗎? (板書:很不專心)
②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他學得很不專心的?
(走了神兒;想著想著……不由得;又去想別的事了)
抓住三個動詞(聽、想、做)。[送詞語:心不在焉三心二意]
如果你是他的老師,你喜歡他這樣做嗎?請你當小老師來提醒他一下吧!(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
③指導朗讀。(同桌練習。指名讀。)
要求:朗讀句子,注意他心里的想法要讀輕一點。男女生對讀兩段話。
4、同樣是跟一個老師學習,兩個學生的表現是截然不同,一個專心致志;另一個心不在焉。下面,我們再來把他們倆的表現讀讀。(齊讀第二段)
5、后來,這兩個學生的結果是怎樣的呢?
(1)引讀。后來那個專心聽講的學生成為——
(2)出色的棋手,我們也可以說是的棋手?
而那個老走神兒的學生,棋藝——
(3)a 給“一直”換個詞語。b、“長進”就是指什么?
讀讀,比較這兩句有什么不同。(“沒有長進”是說一點兒進步都沒有,“沒有多大長進”是說有點兒進步,但進步很小)
(4)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呢?能用“因為……所以……”來告訴大家嗎?
四人小組討論,把學習態度與學習結果連起來說說。
(5)完成填空:
一個學生因為,所以后來成了的棋手;而另一個學生因為所以棋藝。看來,學習、讀書時都要,不能。
(6)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讀出贊揚和惋惜(含批評)兩種不同的語氣。
6、總結全課:是啊!我們學習、看書、讀書只有做到了專心致志,那么才能獲得本領和知識。
三、延伸課外,同類閱讀
1、快速閱讀《吃墨水》,想想課文寫了什么。跟《學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小組內閱讀,大組交流。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志致作
《學棋》教學實錄與隨想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
2、通過對“專心致志”“走神兒”等詞語的理解,體會到讀書學習要專心致志。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懂得讀書學習的時候要專心致志。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學棋(生讀題)
2、課文中講的是學下什么棋?(圍棋 生讀詞卡)
3、誰跟誰學下棋?(兩個學生跟秋學下棋。)
過渡:這兩個學生為什么要跟秋學下棋呢?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引讀:古時候,有一位下圍棋的——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遠近聞名。
交流:讀了第一小節,你知道這兩個學生為什么要跟秋學下棋了嗎?
(1)“能手”就是——(高手),是啊!秋就是下圍棋的——“能手”。(指名讀詞、讀句。)
(2)什么叫“聞名”?能換個詞兒來說說嗎?(有名、)
(3)是啊!那你能讀好這個詞兒嗎?(“遠近聞名”)
(評價:老師聽出來了,秋的棋藝確實非常有名。誰能讓他的名聲傳播得再遠一些?)
(4)誰再來試試?(指名讀詞)
〔指導朗讀要有一個由近及遠的過程,由學校——連云港市——江蘇省——全國。〕
2、讓我們把詞語送入句子中,讓大家都知道秋的棋藝遠近聞名。(齊讀第一自然段)
3、秋的名聲大了,就有兩個人幕名而來,向他拜師學藝。跟著這么一個下圍棋的能手學棋,你猜猜,肯定會怎樣?(學生猜想)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出示引讀:可是,后來,一個學生——(成了出色的棋手),[是啊!這個學生在圍棋比賽中,經常贏,很少輸,我們也可以說他棋藝出色。生讀詞。貼詞卡] 而另一個學生——(棋藝一直沒有多大長進。)[可見他棋藝平平。生讀詞。貼詞卡。]
2、為什么會有這樣不同的結果呢?我猜呀,一定是老師偏心、教的不一樣。是嗎?
3、哦,不是教的不一樣,是學的不一樣,那么他們是怎么學的呢?
四、精讀第二自然段
1、下面就請小朋友自由大聲地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讀完后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個學生是怎樣學棋的。
2、交流
3、課文中啊,用了兩個詞語分別概括出了兩個學生是怎樣學棋的,請小朋友再讀讀第二自然段,找出這兩個詞語。〔板書:專心致志走了神兒〕
4、這兩個學生,你喜歡誰?看來,大家都喜歡這位“專心致志”學棋的人。看,他是這樣“專心致志”地學棋的。
(一)出示:一個學生專心致志,一邊聽一邊看老師在棋盤上布子,遇上不明白的地方還要問上幾句。
(1)指名讀句子。其他小朋友邊聽邊想想他是怎樣專心致志學棋的?(相機點紅:聽、看、問)
(2)他在聽什么?又在看什么?還會問什么?(聽老師講,看老師是怎樣在棋盤上布子,問一些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3)是啊!你看,他所聽的、看的、問的都是和學棋有關的,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學棋這件事上,這就是——專心致志。
(4)你能讀出這份專心勁兒嗎?
(評價:這位學生學得專心致志,你也讀得專心致志。真好!
我們感受到了,你是想告訴我們怎樣才是專心致志,那就是一邊聽,一邊看,還要多問問呢! 是嗎?
聽了你的朗讀,這位專心致志學棋的人仿佛就出現我們的眼前了。你真會讀書!)
(5)出示圖畫,展開想象練習說話,看,這幅圖畫的就是他專心致志學棋的情形,請小朋友仔細看看他的手,再看看他的眼睛,發揮自己的想象,來體會他的這份專心。(出示說話練習。)
(6)他這份專心致志的勁兒真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再來專心致志地讀一讀。
(7)是啊!小朋友,我們讀書學習都要像這位學生一樣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這才是真正的“專心致志”。
(8)你還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份專心學習的勁兒?(全神貫注、聚精會神、一心一意、目不轉睛 出示)讓我們大聲地讀一讀這幾個詞語,把它們牢牢地記在心里。(先自由讀,齊讀。)
(二)當他正專心致志認真學棋的時候,另一個學生是怎么做的?
(1)看看圖,看看他的眼睛,再看看他的雙手,他會在想些什么呢?
書上是這樣寫的。請小朋友自己讀讀下面的話。
出示:另一個學生呢,聽著聽著就走了神兒……不由得做出拉弓射箭的動作。
(2)交流:當一個學生正專心致志學棋的時候,另一個學生是怎么做的?
(3)這時他應該看什么?應該想什么?可是他這時候卻想到了——(美麗的
天鵝,不由得的還做出了拉弓射箭的動作。)你們看,他這時看的想的和下棋一點兒關系也沒有,這就是——走了神兒。
(4)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指名讀,齊讀)
(5)老師發現了提醒他注意聽講,可他還是這樣,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天天如此,總是走神。像這樣的學習,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三心二意、心不在焉、敷衍了事、不求甚解 出示后邊講解邊領學生讀詞)一起來讀讀這幾個詞語。
4、課文的這一小節寫了兩個學生學棋的情形,先總的寫兩個人學棋,接著分別
寫了兩個人是怎樣學棋的。現在,老師想和小朋友一起來讀讀這一小節,好嗎?老師讀第一句,女生讀一個學生的部分,男生讀另一個學生的部分。先請小朋友找一找自己所要讀的部分,找到了我們再來讀。
五、總結
1、是啊!正因為這兩個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同,一個——,一個——,所以他們學習的結果也不一樣,誰能用老師提供的詞語,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說。
2、我們二(2)班的小朋友真聰明!在短短一節課的時間里就明白了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可是,另一個學生他卻很苦惱,不明白自己的棋藝為什么會沒有多大長進,你能告訴他嗎?如果你遇到他,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先同桌練習一下再交流。)
3、小結:是啊!不管學什么,我們都要朝著目標專心致志地學,才能學有所成。
六、學習生字 “致”、“專”
1、學習“致”。
(1)一個學生之所以要這樣認真地學棋,是因為他想早日學會下圍棋,成為一個出色的棋手。原來在他的心中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師描紅“志”),那就是做一個出色的棋手,為了這個目標,所以他非常用心去學(師描紅“致”),這就是“專心致志”。
(2)小朋友看,這兩個“zhì”雖然讀音相同,但卻是不同的漢字,我們一起來讀讀記住它。
(3)學習“致”的書寫。(可以用換一換的方法記字形。)
2、學習“專”。
(1)可以用“減一減”的方法記字形。
(2)讓學生自己觀察字中筆畫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提醒大家書寫時應注意的問題。
3、下課小結: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不但學習了課文,還懂得了一個道理。老師相信你們以后也一定會像一個學生那樣專心致志地做好每一件事!
《學棋》教學實錄與隨想 篇5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讀書學習要專心致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熟練地背誦。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有同學愛下棋嗎?[板書:棋]
指名讀“棋”,用“期”記住這個字。
你們知道有哪些棋?(象棋、圍棋、軍棋……)
有兩個學生去學棋。(板書:學)他們學的是圍棋。圍棋在戰國時就有了,它分白子和黑子,后來圍棋又傳人日本和歐洲,現在呀,它已列人體育運動競賽項目了,很多人都愛好它。課文中的兩個學生向誰學下圍棋?兩人怎么學的?最后的結果怎么樣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輕聲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能手 棋藝 專心致志 天鵝 拉弓射箭
動物 聽講 提醒
(3)指名讀,指導學生讀準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
(4)指導理解詞語。
能手:具有某種技能,對某項工作、運動特別熟練的人。
課文中說誰是什么能手?(秋是下圍棋的能手)
這是說秋的圍棋下得怎么樣?(棋藝高超)
你們還知道有哪些能手嗎?
棋藝:下棋的本領、技術。
專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注意力。
天鵝:生活在海邊或湖邊,全身白色。
長進:在學問或品行方面有進步。
獨一無二:僅有一個,沒有第二個。
(5)齊讀生字詞。
2.各自輕聲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4.說說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
三、精讀課文
1.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你們覺得哪些詞該重讀呢?
(2)指名讀。
交流:你們覺得哪些詞該重讀?說說你的理由。(能手、獨一無二)
(板書:能手)
(3)指導朗讀:秋的棋藝這么高超,多么了不起,我們要用贊嘆的語氣讀這一自然段。
四、指導寫字
弓、鵝:按筆順書寫、描紅;“鵝”是左右等寬。
藝:范寫,注意“乙”的寫法。
提:左窄右寬。
札記: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詞語。
天鵝 棋藝 聽講 專心致志
弓箭 動作 提醒 獨一無二
2.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誰能用一句簡短的話概括一下?
過渡:秋是下圍棋的能手,當然有人跟他學棋了,大家看,有兩個學生拜他為師了。
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2自然段。
(1)出示掛圖,觀察:大家看看:這兩個學生怎么學的呢?
①四人小組說說兩個學生是怎么學的。
②交流。
(2)自由讀第2自然段,找出寫他們學棋的句子。
(3)交流。
一個學生是怎么學的?指名讀。
①出示:一個學生專心致志,一邊聽一邊看老師在棋盤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還要問上幾句。
②哪個詞最能概括出這位學生的學習態度?
(板書:專心致志)
你們從這句中哪些地方能看出這位學生學得專心致志?
(從“聽、看、問”這三個動作中看出這位學生學得專心致志)
③講解:“一邊聽……一邊看……”這個句式表示“看”和“聽”這兩個動作是同時發生的,這位同學學得多認真呀!
說話練習。
④指導朗讀。
范讀、自由讀、指名讀。
(4)繼續交流。
①指名讀。另一位學生是怎么學的呢?
出示:(略)
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他的學習態度嗎?
(板書:很不專心)
②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他學得很不專?
(走了神兒;想著想著……不由得;又去想別的事了)
抓住三個動詞(聽、想、做)。
③指導朗讀。
同桌練習。
指名讀。
(5)男女生對讀兩段話。
這兩位學生同去拜秋為師學棋,一個專心致志,另一個呢?
唉,卻是很不專心呀!學棋時的表現大不相同,結果當然也不一樣嘍,我們來看看吧1
2.學習第3自然段。
(1)引讀。
后來那個專心聽講的學生成為——
(板書:出色的棋手)
而那個老走神兒的學生,棋藝——
(板書:沒多大長進)
(2)理解詞語意義
①“出色”是什么意思呀?(格外的,超出一般)
②出示:
讀讀,比較這兩句有什么不同。(“沒有長進”是說一點兒進步都沒有,“沒有多大長進”是說有點兒進步,但進步很小)
給“老是”換個詞(總是、一直)。
(3)討論:
一位學生學得很出色,另一位學生卻是一點兒長進都沒有,這是為什么呢?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用“因為……所以……”把學習態度與學習結果連起來說說。
(4)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
讀出贊揚和惋惜(含批評)兩種不同的語氣。
三、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講了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棋的故事。(出示填空題讓學生完成)
一個學生因為,所以后來成了的棋手;而另一個學生因為,所以棋藝。看來,學習、讀書時都要,不能。
2.聽課文錄音。
3.朗讀課文。
四、指導寫生字
志:上面是“士”不是“土”。
致:左右等寬,右邊是“女”。
作、獨、棋:左窄右寬;
箭:下半部寬一些。
札記:
第三課時
一、指導背誦
重點指導第2自然段。
1.教師引讀,理清層次。
這兩個學生是怎么學下棋的呢?一個學生——,另一個學生呢——,聽著聽著——,想著想著——,老師發現了,就——,可他——。
2.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指導觀察圖中人物動作特點,抓住“聽、看、問”及“聽、想、做,兩組動作,熟讀成誦。
3.看板書,練習背誦。
4.指名背誦,分組背誦。
二、指導造句
1.出示例句:一個學生專心致志,一邊聽一邊看老師在棋盤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還要問上幾句。
2.指導用“一邊……一邊……”練習造句。
三、做筆記
《學棋》教學實錄與隨想 篇6
各位評委老師:
中午好!
我叫陳尚婷。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語文第四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學棋》。文章通過描述古時候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以致所學結果截然不同的故事,告訴我們:名師出高徒并非是絕對,關鍵在于學習者自身的學習態度,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全文首尾簡略,重點突出,對比鮮明,語言通俗易懂,對學生具有極強的教育意義。
教師作為教者身份,我們應該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學價值:課文蘊含了哪些課程內容,這些內容可以用來發展學生的哪些語文能力,即如何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小學二年級學生有一定的閱讀思考能力,通過老師的引導能對故事中的人物有比較主觀的評價能力,對情節生動、語言淺顯易懂的課文有一定的閱讀興趣,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張揚自己的個性展開多元閱讀。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二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我從知識、能力和情感三方面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學習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我準備安排兩課時來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將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重點理解“能手、遠近聞名”這兩個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第1自然段,知道秋是一位遠近聞名的下圍棋能手,并能讀出對秋的敬佩的語氣。(指板書)3、將“棋、致、另”三個生字寫勻稱、美觀。
下面我將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二課的教學中,我將教學目標制定為: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學習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3、將“圍、專、弓”三個字寫勻稱、美觀。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將本課的“圍、專、弓”三個生字寫勻稱、美觀。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懂得學習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圍繞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將教學流程劃分為五個板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銜接推進。流程如下:
一、復習檢查,感受秋的棋藝高超
上課伊始,我用多媒體出示本課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讓學生通過指名讀、集體讀的方式來復習,并通過開小火車讀的形式以達到檢查的目的。接著,我設計這樣的過渡語:看來同學們對于本課詞語掌握情況非常好!上節課,老師還帶領同學們一起學習了第一小節,知道了—————秋是一位遠近聞名的下圍棋能手。我想請一位同學將第一小節讀一下。在學生讀完之后,讓其他同學來評價一下這位學生讀得怎么樣,復習以及引導學生們要讀出對秋的敬佩之情,體現出秋的棋藝高超。
二、以讀代講,對比兩位學生學棋的結果
這時,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在當時,有許多人都想拜秋為師,跟他學下棋。大家都知道“名師出高徒”,跟著秋學棋,一定會學有所成。有這么兩個學生,他們也拜秋為師,他們學習的結果怎么樣呢?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自由讀讀第三自然段。通過以讀代講的形式讓學生回答書中兩位學生學棋的結果,我相機板書:(一個學生成了)出色的棋手(另一個學生棋藝一直)沒多大長進
為了能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文中兩位學生學棋結果的差異,我抓住對“出色、沒有多大長進”的理解以及通過男女生對比朗讀的形式,讓學生對照板書產生質疑:為什么兩個人跟同一個老師學棋,一個學生能成為出色的棋手,而另一個學生棋藝一直沒多大長進呢?
由此疑問,將學生引入第三板塊的學習中。
三、深入文本,對比兩位學生學棋時的表現
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在這一自然段的教學中,我采用扶與放的方式,利用圖文結合、聯系學習生活來理解文本,進行教學。
首先,我用多媒體出示插圖,讓學生觀察思考:
1、圖上有幾個人,他們正在做什么?
2、哪個是老師,哪兩個是學生?當學生弄清圖上的人物之后,再讓學生來觀察最左面的學生,說說他學棋時的動作及神情是怎樣的?讓學生通過默讀從文中找出一個成語來概括這位學生學棋時的表現。老師相機板書:專心致志
對于成語“專心致志”的理解,我采用近義詞替代法讓學生給它找個近義詞,如:一心一意、聚精會神、全神貫注等
接著,我出示句子:一個學生專心致志,一邊聽一邊看老師在棋盤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還要問上幾句。
我指名讓學生讀這句話,其他同學思考:從這句話的哪幾個動詞能看出這位學生學棋時專心致志?用圈把它圈出來。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板書:聽、看、問
根據板書,我進行總結并提出疑問:學習時只有“聽’和”看”同時進行,才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從這句話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這位學生也是這樣做的?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出:一邊……一邊……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適當提醒并進行說話訓練:一邊……一邊……表示兩個動作是同時進行的,你能用一邊……一邊……說句話嗎?通過這個句式的訓練,以達到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自己生活中的目的。
接下來,讓學生抓住這句話中的關鍵字詞進行分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然后提高要求: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說第一位學生為什么能成為出色的棋手嗎?可以對照板書說一說。
緊接著,我設計這樣的過渡語: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身。那另一位學生課堂上的表現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觀察書上的插圖,自由讀讀文中相應的句子。根據學生的回答,我相機板書:(他上課時喜歡)走神(他)想(把白天鵝用弓箭射下來),(想著想著)(,不由得)做(出拉弓射箭的動作)
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樣的課堂表現,能學好下棋嗎?在你們平時的學習中,有沒有類似的情況呢?這兩個問題一下子就將學生從文本拉入現實學習生活,將自身與文本中的學生進行對照,了解自身學習中的不足。為了將學生由現實再拉入文本,我又設計了這樣的兩個問題:當老師暗示你,或提醒你之后,你還會繼續開小差嗎?可書上的這位學生在老師提醒他之后,他是怎樣的表現呢?誰來讀讀書上相關的句子?根據學生的朗讀,老師相機板書:(可他只聽了一會兒,又去)想(別的事了。)讓學生對照板書,利用這樣的句式“因為———————,所以—————————————。”來說說書中這位學生棋藝一直沒有多大長進的原因。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進行總結:你看他學棋時,心不在焉,即使老師的本領再大,也沒能把他教成出色的棋手。
四、充分朗讀,談談感想
讓學生通過對比朗讀以及齊讀課文的形式來感悟文本,讀完課文之后再結合板書、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感想或打算。
五、指導生字,強調雙姿
在這一環節中,我進行3個生字的書寫教學。這三個字根據書寫難易程度分別采用“扶、半扶半放、放手”的教學形式展開。
1、為了能讓學生感受中國漢字的古今變遷之美,寫字之前我用多媒體出示“圍”的古體字,讓學生猜猜接下來我們要寫的是個什么字,然后告訴學生:在遙遠的古代,這個字表示衛兵拿著武器繞城巡邏。經過時間的變遷,這個字在不停地變化著———————————圍。接下來,我通過邊講解、邊范寫的形式提示學生:
圍字框一類的漢字屬于全封閉結構,書寫時要體現左尊右卑,因此左豎畫略短,橫畫微翹,產生動態美,折角處有肩,豎畫微曲略長,里面三橫距離均勻,有所收斂,最后一筆橫畫是畫龍點睛之筆,沒有完全與左右豎畫連接,筆斷意連,達到圍而不死的意境。請同學們描一個寫一個。在學生動筆之前,根據新課程標準第一學段中提出“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這個要求,我讓學生們一邊背寫字姿勢歌,一邊把寫字姿勢擺好:胸離桌離一拳,離筆端一寸寬,臂肩腳要擺平,用左手輕按本。等學生把寫字姿勢擺好再動筆書寫。爭取讓學生達到每一次動筆都是習慣養成時。
2、第二個字“專”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來觀察這個字的字形結構特點,并站起來說說,然后老師通過邊范寫邊提示的形式指導學生書寫。
3、“弓”字字形結構教簡單,教學中,老師則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書寫。
4、評價與表揚。在每教學完一個字之后,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臺,抽取一定數量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點撥,讓學生了解書寫不足的地方,以達到改正的目的。對于書寫勻稱、美觀的字,教師及時用紅筆圈一個紅圈圈,以表鼓勵。
這五個環節的設計,既突出重點,又突破了難點,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標。
我想說的就這么多,謝謝大家!
《學棋》教學實錄與隨想 篇7
《學棋》這一課講的是兩個學生同時拜秋為師學圍棋的故事。后來,一個學成了出色的棋手,另一個學生棋藝卻一直沒有多少長進。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呢?我想應該是這樣的,學習的態度不同,結果肯定不一樣。一個學生專心致志,一邊聽老師講解,一邊看老師在棋盤上布棋,有不明白的地方馬上就問老師,平時不停地練習,結果成了出色的棋手。而另一個學生學下棋時三心二意,老師講棋的時候,聽著聽著思想就跑毛了,他用心不能專一,結果棋藝一直沒有多大長進。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學什么都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思想跑毛。
在課堂上也一樣,老師講課的時候,有的同學認真聽講,不懂的地方就舉手提問,能夠勤于思考,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學習成績自然不錯。有的同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一會想這事,一會想那事,還做一些小動作,老師講的干脆沒有聽或者沒有聽明白,寫作業時遇到難題就不會做,學習成績自然就不好。
所以,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專一,認真去做。只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把事情做好。
《學棋》教學實錄與隨想 篇8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并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課文,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專心致志,才能有所收獲。
3、學習生字“棋”,讀準音、認清形。
學習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并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課文,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專心致志,才能有所收獲。
學習任務:
任務一: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任務二: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朗讀課文,懂得讀書學習要專心致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師在黑板上板書“其”,認識這個字嗎?給它找找朋友。
2、現在老師來變個魔術——在“其”旁邊加個“木”,你認識這個字嗎?齊讀。
(1)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什么字?(期、欺、旗、淇、琪)
(2)你了解什么棋?說給大家聽一聽。
簡單介紹圍棋——圍棋是我國傳統的棋種,圍棋在戰國時就有了,它分白子和黑子,后來圍棋又傳人日本和歐洲,現在呀,它已列人體育運動競賽項目了,很多人都愛好它。
3、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題目就是——學棋。(教師指導書寫“棋”)
4、過渡:讀完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質疑)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學習策略:
1、請你自由朗讀課文,找出生字新詞,二類字,并做標記。
2、小組內交流。
展示交流:
(小組進行交流一類字、課后詞)
A生:一類字(出示生詞卡片,幫助學生學習。)
棋qí 藝ì 圍wéi 棋qí 能néng 手shǒu 專zhuān 心xīn 致zhì 志zhì
另lìnɡ 一í 個ɡè 天tiān 鵝é 弓gōng 箭iàn 動dnɡ 作zu
B生:交流一類生字
C生:交流課后詞語
D生:交流詞語意思
①圍棋:棋類運動的一種,棋盤上縱橫各十九道線,交錯成三百六十一個位,雙方用黑白棋子對著(zhā),互相圍攻,吃去對方的棋子。以占據位數多的為勝。
②能手:本文指對下圍棋很有研究,棋藝高超的人。
③遠近聞名:很有名,遠處的人、近處的人都知道。
④走了神兒: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過渡:同學們學的真認真,認識了課文中的字詞,了不起,那現在讓我們比一比讀課文,看看那個組讀的聲音洪亮,有感情。
任務二: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學習步驟:
1、同桌對讀課文,一人讀一段,相互糾正字音;
2、想想課文講了古時候兩個學生向秋學習( ),一個( ),結果( );另一個( ),結果( )。
展示交流
小組進行讀課文
(隨文識字:“能”“致”“鵝”)
1、誰來說說這篇課文講的是誰向誰學棋?板書:秋、一個學生、另一個學生。
2、秋是個什么人?你從哪兒知道的?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的話說說秋是個什么樣的人?(下圍棋的能手、棋藝遠近聞名)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有關詞語:聞名遐邇舉世無雙獨一無二
(2)你還知道誰是哪方面的能手,說給大家聽聽,如:姚明是打籃球的能手。
(3)小結:正是因為秋是下圍棋的能手,所以他的棋藝——遠近聞名。
3、齊讀第一段。
4、秋的棋藝是這樣的高超,跟他學下棋會學得怎么樣呢?誰來說說看。(一定也能學到高超的棋藝)這兩個學生學的結果怎么樣呢?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讀。
板書:出色的棋手
任務三: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學習步驟:
1、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進行描紅;
2、在練習本上仿寫兩個。
3、在小組里說說自學這幾個生字時遇到了哪些困難。
4、老師進行重點字的指導。
致:左邊的最后一筆是提,右邊是四筆“反文”。
鵝:學習新部首“鳥字旁”,表義。
左半部分請你自己看書中的筆順表,練習寫一寫。
5、在生字本上寫這些生字的字頭,老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
《學棋》教學實錄與隨想 篇9
各位評委老師:
中午好!我叫陳尚婷。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語文第四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學棋》。文章通過描述古時候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以致所學結果截然不同的故事,告訴我們:名師出高徒并非是絕對,關鍵在于學習者自身的學習態度,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全文首尾簡略,重點突出,對比鮮明,語言通俗易懂,對學生具有極強的教育意義。
教師作為教者身份,我們應該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學價值:課文蘊含了哪些課程內容,這些內容可以用來發展學生的哪些語文能力,即如何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小學二年級學生有一定的閱讀思考能力,通過老師的引導能對故事中的人物有比較主觀的評價能力,對情節生動、語言淺顯易懂的課文有一定的閱讀興趣,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張揚自己的個性展開多元閱讀。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二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我從知識、能力和情感三方面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學習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我準備安排兩課時來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將教學目標制定如下: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重點理解“能手、遠近聞名”這兩個詞語的意思。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第1自然段,知道秋是一位遠近聞名的下圍棋能手,并能讀出對秋的敬佩的語氣。(指板書)3、將“棋、致、另”三個生字寫勻稱、美觀。
下面我將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二課的教學中,我將教學目標制定為: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學習要專心致志的道理。3、將“圍、專、弓”三個字寫勻稱、美觀。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將本課的 “圍、專、弓” 三個生字寫勻稱、美觀。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懂得學習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圍繞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將教學流程劃分為五個板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銜接推進。流程如下:
一、 復習檢查,感受秋的棋藝高超
上課伊始,我用多媒體出示本課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讓學生通過指名讀、集體讀的方式來復習,并通過開小火車讀的形式以達到檢查的目的。接著,我設計這樣的過渡語:看來同學們對于本課詞語掌握情況非常好!上節課,老師還帶領同學們一起學習了第一小節,知道了 -----秋是一位遠近聞名的下圍棋能手。我想請一位同學將第一小節讀一下。在學生讀完之后,讓其他同學來評價一下這位學生讀得怎么樣,復習以及引導學生們要讀出對秋的敬佩之情,體現出秋的棋藝高超。
二、以讀代講,對比兩位學生學棋的結果
這時,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在當時,有許多人都想拜秋為師,跟他學下棋。大家都知道“名師出高徒”,跟著秋學棋,一定會學有所成。有這么兩個學生,他們也拜秋為師,他們學習的結果怎么樣呢?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自由讀讀第三自然段。通過以讀代講的形式讓學生回答書中兩位學生學棋的結果,我相機板書:(一個學生成了)出色的棋手 (另一個學生棋藝一直) 沒多大長進
為了能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文中兩位學生學棋結果的差異,我抓住對 “出色、沒有多大長進” 的理解以及通過男女生對比朗讀的形式,讓學生對照板書產生質疑:為什么兩個人跟同一個老師學棋,一個學生能成為出色的棋手,而另一個學生棋藝一直沒多大長進呢?
由此疑問,將學生引入第三板塊的學習中。
三、深入文本,對比兩位學生學棋時的表現
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也是難點。在這一自然段的教學中,我采用扶與放的方式,利用圖文結合、聯系學習生活來理解文本,進行教學。
首先,我用多媒體出示插圖,讓學生觀察思考:1、圖上有幾個人,他們正在做什么?2、哪個是老師,哪兩個是學生?當學生弄清圖上的人物之后,再讓學生來觀察最左面的學生,說說他學棋時的動作及神情是怎樣的?讓學生通過默讀從文中找出一個成語來概括這位學生學棋時的表現。老師相機板書:專心致志
對于成語“專心致志”的理解,我采用近義詞替代法讓學生給它找個近義詞,如:一心一意、聚精會神、全神貫注等
接著,我出示句子:一個學生專心致志,一邊聽一邊看老師在棋盤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還要問上幾句。
我指名讓學生讀這句話,其他同學思考:從這句話的哪幾個動詞能看出這位學生學棋時專心致志?用圈把它圈出來。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板書:聽、看、問
根據板書,我進行總結并提出疑問:學習時只有“聽’和”看”同時進行,才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從這句話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這位學生也是這樣做的?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出:一邊、一邊、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適當提醒并進行說話訓練:一邊、一邊、表示兩個動作是同時進行的,你能用一邊、一邊、說句話嗎?通過這個句式的訓練,以達到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自己生活中的目的。
接下來,讓學生抓住這句話中的關鍵字詞進行分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然后提高要求: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說第一位學生為什么能成為出色的棋手嗎?可以對照板書說一說。
(出示:因為 -------,所以-------------。)
緊接著,我設計這樣的過渡語: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身。那另一位學生課堂上的表現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觀察書上的插圖,自由讀讀文中相應的句子。根據學生的回答,我相機板書:(他上課時喜歡)走神 (他)想(把白天鵝用弓箭射下來),(想著想著)(,不由得)做(出拉弓射箭的動作)
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樣的課堂表現,能學好下棋嗎?在你們平時的學習中,有沒有類似的情況呢?這兩個問題一下子就將學生從文本拉入現實學習生活,將自身與文本中的學生進行對照,了解自身學習中的不足。為了將學生由現實再拉入文本,我又設計了這樣的兩個問題:當老師暗示你,或提醒你之后,你還會繼續開小差嗎?可書上的這位學生在老師提醒他之后,他是怎樣的表現呢?誰來讀讀書上相關的句子? 根據學生的朗讀,老師相機板書:(可他只聽了一會兒,又去)想(別的事了。) 讓學生對照板書,利用這樣的句式“ 因為 -------,所以-------------。”來說說書中這位學生棋藝一直沒有多大長進的原因。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進行總結:你看他學棋時,心不在焉,即使老師的本領再大,也沒能把他教成出色的棋手。
四、充分朗讀,談談感想
讓學生通過對比朗讀以及齊讀課文的形式來感悟文本,讀完課文之后再結合板書、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感想或打算。
五、 指導生字,強調雙姿。
在這一環節中,我進行3個生字的書寫教學。這三個字根據書寫難易程度分別采用“扶、半扶半放、放手”的教學形式展開。
1、為了能讓學生感受中國漢字的古今變遷之美,寫字之前我用多媒體出示“圍”的古體字,讓學生猜猜接下來我們要寫的是個什么字,然后 告訴學生:在遙遠的古代,這個字表示衛兵拿著武器繞城巡邏。經過時間的變遷,這個字在不停地變化著- ----- -----圍。接下來,我通過邊講解、邊范寫的形式提示學生:
圍字框一類的漢字屬于全封閉結構,書寫時要體現左尊右卑,因此左豎畫略短,橫畫微翹,產生動態美,折角處有肩,豎畫微曲略長,里面三橫距離均勻,有所收斂,最后一筆橫畫是畫龍點睛之筆,沒有完全與左右豎畫連接,筆斷意連,達到圍而不死的意境。請同學們描一個寫一個。在學生動筆之前,根據新課程標準第一學段中提出 “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這個要求,我讓學生們一邊背寫字姿勢歌,一邊把寫字姿勢擺好:胸離桌離一拳,離筆端一寸寬,臂肩腳要擺平,用左手輕按本。等學生把寫字姿勢擺好再動筆書寫。爭取讓學生達到每一次動筆都是習慣養成時。
2、第二個字“專”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來觀察這個字的字形結構特點,并站起來說說,然后老師通過邊范寫邊提示的形式指導學生書寫。
3、“弓”字字形結構教簡單,教學中,老師則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書寫。
4、評價與表揚。在每教學完一個字之后,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臺,抽取一定數量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點撥,讓學生了解書寫不足的地方,以達到改正的目的。對于書寫勻稱、美觀的字,教師及時用紅筆圈一個紅圈圈,以表鼓勵。
這五個環節的設計,既突出重點,又突破了難點,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標。
我想說的就這么多,謝謝大家!
板書: 13、學棋
秋 能手 遠近聞名
專心致志 走神
(聽 看 問) (想 做 想)
出色棋手 沒多大長進
《學棋》教學實錄與隨想 篇10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學”字這個文眼,通過閱讀、交流、聯系學生生活使學生懂得專心致志地學是一種好的方法,也是能成為能手的基礎。
3、識記書寫生字:專和致,會用詞說話。
教學重點:1、用“學”引導學生探究,掌握好的學習方法。
2、通過朗讀、交流、體會讀懂課文,理解字詞,學會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學棋>,(板書)齊讀生字詞導入。
出示: 圍棋 遠近聞名 能手
學棋 專心致志 出色
天鵝 拉弓射箭 動作
你能根據這些生字說說這課的主要內容嗎?學生交流。
二、學習第一段
1、自讀思考
2、交流
(1)讀了這段,你了解秋是個什么樣的人嗎?(圍棋能手 遠近聞名〈也可以說?〉)
(2)這一段重點是什么呢?誰能用讀重音的方式展示給我們看?(能手、獨一無二、遠近聞名)
3、秋的棋藝不同凡響,慕名而來的學生一個接一個,看,你們認識他們嗎?(看圖取名)
4、孩子們,他們拜秋為師,學得怎么樣呢?學生交流
二、精讀課文,以“學”為眼,理解專心致志是一種學習的好方法。
1、他們都跟秋學棋,結果怎樣呢?(板書:棋藝出色
棋藝平平)(出示第三段,讀)為什么都是拜秋為師,一位學生成了圍棋能手而另一位卻棋藝平平呢?你有什么疑問嗎?
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來到秋的教室看看吧!看看他們說怎么樣來學習的?
(讓兩三個孩子自己說,然后再導下去)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看他們是怎樣學棋的?大家可以用線劃出相關的句子,圈出你認為比較關鍵的詞語。
2、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交流。
(1)找到哪些寫冬的句子?指名交流。
(2)你圈出的是哪個是關鍵詞?(出示第二段)板書:專心致志
讓學生說說找到這個詞語的理由?誰能送幾個和專心致志意思相同或相近
詞給大家呢?看誰送得多。(相機出示詞卡:聚精會神 全神貫注 一心一意)
(3)能說說他專心致志學棋的具體表現嗎?(“在一邊聽,一邊看,問上幾句”下加點)(這些都是學習的好方法呀!)你想對冬說些什么?
(4)和專心致志的冬相比,你是怎么做的呢?
(5)平時在學習中,大家一定有很多好的學習方法,能和大家說說嗎?
小朋友,你是怎么做的呢?教師隨機點撥
老師來采訪一下。
(6)你能通過朗讀讓大家知道冬學棋很用心嗎?指名讀,齊讀。
(7)小結:功夫不負有心人,冬因為( ),所以( )。
再來看看另一位小朋友,他的表現又怎么樣呢?
(預設)春(另一位)又是怎樣學習的呢?交流寫春學棋的句子。
(1)他是怎么聽講的呢?他又在想些什么?你可以送個詞語給他嗎?
(1)同桌兩人一起讀,看看能否把他表演出來。你覺得把什么詞送給他很合適?
(2)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三心二意 (出示:心不在焉、心猿意馬、馬馬虎虎、吊而郎當)
(3)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走了神兒;想著想著……不由得;又去想別的事了)
(4)老師教棋時他在想什么?假如你是他的同學,有沒有想跟他說的話?
(5)你身邊的同學有這樣的情況嗎?你是怎么提醒他的?
(6)請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他學棋沒成的原因。齊讀。
(7)小結:黑發不知勤學早,春因為(
),所以( )。學棋是這樣,其實學什么都是一樣。
3、雖然冬和春跟同一位著名的老師學本領,但由于不同的學習態度和方
結果也迥然不同。我們請男生讀寫冬的句子,女生讀寫春的句子,其他句子老師
來讀,再去體會。
喜歡學冬認真學習的小朋友來讀讀冬是怎么樣學習的。誰也來讀讀春是怎
么樣學習的,給自己一個告誡哦!
4、(總結)剛才經過同學們專心致志地學習,老師認識了這位古代圍棋能
手以及他的兩位學生;在大家地交流中懂得了學習要專心致志、邊聽邊看,還要
好問,只有這樣,才能成為能手。
三、齊讀課文。
想把這個你看到的有趣的故事來和你的朋友,父母分享嗎?現在我們就來一起專心致志地讀,邊讀邊想,讀中體會,努力成為朗讀小能手。
四 、學習生字。你想成為識字能手嗎?那就要專心致志地學了。
小朋友讀得真專心,看誰來稱贊你們了呢?(出示:專。教師把自己當作專,表揚孩子們)誰能記住我啊!看到我你還想到誰呢?
1、出示: 專 致(讀)
2、看到專,你能想到哪些字?(轉
、傳……)你學字專心致志,一邊看,一邊想,會聯系,是位識字能手。
3、看到致,你又會想到誰呢?(到、室)
4、這兩個字組成的詞語是( ),能用專心致志說一句話嗎?(引導看書、寫字……)
小結:只有(專心致志地)學本領,才能成為(某方面的)能手。
5、書寫習字冊,看看誰是寫字的小能手。(放輕柔的音樂)
6、教師巡視輔導,鼓勵寫字小能手。
板書設計: 學 棋
專心致志 棋藝出色
三心二意 棋藝平平
《學棋》教學實錄與隨想 篇11
前幾天,我在年級組里上了一節研究課——《學棋》。《學棋》是個淺顯易懂的故事,課文講述了古時候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棋,一個專心致志,一個心不在焉,導致所學結果截然不同,一個成了出色的棋手,另一個卻棋藝一直沒有多大長進,從而告訴人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課文極其簡單,乍一看似乎都很明白,但如何運用語文的方式將這淺顯而又深刻的道理鐫刻孩子的心田,讓他們學有所得呢?在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教學時,先讓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然后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抓住“能手”“遠近聞名”等詞語來理解,從而感受到秋棋藝的高超,明白這兩個學生都是向這樣一個高手學習的。再如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則抓住“出色的棋手”和“沒有多大長進”,從而知道兩個學生學棋的不同結果。在探究為什么會有這截然不同的結果時,則抓住“專心致志”和“走神兒”,了解兩個學生學習時態度的不同。
為什么兩個學生向同一位高手學習,而學的結果卻截然不同呢?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寫了兩位學生學棋時的不同表現,是課文的重點,也是明理的關鍵。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看圖的基礎上,讓他們默讀課文,分別用直線和曲線劃出描寫兩個學生學棋的句子,再讓他們讀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在交流第一個學生時,讓學生找找表示動作的三個詞,從而認識到聽、看、問的重要性,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專心致志”。在交流另一個學生時,則抓住“走了神兒”和“不由得”,感受他學習時的心不在焉。再讓學生對比朗讀兩段話,進一步知道兩位學生的學習態度是截然不同的。從而以讀帶講,以讀促思,幫助學生更好地明白了正是因為兩人的不同的學習態度,才導致了這樣不同的.學習結果。
最后是訓練孩子們的說話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在介紹完兩個學生是怎么學棋的以后,我要求學生用“因為……所以……”這個句式進行說話練習。使學生在研讀課文、了解了故事的情節后,通過自己的表達,進一步掌握課文字詞的使用,理解學習態度與學習結果之間內在的因果關系,并能明白“專心致志”對于學習成敗的重要性,從而深化課文的教學和教育意義,懂得學習要專心的道理。
這篇課文比較貼近學生的實際,文中蘊含的道理淺顯易懂,關鍵是要讓學生接受了教育并把專心致志的學習態度落實到實踐中去。因此在學完整篇課文后,我讓學生進行了一個拓展對話表演,讓學生以不同的身份暢談感想,在交流中進一步明理,并以此指導自己的實踐。
《學棋》教學實錄與隨想 篇12
一、復習字詞導入
二、學習新課――打聽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的開始我扮演“打聽者”的身份,煞有介事地向學生“打聽”幾個人,學生在奇怪與納悶中與閱讀興趣接軌,產生了對文本的親合與關注,激發孩子走進文本并急切想與文本對話的欲望。
三、 送詞——積累語言
學生閱讀本文是遵循從感知到感悟的規律。學生與文本初步接觸后,對課文內容產生了“原生態”的認知,在大腦中形成印象。在學習新課初始,開展對課文中人物進行“送詞”活動,意在讓孩子在興趣盎然中反饋自己初步對文本的認知感悟、人物形象的把握、詞語積累與交流。
四、 教方法――小組交流
向學生推薦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仔細閱讀課文,從書中找答案,吸收文本中的有效信息,并在小組中交流學習,共同進步、提高。
五、 介紹——積累語感
閱讀是吸收和傾吐的統一過程,他不單純是吸收、內化,而且要傾吐、外化,在培養語感上下功夫。本環節,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師徒三人“介紹”給老師,其實質為“背誦課文、吸收內化”的化身。把積累課文語言、內化人文情感、張揚閱讀個性、喚起兒童靈性、語言的外化和語感的積累、激起長效性閱讀興趣來作為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
六、 課外延伸
本篇課文故事性強,有一定的人文教育價值。教學中應給孩子留出反思的空間,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取向。我讓孩子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話,讓孩子走入文本,又讓孩子們說說學完這一課你懂得了什么,從文本中走出來,使學生懂得讀書學習必須要專心致志,才能有長進。
以上就是我這節課的教學思路和教后反思。由于本人教學經驗尚淺,課堂機智不夠,本節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學棋》教學實錄與隨想 篇1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讀書學習要專心致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熟練地背誦。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有同學愛下棋嗎?[板書:棋]
指名讀“棋”,用“期”記住這個字。
你們知道有哪些棋?(象棋、圍棋、軍棋……)
有兩個學生去學棋。(板書:學)他們學的是圍棋。圍棋在戰國時就有了,它分白子和黑子,后來圍棋又傳人日本和歐洲,現在呀,它已列人體育運動競賽項目了,很多人都愛好它。課文中的兩個學生向誰學下圍棋?兩人怎么學的?最后的結果怎么樣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輕聲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能手 棋藝 專心致志 天鵝 拉弓射箭
動物 聽講 提醒
(3)指名讀,指導學生讀準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
(4)指導理解詞語。
能手:具有某種技能,對某項工作、運動特別熟練的人。
課文中說誰是什么能手?(秋是下圍棋的能手)
這是說秋的圍棋下得怎么樣?(棋藝高超)
你們還知道有哪些能手嗎?
棋藝:下棋的本領、技術。
專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注意力。
天鵝:生活在海邊或湖邊,全身白色。
長進:在學問或品行方面有進步。
獨一無二:僅有一個,沒有第二個。
(5)齊讀生字詞。
2.各自輕聲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4.說說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
三、精讀課文
1.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你們覺得哪些詞該重讀呢?
(2)指名讀。
交流:你們覺得哪些詞該重讀?說說你的理由。(能手、獨一無二)
(板書:能手)
(3)指導朗讀:秋的棋藝這么高超,多么了不起,我們要用贊嘆的語氣讀這一自然段。
四、指導寫字
弓、鵝:按筆順書寫、描紅;“鵝”是左右等寬。
藝:范寫,注意“乙”的寫法。
提:左窄右寬。
札記: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詞語。
天鵝 棋藝 聽講 專心致志
弓箭 動作 提醒 獨一無二
2.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誰能用一句簡短的話概括一下?
過渡:秋是下圍棋的能手,當然有人跟他學棋了,大家看,有兩個學生拜他為師了。
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2自然段。
(1)出示掛圖,觀察:大家看看:這兩個學生怎么學的呢?
①四人小組說說兩個學生是怎么學的。
②交流。
(2)自由讀第2自然段,找出寫他們學棋的句子。
(3)交流。
一個學生是怎么學的?指名讀。
①出示:一個學生專心致志,一邊聽一邊看老師在棋盤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還要問上幾句。
②哪個詞最能概括出這位學生的學習態度?
(板書:專心致志)
你們從這句中哪些地方能看出這位學生學得專心致志?
(從“聽、看、問”這三個動作中看出這位學生學得專心致志)
③講解:“一邊聽……一邊看……”這個句式表示“看”和“聽”這兩個動作是同時發生的,這位同學學得多認真呀!
說話練習。
④指導朗讀。
范讀、自由讀、指名讀。
(4)繼續交流。
①指名讀。另一位學生是怎么學的呢?
出示:(略)
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他的學習態度嗎?
(板書:很不專心)
②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他學得很不專?
(走了神兒;想著想著……不由得;又去想別的事了)
抓住三個動詞(聽、想、做)。
③指導朗讀。
同桌練習。
指名讀。
(5)男女生對讀兩段話。
這兩位學生同去拜秋為師學棋,一個專心致志,另一個呢?
唉,卻是很不專心呀!學棋時的表現大不相同,結果當然也不一樣嘍,我們來看看吧1
2.學習第3自然段。
(1)引讀。
后來那個專心聽講的學生成為——
(板書:出色的棋手)
而那個老走神兒的學生,棋藝——
(板書:沒多大長進)
(2)理解詞語意義
①“出色”是什么意思呀?(格外的,超出一般)
②出示:
讀讀,比較這兩句有什么不同。(“沒有長進”是說一點兒進步都沒有,“沒有多大長進”是說有點兒進步,但進步很小)
給“老是”換個詞(總是、一直)。
(3)討論:
一位學生學得很出色,另一位學生卻是一點兒長進都沒有,這是為什么呢?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用“因為……所以……”把學習態度與學習結果連起來說說。
(4)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
讀出贊揚和惋惜(含批評)兩種不同的語氣。
三、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講了兩個學生向圍棋能手秋學下棋的故事。(出示填空題讓學生完成)
一個學生因為,所以后來成了的棋手;而另一個學生因為,所以棋藝。看來,學習、讀書時都要,不能。
2.聽課文錄音。
3.朗讀課文。
四、指導寫生字
志:上面是“士”不是“土”。
致:左右等寬,右邊是“女”。
作、獨、棋:左窄右寬;
箭:下半部寬一些。
札記:
第三課時
一、指導背誦
重點指導第2自然段。
1.教師引讀,理清層次。
這兩個學生是怎么學下棋的呢?一個學生——,另一個學生呢——,聽著聽著——,想著想著——,老師發現了,就——,可他——。
2.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指導觀察圖中人物動作特點,抓住“聽、看、問”及“聽、想、做,兩組動作,熟讀成誦。
3.看板書,練習背誦。
4.指名背誦,分組背誦。
二、指導造句
1.出示例句:一個學生專心致志,一邊聽一邊看老師在棋盤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還要問上幾句。
2.指導用“一邊……一邊……”練習造句。
三、做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