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員間的關系》三課一體說課稿
各位老師,下午好!今天我將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成員間的關系》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成員間的關系》是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看圖找關系》專題中的第2節!冻蓡T間的關系》雖然只是作為一個專題知識來呈現,前后知識之間的聯系不是那么緊密,但它是發展學生符號感的重要的一節課。數學思想方法分析:符號表示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符號是數學的語言,是人們進行表示、計算、推理、交流和解決問題的工具。數學課程的一個任務就是使學生感受和擁有使用符號的能力。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讓學生:懂得符號的意義、會運用符號解決實際問題和數學本身的問題,發展學生的符號感。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圖對刻畫事物或數之間關系的作用,能分析一些簡單的關系。發展有條理思考和表達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目標:以“親情樹”為引子,讓學生經歷“從具體的事物 符號化表示”這一過程,發展其符號感,并會運用符號解決實際問題和數學本身的問題。3.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親情樹”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我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圖能直觀、清晰、簡捷地刻畫事物或數之間的關系。難點:能分析一些簡單的關系;發展有條理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四、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中潛藏著“符號意識”,這是發展學生“符號感”的重要基礎。比如,路口有標志,表示禁止通行;某場地有標志表示可以停車;還有地圖上的各種標識,等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生就生活在一個被“符號化“的世界里,這些都為今天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數學教學中,學會“符號運算”似乎是一個極大的難題。原因何在?主要的問題在于我們以往的教學不承認學生經驗中的“符號世界”,沒有給學生提供機會經歷“從具體事物 學生個性化的符號表示 學會數學地表示”這一逐步符號化、形式化的過程。
五、教法
我認為,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谝陨系膶W情分析,我打算著重采用主體教學法和情境教學法。發揚教學民主,鼓勵學生大膽實踐。教師激思激疑,學生積極探究。堅持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引導點撥,利用孩子們身邊的生活素材,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
六、學法
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學習方法。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七、教學程序及設想
本節課我打算通過“說一說”、“畫一畫”、“看一看”、“試一試”四個活動環節讓學生經歷“從具體事物中來 學生個性化的符號表示 學會數學地表示 應用到生活當中去”這一逐步符號化、形式化的過程。1、說一說同學們現在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從小到大,你們的成長得到了很多人的關心和愛護,尤其是自己的親人為你們付出的就更多了,是不是呀?那誰來說一說你的家里都有哪些家庭成員呢?(注:親戚之間的稱呼各地可能不統一,學生也不一定知道,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適時明確。)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談自己家里的家庭成員,讓學生明白數學并不是深不可測的,它就來自我們的身邊。談話引入,讓學生倍感親切,非常自然地進入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