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圈游戲(通用3篇)
套圈游戲 篇1
寶寶
郵編:362608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 、知識目標:探索并掌握 100 以內連加的計算方法,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進一步體驗算法多樣化;發展初步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2 、情感、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善于與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實踐、觀察分析能力;讓學生深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連加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用具:統計表(每人一張)、課件(自制動畫)。
教學過程 :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經歷估算
1、創設情境
(1)師: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的“老朋友”笑笑和淘氣嗎?
(課件出示:笑笑:“小朋友們,你們好呀!你知道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嗎?——(出示一個小圈)我要和淘氣進行套圈比賽,你們想看嗎?)小朋友們,你們先猜猜誰會贏?
(2)當裁判,觀看比賽,記錄分數。
(學生邊看動畫邊記錄)
(3)反饋記錄情況并自評。
2、估算
(1)看著統計表里的數據,想想你剛才的猜測對嗎?
請你再來估計一下誰會贏?
(2)你是怎么估計的?把你的方法說給同桌的小朋友聽。
(學生自由表達,同桌交流)
(3)反饋
生1:第一次淘氣比笑笑多1,第二次笑笑比淘氣多1,而第三次淘氣多,所以淘氣贏了.(同學評價:覺得他說得怎么樣?)
生2:從30里借1給23前兩次淘氣和笑笑就一樣多了,再看第三次淘氣比笑笑多3所以淘氣贏了.
生3:我發現第二次淘氣比笑笑成績低,其他兩次都比笑笑高,所以淘氣贏了.
……
小朋友說得都真不錯!但是你的估計真的對了嗎?讓我們一起算出他們的總分來驗證一下吧!
二、 驗證猜測,探索算法
1、驗證猜測
(1)拋出問題:三次比賽結束后,淘氣共得了多少分?
三次比賽結束后,笑笑共得了多少分?
(2)列出算式并計算,把計算方法寫在統計表下面。
(生獨立探索并記錄,教師巡視)
(3)揭示課題
生:淘氣97分,笑笑94分,所以淘氣贏了。
生說師板書:淘氣:24+29+44=97 笑笑: 23+30+41=94
觀察這個算式跟我們以前學過有什么不一樣呢?(三個數連加)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連加!(板書課題:連加)
2、探索算法
(1) 小組交流計算方法
(2) 反饋
生1:我是用列豎式的方法;(生板演)
生2:我先用24+29=53 再用53+44=97;
生3:20+20+40=80,4+9+4=17 ,80+17=97;
生4:20+20=40 , 40+40=80 ,4+9=13 ,13+4=17 ,80+17=97;
生5:24+44=68,68+29=97;
生6:24+30=54,54+44=98,98-1=97;
生7:21+29=50,50+44=94,94+3=97;
……
(3)優化算法
師:小朋友們真是太厲害了,想出了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們最喜歡
哪一種呢?以后你們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了!
(4)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驗證笑笑是不是真的輸給了淘氣?
三、綜合訓練
1、小麗前兩次共得了70分,她可能套中了哪兩種動物?
說一說你是怎么估計的?
2、如果小麗三次套中了100分,她可能套中了哪幾種小動物呢?
把小麗的分數寫在笑笑的下面。
(學生自由活動,并小組評價,全班反饋)
3、如果套中了兩種動物,最多可以得到多少分?最少只能得多少分?
四、練一練
1、奪星比賽,誰是奪星小能手?( )個星!
(練一練第1題)同桌當小老師互評!
2、搶答比賽。看誰答得多!
40+27+5= (72、62、74) 27+27+8= (32、62、52)
60+9+26= (76、65、95) 9+26+57+1= (81、93、82)
3、挑戰淘氣。
現在你也可以套三次,把你的成績寫在統計表上。
算一算你能不能戰勝淘氣? (學生獨立完成)
師:誰戰勝淘氣了?(指名回答,師板書)
……
4、完成練一練第3題。(課件出示表格及圖)
(1)先估計一下,哪年獲得的獎牌多?
(同桌交流估算方法)
(2)獨立完成(1)(2)題,驗證估計是否正確,全班交流反饋。
(3)思想教育。
(4)你還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呢?
六、課外延伸
回家后找好朋友舉行套圈比賽并記錄下來,然后再算一算誰贏了!
套圈游戲 篇2
北師大版數學第二冊第76面套圈游戲教材通過一幅主題圖和一張統計表,讓學生看統計表估計淘氣和笑笑誰會贏?再提出問題淘氣三次的總分是多少?給出算式,讓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得出算法多樣化。對于表中笑笑三次得到的總分教材先提出問題,讓學生獨立自主列式和進行計算,接著進行發散思維的教學。教學之前,我反復琢磨編者的意圖,如果按照這樣的編排,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體驗算法多樣化,掌握連加的算法和發展初步的估算的意識,但我總覺得這樣的探索空間還不夠,沒有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潛能。所以,我把例題呈現的形式稍作變動,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發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1、改變例題呈現形式,倡導自主學習。教學時,先出現一幅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后,說說是什么小動物,接著發給學生每人一張統計表,告訴學生:"六一"快到了,我們班也要舉行套圈游戲,現在請你在統計表上第一行寫上自己的名字,想想自己喜歡什么小動物,就填上自己所套到動物得到的分數。這樣一來,把教材上統計表填淘氣套動物的分數改為學生填寫套自己喜歡小動物的分數,每位學生臉上露著笑容,興致勃勃地進行填寫,接著告訴學生,在下一行填上你喜歡的同學名字,猜一猜他(她)喜歡什么小動物,把套到的分數填上去。這時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了,拿著鉛筆一直在猜想,而后認真地填寫。填好后,老師又提出要求,到你喜歡的同學座位上與他(她)交流,看你的猜想是否對了,如果不對,修正猜想。然后互相交流說說這張統計表的意思。這樣的改變,更切合了學生的實際,提供了探索的空間,整個教學環節,出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景象。學生的數學意識,猜測、合作、交流、語言表達等能力都得到培養。
2、拓寬學生探究的空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材給學生提出的問題是:淘氣和笑笑三次各得多少分?我是讓學生看著自己手上拿著的統計表提出問題,這時學生有的問要提出什么問題,是不是提什么問題都可以。我對學生說:"你會提什么問題就提什么問題,寫在本子上,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或畫圖表示。"當學生在寫問題時,我下去巡視,并有意識地把學生把提出的問題進行分類,大致上有這幾類:從橫的看統計表:(自已的名字)第一次比(自己的名字)第二次多(少)多少分;有一種是寫別人的名字,進行比較提問題。還有一種是豎的看,如:(自己的名字)第一次比(別人的名字)第一次多(少)多少分。還有一種類型是一共得了多少分,一共得了多少分;還有一種類型三次得了多少分,兩人六次共得了多少分;還有個別學生只敘述題意沒有提出問題,把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分類后,讓學生板書在黑板上,與學生一起進行比較分析,問題是學生提出來的,很接近學生的思維和理解程度。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很快地理解了這些問題哪些是敘述完整,哪些是不完整的。哪些是對的,哪些是不對的,同時也理解了新舊知識的區別。這一教學環節,我認為學生個體是存在差異的,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也是存在差異的,通過個人寫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分析、比較歸納,既掌握了本節的教學內容,又拓寬了思維空間,學生潛能得到了開發,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又克服了四人小組學習的某些不足。
3、探究算法多樣化,拓展學生的計算能力。
由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他們列出的算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學生在列算式時,是列以前學過的兩個數加或減的算式;有的是三個數加法算式(百以內和百以上的);還有個別學生列出六個加數的算式,對于這些算式,我重點引導學生對三個數連加算法多樣化進行探究,先探究百以內(三個數連加)再探究百以上(三個數連加)的算法,學生能講出課本上幾種算法,對百以上的計算提出了自己的算法,例如;29+47+41,29加41等于70,70再加47等于117。能這樣進行計算學生實際上應用了簡便運算的性質,這是一種創新意識,而對六個數連加的計算,有的學生也說出了算法:所有的十位上的數先加,再算所有個位上數的和,再把個位上加的數和十位上加的數合起來。從這里看出學生具有初步類推意識。學生在分層次有坡度的自主學習中,學會的不僅是三個數的列式和計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學會探索、自已去發現,學會像數學家一樣進行研究創造,這樣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總之,把例題呈現的形式改變,根據知識的起點,靈活有效地安排教學活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探索、交流、合作能力得以展示,知識的獲取能力提高了。這樣教學花的時間比教材所編排的時間要多一些,但是值得的。雖然估算意識被削弱了,但可應用教材上的統計表來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以彌補教學上的不足。
套圈游戲 篇3
北師大版數學第二冊第76面套圈游戲教材通過一幅主題圖和一張統計表,讓學生看統計表估計淘氣和笑笑誰會贏?再提出問題淘氣三次的總分是多少?給出算式,讓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得出算法多樣化。對于表中笑笑三次得到的總分教材先提出問題,讓學生獨立自主列式和進行計算,接著進行發散思維的教學。教學之前,我反復琢磨編者的意圖,如果按照這樣的編排,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體驗算法多樣化,掌握連加的算法和發展初步的估算的意識,但我總覺得這樣的探索空間還不夠,沒有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潛能。所以,我把例題呈現的形式稍作變動,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發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1、改變例題呈現形式,倡導自主學習。教學時,先出現一幅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后,說說是什么小動物,接著發給學生每人一張統計表,告訴學生:"六一"快到了,我們班也要舉行套圈游戲,現在請你在統計表上第一行寫上自己的名字,想想自己喜歡什么小動物,就填上自己所套到動物得到的分數。這樣一來,把教材上統計表填淘氣套動物的分數改為學生填寫套自己喜歡小動物的分數,每位學生臉上露著笑容,興致勃勃地進行填寫,接著告訴學生,在下一行填上你喜歡的同學名字,猜一猜他(她)喜歡什么小動物,把套到的分數填上去。這時學生學習積極性更高了,拿著鉛筆一直在猜想,而后認真地填寫。填好后,老師又提出要求,到你喜歡的同學座位上與他(她)交流,看你的猜想是否對了,如果不對,修正猜想。然后互相交流說說這張統計表的意思。這樣的改變,更切合了學生的實際,提供了探索的空間,整個教學環節,出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景象。學生的數學意識,猜測、合作、交流、語言表達等能力都得到培養。
2、拓寬學生探究的空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材給學生提出的問題是:淘氣和笑笑三次各得多少分?我是讓學生看著自己手上拿著的統計表提出問題,這時學生有的問要提出什么問題,是不是提什么問題都可以。我對學生說:"你會提什么問題就提什么問題,寫在本子上,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或畫圖表示。"當學生在寫問題時,我下去巡視,并有意識地把學生把提出的問題進行分類,大致上有這幾類:從橫的看統計表:(自已的名字)第一次比(自己的名字)第二次多(少)多少分;有一種是寫別人的名字,進行比較提問題。還有一種是豎的看,如:(自己的名字)第一次比(別人的名字)第一次多(少)多少分。還有一種類型是一共得了多少分,一共得了多少分;還有一種類型三次得了多少分,兩人六次共得了多少分;還有個別學生只敘述題意沒有提出問題,把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分類后,讓學生板書在黑板上,與學生一起進行比較分析,問題是學生提出來的,很接近學生的思維和理解程度。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很快地理解了這些問題哪些是敘述完整,哪些是不完整的。哪些是對的,哪些是不對的,同時也理解了新舊知識的區別。這一教學環節,我認為學生個體是存在差異的,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也是存在差異的,通過個人寫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分析、比較歸納,既掌握了本節的教學內容,又拓寬了思維空間,學生潛能得到了開發,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獲,又克服了四人小組學習的某些不足。
3、探究算法多樣化,拓展學生的計算能力。
由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他們列出的算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學生在列算式時,是列以前學過的兩個數加或減的算式;有的是三個數加法算式(百以內和百以上的);還有個別學生列出六個加數的算式,對于這些算式,我重點引導學生對三個數連加算法多樣化進行探究,先探究百以內(三個數連加)再探究百以上(三個數連加)的算法,學生能講出課本上幾種算法,對百以上的計算提出了自己的算法,例如;29+47+41,29加41等于70,70再加47等于117。能這樣進行計算學生實際上應用了簡便運算的性質,這是一種創新意識,而對六個數連加的計算,有的學生也說出了算法:所有的十位上的數先加,再算所有個位上數的和,再把個位上加的數和十位上加的數合起來。從這里看出學生具有初步類推意識。學生在分層次有坡度的自主學習中,學會的不僅是三個數的列式和計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學會探索、自已去發現,學會像數學家一樣進行研究創造,這樣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總之,把例題呈現的形式改變,根據知識的起點,靈活有效地安排教學活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探索、交流、合作能力得以展示,知識的獲取能力提高了。這樣教學花的時間比教材所編排的時間要多一些,但是值得的。雖然估算意識被削弱了,但可應用教材上的統計表來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以彌補教學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