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擔》教材分析(精選13篇)
《朱德的扁擔》教材分析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72
《朱德的扁擔》教材分析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粹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同時表現出廣大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這句話寫出了戰士們爭相挑糧的高漲熱情!翱墒恰背薪訌木畬降矫┢喝ヌ艏Z路程長路難走的困難,是說雖然種種困難,但是戰士們都爭著去挑。“爭”字表現了戰士們不畏困難不怕吃苦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
課文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互敬互愛同甘共苦的感人場面。課文以“朱德的扁擔”為題,以小見大,于細微處見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革命偉人的鮮活形象。課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擔”,與題目呼應,既點明了課題,又深化了內涵。
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本文轉載自
《朱德的扁擔》教材分析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在融入個人情感的基礎上鞏固用詞習慣。
3、理解朱德同志在自己的扁擔寫上“朱德記”三個字的原因。
教學準備
1、教師提前藏收學生玩具的用意事例及學生請假的“缺人”事例。
2、生字卡片。
重難點、關鍵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事情經過。
2、聯系課文,自主積累詞語。
3、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朱德記”三個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前些天,班上xx同學的悠悠球被老師藏收,現在請他講感受。
2、上周班上另一xx同學因感冒缺席,請學生圍繞他的空位講講那次上課的失落感受。
3、今天,我們還將認識藏缺事件的另一人、事,出示問題: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二、學生猜答,了解朱德歷史背景。
三、圍繞“藏”和“做”學習課文。
1、大家用鉛筆做〈畫〉根扁擔在書上,快說;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
2、扁擔彎了沒有?〈出示朱德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的投影!
3、組織學生討論:從“彎”、“滿滿”這兩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組織學生思考: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引思句子:“戰士們想朱德同志那么辛苦,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教師指導理解“翻山越玲”。
5、引導學生擦去書上畫的扁擔,換寫一句“我”把扁擔藏到哪個地方的話。
6、引導學生體會“山高路陡”,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7、朗讀提示:在想象的基礎上用讀表達出來。
8、一個“藏”字,讓你談體會到了什么呢?這些也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
9、小結:真是“藏中見真情”!戰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呢?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藏〉
10、出示課文中的句子: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
11、解釋“連夜”、“趕做”的意思。
12、升華主題:〈1〉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2〉朱德做扁擔又讓你感到他怎樣?
四、鞏固字詞。
1、教師一句一句地帶讀一遍,學生再試著背讀一遍。
2、抽讀生字卡片。
五、布置作業,鞏固學習成果。
1、日記一則:寫學生的悠悠球被藏,xx同學缺席,課文朱德的扁擔被藏三件事。
2、交代隔天上課前老師會提問日記里各件事缺藏后分別要怎樣做。
板書設計:
朱德的扁擔
藏——戰士們對首長的關愛
做——朱德以身作則,同甘共苦
《朱德的扁擔》教材分析 篇3
語文教材是語文課程的集中體現,是一種靜態的文本。但其意義不僅僅是向學生展示了語言符號,而是在其精當、精彩、精妙的語言文字背后,隱藏著作者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見解,豐富的感情。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不能僅僅懸浮于文本的表層,不能用簡單的“是什么”、“怎么樣”來機械地處理文本。我們要把握文本中或泄世奔騰或脈脈隱含的感情脈搏,深入理解語言文字所依托的生命意義,使學生能在激蕩的感情中受到感染,使他們能在
或高昂或深沉的情緒中對人生有所頓悟。
《朱德的扁擔》一課,我就充分注意去挖掘文本價值,激活學生的獨特體驗。如:第二自然段中第三句話,“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這句話可以看出路程之遙遠,其挑糧之艱難?墒,我們這些孩子根本無法體會到這一點,就算我講解了很艱難,學生在學習下一自然段時,就無法感受朱德與紅軍戰士同甘共苦的感情了!因此在教學時,我先問學生:“你知道五六十里到底有多遠嗎?”學生根本沒這個概念!因此,我舉出身邊的列子,有吉首到乾州來回那么遠,學生馬上說:“哇!那么遠啊!我們坐車還要好長時間呢!”我又問:“那你們走過這么遠的路了嗎?”生:沒有,這么遠,我們走得話,到那兒的話可能要天黑了。我接著說:“那戰士們要挑著糧食來走這么遠的路,而且山高路陡,那是什么感受呢?”學生馬上回答:“累唄!”聽到這樣的話語,我突然覺得現在的孩子真的沒吃過苦,干脆讓這些小皇帝們來試試!于是,我提議來個親身體驗,我要請一個學生來表演。學生們十分踴躍的就舉了手,我挑了個身材挺健壯的吳長松,給他身上背上兩個書包,誰知他對大家說一點也不重,那這樣,我又給他加了個書包。于是他開始圍著教室奔走,我要求走20圈。大家很開心的看著,他也很高興的快走,前幾圈都挺順利的,剛到9圈,他速度就明顯的放慢了,我說:“運糧可不能耽擱,山上的戰士們還等著呢?”于是吳長松又開始加快速度,到13圈,突然摔倒了,大家哈哈大笑起來,叫他起來,他繼續背著書包走,終于走完了20圈。這時,我問大家:“你們看我們的同學背著書包在教室里走了20圈,現在你們來觀察一下”大家發言可積極了,有的說:“他的呼吸都不穩了”“他頭上出汗了”我叫一名同學摸摸吳長松的背,那個同學說:“背上都濕了,還很熱”,我請表演的吳長松說感受,他說:“我覺得真累,手都酸了,腳都疼了!”
這時,我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你們覺得吳長松背得很輕松嗎?戰士們肩上的糧食更多,走的路更遠,遇到的困難更多,你能想到他們會遇到什么困難嗎?”馬上,有學生就說:“他們走的山路會很高,路會很窄,要是下雨的話,就更滑,更危險了!眳情L松很積極的舉手,他說:“他們走那么遠,草鞋會磨破,腳會打起泡的!”還有學生說:“路上有許多送動的石頭,會絆腳的,一不小心就會摔交的”我連忙說:“你們說得真是太好了,老師都仿佛看到了他們在這樣的路上艱難的走著。”
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通過教師對文本的挖掘,激活了他們對文本的獨特感受,也讓這代的小皇帝們體驗到戰士們那辛苦的路程。這段雖不是重點段,但從這里所讓學生理解的感受是很難得的。所以,一篇課文,老師要善于挖掘文本價值,激活學生獨特的體驗,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高教學的效果。
《朱德的扁擔》教材分析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按筆順規則書寫8個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時數:
3課時。
第一課時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誰知道這是什么?
教學“扁”,注意不要寫成“肩”。
教學“擔”,擴詞。
扁擔是干什么用的?
教學“挑”,注意右半部分筆順
(2)扁擔上寫著什么呢?(朱德記。)
(出示朱德像)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
教學“德”,字形:朱德爺爺一心為人民,我們記住右下是“一心”。
記,在這里是作記號的意思。學“記”。
(3)這是一根“朱德的扁擔”。(揭題)
(4)朱德爺爺干嗎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2、聽課文錄音,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標出。
4.檢查自學情況:
(1)開火車讀生字詞。
(2)分組分段朗讀課文,正音。
。3)、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5.學習1、2自然段:
(1)默讀第1自然段,想: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2)在文中劃出表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詞。
簡介背景:(看插圖)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此麄兌嗝锤吲d呀,(看圖)他們跳呀,叫啊、多興奮呀!
什么叫會師?(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
(2)輕聲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思:部隊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
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去挑糧有什么困難?
、倏刺羁栈卮鹨陨蠁栴}:
a.(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
b.從井岡山上到茅坪,路很遠,有( ),( ),非常難
走。
、(看圖)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山高路陡?
引讀:可是——
大家為什么都爭著去?
(3)朗讀1、2自然段。 。
6.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
寫抄寫本
(2)完成課堂作業本的1、2題。
第二課時
1.復習:
課文1、2自然段講了什么?
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所以( )。
雖然山路又遠又險,可是( )。
2.教學第3自然段:
(1)(看插圖)看,這就是當年紅軍戰士們挑糧的情景。
①走在最前面的是誰?
誰能看圖用“一塊兒”說一句話。
②朱德爺爺是怎樣挑糧的?誰能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先指名有一句說一句。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
作。)
、蹠鲜窃趺磳懙?讀1、2句。
朱德爺爺當時已經40多歲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戰士們?(一塊兒挑糧),而且穿戴和戰士們?(一樣)挑的糧食也跟戰士們一樣?(滿滿的)。這些都說明了什么?
④指導用敬佩的語氣讀。(強調“一塊兒”、“滿滿的”。)
(2)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佥p聲讀后面的課文。劃一劃,哪些句子告訴我們答案?
、谡l能用上這些詞,用自己的話說說。
大家想、太累、勸、藏、因此、又、找來
、壑笇Ю首x。
“不料”可以換成什么詞?(沒想到)
指導讀出后面“不料”的語氣。
④引讀:大家見了——
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頭填空:大家見了,心里想:( )。從此,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3)是啊,朱德同志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
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投影出示)(齊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糧食絕對可*。
大家齊心協力,
粉碎敵人圍剿。
(4)有感情地朗讀第3段。
3.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有關生字:
鞋:左右相等。
戴:左下“ ”寫得扁小些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1.復習:
(1)比一比,再組詞:
帶( ) 記( ) 桃( )
戴( ) 紀( ) 挑( )
(2)聽寫詞語:
2.朗讀全文,總結課文:
(1)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總結填空: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朱德帶領部隊和毛澤東的部隊在井剛山會師,朱德和戰士們一塊兒( )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 )的高尚品質;我們( )。
3.指導背誦第3段:
(1)自由讀第3段,想想哪幾句話寫了同一個意思?
(2)同桌互相討論課堂作業本第3題。
(3)根據第3題的提示,自由試背第3段。
(3) 指名檢查,齊背。
4、把句子補充完整:
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大家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
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同志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導完成作業:
課堂作業本第4題:
(1)讀題,三個句于里都有一個什么詞?“更加”可以換什么詞?表示程度怎么樣?
。2)你能用更加說一句話嗎?
板書:
朱德的扁擔
五六十里 (路遠) 穿草鞋
挑糧 戴斗笠
山高路陡 (難走) 滿滿
《朱德的扁擔》教材分析 篇5
《朱德的扁擔》是二年級的第六單元的第二課,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朱德和戰士們一起挑糧,因為戰士們心疼朱德,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后來朱德連夜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大家就不好意思再藏朱德的扁擔。
第一課時教學,我從字到詞再到句子,重點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順課文內容。上完課之后感覺整節課有太多的遺憾!
一、課堂組織存在問題,因為過分強調孩子的課堂習慣,導致課堂教學內容沒有完成。時間安排不合理,生字教學拖得時間很長,導致第一課時指導朗讀時間不夠,指導不到位。
二、因為是二年級的學生,針對低年級學生課堂上缺乏趣味性,教學時沒有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應該嘗試一下激勵性的語言和小物品(小貼畫),首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樣開展教學才能效果加倍!
三、針對課件問題,因為是二年級的學生課件應該注音,還有字體應該是正楷,做課件的時候原本是沒有問題的時候,但是沒有打包處理,后來字體和拼音的位置都發生變化,有點遺憾。
四、整個教學環節過于陳舊,沒有創新,以后應該多看一點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多參加各式各樣的教研活動,與時俱進。
教研教學的路程應該是學習再學習的過程,以后會繼續努力再努力,爭取有更大的進步。
《朱德的扁擔》教材分析 篇6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結構模式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設 計 意 圖導入新課1、你們知道朱德同志嗎?2、請大家看看墻上掛的名人名言,認識圖上的朱德畫像。3、老師介紹朱德的生平。4、板書課題:朱德的扁擔1、看墻上掛的名人名言,認識圖上的朱德畫像。2、齊讀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 自讀課文,標出小結,圈出生字、詞。 2 下面聽老師讀課文,注意生字詞。 3 請學生小組讀文,然后互相說說自己是怎樣識記生字的。 4 指名分自然段讀。 5、出示字詞句,學生認讀。 學生按要求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學生看著課文中的字認真聽。 其他同學糾正字音。 學生看屏幕上的字詞句,以不同眼的方式認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指名讀) 學生在反復讀的過程中,對圈出的字詞多次再現,為識字做好鋪墊。 將課文中的字詞句抽出來認讀,體現由文到句,由句到詞,到字,逐步識字,減輕識字負擔。品讀課,體驗情感1、 再次讀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2、 組織交流匯報,結合學生匯報情況,相機引導。3、 討論:(1)朱德的扁擔用來做什么?(2)挑糧的路程有什么困難?用~~~畫出有關句子。(3)朱德同志是怎樣挑糧的?用~~~畫出有關句子。(4)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5)后來為什么大家不藏朱德的扁擔?用~~~畫出有關句子。 學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重點體會:1、朱德的扁擔用來做什么?讀用~~~畫出有關句子。 2、挑糧的路程有什么困難?讀用~~~畫出有關句子。3、朱德同志是怎樣挑糧的?讀用~~~畫出有關句子。(4)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讀用~~~畫出有關句子。(5)后來為什么大家不藏朱德的扁擔?讀用~~~畫出有關句子。 引導學生邊讀邊想,為交流做準備。 這一設計,既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同時又能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想象與創新。學生能夠加上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升華情感,拓展延伸 1 學習了《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后,你認朱德同志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我們應該怎樣向他學習。 學生暢所欲言,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表達出自己的感情。 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感受朱德同志不講特殊、與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學習寫字,感受漢字之美 1 出示要求會寫10個字,組織小組討論:怎么寫好這幾個字? 2 組織匯報,注意及時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寫“鞋”“扁”“意”“疼”等字時應注意什么,匯報的同學當小老師教其他同學寫字。 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感受漢字之美,當小老師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望。
《朱德的扁擔》教材分析 篇7
《朱德的扁擔》講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戰士們為了堅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的故事。文章以“朱德的扁擔”為題,與細微處見精神,語言簡潔平時,娓娓道來,既展現了一位以身作則、吃苦在前的紅軍指揮官形象,也表現了戰士們對朱德同志的關心、敬愛之情。
教學之前,我給學生們布置了查閱資料的作業,以便于孩子開門更好的理解本課內容。學生對于刻了字的扁擔一定充滿了好奇,因此著眼于這根扁擔的特別之處,引導學生層層剝筍,進而了解紅軍戰士不畏困難和朱德同志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再者,由于學生對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學本課時,讓學生做好了課前預習,向家長了解,或在家長的幫助下搜集關于朱德同志的資料,初步認識朱德,課中適時介紹朱德并交代當時的背景,補充講解當時井岡山的軍事形勢,雖寥寥數語但可以為理解課文內容提供幫助。
在整體感知課文后,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讀了課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提的問題很多,有詞語類:會師、草鞋、斗笠、山高路陡、井岡山根據地、儲備等;有問題類:大家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擔給藏起來呢?朱德同志為什么又找來了一根扁擔?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的扁擔”五個字?等等。引發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
在第2自然段的教學中抓住關鍵句“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來學習,通過聯系生活經驗,結合圖畫體會“挑糧路”之長、之險,“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這句話中的“爭”字表現了戰士們不畏困難、不怕吃苦、爭相挑糧的高漲熱情,進而體會戰士們不怕困難、爭相挑糧的精神。
本課教學中,只學了前兩個自然段,我主要引導學生以督促2悟,并進行隨文識字,大多數同學對這兩個段落里的字詞掌握較好。
《朱德的扁擔》教材分析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會認8個只識不寫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學習句子,初步感悟革命領袖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初步感悟革命領袖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可貴品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
四、學習部分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反饋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1、回憶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2、讀詞語:扁擔布匹官兵仍然嚴密封鎖日理萬機
二、激趣導入,引導質疑,整體感知二、三自然段。
1、回顧課文內容,畫扁擔。
2、認識朱德的扁擔。
3、激疑: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呢?
4、自讀二、三自然段,思考: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
5、全班交流。
三、學習二、三自然段,感悟朱德的可貴品質。
。ㄒ唬⿲W習第二自然段,感悟朱德挑糧辛苦。
1、自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感受朱德挑糧辛苦。
2、圍繞“挑糧辛苦”,指導學生讀懂句子,并朗讀句子。
3、聯系第二白然段的第一、二句話,感受挑糧的緊迫。
4、再讀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感受朱德樂觀的精神。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感悟朱德工作勞累。
1、默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勾畫句子。
2、理解關鍵詞語,感受朱德工作的勞累。
3、朗讀相關句子,表達心中對朱德的敬佩之情。
4、聽課文錄音,了解朱德的心情和做法。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創設情境,體會戰士心中的驚奇、崇敬之情。
2、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識記生字:官甩。
2、范寫“官”。
3、學生書寫生字。
板書設計:
9. 朱德的扁擔
敬佩
戰士們 朱德
。ū鈸膱D畫)
藏 連夜做
崇敬
《朱德的扁擔》教材分析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發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敬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識字、朗讀課文。
2、通過讀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戰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發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敬愛之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朱德同志像、扁擔圖片、多媒體課件、字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內容:
1、出示扁擔圖,這是什么?(生:扁擔)出示卡片:扁指讀(怎樣記?)(戶字旁,右下為一橫兩豎)擔指讀(左右結構,右邊為元旦的旦,還可以用熟字“膽”“但”來比較認識)兩個字合起來讀扁擔(板書:扁擔)(“擔”為輕聲)開火車讀。
2、有一根扁擔,上面寫著“朱德記”三個字。“記”在新華字典中這樣解釋:(大屏出示)
記:(1)記憶,把印象保持在腦子里。如:記住
(2)把事物寫下來。如:記賬
(3)記載事物的書冊或文字。如:日記
。4)記號,標志。如:以紅色為記
。5)皮膚上天生的色斑。如:胎記
。6)量詞,用于動作的次數。如:一記耳光
見新華字典第10版第211頁注釋
這里“記”為------“記號,標志。”
3、現在,你知道這根扁擔的主人是誰了嗎?(朱德)(板書:朱德的)
出示卡片:朱說筆順記憶。德(雙立人,右邊為“十四一心”,朱德爺爺一心為人民,下面為一心。)讀卡片朱德(出示頭像)朱德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深受人民的愛戴。
。4)聽了老師剛才的介紹,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什么疑問呢?
a朱德為什么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b朱德爺爺用扁擔干什么呢?
c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
二.初讀課文
你們真會提問題,就讓我們來讀讀課文,從文中找一找答案吧。▽W生讀兩遍課文。)
1、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些詞語。(出示)
山高路陡整夜整夜斗笠扁擔不料
同甘共苦一擔糧食挑糧找來隊伍
(如果你會讀,就向我點頭微笑,不要出聲。)開火車讀。
2、詞語會讀了,文章能準確地讀出來嗎?學生讀文,評價。
3、讀了幾遍文章,你找到問題的答案了嗎?
三、進入課文
1、師: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
生:挑糧上山。板書:挑糧上山
師: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請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然后交流。)
生a: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士吃。
b:如果糧食不夠吃,戰士們就會餓肚子。
c:戰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師:說得對。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ǔ鍪就队埃┱f說你看到的朱德。(先指名有一句說一句。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神態。)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師:從“滿滿”這個詞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a:我感覺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
b:我感覺朱德爺爺的力氣很大。
c:我覺得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
d:我想,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的肩膀都壓紅了。
……
師:你能讀出你的感覺嗎?學生讀。
2、師:挑糧上山容易嗎?快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生a:從井岡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遠。朱德工作很忙,現在還要走這么多路,說不定會累出病來的。
b:而且山高路陡。
出示文中句子: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師:想想“五六十里”是多遠,要走多長時間?(老師早上六點鐘就開始不停地走,要走到中午十二點才能走完,如果走山路的話,時間就更長了。你們想想紅軍戰士走的路是什么樣子的?)
師出示卡片:山高路陡
生:山很高,路也不平,還會有很多石頭。
師:四個字拆開來就是拆字解詞法。(生讀詞語)
師:再想想,這兒的陡,除了不平之外,還有什么意思?(老師做個手勢)
生a:路很窄。(大屏展示圖)
生b: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
生c:如果下過雨,戰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走一步,又會滑兩步。
師:剛才通過大家的想像,把挑糧的困難再現到了我們的面前,F在,你能用讀表現出來嗎?
生讀。
3、師:是呀,正是因為挑糧不容易,朱德同志晚上還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樣和敵人打仗,于是戰士們藏起了扁擔。(板書:藏)從“藏”中,我們知道了什么呢?
生a:從“藏”中,我體會到戰士們非常關心朱德軍長。
生b:從“藏”中,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
師:真是“藏中見真情”哪!
出示卡片:敬敬愛相機認識板書:敬愛
.師:戰士們藏扁擔成功了嗎?
生:沒有。
師:從哪個詞看出來?從書上第三自然段找找。
生:不料。
師:給不料換個說法。(沒有想到。)沒有想到朱德又找來一根扁擔讓我們知道朱德愿意與戰士們一同戰勝困難去挑糧,這叫同甘共苦。也就讓大家——
生: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師:通過這件事,也讓我們看見了朱德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板書:同甘共苦)
四、總結
1、小結: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和一塊兒的事,贊頌了朱德爺爺的高尚品質。
2、讓我們懷著對朱爺爺的敬佩再次齊讀課題——朱德的扁擔
五、作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上網查閱、到圖書館查閱或問爸爸媽媽等途徑,搜集有關朱德的資料,進一步了解朱德爺爺。
第二課時
一、鞏固練習.
1、游戲:識字大餐.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老師念出本課生字,學生指相對應的生字卡片,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指得快又對的為優勝.
2、再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
你能把課文準確地讀出來嗎?指名朗讀課文,集體糾正發音。
二、繼續學文
1、引出第一自然段(是什么時候的事情?)(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以及會師圖片)
(1)“會師”就是兩個隊伍合到一起了,這時隊伍的人變多了,隊伍壯大了,會師成功了,看,戰士們多高興啊!井岡山可是我們紅軍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它就是朱德總司令和毛澤東等一些了不起的人共同創立的?,自己讀書就能獲得這么多的知識,可真了不起。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高興地讀一讀這句話。(生讀)
。2)可是(引讀)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多危險!
(相機學習生字“隊伍抽”)
2、過渡:朱總司令白天和戰士們一起去挑糧,晚上還要制定作戰計劃,他太辛苦了!戰士們看到了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1)戰士們怎么想的?所以大家勸他,不料?
。2)朱總司令為什么要連夜趕做扁擔,上面還寫了“朱德記”三個字呢?
師:一根普通的扁擔為什么要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引導:(理解扁擔深刻的內涵)
結合板書師生合作總結:有了扁擔才能和——戰士們一起挑糧
挑了糧才能——儲備足夠的糧食
儲備足夠的糧食才能——粉碎敵人的圍攻
師:朱德的扁擔是普通的扁擔嗎?
三、總結全文
1、朱總司令的扁擔是粉碎敵人圍攻的武器,也象征了他帶領紅軍戰士勇敢地戰勝困難的決心。
2、學到這里,你想談談你的感受嗎?
朱德爺爺,我想對你說……
3、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四、指導學習生字:
出示:敵抽隊伍
1、齊讀生字
2、你發現了什么?
3、說說你怎樣記住這些字?
4、練習書寫。注意提醒坐姿和寫姿。
板書設計:
27、朱德的扁擔
挑糧上山山高路陡
藏找
(敬愛)(同甘共苦)
《朱德的扁擔》教材分析 篇10
課題 朱德的扁擔 課型 新授 案序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課文,了解朱德同志與紅軍戰士一起跳糧的事跡,體會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第3段。 教學難點 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課前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朱德畫像、朱德的扁擔圖片。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節 教 師 的 教 學 生 的 學 設計意圖 復習檢查 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1、學生按老師指定的詞語進行朗讀。 2、學生朗讀課文 了解學生生字詞朗讀掌握的情況以及對課文的熟練程度。 1、過渡:我們上節課讀過了這篇課文,課題是《朱德的扁擔》,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 2、(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道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提問: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 1、學生齊讀課題。 2、回答扁擔的作用以及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 3、學生說對朱德的印象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學生讀課文,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小組交流后集體交流 圍繞"藏"和"找"學習課文. 4、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 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什么是“山高路陡”?引導學生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5、剛才通過大家的想像,把挑糧的困難再現到了我們的面前,F在,你能用讀表現出來嗎? 6、過渡:是呀,這些就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 7,戰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呢?從哪個詞看出來? 出示課文中的句子:不料,朱德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大字。 朱德的找扁擔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讀課文,劃出有關的句子,然后集體交流 解釋詞語的意思。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學生小組討論后交流.。 學生找出文中相關的詞語。 學生讀課文,思考問題,集體交流;ハ嘌a充。 通過本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們知道戰士們關心體貼朱德,朱德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樹立學生的價值觀以及對偉人的敬愛之情。 總結補充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2、你還想知道更多關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等課外書。 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樹立學生的人生價值觀。 板書設計 朱德的扁擔 戰士 藏 關心體貼 朱德 找 以身作則
《朱德的扁擔》教材分析 篇11
作者:沈瀾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19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四
作者:沈瀾
教學目標: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1,會認1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按筆順規則書寫8個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謎語,想猜一猜嗎請聽:生在樹上,落在肩上, 干活躺下,休息靠墻. (這是扁擔)出示投影,板書:扁擔.現在我國的農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嶇,還有很多東西如水,糧等需要用扁擔來挑.在科技不發達的舊中國,更是離不開肩挑手提.說起扁擔,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2,板書課題:6,朱德的扁擔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相機簡要介紹朱德及其課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一部他南昌起義和湘南暴動的隊伍,來到井岡山, 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后,國民黨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視為眼中釘, 肉中刺,千方百計想拔掉它.他們在軍事上的一,二次會剿失敗后,又實行經濟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凍死,困死.為了準備第三次反會剿,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地主黨組織極積動員群眾為山上送.挑糧上山也成了紅軍的一項經常性工作.那年,朱德軍長已是40多歲了,但他經常親自帶領戰士們下山挑.)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將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在有疑問的地方劃上問號.
2,聽課文朗讀錄音,通過聽,你認識了哪些字,記住了哪些字
3,把這篇課文讀給同桌聽,和同桌一起討論識記生字,解決疑問,標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互聽互評,糾正字音.
5,質疑:初步理解以下詞語
坳:山間平地.
圍剿:包圍起來消滅掉.
經濟封鎖:用強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經濟聯系斷絕.
綿延:連續不斷.
(三)集中識字.
1,在本課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據學生回答,貼出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鎖井岡坪戰士脫肩浩蕩戴
2,這一課的生字這么多,你能記住嗎有什么好辦法
3,將生字按難易分類,把容易識記的字卡拿出來指名認讀.
如:擔戰士軍令井岡山糧食
指出擔是個多音字,本課讀dàn 擔子,扁擔,還有一個讀音是什么(dān 擔心)
指導學生讀好后鼻音:令糧
4,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記住形聲字:糧禁坪浩蕩
5,多種形式認讀生字: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指名讀.
(四)鞏固練習.
1,游戲:識字大餐.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老師念出本課生字,學生指相對應的生字卡片,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指得快又對的為優勝.
2,再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你能把課文準確地讀出來嗎指名朗讀課文,集體糾正發音.
(五)作業設計.
將本課的生字和課文讀給家人聽.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圍繞藏和找學習課文.
1,過渡:我們上節課讀過了這篇課文,課題是:朱德的扁擔齊讀課題.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挑糧上山.)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因為井岡山生產的糧食不多,不夠山上的戰士吃.如果糧食不夠吃,戰士們就會餓肚子.戰士們吃不飽,就沒力氣打仗了.) 你瞧,朱德正挑著擔子從遠處走來呢!
2,(出示投影)說說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書中的句子:他頭戴斗笠,挑著滿滿的一擔稻谷和年輕的戰士們一起走在崎嶇的山路上.
從滿滿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朱德爺爺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爺爺的肩膀都壓紅了.可能還會流出血來.朱德爺爺可能是硬堅持住的.)
3,既然挑糧上山這么重要,為什么戰士們還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好好讀讀課文,想一想.(因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還要挑糧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擔藏起來,朱德就不用挑了,這樣就可以讓他輕松點.如果朱德不挑糧,可以更加專心研究國家大事. 戰士們希望朱德不要過度疲勞.
4,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如:從井岡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遠,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難走.尤其挑著糧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 什么是崎嶇 引導學生看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頭,不像我們現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時,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如果下過雨,戰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走一步,又會滑兩步.)
5,剛才通過大家的想像,把挑糧的困難再現到了我們的面前.現在,你能用讀表現出來嗎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6,過渡:是呀,這些就是戰士們藏扁擔的原因所在.一個藏字,讓你體會到了什么呢(從藏字,我體會到戰士們非常關心朱德軍長,從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愛朱德.這種體貼和關心,其實也是一種愛戴.)真是藏中見真情哪!
7,戰士們這種情有沒有實現呢從哪個詞看出來(沒想到)也就是戰士們沒有如愿以償.
出示課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來毛竹,親自動手削了一根新扁擔,還在扁擔上寫了八個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擔,不準亂拿.
朱德的找扁擔又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難. 朱德做事有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我覺得朱德作為軍長,帶頭挑糧,非常負責.朱德很愛戰士們,很愛部隊,很樂意為部隊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與同事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個找,也讓我們看見了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讀到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這首歌謠的含義了嗎
2,指名讀歌謠,說說自己的理解.
這首歌謠表現了老百姓對朱德的愛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這樣和戰士同甘共苦的首長,一定可以粉碎敵人的圍剿.
總結補充.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2,你還想知道更多關于朱德的故事嗎請閱讀《朱德的故事》等課外書.
第三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朗讀課文.
2,檢查認字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
朱擔糧絕軍令禁鎖井岡坪戰士脫肩浩蕩戴
(2)找朋友:給生字口頭組詞.
(二)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字卡片:朱擔糧軍井戰士肩
指名認讀這幾個字,明確這八個字是要求能認會寫的.
2,合作學習,識記字形.
跟同桌討論學習,讀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的音形.
指名匯報自學情況,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識記方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變成朱;車字戴帽子變成軍;
用比較的方法記住:旦——擔良——糧站——戰
開——井土——士房——肩
3,指導書寫.
指名書空,強調字的筆順.
引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說說在書寫時該注意什么.
朱:第一筆撇,要寫得短一點,不要連在第二橫上.
軍:上面部分是禿寶蓋,不是寶蓋頭,最后一筆是豎.
士:下面一橫要寫得比上面一橫短.
肩:下面不要寫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筆變成豎.
4,學生練寫兩個,教師巡視,提醒學生寫字和執筆的姿勢.
(三)鞏固練習.
1,隨堂聽寫本課生字:朱擔糧軍井戰士肩
2,給生字組詞.
糧( ) 軍( ) 井( ) 肩( )
戰( ) 士( ) 擔( )
板書設計:
戰士們藏扁擔
朱德找扁擔(以身作則,同甘共苦)
用站內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本文轉載自
《朱德的扁擔》教材分析 篇12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2.學習課文1、2段,學會寫“德、扁、擔、記、志、部、產、茅、挑、爭”這十個生字。二,教學重點:讀通全文、學會寫“德、扁、擔、記、志、部、產、茅、挑、爭”這十個生字、學習1、2自然段:
3,教學準備:投影片、小黑板、朱德畫像、朱德的扁擔圖片
二、教學過程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誰知道這是什么? 教學“扁”,注意不要寫成“肩”。教學“擔”,擴詞。
扁擔是干什么用的?
教學“挑”,注意右半部分筆順:j y 5l扎兆兆。
(2)扁擔上寫著什么呢?(朱德記。)
(出示朱德像)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教學“德”,字形:朱德爺爺一心為人民,我們記住右下是“一心”。
記,在這里是作記號的意思。學“記”。
(3)這是一根“朱德的扁擔”。(揭題)
(4)朱德爺爺干嗎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2.聽課文錄音,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學生字詞,讀通課文。
4.檢查自學情況:
(1)開火車讀生字詞。
(2)分組分段朗讀課文,正音。
5.學習1、2自然段:
(1)默讀第1自然段,想: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板書:1928年井岡山會師
簡介背景:(看插圖)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
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師。
什么叫會師?(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
(2)輕聲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思:部隊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
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去挑糧有什么困難?
、倏刺羁栈卮鹨陨蠁栴}:
a.(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 b.從井岡山上到茅坪路很遠,有( ),( ),非常難走。
②(看圖)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山高路陡?
②引讀:可是——大家都爭著去,說明什么?
(3)朗讀1、2自然段。 。
6.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
德:左讓右。
扁:內賂寬。
挑:豎彎鉤比掀更高。
部:立下面一橫左長右短。
茅:注意右下不要添一捺。
(2)將今天學的生字各寫三個。
(3)完成課堂作業本的1、2題。
《朱德的扁擔》教材分析 篇13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會認8個只認不寫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學習句子,初步感悟革命領袖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初步感悟革命領袖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可貴品質。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
四、學習部分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反饋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1、回憶上節課的學習內容。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并學習了第1自然段,這里有些詞語誰能來讀讀?
2、出示詞語:扁擔布匹官兵仍然嚴密封鎖日理萬機
二、激趣導入,引導質疑,整體感知二、三自然段。
1、回顧課文內容,畫扁擔。
2、認識朱德的扁擔。(課件出示:有一排扁擔,其中一根上刻有“朱德記”字樣)
師:這些扁擔是當年紅軍戰士用過了,你能發現哪根扁擔是朱德用的呢?(生答)我記得課文中也有這三個字,請大家快速打開書看看吧!
3、生讀。(課件出示相應句子:“為了防止……三個大字”)
4、師:原來他是為了防止戰士們再藏他的扁擔。
5、激疑: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呢?
6、自讀二、三自然段:思考: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
7、全班交流。
①生答:戰士們怕他累壞了。
②請大家再自由地讀,把你們的想法和小伙伴說一說。
三、學習二、三自然段,感悟朱德的可貴品質。
。ㄒ唬⿲W習第二自然段,感悟朱德挑糧辛苦。
1、自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感受朱德挑糧辛苦。
2、圍繞“挑糧辛苦”,指導學生讀懂句子,并朗讀句子。
、佟爸斓峦境kS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一天往返50千米!
a、什么是往返?在課文中往返指從哪到哪兒呢?朱德一天這樣往返多么遠的路?50千米那是多少?
b、讀來讀讀這句?
c、男生齊讀此句。
師:在第二自然段中你還從哪里知道朱德挑糧十分累?
、诰渥印案鶕刂車貏菔蛛U要,上山下山十分難走。”
a、大家爬過山嗎?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是險要?
b、課件出示圖片(朱德挑糧走過的畫面)這山,這樹林,這哪是路啊,朱德在這里行走會遇到什么危險呢?
c、指名說,再讀此句,女生齊讀。
③出示句子“他穿著草鞋……被他甩得老遠。”
a、從這句中你還從哪里感受到挑糧很辛苦?(滿滿的)
b、老師這里有一筐米,它滿了嗎?(沒)老師再倒些,滿了嗎?呦,好重啊,你們幫我抬下去,(把二名男生上臺)告訴大家什么感覺?(太重了)
④出示整個2自然段。(重點詞語做上記號)
、葜该x,齊讀。
3、聯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二句話,感受挑糧的緊迫。
a、請大家再讀第二自然中的前2句,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b、師相機出示“奇缺”卡片,齊讀!捌嫒薄笔鞘裁匆馑迹
c、出示視頻畫面:井岡山被敵人圍困的畫面。
4、再讀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感受朱德樂觀的精神。
a、再看看朱德是怎樣挑糧的,再齊讀最后一句,我們看文中插圖,挑糧多累了,可是朱德臉上卻是笑咪咪的,這是怎么回事呢?請同座之間互相商量商量。
b、齊讀第二自然段。
c、過渡:除了挑糧累,文中還有哪些地方累呢,看大家自由讀第3自然段,把你感受的句子畫下來。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感悟朱德工作勞累。
1、默讀第3自然段,邊讀邊勾畫句子。
a、誰把找到的句子讀給我們大家聽?
b、出示句子“四十開外的的人……怎么辦?”
c、朱德是軍長,他有哪些工作做?相機出示并解釋“日理萬機”齊讀此詞。
d、齊讀句子,再讀,把擔心、心疼讀出來。
2、理解關鍵詞語,感受朱德工作的勞累。
3、朗讀相關句子,表達心中對朱德的敬佩之情。
4、聽課文錄音,了解朱德的心情和做法。
a、沒了扁擔,朱德會怎么做呢?你們聽(播放后面部分錄音:“沒了扁擔……三個大字”)
b、出示朱德挑糧的視頻畫面。
c、想象:如果你就是藏扁擔的小戰士,看到朱德又在挑糧你會想到什么?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創設情境,體會戰士心中的驚奇、崇敬之情。
如果你是紅軍戰士挑糧,看到朱軍長走在前面,你會怎么做?
2、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3、師總結全文,再讀課題。
4、小律動:手指操。(十個小手指握握手,上拍拍,下拍拍,翻個跟頭拍拍手。)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識記生字“官”、“甩”
a、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用尾巴向右甩)
2、范寫“官”
3、學生書寫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