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精選17篇)
《畫風》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篇1
《畫風》這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十五課。課文主要講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紙上的故事。課文內容雖然淺顯,學生一讀即懂,但是課文當中的人物對話較較多,所以我設計在教學當中主要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有感情地去讀,引導學生逐步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同時也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畫風,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正確書寫.
2.學習與要求學會的生字有關的詞語,要會讀,會寫.
3.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合作的精神。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能培養學生探究,求知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學習逐步的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和不斷創新的意識。
三、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點撥式教學
四、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片、圖片
五、教學過程: 2課時
學步驟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一、用“風”字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二、學習生字新詞
1、預習生字
2、學習生字
三、學習課文
1、朗讀4—8自然段
2、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讀課文
3、感悟理解課文內容
4、精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
一、繼續學習課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出示課件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并填空填空
2、出示圖片,引導學生填空。
3、鼓勵學生填句子、讀句子
二、再讀課文
三、引導學生展示學到的知識
課堂小練筆
四、生談學習后的感受,師總結全文
五、課外拓展
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黑板出示“風”字
1、師:同學們誰能唱一唱“風”的歌曲?
生:……
2、誰能背誦學過的有關“風”的詩句?
生:……
3、同學們掌握的風知識真多。我們都知道風看不見,摸不著,那么它藏在哪里呢?讓我們一起去大自然中尋找風,好嗎?
出示音頻課件:風的聲音
你找到風了嗎?在哪里找到的?
生:……
4、如果老師請你把風畫下來,你能嗎?(板書:畫)
一.過渡:今天我們要去認識三個小朋友,他們叫宋濤,陳丹,趙小藝(板書),我們先和他們認識一下吧。
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學習字詞
1.讀課文,畫出文中生字.
2.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3.同桌互讀,糾正字音.
4.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幾個字的.
1.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生字卡片,)
師:指名讀,齊讀.
2.識記字形:要求讀準音,認清字形
丹:獨體字,四筆寫成.
藝:上下結構,上邊是草字頭,下邊是乙.
濤:左右結構,右邊是壽
桿:左右結構,左邊是木字旁,右邊是干.
生:書寫練習
師:同學們真棒,不但字詞讀得好,寫的也不錯,老師真喜歡你們。
現在我們知道了我們的新朋友喜歡畫畫,你們喜歡畫畫嗎?平時你們最喜歡畫什么?
生:……
同學們,看了我們今天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生:……
師:是啊,風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怎么可能畫得出來呢?在這里,老師想知道同學們有沒有勇氣從小就向最困難的問題挑戰?
二.學習1——3自然段
今天天氣真不錯,這三個好朋友約好了一起來到郊外畫畫,他們都畫了些什么呢?
生:(齊讀1自然段)他們畫得可真好!
1.三個小朋友看著自己的杰作也很高興,這時,一陣微風迎面吹來,宋濤突發奇想,提出了個什么問題?
生:“誰能畫風?”
唉,多讓人為難呀!所以當宋濤提出“誰能畫風”這個問題時,陳丹是怎么說的呢?
三.學習4——8自然段
1、這三位小朋友是怎么畫風的呢?請孩子們仔細讀4—8自然段,用“——”找出三個小朋友怎樣畫風的句子,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好嗎?
2、孩子們,你們找完了嗎?現在老師就檢查一下你們否讀準了,句子是否讀通順了。
生:指名讀;請同學評價。
. 1、 師:這三個小朋友都畫了風,但是他們畫的用來表現風的物體和方法卻不一樣,我們來看看他們都畫了些什么?
默讀課文
2.誰來說說趙小藝是怎樣畫風的?她第一次畫了什么?第二次呢?
。ò鍟浩熳,風車)
3.趙小藝是第幾個畫出來的?她幾次畫出了風?你覺得她的心情怎樣?
。ǜ吲d,得意,自豪,激動)
大聲朗讀:讀出高興,得意,自豪,激動的語氣
4.你能用剛才體會到的感情,讀好這兩段話嗎?請孩子們自己先練讀。
師:誰體會到了?來讀一讀。
你們覺得他讀得怎么樣?你能再讀一讀嗎?
生:齊讀。
5.陳丹又是怎樣畫風的呢?
(板書:小樹)
她此時的心情怎樣?
你能讀一讀嗎?誰還想讀?
6.宋濤畫的又是什么呢?
(板書:雨絲)
他的心情又怎樣呢?
誰來讀一讀? 指名讀
7.同學們讀得真好,把三個小朋友不同的心情都體會到了,你們還想讀一讀嗎?
生:分組比賽讀。
生:分角色朗讀全文,
師:喜歡誰就讀描寫他畫風的那段。
1.他們明明畫的是旗子,小樹,雨絲,風車,怎么就說畫的是風呢?
。ò鍟猴h動的,彎彎的,斜斜的,呼呼轉的)
2.小結:這就是說畫風就必須找出能證明風存在的景物,再畫下來。
3.學到這兒,你覺得這三個小朋友的辦法好嗎?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生:……
第二課時
1、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三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今天他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能不能把那么多的“他”換成小朋友的名字,讀得更清楚些,指名讀
。1)趙小藝會畫飄動的旗子和呼呼轉的風車。
。2)陳丹會畫彎彎的小樹。
。3)宋濤會畫斜斜的雨絲。
師:你最喜歡誰的畫?
。1 )趙小藝
從她的畫里,你看到風了嗎?從哪里看到風了?(板書:旗子飄、風車轉)
3、你能讀得讓大家都感受到風來了嗎?指名讀,齊讀
你能用:風來了,它把 吹 了,風藏在 里的句式說一說嗎?指名,
。ㄕn件出示,完成填空)
真像個小詩人,讓我們一起讀讀你的詩吧!齊讀。
。2) 宋濤
宋濤是個愛提問的孩子,他提出了一個問題?你能讀出問的語氣嗎?他畫出風來了嗎?
我們看看他畫的是什么?指名說
(板書:雨絲斜)
他畫出風來了,高興嗎?你能邊讀句子,邊像宋濤一樣畫風嗎?自讀、指名表演讀
為什么畫斜斜的雨絲呢?
你能用:風來了,它把 吹 了,風藏在 的里 的句式說一說嗎?
。ㄕn件出示,完成填空)
生:齊讀
(3) 陳丹
陳丹很聰明,她也學會了畫風。誰能說說她是怎樣畫風的?
生:回答(板書:小樹彎)
小樹們,如果你感受到風來了,請你把腰彎一彎。
你還能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
。ǔ鍪荆猴L來了,它把 吹 了,風藏在 的里。)
誰在來讀讀這句話,你能讓大家感受到風來了嗎?
師鼓勵學生:你覺得自己棒嗎?夸夸自己吧!
5、你喜歡這三個孩子嗎?為什么?
生:……
師:板書 善于觀察 善于動腦
6、課文中小朋友畫畫的本領大,我們的朗讀水平也很高呢,想不想展示一下呢?
。1)選自己喜歡的人物,自由練讀。
(2)分角色朗讀。指名讀、分組讀
1、說風
三個可愛的小朋友因為細心觀察生活,找到了可愛的風娃娃。你想像他們一樣畫風嗎?說說你的風藏在哪兒了?
生:……
2、寫風
把你要聽到的風、找到的風寫下來,并且讀一讀。
生:動手練習
3、畫風
師:你還能怎樣畫風?
將學生的作品貼在黑板上進行評比展示
生:點評作品
師:1、你還能畫像風一樣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嗎?
生:討論交流后回答
2.孩子們說得真好,你們也和他們一樣,善于從日常生活中去發現,去觀察,肯動腦筋。生活是一本厚厚的書,善于發現,懂得動腦的孩子,會在生活中學到許多。希望我們班的同學都做一個愛觀察,愛思考的孩子,能快樂地學習生活,享受生活!
選擇一項你感興趣的完成。
1、找一些寫風的文章,讀一讀。
2、用你的畫筆,畫出風中的景色。
3、把你想到畫風的辦法寫下來
15 畫風
趙小藝 旗子 飄動的
風車 呼呼轉的 善于觀察
陳 丹 小樹 彎彎的 善于動腦
宋 濤 雨絲 斜斜的
用耳熟能詳的歌曲和詩詞引導學生的身心投入到風的情境當中去。
給學生自主識字、自主理解詞語、自主了解課文內容創設條件。
學習鞏固生字,掃清障礙,為后面課文的學習做好鋪墊,學習字形結構,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及時的給予學生鼓勵學生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鼓勵學生質疑,把學生引到課文的主旨上,看不見摸不著的風怎樣才能畫出來呢?
培養學生讀中理解、感悟、體會課文內容的良好習慣。
教給學生抓住重點的詞句來深刻理解課文的方法。
學習的當中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讀法理解課文。
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引導感悟內容,深刻理解,激發他們的情感。逐步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
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熟讀課文,引導學生細致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才能讓學生理解怎樣才能畫出“風”。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鼓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有感情地去讀,引導學生逐步去體會三個孩子的畫風是時的思想。
抓住理解重點的詞句是理解課文的內容,在理解課文重點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遇事勤動腦的好習慣。
這一環節的設計有利于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提高。
在這一環節當中出示圖片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是學生的身心一下子能投入到“風”的情境中去,體會只要仔細觀察,肯動腦筋,就算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也可用不同的方法表現出來。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
設計圖片與句子相結合來學習是為了讓學生仔細觀察再填空,達到“心”與“文”的結合,“情”與“境”的融合。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學生真正的成了課堂上的主人,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能使每一個學生都展示自我,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并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
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明白,在生活中要善于發現,懂得動腦的道理。
把課堂中學到的運用到生活當中去。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
教學反思:
我班的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時非常的專心,原因是孩子們之間的共性和大多數孩子對畫畫的喜愛,在學習中學生們懂得了遇到困難時不要退縮,要勤于動腦,善于合作,勇于創新還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多多的觀察的道理。
我在這一課的教學當中主要加強 “以讀為本”,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教學并且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閱讀,在讀中理解、體驗,感悟、思考,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學4-8自然段時,設計問題:這三個小朋友分別是怎樣畫風的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多樣式的讀,接著我通過飄動的旗子、彎彎的小樹、斜斜的雨絲去感悟風的存在,找到風的影子。隨后相機指導朗讀,帶著興奮的心情,自信的口氣讀。在多次閱讀中。讓學生理解宋濤、陳丹、趙小藝動腦筋學畫風的過程。認識到風與其它事物之間的聯系,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學會合作、勇于創新。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空間。
另外我在教學中還注重學科整合、讀寫結合。在引導學生展示學到的知識的這一環節,我把繪畫引入課堂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說風、畫風、寫風,把文章的理解想象與寫作融為一體,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獨立見解,從而達到學用結合、課內課外結合。
《畫風》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篇2
15、畫風教學目標 :1、會認7個字,會寫12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重點難點: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課時安排:兩課時第 一 課 時課前復習復習好輕松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1、猜謎激趣:看不到,摸不著;花兒見它點頭;小草見它彎腰。(板書:風)2、風看不到,摸不著,容易畫下來嗎?今天我們就來畫畫風。(板書課題,齊讀課題)二、識字瞧,老師帶來了3位小朋友,他們是畫風的能手,你認識他們嗎?1、課件出示三個小朋友的頭像,請小老師領讀他們的名字。2、號召學生和他們三個做朋友,與他們三個打招呼,作簡要的自我介紹。例如,宋濤、陳丹、趙小藝,你們好!我叫,很想和你們做朋友。3、你怎么可以這么快速的記住他們的名字?4、生匯報記字方法。4、想知道在這三位小朋友筆下,風,是怎樣畫出來的嗎?三、自讀自悟。1、默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找出答案。畫完后,同位交流,看劃對了沒有。2、全班交流。3、隨學生回答出示有關句子:同時指導朗讀,讀準字音。賽讀、評一評。4、三位小朋友畫風的情景是很有趣的,我們一起來走進課文,感受一下畫風的趣味。全班朗讀課文。畫風真好玩,大家也想畫吧,讓我們先通過生字關,順利過關,我們也去畫風。 四、指導寫字說說怎么計我會寫的字。想得妙,記得巧,看誰寫得好。1、不要多筆畫:“丹”字只有一點!盀酢弊种虚g沒有點,加迠就成了“鳥”字!敖z”字上邊的兩絞絲沒有點。 2、 不要少筆畫:“忽”字下面的三點,不能少。3、結構。“顯”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長!昂觥⒔z”二字上長下短!皸U、眨、濤”左窄右寬“桿”左高右低,“眨、濤”左短右長!八嚒弊植葑诸^的橫宜略長,下面的“乙”字“折筆”應盡量向左邊斜,“彎”應寫平,“鉤”直上。 4、生練寫生字。
《畫風》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篇3
講完《畫風》一課,我迫切地想要找出自己教學上的種種不足,也希望能通過一次次地磨礪來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增強自己的教學能力。于是,我進行了反思:
本節課我努力創設一種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以情境貫穿教學的始終。開始以猜謎語導入,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之中。隨后問學生“你感受過怎樣的風?”大部分學生說的是“感受過暖暖的風;感受過寒冷的風!边@個問題設計得不太好,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如果改成“你對風有哪些了解?”學生可能會想到很多,如從電視上看到的龍卷風,風給人們帶來的好與壞,學生想得越多對后面的畫風幫助越大。板書完課題后,設計的是讓學生對課題提出質疑,然后帶著問題認真閱讀課文,結果把這一環節忘了。在識記生字時,出示了本課三個主人公的頭像,采用與他們打招呼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記住生字“宋、濤、陳、丹、趙、藝”。又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組詞等多種形式幫學生識記、理解生字。但字詞教學這一環節用的時間有些長,導致后面的教學有些緊張。
在理解感悟這一環節,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我讓學生找到了課文中三個小朋友畫風的句子,然后利用課件展示了他們的畫,再讓學生配著圖來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得快樂。在朗讀方面,采用了自由讀、指名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懂得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但是,在朗讀的指導上做得不到位。如:應指導學生通過重讀“斜斜的、彎彎的、呼呼地轉”等詞語來表現風,這樣,才能讓學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學生才會有不同的感悟,朗讀時才會有不同的味道。我覺得是由于自己對教材鉆研得不夠深,有一種停留在表面上的感覺。
最后一個環節“你想怎樣畫風?”我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學生想風、說風、畫風,思維比較活躍:畫柳枝隨風舞動的、畫放飛風箏的、畫樹葉飄落的、畫炊煙的、畫曬在衣架上的衣服的等等,孩子們的想象力不亞于文中的小朋友。但是由于前面用時過長,這一環節時間比較短,沒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揮。展示的時候,由于時間緊,我代替了學生的匯報。課后,我想如果有時間,這樣設計會更好:讓學生到前面說“我畫了什么,風把什么吹的得怎么樣?”這樣能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另外,我的教學語言比較單調,貧乏的語言讓課堂變得沒有活力。如對學生的激勵語、評價語應該豐富些,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孩子,這一點很重要。語言上少一些指示性的話,多些童趣。
以上是這節課給我的啟示,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畫風》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篇4
一、教材分析: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十五課。主要講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紙上的故事。課文內容淺顯,學生一讀即懂,但本文對話較多,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同時通過讓學生說一說除了課文中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方法外,你還有什么方法畫風?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盡量創設情景讓學生樂讀、樂聽、樂思、樂說。
二、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總目標為: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說課稿《畫風》: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為:
1.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能認識7個生字“宋、濤、陳、丹、趙、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理清課文思路。(知道誰在畫風,怎樣畫風。)
三、說教學法:
1、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法:充分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2、情境教學法:教學中注意創設情境注重學生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教學貼近生活。
3、“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
4、“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边@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5、合作學習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和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四、預設流程:
(一)猜謎揭題、鼓勵提問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出個謎語給你們猜好嗎?請聽好了!課件出示:無形無色看不見,摸不著。樹兒見它招手,花兒見它點頭。紅旗見它舞蹈,風鈴見它唱歌。[興趣是學生積極求知的誘因,猜謎導入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課一開始就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2、師:是什么?誰猜出來了?(指名學生說)同意嗎?對了,是風!那風無形無色看不見,摸不著,能畫出來嗎?真的能嗎?今天這節課咱們要學的課文就是__畫風(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3、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這一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圍繞課題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很好地喚起學生學習的情趣和好奇心,產生讀書探究的欲望,促進主體的發展。]
過渡:小朋友們真善于思考,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認真讀書,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夠在課文中找到它們的答案。請大家打開書,翻到15課。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請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遇到有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小組內匯報朗讀,評評小組內的“小播音員”。
3、指名分節讀課文,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教師隨機引導學生評價。
[放手讓學生自由朗讀,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段落,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讀一讀,評一評,使學生在人文的課堂中學會讀書的方法,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三)創設情境,自主識字。
過渡:讀了課文后,大家知道誰在畫風了嗎?學生會高興地喊出三個小朋友的名字。
1、師:瞧,這三位小朋友來到咱們班了,想認識一下嗎?(出示課件:圖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畫畫,三位小朋友頭的上方分別有他們帶拼音的名字。)
(1)小老師領讀,齊讀。
(2)去掉拼音讀。師:看看,屏幕上有什么變化?還會讀嗎?男同學先讀,女同學接著讀。
2、擇出生字讀生字卡片。齊讀——開火車讀。
師:老師把他們的名
字拆開了,還認識這些字嗎?出示生字卡片(生集讀)。師:我們來開火車讀好嗎?
、僭趺从涍@個(宋、濤、陳、丹、趙、藝)字?
、谀芙o它找找朋友,組一個詞嗎?(宋、濤、陳、丹、趙、藝)
3、想一想、找一找:“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過。
5、老師這有幾個字想請教同學們,你會讀嗎?(指名學生讀)
課件出示:
顯得更美了一根旗桿
風車呼呼地轉斜斜的雨絲
師:這個顯字,也是課文中的生字,你能給它組一個詞嗎?能用它說一句話嗎?[根據課文特點,創設交朋友的情境,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巧妙識字,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識字的質量。]
(四)、再讀課文、感知內容
1、過渡:把這些字送回課文,老師相信你們肯定會讀得更好。
2、請大家帶著“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個問題再來自由的讀讀課文。課件出示:想一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讀完后師:這篇課文講了些什么事呢?(指名說)
4、師:那么他們到底是怎么畫風的呢,請同學再一次的去默讀課文,可以拿起筆畫出你自己的答案。
5、師:有答案了嗎?誰來告訴大家他們是怎樣畫風的呢?隨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⑴只見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⑵說著,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撬旬嬌系奶柌寥,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說:“下雨了,風把雨絲吹斜了!
⑷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她讀書細心嗎?句子中的“她”“他”分別指誰呢?能不能換成小朋友的名字,說得更清楚些?隨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胖灰娳w小藝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普f著,陳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撬螡旬嬌系奶柌寥,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說:“下雨了,風把雨絲吹斜了!
、融w小藝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6、請大家一起來讀一讀上面的句子。
7、師:那趙小藝他們的畫到底是怎樣的呢?想不想看看他們的畫呢?課件逐幅出示趙小藝三個人的畫:你看到了些什么?這是誰畫的畫?能給它配上課文里的句子嗎?
師:配得好嗎?大家一起來讀讀這一段。(課件出示:畫和相應的文字)[本環節克服了乏味地串講,對學生提出自讀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在自讀中解決問題,隨機出現圖文并茂的課件,再加上老師適當鼓勵性的提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理解、思維等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好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五)想象拓展,積累語言。
師:文中的三個孩子畫出了風,小朋友,你們想畫風嗎?準備怎么畫風呢?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訴你的學習伙伴吧!
1、小組討論畫風方法。
2、全班交流畫風的方法。
3、完成課后“讀讀寫寫”。
課件出示:張潔問:“你想怎樣畫風?”我說:“___________________!
[讓學生想象說話,留給學生一個可以盡情拓展想象的空間,發展了思維,同時小組間的交流,使學生之間有機會互相幫助,有機會獲得同伴的創新信息,促進了學生多方位的互動,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4、其實,生活中的風很多,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風吧。(課件出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風。)
(六)個性作業,自主選擇。
老師給大家設計了這樣幾項作業,請你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項去完成吧!
小畫家:用你的畫筆,畫出不同的風。
播音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小演員: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課本劇。
小詩人:編一首關于風的兒歌。
小巧手:做架紙飛機或風車,到風中去放飛你的歡樂。
[學生的個性,能力有差異,作業應具有“創造性學習過程”的本質,教師應從作業的主體——學生出發,設計具有多樣性的,富有創造性和趣味性的作業,讓學生通過作業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畫風》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篇5
畫風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識“宋”等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動腦筋。
教學重點難點:識字,寫字,朗讀體會
教學準備:課件,卡片
生:尺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讀“風” 適時地加以評述(如微風、大風、龍卷風等)多么美的風啊
2、設疑:那風能畫嗎?并板書畫風
二、初讀課文
師:那我們打開課文,看看書中的小朋友是怎么畫風的呢?
1、建議:認真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讀音,把生字多讀幾遍,如果不認識可以向同學或者老師請求。
2、學生自讀課文,師巡視
3、檢查學習結果
。1)認識詞組旗桿 顯得更美 風車呼呼地轉
。2)指讀(接讀)課文,讀后評價
。3)課文中講到了誰在畫風呢?
卡片出示 認識三個小朋友的名字 指讀 帶讀 齊讀
那這三個小朋友姓什么。恳黄饋斫薪兴麄兊男帐恰 一起說他們的名是……
我們班有姓陳的嗎?這個叫耳東陳
三、研讀課文
。ㄒ唬┭芯吭趺串嬶L
1、出示圖 那這幅圖上的三個小朋友究竟哪個是陳丹、哪個是趙小藝哪個是宋濤我們不知道,我們只有去學習他們是怎么畫風的才知道。
2、默讀課文。思考:他們是怎么畫風的,把風藏在哪里了呢?把他們怎么畫風的句子拿尺子用直線畫出來。
3、匯報交流
。1) 趙小藝眨眨眼睛,……飄著。
o這句話中沒有風啊,怎么能說畫出風了來了呢?哦,是風,風藏在飄著的旗子里了。
(出示:是風風把旗子吹的飄起來了。)
o指導讀(哦,旗子有點飄起來了;恩,老師感受到旗子飄了……)
o趙小藝還怎么畫風的? 她又把風藏哪里了?哦,藏在呼呼轉的風車里了
出示:是風,風把風車吹得呼呼地轉
o指導讀這句話(風車轉起來了。)
(2)陳丹說……小樹。
這回誰知道風在哪里了? 哦,風在彎彎的小樹里了。出示:是風,風把小樹吹得彎彎的。
指導讀(哦,小樹彎了。)
。3)宋濤想了想……吹斜了。
宋濤是用什么來表示風的呢?(斜斜的雨絲)哦,是風風把雨絲吹的斜斜的。
指導讀(雨絲有點兒斜了。)
。ǘ┲笇懨
現在我們學習了他們怎么畫風了,知道了圖上這三個小朋友分別是誰了吧?那我們來寫寫他們的名字吧。
范寫:在寫之前先看老師寫,看仔細嘍
一個叫陳丹還有個女孩叫小藝男孩叫濤濤
板書:著重教寫濤
學生寫:我們把這三個名字寫在插圖上 交流有不同的答案嗎?
(三)喜歡誰,了解三個小朋友的個性
他們那么能干,能畫出那么多的風,那你喜歡哪個小朋友呢?在那個小朋友邊上做個自己喜歡的記號
1、指名說
2、說說理由
趙小藝:聰明、能干、自信讀好趙小藝想了……
陳丹:聰明讀好:陳丹說:“我也會會畫風了!
宋濤:厲害
。ㄋ模┓止澙首x
出示插圖,讓學生找到小節并讀出來
四、拓展
他們三個小朋友多么會動腦筋啊,有那么多的辦法把風表示出來,你有畫風的好辦法嗎?能把風藏在哪里呢?
六、小結
《畫風》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趙、宋”等7個生字,會寫“藝、顯、忽、絲”4個上下結構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課文內容,在朗讀中感悟三個小朋友的創意。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生字卡片,字棋(教具、學具各一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聽,這是什么聲音?(播放風的聲音)板書:風
2、那我們先來做做跟風有關的游戲。能說幾個帶風的成語嗎?能背幾句帶風的詩句嗎?
那風還能畫出來嗎?板書:畫
二、認讀名字,初知課文
1、今天老師請來了三位畫風的小朋友,想認識他們嗎?自己先拼一拼,看看他們分別是誰?(出示畫面)
2、誰來跟他們有禮貌地打打招呼?(新游戲:“打招呼”)
3、我把三位小朋友請下來,你還認識嗎?(讀卡片、貼卡片)
4、那他們是怎么畫風的呢?我們來讀讀課文吧!把不認識的字和應該注意讀音的生字畫出來,多讀幾遍。
5、學生交流。
6、常規游戲:
“下棋”。
7、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感悟交流
1、三位小朋友具體是怎么畫風的?都畫了些什么呢?默讀課文,找出有關詞句,用“ ”劃出來。
2、交流:
他們分別畫了什么?
3、你能看板書說說他們畫了什么嗎?(師隨機出示畫面,讓生欣賞)
4、他們的畫美嗎?你喜歡這三位小朋友嗎?
5、讓我們就來當回小小配音員吧。ǔR幱螒颍骸靶⌒∨湟魡T”)
6、自己準備,指名分角色賽讀。
四、指導寫字
1、師范寫“藝、顯”:發現了什么?
2、學生動手寫字。
五、總結課堂,拓展延伸
《畫風》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篇7
【學習目標】
1、會寫“濤”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學習重難點】
1、寫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學具準備】貼圖、課件、生字卡。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三位愛動腦筋的朋友,你們還記得他們是誰嗎?(出示貼圖,相機貼出)
2、指名三人貼名字。
3、復習生字:請大家叫出他們的名字,有禮貌地和他們打打招呼吧。ㄗ杂纱蛘泻簦
二、指導寫字
1、過渡:
哎,他們的名字你們會寫嗎?(會)黃老師也相信你們會,會寫這不難,但要寫好就有點難了,你們能寫好嗎?(能)好,口說無憑,下面我們就來寫一寫吧。
2、那我們就先來寫這個字吧:
。ㄉ挚ǔ鍪荆簼┱埿∨笥褌冋J真觀察,要在田字格中寫好“濤”字要注意什么呢?(指名說)
3、范寫“濤”字。
4、下面,請小朋友們那出生字本,在田字格中練習寫兩個。(提示學生注意寫字姿勢,教師巡堂指導)
5、展示作業,進行評價。
三、朗讀感悟
1、出示三幅畫,指名三人上來給畫找主人。
2、請同學們趕快打開書,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這三幅畫的語句。
3、你畫了哪些句子,誰來讀一讀?(指名讀,引導讀完這三幅畫的內容為止)
4、過渡:
小朋友們真聰明,一下子就把句子找到了。(課件出示:4~8段)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把這些句子讀好,對嗎?(對)
⑴ 就請你們先自由地練練吧。
、啤≈该x,學生評:你想對他的朗讀說些什么?
、恰∵^各種方式的讀,把讀不好的部分練習讀好。(如:挑戰讀,男女賽讀,小組讀等)
、取↓R讀。
5、分角色朗讀:
現在,你們想不想換一個方法來讀一讀?(想)這個部分有幾個角色?(指名回答)
⑴ 下面,請你們在四人小組里面分工練習讀一讀吧。
⑵ 匯報:
哪個小組能勇敢地站到這里來讀給大家聽聽?
⑶ 學生評價:
大家聽了他們的朗讀,感覺怎樣?
⑷ 全班合作讀:
剛才在四人小組里你是練習讀哪個角色的,待會兒你就站起來讀哪個角色。
6、趙小藝、宋濤、陳丹把無形的風,用有形的東西表現出來了,多能干呀,你們快想句話夸夸他們吧。(指名說)
三、拓展發散
你們很會欣賞別人,你們也很能干。那除了他們的方法,你還有別的方法表現風嗎?好,你可以唱有關風的歌,背背有關風的詩句,也可以畫畫風,你想怎樣表現風就怎樣表現!好,你們可以自由地練習了。(教師巡堂指導,并參與學生活動。)
誰來展示一下你的杰作?
四、自然結課
同學們的節目都很精彩,由于時間的原因,就到這里吧!這節課就上到這,下課。
【板書設計】
15、畫風
趙小藝頭像 宋 濤頭像 陳 丹頭像
趙小藝 宋 濤 陳 丹
趙小藝的畫 宋 濤的畫 陳 丹的畫
【特色說明】
本教案主要體現以下三個特色:
一、創設識字情境,激趣鞏固
本教案一開課,就利用課文中的三個主角人物創設了“和朋友打招呼”這么一個識字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鞏固第一節課時中所學的生字。
二、以讀為本,學習扎實有效
本教案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思想,做到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形式多種多樣,讓每個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氣氛活起來,力求做到不花俏但學習扎實有效。
三、聯系生活,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本教案設計了“表現風”這一環節,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風,從課文回到生活,聯系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畫風》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篇8
教學目標:
讀懂課文,學會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能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的習慣.
教學重點: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培養孩子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人物頭像,字卡,掛圖,風車,小旗.
學具準備:繪畫紙,水彩筆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模仿)聽,這是什么聲音 (風聲)(板書:風)風大家都見過也感受過,老師和你們來做個和風有關的游戲,好嗎假如你是大樹,小草,花兒或者落葉等等,大自然中的萬物你想扮演什么就做什么樣的姿勢.聽好,風來了,老師看看你們都變成什么樣了 (生說感受)也有一些非常優美的詩來贊美風,你會說嗎 (抽生)誰還能唱唱和風有關的歌 (抽生)對了,孩子們,風可以聽到,感受到,可以唱出來,可以說出來,可是,風能畫出來嗎 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繼續學習——《畫風》.
二,自主探究
1,在上節課中,我們認識了三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今天呀,他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想認識一下他們嗎 (出示頭像圖)和他們打個招呼吧!(宋濤,陳丹,趙小藝)(注意相機引導孩子打招呼的語氣和禮貌)
2,復習認讀生字,新詞.(游戲:開火車卡片認讀)
3,現在,聰明的孩子們,請你們動腦筋回憶一下,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畫風的呢 請你從課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畫出來.(小組討論交流)請你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好嗎 (小組代表)
課件隨機出示:
宋濤——"宋濤想了想,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師相機指導:同學們,從他的話中,我們聽出有風了嗎 你覺得怎么才可以讓我們感覺到風呢 這樣吧,老師就當宋濤,現在準備畫風的呢請你們大家一起用朗讀告訴我,我應該怎么畫風吧!
(師出示一幅只畫了太陽,大樹和房子的畫,然后按照學生的朗讀擦去太陽,畫上烏云,但是只畫了直直的落下的雨絲)
我畫的怎么樣 (生評:不對,應該是斜斜的)對呀,差不多,也可以呀(生指出是風把雨絲吹斜了,所以要畫斜的)老師明白了,你們真了不起,現在請你們再用朗讀告訴我應該怎么畫吧(學生再次讀,老師改正)
想不想看看真正的宋濤畫的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放課件)風到底藏在畫的哪里呀
小詩人,你們能用"風來了,風把 吹 了,風藏在 里"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 (生補充,風來了,風把把雨絲吹斜了,風藏在斜斜的雨絲里.)看看你們多了不起,這么快就作了一首詩,你能讓老師朗讀一下你的大作嗎 (師有感情朗讀,指導)
陳丹——"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師相機指導:你能讓我們聽到風的聲音嗎 為什么要重讀"彎彎"呢那好,我們都是小樹,如果你覺得自己讀出風的感受了,請你把腰彎一彎.(出示陳丹的畫)那我們也來看一看,風藏在哪里可以用我們剛才那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嗎 引導學生用"風來了,風把小樹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樹里",并能有感情的朗讀,注意用詞優美.
趙小藝——"她在房子前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指導方法同上,用實物旗子和小風車讓孩子感受到風,引導孩子說出"風來了,風把旗子吹得飄起來了,風藏在飄揚的旗子里.風來了,風把風車吹轉了,風藏在呼呼直轉的風車里")
4,這三個聰明的孩子動腦筋,想辦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畫出了風,可真了不起,你愿意現來讀讀嗎 看看風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讀里.(生再讀體會)
5,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生小組內進行,師指導)
三,拓展體會
1,過渡:宋濤,陳丹,趙小藝會畫風,你能畫風嗎 你想怎么畫 (口答)
2,拿起你們五顏六色的畫筆,畫畫風吧.我們來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的和別人不一樣,最有創意.(生自由畫,老師巡視)
3,(抽生上臺展示)別忙,請你拿好你們的畫,找一位朋友來說說你的風藏在哪里,下面的同學也要看仔細了,并用"起風了……"這樣的句式說一說(抽生說)
師總結:你們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細呀,說得多美呀,真像一首好聽的小詩!
四,總結延伸
師:愛動腦筋的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你們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畫出了風,還用那么美妙的語句表述出來.可見,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動腦筋,想辦法,善于觀察和思考,聯系生活中的實際,都是可以解決的.我愿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做一個善觀察,勤思考的孩子!
板書設計:
宋 濤 斜斜的雨絲
15 畫風 陳 丹 彎彎的小樹
趙小藝 飄動的旗子
轉動的風車
《畫風》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篇9
《畫風》教學雜談
中國語文網 編輯整理
【湖北省南昌市豫章路小學 李 燕】
〖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新教材設計精美,圖文并茂。為了讓學生讀懂故事,理解課文,達到語言文字訓練的目的,并通過訓練鼓勵學生積極思維,教學中教我們可充分運用現代教學媒體或運用兒歌、謎語、游戲、課本劇等活動,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誘發學生在閱讀中思維的積極性。
如教二年級下冊《畫風》一課時,以自編風的兒歌這一環節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開拓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也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長征小學 余少平】
〖面向全體學生,提供創新性發展的機會〗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幾乎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能表現出良好的創新性。教師應該要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各種手段挖掘隱藏在學生中的創新潛力,學生的這種潛力在教師的引發和培養下是完全可以挖掘并得以很好發展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平等地給每個學生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尤其要給后進生更多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把豐富多彩的個人世界展現出來,獲得創新性發展。
當然,孩子們的作品存在差異,這又有什么關系呢?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觀點。特別是給后進生以創新的機會,激勵后進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創新,保護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比什么都重要。如,我教第四冊《畫風》這篇課文時,合理地利用課文中三位小朋友通過動腦筋畫出風的故事,提出“你會畫風嗎?你想怎樣畫風?”的問題,鼓勵孩子們積極開動腦筋,把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風中的景物說一說,畫一畫,孩子們畫出了彎了腰的小草,飄在空中的氣球,被風吹起的花裙,煙囪上歪了的煙等等,每個同學都能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不同的內容。尤其優先讓后進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圖畫,既滿足了學生口頭表達的欲望,同時使每個學生(尤其是后進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很好的訓練和發展。
【黑龍江省大慶市八百晌創業小學 楊秀英】
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主要體現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而說與寫的能力在當今社會又顯得尤為重要。
國家教委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边@就告訴我們,培養口語交際能力是符合小學語文學科性質的,因為,語文不僅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而且更重要的是一門交際性的基礎工具學科。2005年的上半年,我們學生正處于二年級下學期,主要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針對低年級學生思維活躍,具有很強的表達欲、表現欲的特點,我在教學中聯系實際,引導學生說一說,演一演,議一議,寫一寫來進行說話和簡短的寫話練習。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寫完整通順的話的能力。如學習《畫風》一文,請學生用“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里”這樣的句式說一說,隨后又將幾個相同句式的句子連成一首小詩,起名為《風來了》,學生各抒己見,寫得好極了。
然后在請學生拿起筆來動手畫一畫風,并引導學生寫一寫自己畫的風,從而不但培養學生了的想象力,還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
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說話及寫話的能力都得到了加強,為三年級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湖北省洪湖市太陽島中英文學校 周春香】
〖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以往上課教師講學生記,全屬被動狀態。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宰作用。通過課改,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每當上課時讓學生自由選擇想了解什么,盡量滿足他們的欲望,這樣他們學習起來,更有興趣。如學《畫風》這課時,有人問“風看不見,摸不著,怎么能畫風呢?”、“風有什么作用?”、“我想說說如果我畫風該怎樣畫?”等等。尊重學生的選擇,讓他們的個性自主張揚。當學生提問后學生能解決的自由解決,不能解決的小組合作解決。一堂課下來同學們的觀察力得到培養,都能善于觀察有風的現象,一人能說好幾種呢!有“學習園地的試卷被風吹起來了,”有“流動紅旗被風吹得飄起來了”,還有 “老師的裙子被風吹得飄起來了”……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我真正感覺到將課堂教學的視線集中到學生身上效果就是不一樣。
【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北京路第一小學 魏平蘭】
〖多聽不如多讀〗
學生不愛語文教育的失敗,而現在不愛語文的學生確實存在,我認為原因之一是教師沒讓學生多讀,忽視學生的“讀”或“讀的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聽二年級老師上完《畫風》,這種想法更堅定我在閱讀教學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對語言現象及其文化內涵進行切身的感悟一讀的決心。
記得當老師指名讓學生讀,那個孩子站起來大聲地讀著,聽著那字音準、聲音美,看著她臉上的表情隨文本內容出現的變化,我也情不自禁地小聲跟著講習起來,這一刻,每個孩子聽得是那么認真,也許他們在靜靜地思考“我應該怎樣讀?”也許他們早已被感染,正默默地在心里讀。新課程標準指導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何況中華民族素有重視誦讀的優良傳統呢。
到底怎樣理解“多讀”?我認為是讓出多的時間讓學生讀課文,讓學生多讀課外書,從低年級的年齡特征考慮,首先應是讓學生養成自讀課文的習慣。
扣題生疑 以疑促讀 導探導創──《畫風》教學談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鳳江小學 黎肖紅
《畫風》是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李衛、丹丹、小藝一起畫畫兒時遇到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即“誰能畫風”,是小藝首先動腦筋想出辦法,最后還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變化描繪出風的樣子。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要勤于觀察生活,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善于合作,敢于創新。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及課型特點,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一、猜謎激趣,導入新課
一開始,我投影“看不見,摸不著,不聲不響走過,小草見它彎腰,小花見它搖頭,紅旗見它招手,風車見它歡呼,似乎在說:‘謝謝你!’”請學生猜一種自然現象,學生馬上猜出是風,我板書“風”字。接著,讓學生用“風”字組詞,看誰組得又多又準確。頓時,課堂熱鬧了,學生如雨后春筍站起來發言。雖然是二年級學生,但是他們積累詞語很豐富,四字詞語也說了不少,如:風起云涌、風云變幻、風山水起、風高物燥、風雨同路等?匆妼W生興致這樣濃,于是順勢引入課題:“你們開動腦筋組了那么多‘風’字好詞,能否把風畫出來呢?”板書:畫風。
二、扣題生疑,激趣明標
齊讀課題后,問學生: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法?同學們有的說課文寫誰畫風,他們怎樣畫風,畫得好嗎?有的說風看不見,摸不著怎樣畫呢?有的說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這就是我們學習《畫風》要解決的重點問題。這樣扣題生疑,不僅誘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發揮他們的主體性,自己提出學習目標。
三、借疑促讀,演示解難
《畫風》這篇課文比較易懂,對話較多,不必要花太多的時間逐句逐段的講解。在教學中,要以讀為本,讓學生帶著疑問讀課文。通過多讀,特別分角色朗讀,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質疑,用疑問去驅動學生思維、探索,并通過cai課件演示風來的時候東西如何起變化,解決學生理解上的難點,既直觀形象,又能吸引學生。
第一個問題:
“李衛、丹丹、小藝一起畫畫時遇到了一個什么難題?”這個問題可放手讓學生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在讀中找答案,并適時誘導學生朗讀,讀出遇到困難時焦急、煩惱的語氣。此時,我把握機遇問:讀到這,你想知道什么?學生緊接著說出他們的疑問,情緒高漲。
第二個問題:
三個小朋友怎樣動腦筋畫風?畫得好嗎?這個問題是解決文章的重點、體會中心的關鍵之處。于是我創設了一個表演氛圍,讓學生自薦扮演角色,通過形式各樣的分角色朗讀,如四人小組、男女生和老師合作或自己挑選對手合作表演等,在讀中、在表演中領會三個小朋友借助飄動的旗子、彎彎的樹、斜斜的雨絲和轉動的風車來表示風。盡管這些事物是學生生活中見過的,但是要一下子感悟它的動,還是比較抽象的,尤其是理解“忽然吹來一陣風,畫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動”。為了解決這些難點,我利用課件演示飄動的旗子、彎彎的樹、斜斜的雨絲,增強形象性,符合二年級學生直觀思維的特點。
四、歸納明理,情感升華
1、讓學生角色朗讀全文,進一步體會三位同學的創新精神,然后暢談學了《畫風》這課后的收獲。教師相機板書:
觀察生活
開動腦筋
合作創新
請學生自己歸納小結,不僅能及時反饋信息,而且可以進一步促進主體性的發展。
2、三位小朋友那么愛動腦筋,請你用一、二句夸夸他們。教師也要及時表揚學生,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擴展活動,導探導創
人常講“情隨心動,趣從內生”,低年級學生對競賽活動非常感興趣,因此我設計了一項創新性畫畫比賽活動,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科學之情。
二年級學生好像剛破土而出的筍芽,對自然對生活充滿好奇,但觀察、思維能力卻不強,要逐步拓展、延伸。我把這項活動分解成幾個環節:
1、大自然中有哪幾種風,它們各有什么作用?請學生把收集到的資料、圖片展示出來,并說一說。
2、風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很多,但臺風、龍卷風、風暴等給人類造成一定的危害,你有什么方法防治?
3、你準備用什么東西來表示風?接著讓學生動筆畫風,并把所畫的說一說。看誰畫得好,說得好。這三個環節的設置,宛如一把金鑰匙,開啟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探索創新。
《畫風》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篇10
一、學習目標:
1、我會認本課的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讀課文,我要知道文中的三個小朋友怎樣畫風的。
二、學習指導
。ㄒ唬┪乙@樣讀課文和學習生字
1、我要認真的地讀讀課文,把生字在課文中畫出來,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把生字記住,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標出每一個自然段的序號。
2、我能用很多方法記住這些生字。我是這樣記住的。
3、我要仔細觀察“我會寫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生字的結構,然后再把每個字在田字格中寫兩遍。
4、我認為難寫的字有
。ǘ┪疫@樣學課文
1、我把課文仔細讀2遍,并想一想下面的問題。
讀完課文我知道了《畫風》一課講的是 、 、
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故事。風看不見摸不著,怎么畫呀?三個小朋友很聰明,竟然畫出來了。
陳小藝這樣畫風:
陳丹這樣畫風:
宋濤這樣畫風:
2、我再讀讀課文,這次我把課文要讀得有感情,我會注意文中小朋友說話的語氣。
三、自主學習記錄
1、通過上面的預習,我有很多收獲。
2、讀完課文,我還有不明白的問題。
四、課堂練習。
1、我會組詞(放在課堂練習里)
丹( )忽( )陳( )
舟( )乎( )陣( )
顯( )藝( )絲( )
濕( )億( )滋( )
眨( )濤( )斜( )宋( )
zhuàn( ) gān( )
2.轉zhuǎn( ) 桿 gǎn( )
3、我還知道怎樣畫風,我來展示一下。
《畫風》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篇11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經?梢愿杏X到風。那你們都知道什么風呢?
生:有狂風,龍卷風,臺風,小風。
師:這些都是根據風的大小來分的。不過,我們一般把較小的風叫做什么風?
生:微風。
師:對!還有什么風?
生:春風,秋風。
師:對,這是按照季節來分的。那如果按照風向來分呢?
生:有東風,西風,南風,北風。
生:還有東南風,東北風,西南風,西北風。
師:如果是在海上刮起的風叫什么?
生:海風。
師:在山中刮起的風呢?
生:山風。
師:很好,同學們知道得真不少!那你最喜歡什么風?為什么?
生:我最喜歡春風,因為春風很溫暖,春風一吹,花就開了,草也綠了。
師:是啊,詩人都說:“吹面不寒楊柳風”。春風給大地帶來了無限生機。
生:我最喜歡微風,因為吹在身上很舒服。
生:我最喜歡秋風,因為秋風吹來的時候,莊稼就成熟了,農民伯伯就該收獲了。
生:我也最喜歡秋風,因為秋風吹來的時候,楓葉就紅了,非常漂亮。還有黃色的落葉被風吹起來也很好看。
師:同學們說的這些風老師也都喜歡。那你最不喜歡什么風?為什么?
生:我最不喜歡龍卷風,我在電視上看到,龍卷風把房子都卷走了。
師:是啊,太可怕了!
生:我不喜歡臺風,臺風到來的時候,把房子、大樹還有很多東西都給毀了。
師:對,臺風給人類帶來了很多災難?磥,同學們對風都很熟悉很了解。風本身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既然風看不見摸不著,如果我們要畫風的話,該怎么畫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請大家認真看老師寫題目。(老師板書課題)誰來讀題目?
生:畫風。
師:很好,請大家齊讀課題。
生齊讀。
師:請同學們快點把書翻到122頁,認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如果讀書時遇到困難,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生:(自由讀略)
師:課文中有不少生詞,看一看,哪些是你已經會讀的?(出示生詞)誰來把你會讀的讀一讀?
生:(讀略)
師:現在把你不會讀的或者讀不好的詞語借助拼音讀一讀,多讀幾遍,記住他們。
生:(自由讀略)
師:誰全會讀了?誰敢讀給大家聽?
生:(讀略)
師:我看很多同學都想讀,那我們一塊讀一遍吧!
生:(齊讀略)
師:生詞讀得不錯,課文讀得怎么樣了?我請九位同學接讀課文,每人讀一段。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以后要評一評。
生:(讀略)
師:誰來評一評,誰讀得好,為什么?
生:(評略)
師:你還想給哪位同學提提建議,使他今后讀得更好?
生:(評略)
師:同學們讀得認真,聽得仔細,評的恰當,真了不起!那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有三個小朋友畫畫,他們是小藝、丹丹、李衛。
師:說得很對,老師把這三個小朋友的名字寫下來。(師板書)
生:我還知道他們三個都把風畫出來了。
師:他們分別是怎么畫風的?
生:小藝畫了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生:丹丹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生:李衛畫了烏云和斜斜的雨絲。
生:小藝還畫了個拿著風車的小男孩。
師:很好,大家通過讀書,知道了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誰能到黑板上來畫一畫?我請三位同學來畫。(指名三個學生,分別代表小藝、丹丹和李衛)其他同學認真看,他們畫得對不對?
生:老師,我不會畫拿著風車的小男孩,怎么辦?
師:這個確實不好畫,老師已經在紙上畫好了一個,你把它貼上就行了!
師:三位同學畫完了,誰來評一評他們畫得對嗎?
生齊答:對!
師:全對嗎?可我看,有問題。怎么才能看出來呢?我們還得從課文中去找答案。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把寫三位小朋友畫風的段落用橫線畫下來。
生默讀圈畫。
師:誰來讀寫小藝畫風的句子?
生:小藝眨眨眼睛,想了想,說:“我能!”只見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生:小藝笑著說:“我還能畫!”她畫了一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師:(出示這兩段話)這位同學畫的和書上寫的一樣嗎?
生:一樣。
師:那說明這位同學畫對了?墒俏矣幸粋問題,為什么這樣畫就是畫出了風呢?
生:因為旗子在空中飄著,是風把它吹起來的。
生:因為有風,風車才能呼呼地轉。
師:小藝第一個想出了畫風的方法,她的心情怎么樣?
生:很自豪。
生:很高興。
師:那這兩段話應該怎么讀呢?
生讀。
師:有一個地方需要大家注意,“我能”的后面是感嘆號,說明什么?該怎么讀呢?
生再讀,越讀越有自信。
師:誰來讀丹丹畫風的段落?
生:丹丹說:“我也會畫風了。”說著,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生:老師,剛才那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得不對,書上說是幾棵小樹,她只畫了一棵小樹。
生:另外,小樹畫得也不對,書上說是彎彎的小樹,可他畫成了直直的小樹了。
師:說得真好,這就叫用心讀書了。請剛才這位同學到黑板上來改一下。
生改畫。
師:現在對了嗎?
生:對了。
師:為什么丹丹要畫彎彎的小樹,而不是直直的小樹呢?
生:因為小樹彎是被風吹彎的,說明有風,如果是直直的小樹,就說明沒有風。
師:那這段話該怎么讀才能讀出丹丹的感受呢?比一比,看誰讀得最好。
生讀。
師:誰來把寫李衛的段落讀一讀?
生:李衛想了想,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說:“下雨了,風把雨絲吹斜了。”
師:黑板上的畫對不對?
生:對!
師:李衛這樣畫,怎么看出有風呢?
生:因為雨絲是斜的,是風把雨絲吹斜了。
師:很好。同學們把這段話讀給同位聽一聽,要讀出自己的體會。
生同位互讀。
師:三位小朋友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風都畫了出來。咱們來欣賞一下他們的畫吧。ㄔ谟淇斓囊魳分姓n件播放畫面)
師:你覺得這三位小朋友怎么樣?
生:他們都很聰明,很動腦筋。
師:那你最喜歡哪位小朋友,為什么?
生:我最喜歡小藝,因為是她第一個畫出風來的。
生:我也是喜歡小藝,因為只有她想出了兩種方法,別人都只想出來一種。
師:是啊,老師也很喜歡小藝。我聽說,咱們班的同學也很聰明,很愛動腦筋,那你們還能想出其他畫風的方法嗎?
生:可以畫小花小草被風吹歪了。
生:可以畫風箏在天空中飛。
師:除了畫田野中的景物,也可以畫家里的景物。
生:可以畫風把窗簾吹得鼓起來了。
生:可以畫晾衣架上的衣服被風吹到地上了。
師:還可以畫學校里的景物。
生:風把同學戴在胸前的紅領巾吹起來了。
生:風把教室的門吹開了,把同學們的書給翻開了。
師:還可以畫海上的景物。
生:狂風吹來,海上卷起了巨浪。
師:大家想出的辦法太多了,現在我們就用手中的畫筆,像課文中的小朋友一樣畫一畫風。誰畫得有創意,與眾不同,畫得快,老師就請他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他的畫,讓在場的老師同學都來欣賞他的畫。
學生在優美愉快的音樂聲中畫畫,老師巡回了解情況,選出畫得出色的同學。
師:時間到。我們來看一下這幾位同學的創作。請這幾位同學展示并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
生:我畫的是小明在家里過生日,許完愿正要吹蠟燭的時候,一陣風吹來,把蠟燭給吹滅了。
生:我畫的是有兩個同學背著書包去上學,一陣風吹來,把一個同學的帽子吹跑了,這個同學急忙去追帽子。
生:我畫的是池塘里長著很多大荷葉,一陣風吹來,荷葉歪了,荷葉上的小水珠都淌了下來。
生:我畫的是海上有很多帆船,因為當時有風,所以,帆都鼓起來了,帆船前進得很快。
生:我畫的是一個小妹妹穿著裙子,扎著兩個長辮子。因為有風,所以小妹妹的辮子歪向一邊,裙子也向這邊飄起來。
師:同學們不僅想得好,而且畫得好,說得好。同學們善于動腦,給老師留下了特別好的印象。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布置一個很有意思的作業。
(課件出示:想一想,以下內容你會畫嗎?如果你會畫,畫完以后說給同學聽一聽,你為什么要這樣畫。㈠熱。㈡冷。㈢香。)
《畫風》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篇12
一、 說教材分析: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第15課《畫風》。
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么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課文內容淺顯,學生一讀即懂,但本文對話較多,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中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課文塑造的是三個敢想敢做、善于思考的兒童形象,所以編者將本課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創造”這一單元之中。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所倡導的“要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結合小學低段學生的識字和寫字目標及本課的訓練重點,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設定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認識多音字“桿”。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讓學生知道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畫出風的。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 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本文,逐步提高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創新意識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2) 通過讓學生創編詩歌和自己動手畫風,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拓展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3)通過情感朗讀,讓學生體會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體會到故事中小朋友的聰明機智。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讓學生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三、說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認識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通過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做為本課的學習重點;把“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做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有意注意還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隨著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增強,使得他們能用自己的方式學,喜歡大家傾聽他們的見解和發現,喜歡和他人交流學習成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為他們提供施展特長、展示才能的機會。
五、說教學法:
1、為了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我以鄭州市“調節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本課教學重點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為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我采用直觀教學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與語文學科的有機整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激發學習興趣。
2、“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主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課堂上,我努力創設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自主學習的機會,采取獨立自主、小組合作、集體探究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范讀、齊讀、自由讀、男女生賽讀、小組分角色讀、分段接力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用心感悟、用情朗讀,最終產生自己的情感體驗。
六、說預設流程:
這篇課文的教學分兩個學時完成。在第一學時里,我主要引導大家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標清自然段,理清文章的層次,指導大家識字寫字,掃清障礙。
(一)我采用“創設情境,自主識字”的方法:
先讓大家自由讀課文,說說誰在畫風。學生會高興地喊出三個小朋友的名字。1、師:瞧,這三位小朋友來到咱們班了,想認識一下嗎?讓大家借助拼音認讀他們的名字,和他們交朋友。(出示課件:圖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畫畫,三位小朋友頭的上方分別有他們帶拼音的名字。)
接著去掉拼音讀。再把他們的名字拆開,還認識這些字嗎?怎么記這些(宋、濤、陳、丹、趙、藝)字?能給它找找朋友,組一個詞嗎?
2、想一想、找一找:“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過。[這樣根據課文特點,創設交朋友的情境,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巧妙識字,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識字的質量]
3、接著出示本課的生詞,用多種方式反復讀一讀,以便熟練鞏固。
。ǘ⒔酉聛碇笇懽
寫字是一節課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我采用老師指導和學生自主寫字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創設誰是小小書法家家的情境,讓孩子們把寫字當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在第二學時里,我主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品讀課文。
。ㄒ唬┱n前三分鐘口語訓練:
欣賞葉圣陶的小詩《風》,讓學生說說,從詩中你知道了什么?試著背一背,為學完本文后創編詩歌作準備。
。ǘ┲苯咏翌},導入新課。
那么,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15課《畫風》,板書課題。
。ㄈ┤缓髲土暽衷~,檢查上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
《畫風》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篇13
。ㄒ唬⿲W習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讀出生字組成的新詞。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繼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不懂的問題。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 指導學生學習難字:擦 旗 衛 丹
2 鼓勵學生進行獨立學習,大膽地提出問題。
教學用具:電腦、卡片
。ǘ╊A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讀出生字組成的新詞。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二、預習過程
。ㄒ唬┘で閷,揭示課題。
1 教師板書——風,讓學生認一認:這個字念什么?
2 讓學生結合資料介紹介紹:風。
3 今天我們來學習《畫風》(教師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讀一讀,說說看到題目有什么問題?
。ǘ⿲W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 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 同桌之間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 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 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意,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 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擦旗 衛 丹 顯 斜 男 藝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一讀:
(2)指名讓學生到前面選讀:
。3)開火車,分小組讀。
注意: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
看電腦,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旗子 擦去潔白 顯得 眨眼睛 小男孩 斜斜的雨絲
讓學生說說遇到了哪些難字,分小組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
教師板書學生遇到的難字,大家共同交流。
藝:上面是“草”字頭,下面的“乙”字是一筆寫成,筆畫是:橫折彎鉤。這個字是一個上形下聲的形聲字。
旗:左右結構,部首是“方”字旁,右上邊是“”下面是“其”字。
擦: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提手旁”右邊是“察”字,右半部分中間的筆順是:撇、橫撇、點、點、橫撇、捺。這個字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
丹:第三筆是點,中間的橫要長一些。
衛:筆順是:橫折鉤、豎、橫。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理解詞意:
。ńY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 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 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 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而后練習讀書。
4 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指名讀書,大家進行評價。
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5 學生自己讀課文,一邊讀書一邊提出不動的問題,可以在書中做好記號。教師走下去巡視,收集學生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
(三)導學案
學習目標
1、認真觀察畫面,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的精神。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容。
2、使學生們懂得要善于觀察生活,遇到問題開動腦筋,大家互相啟發,相互合作,敢于創新。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一陣風吹來,三個小同學對畫中的景物產生聯想,真切地感受到風中景物的動態美。
二、預習交流,質疑促學
1、教師范讀:讓學生在文中標出自然段。
2、抓住重點學習課文:
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其他同學一邊讀課文一邊標出共有幾句話。
讓學生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談一談讀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講李衛、丹丹、小藝一起畫畫,他們用畫筆畫出了房子、太陽、大樹、小鳥?粗利惖漠嬅鎺孜煌瑢W感到非常高興。)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結合語言文字體會同學們高興的心情,讀出高興的語氣。
(讓學生自己練習,而后指名讀,大家進行評價。)
第二自然段——第八自然段:
。1)教師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學生一邊看插圖一邊說說圖畫的意思。
。ǖ谝环鶊D:重點抓住同學們在畫畫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第二幅圖:同學們共同努力,用畫筆畫出了不同的景象。)
。2)教師:開始同學們不知道怎樣畫風,后來怎么畫出不同的景象呢?咱們一起討論討論:看看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開動腦筋的?
。3)小聲讀第二、三自然段:
邊讀邊想:這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李衛提出了問題,丹丹說誰也畫不出來) (結合學生回答的情況板書:畫不出來)
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想法?(讓學生大膽地談自己的感受)
練習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的想法。
(4)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讓學生談談讀懂了什么?與大家交流。
說說小藝為什么這樣做?
同桌間練習朗讀。
教師小結:在問題面前,小藝沒有退讓,她開動腦筋,想出了辦法,真是一個敢于動腦筋的好孩子。在她的啟發下,同學們怎樣做的,你能認認真真地讀讀書,與大家說說嗎?
(5)讓學生讀第五自然段——第八自然段
讓學生在書中畫出,同學們是怎么做的。(畫出了被大樹吹彎的小樹、被風吹斜的雨絲、小男孩手中轉動的風車。)板書這些要點。
指名讓學生談想法,相互交流。
學生練習分角色朗讀,而后指名讀,進行評價。
思考:同學們,想一想:大家為什么能畫出風呢?
。ㄓ行∷嚨膯l;大家知道通過不同的事物表現風;同學們能開動腦筋等。)
第九自然段: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邊讀邊體會:“為什么說,畫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動,一張張畫顯得更美了?”
進行交流: 一陣風吹來,三個小同學對畫中的景物產生聯想,真切地感受到風中景物的動態美。
有感情地朗讀。
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像:讓學生觀察畫面,結合畫面展開想象:如果讓你也畫一畫風,你會怎樣畫呢?如果讓你用動作表現風,你會怎樣做呢?請學生結合一個話題在小組內說一說。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四、小組匯報,指導書寫
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寫。
2 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五、默讀靜思,心靈感悟
1、學習了本課,你有何感想?
2、主題閱讀,課外延伸
六、拓展練習
閱讀學習叢書《曾參殺豬》《霍金的故事》,暢談自己的閱讀收獲
。ㄋ模┱n堂檢測
一、課件出示下列詞語,組間展開認讀競賽。
烏云 藝術 明顯 忽然 一絲 旗桿 眨眼 波濤 轉動
二、我會填。
張潔問:“你想怎樣畫風?”
我說“——————————————————————————————
———————————————————————————————————————————————————————”
三、拓展練習
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像:讓學生觀察畫面,結合畫面展開想象:如果讓你也畫一畫風,你會怎樣畫呢?如果讓你用動作表現風,你會怎樣做呢?請學生結合一個話題在小組內說一說。。
。ㄎ澹┱n后作業
1 自己開動腦筋,想想怎樣表現風,試著做一做。
2 在小組內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而后互評。
。┌鍟O計
板書設計:
20 畫 風
擦 旗 衛 丹 顯 斜 男 藝
《畫風》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篇14
【教材分析】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十五課。主要講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紙上的故事。課文內容淺顯,學生一讀即懂,但本文對話較多,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同時通過讓學生說一說除了課文中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方法外,你還有什么方法畫風?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盡量創設情景讓學生樂讀、樂聽、樂思、樂說。
【教學目標】
一、本課的教學總目標為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二、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為
1、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能認識7個生字“宋、濤、陳、丹、趙、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理清課文思路。(知道誰在畫風,怎樣畫風。)
【說教學法】
1、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法:充分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2、情境教學法:
教學中注意創設情境注重學生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教學貼近生活。
3、“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
4、“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缎抡n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5、合作學習法:
整個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和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預設流程】
一、猜謎揭題、鼓勵提問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出個謎語給你們猜好嗎?請聽好了!課件出示:無形無色看不見,摸不著。樹兒見它招手,花兒見它點頭。紅旗見它舞蹈,風鈴見它唱歌。
興趣是學生積極求知的誘因,猜謎導入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課一開始就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2、師:是什么?誰猜出來了?(指名學生說)同意嗎?對了,是風!那風無形無色看不見,摸不著,能畫出來嗎?真的能嗎?今天這節課咱們要學的課文就是──畫風(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3、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這一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圍繞課題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很好地喚起學生學習的情趣和好奇心,產生讀書探究的欲望,促進主體的發展。
過渡:小朋友們真善于思考,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認真讀書,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夠在課文中找到它們的答案。請大家打開書,翻到15課。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請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遇到有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小組內匯報朗讀,評評小組內的“小播音員”。
3、指名分節讀課文,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教師隨機引導學生評價。
放手讓學生自由朗讀,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段落,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讀一讀,評一評,使學生在人文的課堂中學會讀書的方法,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三、創設情境,自主識字
過渡:讀了課文后,大家知道誰在畫風了嗎?學生會高興地喊出三個小朋友的名字。
1、師:瞧,這三位小朋友來到咱們班了,想認識一下嗎?(出示課件:圖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畫畫,三位小朋友頭的上方分別有他們帶拼音的名字。)
⑴ 小老師領讀,齊讀。
、啤∪サ羝匆糇x。師:看看,屏幕上有什么變化?還會讀嗎?男同學先讀,女同學接著讀。
2、擇出生字讀生字卡片。齊讀──開火車讀。
師:老師把他們的名字拆開了,還認識這些字嗎?出示生字卡片(生集讀)。師:我們來開火車讀好嗎?
、拧≡趺从涍@個(宋、濤、陳、丹、趙、藝)字?
、啤∧芙o它找找朋友,組一個詞嗎?(宋、濤、陳、丹、趙、藝)
3、想一想、找一找:“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過。
4、老師這有幾個字想請教同學們,你會讀嗎?(指名學生讀)
課件出示:
顯得更美了 一根旗桿
風車呼呼地轉 斜斜的雨絲
師:這個顯字,也是課文中的生字,你能給它組一個詞嗎?能用它說一句話嗎?
根據課文特點,創設交朋友的情境,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巧妙識字,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識字的質量。
四、再讀課文、感知內容
1、過渡:
把這些字送回課文,老師相信你們肯定會讀得更好。
2、請大家帶著“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這個問題再來自由的讀讀課文。課件出示:想一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讀完后師:這篇課文講了些什么事呢?(指名說)
4、師:那么他們到底是怎么畫風的呢,請同學再一次的去默讀課文,可以拿起筆畫出你自己的答案。
5、師:有答案了嗎?誰來告訴大家他們是怎樣畫風的呢?隨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拧≈灰娝诜孔忧懊娈嬃艘桓鞐U,旗子在空中飄著。
⑵ 說著,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⑶ 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說:“下雨了,風把雨絲吹斜了。”
、取∷嬃藗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她讀書細心嗎?句子中的“她”“他”分別指誰呢?能不能換成小朋友的名字,說得更清楚些?隨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⑴ 只見趙小藝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啤≌f著,陳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⑶ 宋濤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說:“下雨了,風把雨絲吹斜了!
⑷ 趙小藝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6、請大家一起來讀一讀上面的句子。
7、師:那趙小藝他們的畫到底是怎樣的呢?想不想看看他們的畫呢?課件逐幅出示趙小藝三個人的畫:你看到了些什么?這是誰畫的畫?能給它配上課文里的句子嗎?
師:配得好嗎?大家一起來讀讀這一段。(課件出示:畫和相應的文字)
本環節克服了乏味地串講,對學生提出自讀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在自讀中解決問題,隨機出現圖文并茂的課件,再加上老師適當鼓勵性的提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理解、思維等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好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五、想象拓展,積累語言
師:文中的三個孩子畫出了風,小朋友,你們想畫風嗎?準備怎么畫風呢?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訴你的學習伙伴吧!
1、小組討論畫風方法。
2、全班交流畫風的方法。
3、完成課后“讀讀寫寫”。
課件出示:張潔問:“你想怎樣畫風?”我說:“________________。”
讓學生想象說話,留給學生一個可以盡情拓展想象的空間,發展了思維,同時小組間的交流,使學生之間有機會互相幫助,有機會獲得同伴的創新信息,促進了學生多方位的互動,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4、其實,生活中的風很多,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風吧。(課件出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風。)
六、個性作業,自主選擇
老師給大家設計了這樣幾項作業,請你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項去完成吧!
小畫家:用你的畫筆,畫出不同的風。
播音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小演員: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課本劇。
小詩人:編一首關于風的兒歌。
小巧手:做架紙飛機或風車,到風中去放飛你的歡樂。
學生的個性,能力有差異,作業應具有“創造性學習過程”的本質,教師應從作業的主體──學生出發,設計具有多樣性的,富有創造性和趣味性的作業,讓學生通過作業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畫風》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篇15
教學目標
1、通過聯系身邊人的姓名及已掌握的識字方法,會認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
2、朗讀課文,通過抓課文中的重點句子,探究文中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方法,從而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創作畫風。
3、學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觀察和發現,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方法,感受大自然中事物隨風而動的特點,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同時提高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觀察大自然中風動的現象,做小風車,收集幾張畫出風的圖片。
老師:小黑板或幻燈片,生字卡片,一幅畫有房子、太陽、大樹、鳥的畫(參照課本插圖)。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基本程序
教學調整
第一課時
一、看圖說話,閱讀第一段,引出畫風。
1、出示一幅畫有太陽、房子、樹、鳥的圖畫(參看課本插圖)。
同學們,這幅圖上畫了哪些景物?
個別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指導:加上合適的詞語說得更具體一些;按照一定的順序說。
2、這畫呀,是三個小朋友畫的。(出示課文第一段)
自由朗讀,抽讀。
是哪三個小朋友在畫畫呢,你能響亮地喊出他們的名字嗎?
3、卡片認讀“宋濤、陳丹、趙小藝”,貼在黑板上(或教師直接在黑板上端正書寫這三個人名)。
想一想、找一找:“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了。
“宋、陳、趙”人的姓。耳東陳、走肖趙。
我們再熱情地給他們打聲招呼。
4、這三個小朋友不但能畫紅紅的太陽、漂亮的房子、綠油油的大樹、可愛的小鳥,他們還會畫風呢。ò鍟n題)
5、質疑:風是怎么樣的?(看不見、摸不著、沒顏色、沒氣味)
怎么畫出風來呢?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正確,讀流利。
2、交流:出示詞語,抽讀,正音。
潔白烏云眨眨眼睛
忽然景物斜斜的雨絲
旗桿呼呼地轉顯得更美了
3、出示多音字:
ɡǎn一桿秤一桿槍一桿筆秤桿槍桿筆桿
ɡān旗桿電線桿欄桿兒
zhuǎn轉身轉變轉達轉送
zhuàn旋轉轉動
教師指導:“桿”是多音字。讀ɡǎn時,往往形容較小的木條,可以做量詞;讀ɡān時用做較長的木棍!稗D”也是多音字,做改換方向或不是直接的意思時讀zhuǎn;繞著圈兒動的意思時讀zhuàn。在課文中找出有這兩個字的句子讀一讀。
4、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三、深讀課文,合作解疑。
1、風是怎么畫出來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看看書中的小朋友都用了什么好辦法。找出句子,畫上波浪線。
2、討論交流,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句子(幻燈片或小黑板上):
、僦灰娝诜孔忧懊娈嬃艘桓鞐U,旗子在空中飄著。
、谡f著,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鬯旬嬌系奶柌寥,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芩嬃藗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3、自由讀、抽讀。句子中的“她”、“他”分別用文中的姓名代進去,幻燈片或小黑板上改好:
、僦灰娳w小藝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谡f著,陳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③宋濤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④趙小藝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4、他們畫風的方法不一樣,為什么都畫出了風呢?你從哪些詞里感受到風?自由朗讀四個句子,有關的詞下加小三角形。
5、逐句討論,交流,朗讀,改編成小詩。
A“宋濤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俪樽x,我們感受到風了嗎?你從哪些詞感受到?
、诎鍟坝杲z斜”。簡筆畫?磥砦覀兛刹荒苄】戳诉@個“斜”字,風啊,就藏在斜斜的雨絲里。
、鬯螡婺芨伞H绻闶撬螡,畫出了風,高興嗎?高興地齊讀句子。
、芪覀円埠苣芨,誰能用“風來了,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里!边@樣的句式編一句詩歌。
B“陳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①抽讀句子,說說你從哪里感受到風。
、诎鍟靶鋸潯。男女生比賽讀這句話。現在我們都是小樹,如果你覺得自己讀出有風吹過的感受,請你和小樹一樣彎彎樹枝、樹干(手臂和腰)。
③風藏在哪里?能再編一句詩嗎?(“風來了,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里!保
C“只見趙小藝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薄八嬃藗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倌男┰~讓你感受到風?
、诎鍟捌熳语h”、“風車轉”。簡筆畫:沒有風時垂下的旗子和有風時飄動的旗子。玩一玩自制的風車,板畫轉動的風車(風車轉動,三片風葉看不清了)。
、劬幊尚≡姡猴L來了,風來了,風把旗子吹動了,風藏在飄揚(舒展)的旗子里。風來了,風來了,風把風車吹動了,風藏在呼呼直轉的風車里。
D小結:瞧瞧我們多能干,一會兒就作了一首小詩,你愿意有表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嗎?
6、這三個聰明的孩子動腦筋,想辦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畫出了風,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來讀讀嗎?看看風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讀里。(生再讀課文4~8段體會)
四、鞏固生字,寫字指導。
1、填空總結并朗讀下面一段話,復現再記生字。
趙小藝畫了在旗桿上飄動的旗子,呼呼轉的風車;陳丹畫了彎彎的小樹;宋濤畫了幾片烏云和斜斜的雨絲。他們都畫出了風。
2、抽讀生字卡片。交流記字的好方法。
3、比較記憶:烏――鳥丹――舟濤――壽陳――陣
4、指導書寫:藝、丹、濤、陳、絲。
藝:草字頭的橫宜長,下面的“乙”字折筆盡量向左邊斜,彎處較圓,向右稍平,鉤往上。
濤:右邊三橫一長撇,右下的“寸”不要寫得太偏右下。
絲:上面兩個絞絲沒有提,沒有點,下面長橫托住上面的兩個絞絲。
丹:第一筆豎撇,整個字稍瘦長,只有一點。
學生書寫,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錯誤的握筆姿勢和書寫姿勢。
五、作業:
《課堂作業本》第1、2、3、4題。
六、板書:
15畫風
宋濤趙小藝陳丹
雨絲斜旗子飄小樹彎
風車轉
。ㄉ险n時對學生的回答作及時恰當的評價和鼓勵,能夠適時地進行這樣評價:“你真是一個自信的孩子”,“你善于向別人學習”,“你像書中的小朋友一樣,真會動腦筋”,“你能主動修正自己的意見”……這樣不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為第二課時評價人物做準備。)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抽讀生字卡片。
2、照樣子說一說。(用小黑板或幻燈片出示)
(潔白)的紙的小樹的雨絲的風
的小鳥的房子的太陽的小朋友
(不停)地轉地畫地吹地想
3、判斷句子對錯,認為句子對的舉右手,認為錯的用雙手在胸前交叉,并說說錯在哪里。(用小黑板或幻燈片出示)
、佟俺獭焙汀瓣悺倍际呛蟊且。
、凇捌鞐U”和“筆桿”的“桿”都念“ɡān”。
③風,看不見,摸不著,誰也畫不出來。
4、課文中寫了哪幾個小朋友,分別是怎樣畫出風的。
二、練讀對話,感受人物特點。
1、文中的幾個小朋友真了不起,他們能把看不見的風畫出來,真讓我佩服。請同學們自己挑選一個角色,在四人小組中分角色朗讀課文。
2、抽一組反饋,評讀。
3、說說你喜歡文中的誰,為什么。
討論交流,穿插朗讀句子,讀出各自的語氣。
、偎螡焊矣谔釂枺⒛苤鲃有拚约旱囊庖。
讀第二段。(心里很得意,認為風畫不出來,想為難陳丹和趙小藝。)
板書:誰能畫風?
讀第五段。(驚喜、大聲。受到小藝的啟發突然明白風是可以這樣畫的,所以非常高興。)
讀第七段。
②趙小藝:自信,肯動腦筋。
讀第四段。
比較句子:趙小藝說:“我能!”
趙小藝眨眨眼睛,想了想說:“我能!”
。ǖ诙鋵懙帽容^具體,看出趙小藝愛動腦筋。她經過思考以后非常自信地回答。)
板書:我能!
讀第八段。(小藝積極思維,想出更多的方法。)
、坳惖ぃ荷朴谙騽e人學習。
讀第三段。(“誰也畫不出風”為難的語氣)
讀第六段。(“我也會畫風了。”高興)
板書:我也會
4、分角色讀2—8段,一邊讀一邊想象他們當時的動作、神情。
6、齊讀最后一段。
“三個小朋友正說著,畫著,忽然吹來一陣風,畫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動。一張張畫顯得更美了。”
為什么畫兒顯得更美了呢?(風兒吹動畫面,旗子似乎飄動起來,風車似乎轉動起來,我們臉上也似乎有風輕輕拂過,真舒服。。
三、創編詩歌,拓展練習,描繪美景。
1、宋濤、陳丹、趙小藝能通過風吹過景物的變化,把無影又無蹤的風畫出來,你們能畫出風嗎?(板書:我們也能。┱埬阋灿谩帮L來了,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里!边@樣的詩句,畫一畫風。
風來了,風把海浪卷起來了,風藏在卷起的海浪里。
風來了,風把風箏吹得高高的,風藏在高高放飛的風箏里。
風來了,風把黃葉吹落了,風藏在飄飛的落葉里。
2、愛動腦筋的我們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風變成了一首首詩,一幅幅畫。葉圣陶老爺爺也把風變成了詩――《我們知道》。師生一起配樂朗讀,感受美妙的文字。
我們知道
誰也沒有看見過風,
不用說我和你了。
但是樹葉在枝頭顫動的時候,
我們知道風在那兒了。
誰也沒有看見過風,
不用說我和你了。
但是林木微微點頭的時候,
我們知道風正走過呢。
誰也沒有看見過風,
不用說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泛起波紋的時候,
我們知道風來游戲了。
3、啟發想象:聲音、氣味與風一樣,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如果由你來畫聲音、畫氣味,你會怎樣畫?討論。
四、補充練習
根據課文第九段,仿寫句子。
大掃除后,教室顯得。
一場大雨過后,樹葉顯得。
,顯得。
五、寫字指導。
轉:右邊“!钡牡谌P“豎折撇”一筆寫成。
眨:注意右邊“乏”各筆的位置。右邊第一筆平撇稍長,第三筆橫撇的橫略向上傾斜,最后一筆平捺。
學生書寫“烏、顯、忽、桿、眨、轉、斜”7個字。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錯誤的握筆姿勢和書寫姿勢。
《畫風》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篇16
《畫風》教學片斷及評析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同福中路第一小學 林詠豐
【教學片斷】
師:我們也是聰明的孩子,讓我們分角色朗讀2~8自然段。小組內要注意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把他讀得最好。
生:小組學習。
生:匯報。分角色朗讀。
師:你們小組為什么能讀得這么好?
生:我們小組剛才能互相幫助。
生:文睿剛才讀“我也會畫風了”這句時,讀的速度很慢,讀不出李衛興奮的語氣
生:所以我們就提醒他,讓他讀得快一點,還要興奮一點,才能讀出他會畫風是高興的心情。
師:文睿,你覺得同學們給你提的意見有用嗎?
文睿:我一開始讀得不夠好,后來接受了大家的意見,讀得越來越好了。
師:那說明你們小組很會學習,大家在互相幫助中取得進步。
【評點】學生在小組學習時,能做到有序,有效。特別是對小組內有困難的同學,能夠互相提意見,使后進的同學取得進步。
【評析】
有效的小組學習,主要是研究怎樣有效。而這次的小組合作是通過組員之間的互相幫助來體現的。這次的小組學習,小組長能組織好發言的次序,安排好讀書的角色,組員之間能認真聽取意見,所以比較有效。
《畫風》教學片斷及反思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城西小學 朱麗娟
【教學片斷】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唱有關風的歌嗎?
你們會背有風風的詩嗎?生背。
我們來聽一聽風的聲音吧。放課件聽風的聲音。
師:是啊,風可以唱一唱,可以背一背,也可以聽一聽,那么風能畫一畫嗎?揭示課題。《畫風》。
看了這個課文題目你有什么問題想提嗎?
二、初讀課文
1、今天,我們還請來了幾位好朋友,看他們是誰?
課件出示陳丹,宋濤、趙小藝,三人圖片。隨機學習名字中的生字。
2、那么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樣畫風的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聽課文錄音。邊聽邊給課文標小節。
3、自已讀課文,學習剩余生字。
……
【教學反思】
一、激勵性
激勵性的恰當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前進的動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如:當學生提出“是誰在畫風呢?”“為什么要畫風呢?”“怎樣畫風呢?”我評價道:“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都很有價值”;當學生交流認字情況時,有的學生說:“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顯’字的,上面是個‘日’,下面是個‘業’”;有的學生說:“我是用減一減的方法記住這個字的‘濕’字減去三點水旁,剩下的就是‘顯’”;有的學生說:“我是用換一換的方法記住這個字的‘旦’去掉‘一’,換上‘業’,就變成了‘顯’”;還有的學生說:“我是用編謎語的方法記住這個字的‘太陽底下有個商業大廈’”。我評價道:“你們記字的方法可真多呀,我向你們這么大時,可不如你們”。
二、體驗性
“體驗性學習”正是新的教學理念所倡導的。《畫風》這篇課文,直接讓學生感悟到“風看不見,摸不找,是很難畫!边@對于平時生活經驗缺乏的少年兒童來說是很難的。于是我讓學生進行體驗是非常有必要的。讓學生匯報查找資料的情況,并組織學生看從網上下載的圖片“微風吹來時的情景”“刮西北風時,呢子大衣的衣角被風吹起來” “臺風吹來時,百年大樹連跟拔起……”體驗到了要想畫風,就要畫與風有關的事物。象這樣巧妙的體驗活動的設計,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創新性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沒有創新,社會就不能發展,人類就不能進步。我們作為光榮的人民教師,肩負著歷史的重托。既要教書,更要育人。因此,我在教學中,時刻不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教師不但要言傳,而且要身教。做學生的楷模。以新理念倡導的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宗旨,我首先在教材的開發和利用方面做了調整。打破了以往教學“以教材為中心”,體現新時代的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學理念,把教材教活。針對這篇課文人物較多的特點,提出:“你們想讀好這篇課文嗎?那么,就要讀好人物之間的對話。商量商量用什么語氣讀比較好呢?”問題設計得很巧妙。把學生當成了真正的主人。使朗讀感悟水到渠成。
四、趣味性特點
趣味是使孩子達到學習目的最近的路。這節課,游戲貫穿了始終。開始就用孩子們喜歡的猜謎語導入,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在識記生字時,采用與他們打招呼的方法,記住“宋、濤、陳、丹、趙、藝”。又采用了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猜一猜的方法記住了“顯”。之后又進行了擴展延伸,組織學生練句,讀自編的小短文。抓住學生都想爭當愛動腦筋的好孩子的特點,讓學生在小組分角色進行朗讀,看哪個小組合作的最默契。引進競爭機制,學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使枯燥無味的語文教學,上得生動有趣。這種游戲極其簡便,可操作性強。何樂而不為呢?
五、合作性的特點
我執教的這節課由始至終都是在愉悅、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完成的。教師充當的是學生的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走進課堂,這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舉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不僅僅使學生學習起來“樂學”。而且教師教起來也“樂教”。如我用商量的口吻說:“同學們,你們想看老師找的一組圖片嗎?” 我語重心長的說:“是啊,風看不見,摸不找,是很難畫?墒,他們通過畫與風有關的事物來說明有風,可真了不起呀!那么,你們愿意扮演了不起的人嗎?實踐證明,這種融洽的關系,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多向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樂于交流的好習慣。
《畫風》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篇17
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總目標為: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為:
1.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能認識生字“宋、濤、陳、丹、趙、藝、”,會正確書寫“藝、濤”。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在讀、議、畫中理解課文,在閱讀中積累語言。
4.初步培養創新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設計理念:
1、“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
2、“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缎抡n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預設流程:
一、猜謎激趣,導入課題。
1、一堂新授課,導語的設計至關重要。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梁。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懂嬶L》一課的導入可采用猜謎的方法“云兒見它讓路,花兒見它點頭,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學生興致勃勃地猜出謎底是:風。
[興趣是學生積極求知的誘因,猜謎導入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課一開始就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2、風看不見,摸不著,可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卻是《畫風》。(板書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指名質疑。
[這一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圍繞課題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很好地喚起學生學習的情趣和好奇心,產生讀書探究的欲望,促進主體的發展。]
過渡:小朋友們真善于思考,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認真讀書,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夠在課文中找到它們的答案。請大家打開書,翻到15課。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請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遇到有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小組內匯報朗讀,評評小組內的“小播音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