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大門 第一板塊 詩海拾貝
課件展示:以某個詩人為研究重點。(如王維生平及詩作研究小組等)
以詩描寫的內容為研究重點。(如雨主題的詩歌研究小組等)
三、制定活動計劃
師:現在我們就開始制定我們小組的活動計劃吧,相信只要小組內的成員好好合作,你們的計劃一定能制定得非常好。
1、小組討論制定活動計劃,填寫活動計劃表。
課件展示:
教學目標:
1、 閱讀 《詩經·采薇》、《春夜喜雨》等詩歌,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歌的大意。
2、 了解詩歌的起源,感受我國詩歌的博大精深。
3、 初步學會詩歌欣賞。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大體把握詩歌大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詩歌的魅力。
教學準備:課前搜集有關《詩經》和有關描寫雨的詩的有關資料。
教學設計: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詩歌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從古至今涌現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許多偉大的詩人。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欣賞先人們給我們留下來的文化瑰寶。
二、走近《詩經》
師: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已經有兩千多年詩歌的歷史了。通過課前的資料搜集,你們對于《詩經》有了哪些了解?
1、交流搜集到的《詩經》的資料。
2、師簡介:《詩經》
課件出示:《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305篇。 《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但是,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首。 《詩經》中的詩當初都是配樂的歌詞, 按當初所配樂曲的性質,分成風、雅、頌三類。
3、學習《詩經·采薇》
師:那兩千多年前的詩你們會讀嗎?
(1)出示古詩。
師:拿到一首詩,我們要注意讀出它的節奏來。
(指名讀,齊讀)
(2)學生自由讀古詩,在書上標出不懂的地方。
師:書聲瑯瑯,真好聽,能讀懂嗎?請同學們自由讀這首詩,有什么不懂的怎么辦?
(同學支招)
借助注釋、《詞語手冊》、 請同學幫助。
(3)學生匯報學習情況。
師:通過自學與討論,你們有了哪些收獲?誰愿意來和大家說一說?
(師相機介紹整首詩的意思)
(4)品悟意境。
師:這雖然只是《采薇》中的兩句,但這一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稱為《三百篇》中最佳詩句之一。正因為它寫出了戰士們的悲傷的家園之思。
(5)有感情地背誦。
師:能把這首詩背下來嗎?
4、 總結學法
師:我們剛才是怎么來學習《采薇》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并出示。
有節奏地朗讀──結合資料自學──背景介紹、品悟意境──背誦
三、走近描寫“雨”的古詩
師:我國的古詩創作在唐朝進入了鼎盛時代,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首唐詩,杜甫的《春夜喜雨》。
1、讀出詩的節奏
a、指名朗讀,正音特別是重的讀音。
b、指導讀出詩的節奏。
2、生自學《春夜喜雨》。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詩的意思。
3、集體交流,互相補充。
4、師介紹《春夜喜雨》的創作背景。
課件出示:《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肅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時寫的。此時杜甫因陜西旱災來到四川定居成都已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因而對春雨之情很深,寫下了這首詩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抒發了詩人的喜悅之情。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贊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