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組 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教學設計
二、學生初讀古詩,質疑1.出示古詩,指名讀,齊讀,教師相機指導學習“薇、矣、霏”三個生字。2.學生自由讀古詩,在書上標出不懂的地方。3.學生質疑。三、引導學生根據搜集的資料自學1.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問題,說明大家讀書認真,善于思考。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小結方法:結合注釋,查找資料,上網等。)2.自學。四、引導學生小組內合作學習同學們,你們通過剛才的自學,了解了哪些與這首詩有關的知識,在小組內和其他同學交流交流。如果還有疑問,也在小組內提出來,請大家幫幫你。五、檢查學習效果、組織討論1.通過自學與討論,你們有了哪些收獲?誰愿意來和大家說一說?2.指名講解詩句的意思,簡單介紹《詩經》。3.教師相機提問重點詞“昔、矣、依依、思、霏霏”。4.抽生談談詩的大體意思。六、創設情境,加深感悟,引導讀背1.播放多媒體課件。生想象當時的情景。2.師作簡單講解:一位遠征戰士歸來,在回鄉途中,他撫今追昔,描寫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軍中的情況與心情。3.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練習朗讀。4.指名讀,師生互讀,讀后評議,齊讀。七、總結學習方法自讀質疑──結合資料自學──合作學習──組織討論──感悟背誦八、根據剛才總結的學習方法自主合作學習唐詩《春夜喜雨》,師引導學生重點體會“喜”字九、背誦這首五言律詩。十、布置作業,拓展學習搜集幾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與同學交流。《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思》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憑借注釋,借助工具書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歌。2.了解古詩的特點。3.引導學生大體把握詩歌大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4.通過閱讀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教學重點: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大體把握詩歌大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詩歌的魅力。教學準備:課前搜集詩、詞、曲的有關資料。教學設計: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欣賞了《詩經?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學們已感受到了詩歌的美妙了,同學們還想不想繼續去了解詩歌,去感受詩歌的魅力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欣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跟隨詩人一起到詩歌的王國去繼續遨游吧。二、初讀詩歌1.自由地讀詩歌,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已查字典解決,把詩歌讀通順。2.小組合作讀,比比誰讀得流利,有節奏,優美,并讀出古詩的韻味來。3.讓幾名學生朗讀,并讓其他同學作出評價,師相機引導學生讀出這首詞的節奏。三、讀中悟意1.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結合注釋、詞典理解詩歌大意。2.讓幾名學生說說詩歌大意,師相機在學生展示資料的基礎上引導:① 讓學生了解詩、詞、曲。西江月:詞牌名(相當于一首歌的調,如1=g,它不是這首詞的題目,它與這首詞的內容沒有關系,這首詞的題目是夜行黃沙道中。如我們學過的《憶江南》)天凈沙:曲牌名(它也是相當于一首歌的調,如1=g,它不是這首曲的題目,它與這首曲的內容沒有關系,這首曲的題目是秋。)詩、詞、曲是古代詩歌的三種形式。《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詩,詩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的規定!段鹘隆ひ剐悬S沙道中》是一首詞,詞盛行于宋代,它的調有定格,句子有定數,字有定聲。詞有單調、雙調之分。單調就只有一段,如《憶江南》,雙調就是分為兩大段,即上下兩片(闕),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天凈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種),曲盛行于元朝,體式與詞相近,它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多使用于口語,句式較為靈活,語言也比較通俗。② 解釋個別詞語。別枝驚雀:驚動喜鵲飛離樹枝。見:同“現”。 聽。郝牭健F甙藗星天外:天外七八個星。 兩三點雨山前:山前兩三點雨。茅店:鄉村小客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道路轉過溪頭,忽然出現社林旁邊舊時住過的茅店。 飛鴻影下:雁影掠過。3.學生同桌或小組內說說詞的大意。4.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讀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