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江凡教案(精選4篇)
二年級語文江凡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認15個生字,學寫10個生字。
2.在認字、寫字的過程中注重字義和字形的聯系。
3.提高自救意識,學習江凡在災難面前冷靜、機智的品質。
教材分析
《江凡》一文記敘了10歲的江凡面對火災不只能冷靜地想方法進行自救,還救出了奶奶和鄰居。這篇課文比較貼近同學的生活,是培養同學自救意識的好教材。
學情分析
同學沒有遭遇過火災,不知道火災中的應急常識,可能無法體驗江凡當時的處境,因此課前要引導同學收集查找資料,教學中要引導同學多讀課文〖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昨天,老師安排大家查找資料,你們找到了哪些?能說一說嗎?
2.當火災發生時,很多大人都有可能被大火吞噬,但在四川南充市卻有一個10歲的小男孩從大火中救出了30多位鄰居,他就是江凡。在發生火災的緊要關頭,他是怎樣做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江凡》。
3.同學齊讀課題。
二、初步感知課文,自主識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筆畫下來。
2.請同學們聽課文錄音,注意自身不認識的字的讀音。
3.自由讀課文,找出生字的拼音讀一讀。
4.小組合作,認識生字:焰、迅、速、燒、咳、嗽、慌、商、摸、終。(要求:說一說這些生字怎么讀?想一想這些生字是怎么組成的?它的組成與字義、字音有什么關系?說一說這些生字什么地方容易寫錯?怎樣寫才好看?用生字組詞、搭配詞語或造句。)
5.小組匯報,說說你是怎樣認識這些生字的?
6.游戲檢測:請動物到家做客。(每張動物圖片的背后寫上生字的拼音,老師舉起圖片,同學找出相關的生字卡片,哪一組的同學全部找對,圖片歸哪組所有,動物圖片最多的組為勝者)
三、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同學自由讀課文,做到準確、流利。說說你認為江凡是一個怎樣的人?
2.同學們談對江凡的初步認識。
3.從課文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江凡是一個鎮定機智的人?在同學充沛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從以下兩個方面重點指導。
(1)引導同學從火勢的嚴重來體會江凡的鎮定:
①當時的火勢怎樣呢?仔細看圖(出示多媒體課件),再讀一讀課文第2、4自然段,用自身的話說說當時的火情。
②從課文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當時火勢大,情況緊急?(體會“驚慌”的意思,并抓住重點詞語指導朗讀)
③假如你看到這樣緊急的火情,你會想些什么?江凡又是怎么做的?(教師引讀,同學齊讀)
(2)引導同學從江凡的做法來體會江凡的機智鎮定。
①自由讀課文第3、5自然段,討論:這些段中寫了江凡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可以表示出江凡冷靜機智,請找出這些語句來。(抓住有關動詞指導朗讀)
②江凡為什么拿衣服讓奶奶包住口鼻?從這兒可以看出什么?
③在什么也看不清的樓道里,江凡為什么能把奶奶和鄰居從火中救出來?
4.你認為江凡是英雄嗎?你對江凡說的話是怎樣看的?
5.自由練讀課文。邊讀邊體會,江凡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想一想我們該向江凡學習些什么?
6.同學交流感受以后,再讀課文:“同學們,能不能通過你的朗讀,把你此時此刻的感受和體會盡情地表達出來?你覺得怎么讀能夠更好地表達自身的感情,你就怎么讀。”
7.小組競賽,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延伸表達,抒發情感。
火撲滅了,鄰居們也得救了,同學們,此時此刻,假如你也是被救人員,你也親眼目睹了這一幕,你會用一句怎樣的話來稱譽這位小小年紀的少先隊員?你會對江凡說些什么呢?
設計意圖:
1.在本課優秀教案中,重視同學對教材的整體感悟。讓同學通過讀課文去體驗“江凡是怎樣一個人?”接著又緊緊抓住體現人物特點的兩個方面(即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動作描寫),讓同學在朗讀中欣賞,在考慮中感悟。從而使同學理解課文,受到了情感熏陶。同時還注重在教學中,讓同學邊讀邊找出有關句子,從而讓同學明白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道理,培養了同學良好的閱讀習慣。
2.經過兩年的識字,同學已經掌握了近20個常用字,而且在識字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在此課的識字教學中,尊重同學原有的認字水平。首先讓同學自由地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讓同學對生字有了整體的印象。接著,教師又鼓勵同學利用拼音自同學字,在自學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讓同學交流認識生字的方法,使學習能力強的帶動學習能力弱的,從而讓同學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學習。
3.新課程非常重視同學收集、處置信息能力的培養。這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雖然低年級要求極低,但收集資料的習慣則要從小培養。在本課的預習作業中,教師就安排了同學查找資料,了解有關火災的自救知識。從本次查找資料的內容來看,目的非常明確,而且涉和的內容有利于對教材的理解。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使同學養成有目的收集資料的習慣。在同學查找資料之后,教師很重視對這一活動的評價,一上課,教師就讓同學匯報,通過匯報這一活動完成對同學檢驗的作用,從而促進了同學學習的不時進步。
二年級語文江凡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認15個生字,學寫10個生字。
2、在認字、寫字的過程中注重字義和字形的聯系。
3、提高自救意識,學習江凡在災難面前冷靜、機智的品質。
〖學情分析〗
學生沒有遭遇過火災,不知道火災中的應急常識,可能無法體驗江凡當時的處境,因此課前要引導學生收集查找資料,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昨天,老師布置大家查找資料,你們找到了哪些?能說一說嗎?
2、當火災發生時,很多大人都有可能被大火吞噬,但在四川南充市卻有一個10歲的小男孩從大火中救出了30多位鄰居,他就是江凡。在發生火災的緊要關頭,他是怎樣做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江凡》。
3、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步感知課文,自主識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筆畫下來。
2、請同學們聽課文錄音,注意自己不認識的字的讀音。
3、自由讀課文,找出生字的拼音讀一讀。
4、小組合作,認識生字:焰、迅、速、燒、咳、嗽、慌、商、摸、終。(要求:說一說這些生字怎么讀?想一想這些生字是怎么組成的?它的組成與字義、字音有什么關系?說一說這些生字什么地方容易寫錯?怎樣寫才好看?用生字組詞、搭配詞語或造句。)
5、小組匯報,說說你是怎樣認識這些生字的?
6、游戲檢測:請動物到家做客。(每張動物圖片的背后寫上生字的拼音,老師舉起圖片,學生找出相關的生字卡片,哪一組的學生全部找對,圖片歸哪組所有,動物圖片最多的組為勝者)
三、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讀課文,做到準確、流利。說說你認為江凡是一個怎樣的人?
2、同學們談對江凡的初步認識。
3、從課文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江凡是一個鎮定機智的人?在學生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從以下兩個方面重點指導。
(1)引導學生從火勢的嚴重來體會江凡的鎮定:
①當時的火勢怎樣呢?仔細看圖(出示多媒體課件),再讀一讀課文第2、4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當時的火情。
②從課文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當時火勢大,情況緊急?(體會“驚慌”的意思,并抓住重點詞語指導朗讀)
③假如你看到這樣緊急的火情,你會想些什么?江凡又是怎么做的?(教師引讀,學生齊讀)
(2)引導學生從江凡的做法來體會江凡的機智鎮定。
①自由讀課文第3、5自然段,討論:這些段中寫了江凡是怎么做的?哪些地方可以表現出江凡冷靜機智,請找出這些語句來。(抓住有關動詞指導朗讀)
②江凡為什么拿衣服讓奶奶包住口鼻?從這兒可以看出什么?
③在什么也看不清的樓道里,江凡為什么能把奶奶和鄰居從火中救出來?
4、你認為江凡是英雄嗎?你對江凡說的話是怎樣看的?
5、自由練讀課文。邊讀邊體會,江凡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想一想我們該向江凡學習些什么?
6、學生交流感受以后,再讀課文:“同學們,能不能通過你的朗讀,把你此時此刻的感受和體會盡情地表達出來?你覺得怎么讀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情,你就怎么讀。”
7、小組比賽,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延伸表達,抒發情感。
火撲滅了,鄰居們也得救了,同學們,此時此刻,假如你也是被救人員,你也親眼目睹了這一幕,你會用一句怎樣的話來稱贊這位小小年紀的少先隊員?你會對江凡說些什么呢?
總評:
1、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重視學生對教材的整體感悟。讓學生通過讀課文去體驗“江凡是怎樣一個人?”接著又緊緊抓住體現人物特點的兩個方面(即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動作描寫),讓學生在朗讀中欣賞,在思考中感悟。從而使學生理解了課文,受到了情感熏陶。更可貴的是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邊讀邊找出有關句子,從而讓學生明白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道理,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2、經過兩年的識字,學生已經掌握了近20xx個常用字,而且在識字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教師在此課的識字教學中,尊重學生原有的認字水平。首先讓學生自由地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讓學生對生字有了整體的印象。接著,教師又鼓勵學生利用拼音自學生字,在自學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讓學生交流認識生字的方法,使學習能力強的帶動學習能力弱的,從而讓學生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學習。
3、新課程非常重視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這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雖然低年級要求極低,但收集資料的習慣則要從小培養。在本課的預習作業中,教師就布置了學生查找資料,了解有關火災的自救知識。從本次查找資料的內容來看,目的非常明確,而且涉及的內容有利于對教材的理解。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養成有目的收集資料的習慣。在學生查找資料之后,教師很重視對這一活動的評價,一上課,教師就讓學生匯報,雖然只有短短時間的匯報,但卻對學生這一活動的完成起到了檢驗的作用,從而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不斷進步。
二年級語文江凡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江凡熱愛生活,熱愛生命,遇事冷靜機智。
2、通過課文學習,使學生懂得遇到危險情況要鎮靜機智。
【教學重點】:
學習江凡熱愛生活,熱愛生命,遇事冷靜機智。
【教法】講解、引導
【學法】合作、探究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結識了一位小英雄——江凡(板書課題)
二、學習課文
1、請你默讀課文,想:江凡是個什么樣的人?畫出有關的語句
2、分組交流:讀有關的語句,談自己的理解?
3、當時的火勢怎么樣?找出描寫大火的句子,讀一讀這些句子。
三、課件隨機出示:
江凡非常害怕,剛要張嘴喊媽媽,又想起媽媽不在家。他努力使自己鎮靜下來,急忙拿起一件衣服,讓奶奶包住口鼻,扶著奶奶彎腰往外走。思考;你從這些句子中知道了那些火災自救的知識?
1、談體會:(體會:江凡熱愛生活、熱愛生命、遇事冷靜機智。)
2、“怎么辦?江凡思索了一下,就趴在地上,沿著墻角一點一點地摸索,終于摸到了木板。好,這就是樓門!他一把推開了大門,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進來。”指名生讀,說你體會到什么?(體會江凡在危急時刻鎮靜沉著,救了自己、救了奶奶、也救了大家。)
3、男女生分別讀讀這兩個自然段,讀出自己的理解。(師生評價)
四、思考:
1、江凡為什么能夠把奶奶和鄰居從火中救出來?
2、江凡為什么會成為這樣一個小英雄?齊讀第七自然段(讀后回答)
師小結:
五、討論:
1、我們應當向江凡學習什么?
總結:江凡也是一個小英雄,他在十分危急的時候,能夠不慌張沉著冷靜地想辦法就出大家,他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2、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做?(談自己的真實想法)
六、分角色朗讀全文(全班合作)
七、當堂檢測:
1、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驚慌——(鎮靜)迅速—(緩慢)沉著——(慌張)
勇敢——(膽小)結束—(開始)普通—(特別)
2、把兩句話合成一句話:
(1)江凡趴在地上。江帆沿著墻角一點一點地摸索。
(2)我們迎著朝陽。我們向田野走去。
七、作業:
1、有感情地讀課文
2、搜集你所敬佩的英雄的圖片和資料。
二年級語文江凡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其它內容,能通過想象、體驗等方法體會詞語的意思,進而從正確流利地讀文上進一步做到有感情朗讀。
2、創設情境,進一步鞏固生字詞的識記方法。
3、解決課后問題,學習小英雄江凡的品質,從而受到感染。
4、學習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游戲,豐富學詞。
設計意圖:通過你說我猜的游戲形式,在活躍氛圍的同時也緩解了低年級孩子連上兩節課的疲勞;并且考查了孩子對上節課段中重點詞語的理解、積累和運用能力。
二、學文,讀中再悟。
(一)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過渡:江凡的家住在五樓,他扶著奶奶從五樓走到四樓,卻發現四樓樓道已經一片(煙霧騰騰)。
2、想象:那是一種什么情況,你能想象得出來嗎?
3、體驗:這種情況下人會有什么反應?(嗆得……熏得……)邊說邊用動作表演“嗆”。
4、默讀:在煙霧騰騰的情況下,人們怎樣表現,而江凡怎樣做?默讀第四五自然段,畫一畫動作詞。
5、交流(1)人們:驚慌、擠來擠去、碰倒、撞上、卻找不到
(2)江凡:思索、趴在、沿著、摸索、摸到、一把推開
(3)讀一讀,注意讀好兩個自然段中的這些動作詞。
6、你讀出了什么?人們對自己生活的地方太熟悉了,為什么找不到出去的大門?(讀第四自然段)
7、再找不到出去的大門,就( )。怎么辦(讀第五自然段)
8、體會用詞:“思索了一下”。改成“思索了一會兒”,行嗎?
9、再讀。(你還讀出了什么?)驚喜、激動。(從哪兒?)
設計意圖與效果:這兩段話整合教學,以詞入手,抓住人物的不同反應,在強烈的對比中進一步突顯和感受江凡的急中生智,慌而不亂的英雄行為,從而在反復朗讀中走進人物,走進情感。
(二)學習第六、七自然段
1、體驗:啊,“門開了!門開了!門開了!”讀(第六自然段)。
2、想象:事后,接大家都夸……(板書:事后,夸)當一位叔叔知道是小江凡救了他們,他激動地說——————;當一位阿姨知道是小江凡救了他們,她哭著說————;當一位爺爺知道是小江凡救了他們中,他——————。
3、可江凡卻說(讀,板書:卻)請注意他說的話中有關鍵的地方,(再讀)
4、聽聽江凡的話,再看看江凡的表現,你知道為什么江凡能夠把奶奶和鄰居從火中安全救出來的原因了吧?
5、江凡能稱為小英雄嗎?
6、補充介紹故事的背后。
設計意圖:兩段合并,再次進行對比感受,一邊是想象著人們獲救后內心的激動和感激,一邊是江凡平靜謙卑的表白,在朗讀與故事補充中進一步感受江凡的英雄品質。
三、回顧,復述課文。
1、怎樣復述課文。
2、得法復述。(看著板書的線索)
四、識字,拓展運用。
1、開火車認字詞
2、重點學習:倒
讀——發現特點——語境中認讀——小結漢字特點——要求課后通過查字典進一步去了解。
慌亂中的人們碰( )了雜物,撞翻了自行車,這( )好,原本已經夠亂的現場,這時就更亂了。
3、指導寫“倒、煙、物”。
設計意圖:黑板上的每個詞不僅是關鍵詞同時也是課文的脈絡,與生一起回顧再引導學生進行復述,這是本冊的一個很重要的語文能力訓練;課文的生字最終得回歸到用,在認字檢測的基礎上,重點突出“倒”字的學習,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二年級學生查字典的速度和習慣,培養學生會查會讀會借字義去實現生字最大化的運用價值。
五、作業,延伸能力。
1、把這個故事生動地復述給家里人聽。
2、與同桌互相聽寫詞語,并互相檢查。
設計意圖與效果:作業設計既是課堂學習的延伸,又是技能與方法的鞏固。如果課堂中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復述,則引導課后采用抓住段中關鍵詞,想著課文思路的方法去完成;安排聽寫詞語,既是一種積累,又可以在互檢中進一步落實寫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