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通用13篇)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23-11-10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通用13篇)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 篇1

  教材分析:《小蝌蚪找媽媽》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幾只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了解了媽媽的樣子特點,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的身體也發生了變化,最后變成了小青蛙,并和媽媽一起捉害蟲。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我會認”中的13個生字,會寫“兩、就、哪”等9個字。

  2.通過細讀課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媽媽的歷程中,逐漸發育成青蛙的幾次形體變化和幾經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媽媽的經歷。

  3.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了解小蝌蚪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和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幫助下,怎樣找到青蛙媽媽的經歷,并從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想象力,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時應通過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鍪菊n題:小蝌蚪找媽媽

  1.讀題

  2.質疑:

  ①小蝌蚪長什么樣?

 、谒膵寢屖钦l?長什么樣?

  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媽媽的?

 。ǘ┳x通課文

  1.自由讀。(碰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同學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師)

  2.讀給同桌聽,互相正音。

  3.看連環畫,找到相應的小節,一起讀一讀。

  4.自由選擇文中的一個小節讀給大家聽。

  (三)學習生字

  會認字

  塘、腦、袋、灰、捕、迎、阿、姨、寬、龜、頂、披、鼓

  會寫字

  兩、就、哪、寬、頂、肚、皮、孩、跳

  (四)學習課文第一節

  1.小蝌蚪長什么樣的呢?出示第一節課文,自由讀、指名讀讀。

  2.根據課文內容同桌合作畫一幅畫。

  3.對照課文,評一評畫得對不對,為什么?(檢測學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朗讀課文,表現小蝌蚪的活潑可愛。

  5.仿照《小蜻蜓》的曲調,學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愛,黑灰身子大腦袋,甩著長尾水中游,游來游去多快活。

 。ㄎ澹┱n后延伸

  1.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大青蛙)

  2.小蝌蚪是怎么找媽媽的,我們下節課再學。課后請去搜集關于青蛙方面的知識。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引出問題

  1.鼓勵學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節課的學習成果。(如:讀生字說說記字好方法;讀課文說出小蝌蚪的樣子;展示自己所畫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圖畫;唱上節課教的兒歌等等)

  2.我們已經知道了小蝌蚪可愛的樣兒,那這節課,你們還想知道什么?

  學生質疑,構建問題情景。這節課就圍繞這些學生想知道的問題進行學習、研究。

 。ǘ﹪@問題,探究學習

  學生想先深入了解哪個問題,就先學習哪一部分。

  問題1: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怎么樣?

  1.自由朗讀2、3、4小節,先把所有寫小蝌蚪媽媽樣子的詞句用橫線劃出來。再四人小組內交流,看看是否找對找全。討論一下怎樣連起來說說青蛙的樣兒?

  2.小組代表發言、師生共同評價。

  3.研讀描寫青蛙樣兒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詞的準確、生動

  簡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知道青蛙是種有益的動物,我們要保護小蝌蚪和大青蛙,做環保小衛士。

  朗讀句子,體會青蛙的美,表達大家對青蛙的喜愛之情。

  4.學唱歌曲《青蛙媽媽》,記住青蛙特征,積累好詞。

 。ㄗ跃幐枨捍笄嗤芩臈l腿,披著綠衣露白肚,鼓眼睛兒寬嘴巴,捉起害蟲頂呱呱。)

  5.對比朗讀寫小蝌蚪和青蛙媽媽特點的話,知道他們的樣子不一樣,這是小蝌蚪要找媽媽的原因之一、

  問題2:小蝌蚪是怎么找媽媽的呢?

  1.由讀讀2。3兩節,邊讀邊想,你能自己讀懂哪些內容?還有哪些需要請教大家?

  2.重點理解:

 。1)小蝌蚪為什么忽然想到要找媽媽?(這是小蝌蚪找媽媽的另一個原因。)

 。2)小蝌蚪為什么錯把烏龜當作自己的媽媽了?(知道鯉魚媽媽、烏龜媽媽介紹得不夠全面。)

  3.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再現找的過程(請幾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來分角色朗讀課文,在表演中隨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

  4.小蝌蚪最后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齊讀第5節,體會見面時的情景。

  抓住青蛙媽媽的話“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質疑,可引出下一個問題情景,即:問題3: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是怎么變成小青蛙的?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下一節課再來研究。

  (三)復習鞏固,完成書面作業。

  1.課文中的生字,還記得嗎?誰來領大家讀一讀?

  2.口頭填空:荷葉上著一只大青蛙,著碧綠的衣裳,著雪白的肚皮,著一對大眼睛。

 。ㄋ模┱n后延伸,

  請大家課后去搜集有關小蝌蚪生長變化方面的知識與圖片。

  第三課時

 。ㄒ唬⿵土曇

  1.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是怎么變成小青蛙的?學生簡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

  2.課文是怎么告訴我們的呢?請大家仔細讀讀全文。

  (二)細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劃描寫小蝌蚪形體變化的句子。

  2.給小蝌蚪形體變化過程圖標上序號。

  3.用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把它們連起來說一說。

  4.完成填空題:

  小蝌蚪先長出兩條腿,再長出兩條腿,后來尾巴變了,最后尾巴了,成了一只。

  5.讀讀說說:(用“已經”說話,可以先利用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進行訓練,然后再進行開放性訓練,如:小蝌蚪的尾巴已經不見了。它們黑灰色的身子已經變成了青綠色。它們已經變成了小青蛙。小青蛙已經會跳了。小青蛙已經會捉害蟲了……

  書上作業:

  分角色朗讀課文。

  小蝌蚪是怎樣長成青蛙的?按順序把下面的圖片連起來,再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ㄈ┛偨Y導行:

  1.多種形式朗讀課文。

  2.小朋友,學了這篇課文,有哪些收獲?

 。ㄋ模┱n后延伸:

  1.畫小蝌蚪變化過程的連環畫。

  2.課后閱讀所提供的學習資料。(摘自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方惠珍的《小蝌蚪找媽媽》)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 篇2

  良好的教學設計將對一節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每位老師都熱切希望的,目前我們開展的小語"四結合實驗"中,將計算機及其它媒體運用到課堂教學上,為教學設計優化課堂作了一些嘗試和探討.現以小學語文(九年教材)第五冊《小蝌蚪找媽媽》一課的教學為例談談教學設計在"四結合"教學中的運用.

  教學設計就是用系統方法分析研究教學問題的需求,確立解決它們的方法和步驟,并對教學結果做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和操作程序.

  教學設計以分析教學需求為基礎,就是學習內容和教學目標.現將《小蝌蚪找媽媽》分為學習內容,目標層次描述分析如下:

  從不同層次目標看,識字教學形成結構.即學生通過各種感觀識記生字的音形義;再憑借已有的能力將生字的音形義歸類,形成同語素的詞群,如"迎上去烏龜能干,能手,能人,能夠";以至形成"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媽媽"等句子的應用結構.

  縱觀整個流程圖,師生的雙向活動始終圍繞著教學目標有序展開;教師展開目標,指導學法;巡視了解,個別輔導;分析學情,做出判斷;安排學習,全面檢測.學生則認定目標,明確學法;全體參與,自我達標;交流成果,取長補短;鞏固成果,當堂反饋.學生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從設計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小蝌蚪找媽媽》中知識學習,技能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學習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即感知,理解,記憶,運用規律),同時能激發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水平.

  根據《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試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四個步驟,具體操作如下:

  一,復習導入,設問激趣

  由于"認知碼"的學習是隨語文課進行的,因此復習基本部件,編碼規則,幫助初學編碼的學生知識的再現尤為重要.通過復習可以排學習障礙,降低學生自學時的編碼難度.根據《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內容,可以安排三項復習內容:

  1.開火車說出下列部件的代碼

  辶 女 馬 艸 月 匕

  2.開火車說出獨體字的表音符

  土 馬 禾 田 火

  3.說出下列字的編碼

  媽 龜 迎 火

  二,自學課文,檢查效果

  學生自學課文,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自學前向學生提出提求:

  1.你認識畫面上哪些動物 哪些動物不是小蝌蚪的媽媽

  2.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筆畫結構,試著給生字編碼,若不會的作記號提出來.

  3.試著上機打字

  上述學生通過觀察,朗讀,動手操作,自學和理解的過程中,主體意識,主動精神,探索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應培養.當然,低年級學生自學活動中會有一定難度,可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指導.在檢查學生自學效果的同時,讓學生按照" 字是 結構的 ,可分成 部件,編碼是 "口頭表達.

  三,動像演示,突破難度

  以" 媽,龜"字為典型,突破本課生字難點.將這四個字制作成cai教材軟件,制作時先出現生字和拼音,然后讓每個部件分別在閃動,并相應出現每個部件的代碼, 制作時,將這四個生字的每個部件用各種顏色搭配,使之既醒目又好看,給學生以"強刺激"使每個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著放一段《小蝌蚪找媽媽》錄像,讓學生注意觀察動物的樣子及捉害蟲的過程.隨著畫面的出現,將學生帶入一定的情境,在學生心中播下愛護青蛙的種子,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課文中的第一段文字,理解"迎上去"的詞義,學會用"是……也是……"句式說話,然后小結歸納成"觀察—學詞名—造句"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二段.

  在這一環節中,采用多媒體組合教學,突破了難點,而且輸出了大量信息,多方面地刺激學生,同時喚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四,指導練習,鞏固新知

  這個過程目的是為了及時獲取反饋信息,以便進行學習評價.

  1.口頭補充句子.

  2.輸入補充好的句子.

  以上是低年級看圖學文課型的教學設計.隨著"四結合"實驗的不斷深入,我們還將繼續以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方法為指導,深入研究,設計出其它課型而努力.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新詞,會寫“甩、前”等八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初步了解小蝌蚪長成小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懂得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教學準備:掛圖、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蝌、蚪、阿、姨”等13個生字,會寫“甩、阿、肚、向”4個生字。

  2、正確流利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一、揭示課題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它們想找自己的媽媽,但又不知道媽媽是誰?它在哪?我們跟他們一起去找好嗎?

  板書:小蝌蚪找媽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詞。

  2、同桌互讀生字詞。(要求:讀給同桌聽,同桌給及時糾正讀錯的音。)

  3、認讀生字卡片上的生字。(請一位學生讀,讀對了,大家一起跟讀,讀錯了,請及時舉手給予糾正。)

  4、鞏固生字詞。

 。1)游戲:幫字寶寶找家。

  (2)游戲:給詞語寶寶找家。

  5、齊讀課文中畫出的詞語。

  6、讀全文,標出自然段。

  7、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學生互評。

  聽錄音范讀課文。請學生一邊聽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識記生字:“甩、阿、肚、向”,并指導書寫。

  1、教師出示會寫得生字,同桌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2、說說自己認為難記的生字,請同學老師幫忙。

  3、指導書寫。

  4、練習寫字。

  5、評價書寫。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了解小蝌蚪長成小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

  3、做到不懂就問,增強愛動物、愛科學的意識。

  一、復習引入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蝌蚪是什么樣的?畫出描寫小蝌蚪樣子的句子讀一讀。

  二、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

  2、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1)看圖觀察:找出小蝌蚪的變化。

 。2)從課文中找到有關小蝌蚪變化過程的段落,認真朗讀。

  (3)重點指導小蝌蚪與鯉魚媽媽、烏龜的對話。

  小蝌蚪:第一次很有禮貌。     第二次熱情,但有點著急。

  鯉魚:親切。                 烏龜:和藹。

  3、指導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1)小蝌蚪的尾巴發生了什么變化?

  (2)青蛙媽媽的話應該怎樣讀?(親切、慈愛)

  4、分角色朗讀課文。

  5、學生戴頭飾表演課文內容。

  三、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和插圖,畫一畫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2、青蛙是益蟲還是害蟲?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青蛙?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板書設計: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大腦袋、長尾巴、灰黑色

  長出兩條后腿

  長出兩條長瑞

  青蛙——四條腿、寬嘴巴、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 篇4

  榮華街小學 潘麗勤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教學時要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邊看圖邊學文,了解小蝌蚪是怎樣長成青蛙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育學生自覺保護青蛙和蝌蚪。

  這篇課文生動有趣,以對話為主,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材料,可用自讀、對讀、輪流讀和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進行朗讀練習。重點體會并讀好以下幾個地方:小蝌蚪在水里游來游去的快活心情;對鯉魚媽媽有禮貌的問話;叫媽媽時高興激動的心情;鯉魚、烏龜和青蛙媽媽說話時慈愛的語氣。

  課后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出小蝌蚪成長的過程,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課文掌握的程度。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 篇5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了解青蛙生長過程中幾個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

  3.能看單幅圖,理解課文意思。

  4.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以及它在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

  2.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

  1.“迎”和“追”的意思,需強化理解。

  2.青蛙在不同階段的形體變化。 

  第一課時

  一、教學字、詞。

  1.劃出帶有生字的新詞。(讀)

  2.自學生字。反饋:學會了什么?

  3.師重點教:

  蹲——右半部筆畫。

  鯉、蹲——左半部最后——筆為提。

  鼓——左上部上橫長下橫短。

  碧——王大娘、白大娘,并排坐在石凳上。(謎語)

  4.生字連詞讀。

  5.書寫生字、指導。

  二、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整齊。

  第二課時

  一、讀題,導入  。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繼續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

  生:齊讀《小蝌蚪找媽媽》。

  師:把題目讀得再好一點,《小蝌蚪找媽媽》。

  生:再讀《小蝌蚪找媽媽》。

  二、復習字詞。

  師:讀得不錯,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生字、詞語、課文,還記不記得? 

  生:記得。

  師:那好,我們來看生字卡片。

  生:腦。

  師:書空右半部分。

  生:點、橫、撇、點、豎折、豎。

  師:不錯,再看——

  生:袋。

  師:書空它的上半部。

  生:撇、豎、橫、斜勾、點。

  師:看,下面一個字可難了!

  生:蹲。

  師:數數,右半部分有幾畫?

  生:12畫。

  師:它的右半部那么多,我們來寫一寫吧!(生寫,師板書)

  生:鯉。

  師:寫這個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左邊這個魚字旁的最后一筆是提。

  師:說得真好,你們看,鯉和蹲有什么相同地方?

  生:魚和足作偏旁時,他們的最后一筆都變成提。

  師:板書:鼓

  生:鼓。

  師:給它組個詞。

  生:鼓氣、敲鼓、打鼓、鼓聲。

  師:說得真好。我們讀生字讀得不錯,現在老師讓大家“開小火車”念,你們愿意試試嗎?

  生:愿意。

  師:我們來比比,看哪組“火車”最快、最好。

  生:腦袋、蹲著、鼓著、蝌蚪、烏龜、鯉魚、變短了。

  三、引人課文。

  師:讀得真不錯。你們誰來告訴我,小蝌蚪是怎么樣的?你來說,我來畫好嗎?

  生:小蝌蚪是大腦袋,黑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

  師:是這樣嗎?

  生:不對,尾巴太短了。

  師:噢,那就這樣吧,可以了嗎?

  生:可以了。

  師:奇怪了,書上為什么不說“長尾巴”,而要多加一個“長”字,變成“長長的尾巴”。

  生:因為長長的尾巴比長尾巴感覺還要長一點。

  師:小蝌蚪甩著長長的尾巴,怎么樣是“甩著”,你們來做做看。

  生:(做手勢)。

  師:噢,是這樣!你們看(指生字卡片),你們做的動作和字很像的,瞧,這豎彎鉤多像一條尾巴!我們的中國字多有趣。寫一遍好嗎?

  (生寫甩)。

  師:字寫得很不錯,老師還有個本領,你想不想學。

  生:想的。

  師:那好,你仔細看著,不然你可學不會!(舉卡片)我會用“長尾巴”說“長長的尾巴”。你們會嗎?

  生:會

  師:好,你們也試試2(卡片出示)大腦袋。

  生:大大的腦袋;

  師:寬嘴巴。

  生:寬寬的嘴巴。

  師:黑身子。

  生:黑黑的身子。

  師:你們學得可真快!看,老師畫了多少小蝌蚪?

  生:一只!一條!

  師:看(打開投影),這兒有多少啊?

  生:十二只!十三只:

  師:有好多好多,數也數不清,我們可以用個什么詞呢?

  生:一群!

  師:真能干!還有一道題,你會做嗎?

  生:什么題?

  師:仔細看著!(師出示)池塘里有一群( )、( )、( )的小蝌蚪。

  生:池塘里有一群大腦袋、黑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的小蝌蚪。

  師:對!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來游去,我們也來快活地讀讀書,就讀第一段。

  生:(讀)

  師:聽老師讀一遍,好嗎?(讀)你們也像老師一樣,讀一遍。

  生:(讀)

  師:這回讀得不錯,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怎么了?

  生:長出了兩條后腿。

  師:(師畫)是這樣的嗎?

  生:是的。

  師:好,請你們自己研究下面的課文,想想,他們找誰打聽媽媽了,怎么打聽的?都用筆在書上劃出來。

  生:(邊讀邊劃)

  師:學好了嗎?他們找誰打聽媽媽了?

  生:鯉魚媽媽!

  師:(出示——鯉魚)我現在來當鯉魚媽媽,你們做小蝌蚪,你們向我打聽。

  生:我們的媽媽在哪里? 

  師:誰向我打聽?

  生:我!我!(搶著答)

  師:不急,一個一個來!

  生:(一次又一次地練習)

  師:交換一下,你們念鯉魚媽媽,我念小蝌蚪。

  (師生對讀,邊讀邊做動作)

  師:誰愿意上來表演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動作都表演進去!

  生:(表演)

  師:來,評價一下,他們演得怎么樣?動作都到位了嗎?

  生:“迎”還沒有做出來。

  師:怎么樣是“迎”?誰來試試?

  生:(表演“迎”)

  師:嗅,原來這樣面對面的走到一起,就是“迎”!(出示黑板)

  師:再請幾個小朋友來演一演。(生演)

  師:他們這回表演得怎么樣?

  生:很好!

  師:來:我們一起來把這一段讀一遍。

  生:(齊讀)

  師:讀得很好,老師有個問題,為什么小蝌蚪會去向鯉魚媽媽打聽他們的媽媽呢?

  生:因為它們看見……

  師:快看看書上的圖吧。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看到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捉食,他們也想自己的媽媽了,所以去向鯉魚媽媽打聽了! 

  師:你說得真好!小蝌蚪在想念自己的媽媽了。我們就是這群小蝌蚪,再來讀讀他們的話。

  生:(讀蝌蚪的話)

  師:小蝌蚪聽了鯉魚媽媽的話,繼續游啊游,過了幾天——

  生:又長出了兩條前腿。

  師:誰上來在黑板上畫一畫?其余的小朋友在書上畫。(請一人上來畫)

  師:畫對了嗎?

  生:可以。

  師:為什么說是“又”長出兩條前腿。

  生:它已經長出兩條后腿,后來長出兩條前腿,所以稱為“又”長出兩條腿。

  師:你真會學習。老師再請你們自己學習下面的課文,劃出它們向誰打聽媽媽,怎么打聽的。讀懂課文再請你自己表演表演,注意,一定要仔細地念。

  生:(學習) 

  師:準備好了嗎?

  生:好了。

  師:我看,有好多小朋友已經在表演了,老師念一句,你們跟一句,邊讀邊演,行嗎? 

  師:連忙追?怎樣才是連忙追。最后的那位小朋友你來追前面的這位小朋友。(生演)

  師:誰上來表演這一段?(學生表演)

  師:你們演得真好。我們再來讀讀這一段。

  四、總結、布置作業 。

  師:鯉魚媽媽說,蝌蚪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而烏龜媽媽卻說,蝌闐媽媽是長著大眼睛,披著綠衣服,捉蟲還頂呱呱呢?到底誰說得對?

  生:都對!把它們倆的話合起來就通好了。

  師:那你來說說,蝌蚪媽媽是什么樣兒的?

  生:四條腿,寬嘴巴,長著大眼睛,被著綠衣服,捉起蟲來頂呱呱。

  師:其實,蝌蚪媽媽就是誰啊?

  生:青蛙。

  師:剛才,你們幫老師解決了很多問題,你們有沒有什么問題要老師、同學幫你解決的?

  生:(提問)

  師:請大家在課題下面寫上蝌蚪的特點,在課題上面寫上蝌蚪媽媽的特點。

  (第三課時略)◆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 篇6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男◎蝌秸覌寢尩倪^程中,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

  (二)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要保護青蛙。

 。ㄈ┠芊纸巧懈星榈乩首x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

  三、教學過程

 。ㄒ唬┮怨适乱稣n題。

  1.一只青蛙在茂密的水草中產下了許多卵,卵一天天地長大,長出來大腦袋、黑身子、長尾巴。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小蝌蚪)

  對:小蝌蚪的媽媽是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小蝌蚪找媽媽》。

  板書課題:

  1小蝌蚪找媽媽

  齊讀課題。

  2.學生自己設教學目標。

  問:從課題你知道什么?

  學課文你想知道什么?

  3.師歸納教學目標。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和小蝌蚪找它們的媽媽去。通過學習,我們要知道小蝌蚪找了幾次媽媽,在找的過程中它的形體有什么變化。學習把各自然段的意思連起來想;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同學們還要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ǘ┲v授新課。

  老師配樂范讀課文。

  思考:

  1.小蝌蚪找了幾次才找到媽媽?

  2.它們都找到了誰?

  讀后學生回答:小蝌蚪找了三次才找到媽媽。它們找到了:鯉魚、烏龜、青蛙。過渡: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5段)請你們用最快的速度在自然段前標出序號。

 。ㄈ┛磮D逐段學習理解。

  1.觀察第一幅圖,說圖意。

  這幅圖畫的是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ㄟ@幅圖畫的是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玩。)

  哪個自然段是寫這幅圖的?

 。ㄕn文第一自然段。)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長的什么樣?

  貼出小蝌蚪的圖片。

  板書:大、黑、長長

  它們在水里怎么游呀?

  快活、高興。

  你覺得小蝌蚪長得怎么樣?

 。ㄎ矣X得小蝌蚪長得很可愛。)

  (3)指導朗讀。

  小蝌蚪長得這么可愛,在水里那么快樂活潑,我們讀這一段就應該讀出它們可愛、活潑的語氣來。

  試讀、指名讀、齊讀。

  過渡:可愛的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來游去,它們都在想:我們的媽媽在哪?要跟媽媽學點本領那該多好。∮谑撬鼈兿聸Q心找到媽媽,它們是怎樣找媽媽的呢?找媽媽的過程中它們自己有什么變化?我們學習第2自然段。

  3.學習第2自然段。

 。1)出示學習方法:讀,想,說。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 篇7

  計劃思緒:

  小朋友都喜好聽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變節深深吸引了幼兒。在故事中,經由過程小蝌蚪找媽媽的彎曲履歷,使幼兒相識到田雞的發展轉變歷程,用繪畫的情勢表示出來,相識連環畫的情勢,會區分故事中差別的情節內容,知道其先后次序,制造成連環畫,而且在運動中造就幼兒互相互助的本領。

  活動目的:

  1、進一步熟習和明白《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容,相識故事的重要情節。

  2、會區分故事中差別的情節內容,知道其先后次序,并能經由過程繪畫表示出來,制造成連環畫。

  3、與搭檔協商,在分工與互助的根本上配合完成使命。

  活動預備:

  1、白紙裁成32k,數目7倍于幼兒人數。

  2、事先熟習《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容。

  3、水彩筆、連環畫、動物圖片、訂書機。

  活動歷程:

  一、回想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的重要情節。

  1、播放灌音,再次觀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2、提問:小蝌蚪剛生下來是什么樣子?

  小蝌蚪把哪些動物當成本身的媽媽了?

  小蝌蚪去找媽媽,先遇到了誰?厥后又遇到了誰?末了它找到本身的媽媽了嗎?

  幼兒手工制作小結:小蝌蚪碰到了鴨媽媽,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在各人的資助下,終于找到了本身的媽媽。

  二、評論辯論:奈何制造連環畫?

  1、師:小朋友知道什么是連環畫嗎?(連環畫便是由一張張一連的畫面,組成一個完備的故事,按順序裝訂起來,就成了一本連環畫。)

  2、奈何來做連環畫呢?

  ①.畫故事。每張紙畫一個故事變節,有幾個情節就畫幾張紙。

 、.把畫好的故事內容依照先后次序分列并寫上頁碼。

  ③.裝潢封面。操縱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媽媽》,畫在封面上,讓別人一看就知道這本連環畫報告我們的是什么故事。

  ④.裝訂。

  三、請幼兒觀賞丹青書,邊思索邊評論辯論繪畫要領。

  這么長的故事我們可以怎么畫?(小組互助)小組互助時怎么分工?一共要畫幾張?有哪幾張?

  四、播放故事,幼兒繪畫,制造連環畫,先生巡回引導,賜與實時的資助。

  留意提示幼兒憑據情節的生長表示完備的畫面。

  難點:與搭檔分工互助完成使命。

  五、幼兒之間相互觀賞、交換。

  這是篇好文章,講的是關于大班美術活動:自制連環畫《小蝌等方面的內容,覺得好就按CTRL+D收藏下。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一、基礎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經過學習了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

  3、經過學生課文增強學生對科學童話的學習興趣。

  二、發展目標:

  1、經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從小就要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2、體驗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和準確性,培養語感。

  3、樹立環保意識,教育學生要保護有益的動物。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了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教師指導學生區別迎上去、追上去和游過去的不一樣,體會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和準確性,培養語感。

  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

  教學準備:

  蝌蚪、青蛙頭飾

  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課

  1、猜謎語:身子像個小逗點,搖著一根小尾巴,長大吃蟲叫呱呱。(蝌蚪)(教師出示幻燈片1—2張)

  2、談話引入

  小蝌蚪的媽媽是誰為什么它要去找媽媽呢今日我們就一齊隨著小蝌蚪去找它的媽媽吧!

  3、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同學們明白小蝌蚪去哪找媽媽嗎怎樣找的找到了沒有請你們帶著這些問題自由讀課文。

  溫馨提示:

  (1)自讀課文,發現不認識的生字圈起來。

 。2)用自我喜歡的方式識記8個生字。

  2、指導學生識記重點字和難點字(教師在巡視時發現各組同學普遍識記有困難的字)

  3、教師課件出現本課要認的灰、迎、阿、姨、追、頂、披、鼓8個生字,檢查識字效果。(教師出示幻燈片第3張)

  三、精讀領悟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點:

 。1)看課件,提問:小蝌蚪是什么樣的他們游的怎樣樣(教師出示幻燈片第4張)

  (2)朗讀第一自然段。(指導讀出快活的語氣)(教師出示幻燈片第5張)

  過渡:小蝌蚪雖然生活的很快活,可是沒有媽媽,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們多么期望也能和自我的媽媽生活在一齊呀!瞧,它們正商量著一齊去找媽媽呢。它們找啊找,最終找到了自我的媽媽,原先就是一只可愛的大青蛙。教師出示閱讀提示:(1)小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的;(2)最終小蝌蚪在哪兒找到媽媽它們的媽媽是什么樣兒的(教師出示幻燈片第6張)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點

  (1)看課件,提問:青蛙媽媽是什么樣的(教師出示幻燈片第7—8張)

 。2)引導學生歸納青蛙的外形特點。

  師:假如你此刻是青蛙媽媽,你想來介紹一下自我嗎(生帶頭飾上臺匯報)

  3、了解小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

  ①教師提問: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幾次變化,是怎樣變的呢請你們自由地小聲朗讀課文2~5自然段。讀完后,找出小蝌蚪身體發生變化的句子,用~~~~勾劃出來,并標上序號。

 、谛〗M交流

 、蹐F體匯報,教師把學生學習的情景用相機拍出來展示討論情景。

 、苎菀谎荩赫埳缪菪◎蝌,講講自我是怎樣樣長大的(帶頭飾上臺匯報)……

  四、演演畫面(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5—20張)

  教師請學生上臺看課件表演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其他同學讀課件中的句子配音。

 。1)教師播放課件學生讀指名學生演小蝌蚪的的樣貌(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5—張)

 。2)同學們讀得不錯,小朋友表演不錯,下頭誰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鯉魚阿姨的情景表演給大家看(選出主角演員,配戴好頭飾,提醒演員迎上去的蝌蚪和鯉魚阿姨各自該站在什么位置,該向什么方向游)(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6張)

 。3)教師引導:小蝌蚪的身體在漸漸長大,它又去找媽媽,我們來看一看,烏龜是怎樣說的(過程同上,情景表演時提示演員追上去的蝌蚪和烏龜該站在什么位置,各自向什么方向游。)(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7張)

  (4)教師引語:在鯉魚阿姨和烏龜的幫忙下,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下頭來看第四自然段,聽教師讀這一自然段,請同學根據教師的朗讀上臺表演。(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8—20張范讀)

  教師小結:小蝌蚪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找到了媽媽,該多高興啊!如果你是小蝌蚪,你會對媽媽說些什么把它找到媽媽后高興的心境表達出來。

  五、分主角朗讀: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小蝌蚪和媽媽的對話。

  六、拓展延伸

  教師指導學生用首先之后然后最終說話。(教師出示幻燈片第21張引導)

  七、總結全文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為了讓我們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適安全,我們應當做些什么呢(教師出示幻燈片第22張)

  八、課后作業(教師出示幻燈片第23張)

  1、回家有感情地背誦自我喜歡的段落。

  2、給爸爸媽媽講演故事。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朗讀表演,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在感悟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3、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教  具:多媒體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昨天看到一張“尋人啟示”,你們愿意幫忙找一找嗎?

  出示啟示內容,揭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以讀漢字為主。

  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默讀,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學生匯報,從哪幾個自然段中可以幫助小蝌蚪找到媽媽。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文章內容。

 。ㄒ唬、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從哪句話可以幫助小蝌蚪找到媽媽?

  2、質疑,提出本段中不明白的詞語和句子。

  3、理解“迎上去”指名表演。

  4、分角色朗讀。

 。ǘW習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三、四自然段。用筆標出能幫助小蝌蚪找到媽媽的有關句子。

  2、指名說說青蛙的外部特征。

  3、請學生為青蛙畫一張像。并將自己的作品貼到黑板上。

  4、分角色表演。

  四、再讀全文,思考:學完本篇課文你還了解了哪些知識?

  1、課件演示: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2、指名將小蝌蚪變成青蛙的幾幅圖片按順序貼到黑板上。

  3、指名說說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五、課外延伸,培養探索精神。

  1、學生匯報課外搜集的資料:其它小動物的成長過程。

  2、結束語:大千世界,充滿著無數的奧秘,希望同學們能積極探索鉆研,像幫助小蝌蚪那樣解決更多的難題。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 篇10

  情境教學片段——小蝌蚪找媽媽

  師;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讓我們一起來當這群快活的小蝌蚪好嗎?

  生:(興奮地)好:

  師:那你們知道小蝌蚪是怎么游的嗎?   

  生:知道,老師你看我把雙手當成小蝌蚪長長的尾巴。   

  生:我把腳尖踮起來輕輕地移動。

  師:讓我們一起游吧。

  (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池塘里快活地游著。)

  師出示長出兩條后腿的小蝌蚪的圖片并講解——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后腿。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里,”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別處去找吧!

  師:我們一起來表演小蝌蚪遇到鯉魚媽媽的情境,你們邊表演邊思考一個問題——長出兩條后腿的小蝌蚪是怎么游的?

  (師扮演鯉魚媽媽,生扮演長出兩條后腿的小蝌蚌。)

  師: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么模仿長出兩條后腿的小蝌蚪。

  生:小蝌蚪雖然長出兩條后腿,但我看到圖片上的小蝌蚪還甩著尾巴在游,所以我把雙手當成小蝌蚪的尾巴。

  生:我看到圖片上小蝌蚪的兩條后腿有的伸、有的縮,我認為那是小蝌蚪在學蹬腿,所以我邊蹬邊甩尾巴。

  師:小朋友們觀察真仔細。讓我們以六人小組的形式輪流來扮演鯉魚阿姨和長出了兩條后腿的小蝌蚪好嗎?

  生:好:(在音樂伴奏下學生分六人小組進行表演。)

  師出示又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的圖片并講解——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前腿。他們看見一只烏龜伯伯擺動著四條腿在水里游,連忙追上去叫: “媽媽,媽媽:”烏龜伯伯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師:我們一起來表演小蝌蚪遇到烏龜伯伯的情境,小朋友們邊表演邊思考——又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是怎么游的?

  生:好!(投入地表演著。)

  師:請說說你是怎么模仿又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的?

  生:我把雙手舉在頭上當成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

  生:因為剛長出的腿比較短,我把手放在身體旁邊當小蝌蚪的兩條前腿,邊蹬邊游。

  生;我看圖片上小蝌蚪的動作很像我學蛙泳的動作,邊蹬腿邊劃手。

  師:小朋友們的想像力都很豐富,模仿的動作都各不相同。讓我們以六人小組的形式輪流來演烏龜和又長出了兩條前腿的小蝌蚪好嗎?

  生:好!(在音樂伴奏下學生分蛆進行表演。)

  師出示小蝌蚪長成小青蛙的圖片井講解——小蝌蚪游啊游.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他們游到荷花旁,看見荷葉上蹲著一只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雙大跟睛。小蝌蚪游過去叫:“媽媽,媽媽尸青蛙媽媽笑著說:“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

  師:你們知道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嗎?

  (生用自己的方式跳著。)

  師:老師給你們表演一個好嗎?

  生:太好了。

  師:(邊表演邊念口訣)一前上擺,二后擺屈膝,三兩腳蹬地跳出,四雙腳輕落地。

  師:老師把這動作取名叫“立定跳遠”,小朋友覺得怎樣?想學嗎?

  生:太好了,想!

  老師把立定跳遠再示范一遭,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看一看完成動作的順序應該是怎樣的?

  師:輪到你們練習時看誰把動作做得最好,最早跳到青蛙媽媽旁邊。

  生分四人小組討論、練習。(在《小青蛙找家》的音樂聲中練習。)

  師巡視指導并給予一定的幫助。

  討論   

  1.創設學習情境,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景之中,用情景來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這種教學形式效果如何’是否值得探討?

  2.本案例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否有效,

  簡析

  1.情境教學法是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的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

  環境是教學中學生獲得體驗的載體。創設情境并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活動環境中,讓學生入景動情、明理知味,用情景來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優勢興奮中心,從而獲得最佳的有意注意,引導學生把興趣指向學習內容,調動學生學習、鍛煉的積極性,以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本課把教材內容以“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展開,讓學生扮演他們喜愛的小動物,通過游戲貫穿課堂。在課堂中緊緊扣住故事發展的情與景,使情景交融,學生的練習處于“樂中練、動中練、玩中練”的氛圍之中。這節課,學生始終沉浸在角色扮演的良性環境中,自覺、自主、能動地學習,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2.學生的身體得到了鍛煉,體驗得到了加強,交往得到了提高。

  在課堂中讓學生獲得充分的學習體驗,是新課程下低年級體育教學追求的目標之一。本課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讓學生扮演鯉魚阿姨、烏龜伯伯與不同時期的小蝌蚪,使學生獲得充分的學習體驗,交往能力進一步提高;讓學生思考井模仿小蝌蚪長出兩條后腿、又長出兩條前腿及長成青蛙的動作到引入立定跳遠的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學生的身體得到了鍛煉。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 篇11

  教學背景

  時代的發展要求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改革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此本文教學的設計理念便是積極倡導新型的學習方式,鼓勵和幫助學生自己探究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和幫助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問題協商解決,通過合作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合作精神。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學生、文本、教師間多向、互動地交流,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從而提高其語文綜合素養。

  教材特點

  (一)教材簡析:《小蝌蚪找媽媽》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幾只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了解了媽媽的樣子特點,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的身體也發生了變化,最后變成了小青蛙,并和媽媽一起捉害蟲。

  (二)教學重、難點:了解小蝌蚪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和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幫助下,怎樣找到青蛙媽媽的經歷,并從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想象力,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時應通過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

  課時內容預設:

  第1課時重點讀通課文,認識本課“我會認”中的8個生字,學習課文第1節,了解小蝌蚪的特點。書寫“有、在”。

  第2課時學習課文第2~6節,了解大青蛙的特點以及小蝌蚪找媽媽的經歷,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書寫“什、么、變、條”。

  第3課時學習課文,了解小蝌蚪是怎么變成青蛙的,朗讀課文總結導行,完成書面作業,會用“已經”說話。

  教學目標

  (一) 認知目標:

  1.通過細讀課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媽媽的歷程中,逐漸發育成青蛙的幾次形體變化和幾經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媽媽的經歷。

  2.通過小組交流討論,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養學生全面認識事物的能力和朗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知道青蛙是有益動物,會捉害蟲。我們要保護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環保小衛士。

  4.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ǘ﹦幼骷寄苣繕耍

  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學生在朗讀表演中,進一步理解詞句的意思,充分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

  (三)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科學知識的熱情,能自覺保護小蝌蚪和青蛙,爭做環保小衛士。

  2.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精神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3.通過質疑、解疑,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五、教學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本課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構建信息環境下“主體參與”教學模式。

 。ㄒ唬┙谭ǎ

  1.采用變序教法,可抓住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想深入了解哪個問題就學習哪一部分。這樣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他們邊讀書邊思考的良好習慣。

  2.多元智能驅動法: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感悟、朗讀表演、唱一唱、畫一畫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各類情感因素,促使學生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從而積極、有效地投入學習。

  (二) 學法:

  重視學生的個體參與,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我為本課預設的學法是:

  1.探究法:學生可以圍繞課題提出問題,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知識,獲得成功的愉悅。

  2.合作討論法:在解決問題時先自己找答案,再在四人小組里交流,最后小組代表發言,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

 。ㄈ┙叹、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青蛙和小蝌蚪的貼圖。2.學生準備鯉魚、烏龜、小蝌蚪、青蛙的手指玩具。

  (四)板書設計:

  采用貼圖式板書,直觀、形象,符合兒童心理特征,調動學生積極性。

  (五)課外學習資源搜集與處理:

  1.課前請學生搜集有關小蝌蚪與小青蛙方面的常識與圖片。

  2.提供小蝌蚪生長過程的圖片一組,讓學生按順序貼圖并進行說話訓練。

  3.自制拇指玩具一套,準備自己分角色朗讀。

  4.課后提供課外相關學習資料三份,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六、教學流程:

  第1教時

  (一)出示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1.讀題

  2.質疑:①小蝌蚪長什么樣?②它的媽媽是誰?長什么樣?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媽媽的?

 。ǘ┳x通課文

  1.自由讀。(碰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同學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師)

  2.讀給同桌聽,互相正音。

  3.看連環畫,找到相應的小節,一起讀一讀。

  4.自由選擇文中的一個小節讀給大家聽。

  (三)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說說你想提醒同學注意什么?(“迎、頂”是后鼻音。“追”是翹舌音。)

  2.說說你記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記住的?(灰:橫和撇就像兩根草,被火一燒就變成了“灰”;阿姨是女的,所以“姨”是女字旁等等)

  3.有、在”跟“灰”一樣都有橫和撇,怎么記呢?交流記字好辦法。

 、畔葧赵倜杓t,記住筆畫位置。

 、评蠋煼秾憰r請學生邊看書邊提示筆畫位置。(注意兩個字中第一筆橫的長短不同。)

 、菍W生書寫“有、在”。

 、葧鴮懻乖u、小結。

  yǒu       zài

 、商羁者^渡:(有)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

 。ㄋ模⿲W習課文第一節

  1.小蝌蚪長什么樣的呢?出示第一節課文,自由讀、指名讀讀。

  2.根據課文內容同桌合作畫一幅畫。

  3.對照課文,評一評畫得對不對,為什么?(檢測學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朗讀課文,表現小蝌蚪的活潑可愛。

  5.仿照《小蜻蜓》的曲調,學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愛,黑灰身子大腦袋,甩著長尾水中游,游來游去多快活。

 。ㄎ澹┱n后延伸

  1.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大青蛙)

  2.小蝌蚪是怎么找媽媽的,我們下節課再學。課后請去搜集關于青蛙方面的知識。

  第二教時

 。ㄒ唬⿵土晫,引出問題

  1.鼓勵學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節課的學習成果。(如:讀生字說說記字好方法;讀課文說出小蝌蚪的樣子;展示自己所畫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圖畫;唱上節課教的兒歌等等)

  2.我們已經知道了小蝌蚪可愛的樣兒,那這節課,你們還想知道什么?

  學生質疑,構建問題情景。這節課就圍繞這些學生想知道的問題進行學習、研究。(二)圍繞問題,探究學習

  學生想先深入了解哪個問題,就先學習哪一部分。

  問題1: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怎么樣?

  1.自由朗讀2.3.4小節,先把所有寫小蝌蚪媽媽樣子的詞句用橫線劃出來。再四人小組內交流,看看是否找對找全。討論一下怎樣連起來說說青蛙的樣兒?

  2.小組代表發言、師生共同評價。

  3.研讀描寫青蛙樣兒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詞的準確、生動。

  簡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知道青蛙是種有益的動物,我們要保護小蝌蚪和大青蛙,做環保小衛士。

  朗讀句子,體會青蛙的美,表達大家對青蛙的喜愛之情。

  4.學唱歌曲《青蛙媽媽》,記住青蛙特征,積累好詞。

 。ㄗ跃幐枨捍笄嗤芩臈l腿,披著綠衣露白肚,鼓眼睛兒寬嘴巴,捉起害蟲頂呱呱。)

  5.對比朗讀寫小蝌蚪和青蛙媽媽特點的話,知道他們的樣子不一樣,這是小蝌蚪要找媽媽的原因之一、

  問題2:小蝌蚪是怎么找媽媽的呢?

  1.由讀讀2.3兩節,邊讀邊想,你能自己讀懂哪些內容?還有哪些需要請教大家?

  2.重點理解:

 。1)小蝌蚪為什么忽然想到要找媽媽?(這是小蝌蚪找媽媽的另一個原因。)

 。2)小蝌蚪為什么錯把烏龜當作自己的媽媽了?(知道鯉魚媽媽、烏龜媽媽介紹得不夠全面。)

  3.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再現找的過程(請幾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來分角色朗讀課文,在表演中隨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

  4.小蝌蚪最后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齊讀第5節,體會見面時的情景。

  抓住青蛙媽媽的話“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質疑,可引出下一個問題情景,即:問題3: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是怎么變成小青蛙的?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下一節課再來研究。

 。ㄈ⿵土曥柟蹋瓿蓵孀鳂I。

  1.課文中的8個生字,還記得嗎?誰來領大家讀一讀?

  2.“迎”和“追”兩個字相同在哪些地方?(偏旁相同,筆順規則相同,都有走過去的意思。)走過去的方向一樣嗎?(迎:面對著走過去。追:從后面趕上去。)

  3.口頭填空:荷葉上著一只大青蛙,著碧綠的衣裳,著雪白的肚皮,著一對大眼睛。

  4.學習生字“什、么;變、條”:讀字組詞,交流記字好方法。先描紅再看老師范寫,體會書寫要領,最后獨立書寫。讀句子:不知什么時候,小蝌蚪的那條長尾巴變短了。

 。ㄋ模┱n后延伸,

  請大家課后去搜集有關小蝌蚪生長變化方面的知識與圖片。

  第三教時

 。ㄒ唬⿵土曇

  1.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是怎么變成小青蛙的?學生簡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

  2.課文是怎么告訴我們的呢?請大家仔細讀讀全文。

 。ǘ┘氉x課文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劃描寫小蝌蚪形體變化的句子。

  2.給小蝌蚪形體變化過程圖標上序號。

  3.用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把它們連起來說一說。

  4.完成填空題:

  小蝌蚪先長出兩條腿,再長出兩條腿,后來尾巴變了,最后尾巴了,成了一只。

  5.讀讀說說:(用“已經”說話,可以先利用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進行訓練,然后再進行開放性訓練,如:小蝌蚪的尾巴已經不見了。它們黑灰色的身子已經變成了青綠色。它們已經變成了小青蛙。小青蛙已經會跳了。小青蛙已經會捉害蟲了……

 。ㄈ┛偨Y導行:

  1.多種形式朗讀課文。

  2.小朋友,學了這篇課文,有哪些收獲?

  (四)課后延伸:

  1.畫小蝌蚪變化過程的連環畫。

  2.課后閱讀所提供的學習資料。(摘自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方惠珍的《小蝌蚪找媽媽》)

  3.建議閱讀《中國兒童散文文庫》中的《巖石上的小蝌蚪》、小學語文第5冊《不合群的小蝌蚪》。

  附板書

  34小蝌蚪→找→媽媽

 。繂桋庺~、烏龜?(青蛙)

  大腦袋先長后腿四條腿

  黑灰色的身子再長前腿寬嘴巴

  長長的尾巴尾巴變短披綠衣

  尾巴不見露白肚

  鼓眼睛

  五、第二教時教學片段評析

  復習引入片段

  師問:同學們,上節課你學會了什么?能向大家展示一下嗎?

  生:我會讀課文中的生字詞了,請大家跟我讀。(一生領讀,其余跟讀,發現有錯,即時糾錯。)

  生:學了課文第一節,我知道了小蝌蚪長什么樣了。

  生:我會讀第一段課文了,讓我讀給大家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生:我根據課文意思畫出了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樣子。(展示自己的畫,大家評議。)

  生:我會唱老師教的歌曲《小蝌蚪真可愛》,請大家和我一起唱:小蝌蚪真可愛,灰黑身子大腦袋,甩著長尾水中游,游來游去多快活!(全班同學都盡情地唱了起來。)

  點評: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以及個性體驗是不盡相同的,所以教師應打破以往單一枯燥的齊讀生字詞和課文的模式,鼓勵學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節課的學習成果,這樣才能全面的、充分調動各類情感因素,促使學生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從而積極、有效地投入學習。

  學習探究片段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小蝌蚪可愛的樣兒,那這節課,你們還想學什么?

 。▽W生質疑,構建問題情景。)

  生:我想知道小蝌蚪有沒有找到媽媽?

  生:他的媽媽是誰?長什么樣?

  生: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媽媽的?

  師:好,這節課我們就圍繞這些問題進行學習、研究。大家想先解決哪個問題呢?

  (學生自選學習內容,教師尊重學生的意愿。)

  師:剛才大家提出來想先了解“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怎么樣”這個問題,那么就請大家自由朗讀第2.3.4小節,把所有寫小蝌蚪媽媽樣子的詞句用橫線劃出來。

  (生讀課文畫有關詞句。師巡視發現有些學生沒有劃全。)

  師:四人小組內交流,看看是否找對找全。

  生:四人小組交流評議。

  師:討論一下怎樣連起來說說青蛙的樣兒?

  小組代表發言、師生共同評價。

  點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要培育學生的創造力”,因此,讓學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問題,在解決問題時先讓學生自己找答案,再在四人小組里交流,最后小組代表發言,這不但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并使學生智力互補,實現共同提高,還能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并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這一過程教師起到的是引導者、服務者和促進者的作用。

  師:請大家讀讀文中描寫青蛙樣兒的句子,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生1:我覺得寫青蛙媽媽身體顏色的詞很美:碧綠、雪白

  生2:我認為“蹲、披、露、鼓”這些動詞寫得很準確。

  師:為什么說這些詞寫得準確呢?

  生3:青蛙是兩條后腿彎曲著站在荷葉上的,就不能叫站了,只能叫“蹲”。(該生邊說還邊做了個蹲的動作。)

  生4:“鼓”字說明青蛙的眼睛很大。

  生5:鼓字還說明青蛙的眼睛是往外凸出的。

  生6:我知道青蛙的眼睛是長在頭頂上的。(生邊說邊把手握成拳頭放在頭頂上)

  生7:我知道為什么說青蛙是披著碧綠的衣服而不是穿著碧綠的衣服了。因為如果說是穿著,那么就不會露出雪白的肚皮了。

  生8:我知道青蛙那碧綠的衣裳和植物的顏色差不多,不會被害蟲發現,它的眼睛很明亮,四條腿會跳,舌頭還會突然伸出去,所以捉害蟲的本領很高。

  師:我知道很多同學從書上、網上和附近的農民那里了解到青蛙與莊稼的關系。大家來交流一下好嗎?

  生9:我從《跟我學語文》這本書中了解到青蛙捕食害蟲,不分晝夜,一只青蛙一天要捕食600只以上的害蟲。

  生10:我爺爺告訴我,利用青蛙滅害蟲很環保,因為用藥水消滅害蟲,雖然害蟲死了,但還有一些農藥會留在莊稼里,人吃了就會對身體有害。

  生11:我從書上看到過一句詩: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師:能說說意思嗎?

  生12:大概是青蛙多,稻子就能豐收。

  生13插嘴:這跟“瑞雪兆豐年”差不多。

  師:對,這句話寫出了青蛙與莊稼豐收的關系,由此看來青蛙不僅長得可愛,還很有用呢!它是捉害蟲的(生:能手),莊稼的(生:好朋友)農民伯伯的(好幫手)。你們喜歡青蛙嗎?(生:喜歡!)

  讓我們一起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描寫青蛙媽媽的句子。

  點評:在這教學片斷中,教師能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通過品讀詞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語言感悟能力。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讀書匯報、信息調查交流,培養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知道青蛙是種有益的動物,這為感情朗讀句子,體會青蛙的美,表達大家對青蛙的喜愛做了感情的鋪墊。同時又激發了學生探索自然科學知識的熱情,并對學生滲透了保護青蛙、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

  課后延伸教學片段:

  畫小蝌蚪變化過程的連環畫。

  課后閱讀所提供的學習資料《小蝌蚪找媽媽》。

  建議閱讀《中國兒童散文文庫》中的《巖石上的小蝌蚪》、小學語文第5冊《不合群的小蝌蚪》。

  點評:抓住有利契機,把課本和課外讀物有機的結合起來,積極有效地去誘發兒童的閱讀興趣。豐富和延伸他們的知識,增強他們的閱讀興趣,使課堂教學收到更好的效果,讓學生的知識得以延伸,認識得以升華,我設計課外延伸實踐這一環節,讓學生把課堂上沒有盡興的“節目”延伸到課外完成,實施綜合性學習。

  教學反思

  設計教學時能通過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讓學生了解小蝌蚪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和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幫助下,怎樣找到青蛙媽媽的經歷,并從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同時還激發了學生探索自然科學知識的熱情,能自覺保護小蝌蚪和小青蛙,爭做環保小衛士。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協作學習的精神和自主學習的意識。通過課始質疑和課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解疑,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能以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利用多樣化學習資源,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積極主動。人人參與閱讀、小組交流討論。全班交流討論的參與率達到80%。在交流討論活動中,學生能準確把握課文內容要點,一部分學生更能運用想像力,提出獨創性見解。拓展延伸的文學欣賞活動,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欣賞到了藝術的美,效果很好。

  這一案例的創設和設計,在教與學的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在教師教學思想的引領下,逐漸得到養成和實現的。其次,教師根據教學要求,靈活地把全班分為多個小組的小群體進行學習,學習形式上更具有靈活性和注重個性的發展。對學生的持續發展和提高,能進行有效的指導,在關注過程中,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

  由于教師想全面體現新課標新理念,一節課安排的教學內容多,教學方式多,而學生積極性高,都想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因此時間很緊張。教師在以后教學中一方面要注意教材只是個憑借,應學會取舍,精講精練,不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既要要尊重學生,努力發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做學習的主人,又要根據學情及時調控,促使他們有效地學習。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 篇12

  一、分析教材

  此教學內容是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注音識字,提前讀寫” 版一年級下冊第18課《小蝌蚪找媽媽》的第一課時。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并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

  從教材編排上看,課文中人物角色較多,語言生動,趣味性強,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典型教材;從教材結構上看,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進行學法指導的最佳范例。同時,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最經常最作用的訓練,尤其低年級更應該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因此,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認識“蝌、蚪、甩、游、鯉、食、迎、哪、龜、披、短、肚、已、害”14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做到不懂就問,增強愛動物、愛科學的意識。

  4、使學生從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使學生從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2、理解烏龜為什么不是小蝌蚪的媽媽。

  二、說學生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說一句較完整的話,并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學生朗讀課文時可能會出現唱讀的現象。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是以建構主義理論和創新教育理論為指導,根據看圖學文的要求和特點,創建了“多向互動、合作探究”的主體教學模式。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運用多媒體課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學法上主要采取自主學習,朗讀感悟,個性展示的方法。讓學生借助色彩鮮明的畫面和優美的語言文字,在充分的朗讀訓練中培養語感,展示個性,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ㄒ唬┎轮i激趣,導入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時,我用謎語引出蝌蚪,引發學生的興趣,并通過創設情景,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ǘ┏踝x全文,感知內容

  整體感知是學好課文內容的重要前提。我讓學生看課件聽范讀課文,學生通過色彩鮮明的畫面和優美動聽的范讀,身臨其境后,就能輕而易舉地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

  (三)識字教學。

  我采用兒童的語言,運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注重培養識字興趣和培養好的識字習慣,循循漸進,教會學生學習多種識字方法,掌握規律,主動識字。

 。ㄋ模┚x課文,感悟理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新《大綱》要求教學應“以讀為本”,在讀中培養語感,給予學生充分的朗讀時空。低年級課文更要“多讀少講”,甚至“以讀代講”,讓學生有層次的,投入情感地讀。本課語言文字淺顯易懂,趣味性強。于是,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1、熟讀課文,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學生在熟讀課文的過程中,結合課后問題思考:小蝌蚪是怎樣長成青蛙的?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青蛙和蝌蚪?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解疑,明確這兩個問題后,揭示出教學重點。根據鯉魚和烏龜對蝌蚪媽媽的描述,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腦海中呈現出青蛙的模樣。借助畫面,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然后讓學生分別帶上頭飾進行角色體驗。這樣,把學習語文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通過學生模仿演示深入體會課文,體現學生的自主活動,從中感悟出蝌蚪的生長過程。為了鞏固本課的重點內容,我利用圖片出示青蛙的生長過程,使學生一目了然;用直觀的青蛙圖展現學生想象的事物,肯定學生心中的答案,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

  2、 選讀課文,體會語言文字美,積累語言。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和段落有感情地朗讀,可用自由讀、對讀、輪流讀和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進行朗讀練習。借助畫面重點體會好這幾個地方:小蝌蚪在水里游來游去活潑可愛的樣子;對鯉魚媽媽有禮貌的問話;叫媽媽時高興激動的心情;鯉魚、烏龜和青蛙媽媽說話時慈愛的語氣。這樣,充分體現個性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注重語言積累,創設語言轉換的機會。

  課堂上我讓學生根據一幅可愛的蝌蚪圖來介紹一下小蝌蚪,讓學生學習運用課文中的語言資源,將課文中的語言材料轉換為自己的語言材料來復述課文的第一小節。又如:通過圖片展示,引導學生找到小蝌蚪成長過程的語句,再合成一句話。這樣,有目的地創設了新的語言轉換機會,又以變化句式的方法,既幫助學生積累了語言,又幫助學生運用了語言。

  4、邊讀邊思,以思促學。

  在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還有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課堂上,我通過質疑:小蝌蚪為什么認為烏龜是自己的媽媽?對其進行思維訓練。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回顧課文,自己來解決問題,變學生被動求知為主動求知,培養了學生綜合判斷能力。

  (五)延伸課堂,拓展創新

  課堂是有限的,課外是無限的,我們要把有限的課堂延伸到無限的課外去,樹立大語文觀,構建課內外聯系,加強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張揚學生個性,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小蝌蚪、青蛙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五、板書設計

  針對低年級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年齡特征,我的板書設計采用圖片的形式,再現小蝌蚪成長為青蛙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課文的重點內容,起到了以圖引趣、以趣學文的作用。

  六、總結

  大千世界,無所不有。大自然無窮的奧秘等待著孩子們去探索,去發現!缎◎蝌秸覌寢尅芬徽n語句淺顯易懂,趣味性強。我運用了相應的電教媒體化抽象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引導學生在朗讀感悟的同時,實現知識與能力、創新與實踐的巧妙融合,達到寓德育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目的。

  以上是我這節課的教學思路和想法,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還請各位老師們多多給予我批評指導。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15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會寫本課的10個生字。

  2.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生字、生詞。

  2.觀察圖畫,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教具

  生字詞小黑板、教學錄像帶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認識青蛙嗎?(生:認識!)那大家也都知道我們的朋友如按好壞來分可分為好朋友和壞朋友。蚜蟲是莊稼的壞朋友,那青蛙就是莊稼的好朋友。你們喜歡青蛙嗎?那又有誰知道青蛙小時候是長什么樣兒的?它又是怎樣長大的呢?(幻燈片出示小蝌蚪插圖,然后指出這就是青蛙小時候的樣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呢?學了今天這一篇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書課題)

  二、初識圖意。

  1.提出看圖要求:圖上畫了些什么?它們都在干些什么?(幻燈出示第一幅插圖)(生答)

  2.逐圖出示另二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小蝌蚪在身體上有什么變化?讓學生說說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分別遇到了誰,揭示這也就是——小青蛙成長的過程。

  3.提問:小蝌蚪最后變成了什么?它們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生述)

  4.小結: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媽媽時身體都出現了哪些變化?開頭怎樣?過了幾天怎樣?后來又怎么樣?最后變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讀課文。

  1.自輕聲朗讀課文。

  思考:小蝌蚪找媽媽找了幾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誰?

  2.糾正讀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問題,師生初步分角色朗讀課文。(師:敘述部分;小蝌蚪、鯉魚、烏龜及青蛙媽媽由四組學生分別扮演。)

  四、講讀第一自然段。

  1.講讀第一自然段。

  提問:課文中是怎樣寫小蝌蚪的樣子的?找出相關詞句,說一說,并用筆劃出來。

  提問:我們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幾只?(生:有一群。)師講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導生給“群”組詞。

  指導學生看圖,體會小蝌蚪心情如何?問:從圖上小蝌蚪的什么動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詞語描寫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師指導生聯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導學生看圖,師復述小蝌蚪外表。

  3.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讀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課堂作業:

  完成課后作業第二題(1)小題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案設計(通用13篇) 相關內容: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一》教案(通用14篇)

    【教材分析】《語文園地一》是結束拼音教學而進入識字教學后的第一次綜合性較強的、實踐性較強的練習作業。有七項內容,分別是鞏固識字拼音,分清聲、韻母;認識反義詞;鞏固識字;認識事物說完整句的練習;有認識“姓”進行課外識字的練...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精選13篇)

    首先,這是一篇寓言,講一個種葫蘆的人十分喜愛小葫蘆,但葫蘆葉上生蟲了,他認為葉子上的蟲子和他要的葫蘆沒有關系。結果小葫蘆掉光了。這則寓言說明,任何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我們要正確全面地看問題。...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選5篇)

    教學目標:1、認識15個字,會寫10個字。重點寫好“畫、報、候、獎”等生字。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教學重點:1、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會認15個字,會寫10個字。...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媽媽睡了》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會寫本課14個生字,會寫8個漢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理解課文內容,深刻體會同學之間的關愛之情。過程與方法:1、學生反復誦讀,借助插圖,展開想象來理解課文的情感。...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場景歌》教案(精選12篇)

    一、教材分析:這是一組數量詞歸類識字。把數量詞分類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圖畫之中,讓學生在感受美麗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時,認識事物,認識表示事物的漢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數量詞的表達方式。...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曹沖稱象》第二課時教案(通用13篇)

    一、教學目標1、會認11個字,1個多音字,會寫6個字。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曹沖是怎樣稱象的。3、通過曹沖稱象的故事,知道曹沖是一個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筋。...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教師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6篇)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對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通用4篇)

    首先,這是一篇寓言,講一個種葫蘆的人十分喜愛小葫蘆,但葫蘆葉上生蟲了,他認為葉子上的蟲子和他要的葫蘆沒有關系。結果小葫蘆掉光了。這則寓言說明,任何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我們要正確全面地看問題。...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么》教案設計(通用16篇)

    《我是什么》是北師大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十三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常識性課文。用第一人稱“我”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中水的變化(三態變化、依環境的形狀變化和脾氣變化),生動地說明了水與人類、自然的關系。...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3篇)

    學生閱讀的心理活動規律包括:復雜的思維活動,復雜的情感活動,復雜的語言實踐活動。一般來說,這三種活動總是有機結合、難以分割的,但情感活動的趨向性(如好奇、興趣、動機等)又往往對思維活動和語言實踐活動產生制約和影響,因而情感...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拍手歌》教案設計(精選13篇)

    設計背景音樂能夠啟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對于幼兒來說,音樂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缎腋E氖指琛肥且皇酌绹枨,歌詞由日本的木村利人編寫的。原歌共有六段歌詞,除拍拍手之外,還有跺跺腳、拍拍肩等動作。...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畫楊桃》教案(精選17篇)

    一、談話引入二、講讀課文。1、從課文第3部分入手,達到牽動全文之目的。(1)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2)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誨一定是使作者終生不忘的。...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视频 | 成人亚洲一区无码久久 | 国产精品免费看 | 欧洲多毛裸体XXXXX | JVID亚洲精品无圣光图套 | 91精品欧美福利免费观看 | 让少妇爽到高潮视频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少妇丰满2 |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看片无码AV | 涩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狠狠综合 | aⅴ视频在线免播放观看 | 欧美精品久 | 亚洲天堂免费视频 | 免费黄篇| 日韩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91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性色 | 国产精品白虎 | 片黄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自偷自自 | 久久国产精品二国产精品中国洋人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久久 | 国产综合视频在线 | 久久精品国产国产精 | 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 国产浪潮AV性色四虎 | 亚洲自拍一区在线观看在线观看 | 国产香蕉97碰碰久久人人九色 |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在线观看 | 免费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 欧美一级特黄特色大片免费 | 精品色欧美色国产一区国产 | 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 | 一级做性色a爱片久久毛片欧 | 怡红院成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