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實累累的季節
第3課時
學習目標:
1、根據物體特征進行簡單分類
2、對植物的果實進行分類
3、了解蟋蟀的生活習性,了解果實的種類
學習要點:
通過學生全面的探究,知道什么是果實。
學生準備:
果實,毛巾或餐巾紙。
教師準備:
小刀,盤子。
學習活動過程
1.激發活動興趣
先評比上節課制作的樹葉書簽:小組內評比,每個小組推薦2件好作品。
教師對優秀作品進行點評,并在“小科學家成果展示欄”里展示一個星期。
提出問題:植物都長有形狀不同、顏色各異的葉子。除了葉子之外,樹上最常見的還有什么?
2.果實展示會
大家拿出自己帶來的果實,開一個展示會。
(1)果實都有不同的形狀和顏色。看到的和觸摸到的果實形狀一樣嗎?
(2)果實都有不同的味道,聞到的和吃到的味道一樣嗎?
學生小組內進行觀察。邊觀察、邊討論、邊記錄。把觀察到的問題存入“問題銀行”。
3.趣味活動——找“星星”
選擇梨、蘋果等果實,指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用小刀切,看誰能找到“星星”,即種子的排列形式。
歸納果實的特征:
注意事項:
(1)使用小刀時要注意安全,既不能傷害自己,更不能傷害到他人。
(2)找到“星星”后,切開的果實、餐巾紙等要及時清理;小刀、盤子、毛巾要及時清洗干凈。
4.分類:找果實
●把水果分一類,蔬菜分一類;
●把桔子分一類,蘋果分一類;
●根據能否生吃進行分類;
●按照果實的顏色分類;
……
科學自助餐:
馬鈴薯為什么不能參加果實大會。
拓展活動:
采集植物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