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案(精選5篇)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案

發布時間:2023-07-29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案(精選5篇)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18—19頁的例1,完成第19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五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能看懂圓柱、圓錐的平面圖。

  2.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并會測量高。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從整體上體會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了解圍成圓柱或圓錐的各個面。2.認識圓柱和圓錐的高,并會測量高。

  教學難點 認識圓錐的高。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圓柱體、圓錐體的物體,讓學生收集一些圓柱體、圓錐體的實物。同時讓學生將教科書第125、127頁上的圖沿邊剪下來做成圓柱體、圓錐體。

  一、激趣引新

  1、師出示準備的模型圓柱,圓錐,提問,這是什么形體?

  師指出:圓柱體簡稱圓柱,圓錐體簡稱圓錐。

  2、舉例:你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學生舉例)

  3、師出示掛圖,提問,生活中的例子很多,你看這張圖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

  4、揭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樣的直圓柱和直圓錐。(板書課題: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認識圓柱

  ⑴談話,請看掛圖,剛我們看到的圓柱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還有這么扁的,同學們桌面上也有大小不一的圓柱,仔細觀察這些圓柱,你發現這些大小不一的圓柱有什么共同點?(學生獨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后自由發表意見,師根據學生回答適當板書)

  ⑵驗證發現:上下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

  剛才同學說上下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圓,請你想辦法證明一下,這個猜想是否正確?

  學生可能:a把茶葉筒的蓋頭拿下來比劃b用線繞c用尺亮圓的直徑

  側面是彎曲的:把你手中的圓柱摸一摸,滾一滾,你發現它的這個面與桌面有什么不同?側面滾一滾,滾出一個什么形狀?

  ⑶師指出:這是沿著圓柱形物體的輪廓畫下來的圓柱的平面圖

  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板書底面,圖中標出底面)

  圍成圓柱的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

  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板書,在圖中標出)

  提問: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師出示裝滿牙簽的牙簽盒讓學生體會)

  驗證圓柱的高都相等:把圓柱放在桌角量高,變換角度量高,量出的結果一樣嗎?

  ⑷練習:說說師手中的杯子,方便面碗是不是圓柱,為什么?指出自己手中圓柱的各部分名稱,指出下列圓柱各部分名稱

  2、認識圓錐

  ⑴談話:某些建筑物的頂部,吃的蛋筒,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錐體,請你觀察這些圓錐,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學生自由交流,師適當板書)

  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

  ⑵看書對照你的發現是否正確

  ⑶師指出:圖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邊說邊在圖上標出來)

  提問,圓錐的高有幾條?

  滾動圓錐,你有什么發現?

  辨析,這是圓錐的高嗎?那你認為怎樣測量圓錐的高?師出示圖

  ⑷指出你手中圓錐各部分名稱

  3、比較:觀察圓柱和圓錐有什么不同之處?

  師可引導提問:圓柱和圓柱都有一個側面,側面都是一個曲面,為什么圓柱滾動側面時與圓錐滾動側面的感覺不一樣?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判斷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

  2、練習五第二題,連一連。

  3、練習五第三題:先讓學生根據題意轉一轉,想象一下,再交流。

  圓柱的底面半徑與高與長方形小旗有什么關系?

  4、拿出硬紙做的圓柱和圓錐,想辦法量出它們的底面直徑和高,記錄再自備本上,

  四、全課小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案 篇2

  教學片段及評析:

  片段一:引入。

  (出示一個長方形小旗。)

  師:這是什么圖形?(長方形。)如果以這條邊所在的直線為軸,讓它快速旋轉,可以得到什么形體?(圓柱。)

  (多媒體出示生活中的圓柱實物。)

  師:能找出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狀的嗎?

  生:(奶粉罐、蚊香盒、水杯、火箭的中間一段。)

  師:說的很準確,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圓柱形狀的物體嗎?誰能再舉個例子。

  生:(我家的杯子、可比克的包裝盒)

  ……

  生:電線桿。

  師:你是說我們常見的電線桿嗎?仔細回憶,我印象中它好像是一端粗,一端略微細些吧?

  生:(略加思考后肯定地)是。

  師:那它是圓柱嗎?

  生:(猶豫地)不是。

  ……

  【評析:通過旋轉引出圓柱,直接把旋轉的思想帶進課堂,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旋轉小旗,但給了學生一個信息:圓柱可以通過旋轉的方法得到,為下面更深刻的感受旋轉做好認識儲備。接著從生活中感知圓柱,圓柱對于學生并不陌生,可以說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了解,但很粗糙,難免會把諸如圓臺的電線桿看作圓柱。教者略加點撥并糾正,逐步幫助學生描畫圓柱。】

  片段二:初步感知圓柱。

  ……

  師:好,就請大家用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畫一畫等方法研究桌面上的圓柱。

  (學生研究。)

  師:光顧著研究可不行,我們還得善于將自己的發現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誰先來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生:我發現圓柱沒有角。

  師:你是指像長方體和正方體那樣的頂點嗎?圓柱確實沒有。

  生:我發現圓柱有兩個圓形的面。

  生:我認為圓柱還有一個面,(用手指著側面。)這個面。

  師:我們一起來摸一摸這個面。(環繞著摸側面。)它像我們黑板一樣是平的嗎?(不是。)它是怎么樣的?

  生:(是環形的、是圓形的、是弧形的……)

  師:哦,其實大家說的都是同一個意思,它不是平的,而是彎曲的。我們把這個面稱為圓柱的側面。圓柱還有兩個面,這兩個面稱為圓柱的底面。誰知道這兩個底面有什么關系?

  生:它們的面積相等。

  生:我認為它們的周長也相等,它們完全相同。

  師:你用了一個很好的詞語:完全相同,你們又是怎么發現兩個圓完全相同的?

  生:(猶豫地。)我感覺它們大小一樣。

  生:我是用眼睛看出來的。

  師:僅僅用眼睛看準確嗎?

  生:不準確,可以量一量它們的直徑,看看是不是一樣。

  師:說的很好,你找到一種比較科學的方法。還有嗎?

  生:我把圓柱倒在桌上,讓它滾了滾,發現滾出的是直線,說明它的兩端大小相等。

  師:這是個了不起的發現,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生:(猶豫地)不知道。

  師:但直覺告訴你,既然沿著一條直線滾動,可以說明兩個底面大小相等,是嗎?至于其中的道理,我們會在今后學習到。

  生:可以把圓柱鋸開,兩個底面比一比。

  師:方法不錯,就是可惜了這么漂亮的圓柱。(生笑。)如果不把它鋸開,有辦法讓兩個底面比一比嗎?

  生:可以把其中一個畫出來,再用另一個來比一比。

  ……

  (多媒體演示長方形旋轉形成圓柱的過程。)

  師: 我們已經知道圓柱可以通過旋轉長方形得到,通過旋轉過程,我們也可以驗證這個結論。現在我們一起來量一量、畫一畫,或者分析旋轉圖,驗證圓柱的兩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圓。

  (學生動手操作或看圖思考,互相交流。)

  ……

  【評析:摸一摸、量一量、畫一畫、比一比,教者引導學生使用多種方法自主研究圓柱,將學生置身于探索者、發現者的角色,避免了教者一味講解的枯燥。在引導學生認識完圓柱的一些基本概念后,展開對于圓柱兩個圓形底面完全相同這一特征的驗證,該過程中,把多種方法一起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選擇,多種途徑進行探究,并在交流對話中完善相應的認知結構。】

  片段三:通過旋轉,深入探究。

  (多媒體分步顯示長方形繞軸旋轉)

  師:其實,通過旋轉,我們可以更加深刻的認識圓柱。大家想不想來細細研究?請看屏幕。注意觀察a點和b點在旋轉后,分別形成了圓柱的哪個部分?

  生:圓柱的兩個底面。

  生:我覺得是兩個底面的周長。

  師:我們用手摸一摸形成的部分,是圓柱整個底面嗎?(注意指準兩個底面圓周。)

  生:(肯定的)不是,是圓周。

  師:長方形的這一組對邊繞軸旋轉后分別形成圓柱的什么部分呢?

  生:兩個底面。

  師:圓柱的側面是長方形的哪個部分旋轉得到的?

  生:長方形的一條邊。

  生:從圖上看是線段ab。

  師:(多媒體演示。)確實如此。現在我們綜合起來思考,長方形的這三條邊同時繞軸旋轉一周后,所形成的僅僅是圓柱的三個面,當長方形作為一個整體的面在旋轉后,就形成了實實在在的圓柱。

  【評析:這是教者根據教材拓展的教學環節,這一環節向學生完整展示了長方形旋轉形成圓柱的整個過程,幫助學生建立起圓柱完整的空間觀念,深刻認識旋轉是得到立體圖形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這一教學環節中,科學的展示給學生“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構建理念。】

  片段四:認識圓柱的高。

  (多媒體分步演示等寬不等長的三個長方形繞各自的一條邊旋轉形成圓柱。)

  師:三個圓柱的大小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生:三個長方形的寬相等,得到的圓柱底面相等,但它們的高度不同。

  師:那請大家思考,什么是圓柱的高呢?

  生:長方形的長是圓柱的高。

  師:哦,你是從旋轉過程中看出來的,從圓柱本身來看,什么是它的高?

  生:側面的高度是圓柱的高。

  生:兩個圓之間的距離是圓柱的高

  師:這里的兩個圓,我們稱為圓柱的什么?

  生:圓柱的底面。

  師:那還可以怎樣描述圓柱的高?

  生: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圓柱的高。

  師:說得很準確。我們可以在圓柱的立體圖形上標注出它的高。(標注圓柱的高。)我們認識了圓柱的高,知道標注的方法還不夠,在生活實際中還需要來量一個圓柱的高。你打算怎樣來量圓柱的高?

  生:我用兩把尺夾住圓柱,量出尺之間的距離。

  生:我把圓柱倒在紙上,用筆在兩個底面的位置做個記號,量出記號間的長度。

  生:我量它的側面。

  ……

  (肯定量高的方法,指導學生量一量。)

  【評析:認識圓柱的高是教材的重點也是難點。但因為學生已經對長方形旋轉得到圓柱的過程有了清晰的認識,這一重點和難點也就迎刃而解。教者設計了三個環節:認識高、標注高、測量高。先展示出三個等底不等高的圓柱,讓學生感受到高的存在,激發認識圓柱高的欲望,逐步引導學生認識圓柱的高是什么,怎樣標注圓柱的高,最后讓學生動手操作,量一量圓柱的高,進一步加深對圓柱高的理解。】

  片段五:認識圓錐。

  師:屏幕上一個是長方形,另一個是——?

  生:——三角形。

  師:準確的說是——

  生:——直角三角形。

  師:它繞任意一條邊旋轉后會形成什么形體呢,大家想不想來研究?

  (多媒體演示直角三角形繞任意邊旋轉得到的形體。)

  ……

  師:請大家拿起桌面上的圓錐,看一看,摸一摸,你發現圓錐有哪些特征呢?

  (學生自主探究。)

  生:圓錐有一端是尖的。

  師:用數學語言,這個尖的我們稱為什么?

  生:(恍然大悟地)頂點。

  生:圓錐也有一個圓形的面。

  生:圓錐還有一個彎曲的面。

  師:我們把圓形的面稱為圓錐的底面,這個彎曲的面,稱為圓錐的側面。其實圓錐就是由一個底面和一個側面圍成的立體圖形。這些都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我們從直角三角形旋轉形成圓錐的過程中,又可以發現什么呢?

  (多媒體演示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圓錐)

  生:我發現從圓錐的頂點畫一條垂線下來,正好通過底面的圓心。

  師:老師真佩服你,想象力很豐富,你的判斷很正確。

  生:我發現圓錐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旋轉后形成的。

  生:直角三角形的斜邊旋轉后形成圓錐的側面。

  師:不錯,在我們小學階段學習的圓錐,都是這種可以通過旋轉直角三角形得到的,這樣的圓錐是直圓錐。

  生:我發現圓錐的高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

  師:你的發現很有價值,能說說什么是圓錐的高嗎?

  生:頂點到底面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師:我們來用兩根手指夾住圓錐,表示出它的高。(學生操作。)我發現大家都用一根手指按在頂點,另一根手指呢?

  生:在圓錐的底面。

  師:是底面任意的位置嗎?

  生:不是,是底面圓心。

  師:請大家調整一下……,好,現在我們用手指表示出了圓錐的高,誰能用語言來描述?

  生: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

  【評析:正因為教者在前面認識圓柱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眼、手、口、腦,學生認識起圓錐可謂得心應手。教者從旋轉直接引出圓錐,通過旋轉把圓錐徹底呈現給學生。認識圓錐的高本是教學的難點,但因為學生對旋轉過程的清晰理解,認識圓錐的高變得輕而易舉,這一難點已不復存在,這正是旋轉的魅力所在。】

  片段六:拓展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案 篇3

  本節課采用“目標導學模式”進行教學,是一節課題展示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題作用,適合素質比較的學生。整節課大體分三個環節:一、學生預習,確定目標。二、讀、想、解、做(四步)教學。三、學生課后反思、收獲。

  一點兒建議:

  1、自學提示與自主嘗試有點矛盾,看不出學生的自主。

  (環節是這樣的:沒想到通過預習同學們已經對圓柱和圓錐的特征知道的這樣多,你們可真了不起。哪老師就給同學們每人一次機會,根據老師的提示,拿出自己的圓柱體實物看一看、摸一摸、指一指、量一量回答老師的問題好嗎?

  自學提示:1、什么叫做圓柱底面?底面有什么特點?

  2、什么叫圓柱的側面?側面有什么特點?

  3、什么叫做圓柱的高?高有什么特點?)

  2、交流時,忽略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環節如下:學生匯報時候,重點抓兩個問題:一、 圓柱的兩個底面你怎么知道是相同的兩個圓形?怎么證明?二、 圓柱有多少條高?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我認為: 第二個問題恰恰是學生不好理解的,可是根本就沒注意到。只是說:側面都是曲面。那么學生是不是以前接觸過曲面,或者引發他展開后是長方形或正方形,教學效果會更好。

  3、數學童話故事做為作業是不是有點牽強呢?

  (環節如下:請同學們用數學童話故事的形式寫出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下節課咱們比一比看那位同學寫的最精彩好嗎?)

  附:《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

  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上節課咱們對第三單元《圓柱和圓錐》進行了單元預習,對本單元內容有了大體的了解,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制定出了本單元的學習目標,本節課咱們一起走進信息窗一,去進一步的具體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來完成我們的第一個學習目標。(出示課題)

  師:生活中圓柱和圓錐的實物是很多的,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些嗎?(生舉例)

  (老師舉出拿出一個上粗下細的杯子,問是圓柱嗎?說明我們所學的圓柱都是直的,上下粗細相同的直圓柱。)

  師:如果老師把這個圓柱體的實物畫下來是什么樣子呢?

  現在老師就沿著這個圓柱的輪廓線畫下來,就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圖形,這就是圓柱體的幾何圖形。同樣的方法老師畫出圓錐體的幾何圖形。(在黑板上畫出來)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師:現在請同學們回顧一下,通過預習第一個信息窗你已經知道了圓柱、圓錐的那些特征?

  預設:圓柱、圓錐的底面、側面、高等。

  1、自主嘗試

  沒想到通過預習同學們已經對圓柱和圓錐的特征知道的這樣多,你們可真了不起。哪老師就給同學們每人一次機會,根據老師的提示,拿出自己的圓柱體實物看一看、摸一摸、指一指、量一量回答老師的問題好嗎?

  自學提示:1、什么叫做圓柱底面?底面有什么特點?

  2、什么叫圓柱的側面?側面有什么特點?

  3、什么叫做圓柱的高?高有什么特點?

  圓錐呢?

  2、小組交流

  現在請同學們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相互交流一下,等一會老師請你們匯報,咱們比一比看那個小組說的最精彩!

  3、全班交流

  請學生拿著自己的圓柱、圓錐實物到講臺演示,另外請一位同學在黑板上圓柱和圓錐的幾何圖形上標出來。圓錐和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學生匯報時候,重點抓兩個問題

  一、 圓柱的兩個底面你怎么知道是相同的兩個圓形?怎么證明?

  二、 圓柱有多少條高?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預設:如果學生匯報時候不完整,及時請學生評價,補充。)

  師:通過交流老師發現通過預習同學們已經對圓柱和圓錐的特征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你們現在還有什么疑惑嗎?提出來咱們一起解決好嗎?

  預設:圓柱和圓錐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

  4、圓錐和圓柱特征的比較

  同桌交流、匯報,

  師出示表格:

  圖形 不同點

  相同點

  圓柱 有兩個底面,有無數條高而且長度相等 底面都是圓形,側面都是曲面

  圓錐 只有一個底面,有1條高

  三、 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1、 課本自主練習第一題:下面物體的形狀那些是圓柱?那些是圓錐?(都是生活中的實物)

  2、 下面的圖形那些是圓柱?那些是圓錐?(都是圓柱和圓錐的幾何圖形)

  3、 連一連(操作題)

  上面是兩個圓柱和一個圓錐幾何圖形沿著虛線剪開,

  下面是兩個長方形和一個扇形

  讓學生先連線再操作。通過操作連線你發現了什么?

  粗細有什么決定?高矮有什么決定?

  4、 操作題

  用一張長20厘米、寬、15厘米的長方形紙卷成一個圓柱形紙筒。紙筒的底面周長和高各是多少?和同學交流一下?

  四、 回顧提升、總結評價

  通過學習本節課你又有那些收獲?你是怎么學到的?你認為本節課誰表現的最好?為什么?你表現怎么樣?你認為老師表現怎么樣?給老師提點建議好嗎?

  課下作業:

  請同學們用數學童話故事的形式寫出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下節課咱們比一比看那位同學寫的最精彩好嗎?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案 篇4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邗江區實驗學校 王興偉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18-19,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五的1-4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和發現圓柱、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關系,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知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認識立體圖

  設計理念: 本課努力將傳統教具、學具和現代多媒體網絡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在“找”中學,在“測”中學,在“思”中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直觀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使數學課堂教學“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做”中學,使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             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1.教師出示一組相關的幾何體的實物圖,其中有長方體、正方體形狀的,也有圓柱和圓錐形狀的,提問:上面哪些是圓柱體? 哪些是圓錐體?哪些不是?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體和圓錐體?

  2. 揭示課題,板書:圓柱和圓錐

  教師說明:我們所學的圓柱和圓錐都是直直的直圓柱和直圓錐.

  觀察、辨別

  舉例、交流

  二、             動手實踐探索特征

  (一)認識圓柱的特征

  1.分組活動,每人拿一個圓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2.互相交流,什么感覺.啟發學生動手實驗: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點.

  (2)用筆畫一畫,上下底面積有什么特點?你怎樣證明這兩個底面大小的關系?

  (3)用雙手摸側面,你發現了什么?

  3.討論、交流、總結

  (1)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

  并板書:

  底面 2個平面 完全相同 圓

  圓柱                   

  側面 1個  曲面

  4.圓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兩個圓柱.   (1)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圓柱的高. 使學生明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2)讓學生找一找圓柱的高,然后教師出示圓柱的立體圖形,說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教師先畫出一條高,再讓學生畫高,教師提問:剛才大家從不同位置畫了高,說明高有多少條? (二)圓錐形狀的認識。    1.引導觀察 (1)請學生從課前準備的物體中挑出圓錐體學具,請大家看一看,摸一摸,與圓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說給同桌聽。 (2)讓一生上來邊指邊說,回答后師板書:           頂點:1個                      側面(曲面)           面:2個 底面(圓)  (3)師指導透視圖,示范畫。 畫透視圖的時候應該先畫一個橢圓,然后在橢圓的正上方畫上頂點,最后把頂點與底面連起來。 2、圓錐高的認識 (1)高在哪里?師指母線,問:這條是不是圓錐的高?為什么不是?你能舉個例子駁倒他嗎? (2)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圓錐的高? (3)圓柱的高有無數條,圓錐的高有幾條?為什么? (教師在黑板上作高,板書:1條)  (4)在下發的練習紙上的立體圖上畫高,標上字母h。

  學生先在小組內活動、研究、交流,再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觀察、獨立思考

  學生獨立畫高,思考高的條數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交流

  觀察、思考

  互相指一指、說一說

  自己嘗試概括

  獨立比較

  獨立畫高

  三、             鞏固練習,評價反饋

  1.做“練一練”,說出下列物體的形狀哪些是圓柱體,哪些是圓錐體?引導學生說說選擇的理由.

  2.找一個圓柱形和圓錐形的物體,指出它的各部分名稱。

  3.

  學生交流

  同座互相指、說

  學生連線,交流連線時的思考過程.

  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旗,依次將小旗快速旋轉,借助觀察和想象,交流自己的發現。

  四、             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1.     這節課你認識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2.     布置課后作業:用硬紙做一個圓柱和圓錐,并量出它的底面和高。

  課后剪下教材中材料,獨立制作圓柱和圓柱。

  教后反思: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案 篇5

  教學片段及評析:

  片段一:引入。

  (出示一個長方形小旗。)

  師:這是什么圖形?(長方形。)如果以這條邊所在的直線為軸,讓它快速旋轉,可以得到什么形體?(圓柱。)

  (多媒體出示生活中的圓柱實物。)

  師:能找出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狀的嗎?

  生:(奶粉罐、蚊香盒、水杯、火箭的中間一段。)

  師:說的很準確,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圓柱形狀的物體嗎?誰能再舉個例子。

  生:(我家的杯子、可比克的包裝盒)

  ……

  生:電線桿。

  師:你是說我們常見的電線桿嗎?仔細回憶,我印象中它好像是一端粗,一端略微細些吧?

  生:(略加思考后肯定地)是。

  師:那它是圓柱嗎?

  生:(猶豫地)不是。

  ……

  【評析:通過旋轉引出圓柱,直接把旋轉的思想帶進課堂,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旋轉小旗,但給了學生一個信息:圓柱可以通過旋轉的方法得到,為下面更深刻的感受旋轉做好認識儲備。接著從生活中感知圓柱,圓柱對于學生并不陌生,可以說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了解,但很粗糙,難免會把諸如圓臺的電線桿看作圓柱。教者略加點撥并糾正,逐步幫助學生描畫圓柱。】

  片段二:初步感知圓柱。

  ……

  師:好,就請大家用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畫一畫等方法研究桌面上的圓柱。

  (學生研究。)

  師:光顧著研究可不行,我們還得善于將自己的發現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誰先來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生:我發現圓柱沒有角。

  師:你是指像長方體和正方體那樣的頂點嗎?圓柱確實沒有。

  生:我發現圓柱有兩個圓形的面。

  生:我認為圓柱還有一個面,(用手指著側面。)這個面。

  師:我們一起來摸一摸這個面。(環繞著摸側面。)它像我們黑板一樣是平的嗎?(不是。)它是怎么樣的?

  生:(是環形的、是圓形的、是弧形的……)

  師:哦,其實大家說的都是同一個意思,它不是平的,而是彎曲的。我們把這個面稱為圓柱的側面。圓柱還有兩個面,這兩個面稱為圓柱的底面。誰知道這兩個底面有什么關系?

  生:它們的面積相等。

  生:我認為它們的周長也相等,它們完全相同。

  師:你用了一個很好的詞語:完全相同,你們又是怎么發現兩個圓完全相同的?

  生:(猶豫地。)我感覺它們大小一樣。

  生:我是用眼睛看出來的。

  師:僅僅用眼睛看準確嗎?

  生:不準確,可以量一量它們的直徑,看看是不是一樣。

  師:說的很好,你找到一種比較科學的方法。還有嗎?

  生:我把圓柱倒在桌上,讓它滾了滾,發現滾出的是直線,說明它的兩端大小相等。

  師:這是個了不起的發現,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生:(猶豫地)不知道。

  師:但直覺告訴你,既然沿著一條直線滾動,可以說明兩個底面大小相等,是嗎?至于其中的道理,我們會在今后學習到。

  生:可以把圓柱鋸開,兩個底面比一比。

  師:方法不錯,就是可惜了這么漂亮的圓柱。(生笑。)如果不把它鋸開,有辦法讓兩個底面比一比嗎?

  生:可以把其中一個畫出來,再用另一個來比一比。

  ……

  (多媒體演示長方形旋轉形成圓柱的過程。)

  師: 我們已經知道圓柱可以通過旋轉長方形得到,通過旋轉過程,我們也可以驗證這個結論。現在我們一起來量一量、畫一畫,或者分析旋轉圖,驗證圓柱的兩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圓。

  (學生動手操作或看圖思考,互相交流。)

  ……

  【評析:摸一摸、量一量、畫一畫、比一比,教者引導學生使用多種方法自主研究圓柱,將學生置身于探索者、發現者的角色,避免了教者一味講解的枯燥。在引導學生認識完圓柱的一些基本概念后,展開對于圓柱兩個圓形底面完全相同這一特征的驗證,該過程中,把多種方法一起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選擇,多種途徑進行探究,并在交流對話中完善相應的認知結構。】

  片段三:通過旋轉,深入探究。

  (多媒體分步顯示長方形繞軸旋轉)

  師:其實,通過旋轉,我們可以更加深刻的認識圓柱。大家想不想來細細研究?請看屏幕。注意觀察a點和b點在旋轉后,分別形成了圓柱的哪個部分?

  生:圓柱的兩個底面。

  生:我覺得是兩個底面的周長。

  師:我們用手摸一摸形成的部分,是圓柱整個底面嗎?(注意指準兩個底面圓周。)

  生:(肯定的)不是,是圓周。

  師:長方形的這一組對邊繞軸旋轉后分別形成圓柱的什么部分呢?

  生:兩個底面。

  師:圓柱的側面是長方形的哪個部分旋轉得到的?

  生:長方形的一條邊。

  生:從圖上看是線段ab。

  師:(多媒體演示。)確實如此。現在我們綜合起來思考,長方形的這三條邊同時繞軸旋轉一周后,所形成的僅僅是圓柱的三個面,當長方形作為一個整體的面在旋轉后,就形成了實實在在的圓柱。

  【評析:這是教者根據教材拓展的教學環節,這一環節向學生完整展示了長方形旋轉形成圓柱的整個過程,幫助學生建立起圓柱完整的空間觀念,深刻認識旋轉是得到立體圖形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這一教學環節中,科學的展示給學生“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構建理念。】

  片段四:認識圓柱的高。

  (多媒體分步演示等寬不等長的三個長方形繞各自的一條邊旋轉形成圓柱。)

  師:三個圓柱的大小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生:三個長方形的寬相等,得到的圓柱底面相等,但它們的高度不同。

  師:那請大家思考,什么是圓柱的高呢?

  生:長方形的長是圓柱的高。

  師:哦,你是從旋轉過程中看出來的,從圓柱本身來看,什么是它的高?

  生:側面的高度是圓柱的高。

  生:兩個圓之間的距離是圓柱的高

  師:這里的兩個圓,我們稱為圓柱的什么?

  生:圓柱的底面。

  師:那還可以怎樣描述圓柱的高?

  生: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圓柱的高。

  師:說得很準確。我們可以在圓柱的立體圖形上標注出它的高。(標注圓柱的高。)我們認識了圓柱的高,知道標注的方法還不夠,在生活實際中還需要來量一個圓柱的高。你打算怎樣來量圓柱的高?

  生:我用兩把尺夾住圓柱,量出尺之間的距離。

  生:我把圓柱倒在紙上,用筆在兩個底面的位置做個記號,量出記號間的長度。

  生:我量它的側面。

  ……

  (肯定量高的方法,指導學生量一量。)

  【評析:認識圓柱的高是教材的重點也是難點。但因為學生已經對長方形旋轉得到圓柱的過程有了清晰的認識,這一重點和難點也就迎刃而解。教者設計了三個環節:認識高、標注高、測量高。先展示出三個等底不等高的圓柱,讓學生感受到高的存在,激發認識圓柱高的欲望,逐步引導學生認識圓柱的高是什么,怎樣標注圓柱的高,最后讓學生動手操作,量一量圓柱的高,進一步加深對圓柱高的理解。】

  片段五:認識圓錐。

  師:屏幕上一個是長方形,另一個是——?

  生:——三角形。

  師:準確的說是——

  生:——直角三角形。

  師:它繞任意一條邊旋轉后會形成什么形體呢,大家想不想來研究?

  (多媒體演示直角三角形繞任意邊旋轉得到的形體。)

  ……

  師:請大家拿起桌面上的圓錐,看一看,摸一摸,你發現圓錐有哪些特征呢?

  (學生自主探究。)

  生:圓錐有一端是尖的。

  師:用數學語言,這個尖的我們稱為什么?

  生:(恍然大悟地)頂點。

  生:圓錐也有一個圓形的面。

  生:圓錐還有一個彎曲的面。

  師:我們把圓形的面稱為圓錐的底面,這個彎曲的面,稱為圓錐的側面。其實圓錐就是由一個底面和一個側面圍成的立體圖形。這些都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我們從直角三角形旋轉形成圓錐的過程中,又可以發現什么呢?

  (多媒體演示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圓錐)

  生:我發現從圓錐的頂點畫一條垂線下來,正好通過底面的圓心。

  師:老師真佩服你,想象力很豐富,你的判斷很正確。

  生:我發現圓錐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旋轉后形成的。

  生:直角三角形的斜邊旋轉后形成圓錐的側面。

  師:不錯,在我們小學階段學習的圓錐,都是這種可以通過旋轉直角三角形得到的,這樣的圓錐是直圓錐。

  生:我發現圓錐的高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

  師:你的發現很有價值,能說說什么是圓錐的高嗎?

  生:頂點到底面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師:我們來用兩根手指夾住圓錐,表示出它的高。(學生操作。)我發現大家都用一根手指按在頂點,另一根手指呢?

  生:在圓錐的底面。

  師:是底面任意的位置嗎?

  生:不是,是底面圓心。

  師:請大家調整一下……,好,現在我們用手指表示出了圓錐的高,誰能用語言來描述?

  生: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

  【評析:正因為教者在前面認識圓柱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眼、手、口、腦,學生認識起圓錐可謂得心應手。教者從旋轉直接引出圓錐,通過旋轉把圓錐徹底呈現給學生。認識圓錐的高本是教學的難點,但因為學生對旋轉過程的清晰理解,認識圓錐的高變得輕而易舉,這一難點已不復存在,這正是旋轉的魅力所在。】

  片段六:拓展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圓柱和圓錐的認識,知道了圓柱和圓錐都可以通過旋轉的方法得到,難怪有人把圓柱和圓錐稱為旋轉體。通過旋轉,我們還可以得到許多有趣的形體。

  (多媒體呈現平面圖形旋轉形成有趣的立體圖形。)

  ……

  師:其實我們身邊的事物本來就是多姿多彩的,有些看上去差不多,但卻“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拿我們今天研究的圓柱和圓錐來說,在我們生活中也是千姿百態的。(演示各種大小形狀不一的圓柱和圓錐的旋轉圖)。是什么造成它們高矮、粗細不一樣的呢?

  生:因為旋轉出圓柱的長方形長和寬不同。

  生:因為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同。

  師:看來大家都從旋轉圖中得到了啟發。如果我們從圓柱和圓錐的本身來看,是什么造成它們大小形態不一的呢?

  生:因為它們的高不同,底面的大小不同。

  師:底面的大小由什么決定。

  生:底面的半徑。

  師:原來是它們的高和底面半徑共同決定了它們大小形狀。

  ……

  師:陽光照射我們的身體,會在地面上留下一個影子,這些圖中的屏幕上你能看到什么形狀的陰影呢?

  ……

  【評析:教者在拓展部分安排了三個環節:一是平面圖形通過旋轉形成立體圖形,這是本節課旋轉思想的延伸,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旋轉是得到立體圖形的一種重要方式,同時展示給學生豐富的圖形表象,使學生對圖形的美產生共鳴;第二個環節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認識到因為圓柱和圓錐的高和底面半徑不同,衍生出大小形狀各異的圓柱或圓錐,感受形體的奇妙;第三個環節,合理的使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科學的呈現圓柱和圓錐的三視圖,有效克服了消極因素的干擾,培養了學生正確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點評:

  一、變接受為建構,讓旋轉的思想貫穿教學始終。

  立體圖形的教學,最大的障礙是學生的空間觀念的薄弱,往往是教師一味的講,學生機械的接受,在教學中很難得到有效突破。本節課,教者讓旋轉的思想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充分借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建構圓柱和圓錐的模型,成功的進行了教學實施,取得了相當突出的教學效果。

  平面圖形的旋轉是構成立體圖形的重要方式,課的伊始,教者就通過旋轉長方形小旗引出圓柱,看似隨意,實則意蘊深刻,一下子就帶領學生邁進了“旋轉” 的大門,為下面充分演示旋轉,做好了前期的準備。接著借助多媒體演示,淋漓盡致的展示了通過旋轉形成圓柱和圓錐的過程,使學生對圓柱和圓錐有了直觀且深刻的認識,建立了圓柱和圓錐的模型。在拓展部分,多媒體演示了不同的平面圖形旋轉,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旋轉的奇妙魅力,在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成功的搭建了一座橋梁,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和發展空間觀念。

  二、變被動為主動,發現與分享成為課堂的主旋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且富有個性的過程,課堂中開展活動,目的在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習過程靈動起來。對于圓柱特征的認識,教者并沒有沿襲傳統的小步子教學,即沒有在亦步亦趨的“師生問答”中展開,而是將諸多細小的認知活動整合在一個綜合性、探究性的數學研究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領學生經歷了一次“研究與發現”的完整過程。 “發現與分享”成為整節課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識、能力、方法、情感等在創造與分享的過程得以自然建構與生成。

  三、變獨白為對話,生成的課堂因發生而更精彩。

  “獨白”式的教學,教師關注的是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體驗,把教學理解為簡單的問答,沒有對問題的實質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本節課,教者采用“對話”式教學,與學生展開真誠、平等的對話,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發現、尋找和利用學習資源,圍繞問題的核心,利用生活經驗進行深度探究。通過對話,不僅使學生獲取了數學知識,而且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此外,學生還獲得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真實感受。

  動態生成的課堂是最真實的課堂。葉瀾教授指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看作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教師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呈現信息的重組者。 ”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師不再是主宰, 本節課的教者善于抓住稍縱即逝的信息,及時調整,追求課堂活動的真實,再根據具體情況,隨時調整教學過程,再現生活情景。師生平等對話、互相尊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真實的思想得以充分暴露,不管是多數學生的想法,還是個別學生的想法,在本節課中都有機會展示。由于教師充分利用課堂中出現的偶發教學資源,及時地調整教學方案,巧妙地進行引導,激發了學生探究欲望,產生了許多有創意的方法,課堂教學也因此更加精彩。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案(精選5篇) 相關內容:
  • 《圓柱體積》教案(精選4篇)

    教學目標1.1知識與技能:(1)、運用遷移規律,引導學生借助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來推導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并理解這個過程。(2)、會用圓柱的體積公式計算圓柱形物體的體積和容積,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 《數一數》教案(通用23篇)

    教學要求:1、初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事物,滲透應用意識。2、初步讓學生接觸1~10各數,經歷簡單的數數過程。3、在他人的幫助下,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和樂趣。重點:初步經歷從場景圖中抽象出數,再用點子圖表示數的方法。...

  • 《比一比》教案(通用23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7頁內容及第8頁“做一做”知識背景生活離不開數學,“多、少”在生活中無處不有。生活中的物體有多有少,數量有多有少,書包里的學具有多有少,家里的玩具有多有少,校園里的樹木有多有少,教室里的人有多有少……教...

  • 《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精選10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操作、猜想、估計、驗證、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并掌握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與圓柱表面積計算相關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 《成員間的關系》教案(精選3篇)

    各位老師,下午好!今天我將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成員間的關系》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成員間的關系》是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看圖找關系》專題中的第2節。...

  • 《圓柱與圓錐》教案(精選4篇)

    (1)圓柱的認識教學目標: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征和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2、培養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3、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 《表面積的變化》教案(精選5篇)

    教學要求:1、使學生通過把幾個相同的正方體或長方體拼成較大的長方體的操作活動,探索并發現拼接前后有關幾何體表面積的變化規律,并讓學生應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 《1~5的認識》教案(通用18篇)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大家喜歡打籃球么?喜歡看籃球賽么?說到籃球就不得不說到一個人,你們知道是誰么? 這里有一項關于姚明的數據統計 據統計:姚明在nba比賽中的罰球命中率一向很高,前兩個賽季罰球命中率高達81%,但上賽季...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 精品中文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 亚州国产精品久久久 |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 | 久草热久草热线频97精品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九里奈 | 亚洲三区一区 |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 |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好大好硬好爽免费不卡 | 国产特黄a级在线视频 | 爱爱爱av | 国产成人18黄网站免费观看 | 在线中文字幕-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国产99999在线精品一区 | 色七七久久综合 | 办公室少妇激情呻吟a片在线观看 | 久热中文 | 伊甸园精品区 |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 99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婷婷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日韩一级亚洲一级 | 肉大捧一进一出免费视频 | 色综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网站 | 精品久久日产国产一区 | 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色呦呦网站入口 | 天天色综合色 | 亚洲天堂亚洲天堂 |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 二人午夜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 涂了春药被一群人伦爽99势 | 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 日本熟妇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日本久久 | 成人自拍av | 丰满护士巨好爽好大乳小说 | 美日韩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