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詹天佑(共3課時)
①學生畫草圖。(可讓一個人到臺前畫。)
②學生對照圖進行講解。(演示動畫)
③引導:詹天佑為什么要根據地勢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開鑿方法呢?(節省時間,縮短工期。)如果都使用中部鑿井法好不好?(這是本文的疑點,可讓學生根據課文描述的內容,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使之在爭辨中明理。)
④指導朗讀。
(4)演一演,學習“設計線路”。
①讀課文,思考:設計“人”字形線路,解決了什么問題?解決了火車爬上陡坡的問題。)
③演一演。
教師演示“人字形線路”的動畫,幫助學生理解。
③練習朗讀,邊讀邊想象。
④教師小結。
勘測線路,詹天佑做到了精益求精;開鑿隧道,表現了他超人的智慧和才能;“人”字形線路的設計,又體現了他的創新精神。工作中他時刻不忘為國爭光,為人民爭氣,真不愧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5)抓“贊嘆不已”,促想象。
①齊讀這一段。
②討論: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為什么說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引導學生聯系上文內容“是個笑話”、“還沒出世呢”等內容,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中國工程師不但能建成京張鐵路,而且提前兩年竣工。)
③引導學生抓住“贊嘆不已”一詞,展開合理想象,說說外賓會怎樣贊嘆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
三、感情朗讀,深化理解。
四、談學習收獲和感想。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1.感悟課文內容,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
教學重點:詹天佑是怎樣克服修筑京張鐵路的困難的。
教學難點: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社會背景和自然地理環境。
教學過程:
一、回顧全文,體會人物精神。
可以先讓學生組內交流一下文中最令自己感動的地方,然后通過匯報交流,談出自己內心的感受,進一步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愛國精神。
二、總結。
1.學會創新。
詹天佑的杰出才能主要表現在他的創新精神上,要求學生結合文中的具體事例,談一談詹天佑的創新精神表現在哪些方面。
2.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
課前學生收集我國鐵路建設方面的新成就和同學們進行交流。
三、探究活動。
1.試畫一個示意圖,說明詹天佑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2.查詢有關資料,寫一篇詹天佑的生平簡介。
提示:生平簡介一般應包括生卒年月、出生地、主要經歷、重要成就、歷史評價等,語言要求簡練、清楚。
參考:詹天佑(1861年——1919年),廣東南海人,少年時代赴美留學,回國后主持修建了我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鐵路工程師,他為我國近代鐵路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3.詹天佑的杰出在于創新,生活中,你有哪些新發現、新想法、新嘗試,請舉一例。
4.聯系全文的內容,加上想象,寫外賓贊嘆的片段,注意神態、動作、語氣等。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3.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課前思考:
與帝國主義者對話——洞悉帝國主義者的丑惡嘴臉
探析文本、品味文本最好的方式便是以最大程度地與文本對話。其中與文本人物對話是走進文本世界的最直接的方式。
我試圖抓住“阻撓、要挾、輕蔑”這三個詞語來幫助學生揭開帝國主義者那層虛偽的面紗,暴露那張丑惡的嘴臉。