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之約》教學反思(精選4篇)
《蒙娜麗莎之約》教學反思 篇1
蒙娜麗莎之約教學反思
但凡上過公開課的老師肯定有一個感覺,準備公開課是一件累人的事,煩著呢!有一次在公交車上聽到蔡依林的一首歌,歌詞唱得太快,聽不清,歌名我倒是記住了——《玩美》,挺有意思吧?!
整個備課的過程就是“玩美”,不停地想,不斷地問,不時地改。雛形出來了就上一節,請同事聽聽,再想想改改,然后再上一節,請同事師傅領導聽聽,完了綜合各方意見再改改,最后自己上一節,感受感受。才敢拿到兄弟學校獻丑!
上完了課,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當然也有不足之處,學友和導師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和意見,讓我受益匪淺。比如課堂上指導朗讀得還不夠細致,缺少有層次的閱讀,因此學生讀的得還不夠多,讀得還不夠生動,投入,致使氛圍不夠,情感不能得到提升。這方面我還要注意加強。當然本身“玩美”的過程也讓我學到很多,讓我明白了上語文課之前,應重視學生的“最鄰近發展區”,然后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探索。這樣,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等。
玩美就是為了更加完美,玩美的過程充滿艱辛,但會讓你收獲完美,所以值得!
六年級語文上冊蒙娜麗莎之約一課的教學反思
本學期最后一個單元的教材是“藝術的魅力”的主題。鐘子期善聽俞伯牙彈奏,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倆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月光曲》的傳奇故事,告訴我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蒙娜麗莎之約》這一杰出的畫作更是讓我們感受到神秘而永恒的美。
課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隊等候欣賞,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藝術的魅力。接著介紹了《蒙娜麗莎》畫像,具體介紹了畫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別詳細描寫了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優雅的坐姿、交疊的雙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訴大家,蒙娜麗莎給人帶來心靈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
我教學本文時,課前,安排學生查閱達芬奇的資料,搜集蒙娜麗莎的畫冊、照片、掛歷等,欣賞一下這幅世界名畫。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在課堂上,老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是學生的朗讀讀得還不是很到位,在熟練正確的基礎上還應注意讀出對文本的理解,可由于給學生練習的時間還不夠,讀的不到位,特別是還有基礎較差的同學讀時還有添加字、改字的現象。課余要加強練習提高。)緊接著對照畫面,了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先引導學生對照插圖,把具體描寫《蒙娜麗莎》畫像的部分找出來,欣賞蒙娜麗莎神秘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如幻的嫵媚微笑,再引導學生從對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學習課文的獨特寫法--融入自己的想象。在教學最后,還注意引導學生了解蒙娜麗莎的故事,感受畫家精湛的畫技和天才的想象力,感受藝術的魅力。并拓展相關內容《最后的晚餐》豐富學生對畫家的了解。
通過學習,感受的孩子們心中也有了這樣一幅畫:我們站在蒙娜麗莎面前,一切是那么神秘而又奇異,她是全人類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她的圣潔光輝照耀著我們每一個人,她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同樣,他也成了我們靈魂的一部分。全課激發了學生對藝術的追求的欲望
《蒙娜麗莎之約》教學反思
在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法國的盧浮宮有三件寶,其中之一就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巨匠達·芬奇的傳世名作《蒙娜麗莎》。幾百年來,《蒙娜麗莎》讓人百看不厭。微抿的雙唇,微挑的嘴角,恬靜、淡雅的微笑讓我們感受到了永恒的美。
課文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細致地展現了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隊等候欣賞《蒙娜麗莎》的心情和此畫來紐約展出的原因;接著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傳神的語言介紹了《蒙娜麗莎》畫像,具體介紹了畫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別詳細描寫了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優雅的坐姿、交疊的雙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煉而飽含激情的語言告訴大家,蒙娜麗莎給人帶來了心靈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筆洗練,文字淺顯流暢,可謂是介紹藝術品的傳神之作。
課前,來自寧夏的孟峰老師安排同學去查閱達·芬奇的資料,搜集蒙娜麗莎的畫冊、照片、掛歷等,欣賞一下這幅世界名畫,對名畫有初步的認識。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蒙娜麗莎的永恒美。
初讀課文,粗知大意。先讓學生速讀課文,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大致理解有關詞語,并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敘述順序。這個環節應給學生提供交流時間,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再讀課文,感受名畫魅力。第二遍布置學生讀課文,讓學生找到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通過圖文對照和資料的引入,讓學生充分感受蒙娜麗莎微笑的神秘,體會她的舒暢溫柔、哀傷、親切和矜持。引導學生重點交流從哪些具體描寫中看出了這幅世界名畫的魅力,作者看到這幅畫想到了什么。學習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內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是怎樣把蒙娜麗莎描寫生動的。
然后當解說員,向別人介紹這幅畫。
課尾引入達·芬奇的另一幅名畫《最后的晚餐》,教師作簡單的講解,培養學生對繪畫藝術的興趣。
整個課堂教學設計合理,環節連貫,看得出孟老師做了精心的準備。語言簡練,儀態大方,作為一個老教師,很值得我學習。
《蒙娜麗莎之約》教學反思 篇2
《蒙娜麗莎之約》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蒙娜麗莎的永恒美。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蒙娜麗莎之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意大利文藝復興巨匠著名畫家達.芬奇的代表作《蒙娜麗莎》是世界著名藝術殿堂盧浮宮的鎮宮三寶之一,足見此畫的藝術價值和重要地位。500多年來,人們一直對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觀者或在不同的時間去看,感受都不同,可以說她微笑一直是個謎。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這么長的一篇課文不可能面面俱到,課文中這幅名畫的描寫5/6/7三個自然段是重點,于是在教學中我把重點落在了這三個自然段中。
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感覺自己在以下幾方面做得還可以:
一、 優美的語言
這篇文章的本身的語言非常優美,如何讓學生走進那幅畫,真正地通過文字去讀懂這幅畫的內容就需要教師的語言引導。一開始,我就用抒情的語言引導學生走進花,是學生對畫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一位女子她美麗而端莊,有一位女子她神秘又嫵媚,有一位女子她賢淑又多情,想知道她是誰嗎?你看,她款款地向我們走來了。出示圖片。讓我們輕輕地呼喚一下她的名字吧!”“想不想和這么美麗的女子有個浪漫的約會呀?讓我們趕緊與蒙娜麗莎真誠相約吧!” 這樣富有詩意的語言無疑引起了學生的興趣,進入了狀態。
二、注重朗讀。
1、教師的泛讀。為了營造一種寧靜淡雅的學習氛圍,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蒙娜麗莎的美,為了讓學生真正進入那美妙的語言中,我配上舒緩的音樂,用自己動情的朗讀把學生帶進了文本。
2、指導學生朗讀。在教學重點段蒙娜麗莎那神秘的微笑時,指名讓學生讀,體驗那微笑的神秘與美麗。
3、采用多種方法讀。教學中我采用各種各樣朗讀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蒙娜麗莎那迷人的微笑。泛讀、指名讀、引讀、齊讀各種方法穿插進行。
三、 把握了略讀課文的特點。
略讀課文的教學只有一課時,因此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點,一課一得就可以。 因此略讀課文在教學流程不宜過細過精,要給學生留出充足的自主閱讀空間,讓學生自主地、自由地閱讀,運用平時所積累的讀書方法,充分享受閱讀樂趣。要讓學生自己讀懂讀會,應注重學生的閱讀過程,老師只是起一個引領、點撥的作用。
在處理教材時我就重點把握了這幅畫像的教學,抓住蒙娜麗莎的真、美、神秘展開教學,而把前面四段和最后一段教學簡化了,只通過一個口語練習簡約了,“怪不得她飛度重洋來到紐約時,( );怪不得……怪不得……怪不得……”。這樣把重點段的教學凸顯了。
但是這堂課也有值得反思之處:
1、原本在設計中也應讓學生體驗作者的寫作方法,比如:細膩的刻畫、有序的觀察、豐富的想象,在教學中很難穿插。結果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體現,這不得不說是個遺憾。
2、在指導蒙娜麗莎那神秘的微笑時指點還不夠到位,王雷英老師提出還可以讓學生把那些詞語畫出來,通過再現,讓學生一看到畫馬上能浮現出這個詞語,有遺憾。
《蒙娜麗莎之約》教學反思 篇3
《蒙娜麗莎之約》教學反思
意大利文藝復興巨匠著名畫家達.芬奇的代表作《蒙娜麗莎》是世界著名藝術殿堂盧浮宮的鎮宮三寶之一,足見此畫的藝術價值和重要地位。500多年來,人們一直對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觀者或在不同的時間去看,感受都不同,可以說她微笑一直是個謎。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這么長的一篇課文不可能面面俱到,課文中這幅名畫的描寫5/6/7三個自然段是重點,于是在教學中我把重點落在了這三個自然段中。
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感覺自己在以下幾方面做得還可以:
一、優美的語言
這篇文章的本身的語言非常優美,如何讓學生走進那幅畫,真正地通過文字去讀懂這幅畫的內容就需要教師的語言引導。一開始,我就用抒情的語言引導學生走進花,是學生對畫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一位女子她美麗而端莊,有一位女子她神秘又嫵媚,有一位女子她賢淑又多情,想知道她是誰嗎?你看,她款款地向我們走來了。出示圖片。讓我們輕輕地呼喚一下她的名字吧!”“想不想和這么美麗的女子有個浪漫的約會呀?讓我們趕緊與蒙娜麗莎真誠相約吧!” 這樣富有詩意的語言無疑引起了學生的興趣,進入了狀態。
二、注重朗讀。
1、教師的泛讀。為了營造一種寧靜淡雅的學習氛圍,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蒙娜麗莎的美,為了讓學生真正進入那美妙的語言中,我配上舒緩的音樂,用自己動情的朗讀把學生帶進了文本。
2、指導學生朗讀。在教學重點段蒙娜麗莎那神秘的微笑時,指名讓學生讀,體驗那微笑的神秘與美麗。
3、采用多種方法讀。教學中我采用各種各樣朗讀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蒙娜麗莎那迷人的微笑。泛讀、指名讀、引讀、齊讀各種方法穿插進行。
三、把握了略讀課文的特點。
略讀課文的教學只有一課時,因此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點,一課一得就可以。 因此略讀課文在教學流程不宜過細過精,要給學生留出充足的自主閱讀空間,讓學生自主地、自由地閱讀,運用平時所積累的讀書方法,充分享受閱讀樂趣。要讓學生自己讀懂讀會,應注重學生的閱讀過程,老師只是起一個引領、點撥的作用。
在處理教材時我就重點把握了這幅畫像的教學,抓住蒙娜麗莎的真、美、神秘展開教學,而把前面四段和最后一段教學簡化了,只通過一個口語練習簡約了,“怪不得她飛度重洋來到紐約時,( );怪不得……怪不得……怪不得……”。這樣把重點段的教學凸顯了。
但是這堂課也有值得反思之處:
1、原本在設計中也應讓學生體驗作者的寫作方法,比如:細膩的刻畫、有序的觀察、豐富的想象,在教學中很難穿插。結果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體現,這不得不說是個遺憾。
2、在指導蒙娜麗莎那神秘的微笑時指點還不夠到位,王雷英老師提出還可以讓學生把那些詞語畫出來,通過再現,讓學生一看到畫馬上能浮現出這個詞語,有遺憾。
《蒙娜麗莎之約》教學反思
在上《蒙娜麗莎之約》一文時,我課前布置學生廣泛搜集有關達芬奇和肖像畫《蒙娜麗莎》的資料,在我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真的找到了很多相關資料。上課時先由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讓學生對達芬奇以及肖像畫《蒙娜麗莎》有個大致的了解。在學習課文時,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瀆、自悟來感受達芬奇天才的想象力和精湛的繪畫技藝。在學生集體交流時,我再恰當地把搜集的資料引入到課堂中,這樣圖文結合就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欣賞肖像畫的面部表情和感受蒙娜麗莎微笑的神秘時,我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用課件展示了法國巴黎盧浮宮的鎮宮三件寶和蒙娜麗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和2%的憤怒,.來體會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的永恒美。學完課文后學生談感想時,學生感觸也特別深——原來藝術還有這么神氣的魅力。
《蒙娜麗莎之約》教學反思
意大利文藝復興巨匠著名畫家達.芬奇的代表作《蒙娜麗莎》是世界著名藝術殿堂盧浮宮的鎮宮三寶之一,足見此畫的藝術價值和重要地位.幾百年來,這幅畫一直讓人們百看不厭,畫中人蒙娜麗莎那神秘的微笑傾倒了無數高官貴胄,文人雅士......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蒙娜麗莎的永恒美。
我的教學思路是這樣的:
一、初讀課文,粗知大意。先讓學生速讀課文,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大致理解有關詞語,并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敘述順序。
二、再讀課文,感受名畫魅力。第二遍布置學生讀課文,讓學生找到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通過圖文對照和資料的引入,讓學生充分感受蒙娜麗莎微笑的神秘,體會她的舒暢溫柔、哀傷、親切和矜持。引導學生重點交流從哪些具體描寫中看出了這幅世界名畫的魅力,作者看到這幅畫想到了什么。學習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內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是怎樣把蒙娜麗莎描寫生動的。
作為語文教師,我知道教學時要時時關注插圖,讓文章的描寫和插圖結合起來,真正感受達.芬奇名畫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借此培養學生對繪畫藝術的興趣、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人們對蒙娜麗莎的微笑詮釋應該是不確定的,教學中學生的感悟言之有理我都認可,并啟發學生不同角度、不同光線去看蒙娜麗莎的微笑。但由于時間關系,沒給學生充分看圖的時間。所以學生的語言依然有些貧乏,蒙娜麗莎的美麗與魅力感受不夠深入。
三、從1——4自然段,等待的過程感受名畫的魅力。讓學生找句子感悟這部分略講,最后引出文章的結尾。
課后,我與同年級老師交流研討,形成以下反思:
1.作品形成的年代背景及作者的經歷、思想和情感以及創作的原因、過程以及人們對其的評價等這些課外資料的補充很到位,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名畫。
2.學習《蒙娜麗莎》這類文本其實是高要求的看圖學文,它的高就體現在從藝術角度,憑借聯想和想像,透過表象洞穿其五臟六腑。如從人物的穿著打扮透視其身份地位,從人物的臉部表情、眼神、笑態等透視其豐富的情感世界。從多元文化的角度審美,提升審美情趣,在藝術作品的賞析中豐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品位。
3.賞畫賞文并舉,以賞文為重。 “圖”是對客觀事物的描繪,“文”是對客觀事物的記載,賞畫是為了更深刻地賞文,賞文是為了更準確地賞畫。賞文就要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去品味、去思考、去發現,去領悟表達的方式,遣詞練句的匠心,如相似聯想,因果想像,修辭的運用,語言的風格等,從而習得方法,內化語言,提升欣賞表達的能力。
4.整堂課在時間方面把握還不夠自如,結尾很匆忙。
《蒙娜麗莎之約》教學反思 篇4
一、課文簡說:
《蒙娜麗莎之約》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細致地展現了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隊等候欣賞《蒙娜麗莎》的心情和此畫來紐約展出的原因;接著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傳神的語言介紹了《蒙娜麗莎》畫像,具體介紹了畫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別詳細描寫了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優雅的坐姿、交疊的雙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煉而飽含激情的語言告訴大家,蒙娜麗莎給人帶來了心靈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筆洗練,文字淺顯流暢,可謂是介紹藝術品的傳神之作。
二、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畫面,了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 2、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對照插圖,把具體描寫《蒙娜麗莎》畫像的部分找出來,欣賞蒙娜麗莎神秘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似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四、教案意圖:讀課文,感受名畫。本課是略讀課文,所以體現高年級略讀課文的特點。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蒙娜麗莎的永恒美。我采用以下教學思路:
⑴ 初讀課文,粗知大意:
先讓學生聽課文朗讀,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并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敘述順序。
(設計意圖:通過讀書交流,感知文章脈絡,為下文學習做鋪墊。)
⑵ 再讀課文,感受名畫魅力:
第二遍布置學生讀課文,讓學生找到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通過圖文對照讓學生充分感受蒙娜麗莎微笑的神秘,體會她的舒暢溫柔、哀傷、親切和矜持。引導學生從哪些具體描寫中看出了這幅世界名畫的魅力,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從扶到放的過程,即重點講解第5、6自然段,然后讓學生自己學7兩段。
(設計意圖:這部分教學是這課的重點,教案突出了重點,即:欣賞蒙娜麗莎神秘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如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3)、回扣前文,加深感悟。在學完了5-7自然段后,我們再回顧全文,讓學生不僅能從具體的描述中感悟蒙娜麗莎的魅力,還讓學生體會到從排隊等候中也能感受到這幅名畫的魅力。學完這部分后,鼓勵學生當小小解說員。
(4)、課外拓展
請同學們課后去查找有關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的資料,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
五、教后思考:
《蒙娜麗莎之約》這一課很優美,很想上出優美的感覺,但想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在語文教學方面還太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這堂課有很多不足之處:
1.講具體描寫這幅畫的地方沒有深入,學生對這幅畫的感悟不深,對于課題“蒙娜麗莎之約”沒有講到其含義。
【修改】要多讀書,多學習,增加自己的內涵,多查資料,多鉆研文本,提高對文本的體悟。
2.在課堂上,語言缺乏抑揚頓挫的節奏感,不夠優美,感染力不夠。
【修改】作為語文老師,語言的感染力和抑揚頓挫的節奏感都非常重要,因此更要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讓語言充滿感情。
3.讓學生當小小解說員的環節,對于學生來說,讓他們直接講難度太大,以致學生積極性不高,效果不佳。
【修改】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提供難度適中的問題,可以適當給予提示或做示范,還應注意解說詞的一般講法。
4.多媒體字跡不清晰,學生朗讀時不易看到。
【修改】課件做好后,要先試試看,事先應該做好檢查工作,便及時修改。
最后,我要感謝在備課過程中給予我幫助的陳曙光老師,給我提出寶貴意見的各位領導、老師。希望各位老師給我的課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以促使我能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