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與體育
教學目標比賽場次
1.了解“從簡單的情形開始尋找規律”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會用列表、畫圖的方式尋找實際問題中蘊含的簡單的規律,體會圖、表的簡潔性和有效性。
起跑線
1.經歷運用圓的有關知識計算所走彎道距離的過程,了解“跑道的彎道部分,外圈比內圈要長”。
2.通過調查“起跑線的位置”,體會數學知識在體育中的應用,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營養配餐
1.經歷利用數學知識進行營養配餐的過程,能進行有關營養成分的簡單計算。
2.通過營養配餐的活動,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比賽場次
“比賽場次”的問題在三年級下學期時學生有過初步接觸,當時球隊數限制在4支以內,引導學生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本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主要借助解決“比賽場次”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列表、畫圖發現規律,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包括“從簡單的情形開始尋找規律”的策略,也包括列表、作圖的策略等,而不僅僅是為了解決類似比賽場次的問題。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充分探索解決問題策略的空間,并幫助學生理解解決問題的策略,而不要歸納一般的公式。基于這個定位,在這部分練習中,教材都要求學生經歷列表或作圖尋找規律的過程,即使部分學生可能知道了解決此類問題的公式,也要鼓勵他們經歷尋找規律的過程,因為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數學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教材給出的練習題的數據(如比賽的學生數)要控制在 10以內,重點是讓學生體會策略、經歷過程,而不是套用公式計算。教材首先提出了“8名學生進行乒乓球比賽”的實際問題,并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學生可能會用三年級時學過的畫圖或列表的辦法嘗試解決問題,但會感覺到比較麻 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從簡單情形開始尋找規律。教材呈現兩種“找規律”的方案。第一種是列出表格找規律,教材呈現列表格的一種方式,學生的表格只要合理就應肯定。在此方案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討論表格是如何建立的,表格中的“√”表示的是什么,為什么要把表格的一半去掉。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其中蘊含的規律。學生不僅需要根據比賽場數之間的關系發現規律,還要通過每增加 一名同學增加幾場比賽來說明規律的合理性。第二種方案是畫圖找規律。教材提供了兩種畫圖的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兩種方法都是用點表示學生,用兩點之間的連線表示兩名學生之間的一場比賽,通過數連線條數的方法來尋找比賽場數的規律。兩種方法的本質是一致的,只是呈現的方式略有不同。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發現:2名學生時,只有1條線;3名學生時,增加了2條線,1+2=3(條);4名學生時,增加了3條線,1+2+3=6(條);5名學生時,增加了4條線,1+2+3+4=10(條);從而引導學生發現規律,5名學生時,比賽場次為從1加到4;6名學生時,比賽場次為從1加到5;以此類推,8名學生時,比賽場次為從1加到7,共28場比賽。
起跑線
教材呈現了一幅平面圖,從圖中可以看到,淘氣和笑笑所走的都是半圓,但半圓的半徑不一樣,笑笑所走半圓的半徑為10米,淘氣所走半圓半徑比笑笑的長1米,即 11米。如果學生理解起來困難,教師可以組織實際模擬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兩人所走的半徑不同,再鼓勵學生分別計算出兩人所走的路程,并求出相差的米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