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教學反思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教學反思
學生之前已經學過“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這類問題比較簡單,只要用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結果用百分數表示就行。本節課所學習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則以此為基礎,理解問題所表示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因此,在預習建議中提出如下幾個問題:
1.怎樣畫線段圖表示例題的題意?
設計意圖:例題1“東山村去年原計劃造林16公頃,實際造林20公頃。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讓學生嘗試畫線段圖,并在畫圖中體會“實際比原計劃多造林的面積是和原計劃的造林面積比較的”。
2.怎樣理解“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可以先算什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把問題理解為“實際比原計劃多造林的面積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從而轉化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與以往不同的是這里比較的兩個量是“相差量”和“單位1的量”。對于例題的另一種解法,理解的難點是125%、100%分別表示什么,為什么用125%-100%?教學中必須要求學生能說出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解題方法則不作規定,兩種均可。
3.“試一試”與“例題1”計算結果相同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理解雖然絕對的相差量——實際造林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之差——相同,但是因為比較的標準(單位“1”)不同,所以比較的結果(百分數),也就不同了。
學生作業中的錯誤主要有:一是不能找準單位1;二是計算錯誤。補充習題中有一道題:從甲地到乙地,大卡車需要8小時,小轎車需要5小時。大卡車的速度比小轎車慢百分之幾?做對的鳳毛麟角,大部分學生都把時間當成速度了。看來,對一些容易出錯的問題做適當提醒或鋪墊還是有必要的。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教學反思
由于有了前面分數應用題的基礎,百分數應用題學生學起來并不感到難,但是和比多比少的分數應用題學生難以理解一樣,我估計比多比少的百分數應用題依然將是許多學生難以跨越的一道坎。為了讓學生能更清楚地理解此類應用題的基本特征和解題方法,避免出現遇到比多比少的百分數應用題就混淆的情況,我在充分鉆研教材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了教學方案。
教學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它是求比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種題實際上還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題,只是有一個數題目里沒有直接給出來,需要根據條件先算出來。通過解答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可以加深學生對百分數的認識,提高百分數應用題的解題能力。教學例題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我畫出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數量關系。通過“想”幫助學生弄清,要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就是求多造林的公頃數是原計劃造林公頃數的百分之幾。和以往只滿足于讓學生學會書上介紹的方法不同,在列式解答后,我又提出“想一想:這道題還有其他解法嗎?”引導學生用另外的方法解這道題:先求出實際造林的公頃數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再把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看作“1”。那么,用實際造林的公頃數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減去,就是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的。在此基礎上,我又提出“如果把例題中的問題改成‘原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該怎樣解答”?以加強題目的變化。由于題目的問題改了,所以題目中以誰作單位“1”就有變化,解答方法也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