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二年級語文教案(精選3篇)
小學一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套、帽”等11個生字。
2.通過演一演,體會“迎、追”等每組動詞的不同意思。
3.明白“有時候...有時候...”、“在...在...在...在...”是連接句子的關聯詞,并能用這兩個關聯詞來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1個生字;
體會“迎、追”等每組動詞的不同意思。
2.運用關聯詞來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歸納本單元的重點知識,讀記鞏固。(見課件)
二、識字加油站
1.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有誰跟著爸爸媽媽去野外觀察過大自然的?預設:有!你們都準備了什么?
沒有!如果爸爸媽媽將要帶你們去野外觀察大自然,你們會準備哪些物品?
2.課件出示個別物品及相對應的詞語(登山鞋、帳篷、指南針),幫助學生理解。
3.生自由指讀生字,思考識記生字的方法。
師提示“登、帳、篷”是后鼻音。
4.交流識字方法。
5.課件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名讀、開火車讀。
三、字詞句運用
1.體會動詞的不同意思。
課件出示加點詞,指名帶讀,強調“衣裳”的讀音。
生說說發現了什么?(加點詞都是動詞)
生演一演,并相機區別每組加點詞的不同意思。
迎:意思是“接”,表示歡迎的對象過來,很高興地迎接。
追:時間上很趕,緊跟著,快速地跑過去。
甩:掄、扔的意思,指比較大力地擺動。
搖:擺動。相對于“甩”動作要小。
小學一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以朗讀為主,通過分角色朗讀和表演課文,讓學生體會光有愿望,沒有行動,終將一事無成的道理。
教學準備:
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演示課件:小蝸牛圖,小朋友,你們認識它嗎?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蝸牛嗎?(指名介紹)
2、大家都說得好,可是你知道嗎?小蝸牛還有一段不尋常的經歷呢?要想理解小蝸牛的這段經歷,要想知道問題的答案,那就一起來聽聽故事吧!
二、聽課件錄音朗讀,通過聽朗讀,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老師或同桌。
四、精讀課文,感悟寓意。
(一)學習課文第1、2、3自然段,了解蝸牛搬家的原因。
1、蝸牛為什么想搬家?找出相應的句子讀讀。
(1)指名讀,生評。
(2)課件出示山丘美景圖。指名介紹景色。用上“有……有……還有……”。
2、螳螂說什么?
住在那么美的地方,它會感到怎樣?指導讀出快活的語氣。
3、分角色朗讀。
4、小蝸牛的家是怎樣的?聽了他們的話,它怎樣想?讀一讀。
(二)學習第4、5、6自然段。
1、蝸牛要搬家的喜訊傳出以后,樂于助人的小動物來幫忙,到底有誰呢?蝸牛有什么表現呢?請大家自由讀4、5、6自然段,邊讀邊在書上做上記號。
2、出示表格,匯報交流。理解“猶豫”。在生活中你什么時候猶豫過?
3、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課文4、5、6自然段。
五、揭示寓意,拓展延伸。
1、蝸牛的家終于還是沒有搬成,蝸牛是怎么認為的?
2、在蝸牛看來,是天氣不好,真是這樣嗎?你有什么看法?
3、老師想送大家一句話,課件出示:今天盡你的努力去做好,明天你也許就能做得更好。——牛頓
六、作業超市。
1、合作表演《蝸牛搬家》。
2、把《蝸牛搬家》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小學一二年級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
3、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樂
教學重、難點
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樂
一、導入新課
1、夏天,一場暴雨過后,你最喜歡干什么?
2、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歡快情景寫成了一首小詩。
3、板書課題,齊讀
4、簡介冰心
二、初讀課文
1、各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
樹梢 赤腳 使勁 妹妹 拍打 發射
興奮 咬牙 糟糕 小辮 唇兒
(1) 自己輕聲讀
(2) 哪些字的讀音要注意
(3) 開火車讀,指名讀,齊讀
(4) 教學字形,同時新授兩個偏旁
(5) 全文一共有幾節
3、開火車讀全文
4、自瀆課文,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
5、討論交流
6、仔細再讀課文,你覺得哪句話難讀就在這句話前面做記號,并把這句話多讀幾遍,直到讀順了再接著往下讀。
7、指導朗讀一長句
(1) 注意長句中的停頓
(2) 教師范讀,個別練習
三、總結延伸
1、小朋友,書讀到這兒,你知道了些什么?又產生了哪些新問題呢?
2、師總結歸納
四、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